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论文

2022-04-23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实践技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论文 篇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必然性和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教学模式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开发“课程目标和区域经济及岗位需求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一致、校内外实训基地贴近工作过程、师资培训接轨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英语教学

一、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是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努力的探索与改革,教学模式要求突出工作过程。语言类专业也在工作流程操练上作了尝试。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必然性

(一) 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内涵

美国现实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通过作业进行的训练,是为职业进行的唯一适当的训练”,这是他的“做中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当然,杜威这里所讲的“做”就是教学的起点和手段,不是机械的反复训练,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岗位目标整合知识与经验,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综合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20 世纪 90 年代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著名职业教育学者劳奈尔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所谓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学会工作,因此课程的设计应按照“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的原则,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工作任务,所以这个过程中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不足

1.教学内容不具实用性,与职场实际脱轨

高职英语教材及教学内容尽管在不断修订和进行第二次开发,但主要形式仍是围绕单元主题内容选取阅读文章,编写相关的练习,虽然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技能,但与学生将要面对的职业环境脱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工作过程结合不够紧密。

2.教学模式单一,与实际工程过程不符

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实行的是大班教学,大班教学迫使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的听,无法顾及每一位同学,多数同学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和活动中。课程设计仍然是书本固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逐一讲解,没有根据学生专业需求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加上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无法实行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差。

3.实训基地陈旧,跟不上现实职场步伐

有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依托于小班的教学做授课模式、真实化的任务情境、较高的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的师生互动。但在当前的高职教学中,真实化的任务情境缺少有相关的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4.师资力量薄弱,缺少相关专业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要求高职英语教师突破专业限制,在加强自身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现在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缺少相应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要就会造成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局限。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教学是将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场景教学模式,将以掌握知识点为主的课程目标转变为与区域经济和岗位需求一致的目标,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改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任务式教学,把“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转变为“项目+过程”考核,为了探讨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我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师培训进行了初探。

(一) 课程目标和区域经济及岗位需求一致

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旅游资源丰富:五岳独秀的南岳、石鼓书院、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衡阳又有文化名城、抗战纪念称之称。这些名山名城都是具有国际性的高品位的优质旅游资源,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对海外推介,吸引海外游客。通过对本校近三年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回访和对衡阳地区部分旅游酒店所需外贸人才的调查,确定了本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即能用英语完成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内容,读懂风景名胜英文介绍;从事酒店工作的毕业生能用英文进行订房、接待、服务、处理投诉、退房等对话交流,能读懂有关酒店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服务流程和服务技能的英文文献。

(二)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一致

经调研和讨论,我们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群确定如下:旅行社前台接待、全程导游、景区导游、酒店前台接待、酒店服务人员。继而我们分析了学生运用英语以适应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根据其技能要求明确了旅游酒店英语课程的定位,将学生在未来岗位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提炼,然后按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每一课程单元设计如下:

岗前准备——课前五分钟轮流进行与旅游酒店相关知识和故事的英文演讲,或学习习得和生活感想。

工作交流—学习经典句型或学一段情景对话,学会在特定工作情景下进行交流沟通。

项目演练—设定工作情境,进行项目任务的操作,体现教学做合一。

工作习得—学习一篇经典美文,学会在本工作情境中的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

加班培训—通过学习资源库、世界大学城,扩展词汇、知识、阅读资料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

通过以上课程开发,将“工作过程学习”和“课堂学习”进行整合,将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与课程设计结合在一起。课程设计不再追求学科架构和知识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贴近工作过程

除充分利用校内旅游酒店实训室外,还与旅游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将教学从教室搬到实训基地,让学生获得真实场景的体验。例如让学生当英语导游对衡阳本土景点进行解说,教师进行总结和纠错。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或在仿真实训室开展教学,让学生融入并体验工作过程中的情境,去解决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容易地学到他专业英语知识,并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旅游英语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考核凸显工作工程

将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评价方法改变为项目过程评价方法,即通过对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结果来考核的学习成绩。主要包括情境模拟、作品展示、小组互评、项目报告、企业评价等。每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任务后,都要进行项目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应对自己所参与的项目作自我评价,教师再作总结评价,最后由企业把关最终形成的项目。这样,学生从中逐渐学会自主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语言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五)师资培训接轨工作过程

我院英语教师均为英语专业毕业, 这些教师对英语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透彻, 但对所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职业英语了解不够深刻,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必须建立一支英语好、专业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要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实践。学校应与用人单位联手,使教师走出学校,投身到生产前沿,锻炼其实践能力。如教授《旅游酒店英语》课程,要提前进修旅游专业的相关课程和旅游酒店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鼓励他们考导游证。英语教师在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后,再来传授旅游英语,必定会更准确、更生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职业性。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重构行动课程,创设模拟旅游酒店工作环境,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综合语言技能和职场能力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案例和阶段性的成果,希望能为进一步探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与工作工程相一致,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了10多年英语不会讲,不会用”的困局,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徐国庆.杜威职业教育思想论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2):73.

