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卫生食品安全论文

2022-04-20

内容摘要目的:介绍7S管理法在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由食堂全体员工共同学习与实践7S管理法,管理人员使用固定的评分表对工作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采用7S管理法后,食堂安全卫生整体评分逐步提高,尤其在库房和食材卫生管理上评分显著改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sig值<0.05)。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卫生食品安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卫生食品安全论文 篇1:

高校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和研究

引言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不断完善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新技术、新制度的影响,高校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对餐饮安全进行卫生管理,对于高校餐饮的卫生管理包括环境安全、饮食安全等,国家重视高校饮食安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师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高校食堂需要率先了解餐饮安全卫生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帮助高校进行安全卫生管理。

本文根据高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对高校食堂餐饮安全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高校有序开展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1. 高校食堂餐饮安全卫生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高校餐饮正在向社会化转变

社会餐饮企业大部分缺少科学完善的卫生管理经验,卫生管理水平与社会餐饮的发展水平有差距。社会餐饮企业大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但高校的后勤工作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以人为本”是高校后勤服务的根本,因此两者存在本质上的矛盾。高校中的社会性餐饮组织普遍存在转包现象。

1.2 卫生管理机构层次众多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后勤卫生管理工作都由固定的后勤保障公司负责,通常是由高校总管人员作为甲方代理人与乙方签订合同,并委托后勤保障公司进行卫生管理。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综合辦公室、饮食服务中心、经营服务中心等,便于协助高校对后勤工作进行卫生管理。但高校的餐饮由于结构层级众多,导致了师生的工作效率受到较大影响。

1.3 卫生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社会性餐饮企业为降低成本,在雇佣高校的食堂服务及卫生管理人员时,大部分企业雇佣专业素质较低的人开展工作。同时,高校食堂餐饮的卫生管理人员不仅男女比例相差较大,且普遍年龄偏大,大部分为初中文化水平。因此,从事高校餐饮卫生管理工作的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餐饮流程不了解,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接受培训及学习新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1.4 原材料采购渠道复杂

高校食堂就餐人数较多,且就餐时间较集中,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人员需采购大量食材。同时,为满足高校就餐人员的需求,会不断扩充食材的种类。由于采购品种众多,包含主食、蔬菜及水果等,高校通常会选择固定的供应商,定期为高校提供原材料供应服务,以简化其过程,提高安全卫生管理效率。为保障师生的食用安全,高校在选择供应商时,可先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确保购买的食材是安全卫生的。

2. 高校食堂餐饮安全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不彻底

卫生管理者与经营者身份混乱,阻碍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高校的后勤卫生管理人员可代替高校行使卫生管理职权,并代表经营主体承担食品经营应承担的责任。高校的后勤卫生管理人员会受到一部分内部卫生管理的导向性影响,不断地向经济效益倾斜。餐饮卫生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明,不管后勤采用分开模式还是合并模式,高校自始至终都肩负着双重身份,导致在高校食堂的实际卫生管理过程中产生矛盾,使后勤部门陷入两难的境地。

2.2 食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食堂餐饮属于人员密集型产业,处在食品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是高校的基层劳动者,日常的工作环境较差、社会地位较低且工资水平不高,工作量与薪资不成正比,导致工作人员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使食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在高校食堂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或周边拆迁安置人员等劳动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且退休返聘比率也在逐年增大。

2.3 卫生管理技术及卫生管理方法落后

高校的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生产者、卫生管理者及经营者,还影响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食品的原材料采购及库房的卫生管理方式较传统,采购人员日常工作压力较大,甚至节假日需加班完成工作,即便是这样也很难缓解工作本身与食堂之间的矛盾。此外,采购员对原材料的质量及采购价格都缺少相应的认知,无法对商家提供的商品进行判断,导致食堂和采购人员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2.4 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食堂对食品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够,食品是否安全且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只有人们在食用之后才能根据身体的反应对食品的安全质量进行判断,这就使得食品供应链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此外,在食品的生产及销售阶段,由于区域的影响,一个地区生产的是同一种商品,且食品质量相差不大,为抢占市场就会形成恶性竞争。高校食堂欠缺专业的风险评估卫生管理机制,未与食堂各主体进行良性友好沟通,阻碍了高校餐饮安全卫生管理的正常运行。

