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机构人才建设论文

2022-07-03

【摘要】如今建设工程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探索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生存问题,提出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未来发展的反思,供同行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检测机构人才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检测机构人才建设论文 篇1:

论检测机构的人才建设

摘要:文章论述了检测机构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检测机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检测机构人才建设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范围、程度迅速扩大。人才竞争成为经济竞争的主体。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国家的兴盛在于人,国家的灭亡亦在于人,古圣先贤,早有明训;回顾历史,可谓丝毫不爽。经营事业的成败,不容讳言,与治国同一道理,在于人事安排是否合宜。”对于检测机构而言,“人员贯穿于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只有先进的设备、完善的管理体系而没有人才,那么检测机构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检测机构的发展,检验市场的扩大、业务量的增加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检验能力和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在这种冲击下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实力,人才问题成为关系检测机构发展的关键。检测机构要本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根据战略规划和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系统、激励机制、员工培训与教育体系,以发挥和调动员工的潜能,营造充分发挥员工能力的良好环境”。坚持引进高科技人才,留住骨干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实现国家质检总局“人才强检”的战略目标。

当前,技术人才短缺及人员年龄结构偏老是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质量方针的实现,但现在许多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存在人员学历低、技术人员少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现存问题。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检测机构的当务之急。

一、发现人才

人才是任何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发现人才的前提在于检测机构的领导者要有科学人才管理观念。这种人才观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二是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三是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标准;四是识才、育才、用才、留才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领导者要给各类人员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创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这样才能识别有用之才,了解人才特点,挖掘、发现有用之才。管理者应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可采取选拔与竟聘相结合,以竞聘为主的人才选拔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二、培养人才

检测机构应尽可能地给各类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条件和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管理理论、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科学素养。逐步建立并完善正常的人员培训制度,从整体上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岗位培训及现有人员素质培训,要特别注意在岗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在岗进修或请相关专家进行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

2.选拔一批富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富力强的、具有相当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充实到检测机构的管理岗位,让他们发挥革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用,推动检测机构发展。

3.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到技术力量强、检验水平高的技术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向培养。培养专业领域带头人。

4.鼓励专业人员多参加行业学术会议及横向的参观学习,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标准、新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5.各专业检验室内部也要定期组织各种检验技术研讨,不断提升专业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素质。明确岗位职责,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并定期对各类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予以辞退。

三、引进人才

检测机构应建立开放有序、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开向社会招聘高水平、高学历,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或精通汽车检测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并以他们为基础,带动检测机构自身人才的成长,力争培养一批有较高造诣的学科带头人。但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引进人才的规格要适度。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高水平、高层次是欠理性的。一个以检验为主的检测机构,不一定要引进多名硕、博士,由于检测机构一般缺乏科研课题及适宜研究的设备、环境,使高层次人才从事简单、重复性的检测工作,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也无法留住人才。

2.要处理好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关系。个别检测机构花大代价引进人才后,却不在其他员工的培养上下功夫,挫伤了众多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检测机构应一方面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合理提高对口人才的引进待遇。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发展。

四、留住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检验机构来讲,最重要的资源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开拓能力和热情,检测机构要为留住人才积极营造两个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通过完善产品质量检验试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加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力度,为优秀科技人员的培养与成长提供平台。在软环境方面,要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成果等多种手段,发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充分体现知识价值、人才价值,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为检测机构创造更多的财富。检测机构应从七个方面着手:

1.在实际的奖金分配中要体现多劳多得以及技术含量的特点。

2.全面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每个检验人员的具体量化目标进行月份、年度的准确公正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先进评选以及职称晋升挂钩。

3.对检验人员的职称评定既要体现出学历的重要性,更要看重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的实绩。评聘分开,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鼓励能人、新人脱颖而出,调动检验人员的自我激励。

4.鼓励员工攻读大学、研究生学位,深化专业知识,并给予适当的学费支持。

5.对员工通过专业考试取得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学费予以报销。

6.鼓励技术骨干开展课题研究,获得立项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及奖励。

7.对在专业期刊、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具有一定价值的论文,以及在行业学术年会论文交流获奖的,都要予以奖励。

