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计算机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2022-05-01

摘要:课程研发,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作用不容忽视,但由于受到场地、师资、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社区教育的课程开设及研发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该文就如何利用和借鉴开放教育较为成熟完善的教育资源(如:教学场地、教学管理、教学师资、研发力量以及学习支撑平台等等)结合未来社区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社区教育课程的研发提供一些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年人计算机课程社区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年人计算机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1:

英国如何实施劳动教育

摘 要:英国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和实施路径。劳动教育课程由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生产劳动课程和服务性劳动课程组成,课程内容的连续性与实践性以及课程设计的时代性是其主要特征。在实施方式上,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项目、创造力课程培养项目和社会化服务方式保障了英国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基于英国劳动教育经验,我国应从凸显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性、强化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以及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与路徑等方面来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施水平。

关键词:英国;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国家课程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A039)

作者简介:乐书思,女,湖南师范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陈波涌,女,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能够创造性地劳动?这是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英国国家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包括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生产劳动课程和服务性劳动课程,具有连续性、实践性,体现了时代特征。因此,本文以英国国家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对象,探讨英国国家课程的劳动教育课程结构、内容与实施,总结其经验,为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提供一些启示。

一、英国劳动教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特征

英国是西方较早提出劳动教育理念的国家[2]。学校是英国开展劳动教育的主体,且英国学校实现劳动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国家课程[3]。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是英国公立学校5至15岁学生必须学习的全国统一课程,共有四个“关键阶段”(Key Stages):“关键阶段1”(5至6岁)、“关键阶段2”(7至10岁)、“关键阶段3”(11至13岁)、“关键阶段4”(14至15岁)[4]。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迅速兴起,社会对人们劳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3],为造就一支符合国际竞争需要的劳动大军,英国国家课程更加注重从日常生活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

(一)英国劳动教育课程的结构

1. 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英国国家课程从关键阶段1开始就要求学生必修有关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并设有烹饪课和纺织课等。这些课程强调学生脑、心、手的协调合一,通过富有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生活劳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与创新性劳动理念。

现以烹饪课程为例。在关键阶段1和关键阶段2,学生通过了解各种食材种植、饲养、捕获与加工的地点和方式[3],认识到一块奶酪、一盆水果沙拉的来之不易,并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同时,在烹饪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按照健康饮食原则准备和烹饪多种符合青少年口味的、更符合健康要求的美味佳肴,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搭配水果、去水果皮到切水果等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中,体验到制作美食的乐趣、劳动的魅力,从而爱上劳动。在关键阶段3,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调味工艺以及创作自己的健康食谱的指导,以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性劳动理念;同时,要求学生做一个能够为他人提供多样化饮食的烹饪小能手,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除开设烹饪课和开展家庭学习实践外,学校会参与英国卫生部专门拨款设立的“英国食品两星期活动”[5]。例如,2011年9月的“如何制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健康食物”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了解不同文化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关爱服务精神。

2. 生产劳动课程。生产劳动课程强调学生在生产劳动中习得劳动技能。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生产劳动课程有设计与技术课程和计算机课程。

设计与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制造、建筑、食品、能源、农业、园艺和时尚等行业的工厂与企业中[6],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使其掌握设计技能与制作技能。例如,学生在设计动物之家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种类动物的习性和环境要求的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尺寸适合动物的、有食物与饮水以及可以供动物休憩与活动锻炼的良好家园。

英国数字技术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英国数字技术领域的劳动力队伍却无法赶上行业的发展步伐[7]。为应对具备计算机和科技技能员工缺乏的巨大挑战,英国国家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专业与技术的专业化和技术性的生产劳动课程——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课程旨在确保学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关键阶段1,学生应了解算法的概念和描述以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常见用途;在关键阶段2,学生应掌握设计、编写和调试实现特定目标的程序并在一系列数字设备上选择、使用和组合各种软件(包括互联网服务),以设计和创建一系列实现特定目标的程序、系统和内容;在关键阶段3,学生应该能够使用2种或2种以上编程语言,其中至少1种是文本语言,以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在关键阶段4,所有学生都必须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字媒体、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服务性劳动课程。英国国家课程从关键阶段3开始就要求学生必修有关服务性劳动课程——公民课程。公民课程旨在使学生在与学校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中培养友爱互助精神与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具体课程目标为:在关键阶段3,学生应了解公共机构和志愿团体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公民如何共同努力改善社区的机会与渠道;在关键阶段4,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为改善社区作出贡献。

