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2022-04-23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及其基础性上。同时,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多且讲究细节,因此在教学上要求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文章对现行的几种教学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篇1:

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三本院校国贸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因此,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研究时,首先应搞清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三本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以此为基础,本文探讨了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三本院校 应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研究

一、《国际贸易实务》在三本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机构,其中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层次以上教育,本科院校又通常被分为一类本科院校、二类本科院校与三类本科院校,分别对应的是重点院校、普通院校和民办院校。高等学校定位应该有所区分,基于此,可以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那么三本院校显然是教学型大学。将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那么三本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

从高等学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面向来看,外贸人才可分为研究型或学术型外贸人才和应用型外贸人才两类。应用型外贸人才又可分为应用型对外管理人才和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主要应由二类和三类本科院校完成,而二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外贸管理人才比例相对三本来说较大,三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则主要是应用型经办人才,职业高等院校培养定位则单纯是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

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的培养重要的是使其具备良好的外贸实际业务经办能力,服务于这一培养目标,国际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国际贸实务》课程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展开讨论三本院校《国际贸实务》课程的教学问题。

三本院校大多是民办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人才培养也应顺应市场需求,当前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从而导致国贸专业人才市场的現状:人才需求很大,国贸专业毕业生也很多,但外贸企业却招不到符合要求的外贸人才,或招到的人才并不能胜任外贸相关岗位的工作。我们应该结合市场上外贸人才需求的特点,三本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去探索如何设置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去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本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外贸实操能力等业务经办能力,因此需要相关课程的配套。以我校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型经办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胜任政府相关部门、涉外企业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贸易业务、市场营销以及外贸会计等经办类岗位的工作。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业务经办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外语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其中实际业务能力,需要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海关实务》、《外贸流程实训》、《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外贸业务员综合业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等课程体系来支撑,而随着后续《外贸跟单实务》、《外贸业务员综合业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外贸流程实训》等实训课程,包括实验室外贸模拟软件上机操作等的不断丰富化、精细化、完善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甚至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以上后续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后续相应实训课程的理论支撑。 因此《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

二、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对于国际商务人才,包括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理清《国际贸易实务》在高等院校整个外贸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适宜的对策也显得尤为必要。根据笔者参加教学研讨会听取其他相关教师的意见、与一些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以及自身工作中的感悟等,笔者认为当前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仍然主要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为主,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容易溜号,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缺少活跃气氛,并且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容易忘记。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或者使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运用好这一方法。

2、理论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更多的是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使学生并没有领会实践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因此,即便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课,在后续的其他诸如《外贸流程实训》等课程的学习或是企业实习时,学生还是无法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教学评价手段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的教学评价手段运用相对单一,如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方式,这些方式并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在课堂参与的情况、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平时学习的效果等,过程教学的考核手段运用较少,或者运用不当。

4、专业教师外贸从业经历匮乏。三本院校专业教师大多缺少相应的外贸从业经验,这对于实践性强的国际贸易专业系列课程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教师从业经历的缺乏,必然导致课程教授过程中不能用实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导致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仍然不会操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样的现状解决起来较难,一方面高校考核教师不止授课,还有科研成果等,教师的时间可以用来去积累从业经验相对较少,另外教师本身并没有很好的渠道去联系外贸企业从业,学校如果不鼓励教师去企业实习,也不给教师搭建这样的平台,那么这一问题想解决起来很难。

三、解决《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结合學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学生的自身特点等,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的思考,使其切实的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因此,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方面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解决实际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首要目标,注重学生基本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如simtrade模拟实训课程的配套。授课过程中,多用习题,特别是一些与外贸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题,历年考试真题,这样学生一举多得,既学到的知识,又可以把知识灵活运用,而且还可以去报名一些外贸类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2、在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外贸流程图等,运用各种单证实例,鼓励学生多去浏览外贸相关的网站,如商务部、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了解行业动态,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请一些业内人士来学校为学生开专题讲座,比如外贸公司的、海关、银行、商检局的人员,也包括邀请已毕业的从事外贸工作的校友做报告、座谈会等。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及提高其分析问题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老师的关注、学生自身的成就感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课业的学习。讲课之前采用案例导入,会引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兴趣,并且带着相应的问题开展学习,往往事半功倍。应该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取和展开讨论很重要,案例的选取要恰当、典型、精而非多而广,而针对案例展开讨论,需要教师灵活考虑学生的特点具体实施。

