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21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问题,主要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意义重大深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论文 篇1:

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途径研究

摘 要:审计风险最早源自西方国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步入我国审计领域中,在大市场背景的影响下,会计系统的内部问题会增加审计风险,近而影响审计行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促进企业增加风险防范意识,需要结合日常的工作展开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工作,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点,同时阐述了目前会计工作中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最后总结了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途径。

关键词:会计工作;审计风险;含义;特点;控制措施

一、前言

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且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能够洞察风险,同时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分析了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点

1.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要同社会审计联系在一起,审计风险工作即是在审计工作中,会计工作人员没能够及时察觉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资金出现问题,近而引发了审计报告风险。通过分析能够得知,造成审计风险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问题,由于自身专业素质导致一些问题没能及时查出来,上交了不合格的审计意见;二是提供审计报告的工作人员将一些问题掩盖掉了,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其中的重大问题。审计风险也离不开市场会计事务所之间的竞争,由于我国在审计风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导致很多的企业出现出现不正当竞争,且审计的流程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因此,审计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在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审计风险,例如:美国某公司欺诈了一所会计事务所近10年,其主要是在午饭时间偷看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计划、底稿,采取有效的手段将会计事务所的资料和相关的问题都驳回,近而引发了后续事故。

2.审计风险的特点

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是存在着较大的客观性,危害的严重性、风险的可控制性三大特点,客观性主要指的是审计风险不是人的意志能够转换的,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借助相应的审计措施,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减少风险的发生率;危害的严重性指的是经济效益上的损失,就财务公司而言,审计风险的出现不仅会对企业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对财务公司自身的形象和信誉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社会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会计工作人员很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如此就导致社会审计风险客观存在,会计工作人员四无法全部消除审计风险的存在,只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谨慎、仔细,才能够将社会风险降到最低。

三、会计工作中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通过上述的分析能够得知,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审计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隐藏起来的,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会计工作中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审计会计人员问题

审计会计人员问题主要指的是人员的资格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问题,大部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还不够重视,未能结合实际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加之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培训,导致会计人才的素质存在着问题,在工作上通常是应付了事,因此无法适应当前的会计发展模式,也无法适应财务工作的要求,由于审计机构未能重视培训工作,因此,很多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比较低,在工作中常常会做出以下违法乱纪的事。

2.审计机构体制问题

在开展会计工作的时候,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要依据财务资料开展审计工作,若是出现财务信息和资料虚假的情况,将会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同时还会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1)审计机构的控制体系不够健全,未能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2)审计机构的审计体系还不够完善,審计制度的独立性还不够强,审计通常是由行政和审计机构完成的,因此内部审计的时候缺乏公平、公正的客观意识。

3.审计控制体制问题

在当前的法制社会中,每一项工作的实施均要以相应的规定为基础,审计工作也是如此,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审计机制,一些现有的审计机制不够完善,若是执行上再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较大的混乱。审计工作人员针对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主要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近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四、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途径

审计风险控制的前提是要采取审计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能够对潜在风险、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得到过专业的训练,会计人员凭借经验和知识就能够识别风险,结合上述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当前的社会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树立牢固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并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审计风险的预警和处理能力,以保证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做好审计风险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等有利条件,建立财务管理审计风险预警体系,不定期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切实的做好财务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建立健全审计风险控制制度及具体的风险解决程序,提高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保证企业资金良好的流动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资本结构及合理的审计结构,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2.提高审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员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重视对创新型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转变传统的“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为适应多元化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需要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要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二,企业要注重对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让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观念和经验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审计工作,做好风险控制管理,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保证会计审计人员掌握最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始终站在财务管理知识的最前沿,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推动企业审计风险工作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

3.提升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

为了确保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领导需要重视会计审计工作,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同审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时企业领导还必须要制定奖励机制,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特别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人员,企业需要制定独有的薪资机构,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会计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

4.重视内部测评

内部测评主要是为了弥补客体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企业内部的测评和控制工作,以此提升测评制度的严密性和适用性。审计工作人员还应该对被审计企业的内部资金构建进行了解,内部测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功能性等进行测评,加强着三个环节的测评,能够发现被测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审计风险的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风险工作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很大程度增加了企业审计工作的风险的几率,针对本文对会计工作审计风险的分析,风险控制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措施,政府也必须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降低审计风险,总而言之,控制审计风险能够有效的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确保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2]齐小琳.如何对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4年28期.

