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2022-04-24

摘要: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行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能够帮助运动员进行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提高体育比赛的公平性,促进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体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对现代体育行业的影响,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比赛转播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篇1:

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分析

摘要: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Delphi程序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带领学生在四周实践内开发出完整的小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地掌握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知识,展示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Delphi;数据库

作者简介:杨秋芬(1973-),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副教授;李灿军(1976-),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XJK013BXX006)的研究成果。

Delphi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工具,不仅对象封装、继承、类型和重载的概念清晰明确,而且异常处理的能力强大。Delphi在数据库领域的活跃,来自于其自身的可视化构件技术,它以数据库引擎BDE构件为基础,能支持本地数据源、远地数据源,也能支持ODBC接口。对于本地数据库系统,Delphi通过BDE不仅能访问四种标准数据库如Access、Paradox、Dbase、Text,根据需要也能访问Informix、Oracle、Sybase、SQL Server、InterBase等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对于远地数据库系统,Delphi能通过BDE借助ODBC Drivers、SQL Link进行读取。[1]

在图1的Delphi开发数据库应用的体系结构图中,Delphi通过ODBC接口访问远地数据库。ODBC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标准数据库互连接口,基于C/S模式,通过标准的SQL语言能够在不同DBMS中存取数据。这样大大提供了Delphi程序开发语言的互操作性,使得Delphi应用程序与DBMS逻辑上分离开来,大大增强了Delphi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独立性和可维护性。

另外,Delphi7.0以上版本还可以通过Microsoft公司的ActiveX Data Objects(ADO)接口访问数据库系统。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符合当前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案例教学在医学、法学领域使用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相对来说起步晚一些,在计算机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人应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得到认可的是劳伦斯的定义: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部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笔者从师范教育教学的角度定义的“案例”——某些原理及关键性问题的实际例子。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运用典型的例子进行教学,更具体一点就是将教学原理、内容、规律具体化、典型化,使学生通过个案的学习、研究,推出具有普遍性规律的结论。案例教学把过去的结论式教学改为过程教学,把“填鸭式”教学改为主动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沿用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循序渐进地编写数据库系统,进而更深地掌握和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的Delphi教学过程

Delphi是一种可视化开发工具,支持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由于它提供数据库引擎BDE、丰富的数据库访问和操作控件以及数据库报表工具,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效率。Delphi通过 MIDAS(Multi-tie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s Suit)来支持三层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这种三层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可用图2表示。

Delphi提供了一个数据库引擎BDE,使它可以透明地访问几乎所有类型的数据库,所以在Delphi中建立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关系十分容易。笔者以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来加以说明:首先建立一个BDE别名,设置它的Server Name、Host Name(这两者一般情形下一致)、Databae Name、User Name、Query Mode等,然后在应用服务器的Remote Data Module中的数据访问控件中指定Database Name属性为相应的BDE别名就可以建立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关系。

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程序的关系可以在客户程序的Data Module中建立:先设置数据访问控件Remote Server属性指定一个连接元件,再由连接元件的Server Name指定相应的应用服务器,最后设置数据访问控件的Provider Name属性以建立与应用服务器的數据“掮客”Provider的联系。这样之后客户程序就可以透明地利用应用服务器的事件处理规划程序了。

Delphi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的讲解重点就在于对图2的掌握。笔者将自己编写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展示给学生,将功能模块一一分解,对数据库的详细设计进行充分展示,尤其在数据库的连接上让学生和图2进行一一对比,对基础数据的存储和基础数据的操作进行详细演示。

在分解时重点在于该系统中如何体现三层结构的,三部分之间如何进行联系的,学生自己开发系统时要从哪里入手以及开发的步骤。特别强调图2就是Delphi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并不是单独的程序,而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学生把图2分解出来的内容,和目录章节“对号入座”,使学生对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案例”教学作为一条主线贯彻Delphi程序设计语言的整个课堂教学,实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贯彻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每一堂课,笔者把新课的教学内容以实例展示给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然后再有的放矢地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Delphi程序设计语言一共64学时,在学完全部内容之后信息一、二班的学生在四周的时间,90%的学生都开发了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小管理系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知识,尤其在开发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组,互相协作,你追我赶,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这和学生的职业教育相一致,也和高职高专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标相一致。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法在Delphi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理由如下:

