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风险评估论文

2022-04-18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问题能够及时的把控,而且必须针对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意见,为会计事务所工作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达成事务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审计风险评估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审计风险评估论文 篇1:

从会计到预计

若干年前,笔者拜读了加拿大两位学者撰写的题为From Accounting to Forecounting(从会计到预计)的文章,虽深受启发,但对会计是否将演变为预计则将信将疑。近年来,通过观察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动向,尤其是它们在金融工具(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允价值计量)、收入确认、租赁会计、保险合同等四大领域颁布的准则和征求意见稿,笔者对会计将演变为预计的看法已深信不疑。随着概念框架潜移默化的影响、准则制定导向的改变、收益确定观念的转向,会计愈来愈依赖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会计只反映过去不反映未来的信条正在被颠覆。作为会计审计职业的灵魂,专业判断的内涵与外延随着会计的演进和经营环境的变迁已发生嬗变,仅仅依靠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已经无法确保专业判断的质量。牵引会计审计教育改革的能力框架亟需重新审视和修订,以顺应会计从滞后性向前瞻性演进、专业判断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趋势——从滞后性向前瞻性演进

传统会计只反映过去,不反映未来。与此相适应,历史成本会计成为首选,利润表观成为收益确定的核心,只有已发生交易才成为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计价强调以真实的交易价格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公允价值会计的兴起,会计不仅要反映过去,也要反映未来,资产负债表观日益成为收益确定的重心,会计核算对象不仅包括已发生交易,也包括假设性交易,会计计价既使用真实的价格,亦使用虚拟的价格。更重要的是,会计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准则层面,或是实务层面,都愈来愈离不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从理论层面上看,概念框架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要求会计将重心置于未来现金流量上。FASB在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报表要素》中,将资产定义为“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负债是“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在将来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义务,这种义务将导致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IASB在《财务报表的编报框架》和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虽然在表述上与FASB的定义略有差异,但均明确强调资产是可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资产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相结合,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而负债则是将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这种义务的履行将导致未来现金流量流出企业。因此,能否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流入或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流出,便成为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试金石。相应地,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也就越来越倚重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正因为未来现金流量在会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FASB于2000年发布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为初始确认中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和新起点计量(Fresh-Start Measurements)以及利息摊销法(Interest Method of Amortization)提供了指导框架。

从准则层面上看,资产负债观在收益确定中的回归,同样将会计焦点引向未来现金流量。收益确定是准则制定的核心领域,但在收益确定中历来存在着利润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之争。佩顿和利特尔顿1940年撰写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改变了几代会计人的观念,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收入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等理念深入人心,收益确定中的利润表观成为准则制定的信条。利润表观主宰一切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概念框架潜移默化的影响,FASB和IASB过去十多年在准则制定中,明显转向资产负债观。与利润表观相反,资产负债观在收入确认中将关注点聚焦在借方科目(资产和负债),而不是贷方科目(收入),资产负债的计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成为收入确认中的重中之重。如,IASB和FASB最近颁布的收入确认准则征求意见稿,旨在建立一套以合同为基础、以资产负债观为导向的全新的收入确认模式。该模式淡化了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识别合同履约义务的基础上,在转移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按照预期能够收到的对价金额确认收入。这意味着,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就必须对应收账款的潜在信用风险进行预计,并将其作为当期所确认收入的调减项目单独反映,而不是在以后会计期间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坏账时才确认为管理费用。即应收账款的信用损失不再视为获取收入的代价,而是直接作为收入的扣减项目,收入确认取决于对应收账款的计量。因此,确认收入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能够对应收账款的期望值(即应收账款减去预期信用损失,也就是应收账款中可实现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计。

