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下计算机专业论文

2022-04-26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图法分类号:TP305文献标识码:A在课程思政下,展开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有助于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确保思政课程向专业思政方向转化,这样不但利于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改革下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问题探析

[摘           要]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计算机教育面临新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学校和教师需要秉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探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计算机专业;教学

一、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需要担负起教育改革的任務,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慕课为例,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产物,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慕课的课程结构更加完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除了视频音频、文本信息之外,慕课还构建了交互平台,便于学习者之间的互通交流[1]。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方针,计算机专业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开发多元化的线上课程。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作为教师,不仅要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学科特征进行精准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制作微课视频、慕课视频等,并应用多媒体课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讲解,实现线上课程讲授与线下实践联系的整合。

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专业课程面向广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如理论知识、操作系统知识、操作实践知识等。与其他专业内容相比,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点较多,知识体系相对庞杂,很多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导致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偏低[2]。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对计算机专业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很多教师束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桎梏下,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镇,教师担任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需要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改革教学目标;(2)改革教学计划;(3)改革教学内容;(4)改革教学模式;(5)改革考核方法。以教学目标为例,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计划为例,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学计划,可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并提高教学水平;以教学内容为例,教师以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熔铸教学音频、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教学模式为例;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生活教学、实践教学等,能够整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以评价考核为例,教师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如开展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可以保证教学评价的合理性[3]。

具体而言,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有如下几个重要意义:(1)可以平衡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保证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均衡性。(2)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线上监控。(3)可以弥补课时不足的缺陷,拓展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4)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学生的层次化学习需求。(5)可以对学生进行线上测试,检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6)可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7)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8)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

(一)教学目标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计算机理论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计算机理论知识,还是计算机应用实践,都在朝着信息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专业学生即将走入职场,就业市场会对学生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因此需要关注市场经济的变化,明确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趋向[4]。从就业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未来可以从事网络管理员、广告设计制作人员等,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新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具体情况如下所示:一些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教师可以引导其朝着办公自动化操作技术人员方向发展,为学生渗透办公自动化管理的相关知识;一些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较强,教师可以为这些学生传授Dreamweavr、Flash、Javascript、Access等知识,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网页设计实践的机会;一些学生积累了大量网络操作系统的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其成为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一些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兴致勃勃,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制作任务;一些学生愿意开展平面图像处理工作,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引导,将图像处理和广告设计融合起来。

(二)教学计划改革

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难度不断攀升。学校和教师不仅要着眼于现代教育的发展,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处在发展的特殊阶段,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对其技能的培养,以技能训练为主: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传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应用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学科特点,突出专业特色。每学期应该预留出三周到四周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化训练,在专门化训练中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在最后一个学期,应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学生的特长爱好。具体而言,教学计划改革如下:第一学期,应该强化学生的打字能力,即信息输出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打字速度[5];第二学期,应该普及Office等办公软件的知识,让学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能够满足办公自动化的需要;第三学期,应该普及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网页;第四学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使学生能够自行处理图形图像;第五学期,应该渗透网络安全知识,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使学生熟知Internet的接入技术、局域网的安装维护技术等;第六学期,应该根据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具备一技之长,并能进入企业实习。

(三)教学内容改革

长期以来,高校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统一教学,压抑学生的学习个性,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下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和教师需要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计算机语言知识、数据结构知识、操作系统知识等,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理论困惑,无法辨识相似理论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式,使理论教学内容以动态化、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获取互联网教学资源,以视频材料、音频材料、图像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趣味性,自觉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综合性特征,仅开展理论教育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在学习网页设计知识、PS知识、多媒体制作知识、Flash动画设计知识、电子商务等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

(四)教学模式改革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传统课堂忽略了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位置。教与学割裂,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阻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6]。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现实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学方式改革作为先导,教师应该以实验室教学为主体,将网络视频作为主战场。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比较强,视频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互联网飞速发展,其为计算机专业教育指引了方向,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选择制作微课视频、慕课视频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以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为例,当下Windows软件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標操作为主,依靠黑板教学,仍然抽象,视频教学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复杂知识的简单化,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多媒体技术必不可少。多媒体技术为课堂创设了良好环境,丰富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育资源,缓解了硬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学内容中较为复杂的部分都可以用教学课件直观呈现出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构建以互联网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如虚拟教室、远程教学等,并安排网上考试等,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在一起。

(五)评价考核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依靠传统的评价考核方式无法知晓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因此需要对评价考核方式进行优化。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学分制。在学校的选修课程范围内,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偏好进行选择。如果部分课程不合格,可以用其他学科的学分来弥补,平均分达到合格线即可。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实践考核。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都应该开展实践考试,将实践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小组合作成果、个人实践成绩、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永丽.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6):191.

[2]陆雨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以铜仁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为例[J].农家参谋,2018(3):124.

[3]郭晓利,赵双文,王秀磊.“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7,33(9):75,82.

[4]严志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高职计算机专业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67-70.

[5]张艳.“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25(5):39-41.

[6]胡强.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改革思考: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102-103.

