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社区护士素质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浅显就老年痴呆病患家庭护理的具体现状及其意义做一概述,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侧重阐述了老年痴呆病患在家庭护理方面的详细内容及方法;同时,就老年痴呆病患护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老年痴呆社区护士素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痴呆社区护士素质论文 篇1:

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护理干预者培训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社区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的培训,使干预者全面掌握护理知识与专科干预技能,达到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采用老年痴呆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对干预者进行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护理技能。【结果】干预者对生活护理技能熟练掌握,保证了干预效果。【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个性化的培训,能有效减轻干预者的盲从性,提高了患者生活护理干预质量,延缓了疾病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干预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陪护工完成,居家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家属或保姆承担[3],以上人群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生活护理干预技能,使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得到专业规范的生活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规范化培训,以促进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陪护工和敬老院陪护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龄:45.5岁;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学4人;陪护工龄:工龄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内10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

以老年痴呆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模式为依据,设置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等培训内容,使陪护人员达到具有老年性痴呆专业陪护的基本能力为目标[4],对19位生

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二次。由总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执行培训计划。

1.2.1.1 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痴呆概念、临床表现、进展、预后、护理等方面;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和增加亲和力技巧等。②培训方法:a. 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发放护理培训资料,鼓励其自学,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并检查实施情况。b.集中授课培训:由本中心培训小组承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培训,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和咨询。

1.2.1.2 操作培训

①培训内容: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操作流程与细则。②培训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由培训小组承担干预者的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两天下午在患者病房进行面对面指导、教授护理技巧,如有需要随时帮助指导。每周三下午陪护者及老年痴呆患者一起参与集体操作指导培训。

1.2.2 ?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实际病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进行细化的护理操作讲解。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预者,把规范培训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样式进行耐心讲解,在护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图。?

1.2.3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病症,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进行各项干预训练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②掌握沟通技巧,采取诚恳、通俗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 干预者生活护理各项操作技能训练细则

1.3.1 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干预训练要循序渐进,尽可能给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尽可能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

1.3.2 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进行干预训练,先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检查患者独立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训练活动。根据干预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购物、打电话、能够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

①进食训练:使用轻便,易于拿取、安全设计的餐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难度。食物温度适宜,每次入量适合,缓慢进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防噎食及呛咳。成效:能够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够独立进食。

②按时服药训练: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服药过量,采用特质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训练时干预者要严格管理药物以防患者服用过量。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成效:患者按服药时间独立自行服药。

③穿脱衣服和鞋子训练:按相应季节准备衣服,简单易穿的开衫,弹性裤带的裤子,不用系带的鞋子,干预者要简单、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 成效:患者能正确穿脱衣裤、穿鞋时间较前缩短视为有效。

④肢体协调性训练:对早、中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协调性技能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有资料报道以上训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拣彩豆、捏橡皮泥和定点投球等娱乐活动。成效:完成动作时间较前缩短,准确率提高均视为有效。

⑤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排泄规律,按时提醒入厕。尽量穿弹性裤腰的裤子以便穿脱,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给予润肠通便药物。成效:独立完成大小便,不发生尿床和便溺均视为有效。

1.4 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各考核一次;内容以老年痴呆专科护理知识,与患者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干预操作流程;采用笔试、口试和护理操作演练方式进行考核。

2 结果

规范培训后陪护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比较都有显著提高(见表1)

讨论

3.1 帮助干预者及家庭陪护者及早重视老年痴呆疾病,通过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5】。

3.2 陪护工经过规范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系统学习老年痴呆病程演变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巩固和强化了陪护工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陪护工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体娱乐活动加深陪护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同时也使陪护工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陪护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关注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人群老年痴呆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通过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向他们讲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心理特点及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较好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积极配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4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护理干预网络尚未建立【6】。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能和方法,通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10(35):261263.

[2] 王维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 卢少萍,符 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4] 程双云,杨苏萍.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11(9)58-59

[5] 宋玉英,教湘凌,王淑范.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82-18.

