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24

[摘要]网络时代给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普及,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刻变化,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探讨,提出通过开展“五个一”心灵工程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1: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

摘 要:與以前时期的教育相比,网络时代的我国大学生早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已经发生了重要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时也必然面临着新的实际问题和创新挑战。本文主要重点研究了在网络时代如何有效运用各种有效新的手段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种创新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我国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也给促进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发展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挑战。探索、实施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发展策略,对加快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客观现实意义。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它有助于增强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有助于大学生认更加清晰地识自己,提高对社会角色的清楚认识。对网络中社会角色的进一步认知和体验,会让他们去想要思考现实世界,思考社会中不同的角色以及他们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在这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当中,他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冲突,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和他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2)它为每个月的大学生们都提供了一种可以发泄自己个人消极情绪的良好方式。当今社会的大经济发展对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地位要求高的大学生不仅应被要求具有完善的职业综合心理素质,还要对他们就业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施加巨大的精神压力。虚拟人际网络的这种隐蔽性及其特征为他们自身提供了一种便于发泄不良情绪、表达真实情感的新表达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心理自我保护治疗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增强大学生的主观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电子网站都可以自主注册、登录,这些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以展示自我知识和才华的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走进工作和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些网站各有利弊,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也能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解决事情的能力,在实际的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也正是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增强自信心、拓展人际关系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二)消极影响

(1)造成在人际交往中常存在心理障碍,甚至造成人格障碍。大学生每天上网络的时间相对太长,没有太多机会进行交流,导致他们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但是在社交网络上,他们甚至可以认为自己是另一个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不能对自己的某种言行行为负责的一个人,所以他的言语很容易就会形成人身攻击。在社交网络和虚拟现实中,他们同时具有一种双重身份,面临多重不同角色间的差异和利益冲突。当一个角色人格转换过于频繁时,容易给人造成双重心理健康危机和双重或其他多重人格形成障碍。

(2)网上聊天约会和其他具有社交性的网络场合会容易导致女性情感上的创伤。在中国网络成人交友中,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匿名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大学生的广泛青睐,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新的特点,才给我们网络成人交友作为大学生的精神情感生活方式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危害。他们可能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缺乏真诚和信任,这使得他们很难在关系中坚定和稳定。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精神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给他们的精神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创伤。

二、网络时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途径已经有了很大的深度拓展。大学生教师可以自由利用校园互联网在线免费学习网上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专业课程,获得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在线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成功地打破了我国传统高校大学生线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学习时间和教学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我国大学生在线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教学效率。此外,网络课堂可以实时管理记录和自动保存师生交流学习的相关内容,便于课后回顾和学习总结,进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育形式的交互化

传统的高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实践形式由于缺乏教学主动性和教学针对性,大学生认真听课不积极投入学习,导致部分高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实践工作方式流于知识表面,难以解决当前学生面临的实际心理问题。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教育工作可以充分依托可靠有效的全球互联网教育平台,实现点面结合,整合利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有效拓宽全球教育发展途径。此外,网络时代的新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下还可以有效打消很多大学生的自身心理健康顾虑,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从而有效率地解决他们的自身心理健康问题。

(三)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依托教育网络,特别主要是利用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这个新媒体传播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在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工作效率。首先,过去的青年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者常常受到学习时间和发展空间的双重限制,接触青年学生的具体机会有限。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心理健康专业教育者自然可以实现线下和上线下的相结合。大学生在校可以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搭建一个师生自相互动、同伴相互支持的教育网络平台。这种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成员核心的教育网络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往学校心理健康网络教育的工作空白,大大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网络教育的工作效率。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加大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南,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常见问题的防治预防和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工作。大学生创业成长的道路网络时代永远不可能人预测,环境非常复杂。心理健康成长教育教学理论就需要根据这种新教学环境、新教学形式,根据反映现实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政治、社会等等因素,结合在校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心理特点等来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满足服务于社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工作实际需求。加大开展网络时代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科学理论基础研究,需要引起政府、社会、高校等社会多方面和主体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应该在这一重点领域继续投入更多的科研资金,为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提供必要资金支持保障和其他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各界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把积极参与人类心理健康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视为一件光荣的伟大事情,从而可以鼓励社会更多的心理优秀人才积极投入参与到这项新的研究中心里来。

(二)提升教育者的业务素质

心理健康专业教育者的心理专业知识素质在一定相当程度上直接也会关系到在校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矫正解决效果。因此,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和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高从事心理健康专业教育者的基本专业知识素质。心理健康课的教育者们还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教育主动性。积极组织参加一些大型业务培训调研活动,通过参加专家专题讲座和总结个人实践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操作水平。理论上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一定首先要时刻学会及时学习充电,不断创新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一辈子。理论知识学习只是一个小小棋子,重要的任务是把这种理论学习运用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工作者不仅要不断勤于研究实践,在研究现实生活中也要找到我国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根源和病因源头,针对心理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有效解决心理问题。

(三)创新环境与方式

与目前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發展相比,网络化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如果仍然还是采用过去简单的面对面的讲课的方式,并不完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新形势下,应对我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还应积极考虑一些新的解决途径,如建立网络心理工作室,在这种网络教育工作室当中,心理健康网络教育者不仅是一个接待员,大学生们也可以自由选择进出自己的网络工作者。工作室仅仅允许用户匿名,一切以提问回答者的基本要求来作为数据中心。注册用户登录后,回答者们将可以在您的直播间自由发言表达。此外,受访者的心理反馈咨询信息被自动存储保存,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者们也可以对这些反馈信息内容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处理,帮助这些受困的在校大学生尽快安全走出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重困境。

四、结束语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是及时有效地规避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欣然.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24):156-157.

