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

2022-04-20

摘要绿色化是中央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新五化”中的发展新思想。新常态是绿色化提出的背景,也是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内容和要求,更是我国“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 篇1:

闽贵赣三省绿色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绿色化是指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社会拥有绿色福利、生态提供绿色财富和政府实现绿色治理的动态化过程。基于2008—2017年福建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统计数据,建立改进的熵值法模型对闽贵赣三省的绿色化水平进行评价,并选取影响因素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绿色化水平按福建—江西—贵州的顺序递减,在时间上,闽贵赣的绿色化水平逐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环保治理投入对绿色化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资源消耗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城市化和教育投入的影響不显著;因此,提升区域绿色化水平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化建设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调环保与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提高环境宣传教育力度,继续深化区域间合作、推进绿色化协调发展。

关 键 词: 绿色化;闽贵赣;改进的熵值法

DOI: 10.16315/j.stm.2020.02.010

Greening eval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Fujian,

Guizhou and Jiangxi provinces

WANG Jun-jia, MA Hong-mei

(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在环境承载力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发展的永续性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政府进行了诸多探索。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化”,更要使“绿色化”成为高级别价值取向。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确定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福建、贵州和江西三省(简称闽贵赣)。201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绿色之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1],该报告表明东中西部绿色发展指数依次递减,其中福建的综合得分位列全国第6,江西位列全国第16,贵州位列全国第23。

作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福建、贵州、江西分别位于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具有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代表意义。福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结合地带,可以发散式带动这两个经济圈内的省市;贵州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南地带要想进入西南地区必经贵州,也是西部各省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贵州可以借区位优势幅射周边广大地区;江西具有南北配合、东联西拓的区位优势,可以南接粤港澳大湾区、北连长江中游城市群、东达长三角城市群,西通海峡西岸城市群。比较分析闽贵赣三省绿色化水平有利于探索不同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模式,以期形成有利于其他地区借鉴的实践经验。

1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绿色化的明确定义,一般认为,绿色化由“绿色经济”演化而来,戴维 · 皮尔斯[2]最早指出“绿色经济”相当于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曲格平[3]最早将“绿色经济”的概念引入我国,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经济。

关于绿色化的评价分析,国外起步较早,研究者或是针对同一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针对绿色发展这一问题,Rees[4]通过生态足迹法,Jonathan等[5] 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能源情报署EIA[6]则通过计算“全球替代能源指数”;或是使用同一种方法来研究不同的问题,比如都是采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美国加州政府[7]用来研究区域绿色创新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8]分析区域绿色增长问题,Oliveira等[9]则关注区域绿色经济问题。

国内学者大多通过构建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区域绿色发展水平,郭永杰等[10]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度三方面选取指标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域绿色发展水平。张攀攀[11]从经济增长绿化效率、生态资源节约利用和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武汉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刘明广[12]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环境和绿色新政4个维度构建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体系。顾伟等[13]从绿色化禀赋、绿色化压力、绿色化治理3个维度构建中国省域绿色化水平评价体系。关于绿色化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很多,比如数据包络法[14-15]、函数模型法[16]、综合指数法[17-18]、TOPSIS法[10]、主成分分析法[19]、熵权法[11]和加权平均法[20]等。

目前学术界尚未建立公认的绿色化水平影响机制理论,关于绿色化、绿色发展效率和绿色经济等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相对欠缺,实证研究相对丰富。张江雪,蔡宁等[21]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工业结构对我国工业绿色增长指数的影响。王海龙等[22]主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消费效应、结构效应、人口效应对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汪克亮等[23]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工业用水强度、技术进步、政府环境管制力度与地区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影响机制。曹鹏等[24]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技术创新资源利用和环境规制同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郝淑双等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学者们对于区域绿色化的研究思路主要是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对单个区域进行纵向比较,或者區域间截面静态数据之间的横向比较,但很少有作者从省域间动态比较的角度分析。关于绿色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工业化水平、环境政策、自然资源、科教发展程度等。本文以闽贵赣三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区域绿色化水平,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寻找绿色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提供参考。

2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确定绿色化内涵,根据绿色化内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熵值法评价闽贵赣三省的绿色化水平,并分析闽贵赣三省绿色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是本文的研究思路。

2.1 绿色化内涵界定

结合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的定义和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本文认为绿色化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和政府4个方面,因此绿色化可定义为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社会拥有绿色福利、生态提供绿色财富和政府实现绿色治理的动态化过程。经济增长绿色化是指经济增长需要融入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社会发展绿色化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障社会居民生活,提高科教文卫事业水平,使区域居民享受绿色福利;生态建设绿色化是指需要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本色,可持续地提高环境质量,保障资源有效供给,最终使区域居民拥有绿色财富;政府治理绿色化是指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政府向绿色治理体制转型,注重环境污染治理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色治理措施,最终实现区域绿色治理。

