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护理专业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护理专业大学生整个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实习初级阶段是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和提升临床护理实践技能的关键阶段。文章分析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的带教模式,以期为后续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生护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1:

试析护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性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在关联度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两种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的类似性,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践环节的融合,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两种教育关联度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护理;大学生;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这种多元化的思想通过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不断输送到大学之中,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一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现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今后是要从事高级护理工作的,他们直接面对患者,在急症、输液室等地,他们需要一线的操作,这样实际的操作都是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这都是需要在校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树立护理专业大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敬畏,换句话说,就是有效的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我职业操守的思想教育基础。因此,其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存在难度

高校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校的时候与临床等医疗主体专业的学生高考成绩差不多[1]。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到了实习阶段之后,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工作的强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就给护理专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转变成他们对护理专业的思想抵触情绪,这时候再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接受程度将大大降低,思政教育的难度将不断增大,同时在专业的思想教育中,由于他们对护理工作本身就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对于护理职业的积极性教育也就自然变得很困难。另外护理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进入这一专业的动机不是喜欢这一职业,而是被动的一种选择。因此在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难听进去,例如职业操守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都是没有讲解的基础,因为他们对护士这一行业根本不感兴趣。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之间缺少比较的关联度

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与专业思想教育的教师在知识的交流上存在真空,他们基本上没有交集,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专业哲学专业的高材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话、群众路线的必要性、“三严三实”的主要含义等思政基本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些党的最新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然而这种讲解只是思政的基本理论教育,列举的事例也都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对护理专业的涉及不是很多,或者设说基本上没有涉及,这样的思政教育虽然可以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对其专业思想教育涉及不是很多,两者教育的关联度相对比较薄弱。

三、两种教育的相似性

(一)教育目的相对统一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所谓的人生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一种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等,这种基本的思想理念需要通过相关的教育实现,从学生时代不断养成高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专业思想的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构建对待某一专业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职业操守。在不断了解本专业相关职业理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护理专业的从业道德底线和标准,由此可见两种教育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具有相似性。

(二)教育的内容存在交集

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对于社会问题的道德底线。护理专业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涉及到本专业的主要护理理论实践知识教学,学生通过这些护理理念的认识,不断构建出自己今后从事护理行业的一定职业准则,这种职业准则就是属于社会问题的一种道德底线的认识。因此,两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相互之间的交集。

(三)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类似性

不管是思政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两种教育思想都是属于一种人生理念教育,一个更加宽泛、一个更加具体,两者都是属于思想教育,是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教育在教学方法都可以采用一些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等都是可以应用到这两种教育之中,在教学形式上,两种教育具有相似性。

四、构建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关联度的措施

(一)实现两类课程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单纯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营造为主要目的,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在单纯思政教育理论相对比较精通,但是针对护理专业的一些专业思想认识缺少专业知识。他们在给护理专业大学生讲授思政理论的时候,缺少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断构建思政教育的教师在业余时间与护理专业的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只有多接触、多了解,才能实现思政教师在思想不断构建护理教育思想,同时在护理专业的教师心中也不断构建更多的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思政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向。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对象领域的教学案例,实现两种教育的相互交融。

(二)实践环节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专业思想教育,都是需要进一步构建学生参与教学的实践。因为只有开展相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才能保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两种教育都是存在实践环节,换句话说,两种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就是实践环节。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联系,更好地实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学生职业道德的升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两类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实践时间的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可以保证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同时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不能太孤立,需要选择具有护理专业道德操守的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实现学生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两种教育质量的提升

由于两者教育目的、内容、形式上存在类似性[3]。在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具有类似性,引入更多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案例选择方面更多的融入护理专业的实践内容,这样可以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育、微课教学等都是可以实现这两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这些手段的灵活应用。

五、结语

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构建全方位人生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需要构建护理工作的从业操守,换句话说,对于护理专业的思政教育中需要整合更多的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理念,同时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中也需要贯穿更多人生价值观的营造,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坤蓉,文霞,欧阳寒雪,王羽,艾玉萍,王大刚,等.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初探——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学生为例[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015,12:169-170.

[2]贾荣圣,常康,徐志成,等.倡导美德善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以泰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选择为例[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2014,11:159-160.

[3]王莹,于丹,井欢,王哲,高原,潘茜,刘春英,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5:172-173.

作者:曹涛

大学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2:

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带教模式探索

摘 要:在护理专业大学生整个临床实习过程中,临床实习初级阶段是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和提升临床护理实践技能的关键阶段。文章分析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的带教模式,以期为后续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带教模式;人才培养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大学生走向正式护理工作岗位前的重要学习环节之一,在这一环节中,其若能得到良好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能有效提升自身护理专业技能,还能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有效改善医院护理人才数量和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但是在临床实习初级阶段,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均普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带教人员全面分析他们的知识、技能层次及心理特点等,并根据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带教模式对他们进行教学,从而全面提高临床带教工作质量。

一、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

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临床实习一般可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在临床实习初级阶段,护理专业大学生面对社会、学习、生活、自身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的改变,常常出现较多的负面问题。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关于护理专业大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初级阶段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多以护理理论知识为主,临床实践训练不足,对很多临床护理关键点和工作技巧不够了解,导致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脱节,无法满足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要求。

2.心理应对能力较差

进入临床实习初级阶段,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及带教教师,一些护理专业大学生会存在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再加上这些大学生对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容易引起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的责备,导致他们在护理过程中无所适从。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护理专业大学生在自身护理技术操作尚不熟练的时候,存在迫切掌握技术操作的内在要求和冲动。如果他们无法及时调整这些负面情绪,就容易对这项工作产生厌烦、惶恐等情绪,不利于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和自身未来的发展。

