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采集错误分析

2024-04-21

血标本采集错误分析(精选8篇)

篇1:血标本采集错误分析

标本采集错误的应急演练

时间:2015-2-14 地点:外科大楼8楼产科病房

参加人员:主班()责护()护士()护士()病人()病人()家属()

主班接到医嘱,3床()查凝血功能,和责护核对无误后粘贴采血管,并登记在标本采血登记本。责护(),拿着采血单到病房:3床(),你今天在门诊抽血,查了血常规和肝肾功,没有查凝血功能。办了住院,我们就不允许外出外宿,请你明天早上七点务必要在病房,我们护士会到床边给你采血的。

护士():三床()是吧,现在我给你抽血了? 病人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是的。责护进行采血,采血毕.三床按呼叫器,护士赶到床边询问:您好,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病人回答:昨天我的责任护士告诉我今天早上,我要抽血化验,昨天晚上家里有事就回去了,刚来,麻烦你现在给我抽血吧。

护士()和护士()核对后发现3床的凝血功已抽,并已经送检了,去病房询问,原来早上抽血时加3床病人睡在三床了。护士()电话联系检验科:你好,检验科吗?我们是产科,刚送去的3床()的凝血功你们化验了吗?

检验科:正在准备化验呢,有什么事吗? 护士():发生采血错误,麻烦你们暂停化验,并将此标本丢弃,我们马上再抽血送检,谢谢!

护士()重新打印了3床的凝血功能的条码,粘贴试管,和护士()核对无误后去病人床边,核对无误后给3床()抽血,并及时送检。

护士()来到加3床床边:不好意思,早上抽血的时候,您躺在3床的床上,我没有仔细核对你的身份信息,就抽成你的了,我们已经给检验科打电话暂停化验了。你不要太紧张。

加3床:没事,晚上家属没地方睡,3床回去了,所以我就睡在她的床上了。护士():钟护士长,刚才发生一起标本采集错误,现在向您汇报。

钟护士长:通知全科护士,今天下午5:30学习,共同讨论分析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在先进行网报。演练结束!

篇2:血标本采集错误分析

不同的检验标本需要不同的检验容器。采样所用的容器是否恰当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常见的使用容器不当有以下情况:血清标本使用有抗凝剂的试管;全血标本使用干燥试管;血培养标本使用未经消毒的,密封不严的培养瓶或不按无菌技术操作造成容器污染而导致杂菌生长,培养失败。这些都是由于标本容器使用不当人为造成的错误。因此,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必须按要求进行采集和使用。同时抽取几项检验血标本时,一般注入容器的顺序为: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试管。动作应迅速准确。

采血的时机不当

血液中的很多成分易受饮食影响。血标本做生化检验,应在病人空腹时采取。但某些病例的空腹血也可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常见原因是:取血前一天晚上病人大量饮酒或半夜加餐,均会使空腹血待测指标发生变化。取血前使用药物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在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血糖浓度很低,可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调查发现病人输入大量维生素c,使血糖测定结果偏低;做细菌培养,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留取标本,会使培养阳性率降低。因此护士要根据检验内容,事先通知病人,向病人交代清楚有关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标本采集的适宜时机。

采血部位不当

临床上有个别护士贪图方便,直接从输液的针头上接上注射器抽血,或静脉点滴时从同一血管近心端采血标本,使检验标本含有大量新输入的液体;血气分析标本取静脉血送检;这些都会使检验结果与病人病情不符,因此对输液输血病人,采集血标本时应在对侧肢体采取。血气分析标本应采取动脉血。

采血量不当

取血时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抗凝剂试管。不同的抗凝剂试管,要求的采血量不同,要注意抗凝剂与血液要有一定比例,不能过多过少,并将血液与抗凝剂轻轻摇匀。血抗凝剂过多,易造成血液稀释,结果偏低,样品渗透压改变,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抗凝剂过少或与血液未混匀,均可出现血液凝固或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往往给临床医生带来假象,延误了诊断和治疗。采血的方法不当