2.2 指标体系

根据学术界关于指标体系的可比性、代表性、客观性和可获取性等构建原则,闽贵赣三省绿色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层级,如表1所示。一级指标根据绿色化的定义,分别命名为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和绿色治理。每个一级指标包括2个二级指标。参考《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25],并结合闽贵赣三省的地区特征选取32个三级指标。指标性质包括正向和负向,正向指标对绿色化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绿色化水平随正向指标的增大而提升;负向指标对绿色化水平具有抑制作用,绿色化水平随负向指标的增大而降低。

2.3 评价方法

熵值法常常用于多重指标彼此之间排序,对于不同区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也可予以评断,这种方法呈现了宏观情形下的绿色化水平变化趋势,有利于提升评价的精准性。运用熵值法来评价区域绿色化水平,能够客观地反映各项指标权重随时间的变化状况。

参考周慧敏等[26]的做法,在评价中加入时间变量,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合理化。熵值法的建立步骤如下:

1)指标选取。设有a个年份,b个省份,n个指标,则xij为第θ年省份i的第j个指标值。本研究中,m=a*b=30,n=32。

2)标准化处理。

x′ij= xj-xmin xmax-xmin ,i=1,2,…,m;j=1,2,…,n  (1)

x′ij= xmax-xj xmax-xmin 。i=1,2,…,m;j=1,2,…,n  (2)

其中:正向指标使用(1)式,负向指标使用(2)式。

3)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pij= x′ij ∑ m i=1 x′ij , i=1,2,…,m;j=1,2,…,n  (3)

4)计算指标的熵值。

ej=- 1 lnm ∑ m i=1 pijln (pij);i=1,2,…,m;j=1,2,…,n  (4)

5)计算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gj=1-ej,j=1,2,…,n  (5)

6)计算指标的权重。

wj= gj ∑ n j=1 gj , j=1,2,…,n  (6)

7)计算准则层评价指数。

A=∑pijwj,i=1,2,…,m;j=1,2,…,n  (7)

8)计算各省综合得分。

Z=∑A。  (8)

3 数据与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说明

所需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福建、贵州、广西三省的《统计年鉴》,历年的环境统计公报和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采用主要中心城市的平均值代替一些不易查询的数据,使用内插法或外推法处理某些缺失的数据。

3.2 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可以得出闽贵赣三省2008—2017年的绿色化水平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三省份间不同年份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2008—2017年十年间,闽贵赣三省各自的绿色化水平都在增长,即三省在2017年的绿色化水平均高于2008年。其中,贵州绿色化水平的年均增长率最高,为15.64%,江西绿色化水平的年均增长率最低,仅为4.80%。接下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与平均分对比。通过计算可知,30项评价结果数值的平均分为0.035 2。根据平均分把评价结果分为高于平均分和低于平均分两部分。统计可知,低于平均分的评价结果共有14项,高于平均分的共 16项。最大值为2017年的福建,结果为0.052 4分,最小值为2008年的贵州,结果为0.008 7分。绿色化得分呈现显著的区域聚集现象,低分多集中在贵州省,高分多集中在江西省。2008和2009这两年,三省得分均低于平均分;2017年,三省得分均高于平均分。

2)横向比较。通过某一年份不同地区对比可知,评价结果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相似之处指某一年份的闽贵赣三省绿色化水平的变化总趋势是相同的,尤其是福建和江西的绿色化得分比较相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福建江西二省的发展步伐较为一致,二者的绿色化进程具有一定的规律;不同主要有二点,一是指贵州的绿色化得分与其余两省差异较大,二是指闽贵赣绿色化得分各自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尤其在2012年,贵州和江西波动较為明显。

3)纵向比较。通过某一地区各年份对比可知,评价结果在10年内变化显著。江西波动最明显,虽然比其他2个省份先进入高分区域,但是由于2013年及2016年的两次波动,最终得分并不是最高的。福建省绿色化综合得分逐年稳定增加,2011年起进入高分区域,最终成为三省中绿色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贵州省的综合得分在3省中起点最低、增幅最大,2012年的得分激增是绿色福利下的二级指标数据大幅增加导致,2013年有所回落但继续增加,最终在2017年进入高分区域。

3.3 回归模型及影响因素

综合考虑闽贵赣三省绿色化水平之间的差异及模型构建的需要,本研究选取的绿色化演变影响因素如下:第一,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 GDP 表示,已有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总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所以预期经济发展将对绿色化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工业化水平,用工业产值占 GDP比重表示,工业产值比重过高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增加资源环境的压力,因而工业经济增长可能不利于绿色化发展;第三,城市化水平,用人口城市化水平即城镇人口占区域常住人口的比重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建设,预期城市化对绿色化产生正面影响;第四,教育投入,用教育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教育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又能促进科技进步,并且对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具有促进作用,因而可能对绿色化产生正面影响;第五,资源消耗水平,用单位GDP能耗表示,单位GDP能耗越大,每生产一单位GDP对资源的消耗也越大,预期资源消耗水平与绿色化负相关;第六,环保治理投入,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表示,增加环保治理投入有助于改善区域环境污染状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预期加大环保治理投入比重将有助于绿色化水平的提高。

