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

2022-04-20

自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提供免费教科书,这极大保障了广大农村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加快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吉林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了这项惠民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免费教科书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 篇1:

部 委

教育部: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高考移民”,对于通过非正常户籍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的,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通知》要求,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严格实施区域,进一步完善报考条件,加强资格审核,优化考生服务。

(来源:人民网)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选用境外教材

教育部日前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四个教材管理办法”),以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针对有关境外教材的选用,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选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设的普通高中境外课程项目外,也不得選用境外教材。

新出台的四个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管建结合”,坚持“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并将教材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建设活力,切实提升教材质量。

(来源:《文汇报》)

教育部:高职扩招生源应宽进严出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主动适应高职扩招新要求,全面改进人才培养全流程、各环节,做好扩招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意见》指出,针对高职扩招生源,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实现高质量就业。《意见》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性,从系统开展学情分析、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适应扩招新要求的教师队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等八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做好扩招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充分挖掘扩招生源特长潜质,实施扬长教育,同时补齐短板。

(来源: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将立德树人融入考评全过程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来源:人民网)

教育部:已排查718家校外线上培训机构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718家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在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上提交了备案材料,目前已基本排查完毕,存在问题机构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根据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网信、电信、公安、广电、“扫黄打非”等部门制订了排查方案,组织对在本省(区、市)申请备案的校外线上培训开展排查,重点审查机构信息、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方面的备案材料,目前已对718家校外线上培训机构、115622名培训人员、3463门课程完成了备案排查,并对存在问题的培训机构提出了整改要求。这标志着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在统筹规范管理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后,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将动态更新线上培训机构的黑白名单,公众可随时查询了解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具体信息。

(来源:教育部网站)

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 篇2:

关于吉林省中小学免费教科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自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提供免费教科书,这极大保障了广大农村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加快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吉林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了这项惠民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免费教科书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免费学生人数的统计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动协商

作为免费教科书财政资金划拨的依据,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的学生人数统计是免费教科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吉林省的相关规定,免费政策针对的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在校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区中小学教材管理部门上报的本地区征订数据是按实际在校生人数计算的,一旦实际在校生数与教育行政部门统计的学籍数不符,尤其是实际学生人数大于学籍数时,就会造成多出的部分无财政资金拨付。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免费学生人数统计工作提出三点改进措施:

1. 教育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建议在确定免费学生人数时将征订的实际学生数与学籍数一起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确定相对合理的最终数字,避免简单地以某一时点的单一数字来决定拨付资金的局面。

2. 要求各地教材管理部门在统计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剔除那些不符合免费教科书政策的征订数据。

3. 出版发行单位也要切实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教育、财政部门共同协商,按征订数的一定比例进行机动备货,保证免费教科书的供应。

二、免费教科书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从以往的中小学免费教科书征订统计工作总结分析来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相关统计数据上报经过的层级多,很难做到准确、及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更加科学高效地做好免费教科书征订统计工作,应专门开发一套中小学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其优势在于:可做到由学校登录系统直接填报数据,在规定时间内确认上传后,全省所有的汇总统计工作即完成,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实现了从学校到省教材办的无缝对接,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工填报、统计可能发生的错误;由于汇总计算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在完成同样工作量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能够使各地的教材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督导下辖的县区、学校做好教材教辅的统计管理工作,而不是自己疲于统计冗繁的数据。建议可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省教材办联合相关开发机构组成项目组负责具体开发事项。

三、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管理有待加强

通过对省内各地循环教科书使用情况的了解,学生、家长及教师对这种做法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负面的声音。例如,循环教科书印制标准不高,在循环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磨损太大;循环教科书在使用时需要教师在课前及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收发、登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循环教材要统一收发管理,涉及到考试科目不利于学生的复习备考;学生在循环教科书上做标记或书写影响下一届学生的使用;循环教科书的维护设施不到位,大多数学校还没有配備必要的消毒设备等。尽管循环教科书的使用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出于对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考虑,政府还是下了大气力来推进这一政策,只是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要不断完善。

针对循环教科书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 提高循环教科书的印制标准,采用精装铜版纸彩色印刷,虽然印制成本将会大幅增加,但能够有效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升学生、教师对循环教科书使用的信心。

2. 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循环教科书的管理工作,并开辟专门区域存放、维护,在循环教科书到校后立即进行分类、登记、编号工作,在书的醒目位置注明“循环使用、注意保护、课后交回”或类似字样,制定并在每个班级张贴循环教科书使用管理规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使用循环教科书。

3. 为保证师生健康,政府要加大对循环教科书必要消毒设施设备采购的投入,并尽快布置到位。学校对每次回收的循环教科书要进行全面消毒,预防疫病的传染、扩散。

作者:张博

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 篇3:

