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人际关系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沟通与人际关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员工职业心态,提高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立足外资企业特点,提出有关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的现状及对策。关键词: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沟通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营商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外资企业数量发展也在不断增加。

第一篇:沟通与人际关系论文

医患沟通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

[摘要]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范畴,有效的沟通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医患关系既体现在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道德修养、言行举止等方面,也体现在技术、管理层面上。了解和探究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影响因素,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赢取患方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掌握和运用好医患沟通的技巧,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最大限度地帮助到患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 医患沟通;和谐关系

[Key words] Medical trouble communicatio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指引诊治患者疾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的目的[1]。医患沟通最大的功能是在提高诊疗技术与人文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取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与合作,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推动医学事业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发展。广义的医患关系是全面改善医患关系应更重视的,即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行政和后勤人员等)与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本人、患者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之间的关系。

1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现实意义

医患之间存在的沟通矛盾是当今社会复杂医患关系矛盾现象中必须理性对待和妥善处理的关键一环。党中央提出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无疑成为医疗机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当今社会医患关系亟待改善

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 医疗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医学的未知性、人与人的差异性及医疗环节的复杂性使得医疗风险时时处处存在。医疗服务中出现的医患对立状态违背了医改的初衷,也与社会利益和群众愿望相背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的评价是:“现在我国的医患关系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在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医患关系”。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被提上日程。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医患沟通

在如今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的状况下,“杀医”、“伤医”事件频繁上演,医患矛盾加剧,发生在医院的恶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也挫伤了医务人员从医的信心。发生医患纠纷后,医和患的权益都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医患双方的沟通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医者如何从医?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回答并解决这个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一系列矛盾自然会大幅度减少[2]。

3.1 准确收集信息,便于正确诊断

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于了解、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在疾病的诊治方面达成一致意见。首先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初步诊断。这时的沟通越多, 交流获得的信息就越全面, 诊断正确率就越高,更利于双方意见高度契合。

3.2 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

为了确保治疗的正确和及时,医务人员随时都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的变化、动态性的诊断,准确掌握病情信息,维护患者知情权,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时施以不断的心理支持和积极的影响,增强医患合作性与患者的依从性。

3.3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当患者诉说症状时,平均19 s就被医生打断了[3]。保障患者知情权益,鼓励患者参与医疗的过程是完成医患之间的无缝隙沟通、达成一致性意见、构建医患合作信任关系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患者看作是一个整体的社会人,处处以患者为中心,多考虑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建立起彼此信任、共同合作的伙伴关系。有效的医患沟通在今后的医患关系发展中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4]。

3.4 避免和妥善解决医患纠纷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种种不确定因素随时存在,医患纠纷不会被“消灭”。有研究显示,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引发,而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导致患者或家属不满所引起的[5]。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面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沟通不良或沟通无效的现象,这也是引起许多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所在。

3.5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关爱患者的意识

在美国,医患沟通是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6]。沟通是一种能力,医务人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观察,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践行“同理心”,在语言组织方面要综合考虑患方情况,与不同的患者沟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掌握沟通技巧,提升沟通艺术,对医患关系进行良好的运作和管理,利于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顺畅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3.6 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医患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提高效率、合理定价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经济基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依靠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爱戴的医院才会有更多的就医者。

3.7医学发展离不开医患沟通

现代医学高精尖仪器设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机对话”似乎成为主流,医师更多依赖仪器设备的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信息交流、对病情的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能力明显减少降低,为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医学发展,加强医务人员沟通意识和训练显得日益重要。

4 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倡导主流

医患关系的现状在总体和主流和谐之中也存在局部的不和谐,大的和谐之中存在小的不和谐[7]。因此,对医患关系的现状应审慎客观地看待,既不过分夸大渲染其中的问题和矛盾,又要从根本上认识存在的不和谐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寻找原因,逐步化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医患关系局部不和谐除了医者和患者两个方面的原因之外,复杂的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医患关系局部不和谐的重要原因[8],因此,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推进和谐医院建设,共建和谐社会应做到:

4.1 深化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负有重要“中间人”的职责:(1)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2)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医疗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服务结构,扩大医疗服务有效供给,缓解医患双方的供需矛盾;(3)以医务人员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为主旨,加强“廉洁从政、廉洁行医”教育,培养锻炼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4)逐步缩小医患之间医学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强化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医疗服务的高风险特点,尊重医学规律,尊重医生,用法律保护自己,自觉维护医疗秩序;(5)严格医疗服务监管,严厉打击蓄意破坏医疗正常秩序的行为,创造安全、和谐的执业环境和服务环境;(6)进一步完善有关卫生相关的法规和制度;(7)要让医务人员得到应有的待遇,尤其是一线人员付出和享受的待遇严重不成比例。

4.2科学的管理对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医院应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到主导、主体和主要的作用,在决策和行动上均以公共利益为前提,树立起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声誉意识、沟通意识等,具体应当做到:(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医疗卫生行业形象;(2)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3)在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4)重视学习型医院的建设,倡导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5)加强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深化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平安医院建设活动和开展等级医院评审等,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6)医院管理层对职工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应成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专项内容。

4.3 强化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和技巧

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医学会谈技能是医学人文服务必不可少的。调查表明,85.3%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在于沟通太少,58.5%的病人认为缺少沟通(医生看病时间太短等)[9]。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还需要各方不断地努力。(1)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2)落实院务公开制度,公开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3)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强化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4)通过满意度调查、召开患者座谈会、畅通医院投诉渠道等多种形式,征求患者的意见,持续改进工作。

4.4. 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10]

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广泛开展学习宣传“九不准”,认真抓好贯彻执行、坚决查处违规行为、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严格落实责任制。

4.5 加强对优秀医务人员先进事迹的宣传

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面临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对医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道德风貌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医务人员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信赖。

4.6 将医患沟通推上医疗服务前沿和医学教育舞台

优化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结构体系,注重医学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相对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高级医学人才的人文精神教育,医学人文实践能力一直较弱,创设医患沟通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实践能力。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可以提高医学生和医生的临床技能。

4.7 提高国民整体人文素质

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忽视了国民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显得先天不足[11]。在患者中,人文素质不高的人群以贫困农民、失业或无业人员及被社会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为主。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较低,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当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时,他们的心理极易不平衡,在他们中间发生医患矛盾的比例也较大,冲突性也最大[12],甚至有的地方流传着“要致富,找医院”的患者“经验”。因此,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对改善医患关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医患关系作为我国社会现存的较为紧张对立的关系之一,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社会、政府和广大医患的面前,不得不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能力,总体上虽然可以缓和、缓解这种对立,但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一定不是唯一的手段。关键的是,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重视教育等入手,如增加必要的政府投入、公平分配医疗资源、建立普遍的信任感、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提高国民素质、重视人文教育等方面,才能让这种十分头疼的对立随改革发展的脚步而逐步消散,什么时候医患对立关系得到了有效缓解,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真正可谓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锦帆. 医患沟通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5.

[2] 王锦帆. 关于我国医患沟通内涵与目的的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28-29.

[3] 贾秀萍. 医疗质量营销手段初探[J]. 中国卫生经济,2005, 24(11):70-71.

[4] 陈宝军. 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EB/OL]. http://www.crd.net.cn/2014-09/19/content_13299676.htm.2014-09-19.

[5] 高翠霞,朵皓英. 院办接待医疗投诉原因与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83.

[6] 王烜,夏国栋,邓明明,等. 医患沟通——医学生必备的素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5):101-102.

[7] 高强. 医患携手共建和谐[N]. 健康报,2008-01-03(3).

[8] 梁建业,李永泽,韩彦苹,等.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相关问题分析[J]. 医院管理论坛,2009,26(2):23-27.