为进一步测度各因素对绿色化水平演变的影响大小,确定绿色化综合指数为因变量y,经济发展水平用(x1)代替,工业化水平用(x2)代替,城市化水平用(x3)代替,教育投入用(x4)代替,资源消耗水平用(x5)代替,环保治理投入用(x6)代替。利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以2008—2017年标准化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为

y=a0+a1(x1)it+a2(x2)it+a3(x3)it+a4(x4)it+a5(x5)it+a6(x6)it+ε。  (9)

其中:i=1,2,3表示闽贵赣三省的代码,1表示福建,2表示贵州,3表示江西;t=1,2,3,4,5,6,7,8,9,10代表2008—2017年的年份;a0为常数项,a1、a2、a3…,a6为y对应于x1、x2、x3…,x6的偏回归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回归模型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多元回归模型的参数和变量系数,如表1~表4所示。

选取标准系数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回归模型,如表5所示。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2008—2017年,闽贵赣绿色化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606,二者呈现强烈的正相关性,这说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将有助于提高绿色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提高绿色化水平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闽贵赣三省经济高速增长、总量成倍翻番,尤其贵州更是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几个省份之一。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三五是贵州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贵州整体产业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化的带动作用能否一直显著,都值得深入研究。

第二,工业化水平。2008—2017年,闽贵赣绿色化综合指数与工业化水平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399,呈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但其作用并不如经济水平和环保投入这两项那样显著,这说明工业化有利于绿色化的发展,但是并不是绿色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闽贵赣三省的工业产值是其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引进更加环保的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高绿色化水平。近年来,针对大型污染较严重的行业,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对违规排污企业进行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反向倒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第三,城市化水平。2008—2017年,绿色化综合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sig值=0.410>0.05,即城市化对绿色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的统一规划使得城市设施水平、环境卫生和绿化园林的水平显著提高,但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城市化进程与绿色化理念并不完全匹配,具体表现在农村转移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过于盲目地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从而浪费了许多耕地资源等,这些突出的“城市病”导致闽贵赣三省城市化质量不高。因此,应在生态文明和新型城市化理念指导下,推进城市化适度适速发展,尤其要注意大型城市的环境承载极限。

第四,教育投入。2008—2017年,绿色化综合指数与教育投入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004,初步判断为微弱的负相关,再结合显著水平(sig值)来看,sig=0.953>0.05,也即教育投入对绿色化的影响不显著,我们无法准确计算出投入教育的资金有多少用于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以促进区域绿色化水平。另外,教育通常需要几代人长期持续投入才能看见回报,目前对绿色教育的认识总体上还存在偏差,对绿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绿色化教育具有全民性和持续性,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共同参与。闽贵赣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普遍有所提升,但绿色消费认知和践行力还明显不足,如很多居民目前全社会大力提倡的垃圾分类行动的响应度还不够,归根结底是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

第五,资源消耗水平。2008—2017年,绿色化综合指数与资源消耗水平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966,呈现强烈的负相关性,且在所有影响因素中绝对值最大,这表明加大资源消耗将会阻碍区域绿色化进程。已有经验表明,经济在增长初期通常以消耗资源为代价,闽贵赣三省也是如此,目前闽贵赣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应该尽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一昧加大资源投入,争取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六,环保治理投入。2008—2017年,绿色化综合指数与环保治理投入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620,呈现强烈的正相关性,在3个正向影响因素中相关性最大。闽贵赣环保投入占区域GDP比重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5%,2.23%和5.18%,加大环保治理力度,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并且有效地促进绿色化水平的提高。根据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环境治理投入与GDP的比值大于2%是常态,而闽贵赣三省(历年平均值分别为0.29%,1.03%和0.52%)都尚未达到这一标准,贵州投入最大的年份—2009年也只达到1.4%。因此,闽贵赣应在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资渠道,保证环保治理对区域绿色化水平的正向提升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建立绿色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08—2017年闽贵赣三省绿色化水平,利用多元回归法探讨了闽贵赣三省绿色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从熵值法得出的结果看,在空间上,绿色化水平呈现出福建江西贵州依次递减的态势。具体来看,江西的绿色化水平更靠近福建,闽赣二省的绿色化水平相对较高,贵州绿色化水平相对较低,且与闽赣二省差距较大。虽然贵州绿色化水平的增幅在三省中最大,但是贵州2017年的得分仅相当于闽赣二省2013年的得分。究其原因,闽赣二省地理上毗邻,经济交往频繁,江西受到福建的辐射与带动,因此,与其他区域的合作交流对提升区域绿色化水平有积极作用。

第二,从熵值法得出的结果看,在时间上,闽贵赣三省的绿色化水平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闵贵赣的绿色化起点不同,在2013年以前各自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在2013年后的绿色化水平都稳定升高。三省绿色化水平总的年均增长率为27.89%,贵州的年均增长率为15.64%,贡献过半,由于起点太低,最终与福建江西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贵州虽然生态基础好,但是经济底子薄,居民群众的绿色化意识不强,因此绿色化水平的稳步提升需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政府治理等因素的长期作用。