[3]邢彦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论之后现代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58-60.

[4]杜立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3,(12).

[5]姜乐.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5,(02).

作者:刘艳平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论文 篇2: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工作过程 国际贸易实务(英语) 考核方式 改革

一、引言

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提高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为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及不允许翻阅任何资料的条件下,独立完成考核内容。这种考试方式虽然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复习总结已学的知识,但存在许多负面影响。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国际贸易实务(ac英语)课程重在实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内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概念的从其内涵上讲,包括商业运作过程、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

从工作过程的概念上分析,其内涵是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包括实施工作任务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这些都是从事该工作岗位所要具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实践活动来展开的,实践性与过程性是其重要的属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就是在对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实现该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该学习情境中,围绕工作任务进行的学习活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首先要在课程设计上 “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该过程中知识的总量未发生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

1. 能力为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题目为主的开卷考试,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 综合素质考核原则:考核体系同时兼顾对学生沟通能力、市场拓展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3. 多元主体原则:学生成绩评价主体有专业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考核主体呈多元性。 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原则:过程考核代替结果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操作态度、操作课业、实习表现等过程考核,结合期末考核的终结性考核,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专业技能类课程选择和教材选择的标准,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学习者学习的心理顺序,跟我们学习的顺序,跟实际工作的顺序一致。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的改革不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同时也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1. 突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

过程性考核强化了过程控制,达到了考核学生和检验教学质量、效果的双重目的。变结果考核为过程性考核改变了以往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死记硬背术语,要求老师划重点,重分数轻能力的弊端,不仅可以适时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产生紧迫感,认识到过程不努力则难以应对综合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有利于教与学双边互动,对教与学能够起到一定的反馈、修正作用,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重视能力的学习和掌握,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 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变“理论考试”为“实操考核”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应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从考核上也要体现这一思想。在考核上应以“实操考核”的考核形式取代传统的“理论考试”的考核形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课程考核可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笔试用来考查英语及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作为主要形式,用来考查学生过于国际贸易整个操作流程的掌握情况。

为实现校企零距离,该课程考核模式也可在构建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考核,,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要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性的考场,建立适应国际贸易技能需要的开放性考场。学校应与外贸企业合作,建立起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实地实践的机会。在相应的实训演练场所,根据具体的现实情景,设置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考试的过程就是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通过动手操作、答辩、分析综合等形式完成考试。考试结果可根据专业情况分成若干等级,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结合校外指导人员的意见,对考生进行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直接上岗。

3. 改革评价方式—— 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

建立以能力为本、将专业教育的服务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国际贸易知识的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把考试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

良好的考核形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在评价方式改革上,首先应明确教学评价不应是仅用概念问题考核,而更要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变传统的“知识考核”为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考核”,考核形式可引入综合项目考核,职业现场考核,平时作业考核,课堂上的问答考核,出勤管理考核等形式。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结语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该学生的专业技能形成都有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课程考核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余向平: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27):52—54

[2]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27):172-173

[3]杨爱英 宋 扬:高等教育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9-20

作者:张伟锋 陈春梅

工作过程中的商务英语论文 篇3:

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摘 要]学生职业能力是应用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将工作过程引入职业能力培养,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重视工作过程,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关键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视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发挥企业应有的作用,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应用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关键能力

