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信息系统(简称移动信息系统)得到广大用户认可和使用。企业或公司亦纷纷开发自己的移动信息系统。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探讨了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的构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论文 篇1:

基于TOPCARES-CDIO理念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一级项目设计与实践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企业信息化人才成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专业的首要任务。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横跨IT技术与管理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个合格的企业信息化人才不但需要掌握行业最新的IT技术,还要掌握企业管理、行业知识、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等管理理念。因此企业信息化人才需要既有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又需要领导实施开发企业信息化产品、过程和系统,同时还要了解各种最新的管理思想与技术开发对企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这与恰恰目前国际上最新的CDIO,我校从2009年开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TOPCARES—CDIO培养模式。

具有作为CDIO改革的一部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拟在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年开设一门新课“信息系统导引课程”。课程包括CDIO培养计划介绍、企业手工管理体验、企业信息化管理体验和职业调研与规划四个阶段.

1.CDIO培养计划介绍

导论课程一开始,就由教师向即将开始专业学习的新生介绍CDIO的内涵与思想。首先,结合CDIO能力大纲,使学生了解CDIO理念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学科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以及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学生参照这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为自己设定专业学习目标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由于CDIO能力大纲是直接参照工业界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如SAP公司对人才素质的要求、ABET的标准)而制定的,因此,不仅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理念,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全面的实施指引(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学生考核以及学习构架)以及实施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系统性及可操作性,作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南是完全可行的。

其次,向学生讲解基于CDIO理念的培养计划的内容,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将要参与的各种CDIO实践活具备初步的认识,了解培养CDIO各项能力(如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个人能力,协同能力,项目的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的重要性;设计一些有关CDIO的研讨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发言,从而为后续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2.企业手工管理体验

企业模拟运营对抗的基础背景设定为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此课程将把参加训练的学员分成4-6组,每组4-5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一个虚拟公司,在这个训练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六个公司是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他们和来自其它企业(其它学员小组)的激烈竞争中,将企业向前推进、发展。在这个课程中,学员们必须做出众多的决策。例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设施的改造、新市场中销售潜能的开发等等。

学生在经营模拟企业的过程中,会定期的向教师提交经营分析报告,分析目前自己所在公司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目标和策略,然后以口头和文字语言交流的形式向教师和其他公司进行汇报。而教师要对每个模拟公司的报告进行专业的点评和指导,将真实企业案例与模拟公司的虚拟业务结合起来讲解。

通过该项目,学生可以体验一个简单生产型企业典型业务流程,对企业运营和业务流程建立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意识到可以如何利用即将学习各科专业知识去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决策能力,由此激发学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兴趣并加强其学习主动性,也使其能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后续所学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和作用,见图二。同时,通过各种案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学风。

3.企业信息化管理体验

在导论课程的第三阶段,教师借助于SAP公司的ERP系统SAP Business One,将企业沙盘模拟对抗中的业务,在软件中实现,让学生体验到手工业务与信息化经营的不同,即从销售订单的生成到进行MRP物料需求计划展开,生成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作业,继而生产和交货这些手工业务功能在ERP系统中如何实现,从而体验到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所在,同时,也为未来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出铺垫。同时,老师设置一些企业信息化的题目,要求学生将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研讨。

4.职业调研和规划

在学生对企业运营和企业信息化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学生去生产企业参观实习,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转过程和产品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这认识(替代方案:录像演示);聘请企业领导或咨询公司业务主管进行演讲(替代方案:录像演示),使学生能从企业家或者咨询顾问的角度了解现代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从而有目的,有系统的规划未来的学业。组织学生讨论自身的能力、兴趣、强项和弱项,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专业导论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先由教师向学生讲授CDIO基本理念与方法,并向学生全面介绍基于CDIO理念而设置的本专业课程计划;其次,通过学生在企业沙盘上经营一家生产制造企业,使学生意识到沙盘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专业与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再次,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体验,明确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了解本专业设置的意义;最后,通过调研和规划,了解现代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系统的规划未来的学业和未来职业生涯。下表列出了专业导论课程的四个阶段和各阶段的教学内容。

作者:宋萍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论文 篇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构建

摘要: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信息系统(简称移动信息系统)得到广大用户认可和使用。企业或公司亦纷纷开发自己的移动信息系统。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探讨了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的构建。