[6] 丁艳萍,赵越.老年性痴呆患者最佳护理模式的探索[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1081.

作者:孙静等

老年痴呆社区护士素质论文 篇2:

老年痴呆病的家庭护理

【摘要】 本文浅显就老年痴呆病患家庭护理的具体现状及其意义做一概述,并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侧重阐述了老年痴呆病患在家庭护理方面的详细内容及方法;同时,就老年痴呆病患护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老年痴呆;家庭护理;内容;方法;发展

老年痴呆症,其症状表现在认知和记忆恶化,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患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有时还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以及相关的行为障碍,其病情发展缓慢,导致病程较长。而且,老年痴呆症尚未有完全可以彻底治愈的相关药物及方法,导致老年痴呆病患在医疗机构治疗为辅,护理却成为了重点。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老年痴呆病患的专业护理机构非常缺乏,所以,病患家属多选择以家庭护理方式为主,多由家庭成员或是雇用保姆来进行护理。

但是,许多家庭护理人员对老年痴呆病症的发病机制、心理特点以及临床表现都缺乏具体的认知,对病患的护理知识也了解不多,其护理水平也难以提高,往往会导致病患延缓或是加重病情。因此,对老年痴呆病患的家庭护理内容、方法及未来发展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就变得更具现实意义。2 老年痴呆病患家庭护理的具体内容

2.1 基础护理

2.1.1 饮食护理 由于病患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减退,加之活动量小,代谢、吸收水平下降等因素,病患易出现营养不良或是贫血等症状。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充分结合病患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方面的护理。要以高营养、易消化且清淡的饮食为主,并结合粗纤维类食物,以加强病患肠蠕动功能,促进营养的吸收与利用,同时还可以预防便秘。如果病患有吞咽障碍时,还要多注意其饮食过程,以防噎食。

2.1.2 睡眠护理 因病患常常存在认知障碍,对昼夜分不清,常常会出现把夜间当做白天而要外出。这样,护理人员就要尽量给病患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同时,不要让病患在白天睡觉,而是改在夜间一起睡觉,并形成规律。

2.1.3 大小便护理 护理人员要安排好固定的排便时间。如果,病患出现认识障碍时,可在去卫生间的途中做简单、易记的标识,并经常强化病患去认识、记忆这些标识。并注意观察病患日常中大小便的次数、颜色及量的变化,这样可及时了解病患有无便秘、大小便失禁等现象,以提高日常的护理水平。

2.2 安全护理

2.2.1 预防感染 由于一些病患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对冷暖感知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加之日常活动量极少,病患自身的抵抗力往往极差,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这些感染,又往往是导致病患感染其他病症或是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这类病患的护理工作。多注意病患的衣着、冷暖及进食、排便等情况。同时,对那些常年卧床的病患还要定时给予翻身、按摩,保持其皮肤及被褥的清洁干燥,并协助病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锻炼,以预防褥疮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病患的自身抵抗力。

2.2.2 防止走失 由于病患智力、记忆力减退,加之行動不便等原因,外出时极容易发生迷路、走失或是发生其他意外的现象。所以在病患外出时,一定要有护理人员陪同,尽量不要让病患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更要注意,不要让病患乘家人或是护理人员不注意时,自行外出。同时,还要将病患的姓名、家人电话及住址等相关联系信息写在卡片上,装在病患口袋内,以防不时之需。

2.2.3 家居环境 病患居住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室内布置简洁,无杂物,地面不能太光滑,以防病患绊倒或滑倒。同时,尽量避免病患接触煤气、电气等开关;尖锐物品也要及时收好,以防伤及病患。如果病患行动不便,还可以在室内四周墙壁上安装扶手,以方便其行动及进行自我的简单锻炼。

2.3 心理护理 病患心理易受愤怒、忧郁等诸多不良情绪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及病患家属都应给予其理解、关爱、宽容,并积极鼓励病患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对病患进行指责或是言语冰冷、态度淡漠。可以鼓励、培养病患与家人一起交流、回忆一些愉快的往事等等,同时让病患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有目的地引导病患进行回忆及记忆一些简单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增强病患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其记忆能力。