总之,检测机构应本着引进高科技人才,稳定骨干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有效实施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为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道路。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彻底改变“重物轻人”的倾向,健全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再教育培训制度,稳定科技人才队伍,调动人才的创新热情,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在关键技术和科研前沿取得突破,实现质检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

责编:李雪)

作者:刘杰

检测机构人才建设论文 篇2: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现状与生存问题的反思

【摘 要】如今建设工程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探索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生存问题,提出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未来发展的反思,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现状;生存问题;反思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行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工作类型由单一的建筑原材料质量检测发展到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建筑物附属设施安装工程检测、桥梁工程检测、市政工程检测、人防工程检测、消防工程检测、防雷检测、园林绿化工程检测等综合领域,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走向成熟。如今建设工程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住宅质量更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因此,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如何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和生存问题更是当前的突出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基本情况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工程建设规模快速扩大,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体现在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仪器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得到加强,检测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国住建系统内各类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有近1万家,而截至2019年底,广西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共有331家,其中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总部190家,异地试验室141家,全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0 319人。2019年,广西建筑业总产值约为5 400亿元,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总收入约为27亿元。目前,广西已经形成覆盖面广、涉及面全的工程质量检测网络。

2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现状

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性和地域性很强的行业,政策性导向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办法、规定及技术标准规范不断更新和提高而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2.1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民营化程度越来越高

200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明确了检测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检测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将检测机构中介化、企业化,检测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形成政府监管市场、企业公平竞争的格局。因此,随着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开放和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工程质量檢测机构发展至今,民营检测机构数量已经占据超过60%,民营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在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检测能力、机构规模、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较大增强,尤其是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检测机构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2.2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手段的不断提升,运用信息化手段是科学管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一项长效管理机制,因此,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建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将检测机构纳入统一的网络平台进行管理,确保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安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施信息化系统管理方面,广西取得的成效非常明显,包括检测数据上传、样品唯一性标识、检测不合格项目闭合及微信“微监督”等信息化手段均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国各地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均不同程度地使用计算机检测管理系统,而广西建筑材料类检测机构采用了检测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地基基础类检测机构静载检测的方案、数据、现场照片和检测报告已全部实现实时上传。通过检测管理软件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提升了检测机构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还建立了远程监控制度,通过远程监控手段,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试验过程进行视频监管,达到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监管效能,促进了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水平的提升。

2.3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管体系越来越健全

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主要采用企业内部自身管理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内部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规程、《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163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等进行管理。政府监管主要是通过检测监管管理机制建设和检测能力监督机制建设、飞行检查(监督检查)、网上检查、能力验证等方式进行管理。就目前广西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政府监管主要针对行业特点及发展情况与问题,创新工作方法,而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广西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管理办法》(桂建质〔2015〕22号)、《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不合格项目闭合处理规定的通知》(桂建发〔2017〕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样品唯一性标识实施细则》(桂建发〔2017〕5号)、《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项目一览表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通知》(桂建质〔2017〕48号)、《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异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通知》(桂建发〔2018〕6号)等,为确保广西检测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飞行检查(监督检查)强化了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有效地治理了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现象,规范了检测市场行为。通过网上检查,可以有效地对检测机构的日常检测行为实施监督,起到了一定的威慑力,规范了检测活动,同时在检查过程中不断完善检查制度、升级系统功能,提高检查效率;通过有效组织科学实施的检测能力验证活动,提升了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检测机构持续加强检测能力水平建设,进一步加大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规范检测市场,提升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2.4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异地试验室越来越多

随着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力不断壮大,检测业务不断增加,承接业务的区域不断扩大,外省、外行业进入广西的检测市场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公开招投标实施力度的加大,对服务方案承诺及本地化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有一定经济实力、检测能力和资质较完善的检测机构在总部所在地以外的地区设置异地试验室。目前广西异地试验室的数量占检测机构总数的40%左右,今后一个时期还会继续增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异地试验室的突起,给当地检测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常驻在异地试验室的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偏低,技术质量管理不善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总部对其异地试验室的管理不到位,有的已经失控。如何加強对异地试验室的管理,是摆在政府监管面前新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把异地试验室推向健康有序的管理轨道,保证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良性发展。

