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暴露出一些与时代需求不相符的问题。院校只有积极将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以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为抓手,才能生产出为企业所用的实用型人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1:

国际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要】本文展开对国际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以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高职院校普遍发展,并为社会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的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逐渐成为火爆专业,该专业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重点关注的人才來源渠道。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培养的问题加以分析,同时重点研究在国际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培养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国际视野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逐渐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此新的发展环境下,我国各行业均取得快速发展,各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逐渐加强对人才的关注。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企业在生产中,均认识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逐渐加强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和培养模式的分析,能够为日后提升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应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

一、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的相对落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发展的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中,日益暴露出不同的人才培养问题。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的落后,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专业的发展[1]。在教学方法落后方面,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过度的重视课本教学,强调教师传道受业的主导性,导致学生容易出现烦躁现象,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在课程设置落后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教师授课前,往往忽视对实际市场的调研,导致课程开发明显脱离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未针对市场中的实际岗位需求,展开针对性教学培养。由此,限制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者专业人才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与创业培养能力的缺乏

在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也存在校企合作与创业培养能力的缺乏问题[2]。在校企合作能力缺乏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缺乏与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保障。由于告知院校缺乏与企业合作的目标,导致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并未建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机制。而院校内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时,也并未针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创业培养能力缺乏方面,高职院校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加以培养。部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时,并未结合党中央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中的相关内容,对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加以培养,仍主张强调就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才的综合培养。

二、国际视野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实现对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的创新

通过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能够明确在国际视野的支持下,实现对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的创新,是尤为必要的。根据国际上关于人才要求的规定,以国际视野的角度实现对高职院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对于提升人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方法方面,应不断深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贯彻落实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应充分加强对工商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根据市场的实际调研,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实现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工商企业的市场调研,通过对企业发展相应数据的分析,使课程能够与实际市场发展情况有效对接。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实现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校企合作与创业培养能力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提高校企合作与创业培养能力,是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在提高校企合作方面,高职院校应通过对实际市场的调研,充分加强与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校能够与企业实现对彼此的深入了解,建立双方彼此互惠互利机制。在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下,与高职院校教师共同分析市场现状,使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培养对企业具有价值的针对性的人才。在提高创业培养能力方面,高职院校工商惬意管理专业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应针对创业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知识教育,使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对各方面知识均有相应的了解,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始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下,我国各行业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日益加强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视,致力于通过对此类专业人才的关注,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和创业培养等方面,展开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同时,从上述相关指标角度出发,对具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以研究。期望通过本文关于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关内容的探讨,为日后促进此专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波.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河北企业,2016,01(08):128-129.

[2]张峰.高等职业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42):184-186.

[3]谢朝阳.高职院校优化专业服务社会模式研究——基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J].西部皮革,2016,04(10):230.

作者简介:韩红蕾(1983-),女,河北邢台人,管理学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韩红蕾

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思考

摘 要: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暴露出一些与时代需求不相符的问题。院校只有积极将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以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为抓手,才能生产出为企业所用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改革与思考

引言

高职院校主要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其工商管理专业注重培养基层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本文立足社会发展现状及企业特点,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且实践性强的一门学科,但知识体系庞杂的缺点在于核心能力较弱,使得就业范围广泛却取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只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准确定位,适当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才的培养还能适当补足未来的人才缺口,为管理行业的发展铺路。

二、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滞后

就目前看来,高职院校往往是高校种的底层,而学生也对其不满。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上有问题,进一步看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仍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1],只注重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积极性有所忽视。

(二)企业对学生存有短视

多数企业愿意选择毕业实习的学生,他们之所以青睐这类人员是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2],且相对于社会人员来说工资较为低廉,也无需有五险一金的要求。因此,多数企业会为刚毕业的实习生留出一定的名额。另一方面,企业忽视对学生的培养。比如,校企合作的用工合同往往是轮岗培训,但事实上企业会将学生固定在某些职位上,并让学生从事较为基础的工资,使其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校企合作面临諸多困难

目前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并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将为学生实训操作提供设备和场地,有时会委派部分企业职工到高职院校中进行授课,讲解实践方法和经验。但这种单一的模式出现了一些弊端,一方面其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并没有很多好处,另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提升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能力的需要,对学生的实践经验的提升不多[3]。这无疑降低了校企合作的效率,也同时暴露了许多弊病。

三、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一)院校应要求企业尊重学生

当前,多数企业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更愿意适当引进实习生,并采取与正式员工不一样的措施,如加班却不给予加班费。此外,企业往往将学生固定在基础的一两个岗位上,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体验到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其从业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当向企业施压,要求其对学生按照正式员工一样,帮助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便是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忽略实践操作。即使有实践操作,也多是学生对教师的方法进行生搬硬套,模仿地重复训练。就目前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当下的就业需求,高职院校应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4],教师在课堂中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实践能够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有效提升其动手能力。同时,院校可以考虑加长实习时间或加大实践课程课时数,适当压缩理论学习。

(三)企业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对接

当前,多数校企合作是以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企业提供相关资源为基础的,但这种单一的合作与当前的时代需求产生了偏离。此外,校企合作要更加深度发展也十分困难,尤其在工商管理专业设立时间较短、社会认可度不高的背景之下。由于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诸多不同,校企合作也难以有效进行,这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极其不利。因此,校企合作要想发挥相应的价值,企业就应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接轨。企业职工可以向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而教师可以向职工讨教实践经验,在取长补短的情况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不平衡的问题的同时,还能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实训基地的建立也可以方便学生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讨论。

四、结束语

尽管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院校应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解决,以学生当前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佳璇.新零售背景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4):19-20.