第三,从回归模型得出的结果看,除城市化水平和教育投入对绿色化没有显著影响外,绿色化水平与其余因素有直接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环境保护投入对绿色化水平具有正向影响,资源消耗水平对绿色化具有负向影响。总的来说,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化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走绿色制造之路,在政府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协调好环保治理投入和教育投入之間的关系。

绿色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发展和环保治理,但绝不能采用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以及过于依赖工业化建设城市化的传统道路。因此,在提升区域绿色化水平的过程中,建议如下:

第一,继续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化建设质量。区域的绿色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态势基本一致,因此提升绿色化水平首先还是要着力发展经济。闽贵赣三省需要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克服已有短板,优化城市化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升绿色化水平,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统一。东部的福建经济发展领先中西部大部分省份,应该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化建设,打破固有模式,寻找低碳节能的发展新路径,实现城乡发展步伐一致;中部的江西经济发展已有一定基础,需要改善经济发展实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推进生态文明改革,提高绿色化水平的同时做到“绿色崛起”;西部的贵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首先需要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贫困户最低生活标准,提高三险覆盖率等,落实好精准扶贫和异地搬迁等政策,处理好新城区建设问题需要合理规划异地搬迁居民户的住宅区建设,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破坏。

第二,优化工业化提升水平,降低资源消耗程度。各区域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倡绿色制造,从源头上减少制造业污染排放,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使“绿色化”的发展理念贯穿工业化的全过程。在提升工业化水平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的核心理念,优先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要把绿色制造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把传统的生产模式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做好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提升固体废物的利用,使企业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打造绿色循环经济。当地政府部门要做好指导工作,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物的指标强度和总量要求,为经济绿色化发展保驾护航。闽贵赣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把“绿色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绿色制造示范企业为抓手,倒逼工业走上绿色制造之路,推动区域工业从环境治理末端向环境治理全过程转变,促使工业领域污染物排放达标。

第三,协调环保与教育投入,加强对民众的绿色教育。短期内,增大环保治理投入,解决了当前的环境治理问题,绿色化水平显著增加,但是长期增加环保投入并不可取,所以需要建立协同合作的绿色教育体系。政府要保证绿色教育的广泛分享,面向各个层次的所有年龄的人进行绿色教育,使之对公众产生持久的影响。政府引导构建绿色教育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绿色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其核心就是所在社区和环保组织的支持。所在社区和环保社会组织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便利,定期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居民保护和爱护自然、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降低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率,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并引导居民在工作中做到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在生活中爱护环境、节约能源,在消费中崇尚绿色消费、循环消费。政府还可以树立并表彰绿色教育榜样,激发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创业项目中在环保节能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

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闽贵赣区域合作。当前不同区域之间绿色化水平差距较大,在今后提升绿色化水平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跨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融合发展,逐步缩小差距,从而提升绿色化整体水平。闽贵赣应该克服行政区划的限制,共享绿色化发展中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经验,扩大利用和配置资源的范围和开展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在实现合理分工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和叠加,创新性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运用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引领绿色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发达地区要重点推进技术、人才和信息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强化区域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闽贵赣应该提高对外开放度,加强区域之间的经贸合作,打造闽贵赣绿色化共建机制。共同推动生态监管,实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继续提升对自然资源资产投资,增加绿色储蓄。加强跨省区流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机制等。

发展绿色化不仅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对于加快建美丽中国的号召,更是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而适时提出发展转型的伟大实践。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指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有针对性的提升绿色化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绿色化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石敏俊,徐瑛,等.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R].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8:1.

[2] 大卫 · 皮尔斯.绿色经济蓝图:绿化世界经济[M].何晓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6:1.

[3] 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2.

[4] REES W E,WACKERNAGEL M.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why cities cannot be sustainable and why they are a key to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1996(16):223.

[5] JONATHAN M H,SCOTT K.Carrying capacity in agriculture:global and regional issue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9):443.

[6] 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R].McGraw-Hill Professional,2014.

[7] NEXT10.California Green Innovation Index2009[Z].California,2009.

[8] OECD.Towards green growth: monitoring progress[R].OECD Indicators,2011.

[9] OLIVEIRA D,JAP,Doll,CNH,Balaban,O.Green economy and governance in cities:assessing good governance in key urban economic process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3,58:138.

[10]  郭永杰,米文寶,赵莹.宁夏县域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45.

[11] 张攀攀.武汉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与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1.

[12] 刘明广.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测量与空间演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7.

[13] 顾伟,葛幼松.中国绿色化得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80.

[14] 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J].经济学家,2010(2):46.

[15] 杨江叶.绿色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1.

[16] 卢强,吴清华,周永章,等.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于广东省区域评价的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3):528.

[17] 苏利阳,郑红霞,王毅.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发展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116.

[18] 王勇,李海英,俞海.中国省域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0):96.

[19] 李琳,楚紫穗.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5(1):68.

[20] 郝淑双,朱喜安.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J].经济经纬,2019,36(1):10.

[21] 张江,蔡宁,杨陈.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指数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4.