2.5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数量日益增多,未来还会不断涌现新的检测机构,致使目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已经超过饱和状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在检测市场管理上采取了相应的手段,但检测机构为了抢占市场,获取经济效益,相互压价非常严重,无序竞争现象异常突出。据了解,我国部分检测机构在市场竞争中,不是依靠技术优势和完善的质量管理水平来取得检测项目,而是以大打价格战或以非正当手段来竞争检测项目,这种不健康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检测工作质量下降,检测机构的信誉和行为道德准则丧失,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给工程项目留下质量隐患或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但随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实施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和磋商等形式来竞争检测项目,极大地规范了检测市场,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无序竞争状况,也促使了检测机构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下工夫,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市场有序竞争,确保检测市场健康稳步发展。

2.6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诚信体系已经形成

诚信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也不例外,检测机构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规定,紧紧依靠技术优势、综合实力、检测能力、规范服务、公平竞争来求得发展,让诚实守信成为检测机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金质品牌。要真正实现诚信,一是要加强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加强人才建设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三是加大工程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科研力度,编制相关工程检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不断总结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努力提升检测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广西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诚信体系建设上取得较好的成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诚信体系,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公开招投标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深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许。

3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生存问题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至今,其生存问题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

3.1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生存危机意识不强

纵观广西区内外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其综合实力、规模大小、检测能力、资质完善程度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整个社会给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大部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管从经济实力看,还是从人才储备和技术质量水平看都是比较弱小的,市场竞争力很低,抵抗和防患风险能力也很低,生存危机意识不强,这些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如不及时调整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将随时被淘汰。因此,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和大局意识,要有强大的居安思危思想意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法宝,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也不例外,具体体现在决策、组织、员工、流程、文化、品牌、渠道、价格、伙伴、创新等核心竞争力要素,这些要素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从目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资源能力角度来分析,完全具有这些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检测机构少之甚少,所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不强,亟待建立和加强,只有不断提升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才能在社会上体现检测机构的价值所在。

3.3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组织运营体系不完善

组织运营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的发展导向和管理模式选择的结果,从现阶段看,大多数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组织运营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科研创新能力低,服务经营与战略支撑不足,市场环境的变化凸显组织运营体系问题,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员工在检测机构缺乏安全感,难以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3.4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薪酬体系不健全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薪酬结构采用统一的薪酬结构,难以有效反映不同岗位的差异和特点,无法实现对不同岗位、层级人员的有效激励。目前,大多数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薪酬水平偏低,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结构中的固定薪酬占比较低、浮动绩效薪酬占比较高,而且绩效薪酬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则,拿多拿少充满不确定性,有的检测机构甚至实行绩效薪酬与回款挂钩,因回款周期长,员工常常未能在当年拿到全年绩效。有的检测机构绩效差距不大,未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激励原则,倾向于平均主义,内部公平感较差。因此,由于薪酬体系的不健全而导致员工缺乏安全感。

4 反思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生存问题令人担忧,这两大问题是目前摆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面前的重大课题,值得我们去反思。

反思一: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路在何方?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关键,要思考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如何不断寻找新的健康发展道路,使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反思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如何变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如何危中求机,以理性思考谋划驱动变革,打造生态型企业,推动韧性发展,在变量中寻找未来的增量,寻找差异化战略定位,真正以“生态、共生”理念去做战略选择。重视对专业、多种资源的集成组合,打造客户视角的服务理念,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检测应充分考虑技术、质量、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复合价值。

反思三: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如何建立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高纲领,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适合检测机构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检测机构全体员工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而形成的一种共同境界,是检测机构实现综合效益和目标价值的体现,更是决定一个检测机构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思想保证。

反思四: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如何做大做强?目前真正做大做强的检测机构很少,绝大多数检测机构仅能维持生计,有的甚至濒临倒闭,所以,如何做大做强检测机构值得深思。一个检测机构真正达到做大做强,不仅在组织、人才、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方面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让80%的员工分享做大做强取得的成果,让员工真正感受到检测机构做大做强带来的社会尊严、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反思五: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如何打造区域行业平台?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检测机构都是中小规模的检测机构,大多采取部门承包制和目标责任制的生产经营模式,从短期目标来看可以让检测机构暂时得到满足,但从长远目标来说,这样的检测机构随时都可能被市场淘汰。因此,打造区域行业平台是检测机构实现未来目标发展的方向,只有打造区域行业平台,才能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朱云.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1).

