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

2022-04-26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文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同时提出了改革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航海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航海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1:

浅谈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摘 要 本文从航海类专业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当代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航海类专业 综合素质 培养途径

海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一方面需要承担重大工作责任和压力,另一方面又有其国际性和国防性的特点。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航海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本文结合从事航海类专业学生教育经验,阐述了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考虑哪些方面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当代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参考性建议。

1 从综合素质角度考量学生水平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航海职业能力、健全的身心素质。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能力储备的阶段,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个人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

1.1 高尚的道德情操

航海類专业学生将来要在“流动的国土”上从事特殊的航海职业,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非常重要,它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作为航海类专业学生,除了要培养自己的一般社会职业道德外,还要培养与海上运输业所要求的特殊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是海员的基本素质。远洋船员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经常远离祖国,远离家庭和亲人。在航行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个港口,每艘船舶都代表着我国“流动的国土”。②因此,作为一名海员必须把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放在最重要位置,克服思家之情,积极融入工作集体,尽快进入工作角色。(2)安全第一、文明驾驶是从事船舶航运工作的生命线。为了保证航行安全,海员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认识到“有效地履行职责对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以及防污染的必要性”,不能麻痹大意和丝毫的松懈。(3)坚守岗位、服从命令是海员的天职。海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坚守自己的岗位,绝对服从部门和船舶领导的调遣和指挥。擅自离岗、不服从指挥会危及船舶安全。(4)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是海员的职业道德。海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自身的危险性要求海员必须意识到只有依靠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视船为家,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险情。(5)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要求。国际国内颁布一系列的法规和公约对防污染、保护环境做了明确规定,并在船员值班标准中也对船员做了相应的防污染要求。(6)了解异国风俗、尊重异国文化。海员所从事的职业带有一定的“涉外”性质,在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的人交往时,要在了解相关地理、风土人情等的基础上,礼貌待人。

1.2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大学阶段是人生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结合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1)英语、计算机知识。英语是作为船员日常交流的通用语言,远洋船员在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中需要掌握熟练的英语业务交流水平,在进行船舶航行中才能避免或减少船舶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船舶被滞留的可能。随着船用助航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船舶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学会使用计算机,有利于正确操作、使用船上先进的仪器设备。(2)专业知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航海运输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先进的技术在几年后可能会被新的技术取代,只有对航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航海应用技术。(3)人文知识。航海工作并不是简单跟船舶、海洋打交道。除此之外,船员还会经常跟各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人群打交往。因此,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是必需的。

1.3 良好的航海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固定职而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具备良好的航海职业能力是胜任航海职业必备的条件。

(1)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从事航海职业的人员来说,不仅身体上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要适应海上工作、生活环境、异地民族生活习惯等等。(2)专业实操训练能力。航海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职业,船员要想能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实操训练技能。(3)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航海是一项团队工作,要使船舶安全营运,就需要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船员来说尤为重要的。(4)临机应变能力。航海中,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船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关系到能否阻止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或减少损失。

1.4 健全的身心素质

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对于从事特殊行业的船员来说,具备健全的身心素质更是非常重要。

(1)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德和智的物质载体,作为一名合格的海员,必须首先具备能适应海上工作环境、能经受艰苦生活条件考验的健壮体魄。(2)心理素质。由于工作和生活在船上,与大海打交道,工作和生活空间相对局限,以及航海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复杂情况有可能会给船员带来一些心理困扰。同时,船舶在世界各地间航行,停泊在不同的国家港口,语言的障碍、风土人情的不同等等,所有这些都给海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带来极大的考验。

2 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航海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院校、社会以及政府主管机关在所有环节及各方面进行协调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素质养成环境。

2.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通过兴办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看录像、座谈、讨论、参观、召开主题班会和团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谈心、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在近期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2 严格履行半军事管理