(二)英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特征

1.課程内容具有连续性。从关键阶段1到关键阶段4,英国国家课程都开设了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与生产劳动课程。纵观四个关键阶段,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与目标并非孤立,而是前后连续,并按学生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即关键阶段1和关键阶段2,学生从接触、了解、认识到掌握劳动知识;关键阶段3和关键阶段4,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运用劳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劳动技能。这前后连贯、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和目标无疑为学生未来从事劳动奠定了坚实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基础。

2. 课程内容强调实践性。从英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可以看出,无论是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还是生产劳动课程,亦或是服务性劳动课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富有教育性、趣味性与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和劳动项目,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树立创新性劳动理念。在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中,学校不仅提供校内烹饪实践课,而且还设置了家庭烹饪实践,参与英国卫生部专门拨款设立的“英国食品两星期活动”等;在生产劳动课程中,除校内实践课以外,学校还提供了一系列课外活动供学生参加,如“编程年”活动设置乒乓球比赛游戏、机器人活动、与创意专业人士合作的创造力项目等,确保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不断提高编程能力和创造力;在服务性劳动课程中,学校提供了与学校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如担任“小区长”、老年人项目、慈善商店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精神与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情怀。

3.课程设计体现时代特征。时代性在英国生产劳动课程的发展中体现得最为突出。英国生产劳动课程中的设计与技术课程从过去训练学生掌握初级的木工、缝纫技能发展到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工艺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计算机课程由偏向培养学生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发展到确保学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顺应时代的变革确保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英国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实施方式

英国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以劳动项目为主要载体,确保学生成长为有自信心、有能力、有创造力、有责任、热爱劳动与尊重劳动的劳动者。因此,在劳动教育项目的实施上,英国既面向每个学生,强调针对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实施,又强调学校与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社区的合作,奠定学校劳动教育的社会基础,为劳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改进劳动教育实施效果与水平。

(一)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项目促使学生树立自信、科学的劳动观念

为使学生在劳动中树立自信心,英国学校提倡开发适应每位学生需要的劳动教育课程项目,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在个性化劳动项目中坚定自己的自信心,让学生享受劳动的乐趣与魅力,进而激发劳动愿望。学生只有在劳动中建立了足够的自信心,才有可能爱上劳动,进而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体会到用劳动收获幸福的生活、用智慧创造美好明天的魅力[8]。为此,在劳动教育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英国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服务。

具体来说,英国学校根据学生的要求与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劳动课程实施内容。如在劳动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学习中,教师通过开发社会生活领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接触实际生活,在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体验中增强劳动意识,进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艺术劳动及其对自身的影响,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长处进行分组,将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媒体的学生组成以图形方式呈现的小组,将喜欢实验和动手制作的学生组成以制作样品方式展示的小组,将活泼开朗、积极发言的学生安排在撰写背景资料组,最后为一名对绘画有信心的学生安排了绘制两幅表现艺术家性格的肖像素描的任务[9]。在整个艺术感恩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感受到了用自己的劳动能力收获到成果的喜悦与成功,提升了自信心。