3. 高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的相关对策

3.1 完善高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在高校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活动中,涉及人群广泛,包括高校领导、后勤卫生管理人员以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参与的人群众多,性格、喜好大不相同,导致他们对于《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乃至条文条款的理解和认知都不同。正是由于这样的个体差异,国家才更应该不断完善关于高校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为食品安全设立明确的标准。因此,在高校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卫生管理人员建立食品安全制度卫生管理的思想理念;其次,注重高校食品安全制度的执行效率。只有完善高校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学生的日常生活正常进行。

比如,设立《食品安全法》研讨小组,对食堂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制订出符合国家要求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制。着手提升食堂原材料的准入门槛,确保高校餐饮质量监控强度不断提升,针对现阶段高校食堂餐饮卫生管理中尚存的疑难问题,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避免出现边缘化行为。基于此,首先,工作人员要从食堂本身出发,加强原材料管控力度,派遣专业人员实时对市场情况进行了解,收集各个原材料供应商的口碑情况,经过对比,挑选出质量最好、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签署长期合同,但也要要求其每次供应商品都必须提供国家级别的检验证书,确保原材料质量安全。

其次,工作人员要对食堂库存的食材定期进行检查,通过抽样检测等方式确保原材料新鲜。同时还要收集各原材料的特点,根据蔬菜的特性,针对性地设置储存环境,减少食品变质的情况,控制成本保障安全。要加强内部卫生管理,定期引进专业全能型的卫生管理人才,将新型卫生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严格的内部防控,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足够责任心和认真工作的态度。

最后,要使用承包制,对食堂窗口进行分割,要设置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要求承包人员必须要提供所有的信息,确保食物采购、食品加工过程全程透明,设置责任分化制度,每一个窗口都要设立专门的基层负责人,划分担当区,提升卫生管理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即使出现安全事故,也能迅速溯源,为其他窗口负责人提出警示,树立危机意识,也为后续卫生管理提供宝贵经验,避免继续出现同类情况。

3.2 加强食品安全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营成本的提升,高校需要注重食堂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可以与企业合作或聘请专业的安全卫生管理人才到校辅导食堂卫生管理人员顺利开展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设置科学的食品安全培训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对于高校食堂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此外,还可以利用相应的食品安全考核机制,与员工的薪资标准相结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比如,利用网络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交流平台,让食堂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借助平台进行答疑解惑,提高培训效率。具体来说,对于餐饮行业而言,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培训,培养其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做好约束力强化工作,保障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必须到专业部门,经过完善的检查,确保具备健康证,方能从事校园食堂工作,并且每年都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检查,避免因为个人健康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其次,要注重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管理,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提升员工个人修养,进而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在采购过程中,食堂采购人员必须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生产厂家必须提供安全检验证书,确保食材源头安全后方可食用。另外,工作人员还要明确各种食品的营养搭配,注重其相生相克的原理,避免因为食物属性相冲导致食物中毒的现象。最后,校方要定期对食堂餐饮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要求,提升员工责任意识,规范操作流程。

3.3 革新高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方式

为适应后勤工作的有序发展,需对高校的安全卫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转变高校原有的粗放型卫生管理模式。目前高校进行食堂安全卫生管理过程中常用的卫生管理方式就是结果式卫生管理。即,只注重最终结果,不注重过程,但是往往结果出现了问题,却很难从头追究责任。因此,要想创新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方式,高校要调整对于结果的关注度,让其向过程卫生管理倾斜。这样更有利于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高校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过程应具有地方特质。重视食品安全过程卫生管理的目的是为持续推进卫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创建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实验室,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保证学校的食品安全质量。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质量与经营成本相结合。此外,高校也要注重对高校食品安全供应链的卫生管理,适当调整卫生管理结构,对于食材的采购环节需依照食品供应链进行。与此同时,还需对食材来源进行追溯。如在高校设立系统的卫生管理模式,利用GIS技术辅助学校进行卫生管理,对整个食品安全生产及经营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

