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失联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各路新闻报道中看到有关于年轻女子失联、被绑架以及被杀害的新闻,社会各界开始愈发关注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中,能够威胁到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高校务必要立足于现实情况,找出自媒体时代中能够对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并逐一予以击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女大学生失联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女大学生失联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

摘要:近年来,女大学生人身安全遭受危机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反响很大。除了女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外,学校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关键词:女大学生;学生安全;教育

一、前言

2016年4月3日,北京发生和颐酒店劫持事件,过程如下:从外地来北京的女士弯弯(化名)在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后被抓住头发用力撕扯,掐脖……整个过程持续6分钟。在该女士大声呼喊后,安保人员、酒店人员未阻止,保洁人员只是看着,围观者逐渐增多,受害者被一女顾客搭救后,陌生男子逃走。

该事件发生后,××高校女学生在微信里推送标题为“××学校的女生不该成为孤独的女斗士”的撰文,并疯狂转发,阅读量达到15138次,点赞572次,一度引起该校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撰文中提到一些典型的具体案例,如案例一:“女生宿舍院子内遇到变态。”案例二:“更有甚者,在教二楼内被一男子拖入厕所,若非奋力挣扎、侥幸逃脱,后果不堪设想。”并提出学生们的顾虑和恐慌:“一所更市区更‘应该安全’的高校中,类似的事情还在发生着,人心惶惶之时,女生们的安全问题仍被忽视着。”“女生的安全问题,仍被埋在深处。”“一个号称××××,拥有百年传承的高等学府,其羽翼,当足以为在校女生提供庇护。一个正在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大学,首当其冲的,不该只是学术成就,更应该是人文关怀。一个以‘××××××’为训的名牌老校,在全社会女性安全问题频发的关键时刻,更应该站出来,在女学生安全保障方面完善措施、树立榜样。”当然,学生们不只是一味地吐槽和引发恐慌,也谈到:“的确,每个女生都应该拥有基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自爱是我们的本分。”并提出:“但是,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在一个负责任的高校里,没有一个女生,需要背负其自我护卫的全部责任。社会的道德与准则,规则与制度,学校的安保措施与体系,当为我们筑起一道道高墙,立起一道道屏障,而我们女生只需挡开一些散落的短剑。”

从学生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校女大学生们迫切需要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当然,高校是出现色狼和骚扰事件的高发地点,也是北京市公安机关重点打击对象。按照“预防第一、防治结合”的安全稳定工作原则,学校一直以来强调大学生安全教育,尤其针对女大学生遇到色狼该怎样处理,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遭到色狼滋扰。

二、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现状

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学校自从按照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以来,尤其注重体系五——安全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学校按照《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基本标准》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与培训演练活动,努力实现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分”,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正规安全教育课时不低于10学时,学生入校第一年期间至少接受一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编写《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以点带面,使大学生掌握校园安全知识与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融入安全、稳定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培养正确价值取向,培养法律和安全意识。以法律基础公共必修课为依托开展学生全员法制教育,实现法律基础课本科生(包括港澳台学生)全覆盖。同时,在入学及放假前进行学生安全教育时,将法制、纪律、安全、自护自救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究

1.利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强化女大学生防侵害教育。师范类高校典型特点就是“女多男少”,我校女、男大学生大致比例为7∶3。所以,师范类高校发生女大学生被骚扰案事件相对较多,这也是公安机关和学校安全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点,特别强调女大学生防侵害、防滋扰的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上发放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的《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专门一节强调“女生防侵害”,主要涉及内容如下:(1)防范骚扰注意事项:避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去人群拥挤或偏僻的地方;不但要警惕陌生人送钱财,也要对熟人的过分殷勤有所防范;外出时要注意防范尾随者,必要时求助或避开参加社交活动;与男性单独交往时,要把握分寸,尤其应注意不能过量饮酒;找兼职时要警惕雇主、老板、同事、客户等过分亲热,尽量避免单独接触,到休闲娱乐场所打工要更加慎重;一旦遇到侵害,要沉着应对。(2)女生夜间行走:要尽量走明亮、来往行人多的大道;走林荫小道,最好结伴而行;向陌生男人问路不要让其带路。(3)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置:保持镇静;选择适当机会和方式逃离;与犯罪分子软磨硬泡,拖延时间,顽强抵抗。(4)播放秦璐霞、王大伟嘉宾做客的《北京客——防狼有术》节目和《女生节安全教育》视频,通过视频讲解和现场实操讲述如何帮助女大学生防侵害。

