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从国家层面、体育环境和学生情况三个维度构建出影响内蒙古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主要影响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度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体育环境因素对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影响最大,且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 篇1: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SWOT分析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

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广西高职院校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据调查,目前广西每个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体育选项课,一般开设两个学期,部分院校开设三个学期。体育选项课都有10个以上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挂牌上课,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教师,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體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项目和时间。

笔者认为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是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一种,课内体育俱乐部可以更大程度的实现选项自由、时间自由和择师自由。广西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体育社团的不断壮大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广西每个高职院校都有体育社团,体育社团下设单项体育协会,如篮球协会、轮滑协会等。学校提供体育场馆、学生自愿参加,有偿收费,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协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单项协会组织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得到相应的素质学分。“Club”翻译为俱乐部、社团,笔者认为体育社团是课外体育俱乐部一种,只是翻译不同而已。体育社团每年对大一新生进行招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组织参加校内、校际体育比赛和交流活动。近年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社团不断壮大,为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校运动代表队的建设有利于加快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施

近年来,广西高职院校在广泛开展班内、校内竞赛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建学校运动代表队参加区内乃至全国联赛。广西高职院校男、女气排球队、男子足球队、女子篮球队等项目在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男子足球队、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女子篮球队等代表队在全国高职院校锦标赛中取得过前三名的好成绩,校运动代表队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广西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劣势

缺乏教上级主管部门的引导

2018年6月,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全省高校要在2018级新生中启动公共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并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文件。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积极探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但由于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正面引导,导致各个高校自发的、无组织的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

体育场馆设施相对不足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一定的体育场馆设施用来保障体育课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相对不足,受天气、灯光等方面的限制,有些体育项目雨天和晚上无法上课,游泳、网球等一些体育项目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场地而无法开设。

体育师资相对缺乏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需要更多的,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的教师对课内外体育教学和训练进行指导。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喜欢的啦啦操、羽毛球等项目,由于师资有限,很多学生选不到相应的课程。另一方面由于在编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承担课时量较多的原因,很多教师不愿意主动指导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机遇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校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开设课内外一体化单项体育俱乐部并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满足文件对体育课课程改革和体育社团成立的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体发〔2020〕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通过增加学生的锻炼次数以及校内外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广西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类型多样,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广西高职院校2019年开始进行扩招,学校人数不断增多,生源类型也多样化,这也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势在必行。

广西高职院校新校区的建设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

随着广西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广西多个高职院校不断加快新校区的建设,将有多所高职院校落户南宁教育园区、桂林高校集聚区等教育园区。广西高职院校新校区的建设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提供了体育场馆设施保障,为更好的开展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奠定了基础。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挑战

广西经济相对落后,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建设投入经费不足

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各个高职院校经费有限,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体育经费主要用于体育用品的更新、體育器材场馆的维护和校内外体育比赛等方面。由于经费有限,体育经费仅能维持体育部门的正常教学和训练。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建设需要一定资金投入。一是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需要有室外灯光场地,为学生晚上开展活动提供的基本照明条件;二是需要增设体育场馆设施,开设更多的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三是需要购置或开发体育俱乐部管理软件和配套的学生信息记录卡、刷卡机等器材,对学生参加俱乐部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教务管理水平。而这些超出经费预算的开支很难及时落实,这也将影响体育俱乐部的教学、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效果。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广西高职体育课一般归口体育部门,体育社团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学校外一般归口团委。由于归口部门不同,课内外体育教学和管理相对脱节。由于激励机制不足,一些教师不愿意主动担任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指导老师和校运动代表队教练。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结论与建议

目前广西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体育社团的不断壮大和校运动代表队建设,有利于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引导、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和师资缺乏等困难。

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机遇和挑战并存,广西高职院校要把握机遇,积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类型多样化的现状;增加经费投入、解决体育场馆不足和师资缺乏等困难;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和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教学和管理制度。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8B057)研究成果。]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毓武 , 张大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34-37.

[2]邹 师,冯火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70-73.

[3]刘毅.对株洲市高职高专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8):104-106.

[4]陈保如.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4):145.

[5]刘名泊.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世界 ( 学术版),2018(8):129+100.