此外,中小学营会也是英国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营会期间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劳动体验类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糕点烘焙等。学生在营会期间需要独立生活,而且大部分的营会都会涉及一些体力劳动活动内容。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技能、得到成长,热爱、尊重劳动以及学会创造性地劳动[3]。英国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农场参观,让学生亲自体验挖土豆、喂羊等活动,帮助农场主准备中饭,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劳动的美好与快乐[10]。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英国特别重视有特殊需要或有残疾的学生的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给有身体残疾或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应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尊重他们独立性的基础上,在劳动和教育过程中,鼓励他们积极创造,并利用资源来克服自身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障碍。例如,在教师提供的CAM软件和专门的设计工具辅助下,一名连控制自己手臂都有困难的患有脑瘫的学生能很好地融入学习团队的火把制作活动中,并最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11]。不难看出,面向学生个体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劳动教育项目,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接受劳动并乐于劳动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创造力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在数字时代,劳动更多地指向创造性内涵,这一新趋势亦揭示了劳动教育的新起点,即关注年轻人的劳动创造意识与创造力的培养[12]。如何通过适当的劳动教育项目培养学生数字时代的劳动素养,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这是英国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另一个要点,也是在三类劳动教育课程中均有所强调的。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看,英国学校强调与创意领域专业人士的长期合作,并基于核心载体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

在实施创造力培养项目阶段,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并借助企业专业人士的参与,用工作经验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并在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英格兰中部黑区的迪恩斯菲尔德中学完成的伍尔弗汉普顿亚特兰蒂斯夜总会项目,给年轻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社区意识和合作精神。针对夜总会是年轻人展示各种创新才能的好地方,学校工作人员通过头脑风暴和实地考察的方式确定了相关课程;通过长达6个月的拟定运作方案、学习光的特性、学习运用编程营造照明效果以及如何制作酒水销售记录等准备,900个年轻人(包括专业人士在内)于2003年5月接手了夜总会。在夜总会,年轻人举办音乐时装秀,自主管理音响和灯光系统,同时积极地向俱乐部管理者学习管理技能,创造性地推出了一份夜总会安全指南,以增强社区居民对健康、安全、药物等的认识[13]。此外,还有学校和企业合作推出柳树编织、钩针垫制作和金属加工等劳动教育项目。在从全尺寸的柳木观鸟屋制作到复杂的金属打磨项目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将当地几代人联系在一起的文化遗产知识,而且在与文化遗产传承者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学生愿意尝试平时未曾使用的更耐腐蚀的材料,并由此具备了使用更广泛材料的信心和大胆去创作的勇气[14]。虽然这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劳动项目,但其中显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创新导向。通过不同行业视角、思维模式构建的多样化的创造力培养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创作意识与创造力。

(三)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社会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服务精神

英国学校服务性劳动课程通常以学生参与校园和社区志愿活动的方式实施,同时也通过引入社区服务计划,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一方面,英国学校让学生直接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和校园劳动,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与责任意识。例如,新学期开始,学生通过参与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校服管理,校园环境的治理,设计主题活动周,组织募捐活动,开展健康、运动和艺术日活动,郊游和访问,进行模拟选举日等,树立了责任意识与为班级和学校作贡献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在2008年开始实施“未成年人强制性服务计划”,要求中小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长达到50个小时,并且有明确的认证和考核制度[15]。

为了进一步改进劳动教育的社会基础,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施水平,英国学校依托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社区,树立为改善本地自然的、人工的环境服务的意识。例如,学生在当地区长的培训下担任“小区长”,这些“小区长”会拜访当地家庭和孤寡老人,并且组织一些活动以增进邻里关系及劝阻不文明和反社会的行为等[16]。又如伊顿公学要求学生平均每周参加1至2次志愿活动[3]。这些志愿活动具体包括三种。第一,当地学校项目。学生到当地学校和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一起相处,帮助当地学校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一起参加课堂和体育活动。第二,老年人项目。学生拜访社区老年人,和老人们一起喝茶、聊天,或者帮忙打理花园。第三,慈善商店项目。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学生们会去慈善商店帮助其他志愿者做一些“幕后”工作,如将捐赠物进行分类和摆放等。此外,还有“星期一跑步”活动,学生将食物、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送给无家可归者。正是在这些身体力行的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磨炼了意志品质,也体验到劳动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幸福,从而形成服务意识与正确的劳动观[3]。在学校与社区的互动过程中,学校劳动教育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改进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避免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盆景化”。