采集血标本所用方法可直接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抽血前止血带在病人臂上缚的时间过长或过紧,都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对于一些采血困难,缚止血带过长的病人,可以在针头刺入静脉后的短时间内放松止血带,等待数分钟再抽血。气体,易挥发物质,ph值等测定时,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注射器中事先装有灭菌的抗凝剂,取血后立即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中,尽量避免血液空气接触而影响血液成分含量或其ph值。血气标本采动脉血时最好是血液自动流入注射器内。另外,采血方法不当常可导致标本溶血而影响和干扰检测项目。红细胞内液的某些化学成分与血清浓度不同,红细胞内液浓度高时,溶血导致血浆中浓度增高,反之可产生不同的稀释作用。通常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注射器、针头及容器含水分;采血部位用酒精消毒后,酒精未完全挥发;反复皮下穿刺,甚至刺破血管;抽血速度过快,产生血泡并将泡沫注入容器;振荡血液时过于剧烈;两次抽血注入同一试管内等。因此,取血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部位皮肤消毒后应等皮肤干燥后再抽血,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避免将泡沫或用力将血液急速推入容器造成溶血。

篇3:门诊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错误分析

1 错误分析

1.1 采血试管选择错误:

未正确选用真空采血管及注意内含抗凝剂种类及用途。

1.2 血标本有凝块:

(1) 把血液注入到试管后没有及时进行混匀, 血液和抗凝剂达不到抗凝作用从而导致凝血; (2) 由于患者血管细, 血液流速慢, 因抽血时间过长易引起凝血, 多发生在血常规检测中。

1.3 标本溶血:

(1) 采血步骤不规范, 技术不熟练, 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 造成标本溶血; (2) 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直接取血, 均易造成溶血; (3) 血管细, 采血不顺利; (4) 送检不及时, 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

1.4 采血量不足, 特别是婴幼儿患者, 由于血管细、不配合、采血困难, 最易发生采血不足。

另外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血管细, 检查项目多, 也易发生采血量不足。

1.5 标本采集时间不当:

如对细菌培养、血培养、激素检查等, 需在特定的时间采集。因此, 采集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根据检验要求把握采集时间, 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1.6 过失性采样:

如在输液侧肢体抽血做生化和其他检查, 有个别护士为图方便直接从输液皮管的头皮针中抽血。

1.7 标本混淆:

(1) 张冠李戴, 门诊患者冒名顶替; (2) 贴错标签或把张三的血液放到李四的试管里。

1.8 标本送检不及时:

标本是护士采集, 送检则由卫生员完成。卫生员大部分是护工, 责任心相对不强且未受过专业的培训, 导致标本采集后未按要求及时送检。

1.9 对不合格标本未及时处理:

由于工作量大, 工作人员相对较少造成;检验科对不合格标本未及时退回;采血室工作人员对退回的标本未及时通知患者重新采集, 导致延误检验结果。

1.1 0 标本脂血:

(1)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 对临床检验的重要性普遍存在认识不足。一般生化检测项目的标本应在清晨餐前或餐后10 h后进行, 在用药前采集; (2) 采集标本前护士未主动告知患者要做好采血前的所有准备, 使所采集的标本不符合实验要求。

2 体会

篇4: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及预防

【关键词】血标本采集;错误;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55-01

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检验工作已经渗透临检、生化、免疫、血液、血库、镜检等多方面学科,检验医学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更加直接的科学依据,做好标本的采集工作,减少误差,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1血标本采集的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断疾病的方法日益增多,但以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必要的检验配合做综合分析,是基本的临床诊断方法,因此,检验是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而检验结果与标本采集有着密切关系。标本采集的方法、采集量和采集时间要正确,采集各项标本均应该按照规定要求做到按时采集、及时送检。