浅谈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关系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要求从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加强教材建设。2019年12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明确了中小学教材的管理、编写、修订以及使用等各项要求。

中小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是指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用书,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包括配套音视频、图册和活动手册)。根据《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11号)规定编写教材事先须经有关教材管理部门核准;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国家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

教材建设的完整流程包括编写、审查、出版、发行、选用和使用等环节。本文通过梳理当前中小学教材编写与出版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中小学校教材建设有所助益。

一、教材编写的意义

学校教育工作千头万绪,核心是教材。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等,都集中体现在教材中。

《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中小学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教材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小学教材要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二、教材编写常见问题

笔者在比对多种中小学教材的编辑、送审、出版过程中发现,中小学教材编写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教材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首先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的职责。部分教材因为没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而成为“不合格品”。

二是教材偏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根本依据,教材应符合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个别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要求等没有很好地落实,无纲可依。这类问题在校本课程教材较为常见,如有的教材“一把抓”从小学一年级通用到六年级,其结果是低年级学生看不懂,高年级学生吃不饱。

三是教材内容选择欠妥。教材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内容选择直接关系教材质量。如有的阅读教材国外选文所占比例过高,国内选文所占比例过低。又如有的选文虽辞藻优美,但其作者历史评价负面,这类选文也是坚决不能选用的。

四是教材组织编排不当。教材组织编排是根据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和学生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有的教材章节容量太大,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某《STEM》教材就要求学生一章学会一种编程软件,这是无法实现的。

五是教材语言使用不当。教材语言具有严密的完整体系,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越是教育的低級阶段,教材语言的作用就越重要。如有的教材把教案语言、教案语言和教学语言混淆使用,不利于教师使用和学生阅读。教材语言就是要处理好“给谁看”的问题,要始终站在读者即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如语言文字过于学术化或口语化,将不利于学生理解。

三、教材编写优化建议

1.保证教材的思想性

首先,教材编写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形象和师德师风。(2)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有丰富的教学或教科研经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和编写业务,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其次,教材建设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它是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教材编写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

一是教材须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方针。所有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基本方略、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等,确保完全正确。同时,编者需关注相关政策法规、政治性或政策性提法,能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和更新动态。同时,编者要把握时政观点的正确提法以免进入误区,如“一带一路”的核心话语是倡议而不是战略。

二是教材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科特点,以恰当的方式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三是教材须确保价值导向正确。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不得出现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不得出现恐怖、残酷、色情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2.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一是准确反映课程标准内容,既尊重学科规律,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内容容量适宜,深度广度科学,难度适切。

二是内容选择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选择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的内容。

三是整体设计合理。须统筹规划教材整体内容,做到各年级有序衔接,知识呈现科学、严谨、螺旋式上升;单本教材中各单元、各章节风格一致,栏目数量均衡,知识顺序科学,图文比例合理。

3.保证教材的教学性

一是适合教师使用。教材应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使用者顺利把握编写意图,组织教学。如合理设置前言、目录,各章设置导语、小结、学习评价等与正文关系密切的栏目,这些有助于使用者整体把握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材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要,把抽象、复杂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如栏目设计应丰富多样,激发学习兴趣;图表清晰准确,图文配合得当,可读性强;习题设计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设计系统科学,有思维含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

三是适应区域差异,体现教育公平。教材要适应我国多民族、多人口的基本特征,能适合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例如要考虑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不同地区学生特点,体现教育公平。同时,不得有民族、地域、性别、职业、年龄歧视等内容,在语言、文字、图表等内容呈现需平衡不同群体。

4.保证教材的规范性

一是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结构设计合理,不同学段内容衔接贯通,各学科内容协调配合。内容设置宜采用“循序渐进式”“螺旋上升”表现形式。

二是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方案》等规定。不使用繁体字和错别字,不使用国家已废止的异体字和简化字、印刷字形等。不实用网络语言。

三是呈现形式科学。字体字号、版面尺寸等符合《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等文件要求。数字和标点符号等的用法符合《出版物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计量单位要使用国际单位制,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教材使用的地图须经过审定方可出版。

四是符合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使用他人作品要标注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引用网络资料要注明来源和引用日期,尽可能使用原创图片,不使用有版权问题的网络图片。

五是不得有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中小学教材不得出现二维码链接、网址等不安全网络因素。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和相关资料不够全面,尚无法全面展开论述,在此提出一些思考与不成熟的建议,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小学教材编写人员做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11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

[3]出版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国务院令第343号).

[4]范印哲.教材设计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胡宪锋,张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小学教材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9(10):117-121.

[6]付宜红.规范教材管理、使用,强化育人功能——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与使用相关政策规定梳理[J].基础教育课程,2020(03):4-10.

[7]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8]王晓丽,张莉.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问题审视及优化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5):72-75.

责任编辑 邱 丽

作者:邱丽芳

上一篇:历史教学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