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法基本原则研究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法律法规得到了有效地调整,使之变得更为规范。滞后的金融法会严重限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阻碍金融业创新融合的步伐,只有不断更新金融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做出修改才能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国家金融法律体系的纲领和主线,是金融法律精髓的完美体现,显示出金融法律的根本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金融法基本原则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金融法基本原则研究论文 篇1:

浅析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

【摘要】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国家金融法律体系的纲领和主线,是金融法律的基本精神所在,体现了金融法律的根本价值。它对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金融业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法的价值取向,金融全球化的融合拓展引发了金融法价值取向的变革。

【关键词】金融法 价值取向 基本原则

一、金融制度改革趋势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及不断深入,2009年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提交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法案》得到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投票通过。根据该法案,美国成立了新的监管机构,消费者保护职能在原来七大金融监管机构的基础上得以整合。在如今的法治环境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建立了制度保障。2011年以来,我国一些内部试行办法开始出台,涵盖证券、银行、保险等领域,全面保护高低端市场的新型金融消费保护体系开始形成,各大银行通过监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各地区对金融消费保护工作开始试点。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在金融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备,尤其是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仍存在争议。

多头监管具有专业化以及促进竞争的优势,此种监管模式被世界金融监管普遍采用。由于行业和部门的分割易导致监管漏洞,使得多头监管存在整体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可能为投机者提供套利空间。此种制度也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机会。所以,进一步加强集中监管,建立统一的监管主体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市场技术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普通投资者很难通过信息披露真正了解企业的具体运作情况。金融领域的信用评级机构和经纪中介的存在提高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保障。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清楚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和经纪中介以自身盈利为主要目的,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消费者权益。因此,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力度,重视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在真实披露信息的基础上,严格对系统风险的控制。

二、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流动、效益原则

从社会利益出发,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之下,金融法将确保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以维护金融业的稳健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和风险。坚持此项原则,就是严格各项监督和管理制度,保障金融资产安全的同时使金融资产的使用效益不断增强,并且使金融资产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周转,促进金融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维护金融资产运行的安全、流动和效益是各商业银行的经营宗旨。

金融资产的安全和效益是贷款人和存款人的利益重心,同时也是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根本宗旨。如赋予证券更强的流动性就是证券上市制度的目的。安全、流动与效益三者存在矛盾冲突,又可以协调统一。金融法律法规的设计是在保障市场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金融市场资金融通价值。

(二)维护货币政策原则

维护货币政策作为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保证政府发挥转变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坚持维护货币政策原则,就是坚持稳定货币,优化结构,抑制通胀,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应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在金融法的保障下,有效贯彻和实施货币政策,促进社会经济规划目标的实现。中央银行实现其调控职能的核心在于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通过借助货币市场,运用金融手段,国家可以通过对信用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实现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货币政策将结构调节和总量调节相结合,通过对利率、汇率、信用量和货币供应量等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对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控制。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制约,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三)利益平衡优化原则

金融法注重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金融市场是多方利益主体的集合,既需要金融机构的苦心经营,也需要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国家的扶持与协调。所以金融法要将投资者利益、金融机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优化作为重要原则。例如,证券法律制度初衷是克服证券市场中欺诈、市场操作和过度投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但是,证券法律制度更将保障证券市场顺畅运行作为终极目标,同时维护证券市场主体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投资者,总希望保证自己投资的安全,且获得较高收益。而筹资者希望在避免筹资风险的同时以尽量低的筹资成本筹集到资金。金融市场中供求双方的利益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有效的金融市场应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矛盾。

三、金融法的价值取向

金融立法应符合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出金融业发展的前瞻性和现实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业的发展以实践探索为根本动力,只有坚持实践探索,才能将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才能实现金融业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会不断提高。尊重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是金融法的立法基础,也是金融法的改革方向。金融法是一种工具,它具有稳定性,它准确反映金融发展的现实,服务于金融实践。同时金融业的实践使金融法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法更是一种价值体现,金融法在客观实践的基础上,反映和评价金融业发展趋势,体现金融业前瞻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此外,金融立法应符合国际惯例下的金融全球化趋势。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受到世贸规则的约束和影响。当我国法律法规与世贸规则发生冲突时,我国法律服从于世贸规则。我国金融立法相对薄弱,应将放宽业务种类、审慎市场准入、严格法律监管作为立法宗旨,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我国金融服务立法。

参考文献

[1]谢根成.关于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建设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02).

