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信息监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针对管理部门对所有建设工程质量全程监管及过程评价的问题,分析了工程质量监管及控制方法,强调全过程、动态监管的技术,并针对监管不力及腐败问题,提出网络化信息手段进行动态监管的具体方法,以及监管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具体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设工程信息监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工程信息监管论文 篇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与应用

【摘 要】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模式在进一步慢慢地提高,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因素进而影响质量检测。这些因素问题根本就没有得到解决,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这些问题必须马上要得到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检测,也为了检测出建设工程质量的虚假实验报告以及各种假现象,要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模式进行了研究。要学会怎么应用,找出问题,并提出信息化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监管模式的研究

引言

现在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模式在渐渐地提高,我们要督促到质量检测。建设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数据的准确、真实,一定程度的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检测和验收,还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安全。

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法律规范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来规范工程质量检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国的建设业经营方式大多数以承包方式为主,这样会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建设的工程类型非常复杂,种类多;业务不稳定,工作人员变动大,使施工难度大。负责人和施工人时常變换,导致监管力度不能更好的实施,这就造成了建筑企业内部混乱的局面。

1.2监督手段单一

之前监督管理系统,都没有科技手段去实施,监督手段比较单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总结起来就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质量监督是我国目前在质量监督上的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有时候只是企业内部自己检测,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和标准。此外,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单一化可能会导致监督和控制方面,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

1.3施工过程质量检测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1)结构可能不结实,存在裂缝(2)采用的技术措施不够发达(3)施工中就已经存在了质量和技术的问题 (4)有可能是防水材料的问题(5)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建造后的房屋常常出现渗漏的现象,再加上现在施工企业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保养,渗漏工程更加的严峻,施工质量达不到国家验收的标准。

1.4原材料问题

建设工程中,时常会出现问题,也许是原材料的问题,也许是质量的问题。施工队对于施工材料把关的不严,不重视,这样就会使许多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到施工现场,威胁到工程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选材上由为注意。

1.5由于建设比较急,建设工期较短

建设城市道路一般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建设道路又要排除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干扰,所以我们对于施工的周期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建设工程只能提前准备,而不能往后拖,施工的单位呢?往往由于建设道路工期短,而不能很好的做好进度计划,往往会出现缺乏周密性的问题。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意义

2.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未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两大体系不能有效沟通,不能共同享用有效的信息资源,缺乏相互之间的信任。这样无法形成有力的监督工作有效性,也有少部分企业因为市场的压力和利益的考虑,进而故意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从而逃避监管。

2.2工程质量监督沿用传统的监督模式

因为监督资源有限,如若平均使用的话,往往会导致监督力量不够,对工程质量行为监督不严,对于那些重要的需要监管的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不够,对于整个地区的形势不是很好,往往会使监督工作陷于困难中,这样并不能充分体现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

2.3在社会建设监控体系中承担重要角色的监理单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违规作用

例如都不能一级一级的去管理,有时候是跨一级去管理,有时候只是挂个牌去管理,打着监管的名号,却不去身体力行的去实施。也存在弄虚作假,贪污的情况,与某些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相互串通,在质量监测上弄虚作假,造成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缺失。

2.4 工程质量监督手段与方法落后

现在,我国工程质量的质量检测总是处于被控制的状态,而且工程质量的通病仍然存在,特别是往往由于某些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从而造成房租不结实,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时常会有大事故的发生。之前的方法,只是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这往往不够科学,无法检测出工程质量的隐患和危害,严重影响了监督机构的信誉和形象。

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

3.1监督目标和内容

可以分为综合性和非综合性两类。综合性系统,往往包括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还包括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工作行为记录和考核等日常管理。非综合性系统只是针对某些特定目标进行监管,内容就是相对比较单一的管理。

3.2系统运行形式。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

开放式系统的使用和操作都对被管理者进行监管,封闭式系统往往是从监督内部发展而来,某些元素会导致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难以持续运行 。

3.3系统体系架构:集中式和分布式。

分布式系统体系架构则体现对于系统资源统一的规划、属地配置、分散管理,其实没有必要建设集中数据中心,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标准和通讯协议,来共同规范各地的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能够与省、市建立互相沟通的平台。

集中式系统体系架构表现为对资源数据统一管理,各个地方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完成工程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有名的例子:如河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系统等。