关键词:移动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群;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近十年来,IT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已被广泛应用。一方面,软件交付方式由传统的刻录光碟交付,转换成基于云的下载安装或基于云的更新部署;另一方面,用户已习惯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从云端下载软件安装并处理信息,还会将一些存储量大的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上传到云端备份。这些变化也导致企业或公司积极开发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系统(简称移动信息系统),以留住用户。因此,当前IT技术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作为培养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人才的专业,可积极培养社会所需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以适应IT技术的颠覆性变化。信管专业于1998年由教育部整合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而设立[1]。各高校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有的偏重于计算机技术,有的偏重于管理。而我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管专业偏重计算机技术,其特色之一就是突出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在新IT技术背景下,我校信管专业也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特色,应突出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

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IT背景

云计算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便捷的、通过互联网按需访问、可定制的计算资源(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共享池的模式,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部署,并只需很少的管理工作或很少的与服务供应商的交互[2]。这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的云计算定义。云计算可以像水、电资源一样被按需供给和按需使用。而且,云计算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节约成本[3]。中小企业无需购买和维护硬件设备、系统资源,以低廉的价格就可以开展自己的业务。当前,云计算技术已经从Gartner公司发布的《Gartner 2016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上消失,云计算技术已经成熟落地。

其次,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WiFi部署已经普及,酒店、火车站、机场、理发店等场所几乎都部署了WiFi,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联网非常方便。而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已被广泛使用,使得基于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联网处理信息方式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和喜爱。

再者,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更猛,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报告:“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稳步提高……。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4]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微企业无需大量资金就可以启动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信息化服务和信息化管理。信管专业人才具备管理和经济学知识,又具备信息化建设的计算机技能。因而,这些中小微企业既是信管专业人才就业的好去处,也是发挥复合型人才用武之地的好地方。这样也促进了信管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云计算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具备管理学和经济学背景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是社会所需,也是信管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二、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群构建

信管专业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要求具备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具备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信管专业自身的核心课程是包含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课程的。因此,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在构建时可无须考虑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

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包括具备一定编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移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与部署能力。为此,我校信管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修改,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该课程群由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构成。理论环节包含6门理论课,实践环节包含6门实践课程。其中,培养编程能力的课程为: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Java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课程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实验、Java EE开发技术。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课程为: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与部署能力的课程为:移动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在该课程群中,《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选择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开发方法,其原因:一是,本校信管专业学生开设了Java语言编程课程;二是,android平台也是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广泛使用的;三是,就业市场对android开发人才需求量大[5]。

三、总结

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偏重于计算机特色的信管专业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是社会所需,也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因此,信管专业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提出的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构建方案,对于相关高校的信管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Mell P,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9,53(6):50-50.

[3]Armbrust,Michael,Fox,et al.Above the Clouds: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EE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2009,53(4):50-58.

[4]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07-05].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

7527/n3057529/c5060464/content.html.

[5]杨功元,李桂珍,李欣.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6):85-88.

作者:刘平山 文益民 刘枚莲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论文 篇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通过分析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验收条件,结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情况,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新与实践等几个方面探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如何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特色专业

作者简介:钱进(1975-),男,江苏泰兴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叶飞跃(1960-),男,浙江东阳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 常州 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改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08024)、校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简介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前身是1998年筹划设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专业方向,2001年经省教委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02年正式面向江苏省进行招生。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两个方向,属于非师范专业。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2007年成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

当今企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是管理和技术。因此,我院充分考虑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面向江苏及苏南地区的人才需求,根据我院本科招生生源特点,紧紧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针对岗位锻炼实践能力,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管理人才和以技术为主、管理为辅的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本专业主要按“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模式的“3+1”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基本平台+模块化菜单”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按照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两个方向让学生选修课程,并设置了与时俱进的一些拓展模块课程,体现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定位明确后,专业建设就有了清晰而明确的发展方向。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验收要求来看,最主要的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新与实践。因此,我院进行校级特色专业建设时,紧紧围绕这些核心体系进行重点建设,采取抓大放小的策略,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果。

1.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也是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采用“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3+1”人才培养方案。所谓“3+1”培养方案是在“学术性与技术性”和谐统一思想指导下制订的,实现以“实践第一”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方案,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目前,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思想是企业发展的核心,ERP软件已经不是工具,ERP应用型人才已经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将企业资源规划思想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成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主要参照陈国青编写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05(征求意见版)》,并根据我院师资状况和招生特点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图1所显示的核心课程左边部分是ERP管理技术的核心课程,而右边部分是ERP软件开发技术专业课程。对于同一门课程,两个专业方向侧重点不同。目前,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与鼎捷软件有限公司进行密切合作,培养ERP应用型人才。

