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物流论文

2022-05-01

[摘要]:随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本文在分析农业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教改思路以资借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物流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物流论文 篇1:

论分享经济对农业物流改革的促进作用

[摘 要]我国农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建设发展缓慢,缺少先进的物流模式。文章指出物流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国外农业的物流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物流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分享经济;农业物流改革;农业经济;促进作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04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在温饱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转向营养更丰富的阶段。合理的逻辑模型不仅将改善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成本效益,还有助于市场与中国农业的国际化,因此,农业物流的改革方式刻不容缓。

1 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物流改革现状

中国的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增加。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为700000公顷,比去年同期增加11057公顷,粮食为58957吨年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836吨,同比增长3.2%。农产品收获后,很多农业必须通过运输以达到销售,可由于运输条件、交通等所限,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通费用,货运损坏率仍然很高。在中国,物流果品运费和蔬菜等农产品达25%的伤害,累计达100万吨的损失,而美国货损率只有2%。按每公斤1美元的比例计算,也有高达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2 我国当前农业物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仓储、运输环节冷冻、保鲜技术差,且物流成本较高

农产品物流都是根块类农业,占所有水果和蔬菜的50%,肉、鱼、蛋、奶等易腐的新鲜食品占25%,应采取冻结新措施。中国有着广泛的农业大市,因此流动性也很重要,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多数自然农产品通过物流能够正常运转。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因素,超过存储区域的80%的新鲜食品保持在正常温度。具体原因是:①缺乏专用车辆和运输工具,新鲜食品冷冻设备和制冷技术差。②缺乏专用存储,尤其是冷库,冷库建设是非常有限的。据统计,在32%~25%,果蔬采摘、配送、仓储和物流环节的损耗是中国每年产后的粮食流通的12%~15%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物流成本已成为制约农业物流的重要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2 我国农业在物流环节未得到有效增值

在我国农业生产环节的比例方面,应有更大发展,而农产品收获后处理,对交通方面的建设不够上心,而且也没有投入大部分资金。如果在生产、加工以及贩卖农产品的过程中能够严谨些,将这些流程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那么对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是极有益处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农产品所带来的收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在整个供应链将得到的物流增值3~4倍,在中国的农业附加值只有1或略高。在其他国家,收获、加工、储存、运输后产值增加3.8倍,而我国水果增值只有1~1.8倍的比例:我们的蔬菜只有1%达到销售,物流和仓储少于20%的存储架,以及处理和蔬菜的包装,都低于10%。

2.3 未能充分发挥农业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

通过物流中介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从全球范围来看,荷兰合作社提供销售市场的75%~95%为自己的蔬菜,日本的蔬菜也由农业研究所集中竞价销售统一生产流程,上市是采取分散化,它的产品的70%以上是批发和零售业直接过渡。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基础差,在20世纪80年代萌发,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开始,比发达国家的时间短很多,发展规模小。

3 依托农业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应进一步加大冷链农业物流技术投入

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尤其是肉、蛋、奶、鱼和其他十分容易腐烂的农产品,必须要在运输过程中格外重视,加大对一些制冷设备的投资力度,比如冷藏车,以及在仓库里面按照制冷设备。确保农产品消费市场保鲜质量控制。只有物流技术,提高冷链物流农业投资,才能够有效实现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广泛的农业、庞大的生产、运输困难、易腐产品,也是受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季节性,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相对其他产品来说稳定性不是太好。所以,要想保证农业物流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采用其他方面冷供应链的集成技术。所以,只有做好了冷链物流工作,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逐步完善物流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业物流的增值能力