不断完善航海类专业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新生入学需要集中对半军管制度进行学习和教育,严格管理,做好集中军事训练。日常半军事管理要实行严格的相对封闭的管理。要以宿舍为重点,加强军事训练,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增强服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骨干,抓好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认真抓好半军事化管理专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有一批热爱学生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去抓好管理。

2.3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全面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应按照面向市场、保证基础、注重加强英语、计算机、实际手动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紧密结合STCW公约区别层次、分类培养的原则修订。做好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加大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力度,提升新思维新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余地。抓好海上实习和技能训练的环节,强化英语、计算机教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四级英语证书、计算机应用二级证书。注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与危机应变能力。

2.4 抓好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以熟练英语交流、使用计算机为要求,全面带动学风建设。一方面,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一行;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增强竞争意识,适应社会需要,做到博学多才。严格抓好学生纪律,实行以年级学生“集体晚上自习”制度;组织开展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论文征集与交流活动,组织课外科技制作展览,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制定严格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和考试制度,逐步实现教考分离,进一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5 加强校园航海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

通过举行演讲、辩论、书画展、各种体育比赛、歌手大赛、征文、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各类航海专业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工作方面的能力;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各种培训班、讲座、选修课、辅修课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把部分文化素质课程列为必修课,要明确规定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文化素质课程。

2.6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清扫公共卫生,开展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融入职业氛围、懂得回报服务社会、借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2.7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要对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在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办公室,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并建立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或是对专业排斥的同学及时进行矫治。

2.8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航海类院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人才素质培养质量达到预定的教育和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得到国内外有关院校实践的验证,目前STCW公约及我国政府有关法规已明文做出了要求,该体系应对教育目标及有关适任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对学生应达到的素质水平予以确定,还应对教师及相关人员的资格和经历提出要求。通过质量体系的控制,使人才素质培养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要想成为高素质的航海人才,获得工作、事业的成功发展,为祖国的航运事业做出贡献,航海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自身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的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项目基金: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1579)

注释

① 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

② 范少勇.国际航运快速发展与远洋船员的综合素质[J].天津航海,2005.

作者:刘超 余庆

航海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文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同时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院校;问题与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也相应地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做为我院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工具软件操作、网络基础等方面,该课程特点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其中,计算机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一,目标不明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做为非计算机类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并做为我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不清楚做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他们专业有什么内在联系,往往导致对公共基础课程不够重视;而对于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也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所担任班级专业要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前,我院所有专业所授课程内容和课时均相同,但其课程性质则由各专业自行设定,其中艺术类专业把该课程定性为考试课程,即学生只要求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成绩合格即可获取学分,没有通过的学生则需进行重修补考;而其他各专业则为考证课程,即学生需参加全省统一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获取该课程学分。

我院于2010年对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做了一些改革,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为考试课程和考证课程,它们之间的区别除了考核方式不一外,对担任考证班级的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学校规定考证班级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达到85%以上,否则,本学期该课程的课时量将按90%计算,由于有了通过率的硬性指标,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担任考证班级的课程,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而相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必然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1.2 学生基础良莠不齐

学生素质的特点跟课程教学息息相关,通过几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发现,不同的生源计算机基础水平有很大差异。我校生源按入学基础学历有职高、高中、中职等,按地区可分城市和农村两类。其中,职高生的计算机水平明显好于中职生,中职生的计算机水平明显好于高中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大多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如基本的文字录入、电子表格简单使用、浏览网页等,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和操作不够系统、深入、全面;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相对弱些,有的接触过计算机,有的没有接触过,有的甚至“只闻其名,未见其物”,进入大学才第一次接触电脑。

由于职高、中职学校已开设过类似的课程,只是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差别,目前,我校该课程教学对所有各专业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势必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程度不一,部分知识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认为是重复学习,对课程的吸引了逐步降低,甚至导致失去兴趣,而对于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学生似乎难度又偏大了,造成无所适从,跟不上教学进度,也导致慢慢自卑而放弃。因此,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于普通高中那样对象整齐单一,而是面对不同基础多层次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摸清教学对象的底数采用分层次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懂、学会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

