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标本采集

2022-07-08

第一篇:临床常见标本采集

临床标本采集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如标本采取或处理失当,造成污染,甚至使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著名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专著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的主编Patrick R Murray在书中提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取。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 如今,全面的检验保证系统更加重视分析前与分析后的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对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质量保证。

为推行检验方法的标准化,我国借鉴国外部分经验已成立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CCLS),临床实验室的认证工作开始准备。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开始。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能正确实施有效的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

1、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

2、采血次数及间隔: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h后再抽血2次。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3、采血部位: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群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能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

4、采血量: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10ml,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2ml。有人引述多篇文章指出:对成人每增加1ml血量平均能提高阳性率3.2%。

5、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质量对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售培养基良莠不齐,选购时要慎之又慎注意质量,以知名大厂家生产为益。国内报告应用不同培养基的两组血培养结果,1组阳性率为9.7%,另1组为16.1%,可见培养基影响之大。抗凝剂现多用聚茴香脑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浓度为0.025%~0.05%。因兼有抗凝、抗补体、抗吞噬几拮抗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故较其他抗凝剂为优。

6、培养条件:尽管病原菌仍以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但亦有少部分为真菌、厌氧菌或L型菌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可占病原菌10%以上。所以必要时应选取响应培养基在不同环境下培养。

7、盲传的必要:肉眼和仪器都不能确保在瓶外观察到所有的阳性菌生长,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这一点。因此在培养终结时盲目传代1次,以防漏检。

8、无菌操作: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在血液培养的全过程,从皮肤消毒、标本采取、运行、分离移种等,皆应十分注意无菌操作。用头皮针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取血时,应换针头再将血注入培养瓶中。

二、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取与质量要求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的细菌学检查对病原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标本的质量问题,因此,往往造成作出的病原菌诊断和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脱节,以致造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甚至耐药菌的出现和流行。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标本的采取:自然咳痰:要求患者清晨留取,留取标本前应用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扣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2、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

3、纤维支气管镜抽吸:通常用于在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顺便抽取。

4、胃液抽取法:多用于可疑患有肺结核的患者在有可能将痰液咽下的情况时采用。

5、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应争取在20min内送达检验科微生物室。

6、标本的贮存:微生物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标本的质量检查及培养接种,如不能立即进行检查则应暂时放于普通冰箱(4℃),冰箱中存放的标本应在24小时内进行检查。

7、标本的质量检查:(1)制成涂片行革兰染色;(2)于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10x10),观察WBC及扁平上皮细胞存在情况,表1作为参考:表1 痰标本显微镜检查的分类

分类

细胞数/低倍镜视野

(级)

白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

<25

<25

>25

<10

>25

10-25

>25

>25

10-25

>25

<10

>25

*分类中1~3类不做培养,要求重新留取标本:

4、5类为合格标本:6类为气管穿刺液,如未见到白细胞,而扁平上皮细胞>10/低倍镜视野,亦应重新留取标本。

8、特殊要求则作特殊处理,如做抗酸染色查找抗酸菌等。

9、分离培养:痰标本最好接种3种培养基,即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国蓝培养基)。

10、显微镜检查的初步报告:在用显微镜检查标本质量的同时,对合格的标本(可进行分离培养的标本),往往可以作出初步的病原学参考诊断,如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球菌或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等。

三、尿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尿液的细菌培养检查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炎症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1、标本收集: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5d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 在膀胱内应停留6~8h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1)清洁排尿法:女患者以手指将阴唇分开,用肥皂水或碘伏清洗外阴,然后以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擦干并排出前段尿液后,用无菌容器接取中段尿;男患者应翻转包皮冲洗,用2%红汞或1:1000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婴儿消毒其阴部后,将无菌小瓶直接对准尿道口以橡皮膏贴于皮肤上,待排尿后立即送检。(2)膀胱穿刺法:为避免尿道正常菌群的污染,收集尿液最好的方法是膀胱穿刺。尤其做厌氧菌检查时必须采用膀胱穿刺法。穿刺时膀胱应充盈,皮肤严格消毒后用装有19或20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耻骨联合距脐1/3处穿刺。膀胱穿刺的适应症有:[1]有尿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但中段尿培养细菌数很低,而又难以确定感染源者。[2]婴幼儿、新生儿不能用导管者。[3]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3)肾盂尿采集法:若取左右两侧肾盂尿,应请泌尿科医生采取,左右侧的标本要标记明确,以免出现错误。(4)用封闭式引流装置的留置导尿患者留取尿液标本培养时,用适当的消毒剂严格消毒引流管和导尿管连接处的管壁,用装有21号针头的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壁吸取尿液。不可打开导尿管和引流管连接处收集标本,培养用的尿液标本也不能从引流袋中留取。(5)膀胱镜检查、输尿管插管或逆行肾盂造影时,收集的尿液可用来做细菌培养。(6)做病毒学检测时用容器收集清洁的标本即可,不需特殊方法收集。标本中加入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过度生长,且标本需冷藏。 检测衣原体时,尿液标本不能代替尿(阴)道分泌物。

巨细胞病毒(MC)的检测,需多次检测标本,因其释放常是周期性的。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应留取24h尿,无症状的血尿可能是肾结核病,应用清洁排泄法收集连续3份晨尿标本。

淋病奈瑟氏菌培养留取清晨第一次尿,盛于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尿道结石标本可作其内部及表面培养,内部培养出的细菌与表面存在者可能不同。