从实务层面上看,资产负债越来越多地按公允价值计量或计提资产减值,同样将会计重心牵引至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资产减值、收入确认、租赁、雇员福利、股份支付、无形资产、企业合并等准则的实施,均高度依赖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特别是,IASB最近发布的许多准则和征求意见稿,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上。如2009年11月IASB颁布的第9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既无控制权又无重大影响力的股权投资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即使是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也不例外。根据IASB于2011年5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缺乏公开市场报价,其公允价值只能采用收益现值法(具体操作时主要运用市盈率法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加以确定。又如,IASB关于金融资产减值的征求意见稿,要求以预期损失模型(ELM)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ILM)以缓解潜在的顺周期效应。预期损失模型如何实施,颇具争议,但不论是2009年11月提出的“预期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 Flow Approach),还是2011年1月和8月提出的“好账坏账法”(Good Book and Bad Book Approach)以及“三组别法”(Three Bucket Approach),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提都离不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特别是,按照预期损失模型的要求,金融机构和企业不仅应根据历史经验测算客户的违约概念(PD)、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敞口(EAD),而且应当研判宏观经济走势、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变革速度等因素对金融资产存续期间现金流量的影响,并且将这些因素的未来影响在资产负债表日予以确认。简言之,预期损失模型不仅颠覆了会计只反映过去不反映未来的传统,而且有可能成为推动会计演变为预计的里程碑。

二、专业判断——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安然事件后,美国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模式不断为人们所诟病,IASB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日益受到推崇。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十分倚重于专业判断。那么,何谓专业判断?传统上,专业判断是指会计审计人员依据其从业经验以及其所掌握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在会计准则框架内对不同会计方案和审计方案做出抉择。换言之,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判断,属于以会计审计为基础的经验型专业判断,发挥专业判断对其他从业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依赖性微乎其微。然而,伴随者会计从滞后性向前瞻性演进、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日益成为会计的重心,专业判断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嬗变。从内涵上看,专业判断的内容和对象已不再局限于会计审计。从外延上看,专业判断的时间纬度已不再囿于过去和现在。专业判断正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即专业判断越来越依赖于其他领域和学科的专家意见和知识支持。专业判断不仅需要丰富的会计审计执业经验和知识,也需要经济、金融、法律、统计、经营、工程等学科的经验和知识。利用专家的工作已成为专业判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会计演进和专业判断的嬗变,不仅受到诸多内因(如概念框架、收益确定观、公允价值导向)的作用,也受到一系列外因(如经营环境的变迁)的驱动。经营环境的变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世界经济正逐步由产成品为基础的制造业向以长期合约为基础的服务业过渡,ERP、因特网等服务合约覆盖的履约期限愈来愈长,客观上要求会计更具前瞻性,专业判断离不开对经济走势的研判和服务合约法律条款的把握。

第二,知识经济异军突起和迅猛发展,要求企业以未来现金流量或超额盈利能力为基础,评估人力资源、研究开发、品牌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会计审计人员需要运用经营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工程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对于会计审计人员评估和判断这些不符合确认标准或难以可靠计量的表外资产对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的影响。

第三,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和日趋复杂的衍生产品,为客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避险工具和保值手段,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成为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关键,专业判断的质量,直接受到会计审计人员是否掌握或能否有效利用金融工程(如估值理论、估值模型等)和数理统计(如概率论、多元回归等)知识的影响。

第四,交易设计(如捆绑营销、出售回购、资产证券化等)和经营战略(如业务外包、技术联盟),既要求企业评估未来经营环境变化对交易对手持续经营和信用风险的影响,更要求会计审计人员掌握经营学和法律学的知识,对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判断。

第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同样要求企业评估技术变革对现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可能造成的减值影响,高质量的专业判断显然离不开对工程技术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或利用。

第六,以未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期权计划和退休福利等创新型激励机制日益盛行,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在发挥专业判断时以前瞻性思维、金融工程和精算学为基础,评估和计量未来导向型的薪酬计划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第七,组织结构日趋复杂,旨在规避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新型组织形式如特殊目的实体(SPE)、特殊目的工具(SPV)和可变权益主体(VIE)不断涌现,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发挥专业判断必须掌握专有的法律和财务知识,以评估企业利用组织设计进行表外融资和交易安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三、教育模式——从单学科向多学科发展

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不仅促使会计逐步演变为预计,而且使专业判断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不难看出,专业判断的主动权正逐步远离会计审计人员的掌控,专业判断所必须具备的经验和知识日益超出会计审计领域。从而,会计审计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模式也应当针对会计的演进趋势和专业判断的嬗变作出相应的改革。