三、英国劳动教育经验对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英国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等特征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基础,这与我国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把握时代性、遵循规律性、激发创造性的三重维度,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激发劳动热情、增强劳动技能的需要相对应[17]。因此,借鉴英国的具体经验可以为我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一)凸显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1]。劳动教育体现时代特征的載体是具有时代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所谓具有时代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是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要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连。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课程目标不仅要强调学生对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要强调结合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力、服务精神、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的能力。第二,课程内容要结合产业变革和科技发展,将新兴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融入日常生活性劳动课程内容、生产劳动课程内容与服务性劳动课程内容。第三,课程实施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新型多样的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二)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计

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前后连贯有助于学生从劳动知识的学习过渡到劳动技能的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然而,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存在内容不衔接、甚至脱节的问题。例如,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通用技术的设计和实施”,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相关教材内容,无论是在知识逻辑、技术逻辑还是价值认知逻辑上都缺乏对应衔接[18]。因此,改变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各阶段割裂的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为尊重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合力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前后连贯,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为中小学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学校应结合本校特点开发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前后有效衔接的劳动教育课程。最后,教师应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连贯性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系统实施劳动教育。

(三)積极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形式

英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主要以个性化劳动项目、创造力培养项目和社区志愿活动等劳动项目为主要载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在参与中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相比而言,由于受到师资、设备与场所的限制,我国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多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式,偏重于知识观、劳动观、职业观的理论教育。虽然新课改后综合实践课程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是课程实施的方式仍较为单一,以教师安排的小活动为主要形式[19]。因此,为丰富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形式与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我国可以尝试在中小学引入劳动项目。劳动项目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项目确定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劳动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适合自己的劳动项目。第二,制定方案阶段。通过资料搜索、实地调查与技术咨询等方式,学生制定出完成劳动项目的方案。第三,项目实施阶段。在教师或者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完成项目。第四,评价阶段。该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劳动项目进行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总结与评价认识到自身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水平,深化对劳动项目实施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03-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董晓波,张培.英国劳动教育重视生活技能培养[EB/OL].(2020-08-06)[2021-03-20].http://www.ict.edu.cn/world/w3/n20200806_69977.shtml.

[3]石佩.英国劳动教育为未来工作生活做准备[J].上海教育,2020(8):13-16.

[4]谢银迪.英国:国家课程改革进行时[N].中国教师报,2017-01-11(3).

[5]张田勘.健康要用中小学的必修课培养[EB/OL]. (2014-06-28)[2021-03-20].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4_102634.html.

[6]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Framework Document[Z].London:Department for Education,2014:234-240.

[7]王宏燕,田玉贺.英国:编程教育进入国家课程[J].上海教育,2016(2):20-23.

[8]龚春燕,魏文锋.通过劳动教育树立“劳动创造”自信[EB/OL].(2020-08-06)[2021-03-20].http://ex.cssn.cn/jyx/jyx_xzljy/202004/t20200416_5114849.shtml.

[9]万竹青,韩丽.创意文化政策导向下的英国国家课程“美术与设计”研究[J].教育参考,2018(1):68-73,112.

[10]陈波涌,黄鑫楠.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21(4):35-42.

[11]Ofsted.Meeting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DB/OL]. (2011-03-25)[2021-03-20].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meeting-technological-challenges-school-design-and-technology-provision.

[12]许书敏,杨广立.数字劳动主导下的劳动教育简说[J]. 中国德育,2019(2):40-43.

[13]杨梅,赵巍.国家课程束缚下的英国创造力教育——英国“创新型伙伴关系计划”述评[J].教师教育学报,2018,5(5):90-98.

[14] Ofsted.Making a Mark:Art,Eraft and Design Education 2008—2011[DB/OL].(2012-03-30)[2021-03-20].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art-craft-and-design-education-making-a-mark.

[15]彭丽婷.英国中小学公民素养教育及实施方法[J].现代教育论丛,2018(5):20-25.