[2]龚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建材,2018(2).

[3]陈明栋.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5.

作者:唐吉福

检测机构人才建设论文 篇3:

检验检测机构现状探析及发展建议

【摘要】 本文以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改革为切入点,调查研究了国内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现状、经营特色和优缺点,通过对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性和差异化分析,对国内检验检测机构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提出几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检验检测;机构;现状;分析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9.01.011

Key words: inspection and testing;institution;present situation;analysis

事業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公益性单位或非公益性职能部门。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产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政府的组织作用下,中国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飞速发展。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总人数达到了3000万。如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根本改变,政府将逐步放开或放弃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和控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中要求:“整合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近几年的变革趋势上看,地方各级政府也是在中央统一基调下完成改革。2015年,重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组建,四川省开创了全国省与副省级城市质检机构整合的先例。进入2018年,在中央的统一决策部署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辽宁省率先跨部门整合组建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中包括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本文仅对检验检测机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自身优缺点并重点对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提出几项建议。

1 检验检测机构现状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将检验检测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新的定位和身份将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的检验检测行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性质(国有)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外资检测机构。

1.1 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崛起迅速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3323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中,企业类型的机构21012家,占机构总量的63.22%;事业单位类型机构11479家,占机构总量34.54%;其他法人类型机构744家,占机构总量2.24%。各类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情况详见图1。

从2013年开始,我国事业单位制检测机构所占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见图2),表明我国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向以企业制为主体的市场化机制转变。

1.2 外资检验检测机构营收能力显著

从营收能力来看,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报告显示[1],2015年外资检测机构全年取得营收136.6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高达7308.56万,是市场平均水平的12.67倍,其盈利水平和营收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2016年,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共267家,全年取得营收166.05亿元,营收比2015年增长21.50%,平均营业收入6219.10万元,是市场平均水平的10倍。虽然目前国内获得资质认定的外资机构数量较少,但是由于外资机构相较于国有机构其体制受限较小,能充分享受到政策释放的红利,所以其平均营收远高于民营和国有机构。

1.3 检验检测机构规模与营收增长率呈正相关

从图3可以看出,大型机构同比收入平均增幅为23.57%,而微型企业仅为1.92%,差距悬殊[2]。说明机构规模越大,其竞争能力越强,因此收入增幅也会越高。这也印证了国家大力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这一决策的远见性和正确性。

1.4 小、散、弱、乱现象依然存在,同质化竞争严峻

从目前国内检验检测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存在着小、散、弱、乱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制约着我国向“质量强国”迈进[3]。

小、散、弱的企业缺乏行业竞争力,不但自身随时会被市场淘汰,而且还很容易被大企业兼并。其实,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除了小、散、弱之外,还存在同质化恶性竞争乱象。当前,这种同质化主要表现为基本建设和仪器设备投资重复,缺少差异化发展。由于没有差异化,所以对同一检验检测市场不可避免的出现恶性竞争,这种竞争并不能有效提升技术水平,相反很容易滋生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2 发展建议

2.1 政府质量监管的技术支撑

我国各级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管是通过国家授权的法定机构,根据政府的法令或规定对产品质量和企业保证质量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的监督活动。国家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支撑就是各类检验检测机构,政府通过资格审查确认承检机构,由承检机构完成抽样、检验,最后将结果汇总上报,最终由政府根据检验检测机构的上报材料整理出质量监管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各级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管业务虽不能成为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获得政府产品质量监管业务的权威性也会壮大检验检测机构在行业内的名声,从而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检测市场领域,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背靠监管部门,无疑会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外资检验检测机构虽然技术实力不俗,但出于国家相关法规限制难以介入;相比之下,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除了国家相关法规限制外,技术层面也不占优势,所以要想获得政府监管部门的业务就变得很困难。但是,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对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来说无疑是利好政策。《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引入第三方检测认证等机制,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4]。

2.1.1 监督抽查

政府产品质量监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各类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均有机会参与。2014年底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开放式选定,招募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市场监督活动。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参与监督抽查的第三方机构之一。在2018年第一季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承检机构中,上海天祥、深圳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外资机构以及其他多家民营机构入围承检机构名单。