2.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学院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和回访毕业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偏多。以前开设了C语言、C++语言、JAVA语言、可视化编程语言VB等四种,结果造成学生对每一门语言都学而不精,学一门忘一门,一些后续课程无法进行。

(2)各门课程连接不够紧密。由于没有整体课程体系指导原则,各门课程连贯性不强,任课老师可能会随意调整教学内容,导致后续课程缺乏相关知识。针对这些现状,我院充分研讨和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对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最终将程序设计语言定位为JAVA(或C#)。从程序设计基础到数据结构,从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从数据库课程设计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都采用一门开发语言JAVA(或C#)。各门课程紧紧以“ERP思想”为主线,以“知识点→能力→素质”为导向进行授课。从图1可以看出,各门课程紧密相扣,层次分明。每门课程下设一名负责人,安排两到三名主讲教师。另外,我院还精心组织与规划精品课程的建设,已有两门校级优秀课程操作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三门校级重点课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

3.“双师型”师资队伍

无论引进人才还是内部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应响应终身学习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兼具工程师、分析员素质的综合人才。目前,我校规定讲师、副教授崗位津贴进档时需要具备“三年内企业实践或社会实践至少三个月”条件,或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为此,我院经常选派年轻的优秀青年教师到知名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培训新技术三至六个月,到鼎捷软件有限公司培训ERP管理思想和实践操作,力争“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形成了信息管理与智能数据分析和信息系统开发两个核心教学团队,其中信息管理与智能数据分析教学团队已经成为校级重点教学团队。

4.创新与实践能力

(1)创新能力。我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业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创新实践项目。另外,成功的创新实践项目可能成为学生的就业途径。为此,我院建立了科研导师制,通过学分置换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申报校级学生科研项目、省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各级各类资格证书考试、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协会)大赛、计算机大赛。我院2004级的一名同学在叶飞跃教授、钱进等人指导下完成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面向商企业的数据挖掘系统研究与开发”,2008年他在企业实习期间就与公司签约了。2006级两位同学完成了“同城高校换物网”,获第二届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文科)竞赛三等奖,免修“信息系统开发与实例”课程。2007级一名同学在2010年“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三等奖。

(2)实践能力。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目前,我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创新建设。首先,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加大了实践教学学分,使得实践教学比例占到30%以上。其次,改变了传统大班形式,实施小班化实践教学。对于课程设计类的实践教学采用类似于毕业设计的方式进行指导。最后,组織全体老师编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避免了同一实践教学内容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实践,避免了因任课老师的变更而改变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实践教学考核,采用单个项目和面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众所周知,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实践教学,很多实践内容都能从网络、参考书上找到,所以不能光凭学生调通了程序就认为他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而应该采取编写相似题目的程序和针对源代码进行提问等方式进行深入考核,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级学生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以随机抽考上机实验题目和面试等形式进行了抽查考核。通过这次抽查考核,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学生上机抄袭、应付的现象。这些学生在第三学期参加了江苏省计算机语言二级等级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70%,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为今后分专业方向提供了依据。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再探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正在按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依然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针对问题,要研究对策,未雨绸缪地进行深入探索。

1.人才建设

在人才建设方面,需要加大引进优秀人才。一方面,需吸引本专业具有博士学位、高水平的教授、学术带头人到学院工作,扩充专职教师队伍,组建本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邀请部分在社会工作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来。与此同时,想法设法留住内部人才,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可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攻读博士研究生等方式培养在校青年教师;提高内部人才待遇,防止因人才流失造成的师资队伍不稳定、专业建设不连贯的现象。

2.制度建设

一个特色专业建设不能因为人事改革而改变整个专业建设的方向,改变整个课程体系结构,改变整个教学环节。专业建设工作需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力度优先资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提供一些经费以便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发表学术论文。

四、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管理、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新专业,它涉及众多的专业领域,发展快、变化多,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院将不懈努力,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越办越好,办出水平,办出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6,(8):140-142.

[3]赵礼强,荆浩,徐家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2(6):130-132.

[4]钱进,叶飞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8):199-202.

[5]姜华.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3(2):63-65.

[6]陈国青.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05(征求意见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钱进 叶飞跃

上一篇:内部审计独立性思考论文下一篇:新时代民生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