[2]毕海燕.网络时代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2):2597.

[3]谢阳熙.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2):247.

[4]刘畅.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与创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7):231.

作者:雷蕾

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2: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路研究

[摘 要] 网络时代给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普及,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刻变化,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探讨,提出通过开展 “五个一”心灵工程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心理健康; 教育; 创新; 思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58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从理念到内容,从方法到教育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如何全面创新,是当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而网络作为信息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如何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作用,用以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课题。为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课题组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走访和调研。调研选取了全区5所高等院校作为实地重点考察对象,对5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1 研究思路与目标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十六号文件)中指出: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1]。把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我区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层面上,存在着学科分类模糊、组织机构不健全、从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上的偏颇与形式上的单一、经费没有保证等问题。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却越来越迫切,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高校目前的这种状况很难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要。

此项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一”心灵工程建设,实现信息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包括指导思想创新;管理工作方法创新;具体工作途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最终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逐渐达到思想、心理、身体全面的平衡与成熟,生活得快乐而有效能,而且充满和谐的人性之美。

2 信息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渠道和方式

2.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思想的创新

从注重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到注重全体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和潜能的开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不能只停留在对于少数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解决上,要尽快发展为帮助多数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进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必须注重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他们自信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做到积极悦纳自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的考验。

2.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由对出现问题后的干预和处理,转变为事前的预防和健康心理的建构;从单一的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转变为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防患于未然比出现问题后再去被动地解决效果更好。高校应注重开展学生喜欢并愿意积极投入的各种活动,包括同学之间朋辈辅导、身心素质拓展训练及多种文娱和体育活动等,使大学生的身心经常处于健康、幸福、愉悦、友爱、放松的状态,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和危机的发生。

2.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创新

从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咨询师对问题学生的咨询,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如由少数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向身边更多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建立以宿舍和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心理委员制度,举办朋辈辅导训练;构建班级、院系、学校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针对同类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干预;创建和谐校园,营造个体和谐、人际和谐、校园和谐的大环境。

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把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身心健康的“全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日常开设系列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使尽量多的学生接触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心理原理和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寓教于乐,注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一”心灵工程的具体措施

3.1 建设好一支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高校首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校院配合、相对稳定、骨干带动、师生参与”的原则,建设一支专业化教师咨询队伍;在学生中建设由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和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组成的学生队伍作为补充力量,构建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目前,我们调查的5所院校均完成了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建设,只是有些高校体制还不够健全,日常工作还开展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配备不齐,没有达到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今后要设法增加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的比例。

3.2 建设好一个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各高校均在学生工作部下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拨发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评、个体咨询、团体训练、心理素质拓展、沙盘游戏、情绪放松治疗、音乐心理调节等个性化服务。[2]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方面做得较好的本科高校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该校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是全区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大学生服务机构之一。该中心日常管理十分规范,投入的资金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也比较多。该校日常开展活动最多,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面广,深入人心。

3.3 开好一组课程,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心理潜能开发与个性完善,而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此类教育活动包括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心理剧治疗实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角色扮演、职业心理训练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以上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解决了自身的心理问题,提高了自我认识,开发了潜能,优化了人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沙盘治疗、团体训练、绘画治疗、情绪调节等实践教学手段。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主题演讲、心理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4 建好一个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网络具有传播快、功能多、范围广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心理健康教育占领网络阵地,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环境, 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优势。通过网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测查和心理咨询服务,使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真正显现出来。互联网上的心理服务可以涵盖网上心理讲座、专题心理论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相关心理测试,或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动漫、视频、音乐、摄影等征集与展出活动, 用多样、立体、健康的内容吸引大学生, 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3]

首先,开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同时开辟问题讨论、交流答疑等专栏。其次,开通心理咨询和辅导专栏。网络心理咨询可以消除大学生的戒备心理,他们愿意放下心理包袱,主动求助,并能够与咨询老师进行开放式交流,大胆表达。通过在线交谈、微博、论坛、电子邮箱等交流方式,可以实现咨询者与学生之间即时的交流互动, 为学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第三,开展网上专业心理测试。个性化的自我心理测试可以使学生如实、科学、有效地了解自我心理状态,并根据测试结果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或寻求专业帮助。

3.5 建好一个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如心理自助协会、心理成长协会等。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指导和督导,使其很好地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并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各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创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大学生创造协会和研究生心理协会等专业社团并参加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心理沙龙、心理情景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五个一”心灵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各高校专项经费的来源途径不同,使用效果各异