4、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评价方法应更多的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包括参与度,与老师互动,包括质疑、提问的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

5、学校也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去到外贸企业实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到外贸企业、海关、银行、船运公司等实习。

6、师资力量建设。应用型外贸经办人才的培养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具有实际外贸业务经验的,业务经办能力强的师资力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努力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去外贸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耕种形式的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行业培训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喆,刘雪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层思考,继续教育,2012年第10期,21-23页.

作者简介:刘杨,女,经济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金融与贸易系讲师。

作者:刘杨

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篇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及其基础性上。同时,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多且讲究细节,因此在教学上要求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文章对现行的几种教学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

(一)专业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专业性。一方面,课程讲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外贸单据,并非一般的经济常识,与理论类课程有很大的差异,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必须与国际市场同步更新。比如,课程中讲解所引用的国际惯例与公约、行业规则等,基本上与国际上新规则的出台同步更新。

(二)实用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就业为主,而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入外贸公司是其主要的就业去向,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作为学生的就业保障,不管是学生求职面试,还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都是非常实用的一门课程。

(三)基础性

基础性是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来说的。根据一般院校的安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般会安排两类课程,一类是理论类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财政学等,一类是实务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国际结算》、《货运代理》、《报关报检》、《单证实务》、《进出口操作模拟》、《商务谈判》、《商务礼仪》、《中外文化》等,而《国际贸易实务》是实务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也就是说,只有完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其他实务类课程才能得以开展。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

(一)对现行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从内容结构来看,现行教材的特点是基本内容一致,结构略有不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合同”为主线,围绕这一中心,我们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块:合同条款、合同磋商与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现行的实务教材在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上也会略有不同:

1.从内容来看,一些教材别出心裁,会安排一些“特色内容”,如有的教材会安排一些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说,这些内容作为实务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可以的,但囿于实务课本身课时有限,通常的情况是这些内容基本上是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堂上并不作为讲授内容。

2.从结构来看,现行教材的结构安排基本上按照合同条款、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履行的顺序展开内容,但也有教材作了另外的安排,情况主要有这样两种:第一,有教材将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的履行安排在合同条款前面,如易露霞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的履行这部分内容根本无法开展,因为学生没有前期必备的合同条款知识,所以根本无法理解合同履行的内容。课程内容结构顺序失当,将会使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在合同条款的结构安排上,现行的教材在价格条款上也有两种结构安排方式:一是首先安排商品条款,接下来再安排价格条款;二是首先安排价格条款,再安排商品条款。前者以吴百福教授主编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后者以黎孝先教授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这两种安排各有用意,也各有优点:前者的用意在于遵循合同本身的条款顺序,在讲授时也可循序渐进,因为商品条款的内容较为接近日常生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从商品条款过度到价格条款也比较合乎逻辑;而后者的用意则在于将实务课程最为重要的部分——贸易术语放在最前面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1.涉及面广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既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理论类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社会文化等课程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在课程内容讲授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关系:

(1)注意与其它实务类课程的关系。前面我们讲到,其它实务类课程主要分为三类:环节精讲型课程、能力加强型课程、拓展补充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应该为这些课程做好充分的前期知识准备工作,而且应该在该课程讲授中建立起学生对整个实务类课程体系的认识。因此,在讲授中应做到详略得当,把握尺度。