2.借助安全文化月讲座,加强女大学生预防流氓滋扰教育。学校举办“平安校园、和谐师大”校园安全文化月活动,在其启动仪式上,邀请京师名家、安全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以“平安是最大的智慧”为题,为200多名师生带来了首场讲座。王大伟教授在讲座中重点针对校園性侵害等案件,分析犯罪分子的动机与手段,分别在“从预防犯罪到预防受害”、“善于发现坏人”、“平安套餐十忠告”等方面介绍了防范技能与应对注意事项,让同学们受益匪浅。王教授强调女大学生夏季外出要注意:不横穿空旷的地带;夜行选择照明好的街道;不穿暴露过多的单衣,不穿高跟鞋。其中,如果遇到色狼,强调“四喊三不喊”。女大学生在自卫过程中,每位同学应该有一个防身器,直击要害,击退色狼。讲座过程中现场指导、教授女大学生如何实际操作。

3.积极开展“猎狼”行动——打击违法犯罪,做好宣传教育。夏季来临,针对女大学生流氓滋扰事件高发问题,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积极开展“猎狼”行动,打击校园内流氓滋扰等违法犯罪案事件,自从2016年4月份以来,学校已经抓获流氓滋扰犯罪嫌疑人近20名,有效打击了流氓滋扰案事件,对犯罪嫌疑人或意图违法犯罪者形成了较大影响和震慑作用。学校成立“猎狼”行动专案组,由学校主管安全工作校领导总负责,保卫部门领导总指挥,保卫干部牵头,保安队长、门岗班长、巡逻班长、中控室班长及队员60余名组成。借助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安排部署及指挥,专案组成员通过对讲机、电话、微信群等媒介,安排队员穿便衣部署在女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卫生间等高发重点位置,中控室一旦接到报警电话或通过队员查看监控发现犯罪嫌疑人,专案组现场人员按照中控室指示和安排实施抓捕,并尽快控制好,防止发生犯罪嫌疑人自残或伤害专案组队员事件,并尽快送至学校保卫部门,同时报警,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所有“猎狼”行动——打击违法犯罪抓获的流氓滋扰犯罪嫌疑人,在不违反保密规定下,都会通过学校保卫处网站的“工作动态”栏目发布通知公示,并提示同学们校园内发生流氓滋扰事件的重点部位和重要时间节点,提醒同学们如何注意安全防范,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加强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流氓滋扰事件的发生。

4.加强校园技防建设和综合治理,为女大学生创设安全环境。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根据校园内女大学生流氓滋扰事件的发生地点分析,通过调研和实地勘察,结合校园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技防系统,在主楼广场、科技楼等重点部位安装一站式报警装置,该装置一旦接到报警,可以通过视频录制方式直击流氓滋扰违法犯罪现场,学校可以迅速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应急处置预案,严厉打击针对女大学生的流氓滋扰案事件。我校安装通过视频录制方式的一站式报警装置,是北京市高校中第一家。该装置是学校专案组根据打击流氓滋扰违法犯罪事件的需求,寻找厂家特地定制,可以有效地震慑意图对我校女大学生实施流氓滋扰等违法犯罪的人员,严厉打击校园内发生的违法犯罪事件。学校还定期维修更新技防监控系统,对影响摄像头拍摄的树枝等遮挡物及时清理,保证学校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视频监控100%覆盖。学校巡逻队伍,包括巡逻面包车、巡逻电动车、巡逻自行车、地面巡逻队员,对校园内可能发生女大学生流氓滋扰案事件的敏感区域进行重点巡逻,努力为女大学生们创设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振超.从女大学生失联看当前大学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1):29-33.

[2]喻娜.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5):66-68.

[3]冯小宁,陈木龙.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5-107.

