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

2022-04-30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相关授课内容的准确理解,以及在学生的操行表现上。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行为上自觉地坚守一些正确的观念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传统教学方式弊端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 篇1: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摘 要: 由于初中生对思想道德的了解还在最基本阶段,因此他们的感恩意识相对比较缺乏,近年来,这一状况已经被社会各界注意到。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对人们的感恩教育就必须上升到一定层次,初中生作为接受教育的群体,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感恩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对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简要的论述,主要从在课堂上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三方面进行。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感恩教育 必要性 具体内容 注意问题

在学校德育教学中,感恩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德育教育。在初中德育课程中,思想品德是主要教学内容,因此老师应该对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和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

一、初中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的涵义。感恩是一种道德上的定义,指的是受助者对施助者表示感激的一种行为。感恩教育是一种教育行为,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恩习惯与心态,并使这种感恩行为成为自觉性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这种习惯可成为个人品质永久性存在,从而使其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等怀有感激之情。感恩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还是一种人性教育。

2.初中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在人类意识中,感恩并非固有的天性,这是一种后天形成的习惯行为和品质,因此后天的引导点拨教育和培养显得非常必要。初中生的性格和习惯等都还在逐渐形成中,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回馈感恩的眼光,使这种感恩责任、心态和品德得以形成,从而转换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具有时段性,因此,必须从小开始教育,在初中教学阶段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第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千百年来人们自然形成的一种行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敬父母的感恩故事,这是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重要表现。作为一种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会知恩图报,学会感恩的优秀习惯是值得不断发扬和继承的。

第二,感恩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可以实现学校德育教学的目标和时效性。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知道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自然心存感激,这样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可以大大增强,从而积极参与到对环境的保护之中。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意识,懂得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恩,是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感恩不只是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还应该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祖国,珍惜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是来之不易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父母将我们辛辛苦苦地养大成人,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因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祖国和社会给予我们安全的生长环境,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土壤、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和社会最好的报答。珍惜生命,指的就是远离危险的东西,不吸毒、不犯罪、不违章、不接触对自己生命有危害的东西,滋养自己的精神和气度,爱惜自己的身体。

2.培养学生学会承担责任。感恩教育不只是单独的感恩,还要懂得承担责任,因此,必须进行承担责任教育。学会感恩父母,就是要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操心,并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祖国,就是懂得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建设、报效祖国,当人民和祖国的生命和财产在安全上受到威胁的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自己,这与珍惜生命并不矛盾,珍惜生命不是苟且偷安,而是相辅相成。

3.培养学生和谐相处的能力。对于大自然的感恩,要懂得保护自然,形成保护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和谐地与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灵相处。对社会的感恩,要懂得与性格不同的人和谐相处,对阶层不同的人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要和谐相处。

三、初中感恩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感恩教育,需要从老师开始。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对老师教学知识的接受,其实就是间接认可老师的各方面素质。因此,要进行感恩教育,老师必须先给学生做好感恩的榜样,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在感恩教学中要明确教育目的,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教材中寻找和挖掘感恩教育的因素,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实例,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感恩学习中。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让学生的感恩意识慢慢在不断教学中形成。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到感恩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感受、效仿,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2.感恩教育,需要融入日常教学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教育者要将其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感恩教育的氛围。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创设利用各种感恩情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活动影像等信息源,形成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夏卫东.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5.03.

[2]倪亚明.初中思想品德“活动游戏教学”的行动研究[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作者:刘宝丽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 篇2:

