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审计关系论文

2022-05-12

小编精心整理了《会计与审计关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理论联系实践,就审计与会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审计;会计;区别;联系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高速迅速发展,财务舞弊案件——一种已经超越会计领域的社会问题,显示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向。因此,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不得从这些数量呈增长趋势的案件中总结,一定要从中得出经验教训。

第一篇:会计与审计关系论文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关系研究

摘要:审计失败时,如何有效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对两种责任的内涵辨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深层次剖析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如,相关法规不完善、各方理解存在分歧、公众监督不够严格、被审计单位制度不完善、审计能力的种种限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界定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界定

责任观的确立是任何一种职业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会计与审计因其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职能的特殊性,其中潜伏的责任危机,尤为严重。两种责任虽然因所属职业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内涵,但,由于二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受托经济责任,都是以会计资料作为工作对象,以提供信息给相关决策者为目标,紧密联系的环节太多,致使人们很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纵观世界各国历史,由于两种责任界定不清,曾引起一系列的诉讼案件,社会各方对谁该承担责任众说纷纭。法律程序不仅耗费双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也可能因无效区分致使过错方的责任转嫁给了无辜者。因此,如何有效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分析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关系之前,先要对二者的内涵建立清晰的认识。

1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辨析

1.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内涵

会计的责任在于为股东、债权人及相关决策者如实提供企业经济活动的所有信息。具体包括,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审计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承办审计业务中应履行的职责,以及因工作失误而应向社会公众承担的法律责任。审计责任决定了审计人员主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1.2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产生都与会计报表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责任取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质量。同时,会计报表又是审计工作的对象,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公允与否,又决定了审计责任的大小。其次,二者的责任对象是一致的。会计责任主体不仅要对投资人负责,还要对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负责。这些责任对象在借由企业财务信息来做决策时,同时,还必须依赖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最后,会计责任是审计责任的基础。如果企业的会计报表是真实、完整、合法的,那么注册会计师也就不存在未发现重大错误的风险,也就不存在审计责任。

二者的区别在于,首先,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性质不同。尽管二者的产生都与会计报表有关系,但是,会计活动主要对会计报表的产生负责,而审计则是对会计报表的评价负责。其次,二者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责任包括虚构、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利用虚假的会计资料来谋取私利,致使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受损害。审计责任包括有意或无意地对企业的报表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评价,致使参考其意见的相关人群利益受损。最后,判断两种责任履行程度的标准不同。前者判定的标准是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而后者判定的标准是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

2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在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2.1.1社会公众的误区

由于抽样技术的存在,注册会计师只能对被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绝对保证。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即认为,注册会计师不但有责任而且也能够发现所有错弊。当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时,社会公众就会把矛头指向注册会计师,而忽视了错弊的报表首先是出自企业之手。

2.1.2审计双方对责任的推诿

一旦审计失败,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处于保全自身的考虑,会尽可能把责任推给对方。被审计单位指责注册会计师未能恪尽职守,而注册会计师会强调保证报表的真实公允首先是企业的责任。

无论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差还是审计双方责任的推诿,都会导致盲目夸大其中一方的责任,这也充分说明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难以界定。为此,剖析两种责任不易界定的深层原因,才能理清思路,为使二者容易被界定提供合理化建议。

2.2原因分析

2.2.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具有不确定性。会计准则中给予了企业对某些交易和事项有可自由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这种选择性使得企业据以编制报表的备选方法有很多,而注册会计师在评价会计方法的选用上又缺乏明确的标准,这使得会计责任容易向审计责任转嫁。其次,表现在职业判断缺乏明确的依据。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都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这些职业判断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一旦出现诉讼,很难断定是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谨慎还是会计人员误用会计政策。

2.2.2社会各方的理解存在分歧

被审计单位往往以注册会计师理应查出报表中的问题为由推卸本应由自己承担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则坚持报表舞弊根本在于企业。社会公众一方面由于专业限制,会对两种责任的区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在利益受损时,不乏有恶意者趁机把注册会计师拉下水的现象。而司法界的观点是,只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给社会公众造成了误导,即便其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也难逃其咎,这一观点显然无法得到注册会计师的认同。各方在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分歧,也是造成二者混同的一个原因。