3.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较差

因缺乏社会经验,一些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较差,在进入临床实习初级阶段的护理过程中,面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及社会背景的患者或家属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还有些学生不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也不懂得从哪个角度主动去关心和帮助患者,导致患者对他们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不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的带教模式思考

临床实习初级阶段是护理专业大学生开始適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带教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护理专业大学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配合度和满意度,而且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带教模式进行教学。

1.“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

“五阶段”循环主要是指分五个步骤进行护理带教,即体验理论导入、创设体验情境、实验体验感知、体验内化分享、反馈外化应用。第一步,为激发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护理操作体验,教师在带教前应根据教学路径内容设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合适的病例,然后引导他们共同对病例进行分析,评估和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在分析过程中适当导入相关理论知识。第二步,在师生共同分析病例基本情况后,带教教师要积极为护理专业大学生创设体验情境,在操作室内通过亲身示范、多媒体示教等方式模拟临床治疗的护理操作过程,然后让他们进行模拟操作,加深他们对护理操作技能的记忆和掌握。在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护理专业大学生积极提出相关疑问或者问题,以便能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教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意识。第三步,在护理专业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操作技能后,带教教师可引导他们到病房为患者开展实际护理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语气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以达到感知实际护理操作过程和提升护患沟通技能的目的。第四步,在护理专业大学生完成实际护理操作后,带教教师还要与他们共同分析实际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他们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护理技能。第五步,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定期组织护理专业大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护理技能、护理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不断提升他们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临床教学路径法指的是由护理部组织医院资深护理专家联合主带教教师、全科带教教师、教学干事及护士长等共同制定科室护理实习教学大纲,然后以专科护理为重点,以科室多发病和常见病为基础,结合科室特点等,为学生实施有计划、有顺序的教学,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实习结束后,带教教师和学生要双向评价教学效果。

在两组护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初期,教师分别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及“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实习结束后的结果显示,“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组的理论考核综合得分和实践能力考核综合得分及实习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一对一带教模式组,说明“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初级阶段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不仅注重护理理论知识的内化,而且注重实践体验,能防止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同时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和责任感等。

2.护理带教责任表模式

护理带教责任表模式指的是按照科室带教教师的学历、专业技能、带教经验进行相应的带教任务分工,并为不同的带教教师设置不同的带教内容,让带教教师引导护理专业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修相应的带教内容,并在每次完成授课后在护理带教责任表上签字。除此之外,带教教师要在次日对学生学习笔记进行检查,若发现学生未认真记笔记,需及时督促其完成。带教教师还要在完成授课后,及时对学生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或引导学生主动汇报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找出带教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点,及时改正。带教教师对两组在实习初期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分别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护理带教责任表模式进行带教,结果显示,护理带教责任表模式组对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掌握度>95分的比例、实习常用基础知识>95分的比例以及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说明护理带教责任表模式在护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初期的带教工作中应用效果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护理带教责任表模式能更加明确各位带教教师的带教责任和任务,促进他们更加规范地开展临床带教工作。而且利用护理带教责任表,还能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他们临床实习阶段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技术技巧。

三、結语

总之,临床带教是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促进护理专业大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必经环节。这就需要带教教师根据当前带教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的变化,积极采用“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护理带教责任表模式等,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大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莉,于硕,郝芳,等.“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在护生实习初期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14).

[2]尹雪梅.“五阶段”循环结合教学路径带教模式在护生实习初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08).

[3]董雅梦,万梅.护理带教责任表在实习初期护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Clinical Practice

Liao Yuanyu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ty; clinical practice; primary stage; teaching mode; talent training

作者:廖媛媛

大学生护理专业论文 篇3:

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调查与分析

[摘要] 笔者探讨了护理专业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效果最明显,在提高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等科研能力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提高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尚不十分理想,有待加强。

[关键词] 护理 大学生科研 效果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创新教学途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现代社会要求护理专业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护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具备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大难题。这个难题是:如何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既能够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给大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朝着培养目标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发现高校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我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提高我校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共120名,均参与了学校或学院立项的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由13道题目组成,经过专家修改和认证,符合问卷信度和效度要求。对120名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后以无记名方式返回问卷调查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16份,有效率96.7%。有效问卷调查表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1。表1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位居前三位,分别是81.9%、77.5%和73.3%;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分别是8.6%和6.1%。

2.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2。表2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毅力与勇气、严谨与恒心、科研兴趣与热情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86.2%、78.5%和86.2%。

3.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3。表3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65.5%、76.7%和78.4%;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为4.3%。

三、结语

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大学教师或专职研究人员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不同。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目标是: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科研品质、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只有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实地反映本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水平和存在问题。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校的科研活动目标,要注意纠正学生容易忽视的偏向性,适当增加某些指标和加大其权重,使得科研活动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本研究观察到,本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科研活动在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效果最明显。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等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提高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方面尚不十分理想,这也是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的关键点,需要调动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力量协同解决。

总之,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开展阶段性评价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和改进大学生科研活动方案,指导大学生科研活动下一阶段工作开展,确保顺利达到大学生科研活动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2.

[2]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2.

[3]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6.

[4]叶民,魏志渊,楼程富等.S R T 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55-58.

[5]段徐,章燕棋,应美丹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58-59.

基金项目:湖州师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JC09022)。

作者:陈 莹 张 慧 张建国

上一篇:液体压强物理实验论文下一篇:房建混凝土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