2、标本的运送和保存:用无菌带螺帽的容器盛标本,标本应在1h内送检。超过2h者应重送,否则易致假阳性结果。

标本送达实验室后,若不能立即接种,可将标本置于冰箱(4~8℃)保存,但不得超过6h。

四、粪便标本微生物学检查的质量要求

关于腹泻患者粪便中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腹泻病纲要和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有关操作规程要求,粪便标本应取材得当,并严格按细菌分离培养操作规程进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

1、标本采集:粪便标本应在发病早期并且尽量在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直接用棉拭子,也可用直肠拭子,取双份粪便标本,1份置Cary-Bliar运送培养基中,另1份置灭菌小瓶中送检。

2、显微镜检查:粪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作为艰难梭菌、弧菌、弯曲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初步筛查,盐水滴片用作肠道寄生虫检查。

3、标本保存和运送:标本置Cary-Bliar运送培养基中,记录姓名、日期、标本号、放置冰壶中及时送检,一般可保存24h。

4、接种:收到标本应立即接种选择性培养基。

5、轮状病毒检测:可直接用ELISA法检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RV)抗原,或从粪便中提取RV-RNA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根据轮状病毒特有RNA基因片段大小及其排列特点,判断结果。

五、生殖道标本的采集

1、男性标本:(1)如疑为急性淋病耐瑟菌或其他化脓性细菌感染应在清洗龟头部后,以碘伏或其他非粘膜刺激性消毒剂消毒后,挤出分泌物立即以无菌棉拭子采取,立即送检,或以专用的细拭子插入尿道口1~2cm,旋转采取。(2)如疑为前列腺炎、精囊炎的慢性淋病耐瑟菌感染应由医师按摩前列腺,以无菌手续自尿道口采取前列腺液送检。

2、女性标本:(1)成年妇女自宫颈采取标本,应在扩阴器的支持下,选取有炎症或分泌物部位,先以无菌棉拭子拭去表浅层分泌物,再用另一拭子取分泌物送检。如做厌氧或真菌培养应另外采取标本。(2)如未成年幼女疑患性病传播疾病时,不应使用扩阴器,以一无菌拭子在阴道口处采取分泌物送检。

六、胸腹水、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1、均由医师以无菌手续穿刺取得,必须应用带盖的无菌容器,立即送检。

2、此类标本在接种前应离心1500r/min15min或做增菌培养。

3、应接种血琼脂及巧克力琼脂温育于CO2环境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应接种专用培养基。

第二篇: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血常规检验标本

1 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2 注意事项:

A 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至2ml。

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C 采血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检验标本

1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黑色帽)。 2 注意事项:

A 单独采1管血,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至2ml(抗凝剂:全血=0.4:1.6)。 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 C 采血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凝血检测(PT、APTT、Fbg、TT、D2-聚体)标本

1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mmol/L,即32.06g/L;抗凝剂:全血=0.2:1.8)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管、蓝色帽)。 注意事项:

A 单独采1管血,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至2ml。 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有凝块。

C 采血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D 空腹采血(餐后脂血会影响检验结果)。

血型与交叉配合标本

1 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蓝色帽)采血。

.2 注意事项:

A 按抗凝管刻度采血至2~3ml。最好单独采血,便于标本保存。 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五 血流变检查标本

1 用肝素钠抗凝管(肝素钠、绿色帽) 2 注意事项:

A 按抗凝管刻度采血至4~5ml。

B 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强力震荡,以免造成溶血。

尿液常规检查标本

1 住院病人尽量留取晨尿(安静状态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 2 门急诊病人可留取随机尿,但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3 尿液采集于洁净尿杯中,不可使用其它未经洗涤的器皿如药瓶、试剂瓶等。 标本留取后尽快送检(为保证结果准确,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尿液特殊检查标本

1 尿液成分定量检查应根据检查目的选择并在检验科领取防腐剂。

A 尿爱迪氏计数或3h计数:甲醛(40%),5ml/L尿液;3h和12h尿沉渣计数的留尿时间分别为(5:30-8:30)和(20:00-次日8:00)。 B 尿蛋白或尿糖定量:甲苯,5~20ml/L尿液。

C 尿17-羟、17-酮、肾上腺素、儿茶酚胺和尿钙等:浓盐酸,10ml/L尿液。 2 尿稀释浓缩试验:试验日正常进餐,上午8点排尿弃去,没隔2h留尿一次,至晚上8点共六次标本;晚8点至次晨8点为夜尿,收集于一个容器中,分别标记时间后送检。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

1 一般应为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试子取出,但需注明。 2 样品置于洁净容器中,最好用带盖塑料盒。

3粪便应选取含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

4 做隐血试验时,应嘱病人检查前3天禁食肉类、含动物血的食物。

浆膜腔积液检查标本

1 标本一般由临床医师无菌穿刺采取。

2 送检标本量: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各留取2ml;细菌学检查用无菌管采集标本,结核菌检查留取10ml。

3 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否则可因标本凝固、细胞变性等导致标本无法检测或结果不准确。