1.3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的教学同样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技能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比较抽象,不容易描述,不应强要求学生在理论课上都理解完整,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势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堂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避免抽象乏味[2]。我校既有多年担任该课程教学工作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又有初次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老教师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固定的教学方式,但对新形势下或当下的大学生特点分析不够准确,尤其是近两三年来,学校自主招生了很多中职学校的生源,其旧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复杂学生结构的新形式;而年轻教师则因经验不足,难以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不能很好地参透课程教学内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不够完善,这都将影响其教学效果。

1.4应试教育突出,实用性不足

为了提高教学班级的考试通过率,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练习大量的习题来应付考试题目,而忽视了课程内容的教学。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纳入等级考核与毕业证的发放挂钩,这样迫使学生一味的追求过级,学生也乐意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考试通过率,迫使学生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应付考试、总结考试经验上,而忽略了对计算机本身的运用[3]。出现了很多学生通过了等级考试,却连简单的用word表格制作个人简历无法完成的怪现象。

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门非常实用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如何把解决实际现实问题体现到在教学过程中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师生比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安排。我校每年招收非计算机类新生3000余人,行政班级约80个,以两个行政班为一教学单位,即大约40个教学班级,目前,承担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是信息工程学院的十余位教师,这些教师还需担任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失衡的师生比导致这些教师根本无法在同一学期承担全院的所有教学任务,因此,部分专业在大一第二学期才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课时量为60,每周4个课时,共15周完成课程教学。大一第一学期新生由于新生军训,于第4周才开始正式上课,整个课程将于19周才能结束,而全省统一的等级考试时间则安排在第18周周末,这无形中导致学生课时被压缩了。且大一新生很多没有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所有的课程内容均需在短短有限的教学课堂上消化吸收,无法也加大了学生的压力。而在大一第二学期,该课程在第15周就结束了,距离等级考试时间尚有3周的空档期,学生没有了学习环境和场所,导致无法正常复习和学习的延续,势必影响考试效果。

2 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学习目标,有所取舍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的注重点应从“教”转向“学”,逐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缓解等级考试带来的学习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2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学习,充分体现不同素质学生的特点,可实施分层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首先,打破以往以专业班级为教学单位的传统分班形式,而在新生开学之初,对全校新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摸底测试,通过考核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个不同等级,即A等级为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而基础较差的则组成另一组教学班级;相应地,不同等级的教学班级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也采取差别化,对于A等级教学班级可以加强office高级办公操作的内容,而B等级教学班级则把windows操作和基本的office软件的操作使用做为主要内容。

这样可以充分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能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满足了他们对学习高层次计算机操作的要求,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办公软件的使用。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模式,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也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学方式要灵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和学习,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和专题讲座,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4实行立体式教学

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我们逐步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我校教师编写了一套与高职院校相适应的教材,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与测试》教材,利用网络教学的便利优势,于2006年建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该网络课程进行了改版和更新,于2008年升级为院级精品网络课程,现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之外还能进行自主性学习,网络课程中有在线留言功能,教师对学生的疑问可以随时进行解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4]。

同时于2010年,我院引进了广东省高等教学考试管理中心《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该系统的将每个章节知识点进行了细分,分析了每个知识点的难点、重点,有相应的视频讲解,同时对主要知识点安排了练习,可以进行现场改卷评分,也有有相应的练习视频讲解;在每一章结束后,还有单元测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在所有课程内容讲解完成后,平台提供了综合测试和强化训练两个栏目,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有效复习。该平台的知识点和各项练习都可以反复操作,并能进行现场改卷评分,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到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2.5多方协调,科学安排教学资源

由于绝大部分大一新生沒有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在有限的课堂上要消化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计算机操作存在很大的难度,上述的第一学期课时被无形压缩和第二学期出现空档现象,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建议学校能在课余时间开放没有教学任务的机房,以便学生充分利用空闲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但由于学校制度问题,机房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分分属不同主体,学生使用机房需提出申请,教务处进行审批,机房管理部分才开放机房。这就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利益关系,希望学校能从制度上解决好这一问题。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和对策调整,学生的学习面貌有望得到改善,其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很浓,本人所授班级等级考试通过率均达94.5%,取得不错效果。总之,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能取得好的效果,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赵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7-29.