2.2.3公众监督不够严格

监督不严格首先表现在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力量。其次,监督不严格还表现在对经济领域里以身试法者的处理不及时。银广夏案以最高人民法院宣告“受理时机不成熟”作结,是最生动的体现。正是由于监督不严,使得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容易忽视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责任的承担也不够重视。加之社会公众认识的不明确,使得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分变得更加困难。

2.2.4被审计单位制度不完善

审计责任产生的前提是会计报表的编制出现重大错弊,而一份不值得信任的会计报表的产生,则是和企业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完善的内控、管理层的不诚信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两种责任的产生和不易区分有着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最首要的症结还在于被审计单位。

2.2.5审计能力的种种限制

审计失败,固然是被审计单位作弊在先,但是,审计一方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审计能力的客观限制首先在于成本因素的制约,时间有限、同时又因审计运用的是抽样技术,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发现所有错弊。另外,我国审计市场中明显的买方市场的特征,使得注册会计师为避免客户流失而无法保持真正的独立。审计能力的主观限制在于注册会计师自身风险意识的淡薄以及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如“银广夏”案中,注册会计师确实存在未勤勉尽责的问题。

3提高两种责任界定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针对上述所分析的原因,为提高对两种责任的界定能力寻求解决之道。

3.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修订《注册会计师法》,并清理现有与注册会计师相关各项法规,修订相关条款,使之能够相互衔接配套。此外在制订《注册会计师法》实施细则时应注意,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要界定明晰,并尽量详尽和量化以利操作,对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的范围是否有举证责任应明确规定,并适当考虑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水平。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对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概念、内容、方法等表述进行统一规范,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明确写进《注册会计师法》,要避免自成体系或相互矛盾。

3.2协调各方的认识

社会公众期望差距的缩小,只有通过对其期望值的调整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差距的存在要求社会公众应该客观评定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正确界定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报表若存在重大错弊应该由被审计单位负责,注册会计师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执业标准和签订的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应协调各方的认识,客观评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

3.3加强公众监督

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监管不严、处罚不及时和惩戒力度不大,势必会纵容企业铤而走险。因此,不但及时对舞弊的企业进行处罚,而且要提高造假者的风险成本,这是打击并控制会计造假行为的有效措施。在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方面,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是行业自律的方式。建议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体制和职能上有所转变,真正成为注册会计师利益的代表者,并逐渐形成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定期公布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情况和对责任人的处罚结果,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3.4被审单位的治理与改革

建立健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的机制,以减少其作弊的可能性,使其更好地承担会计责任。而且,管理层必须要明确的是,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管理层开始树立应有的责任心。另外,在企业会计人员的录用方面,不仅仅从技能上,更重要的是从职业道德方面,进行严格筛选。在职的会计人员,要持续接受专业培训以及诚信建设和道德教育。

3.5提高审计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对注册会计师的准入,不仅遵从专业标准的要求,更要检验其是否经得起职业道德的考验。在日常管理中,要完善利益约束机制,建立并推行相应的检查、考核和奖罚制度。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要严格遵从审计准则,保持独立性,尽到应有的勤勉和谨慎。此外,为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学习不辍,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知识和技能,以免因对新行业新领域的不熟悉而加大其审计风险。同时,注册会计师还要时刻保持对风险的关注,锻炼其应对并控制风险的能力,并最终通过提高审计质量,降低诉讼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混同有着深层次的多种原因。只有通过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司法界等各方的努力与相互协作,才会使二者的界定越来越容易。当然,这也必定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但是,从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维护我国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探索又是值得且有益的。

作者:杨微 田亚平

第二篇:审计与会计的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理论联系实践,就审计与会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审计;会计;区别;联系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高速迅速发展,财务舞弊案件——一种已经超越会计领域的社会问题,显示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向。因此,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不得从这些数量呈增长趋势的案件中总结,一定要从中得出经验教训。在经济越是发达越是繁荣的时候,在财务舞弊案件中运用的手段就越复杂多样、问题越隐蔽藏于细微之处、这些违法违规的案件就越是难以被查处,最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越严重。纵观近些年来各个国家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除了对数以万计的投资者造成难以计数的损失,包括财产的损失还有的就是精神身心健康的损失,还对市场机制带来绝对是沉重的打击——破坏其公平、公正、公开。正因为如此,为了减少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从源头杜绝此类破坏性极大的案件,保持市场的正常繁荣健康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规则,需要我们加强对财务舞弊的研究,从中得出经验教训。而在财务舞弊案件中,我们不得不重视当中审计和会计的角色扮演,了解他们各自的职能、联系。

