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特殊销售的纳税筹划论文

2022-04-26

摘要企业其实就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要怎样才能让企业有着最大化的价值这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上一直想要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我国法制化水平的不断高,纳税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纳税筹划就成为企业控制税收成本支出的一项必要而有效的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谈特殊销售的纳税筹划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特殊销售的纳税筹划论文 篇1:

小议中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摘要】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这几年以来,所得税纳税筹划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但是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中小企业却未能真正享受到新税法带来的节税效应,其原因在于未能真正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本文就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所得税 纳税筹划 节税

所得税纳税筹划目前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从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它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同时所得税具有税负重、弹性大、筹划空间大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因此,中小企业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当代经济形势的选择,企业应当关注新税法的变化以进行纳税筹划

一、纳税筹划的意义

1.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

2.有助于纳税人实现利润最大化

3.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纳税筹划有助于依法治税和完善税制的实现

5.从长远来看,纳税筹划还可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二、我国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对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概念不清

我国中小企业家很自然地把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逃税联想到了一起,对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概念理解存在误区。其实,所得税纳税筹划和避税都是合法行为,避税时利用税法的漏洞,所得税纳税筹划利用所得税法设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而逃税和偷税都是违法行为。在概念上都理解错了又何谈正确利用呢?

(二)对所得税纳税筹划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纳税筹划引入国内的时间还很短,尤其是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公司,在规章制度和会计决策等方面都还不成熟,纳税筹划这个问题还没有上升到重视的工作层面。公司决策者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老一辈的想法,认为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是“关系税”或者“人情税”只要税务机关或地方政府部门认可,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没有风险。其实纳税筹划是我们企业的一项权利,而我们纳税人连最起码的权利都不知道如何维护,对税收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也是轻易放弃。这种筹划意识的缺失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把纳税筹划上升到会计工作层面上。

(三)会计人员片面看重税负,缺乏整体设计

中小型企业一般业务量少,会计人员素质层次不一。他们往往强调纳税筹划就是减低税负。其实降低税负虽然是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直接目的,但不能一味强调降低税负而不考虑整体效果。纳税筹划是有成本的,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筹划成本。所得税纳税筹划成本主要包括设计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如果纳税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所带来的收益小于纳税筹划支出,则该项纳税筹划就是失败的。因此,在选择筹划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税负的降低而忽略了所得税纳税筹划所引起的相关成本。

三、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纳税筹划的内部环境建设

1.树立正确的筹划意识,端正筹划态度。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要想通过税收筹划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对税收筹划的定义、特征、目的等有非常详尽的认识。同时,企业决策者还要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意识,应该认识到纳税筹划对企业自身乃至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认识到纳税筹划不仅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更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和义务,企业在实际筹划中要有全局性的规划,不能仅仅盯住个别税负的降低,而是要努力降低整体税负。

2.注重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一般并不是很高,而且人员有限,想要做个完善的纳税筹划有一定的困难。企业应提高其财务部门人员的素质,多组织财务部门进行税收筹划的相关理论学习,以提高本企业财务人员实施税收筹划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充分享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认真研究新税法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在资本结构、人员数量方面都符合“小微”的基础上,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的界定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按照25%还是按照20%来缴纳。

2.充分利用扣除规定,聘用部分特殊人员参与生产经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实行加计扣除。由于新税法取消了原税法对安置人员比例的限制,这样企业可以在一定的适合岗位上尽可能地安置下岗失业或残疾人员,从而可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减轻税负。

3.针对部分免税收入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国债利息收入、权益性投资收益和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作为“免税收入”给予所得税优惠。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国债或进行权益性投资,这样收益也可享受免税优惠。

4.利用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企业所得税法》也对技术革新设定了优惠条款,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款进行纳税筹划,从而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意识把相关的研发成本费用列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对于发明专利的所有费用往往直接计入了管理费用,这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损失。

(三)利用节税技巧在账务处理中进行纳税筹划

1.对所得税前限额列支的费用尽量足额列支。限额列支的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捐赠支出等。其中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列支规定是发生额的60%,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0.5%部分允许列支;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规定是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列支;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相关规定是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应准确掌握其允许列支的标准和扣除限额,争取在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

2.在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缩短相关资产的摊销期限。一些企业往往利用待摊费用账户,调节企业的产品成本,不按规定的待摊期限推销数额,转入“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特别是在年终月份,将应分期摊销的费用,集中摊入产品成本,加大摊销额,截留利润。这能明显取得节税效应,尤其是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是相当宝贵的可利用资源。