第一,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案例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Delphi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原理、规律等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例使学生由“个”到“类”发掘Dehphi程序设计的一般规律,理解现象与成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书本知识通过理解和掌握,变成内化知识。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扎实有效的知识,在案例教学法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习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受用终生。

第三,培养教师自我学习的动力。案例教学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既定答案,教师需要随时回答学生在分析、讨论时可能出现的结论或问题,而且是五花八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局面,不至于易于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案例教学不仅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志德,张燕.Delphi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童爱红,张琦.Delphi7应用程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朱敏.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性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

2001,(8).

[4]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

[5]李文生,叶宁.采用Delphi实现三层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J].计算机工程,2000,(7).

[6]贾凤梅.案例教学在气象学与气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绥化师专学报,2002,(3).

[7]常萍英.基于OPC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监控系统的数据集成及软件开发[D].南京:东南大学,2004.

[8]余江.河北省運动队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9]吴明.VFP教学中的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4).

[10]杨秋芬.三层C/S模式和Delphi数据库的概念及实现技术[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杨秋芬?李灿军

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篇2: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体育中的应用

摘 要: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行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能够帮助运动员进行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提高体育比赛的公平性,促进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体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对现代体育行业的影响,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比赛转播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现代体育;应用

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高体育竞技的水平,提升体育竞赛的公平性,有助于体育行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体育行业的应用,在体育项目发展上逐渐智能化成为可能,可有效提升体育竞技项目水平。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开展。

一、计算机技术对现代体育行业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体育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以及体育成绩。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运动员进行训练,对运动员的动作标准进行评判,从而去规范运动员的动作,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传统的体育训练中,教练凭借经验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指导,缺乏专业的科学检测,使得运动员的训练细节无法得到正确指导,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2]。而计算机技术,已经可以分解运动员的动作,对运动员各个部位进行监测,能够科学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我国的体育项目,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训练的项目有很多,大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训练。

二、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比赛转播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虚拟体育分析系统

计算机虚拟体育分析系统,主要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体育比赛相互融合,从而在屏幕上形成与比赛项目有关的数据信息,将比赛的情况、结果,真实的展示给教练员、运动员。虚拟体育分析系统,可以应用于体育各项比赛,其能够在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环节,适当的插入数据分析,从而去对比赛的赛事进行讲解、分析[4]。体育比赛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能够使得比赛更具有权威性与科学性,能够实现体育比赛转播的实况分析,以及比赛成绩的实时计算。计算机虚拟现實技术,能够促进体育行业的发展。

(二)计算机虚拟重播系统

体育项目比赛过程中,计算机虚拟重播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比赛全程进行重播,有利于比赛的转播,以及比赛的评价。计算机虚拟重播系统,能够将比赛通过动态三维图像进行重播[5]。例如,选择好需要进行分析的比赛视频,现将其进行暂停,接着将暂停的二维视频转变为三维场景,此时比赛的人物也会变为三维人物。而虚拟摄像机,可以对三维画面进行拍摄,从各个角度去观看比赛情况。计算机虚拟重播系统,支持比赛的快放与慢放,能够抓住比赛的每个细节,确保科研队伍详细分析每个技术环节。

三、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一)功能要求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去建设训练的虚拟场景。(2)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去获取训练的具体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3)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运动员生理生化与心理数据进行收集,从而去把握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4)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去重现运动员的动作,对不标准的地方进行展示,从而使得运动员清楚需要改进的地方[6]。(5)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图像化训练分析,找出训练的不足,有利于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6)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促进体育行业的发展,为体育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二)具体应用