农业供应链包括产品加工、包装、组装、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如果只开展增值产品的一些部分,很少有成效,但是,如果物流链在一起,提高农业创意附加值的各个方面,加强增值农业,有利于扩大公司的利润空间。因此,为了提高附加值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步,在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工质量和水平,保证出口的农产品能卖出较高的价格。采取合适的农业经营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一些主要类型的生产实行有针对性的投资和生产出口服务,收购协议签署后,制定长期稳定的合作联盟,之前,必须与农民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其次,提高附加值农业的供应运输环节。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物流的农业损失率相较之发达国家要高出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容易腐烂的产品来说,损失率就更高了,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多半。所以,在对农产品进行出口运输时,应根据货物,及时、准确、保质保量的安全性,成本效益的原则,交通运输方面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布局,尽量挑选一些比较平坦的道路,使得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经手环节能够减少,用于物流的投入资金也会得到有效减少。

3.3 充分发挥物流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

虽然在中国有大范围的耕地,但是农民的人口数量更多,人多地少成为当下十分棘手的一个难题,假设农民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形式过于单一,那么在对市场形势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造成交易方面陷入困境,而且谈判的水平也不高,要想聘请中介监督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民面临更大的风险,交易成本也会更高,这样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使得市场小农户的困境得到有效处理,农业协会的中介组织首先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自身智能的充分发挥,达到为小农户开辟出一条进入市场的捷径,同时也能使其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首先,对于农民协会的建立要在进行鼓励的同时,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目前来看中国的农业经济是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的,农村建设也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然而从我国整体来说,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农民的地位依然十分不利,尤其是收购市场上的信息获取的速度慢且不全面,没有高超的谈判水平,市场开发也不尽如人意,这些都为农民在市场经济上立足带来巨大的困难。

要想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中国农业物流改革工作。文中对我国目前农业物流发展的情况以及趋势进行了大概的分析,并总结了要想促进农业物流的改革,就需要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个农业的发展与物流相关的农业措施,使农业物流得以迅速发展。当农业物流的现状得以改善,农业分配制度得以完善,农业物流的价值能够得以发挥,农业经济的优势才能最大限度上凸显出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然后达到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红梅.依托农业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32(1):83-86.

[2]刘海飞.深化改革 加快农业物流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2(4).

[3]M.S.森纳亚克.斯里兰卡经济改革——农民公司在农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J].Socialences in Hubei,2004(11):81-82.

作者:张旭

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物流论文 篇2:

农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摘 要]:随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本文在分析农业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教改思路以资借鉴。

[关键词]:物流管理 教改 农业高校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加入WTO,物流业得到蓬勃发展,从而导致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为了缓解物流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愈来愈多的高校开始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截止目前为止已有12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供给呈上升趋势,物流人才市场的竞争开始日趋激烈。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依托人才市场,创出特色,打造自身的品牌,成为各高校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本文将结合农业高校特点,分析农业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教改思路以资借鉴。

二、农业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及国际间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强,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特别是在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方面,农业及农产品物流管理方面专业人才奇缺,如懂得农产品保鲜物流技术和鲜活水产品物流管理人才等。因此,培养适应农业物流产业发展的专业型、复合型的农业人才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该专业,既顺应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面向市场,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又是农业高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为农业高校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又解决了农业高校具有特色的鲜活农产品养殖储存技术、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等理论在经济管理学科领域中的应用问题,培养了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的储备。而且,通过学科间交叉融合,进一步提升农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衍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培育新的学科领域。此外开设该专业可以加快我国农业物流系统规划建设,更好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及农产品流通的现实需要,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之间严重割裂等长期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物流管理将会成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产品经营市场化的强有力的手段。

三、农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我国农业高校应根据自身农业特点及未来市场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设置及培养方式方面作出自己的特色。

1.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确定培养目标,必须审视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三个特色:一是姓“农”,培养懂得农业相关知识的物流领域人才。二是姓“管”,培养能在物流环境中取得成功的与规划、组织、以及个人特征相关的技能。三是国际化,培养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懂物流管理国际惯例,能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的物流人才。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运作优化等专业知识。(3) 熟悉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和物流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物流保鲜与包装技术等。(4) 熟悉国家有关农业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发展动态。根据这一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可采取“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年按照工商管理大类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学科基础,第三年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第四年,按农业物流管理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这一模式突出厚基础,方向转换灵活,适应性更强。本专业毕业生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争取获得中级物流师、海关报关员等资格证书。农业高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其学制4 年,应授予管理学学士。