作者:武松朋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 篇2:

通识教育背景下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因素探究

摘    要  本文从国家层面、体育环境和学生情况三个维度构建出影响内蒙古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主要影响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度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体育环境因素对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影响最大,且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归纳与整理,以内蒙古各高校课内外一体化开展现状为研究的切入点,利用经济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对课内外一体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內蒙古高校  课内外一体化  结构方程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几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继续上升;反映肺脏功能的肺活量测试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这些现象已成为高校大学生重要的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高校大学生体质日益下降,课内外一体化匮乏的问题,我国就针对学生体质情况与学校开展课内外一体化的相关政策逐渐颁布,如在2006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在2007年4月29日国家启动的“阳光体育”运动;在201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提出了“要大力加强与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明确要求。

尽管国家相应的法规政策在调整、规范高校大学生的课内外一体化,政策的制定也为学校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但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萎缩却是有目共睹。因此,本文在通识教育背景下研究内蒙古各高校课内外一体化开展现状,利用经济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对课内外一体化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旨在构建出以政策导向为基础,以运动文化传承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内容创新为重点,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内蒙古高校“网络信息一站式”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内蒙古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不同高校,分别选取不同性别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共抽取学生900人,其中男生500人,女生400人;主管领导27人;教师36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学校体育、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并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等方面的专著、专题等资料。

2.访谈法。通过访谈方式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主管体育部门、高校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相关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观点,旨在了解政府在课内外一体化方面的政策制度及宏观调控信息。

3.问卷调查法。(1)问卷的项目生成过程。经过整理加工,提炼问卷初试项,得出15个变量,编号为:E1;E2;E3……E15。分别命名为E1国家政策引导、E2地方政策实施、E3学校支持力度、E4场地设施、E5活动氛围、E6有效组织、E7兴趣爱好、E8活动动机、E9参与态度、E10缺乏经济支持、E11没有多余时间、E12不喜欢体育活动、E13学生惰性原因、E14内容新颖程度、E15与考试、升学无关系。(2)项目净化方法说明及参数范围界定。主要利用Cronbach α信度系数,并去除CITC值低于0.3的项目。项目删除后,Cronbach α信度系数有显著提高。本文采用Nunnally(1978),Chrchill和Peter(1984)所建议的信度标准,即Cronbach α系数应大于0.5,且最好大于0.7的信度标准,若小于0.35则应拒绝。

二、内蒙古高校课内外一体化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一)数据检验

在问卷数据检验结果中已对15个初试题项进行了筛选,最终确认以下影响因素适用因子分析。具体结果(表1)。

(二)影响因素因子确认

通过因子分析获知,9个影响因素一共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除去交叉负载因子,保留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4的因子),3个主成分因子共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0.536%,将近30%的信息丢失,从总体情况上看解释效果较好。

(三)影响因素因子命名

通过最大方差进行因子轴旋转,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因子X1、主因子X2、主因子X3。X1主要包括V1学校支持力度、V2地方相关政策、V3国家政策引导;X2为V4学校场地设施、V5学校体育活动氛围、V6学校体育活动有效组织;X3主要涵盖V7学生兴趣爱好、V8学生活动动机、V9学生体育意识。

三、内蒙古高校课内外一体化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因子确认,最终确定9个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国家政策引导、地方相关政策、学校支持力度、学校场地设施、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学校有效组织、学生兴趣爱好、学生活动动机、学生体育参与意识。

1.内蒙古高校课内外一体化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的研究假设。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概念模型。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国家层面与课内外一体化有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2:学生自身与课内外一体化有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3:体育环境与课内外一体化有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模型信度与效度检验。为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参考AMOS17.0提供的修正指标数据判别。通过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卡方值为2.380,最后假设模型基本满足要求。

3.模型拟合结果。运用AMOS17.0,采用修正后的结构模型检验各种因素对课内外一体化有效开展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的3个原假设全部通过了假设检验的支持。根据图1的路径系数,国家层面、体育环境与学生自身与课内外一体化有效开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内蒙古高校课内外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因素。从模型所反映的数据得出国家层面对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系数高达0.74。国家政策起着宏观层面的引导作用,但因其内容较为泛泛,并且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与实施,使得地方对于政策的理解存在误区与偏差,认为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只是个别的、短期性质的学生活动。因此,大部分地方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大多数学校也只是应付检查。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内蒙古各高校从总体上看,学校对于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并没有全力给予支持,在文件精神、人力资源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学校对于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都缺乏整体规划,只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

2.体育环境因素。体育环境对课内外一体化的直接作用系数高达0.82,这表明体育环境对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目前内蒙古高校大学生而言,虽然经历过小学、中学等多年学校体育教育,但多数学生仍然没有形成固定的体育意识与自我锻炼的习惯,仍需有人组织、指导。而目前内蒙古各高校在课内外一体化组织和管理方面均不尽如人意,组织方面缺乏对教师学生资源的合理调动,学生层面没有进行有效地引导与激励,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更多表现为出工不出力。