会计审计的教育模式,惟有从单学科向多学科发展,才能顺应会计从滞后性向前瞻性演进、专业判断从经验性向专家型转变的趋势。会计审计教育模式的改革,目标在于提高专业判断的胜任能力,关键在于重构起牵引作用的能力框架。会计审计的学历教育和后续职业教育(CPE),应当以能够将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能力框架为基础,重新调整课程设置。会计审计的本科教育不应再以强调技能性的职业教育为导向,而应当以强调知识性的素质教育为导向。宽口径的通识教育理应成为会计审计教育的主流,本科阶段不应过分强调专业性,更不宜将专业再细分为会计、审计、国际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教育应当强化数学、外语、经济、金融、统计、商务、法律、信息技术、商务沟通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尽量做到少而精,只需要设置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等原理性课程,再辅以会计审计理论、会计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分析等基本课程即可。只有在研究生阶段,才应以模块化的方式强化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模块化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财务会计(如概念框架、合并报表、金融工具、收入确认、租赁和外币折算等);审计方面(如绩效审计、风险评估、内控审计、舞弊识别、尽职调查、金融保险审计、事务所战略管理等);财务管理(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收购兼并、融资投资、尽职调查等);税务筹划(如比较税制、税收法规、转移定价等)。同样,后续职业教育除了提供会计审计的知识更新外,应更加侧重从其他学科领域为从业人员提供有利于其更好发挥专业判断的专题培训(如企业估值、金融工程、商业模式、资本运作、技术管理等)。

必须说明的是,教育模式的改革虽然至关重要,但不可能提供“一站式”的终极解决方案。只有合理搭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的多元化人才,不断优化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会计审计界才能顺应会计从滞后性向前瞻性演进、专业判断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Cormier,D and M.Magnan. From Accounting to Forecouent-

ing. Canadian Accounting Perspective. onlinelibarar.wiley.com. 2005.

[2]Gibbins,M and A.K.Mason.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Financial Reporting. CICA Research Study. 1988.

[3]Skinner,R. Judgment in Jeopardy. CA Magazine (November),1995.

(编辑 熊年春)

作者:黄世忠

会计审计风险评估论文 篇2:

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问题能够及时的把控,而且必须针对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意见,为会计事务所工作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达成事务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管力度,将会计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失误降到最低,从而推动我国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首先从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内涵、要素概述出发,其次分析当前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最后针对缺陷问题给出提高和改进的具体措施,为会计事务所的未来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内控缺陷;解决对策

1 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内涵及要素概述

1.1 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内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保障企业资产的整体安全性和内部会计审计数据的准确性,达成企业经济利益增长的目标,而从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进行一系列战略性规划、调整和布局工作活动的总称。

1.2 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的要素

在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内部控制要素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控制的风险评估。会计事务所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可以有效的对事务所的内部各个环节的存在风险情况进行实时的有效管理控制,并具体结合事务所的发展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意见,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事务所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第二,会计内部控制活动。事务所的会计控制活动不仅包括了会计数据整理方面的信息,还包含了对事务所的经营业绩的评估和管理授权工作。只有经过完整的内部控制活动,才能为事务所的其他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第三,会计事务所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会计事务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会计事务所内部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做好对于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确保各项信息数据真实有效的安全传递,进而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环节的作用。第四,会计事务的内部监督控制。监督控制工作效率的高与低往往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整体运营状况的好与坏,所以,事务所必须针对企业内部的实际运作情况,组建一支专业的会计审计团队,对需要监督的主体、对象,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监督,确保事务所的整体事务工作的良好运行。第五,内部环境的控制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管理认知和内部治理两部分内容,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控制工作,对于会计事务所内部执行效率往往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2 现阶段,我国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存在主要缺陷

2.1 缺乏明确的内部控制决策制度

当前,国内大部分的会计事务所都是合伙企业的形式,因此,其在设立程序上没有公司制企业程序复杂,一般只需要两个以上具有会计注册资质的会计师组成企业的合伙人,并募集到一定的资金就能够达到设立合伙会计事务企业的条件。然而,这种形式的事务所往往是以小型的会计审计服务为主,没有制定事务所完整的運营规划,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这就造成事务所在做相关的决策时各合伙人之间容易产生分歧,进而导致会计审计工作无法按照计划执行,出现运营困难的局面。

2.2 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会计事务所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为基础,以此来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从目前的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有些事务所虽然制定了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定,但往往过于笼统,不能很好落实到审计工作的执行中,所以,就导致我国多数的事务所都存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致使事务所在遇到一些会计审计风险漏洞时,无法及时的分析出原因和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2.3 内部控制流程的漏洞和差异较大

