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论文

2022-04-28

摘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是他们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利益的调整,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人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都显示出许多新的特点,身处社会观念结构中的人际关系也必然急剧发生变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论文 篇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一种情境性人际关系,它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本文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提出了营造和谐宿舍人际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影响

宿舍是大学生休息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刘欣(2006年6月)依据自编的“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分为四类:人缘型、友好型、淡漠型、敌对型[1],此调查显示,宿舍中有无知心朋友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由此,研究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绩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宿舍人际关系

宿舍被称为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归属感,满足其“归属与爱”的内在需要。

(一)社会学习的准备。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大学生们在踏入社会之前获得融入社会的本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社会化。可以说,大学生活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在大学宿舍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修养、性格爱好,以及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就此层面上来说,宿舍俨然是一个“微型小社会”,宿舍成员需要面临和处理好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竞争等现实社会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在和他人的磨合中,在矛盾和冲突的化解中完成自身的社会化,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与结果来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以适应自身的社会化[2]。

(二)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对于大学生而言,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不占支配地位,更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大学生需要满足的内容。在宿舍里,由于空间上的临近性,成员之间容易熟悉和接近,相对更容易建立友谊,有比其他人际关系都更进一步的先天优势,每天一起生活的宿舍成员渴望在这里得到爱和寻获归属感,渴望得到其他宿合成员的认同和接纳[2]。因此,在宿舍更容易形成一种“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其归属和爱的需要。大学生在宿舍人际相处中较多地体验到安全感,对舍友有较高的期望,较少有消极的主观体验。但同时有一部分对宿舍不满意的大学生(22.5%)和自卑的大学生(13.5%)[3]。

(三)“思想”的交换。

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了,虚拟的网络世界和每天鲜活的生活都是汲取知识和信息的良好渠道。不同的大学生由于世界观立场、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的不同,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也会不尽相同,宿舍为此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对于同一书本内容,宿舍成员可能会体会到各自不同的思想内容,在宿舍里畅所欲言,相互分享,头脑风暴,可以使自身思维的完善性不断加强,同时,一个宿舍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大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你追我赶,不断攀上知识的更高峰。[4]

二、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因

宿舍是一个“小社会”,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这个群体内的人际关系。这其中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一)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对高中而言,大学宿舍内的同学往往来自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不同的语言和饮食习惯,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混合宿舍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息时间和作息规律,个体上的差异容易导致宿舍内同学间交流方式的限制,并引起人际间的矛盾和冲突。另外,宿舍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也会引发宿舍内部的人际“分裂”。一项调查显示,宿舍生活中最不能容忍的生活细节依次是:不讲个人卫生、脚臭、不打扫寝室卫生、打鼾、休息时间接电话、开关灯和风扇意见不一致、晚归、留宿外人、不经允许使用他人物品[4]。在宿舍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以自我为中心而不照顾他人感受的同学,往往得不到宿舍内其他同学的认同而造成人际交往的困难。

(二)心理上的不成熟。

受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大学生在个性与心理发展上的某些缺陷和不成熟也容易诱发或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诸如自我中心思想和个人主义倾向,自卑心理与自傲心理,嫉妒与忌恨心理,猜疑与闭锁心理,等等[5]。这些个性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人际认知片面而狭隘,情绪和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情景性,自我控制能力差,在生活中容易与人产生冲突但又拒绝主动和解,使大学生宿舍里人际冲突经常化、多样化。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单一,多数人上中学时没有住校,没有与很多人同居一室生活交流的经验,当独自面对大学宿舍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冲突时,许多学生会以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来看待和处理,这就会出现问题,因为要求别人都要依着你、顺着你,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缺乏。

当依赖父母的中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开始自己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往往凭直觉、情绪和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人际问题。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一些基本的技巧,当面临宿舍人际矛盾时,往往处于尴尬、被动甚至矛盾激化的境地。例如,很多同学感到交流困难,“很想和舍友交流,但总是感觉说不到一起”,“非常讨厌舍友的误会,当他们误会我时,我就不和他们说话”,等等,都反映出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经验上的不足。所以,当有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改善宿舍关系,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三、营造和谐宿舍人际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既然宿舍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就需要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环境,发挥宿舍内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的影响,真正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一)创造和谐温馨的宿舍文化。

和谐温馨的宿舍文化对于营造和谐宿舍人际环境至关重要。宿舍是大学生生活、交流的中心,学校应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对宿舍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徐美勤等人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宿舍生活环境和物品设置与情绪密切相关,宿舍整齐、干净、明亮,物品适量有序,能使心情愉快,身心放松,缓解学习疲劳和压力[6]。要增强宿舍凝聚力,学校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环境美化大赛、各类以宿舍为单位的文娱体育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学生感到宿舍生活的充实,又能增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二)构建高素质的宿舍长队伍。