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设置体育比赛装置。此种比赛装置,能够将比赛情况、运动员代入仿真世界。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将用来训练的训练室变成比赛现场。运动员在比赛装置上,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比赛的气氛,增强运动员的紧张感,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潜力。此种比赛装置,多用于模拟比赛训练,能够提高训练水平,增强运动员的比赛经验。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随时对运动员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准确的对运动员技术水平进行分析评测,并且对问题进行诊断。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且根据问题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针对比赛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三)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举重项目为例)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于举重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其能够对举重训练进行科学的规划,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运动员提高举重成绩。教练可以通过举重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去确定训练目标、训练计划等,并且能够利用系统对运动员的日常进行管理。该系统能够将举重训练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有助于教练随时查询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运动员的训练成绩。能够对举重训练的各个阶段进行数据管理,教练可以通过计算机去判断训练的成果,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案调整。举重运动系统,需要根据国际举重训练标准进行训练方案设计,通过对举重训练信息的收集,分析出有效的训练方案,针对运动员的不足,提高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及技巧训练,强化举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从而去提高运动员的举重成绩。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标准的评判,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信息进行记录,能够准确的指出运动员的不足之处,能够帮助运动员进行整体强化训练。该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系统,运动训练系统,以及运动选材系统。其能够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的辅助,帮助运动员提高举重成绩,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促进体育行业的发展,为体育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计算机技术对现代体育行业的影响,主要有提高体育竞赛的公平性,以及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与成绩。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比赛转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计算机虚拟体育分析系统,以及计算机虚拟重播系统。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功能要求与具体应用。通过举重运动训练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去辅助运动员科学的开展举重训练,从而提高举重成绩。

参考文献:

[1]齐会娟,李德雄,刘丽娜.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古建筑数字化复原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6,(10):135-136.[2017-08-23].

[2]方程.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5):147-148.(2016-07-11)[2017-08-23].

[3]郭汉,宋耀伟,张森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02):92-96.[2017-08-23].

[4]袁野,黄蔚.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20):239.[2017-08-23].

[5]刘莹.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01):144-145.[2017-08-23].

[6]张力刚.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展示艺术中的应用[J].黑龙江纺织,2017,(02):31-34.[2017-08-23].

作者:刘松涛

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篇3: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新思路

摘要:分析了我国现行体教结合工作的弊端,并且大胆突破传统的“体教结合”思路,提出了全新的集竞赛组织、训练管理、文化学习、健康监控各项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初步设想,并且以上海为例,从实际操作层面入手,构思并建立“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完成了联盟的组织结构、制度文件和管理体制的基本设计,得出了较为完整、科学、可行性强的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设想。

关键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体教结合;上海

收稿日期:2014-04-18

基金项目:2010年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重大委托课题《上海市深化“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研究》(编号:HJTY-2010-A04)。

作者简介:王晖(1979-),博士,研究方向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通讯作者:王跃(1962-),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

1现行体教结合方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以举国体制、专业化发展为核心特征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对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广种薄收的培养方式淘汰率、浪费率始终居高不下,虽有一时之功,但长期弊端日益凸显。退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就业、安置问题成为难解痼疾,由此导致的后备人才匮乏则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桎梏。

为解决这一问题,1985年,原国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1],尝试在传统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渠道外建立一个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教结合”。由于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体教结合”推行20余年来,效果差强人意,距离解决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还有相当大的差距[2],也难以承担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化培养的重任,其具体弊端如下:

1.1内在凝聚动力不足

从组织形式来解析,我国目前采取的高等教育体系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结合的措施是通过体育系统办教育(如体育系统办大学)或者教育系统办体育(如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显然,这种体教的结合是迫于外力促成的组织形式上的结合,借助于政府管理迫力的结合,缺乏内在的凝聚力,一旦政令改变,外力解除,结合也就自然解体[2]。

内在凝聚力不足源于体、教两系统在目标定位上的差异以及责、权、利等多个敏感点,导致现行体教结合工作在资源配置、衔接机制等方面未能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1.2中学阶段困难重重

在中学阶段,体教结合工作困难重重。在升学的压力下,很多中学在办运动队和招收体育特长生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在升学率上为学校加分。然而,当前的高考、中考招生政策改革方向日益趋向严格和平等,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升学便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少,而且学训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在中学阶段,运动训练对于校方、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