4 用于细胞学检查时,可在标本中加适量EDTA抗凝,但还需留1管不加抗凝剂的标本用于观察积液的凝固性。

十临床化学检验标本

1 一般生化检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免疫、电解质、心肌酶等)留取不抗凝血(红色帽、真空负压管),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而定,一般为4~5ml。 2 糖化血红蛋白需用EDTA抗凝管,操作规程同血常规标本。 3 血钾检测标本须立即送检,2h内完成检测。 4 空腹采血。如为餐后标本,应在申请单上注明。

十一

临床免疫检验及化学发光检验标本

1 一般免疫学检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结核、自身免疫病等)和化学发光检验(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等)留取不抗凝血(红色帽、真空负压管),采血量视检查项目多少而定,一般为4~5ml。 2 严格按生物安全有关规定采血。

3 空腹采血。如为餐后标本,应在申请单上注明。

十二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

1 标本采集、运送、验收和处理注意事项 ① 标本采集

A 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合理选用培养基。 B 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 C 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 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或使用一次性无菌专用容器。

② 标本运送

A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微生物室。

B 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超过2h未送达实验室,视为不合格标本。 ③ 标本验收

A 实验室只能接受和处理合格标本。

B 实验室对不合格标本退回时,须注明原因,并及时与临床联系。 2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①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通常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及时送检,并保证2h内接种;不能及时送检时,标本应置冰箱保存,并于8h内送检。怀疑沙门氏菌感染时,应于发病2周左右采集标本;怀疑钩端螺旋体感染时,应于发病后2周左右采集标本。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如下:

A 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别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灭菌水

冲洗尿道口,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于带盖的无菌试管中留取中段尿液5~10ml。 B 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取5~10ml尿液于无菌试管中;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更换导尿 管留尿;留置导尿时,用无菌消毒法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送检,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检。

C 其它方法:膀胱穿刺或肾盂尿采集法须由临床医师采集。

②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A 采集时间:腹泻患者处于急性期,尽量在用药前采集粪便;怀疑伤寒患者在发病两周以后采集粪便;怀疑霍乱时应立即采集粪便送检。

B 采集方法:一般患者,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血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1~3ml,盛无菌容器内送检;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和婴幼儿,可用直肠试子采集标本,再插入灭菌试管中送检。 ③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处理

A 自然咳痰法:晨痰为佳;先嗽口,清洁牙齿和口腔;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量不得少于1ml;咳痰困难者可先做雾化处理。

B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试子深入咽部,小儿因压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喷出的肺或气管分泌物粘在试子上送检。

C 支气管镜、支气管穿刺、支气管肺泡灌洗等采集法:由临床医师实施。 ④ 血液及骨髓培养标本

A 抗生素治疗前,严格无菌静脉采血8~10ml(儿童1~4ml);骨髓1~2ml。 B 无菌注入专用培养瓶中送检。

C 如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在48h内分别于下次抗生素使用前,多次采集血液标本送检。

D 疑为心内膜炎时,为提高阳性检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多次采血送检。 ⑤ 脑脊液培养标本

A 怀疑脑膜炎时应立即采集脑脊液,最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 B 无菌腰穿采集脑脊液1~2ml,立即送检。 ⑥ 穿刺液培养标本

A 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 B 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或在停用抗生素2~3天后采集。 C 无菌穿刺采集,标本量不少于1ml。

D 为防标本凝固,可在无菌盛器中加入适量灭菌肝素。 ⑦ 胃液及胆汁培养

A 采集方法:抽取空腹胃液5ml,置无菌管内送检;胆汁培养标本由十二指肠引流法或胆囊穿刺法或手术中留取胆汁5ml,置无菌管内送检。 B 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 ⑧ 脓汁和病灶分泌物培养

A 标本采集前,先对病灶周围消毒,然后用无菌方法采取脓汁或病灶分泌物或组织。 B 标本采集后立即置无菌管内送检。 ⑨ 眼、耳、鼻、咽试子分泌物培养标本 A 用无菌试子常规采集标本。

B 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被粘膜上的正常菌群污染。 C 标本采集后连同试子一起置无菌管内送检。 ⑩ 泌尿生殖道培养标本

A 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后采取尿道溢出的脓性分泌物,或用无菌试子插入尿道2~4cm处轻轻转动后取出,置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B 阴道、宫颈分泌物:通过阴道扩张器,用灭菌试子采取阴道口或宫颈管1~2cm处分泌物,置无菌试管中送检。

C 前列腺液:清洗尿道、冲洗膀胱后用前列腺按摩法采集前列腺液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D 精液:受检者应5天以上未派精,清洗尿道后用手淫或体外排精法,射精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E 溃疡分泌物:灭菌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用无菌试子取其边缘或基底部的分泌物,置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⑾

烧伤感染培养标本

烧伤12h后用无菌棉试子采集标本;要注意从多个创面取样;烧伤严重感染时易发生败血症,创面取样的同时应采集血样送做血培养。

真菌感染培养标本

A 浅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皮癣者常规消毒皮肤,从皮损边缘刮取鳞屑,置无菌平皿中送检;皮肤溃疡则采集皮损周围脓汁或组织;毛发则采集其根部折断处,至少5~6根送检;指(趾)甲:消毒指(趾)甲并去掉其表面部分,取可疑病变部分,用刀片修成小薄片5~6片,置无菌容器中送检。 B 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

血液:无菌采血8~10ml,注入血培养瓶中,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刻送检时血培养瓶应放室温,但不可超过8h。