[22] 王海龙,连晓宇,林德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区域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6):80.

[23] 汪克亮,刘悦,史利娟等.长江经济帶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基于EBM-Tobit模型的两阶段分析[J].资源科学,2017,39(8):1522.

[24] 曹鹏,白永平.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18(4):242.

[2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的通知[R].2016.

[26] 周慧敏,安佳.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与熵值法评价模型[J].统计与管理,2018(5):50.

[编辑:厉艳飞]

收稿日期:  2019-11-28

基金项目:   贵州省省部级社科项目(黔发改工业01)

作者简介:   王君嘉(1994—),女,硕士研究生;

马红梅(1974—),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作者:王君嘉 马红梅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 篇2:

新常态下绿色化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 绿色化是中央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新五化”中的发展新思想。新常态是绿色化提出的背景,也是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内容和要求,更是我国“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绿色化是绿色增长、绿色发展,建立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节约高效的生产、节约绿色的消费与生活,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人的目的,倡导坚持生态文明伦理道德。因此,绿色化第一要义是绿色发展,是追求高质量效益的发展,是坚持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经济生态伦理。

关键词 绿色化;新常态;“新五化”

绿色化是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我国发展理念的最新思想,是关于我国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中的最新布局,这是对我国现状、发展要求、发展规律的最新把握,是我国“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我国今后发展具有指导做作用。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的新阶段,中央在“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五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其中,绿色化是“新五化”中的重要“一化”,这是一个具有丰富经济学思想的概念,也是一个对今后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

一、新常态下绿色化的提出

(一)绿色化的提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1]其中,绿色化是“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新五化”中的重要“一化”,这是绿色化的首次提出。

绿色化是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一化”,是“新五化”统筹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这是“我们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我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 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2]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和全局的发展角度、从未来发展长远战略意义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发展的生态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价值意蕴,是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经济伦理尺度与生态的经济学价值考量相结合的视角提出战略新思想。从生态经济学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来看待和定位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把生态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看待由此提出的新思想,具有战略意义。

同时,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三五”发展的五大理念,坚持绿化发展是其中之一,这使得坚持绿色化发展理念对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绿色化是在“新四化”的基础上的升华,这是我国在推进“新四化”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形成的新态势又一次转型升级,是“新四化”发展的升级版。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绿色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同时,坚持绿色化发展对我国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绿色化是新常态下“新四化”向“新五化”的升华,是我国“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报告在分析了我国最新发展态势及其要求之后提出了“新四化”的总体战略布局和发展构想,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3]这就是“新四化”。“新四化”是我国发展到了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总体发展布局。强调“四化”协同、“四化”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发展。

“新四化”的总体布局关注的是发展,即: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推动机制等方面的思想,这种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不够全面的。这表现为对发展的效益、质量、目的、支撑条件的忽略。经济学就是关于效益、效率、节省的学问,即:关于经济的学问,是用最小成本、代价、付出等获得最大收益的学问,这表现在关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上实现最大化,所以是讲究用最经济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学问。发展的效益问题实际上也是发展的质量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还是高水平的产业更新等,都是发展质量问题。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幸福、发展的更好、更快、更全面。发展是需要经济条件支撑的,例如,劳动力、资源、环境、資本、市场等,如果只关注发展,不讲环境条件,结果必然不可能实现长久发展。因此,“新四化”过多的强调经济的手段性而忽视了经济的目的性。为此,中央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规律,在“新四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化的新思想,形成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新五化”思想。“‘新四化’增至‘新五化’,强调的正是将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4]

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5]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就是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大”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从此可以看出,“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之一。这是在新常态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实现我国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理念和指导思想。

时代在发展,发展的态势在变化,发展的认识在发展,发展的理念在更新,发展的总体布局在调整。新时代、新态势形成了新常态,认识深化、理念发展必然要求“新四化”向“新五化”转化,这不是简单数量变化,而是一种理念的升华,发展布局的调整。绿色化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我国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总体安排的最新思想,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绿色化的丰富内涵

(一)绿色化的定义

绿色、绿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概念,一直以来是一个生态的概念,绿色化就是从这个生态概念赋予新内涵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是标志经济发展、增长、生产、消费等经济新特征、新方向、新要求的一个经济学概念。例如,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增长等。

所以,对绿色化可以定义为:高效节约实现经济增长、发展为人、生态环保进行生产、节俭方式消费的经济过程。绿色化是“绿色”和“化”的统一,是“绿色化”与“化绿色”的统一;“绿色”不是颜色,而是用颜色表达一种理念、原则、要求和内容,“化”表示机制、途径和过程。

(二)绿色化的丰富内涵

绿色化的提出是我国在积累了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一种发展转型升级,是更高质量和高效益的转型,这就是我国发展的新常态,所以,新常态是绿色化提出的背景和必然要求,是新常态的题中应有之意。这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和规律的视角来审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念、原则、要求,从环境保护的经济价值和政策要求的视角来把握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伦理要求与内在尺度。绿色化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伦理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的统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