1.3高校阶段自欺欺人

在大学阶段,当前的状态依然是“冠军走入校园”,而不是“冠军从校园内走出”。高校学生运动员的录取方法是在入口端给予一定的宽松条件。考虑到运动员学生的文化基础,适当的“宽进”似在情理之中,但是,能否做到“严出”呢。要金牌,还是要学习?高校往往选择前者。学习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当前追求毕业率、就业率的形势下,高校对于普通学生尚且做不到“严出”,遑论本来成绩就差的“体育生”?高校虽然也涌现出过优秀运动员,但数量很小,如对其成长过程追根溯源,真正源自校园的更属凤毛麟角。无论是刘翔的硕博连读还是孙杨的大运征途,都难逃自欺欺人之嫌。林丹在伦敦奥运会后获得硕士学位更引起了广泛质疑。一时间,文凭似乎成了奖品,学术的纯粹性和尊严、教育的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在2004年拒绝了足球明星巴拉克攻读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入学申请,因为校方认为依照职业球员的训练量和比赛任务,他不可能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业[3]。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当前所进行的“体教结合”,到底是“结合”还是形成了某种默契的“交易”?

1.4原有平衡遭到破坏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对于教育体系原本的竞赛平衡也造成了破坏,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和普通高校同一项目实力相差十分悬殊,比赛经常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使得一些本来广泛开展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成为了几个试点建设学校的小范围游戏,破坏了普通高校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这些项目在校园中的生命力,后来所实行的分甲乙组等措施成效甚微。此外,部分学生运动员由于长期缺乏文化教育养成了自由散漫、骄纵蛮横的不良习气,不但未能活跃学校体育氛围,反而对校园秩序造成了危害。

2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为了突破当前体教结合工作固步自封的局面,达到优秀运动员从校园中产生的目标,需要教育系统突破传统思路,研究制定全新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2.1指导思想

新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构建时应当目光长远,眼里不应只有大运会、中运会的任务。如果仅仅是为了竞赛成绩,那学校办运动队和现有体制又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把运动队从体育部门搬到了大学或者中学的校园里,还白白占用、浪费了本应当供全体学生享用的体育资源。教育部门在办运动队的时候应当给予更多的思考,体现学校办体育的特点,并不是不要运动成绩,而是应当放弃当前备受诟病的、短视的锦标主义成绩论思想,对学生运动员的成长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时刻牢记育人的基本职能。“教育”的含义是训练心智和品格,而传授技能和专业知识只能被视为“培训”。要培养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塑造只在某一方面能力超群,而其他方面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单向度”的人[4]。

2.2基本原则

2.2.1全面发展原则

为了保证学生运动员在思想品德、学术水准、竞技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应确保学生运动员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待遇。体育只是一个人教育经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运动员”的名称意味着“学生”的职责是第一位的,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任何体教结合的建设单位都不允许把运动员视为获胜的工具,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学业优先和身心健康[5]。

2.2.2学术水平同等性原则

学生运动员是全体学生的一部分,学生运动员的录取政策、学习考核标准、毕业要求都应与其他所有学生一致。无论多么优秀的运动员,为学校争得过多少荣誉,都不能享受特殊待遇,必须维持学术的公正性和纯洁性[6]。学生运动员因为训练和比赛耽误的课业须由自己负责弥补,当然校方、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帮助,使其尽快达到合格标准,但是衡量标准绝不能降低。这需要校方、运动员的观念都要做出调整,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由于历史原因,虽然当前要实现绝对的学术水平同等性非常困难,但是这一点不解决,体教结合工作就永远落不到实处。因此,保障学术水平的同等性,应当是新体系构建最核心的内容。对于已经进入高校的学生运动员,似乎只能采取亡羊补牢的方法提高其文化素质,尚可言“犹未为晚”,目标是保证其成为合格的毕业生。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运动员,则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文化教育和全面发展,不要再重蹈其前辈运动员轻视文化学习的覆辙。

2.2.3业余训练原则

业余训练原则也是对“学生运动员”的“学生”身份的充分尊重,学生运动员是业余运动员,他们参加校际体育运动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是为了充分利用体育的教育功能。因此,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应尽可能不影响其接受正常的教育,也唯有保证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才能够施行学术水平同等性原则。在训练时间、训练次数等一些具体问题上做出明确而又严格的规定。如把训练安排在下午,上午时间全部让位于文化课学习,比较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和学习规律。另外,对于每年参加比赛的最多竞赛场次也应当做出规定[7]。