脑脊液:采样量不少于3ml,分别注入两支无菌试管中送检(一支做真菌培养和墨汁染色,一支做普通培养)。

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方法同普通培养。 ⒀

厌氧菌感染培养标本

A 标本采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和与空气接触;用注射器抽取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胆汁、脑脊液或无菌手术抽取脓液;抽出液体标本后,要尽快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

B 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不得冰箱储存,必须尽快(半小时内)送检;标本运送可采用注射器(已驱氧)或含运送培养基的无氧小瓶或厌氧罐。

第三篇:临床试验标本采集要求

在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等。针对其原因采取了遵照医嘱,严格查对;健康宣教;正确采集;及时送检等措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精确疾病的诊断,完善治疗方案,常常需医务人员采集血液标本作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的培养、交叉配血等。如果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导致了不规范标本,不仅影响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干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就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1、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①选择静脉不合适。静脉细或有外伤,因为针在细小和脆弱的静脉里探寻游走,会造成溶血。②消毒准备不充分。没等酒精完全干燥便采血,酒精会经针孔进入血标本中,导致溶血。③针型号的选择不合适。选用大号的针,大量的血液会因为突然快速地涌入采血管中,而导致溶血。如果选择太细的针,血液在较大的压力下通过狭窄的空腔,也会导致溶血,当红细胞进入采血管中时已经发生变形。④采集标本时未一针见血,来回穿刺,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同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在皮肤上直接取血。⑤注血入管时不拔下针头猛力注血,结果红血球经针头挤压破碎溶血。注血后试管晃动过于猛烈,也会造成标本溶血。⑥直接在输液或输血的针头和导管处抽取标本。

标本凝血:①抗凝剂与血量之比未做到1:9,估计抗凝剂与血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求非常严格,抗凝剂浓度会改变血细胞的形态大小,这些改变会使血常规检验时有核细胞的计数得出错误结果。②注血后没有将试管握与手掌心来回搓动混匀标本,忘记或简单晃动几下,会使抗凝剂与全血混合不均,造成凝血,包括肉眼观察不出的微小凝集。

采集时机不规范:①患者刚刚做完运动就采集血生化标本,此时丙酮酸和乳酸可迅速增加,剧烈运动可是钾、钠、钙、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糖、无机磷、尿素、尿酸、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升高1倍以上。②患者刚进食,采集的血生化标本,标本中的甘油三酯增加5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20%,胆红素、无机磷、钙、钠、胆固醇均增加5%左右。饮酒和高脂,高蛋白进食后多数人肠源性同功酶和尿素,雪氨等都会增加。③微生物实验标本常常是医嘱一出来,护士就去采集,不管患者当天是否已用抗生素,有时是上午1种或2种抗生素刚注射完,体内血药浓度正是高峰期时,即采集了血培养标本,导致结果“无菌生长”。

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①晚、夜班或中班时只有一人上班,忙于治疗和护理,没有及时运送标本。②思想上未引起重视,认为等一下没关系。不但会造成培养标本的污染,且血液中有些项目有严格的时间依赖性,如血氨、乳酸、血小板、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等。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气体扩散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使检验结果失真。③弄错标本。未严格查对医嘱,核对申请项目,操作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抽取血标本时前后采集了2人以上患者的血标本,未认真核对贴错标签。

2、防范措施

选择粗细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并根据静脉的粗细选择合适的针。如果血管已经受伤,第1管的血已经发生溶血,最好弃掉,后面的标本可以使用。采血时不要在发生外伤、血肿的地方进行,以防溶血。

遵照医嘱,严格查对:采集各种标本均按照医嘱执行,核对申请项目有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等,准备好物品后请第2人核对,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以保证标本的正确无误。

使用真空采血器,尽量不用注射器采血。使用真空采血器时要依靠真空的吸引力将血吸引进采血管时,不要推动针栓助力,因为强大的压力会损伤红细胞的。采血过程及已采集的血往试管中转移速度不宜太快,要适中。沿着管壁流下,避免红细胞直落管底,其巨大的冲击力可能造成红细胞破坏。

健康宣教:①耐心向患者解释抽血液标本的目的和重要性,取得其理解。讲解抽取少量的血液对身体没有影响,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忧。②如采取血生化标本时,交代患者应禁食12小时,禁饮酒,避免剧烈运动,以取得患者配合;及时反馈给患者检验结果,这也是患者十分关心的内容,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

充分准备:①采集标本前应明确检查项目、检查目的、采集标本量、选择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②根据检验目的准备好物品,在选择的容器外必须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目的和送检时间。③护士操作前做好自身准备,如剪指甲,洗手,戴帽子和口罩等,必要时戴手套。 正确采集:①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操作技术。正确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再穿刺,并做到一针见血。②遵照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采集标本,保证标本的质和量。凡培养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并应注意严格的无菌要求,如已用抗生素者应按药物的半衰期计算,在血药浓度最低的时候采集标本,并在检验单上注明。③严禁同时抽取2人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第四篇: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同一份标本可做不同的检测项目,而同一检测项目也可适用于不同的检测标本,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标本的整个采集过程直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产生影响,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可以提高检出结果的阳性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反之,错误的采集方法所得标本的检测结果将受到很大的质疑,既延误临床的诊断治疗,又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一些常识,配合临床实验室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认真仔细地控制检验标本采集的每一个环节,正确的做好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 临床检验常见的检测标本是来自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也有脑脊液、胸水、腹水及各种穿刺液和分泌物。还有一些特殊的标本如唾液、泪液、指甲、毛发等。