[2] 王毅.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改革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8-149.

[3] 张鑫.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27-128.

[4] 刘砚秋,何灵敏,周杭霞,等.基于自主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2(3):80-83.

作者:谢建华

航海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 篇3:

计算机类: 互联网时代的宠儿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理工科第一热门专业。但对计算机类专业感兴趣的考生,还需要面对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你真的愿意把计算机作为你的专业吗?不要仅仅因为喜欢玩计算机或者因为听说这个专业类就业好而选择它。

第二,这个专业类下面包含的专业众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一共17门。你清楚自己适合哪个专业吗?

第三,每年就读这个专业类的理工科考生人数非常非常的多。可谓“粥多僧也多”,竞争同样激烈,而且高薪的互聯网行业对应工作大多很辛苦,你有做好面对这些的准备了吗?

不管怎么样,你都需要对专业有所了解再做决定。以下是对其中关注度较高、招生人数众多的专业的详细介绍。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它的学习范围最为广泛,涵盖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全方位的内容;它的招生人数最多,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共近千所,近些年每年招生人数都超十万。

如果考生还不清楚自己适合读这个大类中的哪个专业,那直接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只要学好这个专业,再往大类里的其他任意方向转,基本没问题。

就业简述:1.该专业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在各行各业都能找到对口的岗位。但因为每年毕业生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毕业生想要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必须要增强自身实力。

2.传统 IT类企业、新兴互联网企业、电信服务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是该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这类企业对口岗位多、待遇好,且程序员是核心业务岗,受重视程度高。但这类岗位工作强度较大,常需要加班,且工作地点以生活成本较高的一、二线城市为主。

3.政府、银行、科研单位及其他各类非IT类企业也都有该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岗位。只是这类用人单位中,网络部一般是辅助部门,难以接触核心业务,因此上升空间较小,薪金待遇一般比不上互联网企业。

报考须知:1.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各个层次的院校都有。建议考生尽可能选择那些开设历史比较长、师资配备比较好的院校。

2.各个院校的培养特色和优势方向上会有很大不同。有的侧重软件,有的侧重硬件,有的侧重计算机网络,有的在信息安全方面颇具特色。方向的选择对未来的就业会有一定的影响。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科学和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强调的是软件开发的工程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是最容易被外行人混淆的专业。总体上来看,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和软件开发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兼顾了硬件和软件的知识结构,内容更加丰富和博大。事实上这两个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业简述:1.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相当不错,属于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小的需求增长型专业。

2.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一致,主要就是传统 IT类企业、新兴互联网企业、电信服务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以及政府、银行、科研单位及其他各类非IT类企业。

报考须知:在本科阶段,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门专业的差别不是很大。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对于实力够强的院校,不需要太过于纠结这两门专业的名称。对于实力较弱的院校,若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则优先选择软件工程专业为佳。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专业,简单地说,就是一门关于如何设计、建设、管理、维护网络的技术学科。

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习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研究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比,网络工程更关注网络方面的原理、网络的构造、消息的传递细节等。总的来说在本科阶段二者差别不算很大。

和通信工程相比,网络工程专业的学习包括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个大块面,对编程的要求比较高,属于工学中的计算机类;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交换与通信网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二者有一定的交叉,有的院校把网络工程专业归入计算机学院,也有的把它归入通信学院。

就业简述: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包括IT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担任网络管理员、综合布线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职务,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相关工作,就业面非常广,就业质量也比较高。