由于目前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主要以中小型的规模为主,所以其与大型会计事务所不论是在内部管理上,还是在控制流程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中小型会计事务所在财务工作的处理则更加的依赖于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完善。然而,我国许多会计事务所在操作流程上都存在明显的漏洞,容易造成审计信息数据出现较大偏差,造成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不高的问题。

2.4 缺乏严谨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会计审计质量的高低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假如被审计的企业或者单位存在财务弄虚作假的行为,质询者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查询被审计者提交的相关资料是否属实,这将大大降低会计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实现执行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然而,现阶段国内许多会计审计事务所都存在审计程序不严谨的问题,因此,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无法对审计工作中的函证和执行的情况进行合理验证,进而导致一些事务所出现篡改函证和拒绝执行审计程序的问题。例如,上海市某会计事务所,因缺乏严谨的审计程序,而导致财务人员在财务报表的制作中做手脚,给事务所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利益损失。

2.5 缺乏完善的内部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作为会计事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会计企业的审计风险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大部分的会计事务所都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往往只是根据单个审计项目对档案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保存,稍有出现保存不当的情况,很容易导致重要数据资料丢失的问题出现,给会计事务所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

3 优化和改进会计事务所内控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会计事务审计环境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提升会计事务所审计环节的呼声越来越高,希望以此来实现会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明确职责。会计事务所应当正确处理好会计师协会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权限关系,明确划分二者的权利和责任,及时的做好会计事务所内部审计制定的更新调整工作。第二,保持审计执行的独立性。传统的会计审计过程中,会计事务所通常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审计,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因此,只有保持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执行独立性,才能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整体会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三,改进和优化内部的组织构架。会计事务所可以采用聘任续用的形式,为事务所选拔专业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组成事务所的审计团队,从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会计事务所内部的组织管理构架。

3.2 建立完善的会计风险评估控制機制

风险评估控制作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对于降低会计事务所的安全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意识,并根据事务所的发展需求,做好对审计人员内部控制管理技能的培训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强化会计事务所的内部制度的落实。与此同时,在建立完善会计风险评估控制机制的过程中,还应当对相关客户的资料信息做好及时分类归档管理工作,避免因数据信息资料的丢失而造成会计事务所名誉和行业威信下降的局面出现。

3.3 严格落实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流程

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流程的落实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落实审计流程的整体规范化。会计事务所在及时做好财务账目的审计过程,要严格按照审计流程进行审计审查,做好实物资产的检查审计工作,避免因疏忽而出现审查遗漏的问题。第二,落实审计流程的复核审查工作。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会计事务所最容易忽视对于审计流程复合环节工作的落实,因此,这就要求事务所必须建立严格的审计复核机制,进而实现审计工作效率提升的目标。第三,落实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流程的操作培训工作,为事务所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3.4 加强会计事务所审计人员的内部控制控制管理素养

会计审计人员管理素养的高与低往往直接关系到事务所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程度,因此,为了确保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管理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做好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工作。所以,事务所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化培训,并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做好结业成绩考核统计,帮助审计人员树立科学的会计审计观念,进而实现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目标。

3.5 建立完善的会计事务所内部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会计内部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会计事务所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此事务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制定严格的档案分类管理工作。第二,针对档案管理所有权的不同制定明确的权限管理划分制度,并且做好相关重要文件信息的管理保密工作,防止审计数据信息的外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的扩大,会计事务所不论是在业务范围,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会计师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审计监管制度不健全,业务档案管理不严谨问题,这些因素都极大限制了会计事务所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因此,为了改进会计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缺陷,就需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优化和把控审计工作质量的水平,达成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进而推动我国会计师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美春改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9,(8):11-17.

[2]李秋蕾.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监管制度研究——基于会计舞弊预警、识别和处罚制度 [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

[3]陈毓圭.促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 更好服的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J].行业建设与发展,2016,(03).

[4]吴溪,陈梦.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理论、原则及其对发展战略的含义[J].审计研究, 2012 ,(3)

[5]蔡健.基于COSO报告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J].前沿理论,2015,(08).