 不同的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第一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时间:血液标本原则上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原因有下; ① 尽可能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②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减少患者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并减少饮食的影响;③参考区间通常是根据正常人空腹血标本测定值而确定的,易于与参考范围作比较;第二要选择最有价值的时间,如急性心肌梗死cTNT或cTNI的测定在发病后4-6小时采集样本较好;病毒性感染抗体检查,在急性期及恢复期,采取双份血清检查对诊断意义较大。 第三要选择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如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尿常规检查应采集晨起第一次尿;尿早孕35天后送检阳性率达高峰。大便标本应取黏液、血液部分;痰液标本应为深咳所得,防止唾液混入;末梢血采集时防止组织液混入;输液的患者输液完毕后至少1h后方可采取血液标本送检。因此,取样前需考虑各方面因素,切勿随意取样。

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时间:体内有些检验项目的血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采血尽可能在上午9点前进行,其他时间的急诊检查,应在评价检验结果时注意节律因素的影响。②采血前患者应禁食12小时,这是因为清晨空腹血中各种化学成分比较稳定,不受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吸收入血的影响。再则,清晨患者还未使用任何药物,防止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对血脂类的检验,要强调患者近3天内禁食高脂食物,不得饮汤,易致结果偏高。③采血前须告知患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④采血尽量安排在其他检查和治疗前进行。⑤做药物监测时,要根据药物浓度峰值和稳定期采血。⑥检验申请单上应注明采血时间。

2.体位;标本采集一般以坐、卧姿势为主。人的体位改变可引起血中许多指标发生变化例如从仰卧到直立时,由于有效滤过压上升,水及小分子物质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血浆容量可减少12%,因浓缩的缘故,使血中细胞与大分子物质相对升高5%,受这种体位影响的指标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载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此外,某些激素水平如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直立位高于平卧位。

3.采血部位:临床检验的血液标本,根据检验目的、项目的不同,可采集毛细血管血、静脉血或动脉血。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中某些检测成分有差异,甚至可对检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①毛细血管采血: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用血量较少(不超过200ul)的检验项目,如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寄生虫检验以及一些快速微量的临床化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如手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快检等,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应注意避免用力挤压,以以防组织液干扰。实际上毛细血管采血(即所谓的末梢血),所含成分应为动脉血、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和细胞液的混合体。尽管其化学成分及血气分析与静脉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血常规检验结果二者却存在明显差异。

如手指血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8%),而血小板则明显降低(-9%),且手指血检测的重复性、准确性均差。所以,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取代手指血标本,这样既可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堵孔等血细胞分析仪故障。

②静脉采血,临床检验绝大部分血标本来自静脉血,采血部位通常是双臂的前臂窝处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之一,选择原则是“择优录取”。即保证穿刺的顺利,对重症患者或因肥胖而血管不明显者,可以从手背或脚踝处的即保证穿刺的顺利。对重症患者或因肥胖而血管不明显者,可从手背或脚踝处的静脉采集,某些特殊情况如橡皮肿、硬皮病,则只有行静脉切开。此外,静脉采血应注意部位选择(见前述)及消毒剂的选择,如碘酒的使用将干扰T

3、T4的检测。

③动脉采血:动脉采血标本主要用于血气分析、乳酸测定等,常用含有干燥肝素钠的注射器或用肝素溶液充满注射器死角和针头进行动脉穿刺。应注意:过多的肝素可使PH值和PCO2降低;及相关计算参数错误,注射器内不能有气泡,因可改变PO2R 结果。动脉血管血测定血气分析时一定要加以注明。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婴幼儿或儿童的血气分析,其方法是用不超过42℃的湿毛巾湿热采血部位皮肤,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增加而达到动脉化,再进行毛细血管采血。

4.压脉带影响:采集标本时动作宜迅速。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过长可便多种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如压迫40秒,总蛋白增加4%、AST增加16%,压迫200秒,这些物质可上升25%。压迫超过3分时,因静脉扩张、淤血,水分转入组织间隙,血液浓缩,可便白蛋白、血清铁、血清钙、ALP、AST、胆固醇等升高5%-10%,血清钾上升更明显。同时,由于氧消耗增加,无氧酵解加强,乳酸会升高,PH值降低。因此在采血时应尽量缩短压脉带的压迫时间,最好能在1分钟内采完。采血过程中,看见回血,马上解开压脉带。勿让患者做反复做攥拳运动。当需要重复采血时,建议采用另一只手臂。

5.输液的影响:为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过程中采血。因为输液不仅使血液被稀释,而且输入液体的成分会严重干扰测试结果,最常见的干扰项目是葡萄糖和电解质。当患者输液时,从患者输液针管内抽血或同侧输液肢体抽血,造成检验项目结果错误。故有时实验室遇到钾含量高达10mmol/L以上的标本以及血糖异常偏高的检测结果时,须与临床反馈咨询。检验结果与临床体征明显不相符合时,此种情况较易发现,经重新采集后结果差异很大。但是如果影响稍小的标本,则不易发现,而易给临床造成误诊误治,一般情况下,输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或电解质的患者,应在输液结束1h后采血,而输入脂肪乳剂的患者应在输入8h后采血。

第五篇: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微生物检验报告的解读 一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