对于关注时事的群众来说,相信大家对于中国安然事件肯定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当年影响极大的“银广夏事件”。银广厦事件是迄今为止,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证券市场造假事件。银广夏公司是于1994年6月上市的一所大型企业,曾经为因其杰出傲人满意的业绩和很有希望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但是2001年8月,一个来自《财经》杂志发表的重弹新闻 “银广夏陷阱”,揭露了关于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的事件。这是一篇有关银广夏公司制造虚假利润,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的文章,它的发表无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过去人民眼中如同神话般存在的银广夏公司,它的规模如此之大,名气如此之高,最后竟被发现是这样一个大骗家。惊讶和愤怒已经不足以形容投资者们的心情、状态与反应,这事件对于大众对于我国商品市场、股市市场无疑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银广夏公司伪造虚假的会计信息,造成投资人以虚假不符实际的信息为依据,引起了证券市场的紊乱 ,这些行为都大大的损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还扰乱市场公平。银广夏公司的这些行为都会引起企业内外相关经济利益以致于整体利益损失,其中包括对其信任有加的投资者,相关债权人,政府等。它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其错误的企业决策,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不难从银广夏事件看出,其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使其走上了灭亡之道,还造成了整个会计行业诚信的总体下降,进而影响了中国的会计行业。当然,审计这家公司的审计单位也并没有做好它的工作,没有查到到它如此巨大的违规违法的行为。因为其影响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多,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引起大众对会计和审计的疑问波澜。银广夏为其自身经济利益不顾既定的行业规范、社会道德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经济信息的不对称性。不仅其信息的不对称,还有其会计人员权责的不对称。与银广夏合作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没有对其提供的重要证据加以真假确认,其专业职业素养收到了谴责;对关键证据没有有亲自取证,致使他对外公布的所谓外部证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除了会计的问题当然少不了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对其审计的审计过程中也没有能认真的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并没有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加以仔细查证和认真核实,只是地单纯为审计而审计,从而无法避免舞弊案件。

为了加强社会会计制度的完善,市场更好的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虽然审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们的关系相当密切。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若是把会计比作是运动员,审计是裁判员,那么他们的关系就是若没有运动员,裁判员也不会应运而生;而要是没有裁判员,那就不会有运动员的成绩。或许会有人认为审计隶属于会计,其实质还是与会计存在密切关系。实际上,审计与会计,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概念,但其实他们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活动。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启发我们看待事物要看到他们的两面性甚至是多面性,而且要注重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会帮助我们更好了解事物的实质,进而更好的发展。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即他们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1.各自发展过程的联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茁壮壮大,会计也不断地在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进步、发展。在会计最初的萌芽阶段,人们是以人类自己所拥有的物资数数额为基础,对生产过程实施控制,然后向参与工作的人员分配劳动成果。在这种背景条件下,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公平的分配,人们开始对实施的会计活动进行书面的记录。为了证实其记载的真实性、正确性,就必须需要有独立于参与方且无相关利益能客观做出评价的另一方对其内容进行审查,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会计检查。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因此财产所有者有发展变化的顾虑却苦于不能对其实施控制,这时候,能对其财产所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与所有者经营者都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就能提供公正公开公平的服务。当然,这个第三方,需要拥有专业的技能和素质以提供帮助、协助。随着其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规范和完善,审计应运而生。

2.方法和技巧的联系。

执行任务中,运用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在审计和会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首先,在审计发展的初期,审计对象只是会计的一个局部,看得出,会计的范围大大。

超过审计,且他包含着审计。然后,在审计的中级阶段,即审计开始逐渐发展壮大的阶段,审计对象与会计对象有相同的部分,有的是相互交错的,但是在总体上却又有区别。最后,发展到现代的审计已经是相对独立而又强大的,他的对象已经扩大到一切会计资料。由此可见,审计和会计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会计。这并不意味着审计从此与会计分道扬镳,基于审计对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会计资料,审计与会计是兼容关系。