作者:黄琼

会计审计风险评估论文 篇3:

审计与治理的新模式——银行独立会计师审计工作的研究

【摘 要】众所周知,审计与会计工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银行长期稳定发展与运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备受银行内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极大地促进了审计与治理创新模式的发展,将银行独立会计师审计工作推向了全新的广和深度。本文主要针对审计与治理的新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审计治理;新模式;会计师;建议

目前,审计与治理的全新模式是银行独立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银行的治理必须要得益于独立性较强的会计审计,会计审计是全新的会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银行独立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审计治理模式,有利于银行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独立会计师审计工作对银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要加快构建高精尖的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要大力培养出具有国际认可度的会计师,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师对银行审计、治理以及监管等方面的重要性。会计师工作是银行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影响着银行治理工作的开展。现阶段,我国包含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等监督机构,由于权责划分、监管信息共享问题等方面的限制,限制着监管部门处理行政事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基于此,必须要开展银行系统独立会计审计业务,保证会计审计质量的稳步提升,进而促进银行会计师工作的正常进展。

1.有利于增强银行资产安全性与完整性

银行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资金、凭证账册以及业务系统等资产的安全性,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内控措施,通过银行系统独立会计审计业务的开展,可以了解到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增强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在内部审计中,比如决策审计、成本费用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用最客观、公正地视角去评价各项成本、费用以及支出等方面,提升其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而确保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此外,内部审计通过对业务活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签,可以有效避免银行各种经济矛盾或者纠纷现象,最大程度地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完善银行的治理结构

通过内部审计管控建设,可以顺应银行治理结构的实际需求。构建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已经成为了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而独立的内部审计治理模式,可以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外部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性与规范性。通过银行系统独立会计审计业务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内控中存在的缺陷,并提交至董事会、监事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银行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无误,避免经营风险的蔓延。

二、审计与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阐述

1.构建完善的独立会计审计模式

银行内部会计审计模式的构建,要发挥出银行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职能部门的职能,建立起审计委托模式,合理划分审计的工作权限与职责。要保证对下属会计工作部门进行分阶段、分项目的会计审计,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会计的信息披露工作,为银行投资决策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给予了银行信贷业务强有力的数据扶持。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明确股东与董事会的经营关系,保持高度的协调与一致,合理划分资权与经营权之间的界限,正确行使监督权力,并积极履行监督责任。此外,要保证公司组织架构的前提下,要适度改变由经营者委托的审计模式,防止审计合谋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挥出会计师审计的监督性作用。

2.建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要想促进银行治理的健康发展,要增强审计的实效性,为银行带来良好的诚信程度,将会计工作进行逐层细化,必须要保证会计审计高度的独立性与真实性特征,避免限制会计工作行为的产生。要想确保自身诚信声誉的稳步提升,银行会计审计工作必须要制定出完善的审计责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审计服务费用进行一定的增加,严厉打击低质量审计服务、虚假谎报审计报告等行为,杜绝各类风险性因素的发生,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服务水平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加强资源数据库建设,创新审计方法

(1)在现代风险导向的影响之下,审计人员必须要了解市场内外部环境,对市场进行逐层细分,深入分析不同种类的客户和风险领域,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工作,进而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审计人员必须要灵活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探索并研讨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出属于资金的资源数据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风险审计。

(2)在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下,要积极推广并使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顺应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变化多端的审计环境,构建出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审计信息系统,加快信息资源的实时性与共享性。同时,会计数据无纸化和网络化正在不断普及,审计方法要求要迅速转变为围绕评价内控系统为主的抽样方法,利用内控系统的评价结果来进一步明确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等,审计人员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計算机辅助管理和审计,要构建出具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审计方式,要包含经济责任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内控制度审计以及专项审计等。

4.创新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银行必须要积极转变内部审计形式,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相互结合在一起,实现审计监督关口迁移。要适度扩大风险性审计范围,防范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从银行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构建更加全面地审计风险模型,确定出适宜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审计与治理新模式,对于银行独立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极大的引导作用,稳步提升银行财务的经济效益,对于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大的帮助。银行的治理工作要得益于独立的会计审计,会计审计是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构建良好内控环境,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好互联网技术,进而推动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银监会联合发文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银行函证和回函工作[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08):17. [2017-08-10].

[2]王立新.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开展风险评估的必要性与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4,(01):39-40. [2017-08-10].

作者:冯丽 刘宏英

上一篇:科研项目专业技术论文下一篇:工程施工园林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