1.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和原则

确保标本可靠 ((分析前质量) 保证检验质量

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 快速准确提供信息

微生物学的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 结合病情,与临床联系

2.微生物结果的影响因素

2.1针对性的检验申请、病人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输 标本的保存和处理(46~68.2%); 标本检验 ( 4­15% ); 结果审核和批准、危急值报告(18.5­47%) 2.2正确采集、转运与保存微生物标本直接关系到致病微生物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是从临床微生物检验获得正确结果的最关键一步。

2.3Garbage-In- Garbage-Out 不合格的标本-不正确的检验结果-错误的诊断-错误的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病人费用增加、耐药菌株增加

2.4成功治疗感染症的重要前提: 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标本采取。否则工作人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临床医师、护士及检验人员都必须通晓其要领

3.标本采集前临床医师及护士要考虑的问题

3.1是否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还是病毒、寄生虫感染? 3.2何时采集样本?

3.3采集什么样的标本?怎样采集?样本是否足量? 3.4采用哪种无菌容器或运送培养基采集标本?

3.5如何完善的填写标本申请单?针对某些特殊致病菌的排查要求应怎样写?(申请单信息越详尽,越有助于实验室出具符合临床情况的结果报告,如疑似诊断、准确的取材部位、甚至取样时用抗菌药物。) 3.6关键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标本采集是否规范 ;标本保存、运送是否规范 ?;无菌体液培养重视与否?

4.微生物检查的样本收集原则:

4.1收集样本时应使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4.2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之样本,且不受到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4.3采用无菌卫材收集样本,并置于已贴有病患标签之坚固且密和性佳的容器中,将容器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

4.4在病患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生素或伤口局部治疗前收集标本,成人应需氧瓶、厌氧瓶同时培养,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避免漏检。

4.5样本不可添加防腐剂,以免干扰病原菌分离。

4.6于送检申请单上提供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来源、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 4.7即刻将样本送检,不可拖延,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超过2h未送达实验室,可视为不合格标本。不能使用冷藏的样本检验。

4.8实验室只能接受和处理合格标本;对不合格标本退回必须说明原因,并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4.9厌氧菌样本采取必须隔绝空气,混入空气的样本影响检验结果,不能使用。

5.血液培养标本采集和处理:

5.1采血指征: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做血培养。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行血培养的重要指征:

①发热(≥38℃)或低温(≥36℃);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计数>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④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⑤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⑥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5.2皮肤消毒程序: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 5.2.1 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5.2.2 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划拳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 5.2.3 70%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5.3培养瓶消毒程序:①70%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残余酒精。 5.4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

5.4.1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 5.4.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液凝固。立即送检,切勿冷藏。

5.5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是8~10ml,儿童1~5ml。血液和肉汤之比为1:5~1:10。 5.6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

◆根据研究,仅抽血培养1次分离率约占80%,培养2次的分离率约占90%,而培养3次的分离率约占99%。仅抽血培养1次,除了分离率低(其原因是菌血症常会暂时消失)外,且将很难评估病原菌是污染还是与感染有关。如果抽血培养2次或3次,则能够得到肯定。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24h内应采集2~3次做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d,每天采集2份。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h进行。

5.7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

◆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

◆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3份标本,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以上。

◆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h内采集3份血标本,如果24h后阴性,再采集3份以上的血标本。 5.8标本运送:

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

6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6.1采样原则:标本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 小时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一般以清晨第一次的中段尿为宜。 6.2采集方法:

6.2.1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别用肥皂水或1:1000 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道口,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5~10ml 盛于带盖的无菌容器内送检。

6.2.2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取10~15ml尿液,置灭菌容器中送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更换新导尿管留尿;留置导尿时,用无菌消毒法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送检(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检);

6.3送检:尿液收集后,盖上容器盖子立即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置于4℃冰箱中保存不可超过2小时。 6.4注意事项:

◆收集尿液过程中,请勿将手伸入容器内,且尿液勿满出容器外,以免污染。而以无菌导管技术

收集尿液(特别是女性患者)的方法,已被认为不适合,因易引发尿道感染。 ◆如果同份标本中检出3种以上不同种微生物,可能由于采样本时受到污染所致。

7.痰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处理:

7.1采集要点:所采集的痰标本,必须真正能代表肺部之分泌物者,通常清晨时痰液最多,且可能含较多病原菌。 7.2采集步骤如下:

7.2.1以清水或牙刷清洁口腔及牙齿,不可用牙膏。

7.2.2指导病患从呼吸道深部咳出痰(不可含有唾液),装于无菌容器内。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扣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7.2.3气管下采集法:通常用于在给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顺便抽取。 7.2.4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

7.2.5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ml。 7.2.6无法及时送检的痰标本应置于4℃冰箱中保存待送。

7.2.7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鼻咽拭子法,先用清水漱口,对光坐,头向上仰,口张大,用压舌板轻压舌根,用棉拭子在病人咽后壁,悬雍垂后侧涂抹数次.立即放入无菌试管中。

7.3痰TB菌涂片采集:痰涂片检查TB菌的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如无夜间痰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一份痰标本,或送两份即时痰;治疗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两份痰(清晨痰和夜间痰)。

7.4痰标本采集说明:即时痰为病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夜间痰为就诊前一天晚睡前咳出的痰液。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为3~5毫升。

8.泌尿生殖道样本:

8.1阴道、子宫及前列腺等分泌物:由医生采集,收集于无菌试管内送检。淋病奈瑟菌检查时,不论男女尿道及子宫颈均需用拭子插入尿道及子宫颈3cm深取样送检,要避免阴道分泌物污染拭子。

8.2未成年人:若怀疑年幼女童有淋病性阴道炎时,则标本由阴道外围部位取得。

8.3男性:男性怀疑有急性淋病时,则由尿道取分泌物样本作抹片及培养,若怀疑有慢性淋病,样本可由医生采自前列腺或精囊。

8.4注意:从冰箱取出之携送培养基,须先放至室温约半小时,使其恢复室温,因淋病双球菌对温度相当敏感。

9.脑脊液样本:

9.1采集时间:怀疑脑膜炎时应立即采集脑脊液,最好是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脑脊液。 9.2采集方法:腰穿法收取脑脊液3~5ml,盛于无菌试管中,应立即送检,同时注意保温,不可置于冰箱保存。

10.粪便与直肠拭子样本采集和处理:

10.1采集时间:

10.1.1腹泻患者于急性期,尽量在用药前采集粪便; 10.1.2伤寒患者于发病2w以后采集粪便; 10.1.3怀疑霍乱时立即采集粪便送检。 10.2采集方法:

10.2.1自然排便法: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血、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1~2 m1,盛无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茵液内送检;若疑似霍乱者应置于碱性蛋白胨水中(pH8.6)。 10.2.2直肠拭子法: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患者及幼儿可采用此法,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4~5cm(幼儿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擦取直肠表面粘液后取出,盛于无菌试管中或保存液中送检。

11眼、耳、鼻、咽拭子培养标本:

11.1采集眼分泌物: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眼部,然后用棉拭于拭干,再用无菌棉拭于采集分泌物。

11.2采集咽分泌物:先用清水撤口.用压舌板将舌向下向外压,将咽拭子在咽后壁或悬雍垂后侧涂抹数次,切勿接触口腔和舌粘膜。

11.3采集耳、鼻或鼻咽分泌物:直接用拭子涂抹病灶部位,切勿接触周围粘膜或皮肤。 11.4送检: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粘膜上的正常菌群污染,标本采集后标明左、右眼(耳)或鼻咽部,连同拭子一起置无菌管内送检。

12.穿刺液样本:

12.1穿刺液培养标本: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鞘膜液等。

12.2采集时间:一般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治疗之前,或在停止使用抗菌药物之后2~3d采集标本。

12.3采集方法:

12.31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或外科手术采集标本;

12.3.2标本采集量应>1ml(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时应为l~5m1); 12.3.3标本采集后注入无菌小瓶或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12.3.4可在盛器中先加入灭菌肝素然后再加入穿刺液,以防止穿刺液凝固(0.5ml 肝素可抗凝5ml标本)。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

13.脓汁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

13.1采集要点:对采集标本部位应首先清除污垢,再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防止皮肤表面污染菌混入影响检验结果,盛放标本器皿应无菌。

13.2封闭性脓肿患者病灶局部的皮肤或粘膜表面:先用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以无菌干燥注射器穿刺抽取,将采集的脓汁注入无菌试管中。

13.3开放性脓肿和脓汁分泌物:在患部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用无菌纱布或棉布擦拭,供培养用的标本尽可能从深部流出,如为瘘管可在无菌操作下取组织碎片。

13.4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由于创面的部位不同,细菌种类也不同,故应用无菌棉拭子采取多创面的脓汁或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送检。注意事项:烧伤12 小时内的创面及分泌物中细菌检出率较低。

14真菌感染培养标本采集:

14.1浅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

14.1.1皮肤:常规消毒皮肤,从皮肤癣菌皮损边缘刮取鳞屑,置无菌平皿内送检,皮肤溃疡则采集病损边缘脓汁或组织;

14.1.2指(趾)甲:消毒指(趾)指甲并去掉其表面部分,取可疑病变部分,用刀片修成小薄片5~6 片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14.1.3毛发:采集根部断折处,至少5~6 根送检。 14.2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

14.2.1血液:无菌采血8~10 m1,注入未用过抗生素的或可中和抗生素的血培养瓶中,立刻送检,如不能立刻送检时血培养瓶应放室温,但不可超过8~9h;

14.2.2脑脊液:采样量不少于3~5m1,分别注入两支无菌试管中送检(一管做真菌培养和墨汁染色一管测隐球菌抗原和其他培养) ;

14.2.4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其深部真菌感染标本采集同一般菌培养标本。

15厌氧菌感染培养标本的采集:

15.1标本采集:

15.1.1标本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采集时尽量避免接触空气,立即送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15.1.2血液及其他体液(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胆汁、脑脊液等)注入厌氧血培养,立即送检; 15.1.3深部脓肿,在病灶部位开放前取材,可用针管抽取,针头用无菌胶塞密封,也可用血气采集针抽取,立即送检;

15.1.4抽出液体标本后,要尽快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 15.2标本运送:

152.1注意事项:标本采集后不得冰箱储存,必须尽快(半小时内)送实验室; 15.2.2运送方法:a 注射器运送(标本抽取后尽快排除空气)或接种道专门的运送培养基中直接运送;b 含运送培养基的无氧小瓶运送;c 厌氧罐运送(组织块);d 大量液体标本运送时要装满标本瓶兵立即驱氧,加盖运送;e 一般不采用棉拭子法