3.4 搭建高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首先,高校师生需对食堂进行监督,由在校师生创建高校食品安全监督团队,利用多元主体参与监督并健全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督制度;其次,搭建高校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食堂餐饮卫生管理人员进行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最后,高校还可利用平台降低高校的餐饮卫生管理风险,帮助学校提高食堂安全质量。如在高校食堂建立智能化服务系统,利用GIS技术对整个食堂实行信息化监管体系,防止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除此之外,重视学校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对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云存储技术,辅助高校进行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提高高校整体的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互联网现阶段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因此高校在进行餐饮服务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餐饮管理平台,以此提高高校餐饮服务的管理水平,为在高校生活的大学生提供便利条件,更好的为学生进行餐饮服务,提高学校餐饮的市场竞争力。其一,利用互联网餐饮平台设置线上交易功能,让学生通过使用餐饮平台就能够在线完成点餐,节省时间。比如,美团、饿了么都有类似的功能,学生只需选好自己想吃的饮食,设定好地址,完成交付就能轻松等到食物被送货上门,避免食堂人数流失的问题。其二,平台也需要设置一定的固定时间限制,类似于“准时宝”,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订好时间,充分享受网络订餐和配送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进餐。学生再也不必为“抢不上饭”、上下课食堂拥挤而担心,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其三,平台还需要设置安全系统,尽最大努力保護学生的隐私安全和食品安全质量。与此同时,可以在食堂循环播放有关食品安全的视频,加大宣传力度。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设置“在线意见箱”,收集师生的饮食需求以及对食堂的建议与意见,根据“在线意见箱”对食堂的餐饮管理进行改革,让师生吃得舒心、健康、放心,从而大大提高高校就餐管理水平。

结语

总之,在高校餐饮不断社会化的背景下,国家日益重视对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改革。因此,高校除了注重一定的经济效益外,还需要关注对于食品的安全卫生管理,加强对食品安全制度的实施力度,确保师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促进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孙林(1989-),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作者:孙林

高校卫生食品安全论文 篇2:

7S管理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目的:介绍7S管理法在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由食堂全体员工共同学习与实践7S管理法,管理人员使用固定的评分表对工作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采用7S管理法后,食堂安全卫生整体评分逐步提高,尤其在库房和食材卫生管理上评分显著改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sig值<0.05)。结论:在高校食堂中采用7S管理能明显帮助提高安全卫生质量,规范物资管理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素养。

关键词 高校食堂 7S管理 卫生

1 背景

高校食堂工作人员对师生日常饮食安全的保障有重大作用。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加快,高校食堂的人员构成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食堂员工普遍学历不高,安全卫生防患意识淡薄。以华中地区H高校A级食堂为例,日常卫生安全检查存在以下问题:

(1)员工私人物品在档口内随意摆放,占用了操作空间;

(2)食品添加剂缺少记录;

(3)废弃食品生产设备报废不及时,继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4)灭火器放置距离工作区域过远;

(5)干调仓库卫生不达标,货物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日期更换不及时;

(6)食材生熟没有分开,易造成食材污染;

(7)剩菜保存方法不当;

(8)干粮(如大米等)清洗效果不佳,米饭中混有异物;

(9)干粮仓库缺乏排风设备;

(10)低耗物品损耗遗失严重;

(11)餐具洗涤效果不合格,个别餐具残留食物残渣;

(12)原材料验收检验报告及调味品资质报告索要不及时,部分过期的检验报告未及时更新;

(13)防鼠工作有所遗漏;

(14)加工食材时没用按类别使用相应厨具。

以上问题都对食堂食品安全卫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保证高校食堂安全高效的生产供应饮食需要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因此,7S管理法应运走进高校食堂之中。

2 7S管理法的起源与内涵

7S管理是一种现代现场管理理论,它源于日本企业中广泛运用的5S管理[1]。5S即整理(Sen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这些外来词的罗马文首字母都是S,所以被日本人称为5S。随着实践不断深入,人们又添加了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些内容将其发展为如今的7S。

3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充分阅读大量文献,对比学习大量实施案例,了解掌握7S管理的内涵。

实地调查法:现场调查取样,检查工作的不足记录下来,考察员工相关食品安全知识。

问卷评分法:采用该校饮食中心制定的食堂安全质量考核评分表对比7S管理法实施前后的质量评分,使用spss软件进行项目分析,对比结果变化。

4具体实施7S管理法

4.1 整理

盘点各项物资,区分出需要和不需要物品,及时清理出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尤其是私人物品,不得进入加工间,使用后的废弃物不得滞留于加工间或者各项通道。废弃的固定资产及时登记报废后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拖走。