血液标本在采集的时候主要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来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动脉血标本主要作血液气体的分析,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是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在临床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三种,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全血只有在红细胞内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时才用;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等时用全血,一般临床化学分析多不用全血。

2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

2.1跟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出错

当前检验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细,临床医生就很难对检验医学有全方位和深刻的了解,这就要求检验医学人员与临床医生一起不断去研究检验方法,通过二者相互沟通,对实验方法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经验总结、寻求证据,并把最合适的检验项目提供给临床,并主动与临床进行沟通,接受临床的反馈。所以检验人员与医护人员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采集的标本就会不准确,从而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检验医学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误差都会直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随着检验科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高质量商品化学试剂盒的选用,人员素质的提高,试验中误差明显减少,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所以检验医生与临床医生必须要加强沟通,以确保检验的正确性。

2.2患者准备不当

患者的准备工作就是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采集检验标本之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理状态等对标本的质量均至关重要。有些血液成分日、夜间的生理变化比较大,为了准确反映患者的临床状态,标本采集时应该相对固定某一时间,非急诊患者不应该随到随抽血送检,随机抽取的血样有很大一部分是乳糜血,对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严重脂血的标本还可能堵塞检测仪器的检测部影響仪器的正常运行。

2.3其它原因

在凝血功能测定中,常有一些标本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儿童和新入院患者标本,由于小孩采血难,新患者入院时需要检查项目多,最易发生抽血量不足,使得各种检验结果不准确。其次,还有一些标本溶血,溶血可使LDH、HBDH、血K+等值异常升高,而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就是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比如压脉时间过长,采血不顺利、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等造成的溶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采血部位不当所造成的标本采集错误,在标本收集前,临床医生应该及时嘱咐患者采集标本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正确留取标本,在整个采集标本过程中,应该标准化操作,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检验要最大限度地服从临床要求,根据临床的申请单认真进行标本采集检测、分析报告结果,如果发现不符合常规的异常结果时应该给与高度的重视,并及时跟临床医生、护士联系,查找原因。否则就会出现一些诸如采集错误、贴错标签等,直接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

3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的预防

在检验过程中,为了避免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的产生,应该做好标本采集的防范工作,检验工作人员应该杜绝怠工、消极工作状况的发生,并积极与临床的医护人员沟通,在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标本采集的标准严格进行标本采集,检验科与临床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沟通,不仅可以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以从临床上获取更多宝贵的信息,提高检验质量不仅是检验科本身的工作,还与全院的工作密切相关。

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应该查看检验单,询问病史,查对检验单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于病人是否吻合,耐心检查询问空腹情况等都应该严格按照标本采集的标准来进行;作为检验科室,应该制定并严格按照《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来执行;在采集完成标本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禁止闲杂人等非医护人员接触标本,保证标准不受任何污染的情况下来进行检验。

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应该加强采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确保检验前标本的采集质量,并不断建立和健全标本采集质量管理的标准与要求,使护理质量和检验质量都得到同步提高。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力度,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正确指导患者做好检验标本留取前的准备,把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讲解清楚,从而进一步避免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2013,8(12):66-67

[2]王桂珍.提高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07,16:56-57

篇5: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规范

一、标本的采集基本原则

1、遵照医嘱采集血标本

2、做好充分的准备:患者的准备;用物准备;护士自身准备

3、严格查对:检查项目、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4、正确采集:方法、时间、采血量、采血容器

5、采集后标本及时送检

6、血标本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

7、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因此应尽可能避免一些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存在时,一是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二是检验结果并不真实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所以“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应该成为牢记的座右铭!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临床血液检验,因检验方法和目的不同,所需的血量亦不同,因而血液采集的方法也不一样,最多用的有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三种。1.毛细血管采血法:

(1)采血部位:成人可从手指、后耳垂采血,婴幼儿则可在足跟等处。因耳垂部位的血液循环比手指差,且容易受外界气温影响,采血条件也不及手指恒定,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高于静脉血和指血,故一般不主张用耳垂血做血常规检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取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做血常规检验。