4.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实现

依据现实需求的考虑,也为了使系统更加的简洁明了,更为了便于维护,我们除了要用户信息提供信息更新修改外,剩下的投诉意见、服务的信息和客户的信息,我们只是设计了删除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复杂冗长的程序。

4.1信息管理员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所谓的系统管理员就是质量监督的主要监督员,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测送进来的数据,进行入库,上传与处理,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能够及时更新的概率。

4.2检测标准管理模块的实现

建设工程中的质量检测标准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主要信息之一,对于检测标准的信息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及时上传新的质量检测标准,另一个就是对于过了期的检测标准进行删除工作 。

4.3工程文档管理模块的实现

所谓的工程文档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成果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文件

4.4网站简介信息更新模块的实现

我们要学会对原始的数据进行升级,并进行反复的修改,要学会及时更新模块。

5.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由为重要,现在全过程都实施信息化,这样检测会更为简单。毕竟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人民自己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只有建设工程质量达到标准,我们的城市发展才能够更迅速,发展的更稳定和谐。对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了我们的质量安全。通过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信息化的全过程监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工程质量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我们可以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国.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J]. 工程质量,2016,34(08):56-59.

[2]左雨峰. 浅析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J]. 建材与装饰,2016,(02):69-70.

[3]尹松. 浅谈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J/OL].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1):117-118.

[4]丁玎,李南京,刘银,曾胡.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模式研究与应用[J]. 工程质量,2015,33(04):69-71.

[5]袁庆华,石朝柳,黄俭.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3(06):30-34.

作者:仲向国

建设工程信息监管论文 篇2:

建设工程质量的全程监管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管理部门对所有建设工程质量全程监管及过程评价的问题,分析了工程质量监管及控制方法,强调全过程、动态监管的技术,并针对监管不力及腐败问题,提出网络化信息手段进行动态监管的具体方法,以及监管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全程监管,信息化

一、中国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

分析和概括我国建设工程管理部门的监管情况,了解监管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利用监管理论深入了解管理部门监管活动实质的基础。管理部门监管建设工程的现状包括了法律法规和管理部门相关的文件规范,且分析了这些规范所反映的管理部门监管的精神并最终从监管的手段和内容归纳出现存的问题。

1.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部门监管现状

伴随现代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基础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因而对管理部门公共工程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部门监管主要是以法律法规、管理部门规章、办法的形式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实施细则;建立适当的监管体系,利用专业人员的优势和相关中介机构实现信息化管理。

1.2 建设工程中管理部门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管理部门部门对于建设工程的监管工作十分重视,但不可避免的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管理部门监管内容方面来讲,存在问题的主要有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资金监管、工程招投标工作、工程监理企业等。另外,从管理部门监管方式来讲,存在问题的主要有法律法规的规范、决策实现过程、社会参与方式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二、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全程监管设计及网络动态监管方法

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全程监管设计理念,研究涉及工程质量监管及控制方法,强调全过程、动态监管的技术,并针对监管不力及腐败问题,提出网络化信息手段进行动态监管的具体方法,以及监管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具体措施,为建设工程全程质量监管模式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2.1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全程监管设计

2.1.1 决策设计阶段质量监管

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实施者不同,共来自三方面,即业主方面的质量监管、管理部门方面的质量监管和承建商方面的质量监管。业主方面一般是依靠其委托的监理公司完成,管理部门方面一般是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来完成,承建商方面一般由其内部质量监管部门负责。

2.1.2 建设工程建设阶段的质量监管

由于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多个阶段,建筑工人不固定,并工作地点不固定,且处于长期进展中,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的产生,各项工程相关性小,从而对工程质量管理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检查程序主要依靠以控制施工质量施工阶段标准的主要质量管理人员完成,检测机构对材料的质量检测由检测站质量监测负责。

2.1.3 建设工程项目运营阶段的质量监管

检查和验收在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后进行,它标志着工程项目主体结构质量已经完成。收购标志着建设和接受为事实上的使用阶段的完成,它就像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逐步轴承结构。装修,设备安装等费用,这是该项目运营阶段质量主体结构形成的标志。

2.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网络动态监管方法

施工质量信息的管理数据庞大、复杂的,且需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利用有用的信息进行决策,提高质量管理体制。同时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一个成熟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建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