[9] 潘传德,王建华.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J]. 医学与哲学,2005,26(23):63-6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 [EB/OL]. http://www.nhfpc.gov.cn/jcj/s7692/201312/09bd7a8be8f8420d91997a0041aa868e.shtml.2013-12-26.

[11] 王锦帆. 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J]. 中国医院管理,2006,26(8):5-8.

[12] 王锦帆. 医患沟通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

(收稿日期:2014-10-31)

作者:柴玉英 苗青

第二篇:浅谈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

摘要: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员工职业心态,提高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立足外资企业特点,提出有关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沟通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营商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外资企业数量发展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商务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2.3万家,增长47.9%,累计设立超过106万家。外资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有着自身的体制和管理模式特殊性,外资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激发员工热情,提高团队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而外资企业的环境要素包含多个方面,企业人际关系又是重要内容之一,构建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有利于在企业形成更加和谐、融洽、高效的环境氛围,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环境的认同和归属感。

一、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的意义

(一)保障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运行

企业人际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在社会工作、生活中交往与相处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的人际关系应当是一种新型的、亲密的、合作型的共事关系。企业人际关系还表现在它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两方面。由于员工在企业里的社会地位、教育水平、认识能力和个人特性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因此人际关系呈明显的层次性。这一层次与那一层次因为心理距离较大,必然经常要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去协调。协调得好,就能使双方心理相容,引发员工积极的行为;反之,则会拉大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员工产生消极行为。做好员工关系管理,能减少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保证各项工作事物能顺利完成。发挥员工人际关系管理的作用,也能有效挖掘员工的潜力,减少员工的不满,提高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主动性,保证企业运转的内部动力。

(二)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良好的员工人际关系,在外资企业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让员工和岗位更好地相匹配,让人和事更合理地相对应。在企业,不同员工的专长也不尽相同,不同岗位、不同业务,对胜任的员工要求是不一样的。借助科学的员工关系管理,能够很好地解决员工和岗位、人力和物力之间的匹配问题。

(三)有利于提升员工思想境界

人际关系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人们在企业的日常交往中,一般会主动寻找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相近或相一致的同事,作为发展和扩大自己人际关系力量的对象。同时,人际关系群体也时刻在物色和接納新的“知音”。因此,和谐的、进步的、高尚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是一种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使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积极作用。企业一旦具有了这种人际关系,员工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会更加诚实守信、忠于企业,自觉把自己与企业视为命运共同体,以“企兴我荣、企衰我耻”为己任,积极投身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努力发挥主人翁作用。

(四)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维护企业、尤其是员工队伍的稳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员工队伍的稳定,构建和谐企业无从谈起。对于任何企业来讲,如果员工之间缺乏团结合作和正常沟通,员工队伍中间就会出现一定的离心力倾向,正所谓“行为失谐,尚可挽正。人际失谐,百事无成”。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稳定员工队伍,需要营造和谐进步的人际关系。

二、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和沟通的基本原则

(一)全员参与的原则

所谓全员参与原则,即要求组织成员了解组织目标、计划及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的工作关系,树立与他人配合工作是本分而非额外负担的观念,从而自觉、主动地相互沟通协调,搞好关系。

(二)及时协调原则

外资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吗,应充分考虑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关系,并提前拟订方案和措施。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管理者应对可能发生的员工关系问题保持警觉,一旦发现,要以适当的方式迅速介入处理。

(三)连续性原则

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过程中,要根据事务的发展顺序不断中跟进,在某一环节出现间题或停滞不前,就要追随工作的发展不断协调。

(四)直接接触原则

所谓直接接触原则,包含几个方面含义,一是企业管理者在协调各个部门或各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时,一般情况下应与被协调者直接接触,保证信息准确,可以在深入解决思想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妥善协调,特别是在关键问题上,直接接触会使协调更准确,避免节外生枝而延误时机。二是尽可能使几方被协调者直接接触,这样既可以使意见摆到桌面上来,又可以使当事者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增强人际关系。