作者:田宇

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论文 篇2:

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问题,主要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意义重大深远。

一、建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使真实、公允的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有利于双方权力与信息的制衡。

(二)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对股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向股东们报告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所以,必须首先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保证。

(三)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等利益关系方的利益。这些利害相关者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会计系统的信息支持。各利益相关方可以核实财务成果,对不良后果采取措施。例如,债权人通过限制性贷款协议,对借款企业实施监控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依赖于真实、可靠的会计等信息。

(四)贯彻新《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建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框架

内部会计监控机制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文化氛围,有效的内部会计监控机制应包括健全的监控环境和严格有效的监控制度。

(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指建立、加强、削弱、影响会计政策、程序与工作效果的各个因素。从本质上来看,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是影响内部各成员、各环节制衡、接受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和理性,反映着控制过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监控意识、监控活动和监控信息。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检查制度、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风险预警制度、风险责任会计制度等。

1.内部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第一,要建立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成本、资金的控制。第二,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第三,实行内部领导控制管理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2.内部会计检查制度。会计检查制度应主要包括会计工作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1)会计工作检查制;(2)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3)资金控制制度。

3.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实行对法人代表负责的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建立审计稽核委员会作为稽核系统的最高组织,直接对法人负责。充实稽核人员,不断提高稽核人员素质。

4.风险预警制度。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

5.风险责任会计制度。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责任中心,围绕责任中心将会计信息与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核相结合,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和相应处罚措施。

三、会计内控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往往存在下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一)稽核由事前转到事后,失去了事前控制的作用

由于忽视了稽核的重要性,报销程序被颠倒为领导先签字,出纳再付款,最后稽核的报销程序。当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先找领导签字,而不找稽核人稽核再找出纳报销,稽核人再稽核时已经毫无意义了,有的企业、单位根本就没有稽核。有的企业收受大量的不合法票据,如:过期发票、白条、行政事业收费用结算凭证等,从开支标准上看,也存在着违反财务开支制度的现象。

(二)出纳员事后补盖“收讫”、“付讫”章

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时,出现许多企业单位的出纳员补盖“收讫”、“付讫”章。还有的在月底、年底账务处理全部进行完后,为了迎接检查验收,补盖“收讫”、“付讫”章。由于收付款的时间与盖章时间脱节,多收、多付或少收少付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个中原因无从查找,有时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偷得未盖“付讫”章的票据重复报销,给出纳本人和企业单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三)出纳管银行全部预留银行印鉴的“便捷”工作方式

有的企业单位为了方便工作,把留存银行签发付款凭证的印鉴全部由出纳员一人保管。诚然,这种做法确实方便了工作,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远远大于它的便利:财务工作透明度差,容易出现营私舞弊的现象,诸如出纳挪用公款炒股、擅自放贷、贪污公款、携款外逃等。

(四)实物盘点登记代替财产清查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或行动上的懒惰,我市几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财产清查工作都在年底对实物进行一次盘点登记。这无论从财产清查的范围,还是财产清查程序上来讲,都远远达不到财产清查的目的要求,致使企业、单位财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五)成本费用管理不严

许多企业乱挤乱摊成本现象严重,如将应列入资本性支出的固定资产列入生产成本,将应列入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的费用也列入生产成本;费用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分配方法不合理,如有的企业机构发生了变化,但仍延用以前的分配方法;有的企业费用分配方法前后不一致,有的企业甚至出现同一会计人员对同一情况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

(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及时更新

企业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那些重复发生的业务类型设计的,对新增业务、不经常发生或未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可能没有控制能力。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处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可能会削弱控制制度的控制力,甚至使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七)人员素质低。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建立的,还要由人来执行,因此,企业人员素质是决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不能防止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行为。

四、完善会计内控制度的措施

单位内部控制弱化是会计造假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和加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才能杜绝会计造假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

(一)设置健全的、有层次的组织机构。

首先,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将会计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纳入各级会计委派机构中。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工资、福利等均由会计人员委派机构负责。其次,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贯彻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允许由一人单独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最后,根据所设置的岗位,挑选、培训忠于职守、精明强干、训练有素和责任心强的人去承担是内控制度成败的关键。