2.课程体系

物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环节多、系统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同时农业高校物流专业需要自己的特色,其课程设置必须突出农业物流这一主题,要在普通高校物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突出物流在农业中的运用,必须和农业相结合。其主干学科为: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科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物流管理类课程、物流优化决策类课程和农业产品物流管理专门化课程。经济类课程主要包括: 经济学基础、财会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农产品贸易实务、涉农企业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物流的专门化课程包括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管理运筹学、国际物流等。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设计为“平台+模块”的模式。“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是: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大类课程设置成若干基础平台,将专业课细化为几个方向模块。“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农业特色课程四个方面。“模块”主要是在平台基础上,结合地方物流人才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及今后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四、农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构想

1.培养目标定位正确,突出前瞻性

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找准位置,明确方向。这是适应新经济要求、办好专业的关键。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由于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时必须针对可预见的将来,使学校生产的“特殊产品”——学生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因而农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不断瞄准和预测科技前沿动态、国际国内贸易方式和理念以及农业发展的变化,从而准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2.充实和更新专业课程,突出综合性和交叉性

物流管理概念的引入不到十年的时间,行业标准正在形成中,物流管理发展的基础薄弱,诸多的领域有待逐步规范。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农业高校一个全新的专业,教学内容有一个逐步充实的过程。物流管理的专门化课程要根据行业发展不断充实内容。随着我国物流管理解决方案的成熟,要把最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内容引入教学中。要将物流管理比较成功的案例不断加进具体教学中,使学生能追踪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随着行业标准的逐步形成,选择一两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物流管理应用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作为最后的综合演练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但要有经济管理类和物流管理等综合性课程,还应有两者交叉的应用课程。

3.重视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突出超前性

师资是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目前制约高等农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办好物流管理专业,必须有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具备农业背景的物流管理师资队伍。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教师要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农业领域物流管理的书刊论文了解农业物流管理的最新动向;抽出时间到农业企业和农村农庄等去学习、考察、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当前农业物流发展的趋势,了解农业物流实践,了解农业企业关心的问题,以此丰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内容。二是超前送外培训,可以选送一些年轻的具有一定物流管理理论基础的教师到师资力量强的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农业类高校进修学习,学习他们的理论与教学经验等。三是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体系。四是聘请一些物流管理专家到校任教,兼职或客座均可。五是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授课能力,在某些核心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教材是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大量引进最新的英文原版教材,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有条件的农业高校还可以编写适合于农业高校的教材和物流运作操作实习指导书。

参考文献:

[1]史新平,陈培毓,袁尚文.香港物流本科教育及培训课程的概况与发展[J].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2004,(8):25-58.

[2]文晓璋,邱萍.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

[3]汪长飚.物流教學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07,(8):27-28.

[4]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申报书[C].2008.

[5]王军良.专业教改与教学质量[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项目资助:华南

作者:王雄志 王爱华

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物流论文 篇3:

重庆市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作为农业物流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物流配送为主体功能的重要流动节点。为形成发达、科学、稳定的农业物流配送系统,阐述了重庆市农产品配送的总体特点,分析重庆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跟进物流技术需要及制定最优配送路线等改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配送;重庆市

做好农产品流通管理工作是保证农业商品供应、稳定市场物价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广大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内在需要,更是保障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措施。近年来,重庆市正着力完善农业产品流通系统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冷链运输,进一步完善农业产品配送服务,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农业商品的流通成本,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济繁荣[1]。但与都市物流配送体系相比,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农村商品物流配送体系目标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尚有较大差异。

1 总体特点

1.1 强化“田头市场建设”