做好事情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几所高校在此方面各有所长。如内蒙古农业大学近几年每年由学校拨付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30万元,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连续多年承办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和“大学生心理剧大赛”等活动,偶尔经费不足则由农大医院来承担。2012年,学校又增加投资30万元,建成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健康教育实验室”,现已投入使用,收效甚佳。

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一些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给付的专项经费十分充足。如内蒙古兴安专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每年拨付6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建成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甚至还没有达到教育厅文件中的最基本要求。

4.2 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水平不平衡,专职咨询人员较少

按照《内蒙古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在校生人数,按照1 ∶ 4 000(多校区的学校可按1 ∶ 3 500)的比例,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但目前达到这一要求的学校微乎其微。我们调查的5所高校,一般只有1~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事日常咨询工作的教师多为兼职人员。这也是造成一些高校该项工作管理松散,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4.3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覆盖面窄,影响力小

我们了解到,有些高校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不够普及,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晓率低,影响面窄。每年学校开展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只有少数同学参加,甚至一些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学校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服务机构,或只知道有咨询中心,但不知道具体地点,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求助。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多停留在为少数问题学生提供服务上。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但并没有让更多学生从网络教学和咨询服务中受益,这很难适应信息时代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下一步各高校要在大学生心理测评与咨询网站上设置专业测评、网络课堂、心情故事、学术天地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和点击率,真正发挥网站在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有效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004.

[2] 宁维卫.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

[3] 黄小梅.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4).

[4] 沈德立,梁宝勇.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 心理科学,2006,29(6).

作者:傅彩云

网络时代校园心理健康论文 篇3:

网络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 要】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深入研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优势,有助于我们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充分發挥网络优势,扬长避短,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天地。

【关键词】网络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飞跃发展,网络已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也像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认识混乱、人格障碍、交际受阻、情感异化、网络上瘾等。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优势

1.拓展了教育的平台。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开放、高速运转,具有超越时空的特征。大学生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时间,都可以接通网络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心理知识,针对自身的实际,选择参与心理健康论坛,接受心理辅导。这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时空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交流场所,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增强了教育的即时性、选择性,使大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自己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2.丰富了教育的资源。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通过文字、图片、声像、动画等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印象深刻。通过网络还可以整合各路心理学家的优势资源,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时阅读大师的名著,聆听各个领域心理专家的讲座,与心理健康教育者即时对话,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人展开讨论等。

3.提高了教育的实效。网络时代的精神核心是自由平等。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身份的差别和地位的高低,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这非常符合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他们通过网络就各种感兴趣的心理问题,借助BBS、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与他人实现交流沟通、平等互助,既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中“自我教育”、“自我帮助”的本质特征,又切实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4.增强了预警的功能。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由于社会的偏见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无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还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中,都不愿或不敢完全敞开心扉。这种状况使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掌握时常产生模糊性和滞后性。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开放性,使大学生得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上摘除面具,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坦露内心种种的郁闷、苦恼,甚至扭曲、变态的心理,通过尽情倾诉和宣泄来获得心理上的释放和平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为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健康动态,有针对性地认真

分析研究,以开展更为有效的工作。

二、扬长避短,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1.重视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体来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尤其是心理学、心理咨询的本土化研究。重视研究和挖掘我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底蕴,立足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形成现代的、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二是要加强对象研究。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规律,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等,力争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导。三是要加强方法研究。重点探索既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又切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与手段,解决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建设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面对网络负效应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开辟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园地,积极占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在网上建立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有吸引力的网站,使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联络大学生的新纽带。通过举办网上心理健康讲座、开辟网上心理论坛、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征文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其次,要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线咨询和辅导的整体配合,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高校应为新生在网上开设专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他们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上网的有关知识,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上网行为的自控能力。目前,各高校多已开辟校园网,在网上及时开通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上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咨询者通过BBS、电子邮箱和在线交谈等方式,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个别辅导和帮助,及时解决大学生上网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网上心理疏导和调适。

3.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把自我教育与外部教育、自律与他律相互结合起来,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主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防止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和网络行为失范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个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过程,外力只是辅助力量,真正的动力来自个体内部,源于个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和模式,给大学生提供“引导”、“选择”,而不是“说服”,“灌输”。对上网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应着重倡导自我教育,着眼于充分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心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意识。学校还应大力扶持大学生中的各级心理健康自助组织,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社团把心理健康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创造性,变“他律”为“自律”。

4.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合力。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根本目标都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这是两者得以结合的基础,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样,没有健全的人格,必将阻碍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这是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高校应在课堂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有关内容,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强化网络道德自律。还应把对学生最基本的网络道德要求规范化、具体化,与学校原有的德育考评制度挂钩,形成一套固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网络道德的良好氛围,通过为大学生举办专题演讲、开设IT论坛、网络主页设计大奖赛、网上DIY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做到知行统一,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

作者:李克信

上一篇: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金融资产结构探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