3.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具体计价,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对存货计价的这些规定,为企业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4.其他。其实,纳税筹划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选择有利的成本费用会计核算方法;均衡、合理地分配不同年份间的成本费用;提高职工的薪酬与福利;适时公益性捐赠;缩小应税收入,合理调整收入确认时间策略,延期纳税;推迟销售商品的收入等等。但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要结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现状找策略,切忌盲目效仿,最后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作者简介:成康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财会教研室,讲师。

作者:成康康

谈特殊销售的纳税筹划论文 篇2:

有关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的探讨

摘 要 企业其实就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要怎样才能让企业有着最大化的价值这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上一直想要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我国法制化水平的不断高,纳税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纳税筹划就成为企业控制税收成本支出的一项必要而有效的措施。笔者在本文中,指出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对纳税筹划的概念作了概述,指出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通过举例子,对一些税收项目做了分析,指明了纳税筹划目的是为了节税,最后对纳税筹划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

关键词 纳税筹划 节税问题 措施

一、对纳税筹划的认识

在一些发达国家,纳税筹划对纳税人来说已不新鲜,然而在我们的国就是处在一个这样的初始阶段,不论法人还是自然人,对纳税筹划越来越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征管方来说,只能是依法征管,依法治税。从这种意义上讲,如果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谈“税务筹划”和“税收筹划”都是不恰当。所以,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企业的纳税事项进行筹划,却称为“税收筹划”“税务筹划”就欠妥当了。至于用“节税”“避税”替代纳税筹划,都难免以偏概全,为此,笔者在本文以“纳税筹划”这一称谓。其次,从们对纳税筹划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难以一致,我国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编写的《税务代理实务》对纳税筹划的定义是:“在遵行税收法律的前提下,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时,为实现最小的合理纳税而进行设计和运筹。

任何纳税筹划行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即经济主体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 纳税筹划最大化。中国对一部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者所做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企业有到经济特区、开发区及税收优惠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愿望和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税收负担轻、纳税额较少。

随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市场有着非常不断的发展,社会主义税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企业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企业若想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就应该首先筹划和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纳税筹划是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纳税筹划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一些税收筹划方案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筹划方案缺少法规基础,即合法性不具备。主要表现在法规已失效或适用范围出错、对税收法规理解不到位、误用法规等。二是单纯为少缴税而筹划,而没有考虑综合收益,没有顾及筹划对象的关联方经济利益变化。三是筹划方案选择标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单一税种或所有税种节约额为标准,或以净利润或现金净流量为标准,不考虑机会成本;没有区分净利润与净现金流量指标在纳税筹划中的作用,导致筹划方案失败。四是筹划方案没有可比性,不知道方案的筹划是否降低税负,在纳税筹划的操作性上如何运用政策、采取何種方式和方法来促使筹划工作取得成效的问题,另外有关我国税法的相关问题:范性比较差,大多数都是条例啊、暂行条例啊、办法啊、通知等等,这样就导致内容上分散,尺度上不易把握,差异少,做筹划很容易“触雷”。

二、浅谈纳税筹划的可实施性

纳税人寻找一种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方案是完全有必要的此方案即为纳税筹划,但是纳税筹划必须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配套措施下才可以实施。在当今这个社会背景中企业作为纳税人有效的实施纳税筹划,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

1.政府已经把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并且成为聚财的重要手段。国家对税收的种类,税收的多少,税收的依据,均体现政府的意志。但是政府的意志是依赖于国家经济运行模式和发展水平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是通过对税种的设置来确定税率从而选择课税对象、课税环节等。并且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对某一税种的应纳税款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纳税方案备选。

2.税收政策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别,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从国际角度讲,税收负担在不同的纳税人、纳税期、行业和地区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别,无论这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如何严密健全。而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筛选最优的纳税方案提供良好机会的正是这种差别,并且这种差别的大小跟纳税人选择的余地是成正比的。以上几点表明,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只要税法在纳税人、行业、地区等方面存在差异,纳税筹划就可以进行。