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在单位内部设置专职审计机构,通过审计人员经常和定期的审计活动,达到消除隐患、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以消除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各种因素,它是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保证。一个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要有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修订并完善制度。

2.社会审计。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促使审计工作从全面详细性审计发展为制度基础性审计。内部会计制度与社会审计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社会审计在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性和实际执行的有效性审计中提出积极有效建议,帮助企业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内部会计控制至关重要。会计人员的诚实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以及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优劣,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决定因素。如果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不高,并且粗心大意,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措施和方法理解错误、判断失误、曲解等都会造成内部控制失效。因此,提高财会、审计部门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特别是以诚信为标志的职业道德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会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当一名称职的会计工作者,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而且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善于运用经济方法和法律手段,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打铁必先自身硬”,专业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水平、精湛的业务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及时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切实贯彻相关的制度,把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做好。其次,会计人员应深入学习《会计法》,不断接受法制教育,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逐步完善自己的品行,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树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再次,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最后,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机制。控制是对舞弊的防范,控制是对人的行为约束、对人的权力限制,要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

(三)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为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应特别加强外部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遏制弱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行为的发生。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1.通过中介组织,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关“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通过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要发挥政府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威慑力,各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要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从内控机制和内控制度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作者单位:浙江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

作者:黄新梅

会计工作中审计风险论文 篇3:

会计电算化的几点思考

[摘 要]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几点思考,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工作

一、会计电算化形成与现状

会计电算化其本质是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以当前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软件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并对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融合、分析、预测及企业未来战略规划的信息综合应用,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的始终;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会计软件为辅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融会计、统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其实质是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具有速度快、储存方便、信息共享、便于检索、便于编制报表、快速数据分析等特点。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社会自发性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阶段。第二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是会计电算化发展推动管理的快速普及发展阶段。第三阶段,90年代末以后会计电算化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商品化、市场化自由大发展阶段。

2.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随着计算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当前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会计所涉及的信息领域有了质的改变,一方面要把过去的企业经营状况了解,还要预测未来战略经营部署,不管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会计信息与企业所有部门息息相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会计信息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信息综合,都是为企业经营状况服务,会计信息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整体规划和发展,已经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及企业未来投资发展的经营领域。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所涉及的信息必然是将企业会计、财务、统计等各个部门的信息相互融合,将产、供、销各个环节相互渗透,扩大会计的视野,开拓会计的空间,加大会计的服务工作,提高会计的信息作用。

随着以信息为主导的今天,计算机技术成为处理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会计信息原有的手工操作将会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日趋成熟的网络技术,更方便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财务信息更方便于沟通。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小企业仍然是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许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是由原来的出纳、会计等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这就需要大批的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财务软件的信息采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尽如人意,影响会计软件的使用效率。目前国内许多著名软件公司都在进行软件升级。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为满足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1.会计电算化能够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数据一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在一个一体化处理过程中。取代了在传统会计中的手工记账,编制报表、人工审核等,减少了实际工作中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便于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对会计资料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许多的会计资料可以存贮在硬盘当中,可以有效的以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保存会计档案,便于查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将信息打印到纸上。磁盘可以进行备份,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3. 会计电算化便于加强财务内部审计。会计电算化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准确性、可靠性,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提供真实数据参考,否则将会为企业未来规划提供一个错误的参考数据,将会影响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具有真实性,这部分审计至关重要。审计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功能辅助完成审计工作,通过各种控制对策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降低审计风险。

4.强化了财务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和特点,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会计的管理职能。保证领导更加快捷方便的掌握财务运行情况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计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许多企业只是以机代帐,有的用户伙同软件开发商一起进行反结账、反记账等违反会计制度的活动。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当前很多企业单位人员由于大部分都是经过短期培训而成为企业会计的,大多数接触的计算机很少,即便接触微机也很少对计算机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以前那种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工作范围和要求,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事做,加大对会计人员复合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打破了手工记账的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软件操作、審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管理等电算化会计岗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信息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谁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尤其是财务管理的信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会给企业带来商机,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立群.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20)

[2]邵春.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6(02)

作者:刘琼

上一篇:应用技术型大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风向标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