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研究》教学效果,为提高高职护生科研意识和进一步探索《护理研究》教学改革方案提供帮助。[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80名刚结束该课程的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高职护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尚好(76%);85%以上的高职护生文献调查能力和数据资料处理能力较强;对进行科研活动态度比较积极的占2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 篇1:

中职升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科研讲座培训及成立科研讨论小组对培养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校2018级本科护生71例,根据生源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本科护生)和实验组(中职升本科护生)两组,对照组为38例开展常规护理课程,实验组为3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科研培训的干预方案,三个月后评价两组护生科研能力的差异和实验组培训前后科研能力的差异。结果:科研讲座培训前,对照组科研能力得分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7,P<0.05);培训后,实验组科研能力得分与培训前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28,P=0.000),培训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科研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阶段,中职升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学校应继续完善护理科研教学指导,提高未来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

[关    键   词]  中职升本科;护理学;科研能力

在我国,护理科研能力作为衡量护理学科发展质量的金标准[1],而本科层次护士已成为护理科研工作的主力军,科研工作随着学科独立而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护理研究水平欠佳、人员科研意识淡漠、理论与临床应用脱节等方面依然没有大的突破[2]。“中职升本科”护理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新形式,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3]。中职升本科护生多来自中职院校,综合分析、评判性思维及统计推理能力较差[4]。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为中职升本科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普通高等院校2018级“中职升本科”护理学生33人和普通护理本科学生38人。纳入标准:(1)全日制护理本科生;(2)具有认知和行为能力;(3)自愿参加本调查。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生源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本科护生38人)和实验组(中职升本科护生33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研究》开课前组织了两次科研讲座,每人完成了一篇护理综述的撰写。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三个月后发放“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此量表由刘瑞霜老师编制,经潘银河等人[5]进一步修订,包括6个维度(30个条目),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79。发放问卷71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回收后,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培训前不同生源护生科研能力差异分析

科研讲座培训前,对照组科研能力总分(65.14±10.90)高于实验组(55.94±12.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67,P<0.05),但在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培训后不同生源护生科研能力差异分析

中职升本科护生文献查阅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优于普通本科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能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培训前后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对比分析

培训前后科研能力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三、讨论

(一)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现状

本研究表明普通本科护生的论文写作、资料处理、科研设计能力优于中职升本科护生,梁彩怡等[6]研究表明本科护生的论文写作、资料处理能力优于专科护生,其他能力差异并不显著,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目前中职升本科护生未开展护理研究课程、接触科研活动机会过少、对科研认知浅显等有关。许多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寥寥无几,部分医学类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做要求,导致大多数本科护生在学习了护理研究、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等课程后对科研设计依然非常迷茫,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升本科护生而言,面临的问题则更加严峻[7]。这给护理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在注重课程教学的同时,更应主动给予护生科研实践的机会,加强实践学习,如采用翻转课堂、TBL教学模式、组织学术活动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护生对于科研的关注度和主动性,减轻其畏惧科研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态度[8]。

(二)科研讲座培训对中职升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说明此次讲座培训学到的知识对中职升本科护生参与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有些学生科研知识水平提高幅度大,有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可能与中职学校对科研重视不足[9]、个人理解能力差有关。中职升本科护生相对于普通本科护生而言,缺乏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10],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护理科研讲座、强化其科研思维及巩固其科研知识,基于实际资源,为中职升本科护生匹配相对应的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指导老师等。今后中职升本科护生需多进行科研实践,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期待在学习或工作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体会科研设计的过程。美国通过成立研究团队和科研教学小组来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11],这为我国护理科研教育者给出启示,可以配备固定且专业的科研人员,以加强科研指导,增加财政投入。中职升本科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探讨针对中职升本科护生的科研培养模式,为壮大我国护理科研队伍、创新护理技术和满足社会需求献出一分力量。

四、结论

为培养既具备临床实践能力又具备护理科研能力的高端护理人才,学校应重视中职升本科生的科研需求,鼓励其参与科研工作,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但本次调查只抽取了一所高校作为样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继续扩大样本范围,规范护理科研培训工作,分析探讨中职升本科护生内在素质(如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等)与科研能力的关系,提高护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尚少梅,吴雪,高艳红,等.22个省市三级医院护士科研能力与培训需求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8,3(53):277-280.

[2]连冬梅.我国护理研究的现状及设想[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1(1B):38-40.

[3]张秋慧,韩彬彬,谢茜萍.构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基于系统论的视角[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9).

[4]吴媛媛,王翩翩.医学院校中职升本学生学校适应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38-39.

[5]潘银河,程金莲.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的修订[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6]梁彩怡,曾映沛,吴妙莉,等.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11):1393-1395.

[7]邹家钰,刘祖平,白鍊,等.关于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65-367.