作者:郑恒山

女大学生失联安全教育论文 篇2:

自媒体时代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各路新闻报道中看到有关于年轻女子失联、被绑架以及被杀害的新闻,社会各界开始愈发关注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中,能够威胁到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高校务必要立足于现实情况,找出自媒体时代中能够对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并逐一予以击破。

关键词:自媒体;女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前言

自媒体的最大特点即为瞬时动态,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媒体形式,自媒体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在当前的多媒体时代中,自媒体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对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高校也从之前的封闭式管理逐步转变为开放式管理。由于高校内的女大学生受到生理特点、心理因素以及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仍然处于弱势状态。高校则要更加关注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认真分析当前自媒体时代中的发展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案。

二、自媒体时代中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

(一)网络交友

目前,几乎在每个人的手机中都安装了不同类型的网络交流软件,比较常见的包括微信、QQ、微博、探探等等。这些社交软件的存在目的虽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交友,但却普遍存在着以下的特点,即为虚拟性、诱惑性以及不真实性。有很多不法分子正是钻了网络的空子,在各大社交平台中搜罗女大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利用他们生活经验匮乏、过于浪漫的特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向大学生推送一些暴力、色情、谩骂等不良信息。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虚拟恋爱的方式来骗取女大学生的钱财,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以此来达到自己的不轨目的。

(二)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同样是在最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形式。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环境,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来骗取受害者的钱财。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也经常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关于刷单、刷信誉等网络诈骗形式。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女大学生想要勤工俭学的想法,通过网络兼职的噱头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多女大学生由于没有过工作经验便深陷其中,不知不觉被骗取了大量的钱财。

(三)校园网贷

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经接触或了解过校园网贷,很多网络贷款平台都会专门面向大学生群体来提供校园贷款,并声称只需要他们出示身份证明和学生证明,即可在毫无抵押的情况下轻松获得巨额贷款。由于当代大学生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部分大学生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购物欲,进而深深陷入到校园网贷的泥潭之中。很多女大学生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校园裸贷的受害者,并且因无法偿还巨额的利息而选择自杀。此外,通过粗略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微博信息有超过六成以上均为转发,而在转发的这一部分信息中又有超過八成以上的信息是来自于网络大V。事实上,在这些微博内容中包含着很多尚未证实的虚假信息,这对于那些涉世不深且自控力较差的女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如果不能够予以高度重视,将会让很多女大学生成为网络谣言的伤害对象,进而引发出更为严重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三、自媒体时代加强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一)制定完善的管控条例,加大对女大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力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为当代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设下了诸多阻力,但这也为高校中的安全教育者带来了更多的进步动力。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安全教育不能够只是依赖基础的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出符合自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的约束与管理方案。首先,校方应当加大对女大学生公寓个人电脑以及局域网络的管理力度,严格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与上网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每天晚上都要按时熄灯和断网,并安排查寝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其次,要从细节入手来加大对女生寝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寝室的进出通道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开关,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到寝室,一旦有违规操作的行为应当予以严惩。最后,辅导员也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教育力度。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迷恋网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多层面入手来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

(二)利用微博平台,为学生创设安全教育情境

从人本主义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如果想要保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与可行性,教育者则必须要将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的发掘出来,为其营造出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微博是当代女大学生非常常用的一种社交软件,微博内所呈现的内容形式十分多样化,不仅可以全面满足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缓解心理压力。为此,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平台,为高校女大学生创设更加适宜的安全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的话题讨论功能,在站内设计不同安全主题的超话板块,让学生可以针对消防、诈骗等主题展开讨论。为了能够保证安全教育效果,辅导员还可以提前将女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在网络中搜集与安全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源,并编排情景短剧。学生可以将情景短剧用视频的方式加以记录,并将其上传至微博中,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来挑选出最优作品。

(三)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除去校园中的安全教育工作之外,家庭环境同样不能忽视。事实上,家长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很多父母的意识当中,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进入大学,因此就忽视了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和日常关怀。殊不知的是,来自于家庭的关心和保护才是女大学生的真正底气,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轻信他人,并且十分容易上当受骗,主要是由于家长的安全教育缺失。为此,高校辅导员一定要与学生家长展开密切沟通,让他们了解到自媒体时代会对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带来怎样的影响,并教给学生家长正确构建家庭安全教育环境的方法。其中,家长务必要做到以身作则,在家庭环境中养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同时还要与辅导员展开密切的交流,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园和家庭中的诸多表现,定向展开系统化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尤其是针对部分女大学生所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想,更加需要引导他们尽快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让女大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与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

(四)重视事后危机干预,加强心理治疗与咨询

随着当代女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除去要逐步完善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机制之外,同时还要重视事后的危机干预,以此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出现。校方要面向女大学生群体来单独设置危机干预小组,并成立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一对一交流的方式来为女大学生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帮助学生摆脱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尽快走入正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中,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高校要认真分析当代女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针对原有安全教育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逐一改进。此外,还要尽可能多的为女大学生群体提供表达观念和想法的机会,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与思想负担。

参考文献

[1]王丽影,石秋香,王顺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办公自动化,2015(17):31-33.