渝府办发〔2016〕176号提出,通过财政补助、社会投入、市场化运营的模式,用3~5年时间打造全国500个复合农产品“田头市场”。健全市场物流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市场专业设施,提升“田头市场”的清洁、分拣、标识功能,提高农产品上市“第一公里”的组织管理水平和产品商品化能力[2]。2016年6月29日,重庆市农委、市商务委举行农商合作签约仪式,提出加快农产品集中配送中心(田投市场)建设,双方支持2018年前在重庆市建设200个田投市场。重庆市农业特色产业链集货方式见表1。

1.2 都市区销地分拨网络日趋完善

重庆市级分拨中心双福以农副产品为重点,白市驿重点发展粮油、冻品等涉农物流及加工、冷链物流及相关市场群。都市区一定规模的二级交易市场主要有位于江北区的凯尔国际冷链物流园区、大观农贸万戈冻品批发市场、位于大渡口地区的重庆万吨冻品市场及位于南岸区的渝南冻品市场等。从分拨中心和服务城市的二级市场基本状况来看,目前服务城市消费区的已投运冷藏库容量约63万 t。同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司还将加快建设公用型仓储物流配送设施,并整合于运输与物流配送中的网络资源上,引导行业内企业间共建物流配送技术、仓库设备、物流配送车辆和大数据分析网络系统等,以推动资源共享、协作共赢和经济效益共增[3]。重庆市部分都市区农产品电商相关物流项目见表2,具体功能区域三级配送体系规划见表3。

1.3 末端配送方式多种多样

由于农产品易腐烂、保质期短等特性,与工业品“最后一公里”配送显著不同的就是对末端配送环境温度和交付时效性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新鲜农产品常常要求冷链物流,而且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冷链物流温度需求差异也很大。例如,海鲜冻品温度要求长期在-18 ℃以下,保质期较短的果蔬冷藏温度要求在-1~-3 ℃,保质期较长的果蔬在8~10 ℃。同时,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对碰撞、挤压极为敏感,易引起腐烂,因此从都市分拨中心(或二级市场)到末端网点、从末端网点到送货上门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从实践看,有冷链包装宅配、自助货柜提取、物业代管和便利店代收等多种配送方式[4]。

2 问题

2.1 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的农产品很多来自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受其分销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影响,导致物流配送体系方面的分销及退换货等基礎业务的效率大打折扣。为健全物流配送体系和保证物流配送服务的全覆盖,政府有必要对偏远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体系管理,避免配送受区域间物流流畅性的影响。此外,生鲜产品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物,使农产品的分销成本变高[5]。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物流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物流社会总额300.1万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单位物流成本增速明显趋缓。因此,需要及时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以此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降低行政性物流成本。

2.2 农产品配送技术状况差,物流成本高

重庆市的农业流通在加工、包装、保鲜及贮藏等方面都较为落后,在品牌和包装商品中只有粮油、柑橘、竹笋、榨菜和药材等一些商品的加工生产,鲜活农产品目前仍以大宗原材料生产为主,且加工附加值相对较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也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我国与物流配送相关的信息采集技术及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技术还不完善,如市场信息与农户信息的不平等、农产品物流信息的误差及跟踪定位的滞后等。

中小农户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其物流配送专业化水平限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根据有效统计,在物流产品方面,传统农产品达到了35.3%,是发达国家的2倍多。此外,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10.2%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平均损失率竟然达到了30%,时间和成本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效率[6]。

2.3 流通主体规模小,缺乏实时配送实力

目前,除少数大中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参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企业大部分为个体经营者。这些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及经营者规模较小,批发、零售交易与物流配送相互混合,机构杂乱。从总体上来看,重庆市在农业流通领域一直没有建立农业流通的人才基础,需要地方政府部门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或“1010”农业行动计划等项目引进和扶持人才。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电商的迅速发展也提高了对分销业务人才的专业要求,但农产品流通业务人才不足仍然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现有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从业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对包装、仓储、运输及配送等环节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只能凭经验操作,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容易因物流的局限性导致难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回购率[7]。