(2)注意与其它理论及相关学科课程的关系。学生囿于本身的知识素养与社会经验,对理论类课程的评价往往是大而空,对实务类课程的评价是庞而杂。因此,我们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可以根据内容引入相关的理论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内容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从开设至今,从内容上已经几经拓展。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导向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几乎完全以讲授企业如何做“出口”为主。进入21世纪,国家外贸战略有所调整,不再抑制进口,国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旺盛,很多外贸企业开始大量从事进口业务,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也从单纯讲授“出口”,到“进口”、“出口”业务内容并重。同时,我们的外贸企业也在不断地借鉴国外的业务经验与方法,贸易形式开始多样化,外贸公司的业务不再仅仅局限于“出口”和“进口”,经销、代理、招投标、融资租赁、甚至拍卖、期货等贸易方式也成为一些贸易公司的日常业务,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也随之拓展,从单纯地讲授“进出口”业务,拓展到需要讲授各种贸易方式的形式、方法、特点与利弊。

3.内容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强调实务操作原则的同时,也非常强调各环节操作中的细节因素。参加了工作的学生经常会说,课堂上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一样,甚至也有这样的说法,课堂上学的实际工作中都用不到。产生这种说法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外贸工作分工很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只参于了其中的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环节中的一部分,因此就会有课堂上学的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说法;二是外贸业务操作时更注重从业者的细节处理。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我们往往都会安排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处理的内容,有时是以案例的形式,有时是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供学生讨论并参考。

三、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与评析

(一)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课程讲授、作业布置、考试出题及回答中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语。英语在该课程中的使用,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的中英文的表达,对学生提高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对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误解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专业课,不论是用什么语言授课,其教学目标都不应该是语言,而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即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及解决外贸业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语言仅仅是作为学习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不可本末倒置,更不可只强调教师的英语能力,而忽视教师的专业素质。

2.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

(1)关于双语教材的问题,有学者专门进行过总结,如基本内容选择不当、内容存在错误、术语翻译不规范等。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自身的英语表达,还要注意教材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更正,以免学生“照单全收”。

(2)根据教材所采用语言的差异,现行双语教材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纯英文教材,二是英汉对照教材。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笔者比较推荐英汉对照教材,原因如下:

其一,可读性强,适用面广。英译对照教材适合英语程度不同的学生,英语较好的学生可直接阅读英文部分,而英语较弱的学生可上下文对照起来看,非常方便。其二,有利于专业术语的学习。英译对照教材中,不仅有专业术语的翻译,在英文部分还有该术语在合同条款及商务磋商时的运用,加强了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应用能力。

3.有关英语的使用

(1)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笔者并不赞成纯英文形式的授课,理由有三:

第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专业术语的中文表达与英文表达在实践中其实是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与外商的沟通中,可以使用英文,而在与货代、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特别是与工厂的沟通中,必然使用中文,因此,作为学生来说,必须熟练地掌握专业术语规范、地道的中英文表达才能很好地胜任外贸工作。

第二,中英文同时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在实务课程中,对于贸易术语、单据、合同条款的解释来自于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这类文件往往用词考究、行文晦涩,英语程度一般的学生难以理解,设想如果这些学生因为英文的原因而放弃一门非常关键的专业课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建议在讲授时中英文结合,统筹兼顾。

第三,由于教师、学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局限,可能影响课程的进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课堂互动。虽然双语教师的英文程度一般很好,但毕竟不可能像母语表达那么随心所欲,很难随时根据课堂情况调节课堂气氛。

(2)英文的使用程度应循序渐进,因内容而异。根据教学计划,《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往往是学生学习实务类专业课程中的第一门,没有前期的预备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可循序渐进地使用英语,即开始时少量地使用英语,让学生记忆必须的专业术语的中英文表达,为之后大量使用英语授课做准备,之后再增加英语的使用量,包括课程讲解以及案例等。英语的使用可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不必讲究课课均衡、章章均衡。

(二)案例教学

根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面,可以简单地把案例分为两种:

一种是知识点案例,即一个案例只讲解一个知识点,这种案例往往比较小,可能只有三五句话。但这种案例在实务课程中的比重非常大,其特点为:(1)这类案例一般短小精悍,可以根据内容需要灵活使用,在讲解知识点时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2)这类案例往往实践性比较强,非常贴近实际情况,可信度高,学生也容易理解;(3)这类案例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节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对课程内容熟练的话,这类案例将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收放自如”。