二 微生物检验报告的解读

1细菌室药敏试验中常选用的抗生素种类

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1代头孢:头孢唑啉 2代头孢:头孢呋辛钠

3代头孢:头孢他啶、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 马斯平) 单环 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青霉素G 、苯唑西林 抗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

复方β-内酰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奥格门丁 )氨苄西林-舒巴坦 (优力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特治星)头孢哌酮-舒巴坦 (舒普深)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多肽类:多粘菌素E、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唑-磺胺甲唑)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 大环内脂类:红霉素 氯霉素:氯霉素

三代喹诺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四环素类:四环素 利福平

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CLS I规定,葡萄球菌如对苯唑西林(或甲氧西林)耐药: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均应报告耐药,而不考虑体外药敏结果。

3.耐高浓度庆大霉素肠球菌

CLS I规定,肠球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 常联合应用 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肽类抗生素 , 如果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则联合用药无效

三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的问题

• 为什么微生物的报告时间这么慢? • 为什么培养回报有细菌而病人情况良 ? • 为什么送检的是脓痰却没有阳性结果 ? • 培养阳性的细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 • 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病无效?

1.为什么微生物的报告时间这么慢

微生物的工作流程

细菌培养:接种标本,培养24~48小时

分离标本: 24~48 小时(需要时)

药敏: 18~24 小时 发结果: 阴性48小时

阳性?

真菌培养:因为生长缓慢,时间更长

2.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涂片镜检是报告所有检见的细菌,而培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一些苛氧菌需在特殊的环境或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3.尿培养结果报告“三种以上细菌混合生长”代表什么?

泌尿系统感染一般为一种细菌,有时可能有二种,但培养出三种或以上细菌说明标本污染,需要重新留取标本再做培养。

4.为什么培养回报有细菌而病人情况良好?

抗菌药物使用 或定植菌或污染菌

5.为什么送检的是脓痰却没有阳性结果?

5.1 是否送检前使用抗生素

5.2送检是否及时,痰涂片可能帮助判断 5.3 并不是感染性疾病,比如慢怚肺 、老慢支 等 5.4实验室操作不规范

6.为什么化脓性感染病灶中取脓汁培养阳性低

脓液是由坏死的组织和吞噬了细菌而死亡的白细胞组成,都是无任何营养的物质,而细菌一般都需要在高营养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另白细胞释放的溶菌酶对细菌有杀灭作用,因此,在脓液活细菌较少。 将脓液挤干净后在肉芽生长处取标本送检,如果化脓性病灶尚未破溃, 要用注射器穿刺到一定深度(肉芽附近处)取标本送检 。

7.明显稀便,培养结果为何正常 ?

大便普通培养,通常只能鉴定志贺菌、沙门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 怀疑霍乱时,需开霍乱弧菌培养。 可能病毒感染(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8培养阳性的细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

8.1.培养阳性感染:可能为污染菌 (血培养), 可能为定植菌(痰), ),任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评价-很重要

8.2.感染部位的清创,引流,换药比使用抗菌药物更重要

8.3.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器官功能支持,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

9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治疗无效?

9.1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完全等同 9.2.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 (污染或定植) 9.3.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 ,生物被膜)

CLSI中提示:部分细菌3天内即可发展为耐药, 临床治病3­4天后,应重新分离细菌做药敏试验

9.5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 给药剂量与用药方式 :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 抗生素后效应、特殊人群等因素。

9.6.感染原发灶 药敏试验仅报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但不同部位的感染,因根据药物浓度分布选择抗菌药物,药物剂型和生物利用度(纯品,商品)

10.是否能将所有的药都做药敏试验

10.1没有必要:通过耐药机制和标志性药物可以预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抗生素的等效性:是指用一种相关抗生素的试验结果预测同类抗生素体内抗菌活性。此特性允许检测少数几种抗生素而不影响临床对其他抗生素的广泛选择,试验的药物代表一类 药,而不是一种药。

如对肠杆菌头孢噻吩与其他一代头孢具有等效性, 可用头孢噻吩结果预测其他一代头孢。 10.2.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试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有操作标 准和解释标准)有些细菌对某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则不需要做药敏试验 比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 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

11.鉴定结果明明写着四联球菌、 革兰氏阳性杆菌,为何没有药敏结果?

四联球菌为微球菌,一般不引起人体致病, 为非致病菌,故考虑污染可能。 药敏结果参照CLSI标准,目前革兰氏阳性菌没有参照标准,故暂不能做药敏试验, 若需治疗可参照阳性球菌用药。

12.药敏试验报告中MIC越小的抗菌药物效果越好?

感染菌对同一种药物的MIC越小,效果越好 ,不同种抗菌药物之间 MIC无可比性,目前很多仪器报告的是检测折点,而不是真正的MIC 四 对临床的要求

临床医生应为实验室提供有用的临床信息,以便实验室有针对性地对可能的病原体进行鉴定。 临床医生对药敏测定方法和微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更好地理解药敏试验报告中验报告中 S、I、R临床意义,以及体内、体外药敏不一致的现象。 增强特殊标本的微生物送检的意识,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五 呼 吁

1.请尽量在早上送检标本 2.请正确留取痰标本

3.请正确填写标本部位及名称

4.血培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有效手段 5.个别特殊病历多沟通,

6.反馈抗生素疗效(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不符时 ) 7.科研合作

上一篇:临床药学典型病例下一篇:李白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