2.4 功能训练 老年痴呆病患,常常伴有语言、行为等障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让病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看电视、朗读书报等,多与病患就一些轻松的话题进行交流,锻炼病患的语言表达能力。或是陪着病患做一些小范围的肢体运行,以促进四肢的灵活、协调能力。如果病患有自理能力,则还可以鼓励病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不过,一定要有护理人员陪同完成,以防发生意外。3 老年痴呆病患护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不断增长,老年痴呆病患也呈大幅上升趋势。由于家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对病患的护理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医院帮助社会组建成立专门的老年痴呆病患护理机构。并由医院积极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专业护士,以促进当今社会对专业的护理机构的需求。同时,医院还可以组织一些高素质的医护人员,进入社区、进入家庭,给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以促使其老年痴呆病患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改善老年痴呆病患的生活质量,并为社会、为病患家庭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张爱霞

老年痴呆社区护士素质论文 篇3:

家庭病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摘要】目的:探讨在家庭病床护理中的实施人文关怀。方法:方法通过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树立护理服务新理念,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家庭病床护理工作中。结果:促进了护患交流,消除了患者的各种负面心理,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家庭病床中,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缩短了护患距离,减少了护理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家庭病床;护理;人文关怀

上世纪70年代起,家庭病床在我国各地已经初步建立,开始出现了专科性的家庭病床。家庭病床成为社区护理的主要形式。在家庭病床开设中,护士担负重要任务。家庭病床的建立使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护理要求,服务的内容也日益扩大,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医疗护理体系;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承受着着各种病痛,更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现实中,人与人的疏远及人与自然的隔阂一步步加深了人的孤独感、压抑感,人的健康需要情感的输导和和宣泄。护理人员作为一个白衣天使,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治好病人肉体上的痛苦,更应从思想和情感的层面体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服务观念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关怀不仅是医院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面是笔者的一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

2006年2月至今我院分别在在四个社区建立家庭病床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9~78岁;糖尿病足截肢2例,中风患者83例,癌症晚期3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10例、外伤40例、精神障碍患者10例、上呼吸道感染20例。

2 方法

2.1 深刻把握護理人文关怀的内涵护理人员是人文关怀服务理念的具体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护理是“以人为本”,在医疗护理服务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阶层、有何种背景,他们都享有追求幸福生活、维护个人尊严、体现自身价值的权利。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理解与自由的追求。它要求把人、人性从封建神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反对野蛮,愚昧的世界观,其核心表现为对人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力。所以,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首要因素。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识和意愿,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努力形成“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中人性的温暖和关怀,如:一个称呼、一个微笑、一个搀扶、一句问候、一声致歉,都使患者心情舒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1]。人文护理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面,而润物细无声就是我们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人文护理让护患双方互相尊重和信任;让病人的合理需求获得满足;让病人的问题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让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发展。在公作中应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做一个让患者真正信赖的守护神。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健康权是护士的天职,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在实际工作中应平等待人,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觉融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关系。

2.2 努力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家庭病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家庭病床人文护理水平的高低。这就需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四心”,即: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四心”是护理人员应必备的优良品质。首先要政治思想好,热爱护理工作,要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感,真诚地关心、爱护患者,为患者着想。能吃苦耐劳,不计报酬,要有主动性、自觉性。因为家庭病床的特点是面向社会,外出访视一般要独立行动,走千家串万户,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路,吃多少苦,完全靠自觉,由自己掌握工作量。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各专科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及内、外、妇、儿等专科常见病的一般诊疗方法;掌握急诊和院前抢救的各项操作技术。熟悉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不但要进行个人自学,还要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内涵修养;通过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将人文知识的累积和熏陶化为自身的内在品格。要积极进行实践,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具有紧急处理及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有丰富的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能对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在面对各种危急时,能够做到镇静从容,忙而不乱,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要有良好准确的表达能力,娴熟恰当的人际沟通技巧有利于处理医、护及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对有效诊治患者,做好社区、医院的卫生服务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家庭病床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任何一项服务都涵盖了护理工作内容,都需要护士的参与和协调。护理人员还应具备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协调各方面工作[2]。 定期举行诸如“假如我是病人”此类活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倡导的“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等主题的活动来加强医院人文建设。提升医院内涵服务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要不断进行总结,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独善其身。要加强对护理中的难点、疑点进行攻关,做到有突破、有创新,努力把我们的感情及智慧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激发工作热情,不断增强爱岗敬业的自觉性。积极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精业厚德,同创健康”的思想,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干,努力增强护理人员的事业心。建立健全赏罚制度,对工作标准高,责任心、事业心强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对工作消极懈怠的应予以处罚,真正形成“让不干事的想干事,让想干事的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奉献爱心,争当模范”活动,并进行评选一次,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努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3]