[2]王元龙.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潮流与我们的抉择[J].经济学动态,2009(10).

[3]夏斌.由分业混业经营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10(12).

作者简介:赵晨(1988-),男,汉族,辽宁黑山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赵晨

我国金融法基本原则研究论文 篇2: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及价值取向论述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法律法规得到了有效地调整,使之变得更为规范。滞后的金融法会严重限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阻碍金融业创新融合的步伐,只有不断更新金融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做出修改才能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国家金融法律体系的纲领和主线,是金融法律精髓的完美体现,显示出金融法律的根本意义。它影响了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建设的方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金融法的价值取向,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影响,金融法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中。

关键词:金融法;法律体系;基本原则;价值取向

一、引言

在21世纪,法治的社会环境下,更加规范的金融法保障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从2011年开始,我国根据国情出台了一系列保护高低端市场的试行措施,创新发展了新型的金融消费保护体系。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在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因此根据国情,金融法不断调整规范,制定出贴合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

二、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各项金融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建设金融法律体系的基础,它不仅仅可以弥补金融立法的漏洞,也可以为金融执法和司法活动提供指引方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体系法律法规的健全,我们可以看出金融法有以下四种基本原则:

1.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稳定货币币值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根据我国中央银行法规定可以知道,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可以说此目标就是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想要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就需要做到货币制度的独立和统一。货币制度的独立就是货币政策的发布和执行都不能与其他政策相混淆,必须做到独立,货币在发放过程中需要与财政发行和政府信用独立区分开。货币制度的统一是指有关货币的发型和管理都统一归人民银行管理。

坚守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则,就可以确保在货币的发行时、金融活动开展时、监督管理金融时以及调控金融时,都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因此,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只有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因此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是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2.保护金融安全以及保证运行效率原则

由于金融业涉及货币资金的融通,所以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可以说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这其中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比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等。风险的隐患存在,就会影响到金融行业的发展,更进一步影响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的安定秩序。所以保护金融业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如何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是当下需要研究考虑的问题,只有更有效更迅速地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保障金融业的安全,杜绝金融危机的爆发。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金融的安全已经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在立法上,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的指定,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安全的环境;在执行操作上,对金融的监管一刻不能松懈,要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采用更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在守法上,金融机构本身要做到严于律己,内部控制和各项金融活动都必须做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操作,谨慎前行;在对外上,面对国际化的发展,金融对外开放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发展,立足于国家主权和安全,在对外的金融活动中要做到严格监管。

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效率二字,没有效率经济发展缓慢,效率是金融安全的目的,金融安全是效率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在保护金融安全的同时也需要确保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保护金融安全以及保证金融运行效率原则是金融法基本原则之一。

3.保障金融机构内部投资者的利益原则

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可知,在法律法规中,和金融机构相比,在金融机构内投资者权益保护上显得较为弱势。这里所指的投资者是指在金融交易中购入金融工具融出资金的所有个人和机构,包括存款人。保障投资者的权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没有投资者的出资就相当于让金融交易成为空谈,一旦投资者的权益受不到全面的保护,那么金融资金想要更迅速的融通必然成为纸上谈兵;其次,我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大多为小型金额个人投资者,这类投资者由于自身一人力量薄弱,缺乏获得可靠信息的渠道以及判断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更能带动个体户进行投资,发扬了金融法一视同仁的精神理念,同时个体户也是消费者,他们的权益也应当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维护;然后,大多数金融工具所具有的流通性决定了投资者的不特定性和广泛性,所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不仅仅是保障了金融业的稳定也是保障了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最后,投资者不光仅仅只是投资者,他们也是金融业一支强有力的监督队伍,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也就是为了能够让投资者更好的监督金融市场的发展,让金融市场操作更加规范透明。因此,保障金融机构内部投资者的利益原则是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结合国情吸取其他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立法原则

市场经济是属于外向经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来外资金涌入国内市场,我国的金融业也会有跟过机会参与到国际化的金融合作中。因此,一方面我国的金融立法要借鉴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法律,取其精乎去其糟粕,大胆试用新颖科学的做法,采用国际金融立法的通例,培养发展外向型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吸取国外的金融业发展措施,要结合国家实际国情进行斟酌,从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向出发,对外债、外汇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时对我国对外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各项活动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三、金融法的价值取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趋势迅速发展,证券、保险、信托及衍生金融业务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我国金融业目前仍然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不适应国际金融业的新变化,在未来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未来的中国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突破原先定制的分业经营的条条框框,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展提供空间。这样不仅仅适应了国家发展潮流,也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因此,在清楚明了的金融业发展趋势环境下,金融法价值取向的研究更加有意义。