(2)采血方法:先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采血针迅速穿刺组织约3mm,待血液自行流出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如出血不畅,可在针刺四周稍稍加压(切记用力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影响检验结果)。以后流出的血液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所需量血液做检验用。采血顺序依次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检验、白细胞计数和血型等。2.静脉采血法:血沉、红细胞比积、生化、免疫、血液细菌培养等检查需血量较多,可采用静脉血。、(1)采血部位:一般采用肘窝或肘前静脉,如肘部静脉不明显,可改用手背静脉或下肢踝部静脉,必要时也可从股静脉采血。小儿在必要时可用颈外静脉,但因危险,以少用为宜。(2)采血方法:

采血前护士服装整洁,仪表端庄,语言柔和恰当。核对医嘱,患者信息,询问是否按要求进食等,告知患者操作方法,目的,指导配合。评估患者采血部位皮肤,血管情况,意识状态评估,合作程度。

采血时护士洗手,备齐用物,再次核对医嘱和患者信息是否准确。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绑扎止血带,从穿刺中心到周围进行环状消毒,直径大于5cm,消毒两遍。自然干燥后绷紧皮肤,斜面向上,以30°角进针,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接采血试管。先采抗凝管,再采普通管。混匀时需手法轻柔,不可震荡。拔针后用无菌敷贴按压针眼3-5分钟,不要揉搓。

采血完毕后,核对医嘱和标签是否匹配,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字。按医院规定,及时送检。(3)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注意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采血试管的编号与化验单的编号及采血项目。

2)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3)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4)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5)采血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一般直立位采血,一般比卧位高5%-15%.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6)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7)采血结束后,立即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需在针眼及向上1~2 cm处纵向按压3~5 min止血,不能搓揉,以防止造成皮下血肿,24 h内保持穿刺手臂清洁干燥。若有出血倾向,更要延长按压时间,若局部已经出现清淤,24 h后可用热毛巾湿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8)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3、动脉采血法:

桡动脉穿刺、肱动脉、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4、真空采血法

篇6: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

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

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

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

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

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

5、皮肤消毒以避免污染

为减少皮肤菌群对血培养的污染,应对静脉穿刺点进行消毒。研究表明碘酊、过氧化氯和葡萄糖酸洗必泰优于聚维酮碘,碘酊与葡萄糖酸洗必泰效果相近。碘酊应作用30 s,碘伏应作用1.5-2 min。葡萄糖酸洗必泰也应作用30 s,它较少引起过敏,因而在静脉穿刺后不需擦掉,但不能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皮肤消毒。

6、血培养采集和运输

血标本采集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从静脉采血。留置导管血通常比静脉穿刺血培养污染率高。若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应在采集导管血的同时,静脉穿刺采集外周血进行对比。如果从静脉管道采血,不需要弃去开始段的血液,也不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以消除抗凝剂,因为其抗菌作用通常可以被培养基有效稀释消除。

静脉穿刺点选定后,去除血培养瓶的瓶帽,使用70%异丙醇消毒待干,然后再对静脉穿刺点消毒,先使用70%异丙醇消毒,自然干燥后,再使用相应消毒剂作用足够时间。采血人员除非佩戴无菌手套,在患者皮肤消毒后不得触碰其静脉。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前更换针头对于污染率的减少作用甚微,且易引发针刺伤。血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后应轻轻翻转数次,以免凝血。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采集血培养,应尽量减低血培养的污染率至≤3%。

血培养瓶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延迟上机会延缓甚至阻碍病原菌生长。培养瓶在室温仅能存放数小时。切忌将培养瓶冷藏或冷冻,冷藏或冷冻会导致部分病原菌死亡,冷冻可能导致培养瓶破裂。

