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发酵信息化教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啤酒发酵信息化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啤酒发酵信息化教学论文 篇1:

以智取胜,赛教研共促发展

在2014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长王慧勤带领徐菊梅、蔡遵义两位教师参赛,获得语文组教学设计一等奖;在2015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上,张丽、蔡遵义、王爱红团队获轻纺食品类教学设计一等奖,张丹丹、徐菊梅、李云霞团队获文化艺术大类二等奖。

对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来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是学校检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集中进行信息化教学普及与培训的最佳时机。而连续两年的好成绩也给了学校教师团队极大的鼓舞,为推广信息化教学,打造智慧校园坚定了信念。

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职业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全员参与,智慧地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进行教学。”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长王慧勤说。对学校而言,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意义深远,因为教师通过备赛过程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并能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获奖教师则被聘为信息化大赛指导教练,继续协助指导教师参加下届比赛。

青年教师是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的一支庞大的“生力军”,信息化教学大赛则是该校青年教师的集中“训练场”。据教科室主任蔡遵义介绍,2015年比赛通知下发后,青年教师积极组队参加,经过教研组的热烈研讨、骨干教师的指导和校内专家、教练的精心辅导下最终筛选出13支参赛团队进入扬州市赛,8支团队入围省赛,是扬州市职业学校中参赛队伍最多的学校。

“教学设计需要视频素材佐证,每个项目视频素材从设计、准备、拍摄到后期剪辑直至最终完成成品嵌入PPT中,需要花去至少一周的时间,为了保证质量,少不了请学校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忙设计脚本和拍摄,项目负责人王爱红老师从拍前备料到拍摄时候的组织协调,事无巨细,累到腰疼,去医院做了理疗后又马上赶回来继续完成后期剪辑和合成工作。备赛过程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就是这段最艰难的时间也是团队成员自我提升最快的阶段。

“虽然最后只有2支团队入围国赛,但在备赛过程中,教师们通过不断打磨与探索,对信息化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为其今后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路和途径。”濮德锁副校长说。

问题导向,重在过程

该校从2010年开始参加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最擅长的是教学设计。而在2015年比赛项目中,《海南风情果盘》是该校烹饪专业首次参加的课堂实录比赛项目。众所周知,主题水果拼盘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耗费大量的水果且不能循环利用,也很难使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拼盘从设计到完成的全过程。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成为“海南风情果盘” 课堂实录项目选题的初衷。

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所有参赛项目所需要的教学软件均由本校教师完成,不请外援。《海南风情果盘》课堂实录需要开发一款水果拼盘软件,项目组在经过多次讨论后,最后由本校一位对软件开发有一定研究的政治老师设计制作完成。虽然该项目最后在国赛选拔赛中未能最终入选,但教学软件的开发既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又节省了教学成本,成为本次参赛教师最大的收获。

王爱红老师团队参加的轻纺食品类教学设计因为选题的问题,曾一直被认为是“最不被看好的项目”。在棉花杯选题被省专家推翻后,她们研讨确定的汤包、酸奶、啤酒等选题也陆续被推翻。此时离国赛初赛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了,她们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旅商精神,埋头研究、彻夜鏖战,最终她们的选题“面包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温度的控制”获得专家认可,顺利进入国赛决赛,这对参赛团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教师学会享受备赛的过程。”濮德锁在指导比赛时常常这样鼓励参赛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大赛,一大批非常能吃苦、思维活跃且创造力强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智慧推广,巧妙运用

事实上,在中职学校推广信息化教学困难重重。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重新学习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采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来解决。

以该校旅游专业为例。濮德锁不仅是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还是江苏省“濮德锁导游名师工作室”的创办人,他认为运用信息化教学不仅是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将知识转化为讲解内容的能力。