绿色化是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的经济化、经济与生态的为人化的统一。绿色化具有如下几种内涵:第一,绿色化是实现高效绿色增长与发展。这表现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6]第二,绿色化是一种经济增长与发展为人的目的要求。“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6]第三,绿色化是生态绿色环保的生产与消费,是绿色消费。“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6]

绿色化的提出是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化的提出要求我们经济增长与发展必须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和经济绿色化,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升级转型,这是新常态的重要内涵和要求。

三、新常态背景下绿色化的经济学解读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到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发展和“十三五”发展的新时期,正在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推进“新五化”建设,但是,生态和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和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情况,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首要要求就是实现发展与增长的转型与升级,这就是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发展:绿色化发展。因为新常态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7]绿色化要求实行绿色发展与绿色增长,实现经济的绿色化和绿色经济,这本身是转型和升华,这正是新常态的内涵与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因此,只有在新常态下才能准确把握和分析绿色化的经济内涵、实质和实践要求。从新常态的背景中出发,经济学视角下的绿色化必然是一个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内容、经济特征、经济类型、经济过程和经济伦理。

(一)绿色化第一要义是绿色发展

绿色化第一要义和首要含义是发展,并且是绿色发展,要求建立生态经济,使得生态经济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新动力,逐步实现经济生态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绿色化发展是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是要实现生态绿色经济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的经济竞争优势,这是新经济发展方式,即绿色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

绿色化第一含义是发展是因为我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坚持发展当成是我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实现绿色化发展的中心任务。“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8]虽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贫穷落后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经济发展总量,都是创造“中国奇迹”和“中国骄傲”。但是,我们必须要全面、客观、科学地看待问题:按人均GDP我国是在世界80位以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所以,发展是绿色化的首要含义。

坚持发展是绿色化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统一。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化”,就是要建立生态绿色经济,使得生态绿色经济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新动力,这要从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做起。例如,通过发展生态绿色林业、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及其加工工业、发展生态绿色建筑及材料产业、发展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业和环境保护产业等。这能带来工业的新模式,即绿色清洁生产;它会带来农业的新生产方式,即生态绿色农业;它还会带来服务业的新的增长方式,即生态绿色服务业,等等。这会形成生态绿色产业形式和生产形式,这样能形成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经济生态化是要求经济增长与发展合乎生态环保的原则、理念、伦理与要求,是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为此,绿色化可以从发展生态绿色经济做起,发挥生态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生态绿色经济的比例,通过用绿色化发展思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使得生态绿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点,使得绿色生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得绿色化成为了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和特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化,最终实現经济生态化。

绿色化的第一含义是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在“生态经济化”向“经济生态化”的转化中实现两者的统一。为此,在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实践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5]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二)绿色化追求的是效益经济

绿色化是追求最经济的发展,就是效应经济,这种效益经济就是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就是追求好的发展。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必然要求。绿色化就是追求投入与产出比例高、对环境污染少和小、社会效益高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方式。这就是“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5]实现用高效益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经济,这是由生产和增长转型实现的经济转型,由此形成的新的转型经济。

长期以来,我国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走的是追求规模大、总量膨胀、发展速度快的发展道路,这在我国形成典型的唯GDP的倾向,导致大量圈地,资源掠夺式开发,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运动式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地方债规模数量庞大、增速快、有些地方呈现失控状态,等等。这是典型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在我国,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已经取得很高发展速度和很大的经济量与规模,但是靠资源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取得的,这是低效益、低质量、浪费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在我国,这种发展在早期和经济规模较小的时候还能承受,但是长时间和经济规模大的时候就不可能了。因为资源和环境不能再支撑了,不可能再实现、再持续,于是,发展转型就成为必然,这就是新常态下的绿色化的增长与发展之路,即绿色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如此大的經济量,再像以前那样发展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与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这种发展就是绿色化。所以,绿色化是追求高质量效益的发展。

绿色化从生产上来看,就是以资源高效节约的方式和生态保护与环境承载力为限度进行生产,就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追求高质量效益的发展,努力实现好的增长与发展。努力实现节约生产不是浪费生产,即绿色生产。这就是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生态与环境的角度来看,要“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完善制度法规,严格监管,采取最严厉的惩戒措施,使得违反者将会受到不能承受之痛,并建立政府与官员的连带责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恶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惩戒力度小、地方利益勾连紧密、官员腐败或者失职渎职。

实现绿色化发展的高质量和高效益经济就是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建设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5]

(三)绿色化内涵着绿色消费观

绿色化在生产上坚持的是高效率方式生产,在消费上坚持的是节俭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即绿色消费,这就是绿色消费观。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这种调整带来的量上的深度调整要求节俭节约消费,要求“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5]这就是绿色化要求的在消费上实现勤俭节约消费的绿色消费观,这是绿色化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内涵。