2.2.1 知识/技术网络

知识/技术的基本信息,實现建设的工程技术支持,质量控制,也是支持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每一个具备基本能力所产生的核心竞争的工作人员,还包括在基本技能的每一个合作伙伴的成员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共享。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与创新的传播以实现持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不仅必须具有暂时竞争优势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并且还需具有捕捉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来自于从企业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同时将专业技术和其他资源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扩散。

2.2.2 合同/信任网络

① 合同管理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专职人员和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一些其他的工作人员(或部门)参与该项目的合同管理者必须精通熟悉管理合同工程,这在合同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 工程合同管理

建设项目,每个合同项目的文件内容很多,其中包括合资合同,合同的特殊条件,招标,投标及投标附件保证协议,技术术语,图纸清单,工程设计,招投标信,所有投标文件以正式文件和信函的签署,以及施工合同。

③ 合同/信任网络

在合同的起草,签署和失效这一过程中,合同管理必须是系统的,全过程的,动态的。不能只注重签订前的管理,更应在签订后的管理过程中多加注意。

2.2.3 物资管理网络

材料生产项目是产生大量的材料的过程。实践表明,项目延期,质量问题和物料管理都有一定相关性。作为一个基础平台,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网络工程,材料,设备,用品和其他物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被视为建设质量的基本保证。物质材料具有复杂性,优劣共存,作为信息平台来讲,应该鼓励和支持代表先进的管理模式的物流的发展。

2.2.4 信息网络与网络集成

信息已然成为当今经济活动中一项很是重要的资源。市场机遇获取需要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它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生成的变换,改变和被用于信息流的形式存在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信息流的项目管理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畅通的有效的信息交流,才将会有一个顺利的、高效的项目实施。

三、结 论

针对目前我国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了解决办法。从理论上主要有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全程监管设计理念,研究涉及工程质量监管及控制方法,强调全过程、动态监管的技术,并针对监管不力及腐败问题,提出网络化信息手段进行动态监管的具体方法,以及监管效果的评价机制和具体措施,为建设工程全程质量监管模式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然、陈彦.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北京: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

[2] 钟汉华. 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湖北: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3] 甄铭.建设工程监管信息化浅析.广东: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3

[4] 田哲远、郝志红.我国目前建设工程监管模式及其发展完善的思考.辽宁:建设管理.2012

[5] 程庆辉. 工程担保机构对工程建设项目监管的探讨与分析. 湖南: 企业技术开发. 2013

[6] 孟晞. 小微企业与互助担保组织的动态博弈研究[J]. 辽宁: 财经问题研究. 2012

作者:赵颖

建设工程信息监管论文 篇3:

物联网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的标准化应用

【摘要】 将网络信息采集与感知、网络的传输、信息的融合与处理等物联网技术与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标准化的建筑安全远程监管模式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安全;监管模式;物联网;网络传输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2.01.042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Supervision

YUAN Ying-h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Key words: safe;regulatory model;Internet of Things;network transmission

1978年以前,我国对建筑工地上的安全监控不重视,同时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社会财产遭受严重损失;1978年之后,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进行规范,使其不断完善;2000年,在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开始针对监管模式进行创新,逐渐将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对现有的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物联网技术获得了大力发展,开始逐渐的应用于我国的建设工程中。通过对建设工程施行过程中的工程材料、工程环境、操作员工等进行监控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原始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模式,实现了工程数据的真实反馈、工程现场的监督控制等高效监管模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设工程信息透明化,同时,也保障了工程现场的安全以及工程的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的进一步发展。

1 建設工程安全监管模式现状

我国传统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政府监管、企业监管、社会第三方监管。其中,政府监管主要是相关部门利用指定的法律政策和行业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企业监管主要是企业自身对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社会第三方监管主要有保险公司、监理单位、安全评价机构等组成的监管机构来对企业建设工程进行监管。在整个过程中,三种监管相辅相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伴随更多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如果依旧将传统的安全监管模式应用于正常生产过程中,必然不能满足生产现状,且消耗太多的人力、财力以及时间,因此我国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来完善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模式。

2 物联网技术在实际领域中的标准化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可以从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升降机监控系统、深基坑监测系统、高支模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施工现场来实时监控各对象的安全状态,将几种监控系统多方位有机联系到一起,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建设工程行业整体安全性,这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上的体现。