高素质的宿舍长对于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宿舍长身为学生宿舍内一员,对学生宿舍内的人际关系状况非常清楚,高素质的宿舍长能够及时发现并协调处理存在于学生宿舍内的各种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做好宿舍长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高宿舍长队伍素质。香港大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学校请最有威望的学者管理宿舍,并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家庭式的宿舍文化,让学生倍感温暖,当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主动寻求帮助。

(三)培养良好人格与积极情绪。

个人中心主义和自卑自傲等负面情绪的作祟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7]。要想让大学生跳出通过“比较”所激发出来的“嫉妒”和“攀比”这些心理怪圈[8],则需要通过对他们的人格教育来解决,让他们懂得具有热情、开朗、自信、诚实个性的人才最受欢迎,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心胸开阔、思维成熟的人。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以优秀者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赶超别人的正常健康的心理。

(四)开设相关课程,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课程教学应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教学。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纠正一些人际关系上的认知偏差,学会如何与人有效地沟通和交流,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际冲突。另外,还要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他们明白心理咨询并非是针对心理疾病患者,它更多地是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疑惑。

总的来说,如果能够抓好宿舍人际关系这个环节,那么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将事半功倍。因为良好的宿舍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当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让学生在受到挫折、感受到压力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有个支撑点,帮助学生摆脱各种困扰,走向积极。

参考文献:

[1]刘欣.不同宿舍人际关系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57.

[2]高玉宇.优化宿舍管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03:139.

[3]张瑜,李宏翰.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03:198-200.

[4]陈青萍.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田.中国学校卫生,2002,05:435-436.

[5]刘富良,罗岚.创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农业教.2009-04,04:92-94.

[6]吴玉东.宿舍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9,09:11-12.

[7]黄艳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建立和谐宿舍关系.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43-44.

[8]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04:6-9.

作者:张锦华 陈 承

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论文 篇2: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

摘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关系是他们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利益的调整,价值观念的更新、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人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都显示出许多新的特点,身处社会观念结构中的人际关系也必然急剧发生变化。而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不得不令人关注和深思的是当代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的人际关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如何及时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协调,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有五成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可以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都很想建立自己理想的人际关系,希望通过实践能增长自己的社交能力,扩大自己的社会人际圈子。但是在尝试过程当中,受到这样子或那样子的挫折,从此对社会交往讳莫如深,再不涉足,成了“孤家寡人”。有的则是过份热衷于社会交往,练就了“八面玲珑”圆滑之术,变得功利,还因此耽误了学业。有的大学生则沉迷于网络社会,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一些人际交往,而忽视了现实中的社会交往,最终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当今社会中“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还没有完全成熟,而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和行为,例“有钱就有一切”、“包二奶”、“潜规则“等严重的影响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拜金主义、权力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造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功利化、实用化、世俗化,缺乏真诚的态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交往、没有正真的感情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没有建立起正真的关系。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是一生影响。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或是出生在单身家庭小孩,会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消沉、爆燥!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甚至有敌对人格。当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民主式或是放任式的时候,孩子反而会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3.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大学生平常在学校生活当中跟老师的关系比较疏远,缺乏经常的沟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出了问题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引导,自己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平衡心态!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协调,或是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一个问题。

(二)个体原因

1.自我中心和心理不相容。自我中心是指只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机电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自我为中心的人常常表现为自私和自负,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得失,而不顾及对方的意原和利益。

2. 多疑、妒嫉与自卑。多疑表现为不信任别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斤斤计较,总是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把别人的善意当成了恶意。妒嫉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产生憎恨、愤怒等心态,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情绪、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心理自卑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非常敏感!其心理的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在与人交往过程当中常常缺乏勇气,遇到一点挫折就埋怨别人或是怨天尤人,甚至会形成“社交恐惧症”。

3.羞怯与孤僻。羞怯表现为人际交往中出现腼腆、动作忸怩、脸红、不自然,说话声音小而低,怯于和别人交往,對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意和情感,无法与人更好沟通,造成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孤僻表现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不合群,从心理上与行为上和他人保持着距离,像一道屏障,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

4. 角色困惑。有一些大学生由于与人交往中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没有根据不同的角色去学习相应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造成与人交往中常常碰壁,遭受挫折,使他们感到苦恼和无所适从。

三、良好人际关系对现代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1.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正确的、更好的认识自我、接纳自己。一个人是在通过跟别人的交往、互动中慢慢的认识自己的。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可能是自我认识还不够成熟,也可能是在跟别人的交往的过程当中,别人对他的印象所造成的。如果与他人相处关系良好、和睦,那么就能使个体更具有归属感、安全感,进而满足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2.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使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每一个人的健全人格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后天的社会学习才是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而这又必须是在与人的交往和互动中完成的。一个封闭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全的人格的。我在这几年的工作当与学生的接处当中发现:不会跟别人分享与分担是这一代大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形成负面影响,也是造成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四、大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优化人格。不良的人格特征是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的根本原因,因此改善不良人格,培养良好人格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只要完善了自身的人格,才能改善人际关系。