“我们在设计导游专业实训室时,没有选择全部使用信息化手段,而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即用最能代表扬州旅游景区特色的邮票将扬州的旅游景点按顺序串起来。而导游实训重在讲解,学生在实训室走一圈就相当于把扬州所有的景点讲解了一遍。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到情景再现,则采用了必要的信息化手段。”濮德锁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加上学校“3+4”(三天在学校,四天在景点)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导游服务水平。

由此可见,让互联网为教学服务,让信息化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是信息化教学应重点研究的课题,扬州旅游商贸学校通过赛教研互助共促的方式,智慧而巧妙地推广于应用信息化教学。。

作者:丁锐

啤酒发酵信息化教学论文 篇2: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发酵制品加工技术》中啤酒加工模块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特色五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改革实效。

关键词:啤酒加工工艺控制;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1 课程背景介绍

《发酵制品加工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以代表性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环节,遵循学生认知和职业技能增长规律,将综合理论知识、生产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本次教学环节设计选取的是项目四中的第二个学习单元-啤酒加工工艺控制,是啤酒酿造工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也是学习后续单元“啤酒质量控制”和完成课后拓展任务“啤酒发酵实操”的基础。

2 教学分析

2.1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职2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啤酒的营养成分、加工常用原辅料,会对原辅料进行正确选择和预处理,但对啤酒生产的企业真实环境及工业化设备缺乏认识。作为高职生,他们不喜欢学习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喜欢动手操作和网络交流,擅于运用各种媒体资源。

2.2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应该能进行啤酒加工设备的参数设置和优化,并对啤酒发酵生产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正确判断。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糖化和发酵机理及其物质变化过程,掌握啤酒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还要养成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以及食品规范化生产的责任意识。

2.3 教学重点难点

啤酒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粉碎,糖化,麦汁过滤、煮沸、冷却,发酵,过滤和灌装,其中糖化过程控制和发酵过程控制是啤酒生产加工的关键工艺环节,对啤酒成品质量有直接影响,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是啤酒糖化和发酵机理,其内容抽象、复杂,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参数设置的原因,为之后的工艺优化打下基础。

3 教学策略

采用“啤酒生产仿真系统”教学软件模拟啤酒生产实际设备和过程,通过“做中学”,使学生掌握啤酒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并完成糖化和发酵过程参数设置和优化,突破教学重点[1]。借助“发酵制品加工网络课程平台”,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课后测试和知识拓展,巩固对教学重点的掌握;使用“啤酒糖化原理”和“啤酒发酵原理”动画,展示糖化、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为后续讲解糖化锅、发酵罐的操作和参数控制埋下伏笔,破解教学难点。

4 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进行一体化设计。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师行为,双主线并行、“教学训做评”一体。

4.1 课前准备

4.1.1 观看视频

学生依据下发的任务单登录网络课程平台,下载并阅读啤酒发酵仿真软件使用手册,观看啤酒加工现场工作视频,梳理啤酒加工工艺流程,了解啤酒生产设备和环境。

4.1.2 查询资料

通过行业网站、教材查阅啤酒加工工艺流程和主要控制参数的相关资料。完成课前个人作业(画出麦芽制造和啤酒酿造工艺流程图)和小组作业(列出啤酒发酵主要设备和作用;列出啤酒发酵关键控制点和要求),并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用于考核评价。

4.2 课堂实施

4.2.1 創设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播放“啤酒生产企业介绍”视频,采用情感体验模式创建工作环境,下达真实任务-“某企业正在对啤酒生产中控室员工进行实操考核,要求中控室的操作人员,三人一组,以小组形式,完成啤酒生产工艺中温度、pH、压力、进料量等工艺参数的设置及优化”。学生可以依据任务书,了解学习任务。

4.2.2 课件引导,分析工艺

通过课前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啤酒的生产工艺。但对啤酒生产的具体工艺实施、加工原理、参数设置等缺乏理性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糖化过程中糖化酶的种类及作用,啤酒发酵中主发酵、后发酵的分类、作用等,进行重点讲解。最后播放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提示,总结工艺要点,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4.2.3 动画展示,剖析原理