[8]林丽娜,莫益俊,麦剑荣,等.在护理科研课程中应用TBL教学模式培养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9(6):59-61.

[9]黄聚雪.中职学校教科研实效性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实践,2018(8):59-61.

[10]王晋举,孙鑫,范宝梅.高职护生护理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J].卫生教育,2018,33(112):112-114.

[11]马玉芬,赖小星,高宇,等.临床护理科研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89-92.

◎编辑 薛直艳

作者:葛慧,邓颖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 篇2:

《护理研究》课程对高职护生科研能力影响的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研究》教学效果,为提高高职护生科研意识和进一步探索《护理研究》教学改革方案提供帮助。[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80名刚结束该课程的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高职护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尚好(76%);85%以上的高职护生文献调查能力和数据资料处理能力较强;对进行科研活动态度比较积极的占22%。高职护生认为提高护理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较好方法是参与课题研究(90%)和建立完善的护生科研机构(66%)。[结论]现阶段,高职护生科研综合能力较低,需完善护理科研教学指导,实施鼓励政策,提高我国未来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护生;护理科研;能力;调查

护理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更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来推动学科的发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高职护理人员已逐渐成为护理事业的骨干力量,其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护理事业的发展[1]。目前,国内很多护理院系开设了《护理研究》课程,如何科学地评价其教学效果已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选取某院校高職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这一群体的科研能力,为提高高职护生科研意识和进一步探索《护理研究》教学改革方案提供帮助,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某高职护理院校180名刚结束《护理研究》课程的高职护生进行调查。《护理研究》课程开设于第5学期,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共27学时(理论18学时,指导性自学9学时),被调查护生前期均已完成《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3%。

1.2方法参考相关文献[2]和研究者自身经验自制《护理研究》课程对高职护生科研能力影响的问卷,并采用该问卷对180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2、结果

2.1对《护理研究》课程的总体评价

76%高职护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尚好。93%高职护生认为学习科研知识很重要或重要。86%的学生认为培养和提高护理科研能力重要,83%的学生认为护理科研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促进作用。

2.2《护理研究》课程对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调查显示:课程结束后,85%以上的高职护生文献调查能力和数据资料处理能力有提高:文献查阅能力中,高职护生了解的专业数据库明显增多的占60%,相对增多的占24%,查找文献时,能够快速准确得找到相应文献的占65%;数据资料处理能力明显提高18%,相对提高71%。科研设计与实践能力中,对进行科研活动态度比较积极的占22%。问题发现能力中,71%高职护生不能很好的在其他护理专业学习中发现新的科研突破点。论文写作能力中,非常了解论文格式的占46%,一般了解的占40%;22%的高职护生准备发表论文。

2.3高职护生认为现阶段开展科研活动的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授课内容中最难的分别是选题(59%),科研设计(58%,)论写(54%)和统计分析(34%)。

2.4高职护生对《护理研究》教学的反馈

高职护生认为提高护理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较好方法是参与课题研究(90%)和建立完善的护生科研机构(66%)。65%的高职护生提出期末考核的方式以撰写论文为主。

3、讨论

3.1高职护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和科研认知水平较高

本次调查中,76%的高职护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尚好,93%高职护生认为学习科研知识很重要或重要,由此可见,高职护生在《护理研究》课程结束后,对护理科研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这一结论与张立颖等[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2高职护生科研能力各维度水平不一

3.2.1文献查阅能力和数据资料处理能力较好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生文献调查能力和数据资料处理能力均有提高,可能与调查对象均已完成《文献检索》和《医学统计学》这两个课程的学习有关。可见,护理科研的学习在基本科研知识的储备下效果会更明显,与赵龙等[4]对296名护生进行调查后提出的优化课程结构,早期进行科研教育是护生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措施相一致。

3.2.2高职护生科研设计与实践能力较弱

所调查的护生中,对进行科研活动态度比较积极的占22%,高职护生认为很多因素造成他们不愿意进行护理科研实践,并以缺乏指导(67%)和学习任务过重(65%)为主。对于缺乏指导,提高高职护生科研设计与实践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施教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加强师生交流并且应当鼓励高职护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科研项目。

3.2.3高职护生问题发现能力与论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从护理学科发展的角度思考,是否具备问题发现能力是未来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加强管理,教师全程监控等措施,使护生完成选题、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并掌握基本的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3.3对《护理科研》课程教学的启示

根据高职护生对《护理研究》教学的反馈,教育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1.授课方式.关于授课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教育,增加实践的机会,针对护生反应映的授课难点,成立研究小组,以问题为核心,小组讨论学习,激发学习热情,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2.深化科研力量。高职护生认为提高护理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较好方法是参与课题研究(90%)和建立完善的护生科研机构(66%),对此,教育者应该积极指导高职护生参与手头的课题研究,以此激发高职护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或者加大对高职护生科技活动的科研投入和支持,完善护生科研机构,并为护生搭建进行科研活动的平台,建立健全科研奖励制度,对护生科研成果进行评比和表彰。

4、小结

护理科研教育是为了提高了高职护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高职护生的科研精神但《护理研究》的教学仍需不断完善,而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尤其是设计出一套针对高职护生科研能力的评价量表或评价体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新辉,闫丽,陈丽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16):87-88.