7、血培养标本拒收原则

篇7:血标本采集错误分析

关于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的要求

一. 有临床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2)有应急用血预案

(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

(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二. 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篇8:血标本采集错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需要采集全血黏度标本的临床患者98例, 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单双日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9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1例;年龄45~78岁, 平均 (57.9±3.9) 岁。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2例;年龄44~79岁, 平均 (58.1±4.5)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全血黏度标本采集,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真空采集系统进行全血黏度标本采集, 比较两组标本血量采集系统。

1.2.2 标本采集方法

两组患者均自上肢肘部正中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采血方法, 即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抽取血样;观察组:采用真空采集系统采血方法, 具体方法为:取上肢肘部浅静脉合适部位, 消毒皮肤, 系上止血带, 并再消毒一次, 取一次性采血针, 去除护套, 将一端插入静脉, 见回血后, 固定针柄, 并将采血针另一头插入真空采集管, 血液会自动流进采血管, 此时可松开止血带, 注意按采血管上的刻度控制采血量, 满5ml后拔针, 用消毒干棉签压迫止血。血标本采集量>5ml者视为标本采集成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标本血量>5ml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标本血量为≤4ml和4~5ml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为98.0%, 对照组为7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讨论

在现代临床工作中, 疾病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靠相关检验和检查指标, 血液标本检验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检查手段, 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2]。全血黏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数是包括有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一个综合表现, 其可以反映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以及其他条件改变的黏度。已有研究证实, 全血黏度检测对于临床许多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黏度的升高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 导致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进而直接影响脏器的血液供应, 诱发疾病的产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在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全血黏度增高现象[3]。

目前, 临床上部分基层医院仍在应用直接抽血法采集全血黏度标本, 但是该方法常因采血管内的压力因素导致血量不足, 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真空负压采血管为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临床检验采血系统, 其操作简单, 既可以有效避免血源性交叉感染, 又可防止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4]。真空管负压采血系统所采血液直接进入检验试管, 避免了传统采血法中二次注入试管的损耗和污染[5], 具有显著优越性。在采血过程中, 血管的选择和采血人员的穿刺技术也会直接影响血标本采集的成功, 在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后, 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针采血的成功与失败, 而真空采血系统的应用, 简化了采血操作,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采血人员的技术要求。本研究对98例需要接受全血黏度检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全血黏度标本采集, 采取真空血液采集系统的观察组患者标本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一次性采集成功率显著提高, 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6], 表明采用真空采集系统采集全血黏度标本采集方法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和血液样本合格率, 可以满足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提高了标本血量, 进而可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

同时, 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积累经验,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保证穿刺成功, 保证充足、合格的标本血量, 做好血液检验前的准备, 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为血标本采集、检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7]。

摘要:目的 对真空采集系统采集全血黏度标本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 总结经验, 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 选取在2013年我院接受全血黏度检验的临床患者98例, 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单双日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标本采集, 观察组患者采取真空采集系统进行血液标本采集, 对两种方法的采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标本血量>5ml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标本血量为≤4ml和4~5ml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血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为98.0% (48/49) , 对照组为79.6% (39/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真空采集系统可有效提高一次采集成功率和全血黏度标本合格率, 对于临床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黏度,标本,血样采集

参考文献

[1] 曹丹.采血中的慎独与严谨[J].中国水电医学, 2010, 13 (2) :211-213.

[2] 何靖, 肖俊会.影响老年人体检采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 15 (2) :788-789.

[3] 陈莉红, 秦国柱.门诊抽血信息管理在采血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 2011, 14 (3) :65-67.

[4] 许发发, 吴晓庆.军人诊疗区采用真空负压管采血方法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11 (5) :133-135.

[5] 高燕波, 何金苗, 连永娥, 等.真空采血法与传统采血法在门诊与体检中应用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 2012, 33 (9) :1362-1363.

[6] 陈姚, 马继红, 曾蓉君.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3 (9) :45-46.

上一篇:好百年家居活动促销方案下一篇: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