公司财务监督思考论文

2022-04-20

摘要:自从财务监督制度被人们发现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近年来,企业财务问题频发,而企业财务问题的发生不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还会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监督制度更是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公司财务监督思考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司财务监督思考论文 篇1: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国有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与自我价值的发挥,还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国有企业应重视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积极掌握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发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健康长效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问题;措施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深化改革方式推动其健康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改变生产力低下状态,提高企业经济价值。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财务监督力度不足,监督有效性的缺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步伐。对此,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提高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水平,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产保障。

一、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原因

新形势下,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与新经济时代相适应。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某些国有企业走上了兼并重组的道路,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央与地方的资源,但是,委托代理关系却并未变动,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策下,国有企业的重组,进一步增大一股独大问题,拉大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资产规模、盈利总额等的距离。如:在中国500强,对制造业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国企平均资产利润率仅有1.89%,而民企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3.89%;国企人均利润约3万元,而民企人均利润达到6万元。而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缺乏有效性,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强化财务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确保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因缺乏实时的监督系统,在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时,常因财务信息提供不及时、财务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了监督制度的落实,财务监督效率低下、流于形式。实际上,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其一,因公司管理流程的影响,在某些业务开展前与开展过程中,财务部门并不能够实时监督,多以事后监督为主,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并且,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人员普遍积极性不高,监督意识薄弱,在财务监督过程中,监督人员相互沟通较少,信息获取效率较低,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其二,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监管不足,导致监督机制未落至实处,并且,多数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环节复杂,不能满足市场管理需求,信息传递效率受到影响,财务监督工作缺乏信息支撑,难以顺利开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国有企业的改革被提上日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然而,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因缺乏长期专业化的培训,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其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仍停留在核算型会计上,并未向管理型会计发展,财务人员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其三,因缺乏激励措施,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积极性不足,加上缺乏对财务人员的有效监督,致使财务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应具有主观能动性,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成为国企发展的重点。

(三)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缺乏独立性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监督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与财务部门权责不明,难以独立履行监督职能,财务监督的公平难以保障。通常来讲,国企会计人员向最高行政领导负责,导致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间的监督管理链条合理性难以保障,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在国有企业中,能够执行财务监督职能的部门有:内审监督部门、财务部門,通常,国企经理负责内审部门,会计目标与经理目标一致,财务监督难以得到保障。国企董事会对财务部门各项活动有监督义务,而国企经理、国企董事会实行自我监督,影响了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落实财务监督工作

为避免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要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有效落实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国有企业应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的成效。为此,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明确财务监管内容,明确财务监督对象,如:企业资金、企业资产、财务报告、财会人员等都是需要财务人员监督的对象,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监督水平。其次,应对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监督。目前,多数国有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对企业资金流向、资金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当然,委员会要发挥职能,国有企业应积极配合,若国有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应及时上报,通过审核后方可执行,保障委员会财务监督的全面性。再次,应做好财务报告的监督。财务报告与财务信息紧密相关,因此,为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应加强对财务信息获取进行监控,为财务监督的落实奠定基础。最后,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财务相关工作需要由专业财务人员执行,财务人员自身的财务监督意识、工作水平等直接影响着财务监督工作,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知识型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逐渐向人才竞争转变,人才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不再仅仅是会计核算,除了对企业有形资产账簿的检查与监督,还有对无形资产的全面核算。对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人才基础。具体来讲,首先,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保障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加,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其次,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使其在财务监督过程中能够抵制诱惑、坚持正义;最后,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并通过奖罚制度提高财务人员自主学习精神,充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发挥会计监督效能。

(三)明确财务责任,制定三方监督制度

财务监督的独立性不足,是影响财务监督工作落实的主要因素。对此,对于国有企业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财务监督方面,应明确两者的责任,为财务监督的落实奠定基础。同时,对于财务监督工作,应制定三方监督制度,使国企经理、国企董事会、国企监事会三者相互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另外,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出资人、经营者作为财务工作的主体,委托人运用过程不同,资金实际运用情况相应变化,从而财务监督工作的难度明显提升。基于此,应切实提高双方信任度,明确划分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提高经营者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增强资金的充足供给,保障财务项目的顺利运行,实现互利共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财务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等,影响了财务监督的作用发挥。对此,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明确财务责任,制定三方监督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研究[J].财会学习, 2018, No.190(16):24-25.

[2]张睿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财会学习, 2018(8):54-54.

[3]王昕.关于加强财务监督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5(7):220-220.

[4]吴雅琴,王鑫.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5(20):114-117.

