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数学实验不但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能使数学探究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课堂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研究论文 篇1:

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与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实例研究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经历了数学实验操作、思维活动、数学交流等过程中获得的对数学的体验和认知。文章以《坚固的纸牌搭建》一课为例,说明了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留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感悟就是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评价标准;反思;感悟

国内,最早提到“数学活动经验”的是曹才翰先生和蔡金法博士主编的《数学教育学概论》。2011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中原有的“双基”明确修改成“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经历了数学实验操作、思维活动、数学交流等过程中获得的对数学的体验和认知。由此,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更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即使如此,我国有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依然比较薄弱,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一直难以界定,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也多次指出:“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期望和大家一起探索。”

下面,笔者以《坚固的纸牌搭建》一课为例说明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运用。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哪种几何图形或结构更具有稳定性。

(2)在纸牌搭建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建造领域中设计、实验、反思与改进的全过程,实现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2   教学活动实录

2.1  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建筑师布兰恩·伯格搭建世界上最大的扑克牌建筑的视频。视频里,布兰恩·伯格用218792张扑克牌打造了澳门威尼斯人酒店的模型。而且,整个搭建的过程中没有使用胶水、胶带。布兰恩说:“搭建纸牌不是靠运气,靠的是对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物体的受力要求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2.2  自由组合,发现问题

教师请学生利用自己从家中带来的扑克牌进行搭建。任务是:使用扑克牌,搭建一个至少高25厘米的建筑物,时间10分钟。

学生很快自由组合开始搭建。教师巡视。

时间到后,开始评比,发现了很多问题:

(1)扑克牌的新旧会影响纸牌搭建的高度,因为旧的扑克牌相对来讲摩擦力大,有利于搭建。

(2)有的小组使用了胶带等,有的小组什么都没有用。

(3)当高度相同时,怎么确定这两组谁赢?

(4)个别小组已经搭建得很高了,可是后来倒塌了,怎么计算成绩?

于是,师生共同制定了新的活动要求及标准:

(1)每个小组必须使用教师下发的崭新扑克牌。(两幅)

(2)搭建过程中,不能使用胶水等辅助工具,但可以用折、卷、撕、插等方式,改变扑克牌的形状。

(3)25分钟内完成。取高度最高者胜,相同高度下谁使用的扑克牌少则谁赢。

(4)可以在搭建过程中选择一次测量高度。可把中间测量的数据作为最后的测量数据。

2.3  正式比赛,超越自我

新一轮搭建开始,学生全情投入。当比赛时间结束后,测量高度、记录成绩。请每组代表到前面汇报其设计理念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生1:我们小组搭建的高度是最高的——129厘米。主要得益于我们发现底座一定要牢固,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我们底座的中心框架就采用了三角形。但是,我们担心底座会滑倒。所以,我们就把四张扑克牌撕开个口子,把垂直于地面的三角形和平行于地面的四边形利用撕开的口子咬合在一起。虽然一个底座我们就用了7张扑克牌,但是,它非常稳定。

生2:我们小组就是地基不稳。当时,我们是盘算着怎么用最少的纸牌搭建最高的建筑。我们的底座是用四张扑克牌组成的四边形,上面平放了一张纸牌当上一层的地面,就这样一层一层拼。后来,周围也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嗓子,我们的建筑物就倒了。(大家都笑了)

生3:我们小组的底座也是四边形,但是我们在四个角都放置了四边形。也就是底座是四个四边形,就很敦实。当然,这样一来,我们小组用的扑克牌就相对较多,有利有弊。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总结,说得特别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三角形、四边形在构造建筑物时的作用。而且,同学们都发现了底座形状与是否稳固的关系。

2.4  任务升级,挑战“不可能”

师:刚才,我们利用纸牌搭建了那么高的建筑物,有的小组甚至达到了129厘米,非常傲人的成绩。现在,我们任务升级,挑战不可能!请在25分钟内搭建的建筑物高度至少为35厘米,且至少能承重2只K35中性笔而不倒塌。首先,同学们还是要确定一下评价标准。现在请同学们商议对不同的完成度我们如何给分。

下面是师生共同商议出来的评价标准(表1):

在学生正式搭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观察、记录小组分工合作的进度,进行团队合作打分。同时适当解决学生的提问,但是不能动手参与搭建。