4.2 整顿

将食堂各项物资严格分类,保管员及时索要各项食材检验报告,并将其按种类清楚地公示在布告栏。对于仓库部分,各类调味品应在拆箱后摆放在指定区域,来不及拆箱的应安放在地架上,不得落地。袋装调料和粉末调料(如花椒粉等)放置于盒子中。杂粮干货等须设置专门的仓库,重点是一定要有良好的通风性。低耗等物资要严格管控,如卫生纸、洗洁精等清洁用品须指定专人定量领用,每个月指定用量达到一律不得予以补助,严防滥用及私下带走。凡是仓库内物资,一律贴加标签,标明进货日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物资进出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食材加工使用的厨具应该严格分类,刀把上需贴名标签,加工不同食材使用不同刀具。生熟荤素的加工须使用不同颜色的砧板以区分,防止食材污染。一般蓝色砧板加工鱼类海鲜类;红色砧板加工半成品类;白色砧板加工熟食;绿色砧板加工蔬菜。加工间清洗过与未清洗过蔬菜同样应按不同颜色菜筐放置。各个档口设置专用的货架并贴上注明档口号的标签,防止供应商送货时发生混乱[2]。

对于固定设备、各项办公物资和工具,都要求贴有注明名称的标签,且用有色胶布沿地面、桌面或墙面张贴以框定区域进行摆放,胶布上注明区域名称,如电脑,各类报表、茶杯等摆放在桌面规定区域。各类工具如抹布、推车、拖把等都应该在使用后放置于指定地点。这项工作可以合理安排工作空间,有效防止各类物品混乱造成遗失,保证高效且安全的进行生产加工。

4.3 清扫

食堂的日常生产工作中总是伴随大量废弃物,常清扫能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让辛苦工作的员工有个良好的心情。每完成一道工序都应有清扫意识,尤其是灶台部分,每次炒菜完毕都应清扫防止顽固污渍形成。仓库卫生更是重中之重,米库与油库最容易形成污垢,各调料仓库人员进出频繁,发放物资完毕后必须全面打扫。档口内部过道与走推车的坡道最为湿滑,需要每天定时使用片碱和地刷进行清洁。总之,清扫的目的在于营造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

4.4 清洁

清潔是前面工作的巩固和加强,高校食堂尤其要注意各类食材和餐具的清洁,这些都关系广大师生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餐具一般使用洗碗机等清洗,餐具形状不同,每次清洗的数量也在变化,对洗洁精、催干剂、洗涤剂的用量调节需要关注,不仅可以减少成本,同时也可以保证餐具清洗合格。对大米的清洗更是不能马虎,不能图方便就草草清洗入蒸柜。总之,各类物资清洗一定要遵循标准流程,不能遗漏任何步骤,违者重罚。

4.5 素养

素养的提高需要不断认真实践,应对前面的各项工作不厌其烦地履行,在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认识,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工作风貌焕然一新之时。员工良好的素养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这时高校后勤特有的服务育人文化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对其身心产生好的影响。

4.6 安全

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每个档口和加工间以及仓库都应就近配备应急物品如灭火器等。食堂早晚应安排人员值班巡视,及时发现各类电源开关有无及时关闭。食堂各处定期灭蚊灭鼠,仓库等重地设置挡鼠板。物资出库和领用做详细的记录,领用物资每日进行报表汇总,领用人员和发放人员均需在报表上签字确认。食材验收一定严格把关,无生产资质和检验报告的货物一律拒收。供应商进入食堂需要穿着指定马甲,不允许任何不明人员进入后厨加工区域。关注师生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作出改進和应对,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食品添加剂存放在专柜,每日使用量均须严格记录。总之,食堂安全工作需要每一个员工的参与和配合,各个环节都应树立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保护意识。