作者:史伟丹

公司财务监督思考论文 篇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研究

摘 要:自从财务监督制度被人们发现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近年来,企业财务问题频发,而企业财务问题的发生不仅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还会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监督制度更是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从国有企业隐性激励不断增加到小型民营企业短时间破产,都在告诉我们,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中的财务监督制度机制必须有效运行,才能保证企业良好、有序和长久发展。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监督制度并不完善,还有一些仍然没有建立起财务监督制度,而管理层又因为自身利益作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最终影响企业经营,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为了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监督制度。

关键词:企业;财务;监督;建设

财务监督是指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对企业所有发生的事项的观察、分析、建议和督促的一种管理活动。财务监督具有明确的管理目的,即促使企业的各项活动符合企业利益和遵守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的合法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般来讲,一套完备的财务监督制度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内容、依据和目标。在企业中,财务监督的主体就是从事财务监督的人或部门;财务监督的个体又称为财务监督的对象,是指被监督事项发生所在的部门或有关系的个人;监督依据是指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监督内容是指发生事项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程度;财务监督的目标是指企业从事监督的人或部门对该事项监督想达到的结果,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公共组织中,财务监督的目标既是财务监督的出发点也是财务监督的归宿点。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主要有四个特点:首先,财务监督是从价值角度进行监督。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最终都是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财务监督侧重通过财务信息进行监督,而财务信息多是以价值形式表现的,因此,财务监督是从价值角度对企业进行监督。其次,财务监督是一种专业监督。由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在企业中需要具有效力,就必须赋予进行监督的人或部门特殊的权利和权限。同时在企业中,财务监督也是从事财务监督的部门和人员的日常事务。再次,从事财务监督的人员需要拥有专门的财务知识。企业的财务监督只要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判断来进行,没有一定的专门财务知识,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效率,还可能遗漏被监督对象的财务问题。最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依据具有复杂性。在企业中进行财务监督,不仅要服从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还要遵守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一些企业,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规范,不同的管理者也有不同的监督指令,这样就增加了财务监督依据的复杂性。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企业高层重大财务决策有效监督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国有重大资产流失案件中,可以发现国有企业中通过董事会或监事会并不能有有效对国有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进行监督。在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财务决策模式下,企业的重大财务决策只需经过董事会同意,就可以实施。对于重大财务决策的制定,监事会并无否决权,只能在决策实施后,履行时候监督权,而董事会常常站在经营者角度进行决策。

2.对企业经营者违规获取个人财务利益的监督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中,对经营者违规获取个人财务利益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经营者过度只为消费监督不到位。国有企业中没有明确的职位消费规范和职位消费监督机制,造成一些经营者领利用职位消费,不断消耗国有资产。第二,对经营者转移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过自身职务便利,以及利用国有企业制度和监督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将国有企业的产品、技术和资金转移到自己设立的公司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三,对经营者利用国有企业工程项目或投资套取个人私利监督不到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没有相关的招标和投资监督机制,让一些经营者有机可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四,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用企业资金进行行贿的监督不到位。一些经营者通过不同的手段,利用各种渠道利用国有资产进行行贿,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些案例中经营者非法设立的“小金库”主要就有两个用途对外行贿和中饱私囊。

3.对国有企业经营者隐瞒企业真实信息监督不到位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出现经营业绩大起大落的现象,前几年还保持利润稳定增长的企业,突然出现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工资薪酬无法发放等现象,经国家相关审计部门调查,发现是企业之前的利润增长都是之前的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虚构的。这种虚构利润多数都是通过利用企业间的关联方交易完成的,由于目前还不能完全从根源上解决国有企业关联方交易的问题,就是很多追求自身利益的经营者铤而走险,蒙蔽相关部门和投资者,造成企业经营业绩良好的假象。

二、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对策

1.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主要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国家相关的部门要出台完善的关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完成法律法规的设立,为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要建立完善的、灵活的并适用于自身的财务监督机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有企业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我国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较为复杂,这都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拥有一个灵活的财务监督制度,才能迎合企业的发展。

2.财务监督体制中引入信息技术

在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各个环节中,企业的财务活动方面也不例外。但是在财务监督方面,将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和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方式还很少,特别是国有企业中几乎没有。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来一些通过人工从事的工作交给计算处理,这样提高了企业监督的效率,又可以避免由于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复杂等因素对从事财务监督工作的个人或者组织的不必要影响,确保财务监督的准确性。

3.政府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变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中的财务监督一般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起着主导作用。通过近年来的一些国有企业财务舞弊案件来看,在一些方面政府监督并未给企业带来他们所期待的效果,甚至在某一些方面还给企业带来了相反的影响。但是,不能够否认政府监督对国有企业的积极影响。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扩展,企业不断面临复杂的情况,完全有政府进行企业的财务监督已经不合适了。因此,可以适当地让社会监督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监督中。将社会监督融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有两方面优点: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监管的成本,同时也稍微减轻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资积极性。从政府监督到政府和社会共同监督,对于国有企业自身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更有深远意义。

三、总结

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发展的历程来看,明确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财务监督人员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人员具备的权利和责任,完善企业组织结构都是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改革创新的关键。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不仅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监督机制,也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嵇秀兰.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完善企业财务管理[J].企业研究,2012(04):22-23.