[2]潘银河,程金莲.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的修订[J].护理研究,2011,25(5):1205-1206.

[3]张立颖,李亚洁,赵志荣等.南方医科大学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调查[J]护理研究,2010,24(1):114-115.

[4]赵龙,韩爽,卢彪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4-65.

[5]徐丽芬,何娇,韩莎莎.SCI论文讨论法培养本科护生科研能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22):66-67.

[6]崔丽君,魏雪梅,冯鹤媛等.PBL与导师制教学对本科护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9,24(14):79-81.

[7]王晓霞,彭山玲,李妮等.组织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30-31.

作者:徐凌霞

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论文 篇3:

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中的应用

[摘要]在大三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护理科研写作的团队小组,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护理科研的实践与论文的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提高护理科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科研论文

[作者简介]陈莹(1977- ),女,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林梅(1956- ),女,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护理及护理教育。(浙江 湖州 31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6年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探索以社区为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sc79)

本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护理专业本科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备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来,我们以课题《探索以社区为教学辅助背景的护理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背景,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性思维。

一、合作学习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基于我们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教学辅助背景所进行的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以社区点实践小组为基础,每个小组配备1名社区医护人员和指导老师,并以这个小组为一个科研项目申报学校课题,科研立项的申报人就是该小组的负责人。

2.理论授课。(1)合作学习方法介绍。在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前,我们先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基本技巧的讲授和指导,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立自己小组的科研意向。(2)护理研究理论指导。制订护理科研理论授课计划,利用学生晚上课余时间进行护理科研理论授课,使学生对护理科研具备一定的研究理论基础。(3)科研选题与立项指导。组织学生下社区见习,参观和收集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老师根据各小组的选题,征询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的意见,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导老师根据课题的名称、任务、目标等提出指导性要求。

3.研究实施。(1)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目标。在社区见习和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出的社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向,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图书馆、社区老师咨询、社区人群走访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题目作为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在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从针对课题立项申报到最后论文形成课题结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阶段任务进行具体的策划,当课题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那么该阶段负责的学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组其他成员就听从该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务,达到既分工又协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论文。当课题研究进行到最后时,要求各小组在集中讨论、汇合充实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汇报,再由指导老师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师进行点评,然后,各小组再进行积极修改最后形成论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自2006年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培养护理学生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中,共有数百名大三护理学生受益。几年来参与的学生共协助社区卫生服务完成了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状况、社区老年高血壓认知误区的调查与干预、湖州地区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项调查,完成调查问卷数千余份,形成调研报告十余篇,编写了社区多种常见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在此基础上,同学们积累了资料和数据。许多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并在《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社区医学杂志》《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中外医疗》《全科护理》等省部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1.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小组合作精神是一个集体团结的象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多元文化护理的发展,其交叉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日益突出,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错、相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面早已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临床抢救生命,当我们进行护理科研,许多尖端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小组团队的攻关。为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为高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对护理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求培养的个体具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娴熟的护理技术、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研究的特征。小组目标一致,与知识、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合作进行护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工作,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组团队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实际运作中,小组目标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杀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小组团队目标同步时,必会推进小组团队研究的进程。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忠实和坚持。知识和资源共享是小组团队研究内部知识互相传递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达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以有效发挥团队成员个人的优势,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助。在科学研究中护理一直是一个较弱的学科,为了实现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研究的优势,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实现“1+1 >2”的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在护本生进行护理研究中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 ,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 ,教别人时的95%。那么在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互相学习、传递经验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实践就是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指导、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传递经验、相互交流、相互质问对答,在辩论中产生新的思维和见解。(1)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员的新知识、新思想,节省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避免走弯路。(2)有利于在课题研究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研究收获就会在团队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懒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学习。(3)每个人所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在团队内的传播,有利于交换信息并进行深入讨论,对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难题能尽快解决,从而推进更深的研究,开阔更广的空间。

4.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影响。合作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科室之间、医生护士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对护生的素质进行考察时对其合作精神也十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进行护理科研实践的锻炼,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组的课题和论文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霖,袁长蓉,陈晓英,等.浅析《护理科研》教学与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

[2]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裴敏.浅谈护生临床合作能力的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4]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作者:陈莹 林梅

上一篇:软件开发团队知识创新论文下一篇: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