报考须知:因这个专业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学科,所以从整体来看,计算机学科实力较强或通信技术实力较强的院校在网络工程方面的基础也更扎实。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该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是网络与通信兼顾的计算机学科宽口径专业,计算机网与通信网(包括有线、无线网络)的结合是该专业的显著特色。

信息安全

现代化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安全技术已经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技术,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安全专业的学习以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学生着重学习通信、编码、信息网络与系统、信息与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研究信息从产生到传播的各方面进行安全与保密的关键技术。

就业简述:1.目前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起点还较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比较缺。国家安全部门、政府机关,以及银行、金融、证券、通信等企事业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高技能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在这个领域,专业认证往往更能表现出一个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多数政企机构对于CISSP、CISP(注册信息系统安全师认证)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对学历、学位、甚至毕业院校的重视程度。

3.这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随时关注新的技术趋势。

报考须知: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尽管市场需求持续火爆,但近年获得审批通过增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依然不多。考生选校时,可综合考察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实力。同时,因信息安全专业招生院校和招生人数相对较少,建议考生同步考虑等以上学科的相关专业,还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等相近专业作为自己的备选专业。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技术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给物体加装各种能够感知世界的传感设备,使其成为互联网的终端,而在互联网前端,则增加了数据的智能分析功能。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感知设备,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等的工作原理;掌握信息传送到接收器又再通过互联网传送这中间涉及的通信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信息处理,以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等要求。

就业简述:1.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开设时间短,但就业一路向好。2018年,刚开设没几年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就荣登麦可思就业绿牌专业榜。在各大招聘网站上,物联网相关职位的招聘信息比比皆是。

2.毕业生目前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电子、软件和通信等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对口就业率很高。

报考须知:1.部分招生院校并没能给这个新兴的专业配备足够的专业教师,不少老师是从其他学院借用的,跨领域的课程教学方面比较薄弱。

2.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相关的学科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等,因此各招生院校会在不同的院系中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考生需要具体了解目标院校该专业的设置情况。

3.由于专业学习中有电路和信号系统,因此有色盲、色弱、重听的考生不建议报考。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因此它的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差不太多。这个专业的特色在于需要学习绘画基础、图像处理、2D角色设计、2D场景设计、3D场景设计、3D角色造型、游戏程序设计,等等。各个院校的具体课程设计差别比较大,具体需查询学校官网。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喜欢动漫、游戏和设计的同学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就业简述:1.如今数字媒体技术在广告、动画、游戏等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价值,数字媒体行业已形成一个可观的文化产业和就业市场,成為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当不错。

2.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影视、娱乐、游戏、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

报考须知:1.分清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专业名称相似,但前者属于工学门下的计算机类;后者属于艺术学下设计学类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学习创作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各种手段和技术,课程设置偏重于计算机,核心技能是编程、软件研究等;数字媒体艺术主要学习新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新媒体平台上创作数字媒体艺术作品。

2.需要注意各招生院校将这个专业放在什么学院,是计算机学院,还是设计与传媒学院,或者其他。如江南大学就开设有单独的数字媒体学院。在这些不同的学院里,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有较大的不同。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016年2月,教育部首次批准3所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此后,通过审批而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急剧增加。据统计,截至 2020年3月,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超过500所。可以说,近三年最炙手可热的本科专业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莫属!