在一个社会的完整经济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中,消费是其中重要一环,消费实现着生产又开始着生产,所以,马克思说,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消费能实现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浪费就是毁灭生产,低效就是浪费资源,削弱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消费分为生产性和纯消费性两种,无论是哪种消费都要求绿色化,纯消费性消费更是如此。绿色化内涵着绿色消费,是坚持节俭节约消费,是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这与节约高效生产方式相对应。绿色消费就是要实现消费的绿色化与理性化,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的绿色化,就是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积极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非理性高消费。节俭消费就是节约,就是节约了资源,这就相当于增加资源,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就减少了生态与环境的破坏,“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对策。”[6]所以,绿色化包含的绿色消费思想就是以节约节俭的方式进行消费、以绿色低碳和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生活与生存的思想,这就是绿色消费观。

绿色化包含的绿色消费思想也是一种经济消费伦理、一种经济伦理,绿色化坚持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是一种行为价值取向、一种道德选择、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社会认知,因此绿色化是一种经济消费伦理,更是一种经济伦理。在我国,存在深刻的家国同构性,个人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思想认知、态度和行为直接会转变为家庭的、进而变成国家或者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思想认知、态度和行为。所以,绿色化的经济消费伦理对个人、家庭、国家、社会极端重要。

实现绿色化是时代要求、历史的启示、经济伦理的必然。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是一个活着没有意义的人,一个追求享受的家庭是衰败的家庭,一个消费无度的社会是畸形社会,一个奢靡浪费的国家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国家。在我国,关于节俭节约消费、生活、生存的谚语有很多,这是修身之路、持家之道、治国之理,这就是绿色消费。古往今来,“节俭以修身,勤俭以持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来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发人深思,警戒世人。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9]消费不是在消费本身,它包含着对待生产的认识、生活的态度、人生的信仰、社会的风气,等等,这是关乎着兴国之路还是亡国之道的大问题,绿色化就是兴国之路的经济学思想。

(四)绿色化是一种新经济生态伦理

绿色化是一种新的经济生态伦理,并且以此为中心形成了政治、社会、生态等伦理道德体系,其核心就是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发展为人的价值向度,我们追求绿色化发展就是要实现绿色化发展为了人的发展的目的。实现绿色发展为人是绿色化的手段,更是绿色的目的,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10]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更加注重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更加注重发展为人的目的。”[11]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是我们从追求GDP、经济速度、经济规模与量的发展的转型,这是一种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发展向为了人的发展的发展的转型,绿色化发展为此提供了前提和契机。

绿色化强调绿色发展为人的价值追求,这是绿色化经济增长与发展向度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发展向度,这是通过建立绿色化新经济伦理来实现。在实现绿色化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创造人发展的物质财富条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实现发展,创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享受发展成果,使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成为人的发展的条件,由此实现人的发展。这是绿色化发展的新经济生态伦理,这是绿色化的经济学内涵。这种新经济伦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实践要求,否则,如果只顾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造成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人民群众生活在生态极端恶化的环境中,由导致成人民群众吃的、喝的、呼吸的、用的全是有毒的、污染的,结果导致健康和生命受到损害,导致疾病多样化、疑难化,导致生命力和体质逐代下降,等等。如果这样,这岂不是自取灭亡吗?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用?这样的发展又能持续多久?如果这样,发展不仅不能再向前,而且已有发展成就将会毁于一旦。已经有了让人深感痛心的血淋林现实:我国的“癌症村”和因生态环境污染致病致残的人们。当前的现实已经向我们敲起了警钟:极端严重的“雾霾”让人无处躲藏,污染严重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让人无法生存,罪恶商人的有毒食品和食物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等等。所以,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本身,也不是发展本身,必须贯穿一种新经济生态伦理,这就是绿色化。

绿色化的经济生态伦理是坚持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生态向度,走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兼顾代际公平,走可持续发展。这使得发展在生态保护中实现,不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以此不仅实现当代人的发展,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长远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实现绿色化的绿色发展刻不容缓。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景依然艰难,绿色化的经济生态伦理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依然巨大。实现绿色化发展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实现绿色化发展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直接关注人民福祉,这必然是政治问题,所以,绿色化的经济伦理中贯穿着政治伦理。绿色化是实现人的发展的经济思想,也是解决民生问题政治思想。同时,生态问题关乎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认识,关乎着社会风气和社会意识观念,更关乎着法制与政策,所以,应该在全社会创造一种新经济伦理,倡导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和新经济伦理道德观,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通过法制建设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使得绿色化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和倫理道德观不断深入人心,最终变成人人的自觉意识与行为,社会良好风尚,真正实现“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12]

[参考文献]

[1]审议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N].人民日报,2015-03-25(01).

[2] 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N].人民日报,2015-11-19(02).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2).

[4] “绿色化”呼唤参与感(今日谈)[N].人民日报,2015-03-26(01).

[5]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02).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5-06(12).

[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2-12(01).

[8] 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5-03-16(03).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10] 王涵.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21.

[11] 李本松.论新常态下“包容性增长”的价值考量和世界历史意义[J].江汉论坛,2015(3).

[12]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 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N].人民日报,2015-04-04(01).