[16]钱晓坚.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1-65.

[17]刘嘉圣.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2):157-163.

[18]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19]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1):21-26.

[责任编辑   贺文瑾]

How to Implement Labor Education in the UK

——Taking 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as an Example

LE Shusi, CHEN Boyong

Key words: Britain; labor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作者:乐书思 陈波涌

老年人计算机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2:

依托开放教育资源 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的研发

摘 要:课程研发,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作用不容忽视,但由于受到场地、师资、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社区教育的课程开设及研发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该文就如何利用和借鉴开放教育较为成熟完善的教育资源(如:教学场地、教学管理、教学师资、研发力量以及学习支撑平台等等)结合未来社区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社区教育课程的研发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 课程研发 现状分析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新兴事物,是社会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是社区活动与教育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在我国,社区教育开始逐渐由边缘走向前台,成为实现终身学习主要形式,是构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但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的社区教育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无疑给社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区教育无论是教学师资、教学资源、课程开设、教学管理、评价体系都亟待提高。而开放教育,其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在信息技术时代,教育被赋予了“开放”的内涵,使得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也正是由于开放教育的开放性,使得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性和兼容性。

笔者在此,就依托电大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社区教育课程的研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之见。

1 社区教育课程开设及研发的现状分析

在社区教育活动中,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所指范围很广,不仅包括课程内容(即教材),还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目前的社区教育,课程设置主要面向的是老年人或者需要进行就业培训的社会人员,应该说存在课程涉及面窄、内容不够深入、辅助学习资源少,学习方式单一等问题。开放教育,虽然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新名词,但是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已发展了几十年,有着优质的师资积累、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学脉资源、先进的教学手段、成熟的管理系统和评价体系。因此,依托电大开放教育的优质资源,进行社区教育课程的研发,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仅可以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效能。

2 社区教育课程发展的方向(创新性、时代性、人本性、区域性、丰富性)

社区教育与开放教育有很多的相同相通之处,但是又有别于开放教育。不论从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学习的形式上,社区教育都有很大的不同。要做好课程的开设,我们首先得弄清社区教育的对象和教学目的。应该说,社区教育是对象最为宽泛的教育,几乎没有限制,无论男女老少,不论基础和学历,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需要有丰富性和层次性。而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区群众自我提高的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的人本性和区域性。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又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需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3 依托电大开放教育资源 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的研发

(1)以电大开放教育机构为核心建立课程研究开发机构。机构成员应该由开放教育的教师、街道或者社区主管文化的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甚至可以是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工作者。机构的主要职能,第一,是要摸清全面地摸清摸透本社区成员的基本情况(譬如: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教育需求等等,由于某些社区成员的流动性较大,这种调查性的工作应该具有周期性,并及时做出调整;第二,进行课程定位,社区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学历教育类、技能教育类、科普教育类、人文教育类,养生保健类、休闲娱乐类这六个大类。面面俱到,事事兼顾,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根据当前本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的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课程的设置可以是像学历教育那样的长期的系统性学习,也可以是短期的技能培训、系列讲座等等;第三,进行课程开发,前面我们也谈到了,社区教育虽然可以借力于开放教育,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开放教育,所以,应该以开放教育的课程为基础,自主开发,设置一些深浅适度、可实践性强、受群众喜爱、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第四,对课程的设置、内容、形式等进行评估、测试、追踪,并做好动态调整。