3 对策

3.1 加强乡村物流体系建设

目前,重庆市及各区县正进一步推行电子商务走进农村行动,把农业物流与配送体系建设作为“农产品上行”的关键性工作来抓。2016年,江津区与菜鸟网签署“县域智慧物流+”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同打造了四川省内首家农村末端配送线路共享体系,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的物流配送融合,并协助商户减少了配送经营成本的50%。

万州区将大力推广“1+T”和“T+1”的农业电子商务运输共同配送模式,将贯通农业商品上行线、工业商品下行线和物流配送干线3条道路,并建立区级农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管理中心,实现农业营销、农民购买及物流配送的渠道贯通。

云阳县将通过PPP模式,其中政府改补助为股权投资,占股份20%,社会资本投资80%,建设8 000 m2

渝东北速递配送分拨中心,建设乡村配送网点186个,建设村级代办点306个。秀山县创办重庆省内第1家专注县域农村物流配送的速递公司“云智速递”,做到物流从镇到乡、从镇到县城1 d内配送。

巫山县已累计建立了乡村电商服务站390多个,由当地电子商务公司实惠自建的村村通物流中心也已开始起步。在黔江县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区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的农业电商三级服务网络结构。通过整合已有的物流配送资源形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县城物流配送将越来越便捷。目前,酉阳县内已整合中通、汇通、韵达等18家以物流企业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建立了县城的共同物流配送体系。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农产品主要来自于条件较落后的偏远地区,因此改善落后的农产品配送体系,并引进先进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前提条件需要得到政府大力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可在物流配送方面为当地农民提供补贴。

重庆市商务委根据项目资金预算、实际投资和预期效果,对拟支持的项目提出专项资金安排建议,并向区县和有关单位批准项目支持计划和绩效目标。市财政局按照程序向有关区县和有关单位拨付补助资金。各区县应按照有关要求,做好项目管理、实施监督、项目验收、绩效自评和资金拨付等工作。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的意见》,重庆市将大力支持农产品流通建设,保障农产品流通。对建设100 t以上冷库容量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每100 t给予10万元的补贴[8]。

3.3 制定最优配送路线

物流配送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指导下重组物流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制定最优配送方案及最优配送路线。由于配送的复杂性,配送路径的优化需结合智能化算法计算,制定合理的配送方案。目前,图川IOTMS软件选择里程节约法和贪心算法确定合理方案,即根据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车次、负荷)及配送中心与每个用户之间的距离,制定配送方案,使车辆运输总吨数和公里数最小化。实际上,优化配送路径就是利用优化理论和方法,如单纯形法的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用计算机求解,得到最终匹配方案[9]。

3.4 注重人才培养

目前,产业人才储备可支撑现代农业物流的快速发展。1)向农民和其他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个人提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物流配送指导。2)开展农业技术指导讲座、专业物流配送企业参观等活动,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技术。3)举办农业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化、实践教学及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提高员工的综合职业素质。

4 结语

在现代社会和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着区域组织弱、物流配送资金支持缺失、技术欠缺及人力资源缺失等问题。在农村电商大力发展背景下,要提升农村农产品营销的整体效果,需协调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以进一步优化农村农业物流配送系统。通过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农民物流配送技能的实践运用,并重视农村物流配送人员的培训,利用这些渠道优化农村物流配送系统,有效推动农村商品物流配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榕.重庆市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行政,2019,20(4):27-28.

[2] 郭海,彭勃.互聯网+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58-159.

[3] 季园园,曹桂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0(5):90-92.

[4] 周万洋.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2):119-120.

[5] 徐海文,黄银娣,尤俊凯.浅析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9,42(5):42-44.

[6] 朱椿曼,李福宝.探究农产品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6):72.

[7] 杨捷.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机,2020(2):72.

[8] 刘文静,罗凤,邓贵霞.我国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9):44-45.

[9] 胡晓乐.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优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6):16-17.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贾曦

上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探讨论文下一篇:制定节能措施提高发电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