金融法价值取向的实现方法是:

1.金融政策法律化

在法治社会,政策基本上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势来制定和实施的,尤其是金融政策,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已经趋向于法律化。金融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是方便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其本质仍然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行为。虽然中央银行法对金融政策的目标和使用工具都做了规定,但是在如何使用金融工具达到金融政策目标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定,在法治社会,金融政策本身就具有很少的法律规范。因此金融政策的法律化显得至关重要,何为金融政策法律化,就是指将实施金融政策时和准则一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定标准化,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缩小中央银行在操作金融政策中的自由裁量权。虽然根据实际情况而言,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时不可能完全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但是在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以及金融政策的自由裁量权上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措施,避免出现金融政策滥用导致经济动荡的局面。

2.金融监管法制化

随着金融业务的综合化提高了金融行业之间的风险,因此监管金融业发展,控制风险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将金融监督管理工作变得法制化。首先,需要支持统一管理体质下的分业监管。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金融业已经出现了全新形态的金融集团,这类多元化集团并没有经过法律规范化,突破了分业监管的限制。因此为了适应国情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统一分业监管,加强监管信息的共享。其次金融监管需要统一的金融监管立法。最后,金融监管立法需要确保安全和效率齐头并进,统一发展。保护金融安全绝不是唯一的目标,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做到提高效率,权衡监管成本和收益,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效率浪费,促进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和竞争力。

3.金融法规国际化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金融法不能只适用于中国,还需要和国际上的金融法接轨。各个国家的金融法有着其独到的特点,国家与国家之间金融法可以相互互补,相互比较、相互促进。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已经从技术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的开放,不再仅仅只是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挑战,而是在法律制度中金融法的国家化进程加快。

四、结语

金融法作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了金融业的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金融法的更新也要及时,为了更好地贴合金融业发展趋势,也为了中国经济日益昌盛,金融法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谢根成.关于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建设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02).

[2]王元龙.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潮流与我们的抉择[J].经济学动态,2009(10)..

[3]夏斌.由分野混业经营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10(12)

作者简介:梁岩(1986.06- ),女,汉族,山东安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投资方向,硕士,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中级

作者:梁岩

我国金融法基本原则研究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法变革的促进作用探究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金融相关的法规也亟待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问题形势,本文就笔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相关活动及其外延的研究,简单讨论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法法律体系变革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法变革;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周婷婷(1992-),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民商法。

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地将金融和互联网进行结合,而是一种多区域、跨行业、结合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从早期的网上支付业务到如今的互联网借贷服务和投资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行业监管机制和金融法法律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促进了金融法法律体系的转型和改革[1]。

一、我国金融市场金融法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法从根本上讲,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的总称,肩负着维护货币政策、安全流动效益、利益平衡优化以及有效监管的责任,而在新型金融体系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金融法法律体系已经很难顺应时代的发展,金融市场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2]。比如说在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中,仍然普遍存在效率低、创新度不够,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在其区域划分上也缺乏国际核心竞争力,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可以说社会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分配不够均匀的,这也导致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尤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原有的金融法律体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立法上有着明显的滞后性,而且对于新兴金融业态缺乏必要的立法规则,整体的法治观念和立法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态势下的金融法主要任务

(一)确立金融开放的发展目标促进金融发展

金融开放性发展的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金融法规作为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规范,势必要肯定金融开放性发展的总趋势,并且对于跨区域、跨行业的金融活动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法律健全,最终促进金融行业的有序、快速、合法发展。在垮境的金融区划合作中,过往的金融市场在境外资本准入门槛上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就限制了其进入,是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全球化发展的,所以当下的金融法机制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境外资本的合法跨境金融活动的准入门槛,打通资金流通渠道,推动金融市场规则的健全和统一化。另一方面还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缩小和各国金融法制之间的差异性,建立可借鉴、可复制的法律体系。要知道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全发展是不可能离开世界潮流独立前进的,所以为了提高自身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需要我国的金融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二)保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安全流动效益原则,这也就要求了金融法在制定上需要规避多变的金融风险,有效地防止和化解金融危机的产生,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和高效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的金融活动逐渐走入全球化发展,这样意味着世界金融波动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安全性较为薄弱,金融市场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国际资本的流动会对我国的货币的政策效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安全造成冲击,从中也会产生许多的疑难问题。所以,我国金融法法律体系亟待更加安全、高效地轉型,使其不仅能完成保证金融安全的使命,还能达到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秩序的职能。