关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相关授课内容的准确理解,以及在学生的操行表现上。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行为上自觉地坚守一些正确的观念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传统教学方式弊端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品德教学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52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期以来却表现得不够突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内容过于单一;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大多还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主要还依赖于卷面的知识考察,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那就是要从学生的操行表现上来加以考核。正因为以上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难以提高,不仅造成了教师和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还伴随着思想品德教育环境难度的不断加大。将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问题。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专门就初中思想品德的有效教学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
一、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兴趣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兴趣浓厚,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专注,而且会更加用心地思考教师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学中要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从开场白的设计入手,用比较新颖有趣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可以由一段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视频进行导入。视频的选择最好是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相关,如最近的热点事件,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这种思考,开始接下来的学习。要想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走入学生的心理,能够让他们感同身受,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听得进去,也才会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一些活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更加智慧的教学处理和课堂调控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的大脑真正的动起来!教师长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已被事实证明效果不佳,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会考虑学生的学情,不会考虑学生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只是一股脑把自己认为应该传授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学生听的时候感觉会怎么样?教师无从知道,也不想知道。而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在学生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鼓励的作用。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学生的想法就可以被激活,他们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师的教学理念越民主,学生就会越放得开。这样活跃的教学氛围,会极大地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如此一来,教师便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一些偏差,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教学设计。尤其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教师更是要特别注意。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而不是将对错直接灌输给他们。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整合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展开编写的,这些思路主要是将一些主题串联了起来。而每一个主题,教师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要起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需要教师自己加以整理。将自己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理解融进去,同时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在于它与语文、历史等学科联系异常紧密,更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知识和时代发展新动向,吸收鲜活的素材,适时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适度挖掘,贴切地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这既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又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四、将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渗透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正如前文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就有很多不是教师提前能够预想的情况发生。学生的头脑中有千奇百怪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教师面对这些想法,面对这些不同的多元的价值观念,要有灵活的处理能力。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师要随机应变,努力做到课堂动态生成。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交往中,现时生成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缺乏生機和低效的。那么如何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首先,教师要打造宽松民主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氛围,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在这门课上的自由和民主。课堂动态生成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动态生成需要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突发或偶然事件,经常会突破书本的知识范围,尤其是思想品德课,课堂的开放性就显得更加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科技发展,面对互联网日益普及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学生的知识与“问题”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它更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终生教育的学习理念。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加以转变,抛却以前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感恩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 茅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 毛雁南. 激励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4] 何立欣. 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5] 郭莹莹. 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张瑞博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论文 篇3: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之我见

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更加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而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下面就本人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感恩意识

在应试教育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教师大都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他们过度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德育”,甚至部分小学教学中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所以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大都将基础思品知识、解题方法以及应试技巧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所以导致当前的小学生道德比较缺失,即便有些小学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但是也大都也只是走走过场,无法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因此,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思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言传身教——提升自我

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技能和思想境界。以身作则,言传和身教结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从容不迫,言行不一通常是会落人口实,产生非常坏的影响。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自己更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摒弃的行为,自己也应当坚决抵制。由于小学生处在人生的最初成长阶段,各种思想体系和人生观、价值观尚尚未真正形成。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故的真善美、假丑恶还未能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全面指导,因此教师作为启蒙者,一言一行都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只有自身在生活中开朗豁达,在生活中人生态度和思想上值得尊敬和作为榜样才有可能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思想教育的灵魂,提高自身思想領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真正践行自己所思所想,并发挥一定教学技巧,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三、时事阅读与课外延伸

在小学教育阶段,虽然学生客观理解问题的能力较为一般,但是也需要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和提升。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些见闻或知识,包括看新闻、保证或杂志等,阅读时事,把思想品德教学延伸到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所总结的信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热情与动力,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了解解放军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从而了解到国防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感受到驻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不畏艰苦,为国奉献的情怀,体会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在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逐渐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四、实施悬念式教学方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悬念式教学模式,提出问题,促使小学生产生探究意识与探索思维,以此来激发其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热情与兴趣。悬念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特征,精心设置悬念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社会呼唤诚信》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悬念:让小学生说诚信成语、讲诚信故事,表现优秀者有奖励?小学生为了得到奖励就会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讲诚信故事或说诚信成语中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与真实含义,并且自己也或做一个诚信的人,而奖励则可以是一个荣誉称号、一朵红花或一句表扬等。

五、角色表演,学会换位思考

角色表演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达成教学目标。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笔者常常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实现角色转换,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例如,小学三年级思品课“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表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初步学会换位思考。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教学学科,教师既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去进行授课,也要打破教本的“藩篱”,大胆创新,才能探讨出适合现代教学新思路。

作者:程万锋

上一篇:高校学生哲学教学通识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