[2]彭长勇.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思考[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9):212.

[3]汪思成.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创新[J].家庭生活指南,2018(11):112.

[4]谭波.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思考[J].科技风,2018(09):3-5.

山东英才学院  张  育  田  越  张晴晴

作者:张育 田越 张晴晴

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紧跟时代发展,从培养目标到技能学习、从学校硬件到师资提高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期培养出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的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高专学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一、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自2012年后,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有五大特点,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低价值密度(Value)、真实性(Veracity)。在企业对企业销售情况的统计中,这些数据可能来自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站、顾客来访纪录等等。大数据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积累至今,按照自身技术发展逻辑,从提高生产效率向更高级智能阶段的自然生长。例如,借着大数据时代的热潮,微软公司生产了一款数据驱动的软件,主要是为工程建设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世界节约40%的能源。在2019年4月23日的中国绿公司年会全会上,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提及流行词“大数据”时也说到,人人在讲大数据,但对“大数据”这三个字有很大的误解。大数据的“大”和大小没有关系,大数据的“大”是大计算的意思,数据要全面。让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并且用好这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如果说第一次技术革命,煤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与动能,第二次技术革命,石油、电是主要的生产资料与动能,那么这次技术革命,就是以创新为驱动,数据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大数据时代,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更多的是基于事实与数据做出决策,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化、高效化。我国各地大数据发展潜力不断向好,各省市平均指数达到6.10,17个省市的发展潜力指数超过平均值,占比54.8%。广东以11.21的指数位列榜首,上海、贵州、北京、重庆等省市发展潜力分别位列第2至第5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它们在组织与政策保障、专项资金支持、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产业基础、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与成就。

另外,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是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同时也大大改变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因素。所以,我们培养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也要紧跟时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企业实际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更是要培养出能够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结合相关数据提炼出有针对性、高效管理手段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促使他们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利润率。

二、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建立综合数据平台

要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步伐,培养新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首要事项做的就是在原本的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建设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校园硬件设施,建立综合数据平台,建设符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且又符合大数据应用的专业课程,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企业经营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学校信息设施建设,加大硬件建设经费的投入,完善网络硬件环境,每年都应进行设备、系统的更新与维护,建设现代化校园网络,构建完善的网络资源库,考虑满足先进教学的需求,也要考虑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是选择或开发适合的教学应用平台,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联系,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物料需求计划MRP、供应链管理SCM、进销存管理ERP、沙盘模拟等系统综合统筹起来,建立一体化教学服务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找到所需资源,更加真实地模拟企业经营与决策,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其教学服务功能。

三是大数据分为公开数据与私有数据。其中公开数据尤为具有价值,但是政府、行业、企业、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以及第三方的数据,多年来都“各自为政”,在众多的行业、企业内部形成天然的壁垒。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天然的壁垒,联合各方,将各方数据整合,形成一个融合各行各业公开数据的大数据库,结合一体化教学服务平台,真正从社会累积的大量真实且有效的数据中挖掘对企业管理有效的信息,摸索出企业发展的前进方向,探索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便师生进行研究与使用,以期在学习中實践、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真正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的对接,把科研成果与企业实战紧密地联系,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增强师资实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职高专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有企业丰富实战经验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的指导。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强教师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增强信息技术、工艺方法的使用能力,达到技师、教师双重身份的提升。

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要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管理理论知识,更加要掌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培养或者招用具有信息技术能力、数据挖掘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运筹能力等专业技术教师,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同时,学校不仅需要提供教师师资培训的理论课程,更应鼓励教师们到企业进行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中,再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掌握大数据挖掘与运用的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回归到课堂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更加好的保障。

四、开启校企紧密合作,促进校企双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做好产学结合,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促进校企双方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等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利用学校建设的大数据一体化教学服务平台,结合企业内部可用数据、市场公开数据,进一步针对企业现行的组织结构、运营机制、营利模式等进行研究,挖掘企业存在的问题,探索企业新的发展方向,探索企业新的增长点,做到科研与实战相结合,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内容,编写特色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形成动态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机制。

三是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实习,学习企业先进的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为企业输出合格的人才,学校应成为企业非常对口的人才储备池,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燕.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8) .

[2]张长鲁.大数据时代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

[3]杨凌燕.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5).

[4]秦荣升.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5).

(作者单位:广东花城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肖海兵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下一篇:战略调整产业转型结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