3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想

基于上述分析,以上海市为例,为了统筹体教结合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具有如下特征:

3.1政社结合,形成科学高效的体育管理体制

当前世界各国对体育的管理逐渐趋向于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体制[8],其最大特点是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政府部门负责政策法规与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体育的进行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在不同的体育组织之间进行沟通与联络等等;而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则完全由体育社团承担,形成一个统分结合、分工合理、各尽所能的高效率的管理体制。

3.2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的进行组织、制度和业务建设

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基础问题是组织建设,包括决策机构、办事机构、专业机构和实体单位,另外需要进行良好的制度建设来确定各组织的职能、作用、衔接机制以及行为规范准则,在此基础上做好这一体系的业务建设,设定好在竞赛、训练、文化学习等方面的具体业务内容和建设目标[9]。当然,建设内容和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保证,因此,这一体系还应当有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和市场开发机构。

3.3参与面广,形成雄厚的群众基础

理想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是金字塔形的稳固结构,所以该体系的参与学生数量和学校数量一定要足够大,项目覆盖面也要广,才会形成涌现优秀人才的沃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构建比例科学的运动项目建设学校布局。为了保证足够的参与面,在项目布局的时候所应采取的方式应当是尽量鼓励学校多建设项目,不设置任何准入阻碍,对于群众基础雄厚,锻炼价值高的项目更需大力扶持。

3.4全面发展,保障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健康成长

这是“体教结合”工作一直要解决但尚未成功的目标,如何让参与运动训练的学生文化学习不掉队,退出运动训练时依然可以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升学,是体系建设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更是关乎体系构建能否成功的关键。

3.5全面监控,构建完善的后备人才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训练和竞赛的质量,需要构建一个高效、公开、全面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这一管理平台所实现的功能包括:学生运动员的信息登录与实时更新、体系下的竞赛管理、运动员学生文化学习监控与管理、运动员学生训练情况、健康情况、竞技水平的监控,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员、家长以及学生运动员之间的信息互动等。

4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构建

与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市具有经济条件、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人口基数少这一先天不足因素[10]。作为引领全国改革方向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应当正视现有模式的弊端,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做出前瞻性的探索,开拓稳固、富饶的体育后备人才成长的土壤。

4.1组织建设:组织结构及关系

新的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将采用政府和社会团体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会同其他相关部门成立“上海市教委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办公室”,作为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业务主管,负责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是新体系的具体操作机构,接受上海市教委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办公室的领导和监督。这一体系将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既能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联盟的主体作用。联盟的组织构架如图1所示。

联盟设有执行委员会、竞赛部、训练部、文化教育部、信息管理部、市场部等部门。执行委员会行使对联盟工作的管理权。市场部负责联盟的市场运作、宣传推广等活动,为整个联盟工作提供服务,为联盟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另外四个部门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竞赛部、训练部和文化教育部的职能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架构,能够协调学生运动员在竞赛、训练和文化学习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分配,保证学生运动员在合理竞赛、科学训练、文化学习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而信息管理部门则是竞、训、学三部门功能互动的核心与纽带,信息管理部通过构建和维护“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各部门职能行使和业务开展实现统筹管理,保障联盟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4.2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各部门职能及对应文件

在完成了基本的组织机构建设以后,就可以进行各部门的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对各部门的职能和对应的制度性或者操作性文件做出规划。

4.2.1执行委员会职能及对应文件

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为执行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包括:财政预算和管理、人员任免、战略性全局指导、重大问题决策、处理内部与其他单位之间的重大问题、解决联盟内部纠纷、召集全体成员对相关提案和行为投票表决、召集年会或特别会议、对联盟部门和联盟成员有悖于体育精神和联盟宗旨的行为进行审定并且确定处罚措施等。