[2]迟翠.关于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5):65-69.

作者简介:吴珩(1990- ),男,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院2013级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吴珩

公司财务监督思考论文 篇3:

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摘要:时下,国企公司在财务信息方面存在着造假等一些重大隐患,导致国企财务重大事故频发。这和国企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特别是和国企公司的管理层面上财务监督体系的缺乏及失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企;公司治理;财务监督;体系

一、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及现状

1.财务监督形式缺乏有效运行

目前,在我国国企公治理层面财务监督形式能够有效的运行、能够确实发挥其作用的相对较少,大多仅仅只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有的国企公司虽然安排了总会计师一职,可是通常都是经营人员聘任以及任命的,没有独立性,并且在经营管理层当中排位较后,基本上没有对经营人员进行监督。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国企财务监管,国企管理部门在其中实行了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成果并不理想。

2.财务监督形式没有连接为一个体系

通常情况下,在国企公司当中都设有了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在私有民办独资公司设有股东会,还有一部分企业还设立了总会计师这一职位作为是顶级财务官。在国企公司治理层面上的财务监督体系已经基本上齐全。对于外部的董事制度或者是独立的董事制度、外派式的监事会机制、财务的总监派遣制度与顶级财务官制度等的一系列的公司治理层面关键的财务监督形式也已經建立或者是正在慢慢的构建。因为没有统一思考的制度规划,再加上重视财务监督形式,忽视相互间的协调关系,造成了国企公司治理层面的财务监督形式在其责任制度上没有具体的分工,以至于有的国企公司还交叉与重叠,不能达到协同作用。

3.缺乏股东的监督,董事会的监督不具体,低级财务官体系不健全

在国企公司中,股东充当的是代理者并非自然人。针对当下国企的管理体系而言,国有股权的出资者职责都是由我们的国资管理部门或者是国资运营部门来行使的。不管我们的国资委,还是我们国资委委托部门,都是国有股的代理者,加上国企的数量非常多,而国企的持有者有时常是在“虚位”的一个状态下,这样就导致难以确实地承担监督这一职责。

二、完善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思考

1.完善股东结构,全面发挥出股东会财务监督的职能

我们知道,股东就是公司的持有者,最具有监督之动力的。全面发挥出股东会的财务监督之职能,对于改进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想要发挥出股东会的财务监督之职能,极需要设立起股东或者是股东会和经营者两者间信息对流体系,又要求组成相应的多元股权之结构。目前多元化的股东结构,可以帮助建立股东会和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人员形成多元化,促进形成适合的制衡体系。在我国非上市的国企公司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此些有限责任公司在体制上由许多个股东所组成的,然而其中有不少股东为同一个集团公司的不同下属子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因此存在大股东控制双上市公司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如民营资本与外商资本等),有效实施经营者持股可以说是优化我国非上市国企公司的股权结构之非常有效的途径,以大力提高我国国企公司的财务监督的效率。

2.由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传统的总会计师制走向CFO,健全顶级财务官制度

身为公司顶级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控着公司的财务大权,并且控制着很多财务监督的信息,而问题的重点在于怎样提高其的独立性,同时让其具备监督经营人员的相关职权。就从制度的规定上来看,其国企公司的顶级财务官是总会计师,目前也有很多国企颁布了总会计师一些制度。而总会计师的特殊身分与特殊职权的制度编排,造成了其难以在国企的财务监督系统当中真正地发挥出它自身的职能。虽然财务总监跟总会计师具有一定的差异,前者独立性比较强,也拥有一些监督的职权,但是财务总监由于不属于国有企业之财务管理者,其所掌握的公司财务信息资源并不够全面也不够及时。而运用财务总督委派制与总会计师制走向首席财务官委派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能够降低公司制度成本,二是兼采这两种制度之长,大力提升国企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财务监督之效能。一般来说,国企公司之首席财务官是由国资管理机构或者国资营运相关机构给予委派进入国企公司的董事会,并位列国企经营层的前列。基于此,首席财务官从总会计师走向CFO,这符合我国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构建的需要。

3.监事会改良或建立外派监事会,改善监事会运行环境

目前,我国设立的监事会的监督权限比较缺乏,也无相关的制约机制来有效督促监事会进行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可见,必须依法对国企公司之监事会给予改革或者改良。可以增加外派监事,积极吸收一些银行机构进入监事会,不断优化监事会的监事构成。还应该赋予监事会一些权利,比如表决权、否决权与代位起诉权等。值得一提的是,对监事会之上述改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是因为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能力和董事会、经营层之工作效率。所以,监事会的运行环境也需要大力改善。

参考文献:

[1]史成新:公司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J].煤炭技术2007,26(4).

[2]赵丽英: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中的问题及改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3).

[3]何 妍:董事会与监事会对企业财务监督的区别与协调[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9).

作者:李萌 唐正

上一篇:卫生院优质护理论文下一篇:企业财务会计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