(2)充分利用电大开放教育现有教学资源(教师、课程、场地、管理和评价机制)深层挖掘资源的价值和潜力。

①利用开放教育课程的多样性,研发具有丰富性的社区教育课程。开放教育本身就具有校际资源的共享性,因此,开放教育课程涵盖面非常广,除了本科专科学历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包括一些非学历教育的课程。社区群众学历背景、工作环境、个人喜好、年龄跨度等,均有很大的差异,对于课程量的需求也非常繁多,对课程的难易程度要求也参差不齐。当然,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个体需要,但是可以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开设、开发一些课程。比如,电大开放教育的一些选修课,譬如《自然科学基础》,以此为模板和蓝本,可以开发制作出一些简易的通俗易懂的科普教材,其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读本、讲义、讲稿、宣传手册、宣传单,也可以是光盘或者数字化读物的形式。再如,电大开放教育的英语、计算机这类公共课程,社区群众的学习需求较大,其教学资源都有很强的可移植、可再生性,在此基础上,将现有课程难度降低,再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动手实践设置,势必能收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②利用开放教育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研发具有区域性的社区教育课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等,图书馆、视听阅览室、语音室、网络教室和教学资源库等,这些资源都具有很强的可移植,可衍生性。比如,重庆电大的选修课程,《巴渝文化》,这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可作为人文教育类的就我们渝北区而言,也有独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像版画、小河锣鼓、剪纸这些都是我们渝北特色的传统艺术瑰宝,可以结合大重庆的历史文化课程,设置这些艺术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区域特色性的课程,不仅能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让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③利用开放教育完善的学习支撑平台,研发具有人本性的社区教育课程。电大教学从以前的以广播电视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发展到今天基于信息技术的以BBS、在线课堂、QQ群、微信、飞信、教育教学资源库等形式多样的软硬件支撑体系。同时,也有电大的教授、教师以及开放教育庞大的校际师资资源,这使得社区教育的人本性成为了可能。社区教育同普通学历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灵活性、机动性。这体现在受教育对象不受限制,时间更灵活、教学手段不拘一格。因此,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具有人本性,既可以按照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来选择课程的进度和难度,获得相应的学习帮助和支持,并接受相应的考核。

④利用开放教育教学手段的先进性,研发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社区教育课程。由于开放教育,是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下的教育,其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课程的研发更快捷和便利。不论是一些学历性的教育,还是科普人文技能类的教育课程,都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而是要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学习者的需求变化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一些新兴的学科也可以尝试性地进入学习中。

(3)评价与评测。对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满足需求,学习效果是否满意还需进行管理和评价,建立一套适合本社区的课程评价体系。评测工作可以是定期的,也可是不定期的;可以是专项的,也可以是全面的;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因为社区教育的评价不可能像普通教育那样依靠考试来进行,其测评方式应该更全面、更灵活、更具人性化,可采用参与率计算、问卷调查、采访式、作品及技能测试甚至是竞赛的方式,网络学习可以用点击率或参与度等数据参数予以衡量。根据测评的结果,动态修正和调整课程设置,打造出更受群众欢迎和认可的社区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98-112.

[2] 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7.

[3] 杨吉森.试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监控[EB/OL].

作者:周宏芸

老年人计算机课程社区教育论文 篇3: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摘要:加强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营造社区和谐氛围的需要,是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的需要,是丰富社区文化内涵的需要,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丰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既要调查研究居民学习意向,又要突出地方特色,紧跟时代步伐。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整合成体系,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关键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013年8月20日,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组织开展了第二批优秀乡土课程(读本)申报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编写的《与市民同行——家庭教育读本》荣获二等奖,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谷里街道市民文明礼仪手册》、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与市民同行——健康知识读本》、 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珠米飘香》获三等奖,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与市民同行——心理百科》、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礼仪故事集》、《谷里街道市民健康知识手册》等荣获优秀奖。从近年来江宁申报参评的课程来看,江宁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正从无到有,从平庸到打造精品,不断追求卓越。江宁紧紧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民终身教育的有关精神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要求的契机,不断加大探索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步伐,坚持以地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方便居民学习、让居民愿学、乐学为宗旨,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内全体成员,开展旨在提高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同其他各类教育形式一样,课程建设是整个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

1.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和谐新社区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终身学习已成必然趋势,而社区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

构建和谐新社区,关键在转变市民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江宁正处在产业转型之中,市民素质参差不齐,只有对他们开展系列市民化教育,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的和谐新江宁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必须从市民群众生活实际出发,按不同需求,开发涵盖职业技能、休闲娱乐、文化素养等各种系列课程,使学员按需所取、按需来学,自觉参加到学习中来。