3.手段上的联系

在审计的初级阶段,其手段之简单单一与会计所使用的简直是天渊之别,发展由来已久的会计,他所使用的方法绝对是比审计的要先进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其数量和规模也是不容小觑的,绝对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推敲。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呈蜿蜒却保持向上、前进的趋势。随着审计实际的领域范围不断的扩大和加深,审计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地积累经验而且在改进技术,他们开始改进审计方法,赋予它内涵根本性的变化的同时还增加扩大延伸了它的功能。它对管理学中体现的各种方法加以概括和综合,新颖地采用到审计过程的不同环节部分中,正所谓一环扣一环,正因为其创造性、新颖性使得它的手段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会计的领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审计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来重要。

4.目标上的联系

作为一个工作独立、项目相对独立的机构组织,为了提高检查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同时为政府和广大群众还有对市场负责,审计机构是集经济利益和公众利益为一体的组织。审计不但目标含义丰富,组成部分也多样,分别是本质的目标、具体的目标还有分类目标。审计的本质目标是评价被审单位或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相关责任情况。它的目标环环相扣,其本质目标能拆分为具体目标。其具体目标是围绕四项内容展开:意识真实性和正确性;二是合法性和合规;三是合理性和效益性;四是社会性。它的具体目标就是要确保各种审查工作合理合法,审查结果公正公开,审查手段公平且多样,确保审查结果准确无误公平公正。对具体目标深入诠释就是分类目标。由于市场发展迅猛,各种经济责任体在市场上并存且各自发展,这样也就有了受托经济体的多样性,从而审计类型丰富多样,审计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审计机构数量繁多其并存,以导致了审计目标多元化。总而言之,审计目标就是 确保各种经济活动合乎法律、合乎情理、合乎规则。而会计检查的目标是通过对被检查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和查看,各渠道方式搜证,不同手段来计算各种能提供相关信息的指标以检查此单位的会计资料是否合法合理合于实际。由此可见,审计目标和会计目标在某种程度是有一致性的。

5.作用的联系

审计有着制约和促进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审查,能够阻止其违法犯罪行为,对有意向做出危害大众利益的事情有阻吓作用,同时揭露揭发违反法律的经济经营活动与案件,对于维护社会风气起极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审计能通过调查推动督促企业进行合法合规的经济行为,通过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给以协助性的说明帮助其健康发展,通过给以建议使企业在经营活动时少走弯路,少犯错误,避免触犯法律,提高企业营业额和收入,规范企业人员工作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会计的作用是通过提供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其他信息表或数据总结清单对企业资产进行概括总结还有展示,向企业投资人员提供了参考信息,所以会计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其公司财务状况的文件说明,还能建立投资者的信息。与此同时,会计所提供的各种关于企业资产、财务、负债等情况的表能够促进企业对未来进行更好的系统的规划,还能协助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从而获得更大收益。由此可见,审计和会计都能促进企业的“新陈代谢”,企业因此做出的调整能有更好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增加企业收益,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别

1.审计和会计的所运用的方法的不同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实施的一系列手段和方式以实现审计目标而且出色地完成既定的任务,并把审计结果递交给被审单位或相关机构组织。它的主要方法是搜集各种资料,包括书面文件,包括各种数据单据还有通过询问员工来证实材料,还有调查来得到审计需要的资料,以便更客观更详细更全面的展开工作,得到满意的结果。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还有会计检查方法。其中用法最广泛的是会计核算方法。首先需要设置账户,它根据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来设定总分类账户和明细类账户。为满足就生产经营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复式记账是通过在数量超过两个的相互有联系的账户上登记相同的金额数字,可以防止出错,能反映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填制和审核凭证能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登记会计账簿能够有利于储存会计信息,为会计资料存档,能很好的防止信息丢失。且会计账簿是进行会计分析和检查的有效依据。成本计算是通过对特定的对象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类集合,然后得到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成本清查是指通过对实物进行盘点清查、对相关账目进行核对核实,然后查明各项财产的金额数量的一种方式。最后是编制会计报表,它通过以表格的形式清晰的反映出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产生前提的区别

作为经济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一部分,会计活动还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但是他们两个产生的前提不一样。会计的产生前提是以加强经济管理为目的,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的劳动和得到的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而审计,即是出于经济监督的需求,而且为了保证经济责任体所确认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

3.两者的性质不一样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地位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主要职能是反映经营或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监督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会计是有关具体经营管理。审计则不同,它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的外延,实现着经济监督的职能,审查公司企业等被审单位的总体财政状况、财务收支情况以及其他合理合法的经济活动,评价他们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所以具有局外性和独立性。