另一种是综合性案例,这类案例往往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能够综合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类案例往往比较复杂,使用起来也遇到一些问题:(1)教师往往掌控能力不够。综合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综合案例教学的经验及技能,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能够精心组织与引导。(2)案例质量不高。经典案例少、案例内容老、案例更新慢、综合案例小是目前的现状,也是问题所在。(3)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在教师进行综合案例教学时,最失败的就是教学案例并没有吸引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讨论时出现冷场,最后以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收场,案例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以上案例教学的问题,教师应切实重视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准备上下功夫,增强自身课堂调动与掌控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入案例分析比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情境教学

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尝试时发现,在不同的情境下,团队合作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异,现举例来说明:

1.初级团队合作

为使学生熟悉、掌握商品条款,并主动了解一个行业,熟悉该行业的专业英语,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生选定一种产品,用英文做产品展示。总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也有明显的问题存在,比如混在小组里“搭便车”的学生占到一定比例,而且由于课时的限制,也无法全面了解整个团队的合作情况。因此,可以说,这项情境教学所带来的只是初等绩效的团队合作。

2.中级团队合作

在运输、保险、信用证环节的讲授中,由于涉及到了多方当事人,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方当事人的责任与义务,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生做情境演示,每一小组选定一个合适的案例,小组每一名成员必须充当一名当事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每一小组在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与之进行互动。此项活动的安排,每小组成员基本上不再有“搭便车”的,同学之间的合作增加,但合作程度仍然不高,我们定义为中等绩效的团队合作。

3.高级团队合作

在商务谈判讲解完毕后,笔者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两两小组进行商务谈判的模拟,要求是:一是谈判中需符合商务礼仪的要求,二是谈判中的公司、产品、每人的职位分工必须明确,三是谈判的内容以商务合同的条款为主,四是体现商务谈判的原则,五是体现谈判中双方交锋的过程。在此项任务中,每个团队的学生都分配了虚拟公司的职位,如总经理、产品经理、财务经理、市场经理、技术总监、秘书等,安排了各人员在商务谈判中的具体工作,两小组之间也经常开会,商讨模拟谈判时的情境设置与谈判内容,等等。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增强了英文谈判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与力量。对于此次活动,我们定义为高级绩效的团队合作。

可见,情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化专业知识,鼓励团队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而缺点则在于,无法完全避免“搭便车”的学生,非常消耗课时,实际效果与预期往往有差距。

四、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建议

1.明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实务类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安排其他相关课程。特别是对于精讲型实务类课程,可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重点安排。注意不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有过多重复,否则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料的极大浪费,一方面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2.合理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体系与内容,专注于“实务”课程内容本身的教授,并注意建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识。

3.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注意一不可少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往往得通过一些案例情境展开,如果缺少这些载体,课程内容将无法展开,且会非常枯燥;二不可滥用,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必在一个知识点上过多停留,过多停留一则浪费课时,二则教学效果欠佳。

4.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师生协作才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黎孝先,王健.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2011.

[2] 吴百福,徐小微.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格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易露霞,方玲玲,陈原.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帅建林.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2007.

[5] 薛宁地.现行英语版《国际贸易实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3):66-68.

Teaching and Think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HAO Ji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作者:郝洁

三本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篇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鉴于其实践性、涉外性很强的特点,实施双语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介绍双语教学的内涵入手,阐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分析该门课程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案。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问题 解决方案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中指出要着力加大全国高校本科非英语专业实行外语教学的比例之后,双语教学在全国高校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外向型人才,中国各高校均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提升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

一 双语教学的内涵

国际教育局于1928年在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双语教育会议上提出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这一概念,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就高校而言,双语教学指在高校里运用英语和汉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专业性学科的教学。在双语教学中采用两种语言交叉讲授,这样可以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外语水平的双重目标,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并非学习语言而在于传授知识,可以说是一种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鉴于“实务”和“外语”已成为中国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尤其对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涉外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的单一汉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竞争力,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良好的外贸专业知识结构,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双语外向型人才,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满足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不仅如此,实施双语教学也是课程本身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进出口贸易合同为中心,着重研究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中所涉及的国际惯例、合同、单据及函电等都是用英文来表达的,因此为了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点讲透,需在课堂上将汉语和英语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双语教学。