2.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的需要

促进江宁全面发展,必须先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素质。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可以培训社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在职新市民的专业技能,改善投资环境;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可以提高社区新市民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对文化学习的需求;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还可以增强新市民的社区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丰富社区文化内涵的需要

通过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可以提炼、传承社区的优秀文化,展示、实现多个社区自身的文化优势与文化特色,开发和发展新的文化资源,从而达到以优秀的文化、特色的文化、个性的文化来影响、教育、发展社区成员的目的。

4.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区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社区教育的先行与发展,这是因为社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社区良好的人力资源做保障。要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市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破除封闭保守、急功近利、自由散漫思想,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及生态意识、文化意识等。要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还应引导和教育社区居民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能、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广泛调查,摸清居民实际学习需求

对社区居民进行社区教育课程学习的需求调查,是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要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这样的课程建设才会有生命力,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才会是美好的。我们在横溪街道和淳化街道社区居民中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在汤山、湖熟、谷里街道与部分村(社区)及企业、事业单位代表召开了场座谈会,在横溪、秣陵街道对100户居民进行了电话咨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愿意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休闲娱乐、修心养性的活动;愿意参加一些对生活技巧、生产技能有帮助的培训活动。只不过是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段上,需求不同。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座谈会的反馈以及电话回访等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我们得到了下一步课程建设的一些建议:比如针对学生,可以开发跆拳道、武术、书法、绘画、音乐、乐器、舞蹈等课程,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针对青壮年人,可以开发各种技能培训课程,以提高居民就业质量;针对老年人,可以开发时事、健康、安全、书画、摄影、休闲等课程,以促进老年人安享晚年;针对残疾人,可以开发残疾人实用技术课程,以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等;双休日可开发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上班族的闲暇教育以及各种技术、技能的培训,周一到周五可开发老年教育,让老年人在双休日可和家人团聚一下等等。

突出特色,丰富社区教育课程内容

现在,江宁的社区教育已经由原来成人教育中单一的扫盲发展到涵盖老年教育、青壮年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教育等等终身教育范畴。社区教育内容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讲求实用化。

1.突出地方特色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人,自然“以人为本”也应成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社区特色课程应以当地特定的社会背景为基础,以“特”为着眼点,强调本土特征:如东山街道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与集中,可以大力开展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教育和各种技术技能的中、高级培训活动;汤山街道有阳山碑材、汤山溶洞,东善桥街道有牛首山、南唐二陵、郑和墓,江宁街道还有“五朵金花”等等,这些地方可开展旅游、餐饮、礼貌礼节等服务与技能的教育培训活动;横溪街道是西瓜之乡,可以开展西瓜系列的教育培训以及举办“中国横溪西瓜节”等活动;江宁的黄龙岘、竹园山、石塘夜合山、七仙银芽、西铁城、方山等地可开展茶文化研究;像丹阳龙灯、狮子灯等地方“非遗”,湖熟板鸭、铜山狗肉、东山老鹅等地方美食,东山晓月、方山定林寺、祖堂宏觉寺、杨柳村99间半、秦淮古河等历史古迹都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地方特色素材。

2.紧跟时代步伐

在上世纪70-80年代,甚至到90年代,江宁成教工作还是以农村农民扫盲为主:夜晚时分、农闲之时,大家都进村入户,进行农村青壮年文盲的扫除工作;在2008年、2009年回乡农民工浪潮中,江宁成教人广泛开展了回乡农民工的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前几年,居民家庭电脑刚刚普及之时,江宁几乎所有的社区教育中心都开设过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自动化的培训。近年来,随着江宁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民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休闲娱乐、健身保健等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迫切的需要。

实现共享,整合社区教育课程资源

江宁历史悠久,是“六代豪华”之地;同时又是新兴城市,是南京“三大新市区”之一,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科教领先的自主创新基地等。江宁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极为丰富的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江宁人正在做积极的探索。