3.学生自身因素。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内蒙古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动机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高校学生体育价值观念的多层次性。同时显示出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最直接原因是对体育没有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存在两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自身身体好,不用锻炼,二是身体不好不宜参加锻炼,这部分学生很容易陷入不参加锻炼的恶性循环。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内蒙古高校在课内外一体化开展形式上仍以传统的早操、运动会、小型体育竞赛为主;大学生对于参与活动的需求较高,但开展形式与内容单一、陈旧,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蒙古高校体育软环境建设薄弱,没有形成较好的运动文化氛围,大学生整体体育意识较差。

2.影响内蒙古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因素。本文对影响内蒙古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9个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将影响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归为三大类:一类是国家政策因素;第二类是体育环境因素;第三类是学生自身因素。其中体育环境因素在影响课内外一体化开展中权重系数最高,对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影响最大。

(二)建议

1.以内容选择为依托。首先,课程体系中体育通识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注意同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相衔接,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需要保留的同时也需要深度挖掘课程文化内涵,强调健身性与时代性,在传统课程中注入新的元素;其次,要加强分析当下社会热门内容以及受关注高的项目,提升课程的吸引度;最后,是课程内容组织注重实际效果,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发挥,在课程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学生选修的自由度,让他们能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适合课程。

2.以政策导向为基础。政策的正确导向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国家也在宏观层面上对高校课内外一体化提出了基本要求。为此,应将课内外一体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并且要严格考核体质测试成绩,将其作为学生评奖、评先、毕业的重要依据。这需要要求各级地方、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划,以确保课内外一体化的贯彻和落实。

3.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以及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不仅需要学校相关部门、教师等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也要培训学生的相关技能,让学生既学习了技能,又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参与组织的学生也可以享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奖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4.以内容创新为重点。在今后的课内外一体化开展过程中应创新活动内容,如丰富早操的活动形式、丰富运动会的内容、做好体育文化节的传承以及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优势等。只有将内容创新,才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此也能带动课内外一体化的有效开展。

5.以运动文化传承为核心。加强体育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各高校要把校园活动的场地建设纳入本校场地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则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创造条件满足课内外一体化。各高校也可通过微信(微博)平台进行宣传,以便捷、高效地将国内外以及校园体育赛事信息传达给校内学生,让学生在浏览微信(微博)时就可及时获得体育赛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体育文化影响。这对体育文化建设和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霞.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0):8-11.

[2]周超,周波.试论当前体育课程管理方法与新课标的矛盾[J].四川体育科学,2009(02):123-125.

[3]王进.公共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其产品供给方式选择—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理论分析[J].南京體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6):88-90.

[4]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及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2,9(03):132-133.

[6]范传芳.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3(02):67-69.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LAC2019006。

作者:段慧宇 潘翼鹏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学习论文 篇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出现严格化的趋势。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质,对其活动能力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体育课程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不利于进一步教学的展开。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授课质量,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应用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内外一体化概念,随后阐述其重要性和问题因素,最后深入研究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

高职院校的体育内容属于较为特殊的活动课,其具有多样性的表现特征,能够通过大量的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化,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开展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针对相关内容进行革新,并应用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高职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进行相关运动,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有利于核心素养人才的培育。

1高职院校体育内外一体化概念含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化,高职体育的课堂内容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相关内容的特殊性,高职体育改革应当成为整体形式的应用先锋,尽可能体现改革效果,促进学生活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对体育课程的规划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进行活动内容。因此,为了加强问题的解决效果,需要结合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深人改革,避免不良问题的产生。内外一体化理念主要为将课外的相关活动内容进行深人分析,并重构为课内能够进行应用的内容,使整体达到结合效果,提高学生的活动质量"。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课内外的活动整合,降低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让教师的指导能够覆盖整体活动时间。在内外一体化理念,应用后,学生的课堂活动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受到了正面影响。然而,在应用内外一体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总体分析,高职院校的体育内外一体化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建设,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职体育应用内外一体化理念的重要性

2.1激发学生积极性

高职体育一体化理念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整体课堂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增强,避免负面态度问题的产生。教师可以通过内外一体化的策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动密集性,达到促进学生活动量提升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降低活动注意力涣散的问题,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内外一体化教学理念,高职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活动的实际状态,制定针对化的应用方案,降低学生受伤的概率,提高活动的质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由体育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进行剩余时间的活动。这种模式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進一步活动的展开。教师结合内外一体化策略,能够实现整体教学课堂的革新,使学生能够成为主体教学目标,有效增强积极性,促进课堂质量提升。同时,积极性提升后的体育课堂效率会得到显著增强,使学生能够获得额外的时间参加课下活动,实现放松身心的效果。