三、纳税筹划举例

企业业务招待费节税临界点8.3‰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准予税前扣除需满足的条件是,既不得超过发生额的60%,又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那么,企业业务招待费的限额怎么才可以充分使用,并且可以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假设某企业2008年销售(营业)收入为X,业务招待费为Y,则2008年该企业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Y×60%≤X×5‰。只有在Y×60%=X×5‰的情况下,即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的8.3‰的临界点时,税收的优惠政策才可以被该企业充分享受。一般来看,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是可以测算的,假设2008年该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为10000万元,则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最高不得超过50万元(10000万元×5‰),那么就可以预算企业计划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83万元(50万元÷60%)。如果该企业2008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大于计划的83万元,即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则可以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的60%,需纳税调增4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60%]。另一方面,销售(营业)收入的5‰只有50万元,还需纳税调增10万元,按照两方面限制孰低的原则进行比较取其低值直接进行纳税调整,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2.5万元(50万元×25%),即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则要付出112.5万元的代价。以上举例表明,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超过业务招待费60%的部分需要全部计税处理,超过的部分每1000元,就会导致流出250元税金。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业务招待费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只需要就业务招待费40%的部分计税处理。

四、纳税筹划在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份,是对未来应纳税事项进行规划和安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它可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但决不是在事后进行,纳税筹划的主要对象的税款,所以,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收已经确定,再想方设法寻找少交税的途径,这样的方法不能认为是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决不是帮助企业偷税、漏税,而是合理的节税,纳税筹划必须遵从法定的程序,即所制定的筹划方案要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对于一些特定的或特殊的筹划方式,应在与税务机关达成共识后方可操作,所以在操作上要以“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原则。

结论: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想有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那么筹划方案的所得必须大于支出。而且纳税筹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般企业财务人员所能胜任的,因此企业的纳税筹划还需要在企业会计、管理者、社会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这三者的全力配合,但其中关键人物是企业领导者,他们首先应该充分重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然后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积极建立信息畅通的三者合作模型,把纳税筹划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效中.企业纳税筹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赵连志.税收筹划操作实务.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3]海峡财经导报.海峡财经导报社.2010:196.

[4]薛钢.税务筹划的财务管理基础.财会通讯.2004.3.

[5]徐艳华.企业财务风险探析.辽宁经济.2009(3).

[6]《风险管理》编写组.风险管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李轶男

谈特殊销售的纳税筹划论文 篇3: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业务类型也日益多元化。由此引发的税收缴纳与征管行为也更加复杂,为此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关键税种的控制与监管。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有效地通过税收筹划节税,减少企业税收成本,降低间接费用,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仅对最重要的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做出讨论,通过总结目前两税种在缴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有效地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相对地为企业增加利润总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纳税筹划 土地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一、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缴纳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纳税筹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纳税筹划工作。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不规范,扭曲了纳税筹划的性质。

第一,收入核算不完整,隐瞒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项目工期长,价值较大,很多交易都需要按特殊交易处理方式来确定销售收入。但统计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会计实务,很多企业都未能根据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常见的错误处理:一方面,将以借款方式收取的房屋预售款,先存入公司负责人账户,然后以向负责人个人借款的名义占用该部分预收款,用于日常的建设支出,整个交易的风险并未完成转移,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另一方面,漏记特殊形式的收入金额:很多企业并未将销售地下室、地下车位所得纳入销售收入,而是将该部分收入放在“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或列入“小金库”,减少企业的经营所得,同时造成财政税款流失;将产权未转移的房屋出租得到的租赁收入不入账;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成立附属的房地产销售公司,然后借助该层关联关系转移利润,将部分销售房款转存到销售公司账户,通过少开发票或推迟确认收入转移利润,少缴或延迟缴纳企业应纳税额。

第二,成本费用核算不合理。一是按项目工程的预算预估开发成本。有些企业为了取得合法的票据,增加开发费用成本支出,会根据已付的工程款计算开发成本,虚列支出。或者即使工程尚未完工,也向用户开具正式发票,增大了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并采用确认销售和配比成本的方法计算申报当期应税所得,减少了当期应纳税所得。二是加大前期开发成本费用。房地产一般工期较长,占用资金期间长,房地产企业为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多数采用分期滚动开发的方式,在此方法下极易做出舞弊行为,即企业在整个开发项目完工前就按土地出让合同付清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等,而不是分期确认开发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和税前扣除费用,加大当期计税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三是费用扣除计算不符合税法规定。或者将应计入开发成本的利息支出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者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标准计算直接扣除的财务费用,增加扣除金额。

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分析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简单地说影响应纳税额主要有四个因素,所以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考虑纳税筹划实务。但由于房地产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力较大,所以在管理制度上更严格一些,在税收管理上,给予的低税率政策很少。所以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主要应该从尽可能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入手。

1、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房地产经营项目比较特殊,一般来说,各个工程项目都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应该根据单个开发项目的特性确定正确而恰当的核算方式,做好科学的会计估计,充分考虑各种不同方案下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比较纳税筹划收益与纳税成本的比例来决定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等以达到减免税额的效果。