Key words: greenization;the "new normal";the "new five-modernization"

(责任编辑:张积慧)

作者:李本松

绿色化环境污染论文 篇3:

新时代背景下生活方式绿色化研究

摘要:“生活方式绿色化”作为人类思想意识和价值规范的文化积淀,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使然。,’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构建不仅需要人们从理念与实践上认识其重要性、迫切性,还需要社会的正面宣传、教育的文化引领、政府的强化保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关键词:新时代;绿色发展;生活方式;文化自觉

随着人类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普遍关注,“绿色发展”已然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绿色发展”,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全局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新诠释。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在积极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的同时,还应注重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如果说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国家从宏观层面着眼于构建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生产方式,那么“生活方式绿色化”强调的则是公众在日常生活的行为养成上,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绿色生活新理念。

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当前,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瓶颈。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和人们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生活方式绿色化”作为人类思想意识和价值规范的文化积淀,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使然。总体来看,“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构建不仅需要人们从理念与实践上认识其重要性、迫切性,还需要社会的正面宣传、教育的文化引领、政府的强化保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一、树立绿色理念,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内化于心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类只是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一部分。不管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的生存发展终归要依赖于自然。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共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们对“绿色发展”自古就有着客观的认识,如“天人合一”“见素抱朴”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绿色生活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迪与警示。“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人们自觉地树立绿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内化为思想力和行动力,进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二、注重实践养成,助推“生活方式绿色化”外化于行

当前,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消费行为造成了很多的资源浪费,盲目从众、攀比、追求新时尚、无计划消费等现象较为普遍。公众和社会的行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人人都自觉参与和践行环境保护,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将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一些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2018年是我国“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推进年。要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从构思落实到行动,我们既要将所树立的绿色理念内化于心,达成全社会共識,还要注重实践,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从个人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让“生活方式绿色化”成为人们的主流选择和日常行为习惯。

三、坚持正面宣传,营造“生活方式绿色化”社会氛围

坚持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应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工作。

第一,积极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要及时刊发“生活方式绿色化”相关报道及评论,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页、微博、微信、手机APP、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宣传“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相关精神要求与行为指南,让“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第二,拓宽宣传深度广度。组织“生活方式绿色化”主题宣传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一方面可开展主题征文、知识竞答、投诉现场处理、倡议书签名、便民服务等系列活动,呼吁大家共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印发“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单,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人户宣传,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生活理念落实到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人。

第三,深入挖掘,选树典型。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抓好典型示范,是“生活方式绿色化”推进的重要举措。要深入挖掘各单位及个人在“生活方式绿色化”推行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并及时做好先进事迹、经验及典型人物的深度报道,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感召人、影响人,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学先进、当先进,让人们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参与中进一步提升思想建设能力,自觉投身到“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践中去。

第四,建立投诉举报平台。为了呼吁广大群众更好地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对于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奢侈浪费等与“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背道而驰的不良行为,要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并通過媒体在短时间内给予曝光批评,促使这些不良行为做出改变,然后逐渐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社会新风尚。

四、开展环保教育,培育“生活方式绿色化”文化自觉

文化的存在,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文化中内蕴的道德、理性对伦理主体(人)的精神价值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公民,我们理应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精神架构,并以“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文化自觉来推动形成“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活方式绿色化”价值观。

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培育全社会“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文化自觉,首先,要把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引导人们从小树立勤俭节约和绿色环保的价值观念。其次,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教育体系,加强全民环境保护知识教育,通过环境保护教育积极培育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再次,把环境保护课程纳入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帮助人们逐步建立起对生态环境负责的自觉性与责任感,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

五、强化政府保障,构建“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机制

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进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与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应做到率先垂范,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各地发展的“生活方式绿色化’,政策措施与体制机制。其次,政府应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努力保障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再次,政府应致力于向社会大众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扶植企业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上不断努力。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并将绿色采购情况划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估范围,从而保障“生活方式绿色化”有序发展,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进步。

六、完善法律法规,支撑“生活方式绿色化”协调推进

当前,我国关于绿色生活和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短板,这些短板不利于解决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也不利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就必须选择污染少、能耗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定更加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建立一支高效负责的环保执法队伍。因此,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法治环境是“生活方式绿色化”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首先,我们应从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着手,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其次,我们应注重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运作的法治化,切实做到将“生活方式绿色化”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法律法规成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行为约束。

七、结语

现今社会,随着环境保护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发展,人们也日益认识到,想要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的问题,人类就要摒弃工业文明时期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培育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要求下的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理念,践行绿色生活,培育绿色文化,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履行好个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新时代背景下,“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全新的实践,它要求人们坚持知行合一,从个人做起,共同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胡雪艳,郭立宏.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N].光明日报,2016-05-03.

[2]李玉滑.“生活方式绿色化”须人人参与[N].光明日报,2015-04-0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贾真,葛察忠,李晓亮.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措施及完善建议[J].环境保护释学,2015,(5).

[5]王妍.现代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和谐的新范式[J].长白学刊,2008,(2).

[6]封丽霞.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M].北京:中共中夹党校出版社,2014.

[7]任理轩.坚持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15-12-22.

责编:卫静

作者:王娜

上一篇: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下一篇:环境司法环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