4.两者面向的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资金营运活动活与经济有关的事项,而审计的对象是以企业或被审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

5.职能上的区别

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它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因为它运用专业的职能技巧,出示让企业、群众信服的文件,所以它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评价职能也是审计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验证事实、搜集证据,以被实践检验过的审计标准做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并予以建议。见证职能,作为独立于受托经济责任体的无直接经济利益的第三方,因为其发表的审计结果会依据被审单位的要求发布,所以会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见证。会计的职能主要为检查经济活动的政策实行情况,对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查证,对参与会计工作的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完成水平实施评价。

6.目的上的区别

由于会计检查的目的缺少有效性,审计能很好的弥补这种有效性。审查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或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或相关经济资料的合法公允性进行检查然后发表意见,以保证审完后的会计报表或经济资料的可信度,而且还能纠错防弊,提高企业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而会计检查,它的目的是要保证企业经济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行为和会计活动事项的合乎法律合乎规则,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7.进行时间上的区别

审计项目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他们是一环扣一环,一节连一节,彼此关系密切,前一步骤为后一步骤提供相应的信息。而会计检查是属于事后监督,它的目的是防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提高正确率,减少失误。

执行机构和权力地位的不同

执行审计权力的机构是我国有监督权力的执行机构,直接隶属于国务院总理。审计工作人员不是自由职业者,想进入哪个单位就进入那个单位,它是由国家的审计部门分派,或者派遣于独立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具有会计检查职能的事务所,委任非会计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实现有针对性的监督。不过在执行委任的工作的过程中,它拥有于会计相似的检查执行所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且它的地位高于拥有经济监督职能的组织和部门,还拥有对经济责任体的处罚权。相比之下,会计检查并没有专门的组织部门和机构,它的会计工作人员也相对自由,因为她们既可以自主检查受托单位的财务状况,也可以转向其他部门委托他们检查。不过他们的权利会受到同部门的上级的限制还有干扰,通过检查得出的最后决定和结论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有积极的消极的或主观的客观的影响。

通过了解审计和会计的关系,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好的展开工作。审计和会计既然不能绝对独立于对方,那就要结合两个的长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更详细的监督,防止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犯错误。万一犯错误,那将会是企业和群众的损失,而且也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审计和会计的诚信也会被误解和降低。为了促进市场更好的发展,繁荣昌盛,审计和会计需要各司其职,又要加强联系,才能使得市场中的经济体能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

作者简介:郭舒仪(1992- ),女,广东韶关人,研究方向:会计

作者:郭舒仪

第三篇: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企业监督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企业监督的重要构成内容就是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条件。当下,审计与会计监督都缺乏创新,二者缺乏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信息技术革命衍生出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监督形式。文章主要从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关系入手,对在新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关系,完善企业监督,促进企业稳健持续的发展的优化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会计监督;会计审计;关系研究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是由国务院在2017年颁布的,其中明确的提出强化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必须秉承统筹安排、推动发展、客观求实、依法审计的原则,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审计监督的不断强化,以及对审计监督环节严格控制的决心。同时会计监督也是企业监督的重要构成因素,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结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监督的水准,直接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是从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差异与联系出发,提出在新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将二者结合,充分发挥出企业监督的效用,为企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

一、企业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目的

通常来说会计是审计的基础,审计是会计的保障,同样的会计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前提条件,而审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保障。会计监督的内涵就是会计人员与会计机构履行《会计法》的职责权限,主要就是针对《会计法》中规定的具体事项进行有效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进行检查与督促;审计监督就是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以《审计法》作为根据,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查。进行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是对企业财务内部暗箱操作进行审查;其次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活动合法化的重要保障;最后就是能够给企业营造出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降低各种法律以及运营风险。综上所述,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二、企业会計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差异

1. 出发点不同:会计监督是企业必然的一种监督形式,更加注重的是自我职能监督,其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直接产生影响,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数据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审计监督就是企业一种超然的监督,主要重心是企业的外部职能监督,并不会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决策产生干扰,主要的目标就是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查。所以,从出发点来看,审计监督比会计监督更加具备公正性与客观性。