三、外资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策略

(一)正确认识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重要性

作为外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能够促进企业环境氛围得到一定改善,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员工形成更高的价值产出。在此基础上,外资企业要充分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唯业绩之上”的理念,要将员工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企业管理实践中。一是要将员工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工作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纳入到部门或者团队的管理质量考核中,通过考核工具促进相关管理人员引起重视。二是要建立起企业的员工协调与沟通常态化机制,改变过去员工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的零散化、拼盘化现象,使得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能够和企业管理工作持续融合。

(二)加强干部员工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

外资企业在加强员工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的过程中,要将加强干部员工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展。一是要改变很多外资企业管理人员热衷于照搬西方管理学,不深入基层,不倾听基层员工呼声,不了解基层员工诉求的习惯性思维,引导外资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和基层员工的沟通交流,加强对基层员工诉求的重视和回应,并积极深入基层员工中间开展调研,能够进一步和员工产生共情。二是要将西方管理学中的管理理念和我国的“民主集中制”相结合,切忌“一言堂”,在一些重要事项,尤其是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上和员工进行沟通协商,充分尊重员工意见,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执行和实施。

(三)丰富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的载体

面对多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人们思想观念和信息获取习惯的改变,作为企业,在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当下员工的习惯和爱好,不断丰富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的载体,创新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的形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谈心和交流,还可以组织一些形式更加多样和愉快的活动,比如茶话会、主题交流会、员工演讲比赛、辩论式等等,或者是一些有助于促进员工相互沟通交流的小游戏如“真心话大冒险”等,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诉求,增进和企业的对话。

(四)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沟通交流

在外资企业,也有一些特殊群体,需要加强重视,并做好和他们的沟通交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刚刚入职的新员工,这部分员工由于刚刚切入到新环境,对于公司的整体氛围、管理模式、待遇薪酬等有着比较敏感的察觉,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能够了解新员工的诉求和期待,降低人才流失率。还有一类是企业提交离职报告的人员,这部分员工比较敢于表达对于企业的真实意见和建议,通过和他们交流,能够更加客观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员工职业心态,提高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外资企业,在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上本身相较于企业类型企业就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应当要重视企业人际关系协调与沟通工作,积极构建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促进企业形成更加和谐、融洽、高效的环境氛围,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环境的认同和归属感。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相应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甜甜,王相平. 员工关系管理研究——基于企业多元用工形式[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5(04):95-96.

[2] 赵丽丽.外资企业员工关系有效管理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7,(07):63-64.

[3]罗良翌.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协调机制的运用[J].企业导报,2017,(10) :63-64.

作者简介:蒋鑫(1985.11-),女,湖南岳阳,本科,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作者:蒋鑫

第三篇: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途径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文章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困扰程度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护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李京彬(1970- ),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顾岩峰(1981- ),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郭杰(1983-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保定0710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模式也从“以疾病为中心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护理专业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护理岗位有很特殊的要求,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人员不仅要与医生沟通,更重要的是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目前,我国高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育管理策略上的不足,限制了护理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发挥。

一、人际关系困扰程度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对本校护理学院2006~2009级所有普通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行为困扰调查,共有530名同学参与,其中女生501人,男生29人。年龄在18~23岁之间,均为高中毕业生,学制为四年。

调查工具为郑日昌主编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主要测量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共28道题,分与人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4个维度,每个维度7道题,认为符合的题记1分,不符合的题记0分。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则说明行为困扰程度越深;得分越低,则说明行为困扰程度越少。