2、有关固定资产的税务筹划

房地产企业都拥有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所以如何对该部分比例较大的资产进行会计处理,也会对企业所得税造成很大的影响。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只有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才准予扣除。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纳税筹划就需从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来考虑,通过延迟缴纳所得税,让企业的现有资金的增值作用发挥到最大。首先合理估计资产净残值,科学合理地分析该资产在本企业的使用情况和消耗方式,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避免虚增资产和少计消耗。其次要尽量缩短折旧年限。通过加速折旧,使项目后期承担的成本费用前移,减少前期会计利润,加速资本回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收入的纳税筹划

对房地产企业所得,首先应区分是“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还是“免税收入”。然后根据收入类型选择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推迟收入确认时间。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项目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销售产品类型,占用资金大,单项经营项目销售额也大,房地产企业必须根据每个房产开发项目的风险水平和经营情况来选择适当的销售结算方式。在合法的前提下可适当推迟收入确认时间,利用时间价值延缓纳税,为企业争取更大的资金活动自由度,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二是尽可能多地形成或转为投资免税收入。如果企业的资金流比较大,闲置资金较多,就可以比较该项目与其他投资项目预期回报率。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相等,则可以将该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或进行权益性投资,尽可能增加企业非主营业务收入。因为国债利息和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免税收入,不用缴纳所得税,不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税收负担。

4、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

该种方式的纳税筹划主要是关注该企业发生的可以成为扣除项目的事项。最普遍的是利息费用的处理。利息支出在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中占的比例较大,有很多项目在会计处理上可以资本化,也可以费用化,而税法只允许税前扣除费用化的利息支出。所以,企业处于获利年度时,就应该尽量通过会计处理使利息支出费用化,形成税前扣除项目,减轻该年度税收负担。企业处于亏损年度,或正在享受免税待遇,利息费用应尽量资本化。另外,在房地产企业筹措资金时,应尽量向金融机构贷款,减少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贷款额度,防止利率超过同期同类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而不能扣除利息费用,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支出也是经常被用来做纳税筹划的项目。企业应特别关注此三项费用,在符合税法规定扣除比例的前提下进行会计实务处理。

三、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利用房地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税法对纳税人出售建造的普通标准住宅,允许在其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之和20%时,免征土地增值税。这样,房地产企业就可以通过处理收入金额等方式尽可能地获得优惠待遇。第一,区分不同的开发项目,分别核算标准住宅和其他房产项目的增值额,以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第二,合理调整销售价格。增值额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为房地产企业所控制的,企业应该全面了解即时的市场行情,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预估地产开发项目完工时所能达到的价格水平,衡量节税收益与缴税成本,保证取得预期盈利的前提下,合理设置房产销售价格,将增值额的比例控制在优惠范围内。

2、改变房地产项目开发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该种方式运用的原理同样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房产项目满足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比如将独自开发项目改为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建房,一方出土地,一方出资金,利用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政策,降低房产成本,实现双方的利益共赢。或者将立项房产由出售转为投资联营,因为房地产企业作为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共同承担了投资风险,可以不缴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税收成本。还有些企业将房产出售改为出租,不转移土地使用权和房产产权,则该出租行为只需交纳房产税,不再缴纳土地增值税,节省的该部分税赋也是很大一部分可用资金。

3、巧妙利用扣除项目降低应纳税额

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相同,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很重要的一部分仍然是财务费用,这是由房地产开发项目特点决定的。无论是尽可能取得轉让房地产项目时各种费用计算分摊比例,还是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并将借款利率控制在同期商业银行贷款水平之下,都是可以采用的合理方法。总结实务操作,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处理:房地产企业首先判断本企业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是否超过了税法规定的开发成本可扣除比例。如果超过了5%,那么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并分项计算开发成本、开发费用和其他可扣除项目对企业有利;若未超过5%,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不提供金融机构证明,而是按照合并的10%的扣除比例来计算,对企业更有利。

当然,每个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尽相同,开发的房产项目也有各自的市场条件和特质。在财务处理细节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包括收入的确定、费用项目的计算以及应纳税额的核算等。具体到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也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及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场条件进行修正与完善,以取得最佳的节税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萍生: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处理应注意的事项[J].中国税务,2009(8).

[2] 葛长银:谈土地增值税的节税技巧[J].财会学习,2009(7).

[3] 司玉红: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技术之我见[J].现代商业,2008(33).

[4] 肖慧:关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0(2).

[5] 于尧: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方法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

[6] 林友金: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应用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31).

作者:郝九红

上一篇: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下一篇:旅游企业内部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