啤酒糖化及发酵原理内容抽象、复杂,学生无法看见设备内部的物质变化过程,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我们通过使用“啤酒糖化原理”和“啤酒发酵原理”动画,展示糖化、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使学生知道糖化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可发酵性糖,发酵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酒精,其参数设置会直接影响到啤酒的口感和酒度,为后续讲解糖化锅、发酵罐的操作和参数控制埋下伏笔。

4.2.4 仿真实训,实施任务

啤酒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原料处理,糖化、过滤、煮沸、发酵、罐装。生产过程周期长,操作过程复杂,使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设备,熟悉温度、时间、pH、压力等参数的设置,在短时间内了解参数设置与发酵结果的关联性。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任务分解成两个关卡:糖化过程控制和发酵过程控制,并以闯关方式逐级展开。破解教学重点。学生在闯关之前,可以在教学资源库中,观看仿真软件使用视频,熟悉整个操作过程。然后,启动仿真软件,进入关卡1,按照操作规程进料、搅拌、加热完成糊化及糖化操作,操作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pH和时间,最终形成糖化曲线,麦芽汁浓度达到教师指定标准的小组视为通过。通过关卡1的小组,继续按照操作流程闯关,以糖度曲線、酒精度曲线作为关卡2的通关依据。最后,教师从教师机上导出仿真软件考核结果,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2.5 网站协助,考核评价

学生总结生产工艺、操作要点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设置情况,填写糖化和发酵过程记录表并上传至课程网站,用于考核评价。此外,学生还可以登录网络课程平台,进入在线学习模块,完成在线测试。教师结合课前作业、仿真实训考核成绩、过程记录表完成情况和在线测试成绩,综合评定学生单元成绩。

4.3 课后拓展

4.3.1 实操训练

学生在啤酒加工技术项目学习结束后,进行中试啤酒生产线实际生产。学生经过在仿真软件上的反复练习,已经很好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熟悉操作要领,到实训场地操作时对实训设备的错误操作减少了,动手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增加了。

4.3.2 企业参观

为了强化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的认识,带领学生走进啤酒生产企业,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啤酒在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区别,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特色

5.1 教学过程合理,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环节,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学生课上参与度不断提高;班级整体课前调研报告和课后文献综述成绩良好;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兴趣有了明显提升。

5.2 资源运用充分,重点难点突破

通过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动画、仿真、网络资源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建构起良好的“做中学”环境,实现了单元教学目标。利用视频创设任务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利用动画课件剖析原理,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利用仿真软件反复训练,使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利用专业网站和网络课程平台,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提升的目的。

6 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2]。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主动、交互、创新的学习,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提高。信息化教学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但是信息化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实施者,教师需要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文婷,杨立,黄静,龚乃超.啤酒发酵虚拟仿真项目在发酵工程系列课程的应用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9,(48):116,118.

[2]胡伏湘.信息化导向的高职未来课堂探讨与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14-19.

[3]宁少英.浅析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教学的影响、问题与对策[J].杨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72-79.

作者:宋金慧 李双石 杨国伟 汪洋

啤酒发酵信息化教学论文 篇3:

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食品加工技术”是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效果较差。在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以“食品加工技术”中较难掌握的“啤酒酿造技术”教学单元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等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得出了其信息化教学的特色是运用3D动画、啤酒发酵仿真软件、视频、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有效提高,依托QQ、微信等课程平台构建课前、课内、课后相结合,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有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啤酒;信息化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Key words: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beer;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design;flip classroom

0 引言

“食品加工技术”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1]。传统教学多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多感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较差。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2],并指出,到2020年,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进一步深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在各高职院校中不断被研究和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基于其课程特点,需学生掌握常见食品的加工原理和设备,而这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信息化教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在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不断尝试,研究出了适合于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以“食品加工技术”中较难掌握的“啤酒酿造技术”教学单元为例对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阐述,以供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参考。