2.2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

通过应用内外一体化理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技巧,使教师的教学负担能够得到减轻,并增强课堂的效率。体育课堂属于活动性课程,对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利用内外一体化理念,可以大幅扩充课堂内容,降低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概率,实现自主活动能力的提高。

2.3推动校园文化创设

高职学校的校园文化相对较为单一,如果体育课程能够有效结合内外一体化概念,便能够达到拓展学生课上课余生活的效果,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文化课之余,实现良好的运动效果,并组建相关活动小组,实现校园文化的丰富化进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外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因素

3.1理论内容占比过多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进行内外一体化的革新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过程的问题。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转变教学观念,但在体育课堂进行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惯性的原因,仍然是理论知识讲解占据大部分时间。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对体育课程的教学部分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授课质量的提升,降低了课堂质量。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完成知识的讲解,便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种认知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容易在活动中由实践技巧不足导致受伤,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3.2体育教学模式应用单一

在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影响下,大部分教师没有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改善,导致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种情况下,内外一体化的理念无法有效展开,导致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了误解,进而降低了授课效果口。教学模式单一的体育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学生无法针对活动课程产生期待,不利于体育教师的内容讲解。

3.3考核应用效果不佳

由于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高职的体育课程也采用了传统的考核方式。然而,这种考核方式通常仅适用于文化课程,对体育课程的适应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活动状态的评价。在这种考核方式的影响下,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评价效果不佳,无法真正分析学生的活动技巧掌握程度,不利于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展开。

3.4传统教学概念制约

在传统授课内容的制约之下,教师难以将内外一体化的概念与高职体育课程进行深入结合。教育内容转变属于一个长期过程,在转变时可能会遇到部分困难问题。当教师应用内外一体化概念进行教学时,如果出现相关问题,可能会导致误解的产生,不利于内外一体化概念的进一步应用,导致教学理念无法继续执行。同时,部分学生对于内外一体化理念的适应性较差,无法快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转变,导致整体活动效果不佳,降低了内外一体化的应用效果。

3.5课外活动重视程度不足

内外一体化理念应用过程中,对课外活动的重视属于较为关键的部分。然而,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导致整体应用效果降低。同时,由于课外活动重视不足,导致其教学内容难以被纳人到课堂体系中,不利于内外一体化概念的应用。

4高职体育院校建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途径

4.1开展课外活动,创设课堂文化

在高职院校进行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课外的活动内容,并促进体育文化的创设氛围形成。通过组织开展体育课程的课外活动,能够大幅加强整体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得到熟悉运动项目的良好机会,进而提高自身的活动技巧,降低受伤的概率。同时,课外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与自然生态进行接触的频率提升,在绿色环境下,学习相关体育活动内容,增强自身的体质。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结合体系内容,才能够完善整体教学效果。同时,内外一体化概念的应用对课外活动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到相关现实因素,充分利用整体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创设了良好的运动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田径比赛、跳远比赛、耗球比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比拼过程中,提升运動技巧,增强相关兴趣,实现良好的内外一体化概念效果。

4.2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整体结构简单,无法真正发挥活动的教学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练习兴趣受到了压制,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内外一体化概念,对整体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避免课堂内容过于沉闷,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放送体育纪录片、运动电影等,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运动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标s。内外一体化概念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降低课堂时间浪费的概率,实现活动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教师进行授课。

4.3设置针对性评价体系

高职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当具有自身的特点,实现对学生的完整活动考核。避免应用传统文化课考核模式,降低整体考察效果。教师可以针对内外一体化的课堂内容创设相应的评价体系,实现学生活动质量的考察,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降低课堂活动受伤的概率,实现安全系数的提升。

4.4采用合适的宣传策略

在进行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应用时,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宜传工作的展开,进一步推进整体课程内容革新效果。通过加强体育宜传,能够让原本对活动不感兴趣的学生产生探究心理,实现活动普及的效果,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同时,通过加强宜传,能够提高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宣传效果,实现体育课程质量的提升。在进行宜传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注重对相关策略的针对性优化,在校园宣传过程中,主要面向的宣传对象为学生群体。因此,需要注重对课外活动内容的宣传,使学生群体能够产生探究兴趣,提高整体宜传效果,降低宜传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深入应用内外一体化理念,对整体教学质量进行提升,增强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活动效果能够得到提高。通过应用这种形式,能够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洪小勤,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16,038(006);67-69,73.

【2】孙琦林,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85-86.

【3】李哲.高职院校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分析与研究【J】.时代报告,2018(022):254.

作者:袁玲芝

上一篇:环保产业定义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水利工程内部会计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