3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3.1 创建整洁的物理环境。这要求环境干净、舒适、安静,设施方便、安全,环境布置美化。如家庭的病床上不再是刺眼的白色,可使用绿白小格相间的花床单、花被罩,颜色柔和,款式时尚,加上柔和的墙壁和灯光,透出几分家的温馨。还应特别注重病人“观景养眼”的习惯,在家庭的合适位置,摆放特意制作、外形精巧的浅蓝色小沙发,中间的茶几上,一束小花显得盎然生机。另一方面在护理人员的礼仪上做文章,护理人员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主动热情、语言文明礼貌、人人注重礼仪,主动帮

助患者。

3.2 创建温馨的亲情环境。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尽一切努力使患者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精心周到的照顾。首先要把患者当作亲人来看待,除关心和解决他们的生活需要外,要着重在一切护理服务中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即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其他权利。要学会理解患者,并不断地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要关爱患者,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为患者建立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其次要把患者看成正常人来看,有人际交往,获得信息的需求,除了合理地安排患者会客、娱乐外,护理人员有责任回答患者对用药、治疗、费用各个方面的提问。解除患者疑虑,特别要保质保量的做好护理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专业预防保健知识,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对待疾病和健康问题。

3.3 创建热情的服务环境。一方面要积极想患者之想,做到细致入微的关心患者。护理服务最理想的状态是应敏锐地察觉出各种患者各种的需求并予以满足。除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民族信仰、生活习惯、需求层次因人施护外,还应认真评估判断出患者心、身护理问题,制订出个体化护理方案,认真实施,真正把整体护理落到实处,使患者处于心身的最佳康复状态。另一方面要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护士各种操作规程,重视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摸可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强调护理的预见性,积极预防和解决患者潜在的和现存的护理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3.4 创建畅通的沟通环境 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非常重要,与患者建立恰当的沟通,有利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消除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及时开导患者,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加患者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与患者沟通时,首先应认真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所需和要求,尤其是对疾病的叙述,注意患者情绪,以及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针对各类患者或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沟通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句,不用过多的专业词汇,要通俗易懂,取得沟通的顺利。但是每次与患者交流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患者的緊张和疲劳。避免强制的教育态度。有第三人在场时谈话不要涉及病人的隐私,要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护士应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本着诚信、尊重、同情、耐心的原则,注意自己说话的语调、表情、态度,使患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人性化的服务。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不足,对病人提出的中肯意见要虚心采纳,尽快改正,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结果:我院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他们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治疗,心理压力小,也免除了来往路途的劳累,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为病人就医提供方便,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护理服务,向社会传播健康知识,体现护士的社会价值。在家庭病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理念成功展开深入人心。

讨论:家庭病床护理是医疗机构、患者、家庭“三位一体”的护理形式, 通过有针对性患者的追踪观察,到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家庭病床的开展仍然是社区护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让病人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必将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医院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护理人员作为实践人文关怀的服务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懈努力,才能真正体现护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和价值。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武装头脑,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我们的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护理质量,适应护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萍.以人文关怀为特点的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的运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66-167

[2] 孟爱菊,孙美丽.全科护士素质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1):1055-1056

[3] 张红.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15-16

作者:李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