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参差不齐,如何开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已成为中国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双语教学对学生、师资、教材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有些高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就目前来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外语水平有限且参差不齐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中,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现今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之前相比已有很大提高,可以说已经具备了接受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最基础的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强,但由于听说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与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时存在障碍;另外,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双语教学的效果呈现两极分化,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而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这就给实行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语言能力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话,那么双语教学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学生的英语能力制约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开展。

2.教师师资力量较弱

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实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师只有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离双语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高校中能够担当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因此师资的欠缺是在中国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障碍。

3.双语教材资源有限

教材是知识的物质载体,教材的选择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毋庸置疑。目前,中国对于该课程的教材选用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而当今可利用的双语教学资源非常有限:(1)适合高校学生的原版教材很少且费用昂贵,不仅如此,国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许多与国内现行教材的冲突之处,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2)缺乏配套的教辅材料,可参考的课外相关资料不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3)目前有关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十分有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4.教学策略不当且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有待调整。一方面,某些高校为了追求形式,在该课程双语教学中盲目加大英文授课比例,甚至采取全英授课模式,导致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授课内容,并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译代讲,将精力放在对原版教材的翻译,而不是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上,最终使双语教学变成英语翻译课程。由于学生外语水平的局限以及师资、教材资源的匮乏,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评价考核标准不完整

教学必须有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但是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衡量双语教学效果时不能用以往一般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目前中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双语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不仅缺乏考核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没有教师的双语教学上岗资格认定标准。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滞后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我们急需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考核标准。

四 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问题的方案

1.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虽然学习的重点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但是英语水平却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加强学生对于专业术语和专业词组的记忆与表达,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与交流能力,督促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尤其要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双语教学平台和外语交流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建立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增加外籍教师的讲课课时、播放英语原版影视等方式,总之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师资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担任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应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需要熟练掌握国贸业务的实际操作,最后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相应地就给教师的配备增加了难度。对于高校而言,有两种途径扩充双语教学师资:(1)内部培养,即多给本校任课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进行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2)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进有经验的双语教师或者外教进行教学,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3.选择并扩充教材资源

针对原版教材费用昂贵这一现实,建议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的影印本,以减轻学生购买教材的费用负担,或编制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材,解决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在文化、意识形态和编排体系方面的差异。在选择合适的教材之后就应尽最大可能去扩充学生的教材资源,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英文资料,循序渐进地渗入到专业知识中,使学生既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又能掌握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其次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获得路径,如专业书籍和杂志的名称、外贸网站的网址、其他院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资料等。最后可在本校建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网站,通过校园网的形式共享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互动。

4.改进教学策略并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外语水平和接受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并循序渐进地进行调整。如果简单地规定双语教学中英文所占比例,硬性地让学生听教师用英文讲解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学输入内容过难,学生在课堂上会一直处于困惑状态,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应逐步增加英语教学的比例,使双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在双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启发式、参与式和合作式教学法,并且这些教学方法应呈现出新的特点,尽量符合双语教学的特点,如通过外文案例短片进行讨论,或在实训室进行业务实际操作,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外文专业词汇的熟悉度,也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

5.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要使双语教学制度化,就必须完善双语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尽快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需建立科学规范的双语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政策上不仅要鼓励教师大胆实践深入研究,积极申报双语教学课程,而且还应建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对双语教学研究项目经费数量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为了肯定教师在双语教学上的超额付出,可以制定双语教师薪酬制度,上调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量比例。

正如麦凯和西格恩教授所言:“双语教育是一种昂贵的教育形式,但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都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要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在实施这门课程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些困难和问题,高校和相关教师应对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努力克服解决,为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可以牢固掌握外贸进出口专业知识,也可提高英文应用能力,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外向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6)

[2]刘铁霖、张锦宏.提高《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质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2)

[3]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

[4]郭云.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

作者:任蕾

上一篇:国内网络反腐法律基础论文下一篇:网络金融安全风险防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