2.调查结果统计。从总体得分来看,有26%的大学生与他人相处存在一般程度的行为困扰,有2%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行为困扰。从各个维度来看,1%的人在与人交谈方面存在严重的困扰,其中35%的人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2.8%的人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存在严重困难,其中54%的人担心自己给别人留下坏印象;4.2%的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严重困扰,其中43%的人与异性交往太少。此调查结果与国内同行研究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适应能力差。调查问卷中30%的人感到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多数同学表示,从中学转入大学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高中相比更具弹性,强调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学习、生活中的依赖性不能很快调整,产生了适应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时,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惧怕交往的心理。

2.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大学正是学生的社会认知系统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不少同学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遇事强调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利益和感受。还有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甚至压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讨好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纳,阻碍了个体社会化。

3.与异性交往缺乏自信。调查中43%的人与异性交往太少,37%的人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相处更好。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发展期,异性间正常的交往有利于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中女生偏多,缺乏与异性的经常交流沟通;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为交友不慎导致各种情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能力。

4.过度封闭自己。调查问卷中34%的人对自己缺乏信心,33%的人時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一些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别人沟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5.存在严重的“面子”心理。调查问卷中,42%的人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53%的人担心自己给别人留下坏印象。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的小事情上,但双方都“爱面子”,于是小事层层升级甚至酿成悲剧。

6. 网络群体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互联网的产生和飞速发展是20世纪末的一个奇迹。网络构建了一个虚拟社会,扩大了人际关系圈,促进了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沟通。网络沟通的特点就在于超时间性、超地域性和沟通双方的互动性。然而,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目光的对视、身体的接触、语言的感染等都是网络沟通所不能替代的。虚拟世界不同于真实的生活,在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三、培养护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模式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的性格品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培养理性的自我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善于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鼓励别人和宽容别人,富有协作精神和感恩意识。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针对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呵护综合能力差、特长不明显的学生,尽量创造机会让这些同学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项目,融入学校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以成绩论英雄,应给同学们平等的展示机会。

2.实施情感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高校师生、同学、恋人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敏感的关系。师生之间关系无时不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实施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管理方法。以疏导为主,让学生的行为由被动变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的机会,扩大交往范围。如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内的各种会议、庆典服务,参与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型会议、庆典会展活动、颁奖仪式等;还鼓励她们进行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实践中感受职业环境,锻炼交往能力。

3.正确引导异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与异性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异性交往对于大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感建立,健全人格的完善具有特殊的推动作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情绪稳定和心理补偿,有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完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看待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异性交往正常化的前提条件。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与异性同学的接触,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异性同学建立起自然、和谐、纯真的友谊关系。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大学生的社团一般都是兴趣爱好相同、志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是非正式的群体组织形式。在社团内部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群体氛围,凝练社团文化和社团精神。发挥社团核心人物的积极作用,多给予他们机会,充分锻炼和挖掘他们潜在的人际交往能力,带领成员主动与学校的正式群体及其他社团密切关系,共同开展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5.加强班集体建设,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要注重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辅导员是引导大学生提高能力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工作中要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强烈的正义感,影响和规范学生的个性行为。一个班集体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很大,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同样大有帮助,通过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确立健康的集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真正融于班集体之中,自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融为一体。

6.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寝室关系。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非常重要,也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围绕寝室关系多维度、多层次开展文明寝室创建、寝室文化评比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开展寝室文化设计、寝室之家等比赛活动,激发寝室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宽容、互助、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寝室成为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主要阵地。针对寝室成员在竞争中出现的典型人际冲突,高校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干预,培养学生协作、互助健康的竞争意识。

7.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與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是大学生未来社会化的重要要求,针对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协会等载体的教育、引导功能,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学生使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转变,为促进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加强人际沟通技能训练。创新教育途径,注重实践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沟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临床学习中自觉运用。

[参考文献]

[1]袁爱华.提高护生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4).

[2]王晶晶,贾晓明.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6).

[3]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4]王甫勤.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5]陈莺,孙苗芳,黄家懿.护生人文能力现状及其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7(19).

作者:李京彬 顾岩峰 郭杰

上一篇:公务员激励机制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的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