2.1.2 风险监控

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管另一项任务就是近几年兴起的风险监控,国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于2011年成立。中心在国家主管机构的领导下,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研究工作,在业务上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风险监控定位于非标检测项目,所以不仅能够有效支撑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而且突破了传统的以标准为依据的监督抽查监管,更有利于紧跟产品质量,提前预警。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承担此项工作,不仅能够成为政府产品质量监管的有力抓手,而且对于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

2.2 企业产品质量保障和提升的推手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尤其是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如果仅靠几项传统的检验项目来站稳市场是没有发展前景的。检验检测机构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支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包括原材料进厂检验、半成品检验以及成品检验等,甚至参与到企业的新产品设计的预检验。总而言之,让检验检测机构成为企业的检验室和新产品技术保障实验室。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检验检测机构与企业间的交流互通已不是什么难题。而且,从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国家已经实行了抽检分开制度,即抽样的机构不能承担检验工作,所以即使检验机构与企业建立了检验协议也不会对产品质量抽查造成“相互庇护”的局面。相反,企业还可以从另外的检验信息中更深入地了解产品质量状况。

2.2.1 单纯的终端产品检验向全方位服务转型

无论是政府监督抽查,还是日常的委托检验,都是依据产品标准对最终产成品逐个项目检验判定,最终判定产品的合格与否。对于企业而言,想要的并不是最终产品不合格的结果,而是想通过检验找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这就需要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检验诊断,从产品设计、原材料把控、中间产品状态、最终产成品的检验结果获得有效质量信息。检验检测机构这种转型成功,无疑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质量保证手段。

2.2.2 符合性检验向分析性检测研究的转型

检验是以标准为依据开展的产品质量验证,然而在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标准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新产品没有标准可依,换代产品依据的标准陈旧。国家的风险监控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对于企业而言,在防控风险方面觉得无从下手。在這种情况下,就要求检验机构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防控风险技术支撑,同时也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做到以下两方面:其一没有标准可依,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和企业联合制订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其二对风险因子的评估,需要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多种手段为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新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检验检测机构的新课题就是从传统的符合性检验向分析性检测研究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监控产品风险,而且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自身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大意义。

2.3 社会认可的质量保障后盾

不仅是检验检测机构,任何法人主体都需要社会的普遍认可,只有这样,法人主体才能站的稳、走的远。检验检测机构要想在行业中打造自身的名声,技术一流和科学公正是两个基本前提,其他方面就得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定制,也没有可行的经验去复制。

2.4 走科技兴检之路,提升内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对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同样适用,检验检测机构若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科技实力,脱离了科技就相当于脱离了市场。有些人认为,科技兴检的科技就是拥有高端、一流的检测仪器,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科技兴检的科技更深一层指的就应该是人才,因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那么人才自然就是科技兴检的关键。有了人才,并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检验检测的科学技术能力自然会提升。

2.5 打造联合体,提升竞争力

众所周知,外资检验检测机构规模较大,而国内的检验检测机构相对而言普遍较小,缺乏竞争力,经不起市场起伏。一个区域内多家检验检测项目类似且规模不大的检验检测机构并存现象并不鲜见,如果单独到激烈的市场去竞争,就会处于绝对的劣势,更有甚者互相拆台,最终结果只能是倒闭或被兼并。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参考温州小微企业联合管理模式[5]。检验检测机构通过打造联合体,并利用联合体带来集群性的产业特色,经过长期推动,逐渐形成有影响力的联合体品牌效应,进而大大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的竞争力。

3 结语

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庞大、竞争激烈。而相比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国内检验检测机构普遍规模较小、营收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经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建议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转型升级、加强科研工作提升技术能力,打造联合体推进品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监委.2016年度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信息[EB/OL].(2017-07-14)[2018-12-24].http://www.sohu.com/a/157806991_777903.

[2] 谢澄.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R/OL].(2017-06-09)[2018-12-24].https://www.sohu.com/a/147446916_468723.

[3] 中国仪器网.遍地开花的检验检测机构如何解决“小散乱”问题[EB/OL].(2018-05-24)[2018-12-24].http://www.chem17.com/news/Detail/119453.html.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A].2015-11-22.

[5] 林威,董德福.区域内产业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联合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138-140.

作者:李楠 于涛 常兵

上一篇:污水处理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新经济的投资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