1.要克服自我中心。自我中心者就自以为是,接受不了别人正确建设和观点,所以要学会把别人作为一面镜子,从别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转变自己的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要学会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只有这样子才能学会了体谅与关心,改变唯我独尊的不良形象。

2.克服害羞、自卑心理。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及优点,肯定自己,建立自信。要正确对待失败,失败并不等于无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下次就能取得成功。其次,对事情要先做好充分准备,事先做好准备,在人际交往时就会应对自如。最后,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培训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为当你各方面的能力升自然你的自信心就增强,就能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

3.克服妒嫉、多疑心理。多疑往往是对别人了解不够,所以要多方面了解别人,要及时跟别人沟通,解除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安慰,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不会为别人的否定而影响自己。

(二)团体咨询辅导。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会针对测试出来的人际关系存在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和辅导。对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来说采用团体咨询辅导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效果是非常好,效率也是很高的!

(三)阅读的疗法。对于热爱读书的同学,可以由班委或心理学员组织成小团体,推荐相关优秀书目给学生阅读。例如《简爱》、《奋斗》、《遇见未知的自己》、《大学四年要记住的101个忠告》、《思维与智慧》等等,从人生哲理、交际恋爱、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与帮助。阅读疗法书目的开列在阅读疗法的实际应用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阅读疗法以书当药,所以推荐书目应当尽量谨慎。

(四)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训。人际交往技能培养要注重从正面教育,例如教会他们遵守人际交往原则,平时要勤奋学习,储备知识;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的修养,交友就有吸收力;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调节个人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 2005(5).

[2]宋大力,江波.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 2011.

(作者单位:陈健玲,南华工商学院;曹小知,和平县阳明镇第二中学)

作者:陈健玲 曹小知

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论文 篇3: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意义及途径

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顺利实现社会化。高校学生工作者应通过引导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和正确归因,来规范其交往原则,培养其交往技巧,并以此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构建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范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渴望在人际交往中认识世界,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际关系在人的心理发展、个体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而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助于他们顺利实现社会化。

1.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人际关系状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其学业进步,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见,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其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阶段,个体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同学间的关系对个体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正常运行,也可以对个体社会化造成障碍。因此,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那么大学生就能既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取长补短,促进自己思想行为的完善,又通过接触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同学来提高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为自己今后走上社会进行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3.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大学生的人格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也就是说,大学生的人格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健全的。实践证明,只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人才能充分了解自己、定位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大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建立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最近几年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在总体上不是很理想。例如,2005年4月,研究者对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学生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7.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困惑,而这其中大多数学生社交能力不强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好。2005年10月至11月,有关学者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70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容乐观,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有关学者在对江西省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调查时也发现,25.4%的学生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13.6%的学生与同班、同宿舍的人处不好关系,40.5%的学生认为“最好与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敢交往”“小圈子交往”“恋旧情结”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可见,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并不乐观,部分大学生由于人际交往的意识、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在具体的交往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从而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虚拟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过度沉迷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容易患上网络综合征,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障碍,而且还会使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与社会归属感逐渐消失,心理幸福感降低,孤独感与抑郁感增加,在现实交往中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已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

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引导他们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1.帮助大学生改变人际认知偏差,准确自我定位

一般来说,个人在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如果不能正确地认知就会出现认知偏差。对自我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自我定位,高估或低估自身,即自傲或者自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障碍有的就是源于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我的了解,让他们学会通过各种活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总结和反省等途径,认识自己的优势、特长以及缺点,学会从纵、横比较中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2.从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归因对人际交往有重大影响。面对人际交往的成功或失败,作出的归因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很多学生在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现状寻找原因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甚至错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归因训练。

3.规范校园交往原则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大致包括以下三种。诚实守信原则。对于大学生来讲,诚信是建立友谊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在大学生中倡导诚信交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尊重原则。从心理学家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尊重的需求是人的五项需求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在交往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否则,将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甚至引发人际冲突。宽容理解原则。交往中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问题。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宽以待人,容忍别人的过失和不足,多看别人的优点,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观点、行为强加于人,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技巧,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赖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交往技巧的培养。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一是注意第一印象。虽然第一印象给人留下的可能是不完全甚至是有偏差的印象,但是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却不可小视,很多时候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让你因为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而结交很多朋友,所以,要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语言交流时注意交谈技巧。交谈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还取决于谈话的方式,包括语气、语速等。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谈话的内容、方式。三是注意非语言交流形式,包括着装、表情、姿态、手势等。要注意穿着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与社交场合相符;个人肢体语言既要体现内在的人格魅力,又要体现外在的感染力;与人交谈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使身体微微倾向对方,以表达你对对方的关注。

四是学会倾听。听对方谈话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表情专注,并适当进行目光交流,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使对方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使大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服务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

[2]田可新,唐茂芹,吴昊等.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

责编:一木

作者:孙 莉

上一篇:多媒体情境教学基础会计论文下一篇:铁路中间站安全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