4.7 节约

节约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中,良好的专业熟练度和工作意识能保证高校食堂中的物资最高效的利用。尤其要把握好菜品的口味,勿要造成重油重盐的口感,既让师生不满也浪费物料。节约意识需要长期宣传,深深植入员工脑中,各工作区域都应张贴标语。对于高校食堂,低耗类物资是浪费的重灾区。由于清洁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时常有滥用、私用、偷用的现象发生。对此,应严格管控,按照整顿工作中的原则定人、定量、定点、定责领用,凡是发现浪费的现象,轻则警告,重则罚款。

5 结果

使用7S管理法之后,食堂工作质量考核总评分先是平稳后逐步提高(见图1)。使用SPSS软件对各项工作评分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克隆巴赫值为0.846,后厨食材卫生和仓库物资管理得分有显著性差异(sig值<0.05)。

6 结论

7S管理法是提高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工作的有效办法。食堂库房存货种类多种多样,且每天都有大量人员进出。实行7S管理将物品严格分类放置于指定地方同事添加各类标识,不仅使库房整洁美观便于整理,同时方便人员快速领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物损。实现7S管理将食堂后厨原材料、半成品、净菜筐按规定存放,冰柜生熟分区,指定食材使用指定厨具,防止了食物的污染,保证了菜品的安全和卫生,提高了服务质量。

(作者系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柴焕芳.“7S”管理模式在高校食堂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信息,2013(1):218+233.

[2]王一芳.7S管理在口腔科诊室物品管理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5):248-249.

作者:张震鹏

高校卫生食品安全论文 篇3:

高校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思考

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学校的食品安全十分重要,学校和餐厅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保障餐饮食品安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教育和被教育的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描述学校餐饮事业的安全隐患,如:食堂管理追求经济利益、食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学校领导缺乏对食品安全环节的监管等。从而告诫学校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保证学生和教师就餐的安全问题。

高校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现状

高校食堂管理人员追求利益,忽视食品安全。高校的食堂一般都是采取承包的政策,将食堂的经营权承包给个人或公司,但是这样一来,个人或公司追求经济利益,忽视食品的安全,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也对公司和学校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声誉。

高校食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高校食堂餐厅中的员工综合素质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职业道德,不顾教师和学生的健康,而且硬件设施没有使用现代化的节能环保的设备,进菜的渠道没有规范化,食材没有质量保证,不重视食材的新鲜程度,从而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学校领导缺乏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由于学校采用承包政策,将餐厅的经营权转移,所以学校领导对学校的食品安全不予以重视,缺乏对餐厅食品安全的监管。学校领导关注教学和科研成果,忽视了食品安全在学校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水平和质量。即使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学校也会将责任推卸给承包方,避免了校方受损失。

高校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应对措施

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统一学校食品质量标准。学校应与承包单位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统一学校的食品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保证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保证高校的人员安全和食品安全,规范每个人的职责,使员工各司其职,出现安全事故,就责任到人,维护高校的人员安全。

提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学校餐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把守员工的招聘和培训环节,保证员工品行端正、安全意识明确、有职业道德修养。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使得正式员工具有食品安全意识,掌握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食品在生产环节的安全有保障。

学校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尤其是加强对食品供应过程中采购环节的监管。学校将食堂承包给个人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承包商会压低采购成本,从非正规渠道,采购不新鲜的食材。因此,加强对食品采购的监管,会极大地减低食品安全发生的比率,从而保障食品在采购环节的安全,促进食品安全性的提高,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维护学校的声誉。

加强安全意识在学校各大食堂的推广和普及。为了保证各大食堂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学校应该在学校推广和普及食品安全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办板报、校广播、学校的网络主页等方式,发挥文化对全体人员潜移默化的作用,保证学生和教师形成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认知能力,从而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和举报,增强学生和教师的自保能力;同时保证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形成食品安全意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普及和推广食品安全意识,促进食品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和教师身心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是现在社会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教育和学习的进行,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影响着学校整体风貌和良好形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所以,解决好高校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现在重要的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食品供应环节的监管、在学校范围内普及和推广安全意识等措施,保证学校的食品安全,保障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权责到人,将权力和责任明确的分到个人身上,从而保证学校食堂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落实。

作者简介:

张振华(1962-),男,汉族,南通大学后勤保障部从事后勤工作,大专学历,研究方向:食品,卫生。

作者:张振华

上一篇:行政管理机制研究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