[2]田杰,侯明东.90后女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47-248.

[3]王芮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7(3):84.

作者:刘静

女大学生失联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当代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河西学院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她们的安全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其安全意识不容乐观的结论。在概述河西学院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前提下,浅析了造成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论述了培养和提高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女大学生  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  培养策略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影响。加之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各方面因素,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范保护意识较差,安全问题突出,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尤为严重。2008年,四名上海商学院女生因使用“热得快”引发火灾而失去生命。2014年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而不幸遇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虐待 ;8月28日,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全国频发的女大学生安全事故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忧思。以此为背景,我们选取河西学院女大学生为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 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频繁的女大学生安全事故已然敲响了高校安全教育的警钟,然而从女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社会因素复杂多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却着实堪忧。仅以有限范围内的调查对象为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代女大学生整体安全意识薄弱、防范能力差的现状。以下将从这两方面做具体阐述。

1.女大学生整体安全意识薄弱

基于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过程和自身的价值观念,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呈现出不同的程度。在调查过程中,少部分女生在涉及自身安全的问题上思维谨慎,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但是从整体上看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仍然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体现于网络社交、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

(1)整体安全意识不容乐观,低年级女生尤为突出

高校校园越来越趋于开放化发展,部分大学生却依然未能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在当代社会所倡导市场经济大浪潮下,利益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又重新掀起势头。对于大学生来说,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极有可能未能同步。加之并不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不良思想都有可能對其造成影响。多数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观念,对于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一度漠不关心。根据我们的调查,针对“是否关注2014年8月频发的女大学生失联遇害”这一问题,10%人选择密切关注,81%表示一般性关注,而另外表示从不关注。在选择从不关注的9%中,近六成为一年级学生。

(2)网络社交忧患意识尚可,但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而并不稳定

随着社交网络的大众化普及,网络社交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具有社交的需求,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网络的包容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社交具有其既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多数学生沉溺于QQ、MSN等其他各种聊天交友软件和网站,甚至将这种虚拟社交延续到现实生活中。根据调查,多数女大学生认为网络交友存在风险,而认为不存在风险的人数占14%。关于“是否接受素未谋面的网友的见面邀约”这一点,有25%的女生从不与网友见面,而另外的75%则不同情境得选择与网友见面,如选择本地网友见面,选择聊得比较熟络的网友见面或由朋友陪同见面。

(3)女大学生在公共安全意识方面仍有待提高

根据我们的调查,只有17%的人选择从不坐黑车,73%的人则出于价钱或路程远近等各种因素的考虑而选择坐黑车,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关于车辆或司机信息,25%的人选择从不留意,每次都会留意的人数不超过11%;在聚会等公共场合,35%的女生选择用包包来保管财物,将近38%的女生选择手持或其他方式。校园内骑车载人,数车并行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多数女生走路时玩手机,听音乐,罔顾红绿灯者比比皆是。而女大学生对于陌生人问路这一行为还是具有较高的警惕意识。在有效回收的324份调查问卷中,选择“指路并上车亲自带路”选项的人数为零。

2.女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差

我们这里所说的安全防范能力作为统称,实际上包括安全防范意识和危险应对能力两方面。安全防范意识,是指对不安全因素和潜在危险的预判和辨别能力。[1]危险应对能力则是指面对各种危险情况或紧急事故时的应对策略和反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能力。

(1)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结果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实行应试教育,重视文化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提高。但这不仅造成了大学生安全知识的缺乏,更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能力。许多大学生在面对诸如宿舍火灾,漏电,盗窃,抢劫,行凶,诈骗等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或者因为没有正确有效的防卫手段和处理措施,比如力量不足时以暴力进行反抗或防卫过当而受到伤害。

(2)女大学生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从女生的生理特征来说,女大学生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一般而言,女孩子本来就很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再加上身材娇小,力量不足,在遇到紧急事故或意外情况时不够冷静,容易慌张,这就大大增加了其受到伤害的几率。

二、 浅析造成女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易受侵害的原因

像任何其他问题一样,当代女大学生之所以安全意识淡薄,同样是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从客观原因分析,主要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方面;从主观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心智发展程度、法制观念以及多方面压力的影响。