25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始测量高度、统计使用扑克牌的张数、测试每一个建筑物的承重情况。根据打分情况,从不同的侧面综合考量每一个作品。最后给学生1分钟讲解展示。

小组1:我们小组在10分钟时研讨达成一致:高度达标即可,承重是关键。我们度量了一张扑克牌的长是8.6厘米,所以,要想达到35厘米的高度至少需要四层的高度。这样,我们就能稳稳地拿到1分,其实,我们想挑战承重三支的K35中性笔。为此,我们每一层都有承重墙,每一个四边形内我们还放置了一条对角线位置的扑克牌,就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最后我们小组成功放了3支K35中性笔。同时,由于我们搭的层数刚刚好,所以用的扑克牌张数也不是很多。

小组2:我们小组主要是没有事先做好周密的部署。他们都测量了一张扑克牌的长,再打算要擺多少层。我们是盲目的向上摆放,直至不能承重才停止。事先没有计划,所以就不知道搭得有多高。在承重方面也是,一开始盲目贪高,整体不牢固。后来为了测试承重,又不得不添加扑克牌以增加牢固程度。这样,不仅使得用扑克牌的张数变多,还由于稳定性扑克牌差点坍塌。最终导致在承重方面和张数方面得分少。这次我们真的验证了“事先做好计划会事半功倍,否则会功亏一篑”的道理。

2.5  总结反思、逐步升华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对每一个作品稍加补充讲解和点评。指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体验都是宝贵的经验和积累经验过程。

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个问题,更要让学生能够带着更多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引发学生研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欲望。所以,教师总结过后又提出了如下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讨。

(1)活动中运用了哪些几何图形的性质,除此外还和什么学科有关?

(2)如果让你重新来做,你会从哪几个角度完善你的设计?

师:(播放视频后)一名真正的建筑师一定是精通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大师。屏幕上出现的是正在旋转的大楼——位于迪拜的跳舞大楼(动力塔酒店)。它于2008年动工,预计2020年完工。这座能旋转的大楼出自意大利的建筑师David Fisher之手。而这座楼的特点是:任何一层楼都能每90分钟围绕一个混凝土中心旋转360度。更加震撼的是:大厦顶楼装有大型太阳能板,一年的发电量在100万千瓦时,它的发电量超过了一个小型的发电站。这绝对是一个有创意、有持续发展性的新型科技大楼。

同学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学习,掌握各科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应用这些知识,为自己未来的梦想做好基石!

2.6  专家点评

本节数学活动课目标明确、定位清晰。在逐步深入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运用与形成了基本活动经验并得到积累。同时,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其严谨的科学精神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作者:任敏

初中数学课堂研究论文 篇2: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数学实验”的研究价值

【摘 要】数学实验不但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能使数学探究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还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问题研究的空间,真正做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还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探究兴趣;学习方式;感知知识;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活动。”由此可体会出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数学实验”的重要性,“数学实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做题走向了探究问题。而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一些引导学生“做”数学的栏目,如:“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数学实践活动”等。那么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到底具有哪些价值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及新课程标准进行探究:

一、借助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实验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所以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此时数学实验的选择来自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及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实验背景是熟悉的、问题是真实的,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案例1】在学习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代数式的值”时,课本上有一个用火柴棒搭小鱼然后找规律的活动,很多老师直接让学生看图回答,并没有为他们呈现拼搭的过程。虽然这道题的结论,部分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基本能得到,但印象不够深刻,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事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盒火柴,并告诉他们“这节课咱们来做一个用火柴棒搭小鱼的数学实验。”学生们都觉得很新鲜,纷纷加入到搭火柴棒找规律的活动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反馈效果也很好,学生们对结论记得很清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成功的喜悦。

二、借助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死记硬背、过于强调接受的状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新知识,并做出总结归纳,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案例2】在学习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1勾股定理”时,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让学生通过看图进行计算,然后讲解勾股定理,学生被迫接受新知识,而这种学习方式的缺点在于: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记不牢、用不熟,更谈不上理解。基于此,本人设计了一堂“探索勾股定理”的实验课。

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10个小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及割补图形的方法,合作完成4张方格纸中正方形ABCD的面积,并将数据整理在表格中,然后探索正方形的面积与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最后,在计算4组图形面积的基础上,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构造图形加以验证,归纳得出勾股定理。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发现过程。