1.开设讲坛,编写课程

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的《宁井郎康和堂》讲坛,对辖区的居民进行各种健康义诊、健康咨询,同时就大观园的原址探索红楼文化,就黄龙岘、竹园山等陆郎名茶园探讨茶文化。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设的《横溪半月谈》和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设的《禄口讲坛》以及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设的《谷里讲坛》等都是结合本街道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生产特点,旨在提高社区居民及社区干部的科学素质、职业技能与道德水平。聘请省、市、区相关专家及在宁高校、党校的教授等,每月或半月一讲,内容包括《精细化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媒体舆情应对》、《职业操守》、《公民道德》、《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等。

江宁区10个街道都在结合本地特色,加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横溪编写了《西瓜种植技术》、《草莓种植技术》;淳化编写了《淳茶养心---茶叶种植、制作技术30问答》、《珠米飘香---土桥“珍珠米”种植、管理20问答》;谷里编写了多本新市民适应性教材;湖熟编写了多本职业农民培训教材等等。这些乡土教材大多已刊印,并发给有需求的市民,同时依照这些教材也进行了多次相关的培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宁一定能够汇编出更多的、符合当地实际的社区教育课程,让江宁居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2.强化师资,组建讲师团

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的课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江宁由社区学院牵头,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及社区学校联合开展了江宁区社区教育教师的筛选、聘用活动,建立了师资培训制度:即以内聘社区学校专职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外聘熟悉江宁总体情况的街镇老干部及相关专家提高教学效果。组建了一支拥有149人的江宁区社区教育讲师团骨干教学队伍。经过专门业务与知识的培训,讲师团的老师们掌握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逐渐成长为一支专业能力强、团队精神佳、综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目前讲师团成员149人的基本情况如下:在学历结构上,博士2名,硕士4名,本科128人,大专15人;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113人、初级职称14人;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有24人,40岁以上110人,30岁以上15人,讲师团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已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这支队伍常年活跃在江宁区的各个市民讲堂和社区学校,在社会形成很大的反响和较高的评价。

3.出台文件,规范培训

目前江宁社区教育人也正在把各类培训教育进行分类归口,并根据市、区下达的社区教育目标与任务,进行分解,尝试以一方为主,多方合作培训的原则,进行重新分配,责任到部门、单位。像湖熟、东山、横溪等都以街道办事处文件的形式把“街道社区教育目标、任务分解” 一览表下发到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与部门,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社区教育无处不在,向下延伸到辖区内每个角落。

与时俱进,提升社区教育品质

社区教育课程内容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即社区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要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

1.课程建设与时俱进

一是要有政策性。针对反腐新动向,应及时编写反腐读本,让社区居民了解十八大精神,知道反腐斗争的重要性;针对电信诈骗,应及时搜集电信诈骗的案例,让社区居民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以免上当受骗;针对网络销售,应及时总结网络销售策略,让社区居民了解网络销售的流程,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要落实信息化。读本当然要编写,但将信息化手段使用于社区教育,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信息化手段有利于对教育需求进行即时科学分析,有利于资源的大整合,有利于形成互动式学习型组织。江宁目前已建有南京汤山学习在线,江宁社区学院、江宁10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都建有市民学习网站。

2.加强整合,形成体系

从目前政府各部门现有的功能来看,实际上很多部门都在履行对社会的教育功能。如计生部门的人口与生育教育,卫生部门的健康教育,文化部门的文化普及教育,司法部门的法制普及教育、科协的科普知识普及教育、残联的残疾人培训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与再就业、劳动转移培训等。作为社区教育的管理者,就是要与上述各部门密切联系,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以指导各级各类的社区教育培训,杜绝浪费、杜绝低效重复。

总之,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是需要教育专家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志愿者以及受教群众共同努力、不懈坚持才能逐步提升品质;是需要实践者不断的去实践、反思、再实践,反复螺旋上升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王有月)

作者:史长根

上一篇: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威客平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