2.1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是建设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起重设备,也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中使用最多的设备之一,因此在建筑工地中很重视塔吊的安全作业。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塔吊安全监控系统中,对塔吊设备进行智能化监控,并能将采集的塔吊设备数据及时反馈到终端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塔吊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管理人员对塔吊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一旦操作人员有一些不安全的行为,系统将会发出警报,起到预警作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人员的系统管理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在不断加大,建筑从业人员也在逐渐增多且工种复杂,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及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对于人员的科学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在人员系统管理中应用有:劳务实名制子系统、热成像监测子系统和人员定位子系统等。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人员管理模式中,更能科学有效地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结合劳务实名制道闸系统的热成像监测子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工地人员进出场的多生物体、无接触式测温,安全、高效,保障了项目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2.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日常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质量、进度、安全以及资金管理等,传统的方式对这些日常工作进行管理,逐项检查和实时工作汇报的工作量会比较大,而引入物联网技术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将一些较有难度的计量工作进行优化,使得从业人员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变得更简洁清晰和精确。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改变传统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滞后性。

2.4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环境的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大气污染,工地会堆放各种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而施工中需要从业人员以及车辆进行建筑材料的搬运或搅拌,这就不免会对当地的大气造成一定的扬尘污染,而处理这类施工现场中的环境问题必然要从封闭施工、建筑材料堆放合理、及时清理以及浇水等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上述物联网技术对人员的系统管理的介绍可知封闭施工可以很好地实现。建筑材料的堆放合理可以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日常管理工作中实现。将物联网技术引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现场的清理以及浇水,如智能化喷雾降尘(自动喷雾降尘系统),通过对所得的数据参数进行分析,实时监控空气中的灰尘指数,起到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降低空气污染,同时大幅度高效的减轻从业人员工作量,进一步改善建筑工地环境,确保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他健康和周围环境的清洁。

3 物联网技术应用展望

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建设工程行业的相关数据信息平台的搭建,将所有数据进行统一分析,方便更好地对工程过程进行合理安全监管。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放置到信息平台中,使得安全监督更具有保障,同时,时刻督促自身加强安全操作的规范性,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健康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个施工人员和监控中心进行连接,及时地了解施工人员的具体方位和施工状态,确保人员的安全。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RFID和条码技术等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以及信息采集,及时对施工进度进行掌控。在施工设备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及时预判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设备发出的危险信号,及早发现及时解决。除此之外也可以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及时掌握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消除,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建设工程运营期过程中除了对设备的安全监控外,还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有效地检测和监测,材料的可靠性是确保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同时也保证了在整个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一旦监测出材料的不合格,应尽早解决,避免后续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

物联网技术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实现了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模式,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化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当前是大数据的时代,数据信息早已脱离单一存在于计算机领域的传统形式,各行各业逐步将信息技术引入,结合各种维度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使得行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变得高效便捷,这也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将物联網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就是全球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在2015年5月全球大数据信息技术时代的贵阳峰会上,中国政府再次明确表示将全球大数据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地筹备和制定推动大数据的战略与信息技术发展的计划。全球大数据的资源已被中国政府认为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同样重要的国家战略基础资源,包含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数据技术为王的全球大数据监管时代已经正式来临。目前全球大数据信息技术在产品质量与监督、环境与监察、运政管理等领域和行业安全监管领域都已有一定的应用和成功案例。当今世界发生的新一轮信息科技和创业的革命正在蓬勃地兴起,数据是人类基础性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大数据与现代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正在迅速并将日益深刻地改变当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4 结论

本文主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我国建设工程行业安全监管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的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提出建议,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建筑行业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合理的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安全监管,对整个建设工程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促进作用,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智轩,杨必江,何明生,等.“智慧工地”理念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城市住宅,2019,26(11):175-176.

[2] 徐友全,贾美珊.物联网在智慧工地安全管控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9,40(12):101-106.

[3] 王尧.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3.

[4] 种艳,董运涛.物联网在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1,1(4):79-82.

[5] 李晓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6] 冯卫.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现状及管理制度创新分析[J].居业,2016(2):162-163.

【作者简介】

袁应红,女,1995年出生,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安全工程、建筑应急管理。

作者:袁应红

上一篇:风险控制地铁工程论文下一篇:优化企业会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