1 教学分析

1.1 内容分析

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和水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和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饱含CO2低酒精度起泡酒。啤酒具有独特的苦味和香味,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故有“液体面包”之称。依据生产工艺和课程标准,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选择“酿造酒”中的项目三“啤酒酿造技术”。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及2本参考教材,学习地点为 多媒体教室,可运用数字化啤酒酿造仿真软件辅助教学。

1.2 学情分析

(1)课程面向高职二年级学生,大多为18~19岁的女生,喜欢上网、观看动画和视频。

(2)不喜欢“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喜欢传统的“一言堂,一本书,一黑板”的纯讲授式教学法。

通过调查问卷,结合往届学情分析,啤酒酿造技术中的“糖化工艺”较难掌握。

1.3 教学目标

按照啤酒酿造工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啤酒的酿造工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分析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小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啤酒的发酵工艺,教学难点是“糖化工艺”和“啤酒发酵原理”。

2 教学策略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运用啤酒发酵仿真软件、动画、视频、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再结合实训生产基地,虚实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综合运用智慧职教、大学城空间等课程平台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了解啤酒、课内学习酿造啤酒、课后提升自主设计啤酒,课内为2个学时。

3.1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推过QQ、微信群接收预习任务单,利用课程平台和智慧职教自主探究啤酒酿造知识,了解啤酒酿造工艺,完成预习测试,提交预习反馈。

3.2 课内学习

3.2.1 工艺流程

课内,根据啤酒糖化、发酵原理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通过3D动画模拟等信息化手段直观展示啤酒的糖化、发酵原理,突破难点。此次教学重点为啤酒酿造技术,由于啤酒酿造内容较抽象,是采用密闭发酵的方式,发酵系统自动控制,无法看到发酵罐内部的发酵现象,通过视频演示传统发酵技术,使用的是敞口发酵池,将发酵现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啤酒酿造工艺。

3.2.2 仿真操作

在学习完工艺流程后,学生自行设计一款啤酒的酿造工艺,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糖化、进麦汁、接酵母、设置发酵参数等操作,掌握啤酒酿造工艺流程和岗位基本操作,为后续实际生产奠定基础。

3.2.3 在线侧试

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平台、课程网络平台中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在仿真软件操作中,如果阀门使用不当,系统将给予扣分,提高学生规范生产责任心。

3.2.4 总结与拓展

教师根据测试结果总结当节课内容,并提出拓展问题。例如,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款新颖有特色的啤酒?如西瓜啤酒、苦瓜啤酒等。针对司机或不会饮酒的人群,如何设计一款无酒精或低酒精度啤酒?

3.3 课后提升

课后,学生借助微信群和企业专家、教师沟通交流,查看课程平台资料,完成拓展问题。深入企業,体验实际生产中的啤酒酿造工艺,理实结合。课程实操环节,依据已制定的啤酒酿造方案,小组合作,生产啤酒。企业专家根据学生实操情况,有针对性地现场指导,待发酵后,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品评啤酒。

4 教学总结

运用3D动画、啤酒发酵仿真软件、视频、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有效提高。依托QQ、微信等课程平台构建课前、课内、课后相结合,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科学有效评价体系。

5 结语

随着教育部对教学信息化技术的日益重视,各高职院校亦不断加强对教学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以食品加工技术中较难掌握的“啤酒酿造技术”教学单元为例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阐述,并总结得到3D动画、教学仿真软件、视频、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均可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生动化、形象化。通过课后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得知,运用信息化教学后,教学效果较之前有明显提高,因此信息化教学可广泛应用到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周艳华,李涛. 开放式与研究式实验教学法在高职食品加工课程中的运用 [J]. 现代农业科技,2017(6):281-282.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S]. 北京:教育部,2016. ◇

作者:周艳华 李涛 张春霞

上一篇:新时期学校德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社会环境下大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