1.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当代女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学校教育和管理制度和不良的家庭教育三方面。环境造就人的性格,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除去自身因素,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发展就受制于这几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

(1)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社会风险加大

电子产品和网络通讯及网络聊天交际软件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滋生了很多安全隐患。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更倾向于网络交际。但是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便利性、开放性和虚拟性,存在诸多虚假和有害信息,大学生极易受到蒙骗和利用。

(2)学校管理制度和生活设施方面存在漏洞

学校未能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和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在管理制度和生活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目前,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缺失,极少数的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但未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且在常见安全问题的实际演练方面也力度不足。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90%的学生偶尔参加学校的安全教育培训,但4%的学生基本没有参加过。17%的学生知道学校的火警和急救等重要电话,26%的学生完全不知道。58%的学生参加过心理辅导疏通,甚至有20%的人根本不了解这类活动。此外,校园里火灾是威胁大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里发生火灾比发生盗窃造成的损失高出十几倍。[2]自1988年各高校扩大办学规模以来,部分高校的校园生活设施未能同步发展。而且由于许多学生在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导致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家庭教育未能同步

家庭向来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效仿家长的行为。同时,考虑到环境对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大量案例资料说明,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或受侵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是学生处于离异家庭或父母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缺少爱的关怀,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和不良行为。而且在缺乏父母正面教导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拥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相关的危险应对能力。

2.主观原因分析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度,思想素质不高,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作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被过分溺爱,独立性差,心智发展不成熟;法制观念淡薄,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些都是造成他们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观因素。

(1)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

受经济转型的影响,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同样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们毕竟习惯于校园内涉世不深的生活,但大多数都能较快适应这种变化。然而也有部分学生未能成功进行这种转化,这导致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一定的扭曲。[3]不良之风若是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动摇,“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及虚荣心的滋生便都成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环节。

(2)心智发展不成熟

当代大学生群体以以90后为主,多是独生子女。这一群体自小便在生活和学习上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安排和照顾,缺乏自立意识。并且因为所受到的教育观念影响,对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关注度。从生理上来讲虽绝大部分都已成年,但于父母的长期溺爱,独立性差,安全知识面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缺乏防火、防盗、防骗的基本知识。对于安全问题漠不关心,认为与自己无关。对于问题的考虑过于单纯化,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没有足够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3)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没有给予足夠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道德》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事。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甚至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犯罪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4)当前社会竞争激烈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多方面的压力,内心冲突增加,挫折承受力降低。但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往往容易导致强烈的心理冲突,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引导,就可能出现诸如攻击性、冷漠、消沉、焦虑、等极端情绪,从而导致安全问题。

三、 培养提高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对策

有效解决高校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策略就在于防患于未然,工作重心应当立足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应当着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应该开展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使学生热爱生命,重视生命,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远离危险,珍爱生命。

1.学校重视安全知识教育

应将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开设相关的课程和可行的实际演练活动。我们知道,目前高校对于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仍没有足够的投入力度。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未能取得实际性效果。过去,高校常常采用“逐层传递式”教育方式,即只针对班团干部开设安全教育课,再由班团干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的教育方式。[4]最近几年来逐渐转变为集体课堂或讲座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在这一点上应当进一步推进安全教育途径的多元化。高校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5] 在内容上,应当保证国家安全教育、宗教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生活安全教育共同发展。

2.完善高校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安全设施是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进行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健全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则是重要条件。但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学校应当投入更多资金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不断调整安全管理制度,拓展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的保障机制,争取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3.做到校园安全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对于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总会抱有一定的恐慌之心。若是校方对于安全事故加以隐瞒,势必会在学生群体之中造成不良影响。学生不明就里,自会生出惶惶之心,加之以讹传讹,不利于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因此学校对于安全事故不可内部消化,应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晓,以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对其起到警示作用。从另一面来讲,校方可以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校园安全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校园安全问题动态。校园安全问题信息触及安全问题本身,能够给学生以比较直观的体验,通过积累间接经验来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四、结语

总之,高校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得出结论,高校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高校从根本上重视落实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以多元化途径培养和提高其安全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迎乒.大学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5):178-181.

[2]黄晓林.论校园事故责任[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7):38-39.

[3]武敏 李艳 陶士超.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能力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周文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6):10.

[5]史兆光 闫慧.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感教育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11(3):94-96.

本文系河西学院第五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29)

作者:朱倩倩 彭晓娇 令继祖

上一篇:国内外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