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明确规定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设立“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英语教育”四个专业,确立了应用英语独立的专业地位。它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一定的涉外工作岗位群,培养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其专业设置的市场需求导向和学生跨专业的职业能力倾向十分明显。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产生基于以下两个因素:首先,传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学校教育重在理论知识传授,企业的技能训练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相分离,致使职业教育中的两元主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脱离企业的工作实际。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由传统的以分工为基础的多层管理向扁平化的知识管理转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由传统对资源的占有转为对知识的占有和知识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变化之下,企业对员工包括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认为教育应使学生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参与或共同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教育是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也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必须有意识地促使职业教育对生产组织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内容应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应用英语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其他专业结合,培养方向不断丰富和拓展。用英语完成特定领域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这正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优势,也是劣势。原因在于:首先,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急需大量的“能应用英语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根据对深圳的调查,深圳市一年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至少5000人以上,目前深圳市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没有满足深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其次,应用英语是专科层次,现行高考制度决定了此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普遍不如普通高校学生,而此至少跨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必然造成课程多而杂、知识泛而浅、技能会而不精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用英语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应用英语专业应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姜大源教授在对德国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职业能力具有主动式自组织性特征,是劳动者在丰富、动态的工作环境及职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上自在地发挥胜任工作的能力。它不仅表现为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还表现为当某种具体工作或职业发生剧烈变化甚至消失时,也能促使劳动者依靠自身内化的职业能力在变动的职业生涯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主动为自己塑造和设计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职业能力有纵横两个维度,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横向的内容结构层面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根据上述观点,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概括如下: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在纵向上包括学生运用英语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是组成学生职业能力横向上的三种能力。具体指学生应用英语完成某一特定职业所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和专业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学生从事具体涉外工作时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也就是学生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境制订工作计划、确定解决问题方案、评价工作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等。社会能力是学生在具体涉外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能力,具体由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组成。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超越专业能力,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变迁日益剧烈的今天,尽管面临职业变更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仍然具备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能力,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力、职业的适应性、合理化建议、过程优化、质量意识等。主要依靠较强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全局与系统思维、决策和迁移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以及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与能力、参与意识、自信心、主动性等社会能力。

3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3.1 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

应用英语专业的基本目标是培养较高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某个专业领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形成一定的业务能力,能运用英语胜任此专业工作任务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较高目标是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参与或共同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主动融入到社会系统之中,具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态度,能处理好自我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关系,主动将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整体联系起来,将企业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将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提高自身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最终形成较强的关键能力,为适应职业变迁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3.2 重视工作过程,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关键能力

纵观现代各种教育思想,无论是改造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还是结构主义、终身教育以及人本化教育思潮,都希冀受教育者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最大可能地自我发展。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关键能力,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重视应用英语专业工作过程,培养学生以下关键能力:①健全自身人格的能力。这是关键能力的核心,是学生将“技术人”与“社会人”整合成“完人”的根本保证,它促使学生适应日益剧烈的社会变革。②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解决生存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以开放的视野,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建构自身知识与技能,较大程度地发挥英语课程的人文功能,使自身养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建设性、反思性地工作与生活。③认识自我的能力。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并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风格。

3.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视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发挥企业应有的作用

企业作为应用专业学生培养的终端,应高度重视它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邀请企业参与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共同确认和描述职业工作任务,在考虑职业能力发展的情况下,对职业工作任务作为范例和发展的任务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工具和工作组织以扩大社会、主体、企业和顾客对工作的要求,重视企业的整个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内在工作联系。

将企业作为课程开发、整合的主体,组成由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共同制定课程开发方案,从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对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包括计划、实施、控制与评价等环节,根据各环节制定包括陈述性和工作过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组成的教学内容。

让企业参与教学、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具有较好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优势,有较高的“双师”素质,可以承担具体课程教学,也可以培训学校教师,提高他们运用工作情境的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企业不仅可以作为应用英语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还可以为校内实训基地提供更好的建设方案,促进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实训体系和实践基地稳定发展。

3.4 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

依托行业和产业,以岗位需要为依据,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基础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理论课的综合化,打造实践教学的平台,建构突出实训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看做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努力创设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成为整合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过程,建构学生知识与技能,完善学生人格并促进学生适应职业变迁的过程。将工作情境引入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作为学习项目,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参与工作过程,使学生在与工作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中更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训练职业技能,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缩短学生的职业适应期限。

4 结 语

应用英语专业具有复合性、应用性、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但由于层次较低、学习期限较短、课程多而杂等不利因素影响学生质量,学生职业能力成为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关键。将工作过程引入职业能力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目标与尊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表现。基于工作过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不断深入探索应用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必将进一步促进应用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

[2]徐小贞,等. 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收稿日期]2009-08-19

[作者简介]罗忠明(1969—),四川巴中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外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及教育理论。

作者:罗忠明

上一篇:国际商务函电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高中教育技术英语语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