(三)金融法需要为我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铺平道路

随着我国的高速稳定发展,已经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指日可待,硬件虽已经差距不大,而在金融法等软件上,我国发展还尚存一些差距,其主要表现为立法不配套,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反馈策略等,而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法制环境,这也是当下金融法亟需改革的地方之一。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法法律体系变革的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境外资金和金融机构的准入和监管

由于网络有着巨大的兼容性,通过金融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也就大量吸引了境外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并向国民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而这种外资的金融产业的进入也对我国的法律监管提出了新的制度和规范要求,落实到法律层面,也就需要对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对于进入我国市场的金融机构和境外资本也应该建立对应的管理办法,在其具体的入市标准和形式上也应该制定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和要求。就我国目前的金融法法律体系而言,虽然大致涵盖了以上内容,但在实施力度和监管反馈上却略有不足,对于一些突发问题和恶性竞争机制缺乏更为有效的应对方法,在法律层面上也尚需进一步的理论准备和内容健全。例如曾经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因为其资金回笼快、办理方便而大行其道,但最终由于互联网环境下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纠纷不断而资金链断裂,令无数的投资人血本无归,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金融法在金融环境监管方面的不足,如此这般现实的金融行业现状和问题,就是促进金融法变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促进了金融法对于投机性资本的监管

投机性资本,顾名思义就是投机性地利用汇率、利率或者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预期变化进行的牟利行为,在具体的行为划分上又分为不抵补套利、暂时性汇率变动反应、永久性汇率反应以及贸易有关的投机性流动,这些行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并对对应的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打击,如果大量的投机性资金流入金融市场,就会给国家带来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失调、汇率剧烈波动、金融市场混乱等等严重的问题。例如94年的墨西哥比索事件通过投资性资本的涌入,破坏了比索的外汇储备,造成了比索市场放弃了与美元的挂钩而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国内股市崩溃,经济发展水平倒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自由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内市场的高度开放,也就成为了国际投机性资本眼中的大肥肉,国际投机性短期资本不断地流入我国国内金融市场,而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国的金融法就需要作出相应的、明确的回应措施,并且加大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审核各方资金流入渠道,在外汇管理和储备方面加强规范。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取国外的金融法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立法,力争填补法律缺失的部分,从这一层面来说互联网给金融行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金融法法律体系向更适宜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地方转型。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传统的金融法只关注本国的金融环境,并对本国的金融市场进行调控和规划,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然是需要金融法法律体系进一步转型和变革的,只有这样,我国的金融法才能逐步適应日趋变化的世界金融形势。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极低,仅需一台电脑和几百元上下的源代码就可以搭建一个简单的p2p网贷平台,这也就造成了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方式恶意骗款跑路,从而给投资人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继出台了《第三方支付法规》和《P2P监管法规》以及《众筹融资法规》来监管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和新形式下相继出现的各类金融问题,在未来根据互联网金融的更深层次发展,还会陆续出现更多的新问题,这也就要求金融法给予相应的回应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金融活动全球化发展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一个小小的网线就可以连接世界,而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也就促使了互联网金融的高度国际化发展,而互联网和金融产业的有机结合也就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金融法法律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依托于现有的电子通讯技术,金融领域的信息成本逐步降低,使得境外资本的入驻和跨境金融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这也为金融活动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沃土,而在经济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和不断融合,跨国的金融活动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的现行金融法法规也逐步向WTO倾斜,渐渐的地域和国别的差异已经不能限制金融活动的开展范围,世界经济的高度和谐统一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这也对未来我国金融法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通讯行业的蓬勃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而现阶段金融法对于虚拟财产保护方面也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层次的解读,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给传统金融模式和金融法法律体系不断带来新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金晶.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法变革的促进作用[J].时代金融,2018(17):62.

[2]杨东.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法体系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22(A06).

作者:周婷婷

上一篇:基于地图运用的地理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学学习中导向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