转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积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三、借助数学实验,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应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案例3】在学习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2分式的基本性质”时,笔者设计了“用糖水实验探索分式的性质”的数学实验:

首先,学生合作完成加糖、加水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糖水的甜度变化,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从实验中抽象出数学式子,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使学生感受其中的不等关系。

其次,以糖水甜度为背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再现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比定理”。

数学结论固然重要,但如果不经历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不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论争和比较,就难以获得正确的结论,更谈不上真正的理解和巩固了。

四、借助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数学实验形式多样,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得出猜想和规律,这些都表明,数学实验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案例4】学习完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后,笔者设计了数学实验“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求平均值等活动,估计学校旗杆的高度。

其次,让每個学生先独立设计测量方案,然后分小组讨论优化测量方案,通过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优选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案,使测量更精确。

最后,进行户外分组实践操作、集中展示汇报等环节,让每个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过程。学生们借用光线、标杆和测角仪等,用所学的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顺利求出了旗杆的高度,从而把各式各样测量旗杆高度的试题,变成了自己的原创设计和主动探究。

每种方案都需要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回归理性的计算,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还增强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数学实验不但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还使数学探究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还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拓展了问题研究的空间,真正做到了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真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林伟,孙朝仁.初中数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年(06)

[3]孙立博,赵九松.浅谈中学数学实验[J].数学通讯,2005(09)

[4]陈奕,梁填,陈洁静,等.数学实验综述[J].科教导刊,2014(05)

作者:裴涛

初中数学课堂研究论文 篇3:

初中数学课堂“说数学”教学活动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说数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表达,从而实现自我学习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数学课堂不同,“说数学”数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说数学 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说数学”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体验和阐述所学数学知识所代表的意义,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分析、讨论以及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猜想,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说数学”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一、创造“说数学”的课堂情景,培养学生“说数学”的意识

通过对初中生“说数学”认识的调查发现,仅有12%的人大概概括出“说数学”的内涵,其中大部分学生对“说数学”这个概念并不了解,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所以,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完全展现“说数学”课堂模式的重要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相应的课堂情景,通过初中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增强他们“说数学”的意识。

现以苏教版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某教师针对之前学习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明确未知数“x”这个概念,教师提问:“一只足球35元,买x只篮球应付多少钱?”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迅速做出回答:“35x”,开始教学活动前,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教学课堂的注意力。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再次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某学校三年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其中去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恰好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求前年这个学校购买计算机多少台?”在学生读题结束之后,教师提问:“通过题目可以总结出那些解题突破点呢?”有学生回答:“用今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去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前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就可以得出140台这个总数”,学生的回答为解题找到了突破口。

由此可见,缺乏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情景,会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低,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说数学”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紧随教师的教学节奏,以回答教师提问的方式实现“说数学”的目的,增强学生对书写课堂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

数学是一门注重解题过程的学科,学生只有完全明白解题思路,才能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举一反三,充分展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可以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将“说数学”教学方式应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通过“说”解题思路,逐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

再以苏教版初中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基本明确了这道数学题的突破口,学生根据这个突破口解答数学问题,而某教师在学生解题之后,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没有学生可以说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解题步骤,总结出解题思路:“对这道题的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将前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设为x,那么可以知道去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是2x,今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是4x,解出4x+2x+x=140中x的值,即为前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学生在“说”解题思路的时候,再次对自己脑海中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谈体会

课堂小结是教学内容结束时进行的教学环节,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所学内容,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这个环节提出对数学课堂的意见,可以为数学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所以,“说数学”体现于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中,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在结束数学内容教学的时候,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课堂小结,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提问:“对于所讲所学数学题的解题方法,谁有异议吗?”学生回答了自己的意见:“由题目可以看出,在这个题目中也有另一种解法。设今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为x台,那么去年和前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分别为1/2x和1/4x,计算x+1/2x+1/4x=140,可以得出今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然后按照其数量关系,就可以计算出前年购买计算机的数量”,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引发了其他学生对这个数学问题更深层的思考。

由此可见,“说数学”应用于数学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这对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进均、朱维宗. 从默会知识例析“说数学”[J]. 中学数学研究,2009(09).

[2] 汪志强、毛光寿. 数学试卷分析教学中的“说题”[J]. 中学数学教学,2009 (03).

[3] 张会凌. 数学解题的形式化方法[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02).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作者:朱松龙

上一篇:西北少数民族教育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职能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