为了行使这些职能,需要制定《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章程》、《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年度财政预算》、《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财政管理条例》等制度性文件作为依据。执行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事务管理。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应当同时出台支持联盟工作运转的学生运动员招生、毕业、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对于教练员的资格认证、职务晋升、激励机制也应当制定明确可行的操作办法,此部分属相关行政部门的职能,在此不宜越俎代庖。

4.2.2竞赛部职能及对应文件

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各个项目每年联赛的组织实施是联盟竞赛部工作的具体内容,竞赛部应当组织成立各项目的联赛竞委会和裁判委员会,根据《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年度竞赛总则》制定各个项目联赛的竞赛规程,并且制定成绩认定规则,与联盟学生运动员等级评定、奖学金发放等政策配合实施。

体育后备人才的实际比赛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学生的体育赛事活动对于活跃校园体育氛围,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作用显著,完善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做到竞赛和训练有机结合,并且做到常规性、可持续性,因此,应当采用联赛制而不是采用赛会制,应当实行主客场制以促进氛围营造,扩大影响力。

另外,联赛还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1)参赛学生运动员必须在“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注册;2)配合联考制度,坚持竞赛资格的“文化成绩一票否决制”;3)常规性的联赛对应常设的学校运动队,但不硬性规定学校的项目布局,通过联赛积分和成绩认定政策与奖励、经费支持、升学等相关政策挂钩,鼓励学校办队的积极性;4)综合考虑参赛项目、参赛人数、竞赛成绩等多种因素对各建设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认定和评价,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成立运动队、学生参加业余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4.2.3训练部职能及对应文件

上海市体教结合训练部的职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保证学生运动员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率,避免挤占学生运动员的正常文化学习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影响学生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防止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科学训练管理条例》是训练部职能实现的制度保证。

训练管理应涉及教练员资质、硬件设施、训练频率、训练时间、休息康复措施、运动损伤等突发状况预案等多个方面,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应当对学生运动员的每年、月、周以及平均每天的训练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对运动队必要的休息康复、运动损伤防治等硬件设施和装备、以及出现运动损伤等突发状况的应对预案做出明确要求。同时,利用“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上述各项工作做好监控,明确各学校、各运动队领队职责,形成训练情况定期上传上报制度,制定科学训练情况巡查制度并且切实履行,同时开通网络举报制度,实施全民监督。

4.2.4文化教育部职能及对应文件

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文化教育部的职能是突破以往体教结合工作所难以深入的改革瓶颈,保证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质量,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能否成功决定因素,也是本研究所提出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特征。文化教育部职能行使的依据是《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保障办法》,该办法坚持“学术同等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4.2.4.1升学资格平等

在升学政策方面坚持对学生运动员和其他普通学生相同的成绩要求。换言之,就是把运动成绩和文化学习成绩泾渭分明的区分开来,不能把运动竞赛成绩作为个人跨过升学门槛的跳板,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办运动队的学校重视运动训练、轻视文化学习的问题。

4.2.4.2竞赛资格约束

用竞赛资格来促使学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学术水准、道德规范均衡发展。建立并且实行学生运动员联考制度,实施联考成绩一票否决制。具体细则应涉及到考试形式、内容、组织方式等,可根据学习阶段制定针对性措施。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文化联考由上海市教委统一组织,中学阶段考试内容和组织形式可与期末考试相同。大学阶段考试内容为外语和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类。

在中学阶段,严格执行联考成绩一票否决制。

在高校阶段,所有正常录取的学生运动员和通过运动成绩加分达到二本分数线录取的运动员,在进入高校第一年可以正常参加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联赛。

高校录取的六部委现役运动员,通过单考单招、二本分数线65%标准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内第一年不能参加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联赛,在进入高校第二年,通过文化联考者,可以参加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联赛;未通过文化联考者:允许参加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项目个人单项项目的比赛,但是只计成绩,不计名次(田径、游泳、乒乓单打等);不允许参加上场人数少于5人的集体项目比赛(如乒乓球、网球双打以及团体比赛);限制性参加上场人数等于或多于5人的集体项目比赛,建议限制为每场一人次(足球、篮球、排球、曲棍球等)。