2. 监督流程不同:会计监督通常重视的是监管的连续性、时间性以及系统性,一般是以原始凭证的取得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记录,同时也是以此作为财务信息的披露,整个监督环节更像一个完整的链条;但是审计监督则主要是针对某项具体经济业务活动,并不会严格根据时间进行系统性的审查,存在一定的针对性、不定期以及间断性,而且审计类监督活动并不会同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共同展开,通常是在经济业务活动发生完后,会计进行记录后再进行审查。所以,从监督流程来看,会计监督比审计监督更加严格以及系统。

三、企业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联系

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就是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互补充与完善,会计监督更多的是对企业活动的全程监督,但是缺乏重点,而审计监督就是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其次就是二者的监督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对企业所产生的经济业务活动与内部控制机制的审查,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就是二者的监督根据是类似的,尽管会计监督的根据是《会计法》,审计监督的根据是《审计法》但是都是国家层次的法律,有着严格的法律标准以及监督要求。

四、企业提升监督水平的难点所在

(一)缺乏对监督机制的创新

企业在进行会计与审计的机制建设过程中,只是对其过程以及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效用重视,并不是对会计以及审计的过程进行监督的环节。所以企业的会计与审计就缺乏相应的监管,而且其监督机制更多的就是摆设,并不能够发挥其推动会计、审计发展的作用。而且其监督机制只是沿用的传统的机制,并没有对其进行创新,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从而使得企业会计审计制度无法更新换代,其无法跟上相应理论制度的更新。监督机制的老旧使得会计与审计环节缺乏外部的推动力,最终为会计审计埋下较大的隐患。

(二)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会计审计内容同样也是内部控制机制当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其就不能够从系统上加强对于企业会计、审计制度的构建,也就不能够对其会计审计监督机制提供保障。使得企业不能够在健全的内部控制指导下对会计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也就没有规章制度对其进行指导性建设,造成会计审计外部监督的缺乏,这是十分不利于会计审计的发展,甚至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不只是会计审计环节,企业一旦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诸多环节都会受到影响。

(三)监督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由于企业的不重视,对于会计审计监督环节所安排的岗位人员多数随意进行安排的,其多数并没有专业的会计审计知识,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人员安排。但是会计审计的过程是高智商的过程,一旦其中存在某些问题,缺乏专业知识的监督人员是没有办法及时的发现的。会计审计的过程是极为繁冗复杂的,一旦监督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是不能够发挥出监督机制的作用。

五、提升企业监督水平的优化路径

(一)对违规机制进行创新

企业监督不管是会计监督还是审计监督都应该不断进行创新,寻找出能够更加优化的途径。例如引入经济审计机制,推进审计监督全面覆盖,积极落实并且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得经济责任审计从离任审计向任中审计,要改变事后监督的滞后性,要从事中、事前监督出发,降低企业损失,从而达到审计监督的常态化、有效化,对企业管理层能够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时要转化成果,促进履职,要将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共享与结果利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形成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评估、干部考核等工作相结合的机制。最后就是将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制度化,落实违规责任追究制度,要发挥出威慑作用,要让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工作人员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要落实好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对各项审查环节中的一般性差错与遗漏要落实整改责任的同时限期整改,其中严重的违规行为应该给予纪律处罚,而且对于屡禁不止的单位应该加大惩罚力度。

(二)对会计与审计联动监管机制进行创新

企业监督联动机制利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指导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对风险进行防范,同时一旦风险发生时及时进行防范,形成隔日或实时的交易监控—疑点预警—指导筛查—查处反馈的新型联动机制,从而形成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监督合力,能极大的提升监管效能。其次就是财务部门与审计机构落实该新型监督联动机制,要让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部门两者内外部、上下级之间充分实现横向、纵向的协调配合,共享监督成果。通过上述的方式将会计与审计的联动监管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发挥出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根本性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企业只有通过各方面来提升竞争能力。而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就是帮助企业更加规范化、合法化运营,能够为企业的稳健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企业会计与审计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在加强企业会计与审计效率的同时千万不要放松对相应监督机制的构建,只有外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出作用才能够保障会计审计的高效率运行,而且企业才能够更加稳健的发展。希望本文通过对会计、审计的关系的梳理,能够帮助相关企业构建其相应的监督机制,最终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企业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的区别与联系[J].交通财会,1997(03).

[2]李伟松.浅析如何加强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作者单位: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贵州分所】

作者:向萍

上一篇: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下一篇:茶文化与茶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