因海量的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故大数据也被称为“21世纪的新石油”。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更好地辅助决策。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虽然设置为计算机类下,但它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复合性特征,强调学生对专业领域(如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等)数据的理解能力,深刻体现技术为数据服务的思想。

虽然是一个新的学科,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也并非空中楼阁。它是以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作为三大基础支撑的学科。

就业简述:1.整个社会转型和经济升级对于大数据相关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高,大数据人才需求扩散范围也越来越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大数据正面临全球性的人才荒。在中国,掌握和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人才目前同样是稀缺资源。

2.在招生高校数量暴增的情况下,考生毕业后需要面对的竞争必然比现在报考时要激烈很多,而且就算是再好再热门的专业,没有相应的实力与能力,都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如果抱着读个热门专业以后就能有个好工作的心态,未来极有可能心理落差较大。

报考须知:1.这个专业是以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作为支撑的学科,因此高中数学不好的考生不建议报考。

2.作为新兴的、交叉的专业,各个招生院校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是师资配置方面,免不了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考生报考这个专业,未来很多时候可能会需要自己寻找学习资料,并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3.提前了解招生院校的专业方向。各院校在大数据人才培养上各有侧重,如北京邮电大学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浙江财经大学则侧重培养在商业、金融和经济等领域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的复合型人才;厦门大学结合统计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优势,联合培养学生。

4.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企业界比教育界走在更前面。因此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院校可以优先考虑。

智能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智能科学,另一部分是智能技术。智能科学是研究自然智能的生成机理和探索机器模拟的理论和方法;智能技术是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人造系统,给机器赋予一个类似人的大脑、神经传导及信息处理系统,研制面向各种应用领域的智能机器。因此,它是一门面向前沿高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应用需求的新型专业。

就业简述:这是一门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专业,目前通过审批在本科阶段招生的院校并不算多,就业形势还是非常好的。

报考须知:1.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兴交叉专业,课程设计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智能控制、信息传输和处理等,课业负担比较重,难度也比较大。

2.部分高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按大类招生,各校所归入的大类不同。如北京大学将其划分在电子信息类,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划分在自动化大类,重庆邮电大学和厦门大学划分在计算机大类。

3.本科阶段的学习比较表面,报考这个专业要做好继续深造的心理准备。

选校参考

1.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查询网站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网址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wbl/zdjs/zdxk/zdxkmd/

2.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查询网站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网址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3.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查询网站 :阳光高考网

网址 :https://gaokao.chsi.com.cn/z/2011tszy/1.jsp

4.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首批为35所院校(名单可查询教育部官网,网址如下),2003年和2004年新增2所,分别为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

网址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112/t20011203_109641.html

5.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

6.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院校

查询网站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官网

网址 :http://www.ceeaa.org.cn/gcjyzyrzxh/gcjyzyrzjlcx/index.html

院校看台

·电子科技大学·我国首批建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2018 U.S.News全球计算机学科排名41名。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城西安,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国家重点学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国首批两个密码学博士点之一。2017年,以总成绩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称号。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拥有光电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信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點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省部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师范类方向。

·苏州大学·软件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为A–,计算机科学学科在ESI排名中进入全球前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大学,是中国较早成立的,以信息科技(IT)学科为主导的高等院校。

·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是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重点专业和优势专业。在90余家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

·重庆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以网络安全为特色方向,主要培养社会急需的网络监管员、信息安全技术员和信息安全官。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主攻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并注重公安业务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始建于1980年,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为B–,在软科2018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于全国前30%。

·广西师范大学·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广西区域多源信息集成与智能处理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2018年,学校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软件学院合署办公。

·福建工程学院·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建“GE自动化集成系统实验室”“西门子工业网络控制技术实验室”“德州仪器DSP技术应用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多家知名IT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工程实验和实训条件。

·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有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网络计算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平台。网络工程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的理事单位和山西省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依托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设有“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省级科研平台和“湖北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平台。

·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拥有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网络综合省级重点实验室、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校藏文信息处理与软件研究所和藏语信息处理工程学科团队等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是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拥有成都市信息安全保密重点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拥有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物联网广东平台、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物联网技术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计划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江南大学·国内较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2006年首次招生),具有本、硕、博完整学位系列培养资格。现建有江苏省媒体设计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省游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计算机实验示范教学中心、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校企合作工程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

·江苏理工学院·数字媒体技术列入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计划和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拥有动画游戏开发、虚拟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实验室。

上一篇:治国诚信文化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