4.2.4.3学生运动员和运动队建设学校的积极性保证策略

上海市教委调整对于学校整体工作的评价体系,大幅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权重。利用经济杠杆,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管理者给予经济奖励。对于运动队普及面高、联赛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运营经费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经费来源包括行政拨款、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市场化运营经费等。

4.2.4.4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保障措施

在严格执行学术同等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正视学生运动员所面临的文化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建议采取的保障措施包括:

由市教委出台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相关文件,真正做到“每天活动一小时”。缩小学生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差异,让运动训练成为正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建立学生运动员个人文化学习导师制,可以在中学针对每支运动队配备专门的文化学习指导教师,在大学配备一对一的文化学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帮助运动员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

严格执行“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科学训练部”对于学生运动员训练时间的相关规定,保证文化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避免运动训练对于文化学习的影响。

坚决落实参赛资格“联考成绩一票否决制”,将联考成绩上传至“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调阅联考成绩以决定运动员联赛参赛资格。

4.2.5信息管理部职能及对应文件

信息管理部通过构建和维护“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各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布局、运动竞赛、运动训练、文化学习、等级评定、健康成长等功能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体育后备人才信息库,实现各运动队建设学校的运动员学生的数据更新、维护、查询以及管理等功能,并且能够实时发布政策法规,工作动态等信息,对参加运动训练学生的训练情况、文化学习、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实现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的竞赛管理,并且提供运动员管理平台以及在线体质健康管理,在线互动等功能。同时,这一平台也为市场部的计划实施、信息发布提供平台。其对应的文件为《上海市体育后备人才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办法》。

4.2.6市场部职能及对应文件

市场部的职能是保障联盟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政府资金投入压力,充分开发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及其组织的体育赛事以及相关活动市场价值,为推动上海市体教结合改革,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经济支持。其依托文件是《上海市体教结合联盟市场开发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利用联盟的无形价值与企业展开合作,获得赞助支持,经营各种体现联盟特征的商品,如衣服、文具、玩具等,对联盟赛事活动进行市场化

运作,如门票、广告等。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日益成熟,且学生体育运动必然会引起广大家长的密切关注,市场潜力值得期待,这些都为联盟市场开发提供了保障条件。

5小结

把我国从“体育大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应当是实现“中国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强国”之本,在于基础雄厚,人才丰沛,在于亿万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热衷锻炼。唯有如此,我国体育才能真正呈现出一种“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健康、稳固的状态,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体育后备人才的最大资源库在学校,所以其培养体系构建也应当立足于教育系统,并且充分体现教育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本研究所提出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设想遵循科学发展观,秉持“育人”的主旨,能够实现学生运动员竞赛、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合理规划和均衡发展,能够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引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体育锻炼,从而扩大体育后备人才基数。2012年1月,与本体系构想一脉相承的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已经成立,经过近两年的运行,成效良好,被媒体形容为“一锅冷水正在被煮沸”,为进一步推广至更多的学校和项目,形成完备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2014年初,以本研究所提出的构想为主体内容的“上海市高校自主确立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方案”也已开始实施。相信随着本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必将形成“全面发展不偏科、人才涌现可持续、经济来源能造血、科学管理信息化”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促进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国家体委. 关于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Z].1985.

[2]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3]超级丹当硕士惹争议, 网友调侃:四级过了吗[EB/OL]. http://sports.sohu.com/20121020/n355289663.shtml.

[4]李迎春. 竞技体育学院化道路[J]. 教育,2006(14).

[5]吴建喜, 邓世忠, 连正茂,等. 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社会学归因[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1).

[6]NCAA. 1982-00 NCAA Participation Statistics Report [R]. Indianapolis, Indiana, USA, 2001:1-194.

[7]Meggyesy, Dave. Athletes in Big-Time College Sport. In Lynn M. Messina (ed.), Sports in America[M]. New York: The H. W. Wilson Company, 2001:75-83.

[8]张显军,等.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2008 年奥运会后改革趋势[J]. 体育文化导刊,2006(7).

[9]宋守训,等.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单项运动协会制的若干构想[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3.

[10]王艳, 张贵敏, 刘金生. 国际体育都市视角下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 26(4):5-6.

作者:王晖 王跃

上一篇:住宅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下一篇:综合医院建设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