◎编辑 赵瑞峰

作者:林国勇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2:

课程思政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法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在课程思政下,展开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有助于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确保思政课程向专业思政方向转化,这样不但利于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此,应将课程思政和计算机专业教学相结合,以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以及合作意识等。

1思政课程与教学融合的概述

1.1思政课程开设背景

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在中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程的目的是对中职学生进行体系化的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思政教师大都单独将思政理论知识传授于学生,该方式与中职学科的知识内容存在割裂现象。尤其是部分通识课、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中不含思政教学内容,甚至部分知识点与思政课程的理念相悖,这更是增加了思政教师的教学难度。因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新探索,本文希望通过课程思政,有效地改善中职思政教育的“孤岛”困境,确保将思政课程与中职教育中不同类型的课程相融合,以此发挥出课程思政的协调作用。此外,作为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在要求,将思政课程与科学课教学进行融合,能够改变中职思政教育弱化的现状,确保中职院校全面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1.2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个人缺乏美德,就不会有正直的品格;一个国家没有美德,就不会繁荣昌盛。所以,在中职院校各学科中融入德育内容,能潜移默化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开展德育教学的根本原则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全能型技术人才。

根据日前举行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要求,应立足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角度,培养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奋斗终生的人才。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地球村”的概念也逐步渗透进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在提高社会发展效率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院校内部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以及在中职院校内以创新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十分必要。

2计算机专业教学特点现状

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显著的技术性以及时代性等特征。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通常会将知识讲述以及一定的实践作为重点,强调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但却未注重与资源的大力整合,也未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而在进行调查回访之后则能发现,许多学生在专业素质、技能水平等诸多层面均较为优秀,但在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态度方面却会表现出一定的不足。所以,在课程思政之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务必开展系统性、综合性的育人工作,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务必从内至外大力改革。并且还需对人才培育的根本目标加以正确定位,努力创建出计算机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教育一同促进的新型教育模式。

3课程思政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式

3.1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基础保障

目前,高校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要求“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在由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部分组成的全员教育机制下,构建学风情境、学生心境、校园环境、自然意境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德育、劳育、美育、体育、智育五育并举的全能型人才。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环节,应注意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挖掘计算机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比如,学习计算机学科与技术的目的在于研究设计计算机的存储、控制、处理等理论知识,及总结计算机领域中的实践特点和与内在变化规律的联系。因此,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思政要求较高。在开展教学环节,应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体系。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围绕区域及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强化对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确保在计算机课堂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使二者逐步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为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做好铺垫。

3.2形成共育模式,开展协调育人

当前社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需求越发明显。并且对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来说,也和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实际生活生产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学具备较强的属性特征,其课程内容涵盖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操作系统等。在知识内容以及专业特点等方面,计算机专业课程结合了许多专业人士的智慧结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这部分人士的创新、敬业以及科学精神等,对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培养和教育作用。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能力和思政素養,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共育模式,开展多元化协调育人的教学活动,这会使思政理念更好地与计算机知识学习内容相融合。此外,教师务必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将计算机知识内容和上述精神加以结合,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需明确的是,技术的发展不但能够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提供较多便利,也会产生不良信息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不时出现网络攻击以及系统漏洞等事件。因此,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之中,还需重视价值引领及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安全意识。

举例来说,在课程思政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时,教师应赋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明确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处于主体位置。不但要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技能,也务必在此期间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让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如此一来,学生在投身工作岗位之后,则更能够满足该岗位的人才要求。这势必推动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使其在往后能够成为企业所认可的现代化人才。

3.3完善课程资源,设置课程体系

在课程思政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时,还应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重视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在课程中渗透思政教学,让学生在含有思政元素的教育模式下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提高计算机知识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在开展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对于实施理论知识的讲述,同时再辅以一定的试验,积极运用知识拓展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知识内容讲述的逻辑性以及综合性,也可使计算机专业课堂的教学更富有趣味。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灌输职业岗位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此外,教师还应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技能为着手点,让学生真正处在工作环境之中,以便掌握相应的工作流程,促使学生快速转化自身的状态(这主要是指由之前的校园学习状态转化为投入至企业工作之中的状态),这十分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

例如,在讲述“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需明确此部分知识内容为重点内容。虽然大多数教材已然对代理端以及主控端进行了介绍,也讲述了防御方式,但是部分教材未包含拒绝服务攻击的形式以及治理状况等介绍。所以,教师在讲述此方面知识内容时,就可运用知识拓展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前下载新的DDOS攻击资源分析报告,在自身了解此方面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一同了解报告内容。同时,对报告内容加以细致化地讲述,让学生了解DDOS攻击的主要类型,以及境内外反射服务器的实际分布等,从而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上述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将计算机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观。

再例如,在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相应企业的网络中心进行参观和了解。并且请企业网络中心专业人士讲述路由器、服務器以及防火墙等层面的知识内容,以及深入讲解网络中心的相关职能、平日的工作内容以及应急处置方式等,使学生充分的掌握和了解网络中心的相关结构和功能,了解网络管理的岗位责任。

3.4关注人才培养,完善评价体系

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时,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能力及实现最终的教育成效,引导教师之间相互帮助和学习。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结合计算机知识学习特点以及思政教育内涵,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此外,不仅要注意在课堂教学环节对思政内容进行融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考查,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及融入思政内容中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解,进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弥补不足,以此确保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及思政素养的双重提升。其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自评、听课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等。在指标体系中,也需结合课程思政等层面的要求,加大学生评价比重。除此之外,还应利用最新的评价标准,以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以及保障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等。并且,学校也定期应开展教育研讨以及时事政治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4总结

当前,课程思政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迫切性,也能够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性进步与发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安全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职业素养等,为学生往后的发展及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王英权(1977—),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教学。

作者:王英权

教学改革下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3:

技能大赛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每年举行的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衡量标准。文章探讨了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技能大赛; 计算机;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学生技能

Key words:skill competition,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 skills

全國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是由我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行业以及地方联合举行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是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2]。”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大赛恰恰可以反映出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情况。另外,随着卓越高职院校的评估和特色专业群的建设,职业技能大赛也成了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人数最庞大、社会影响力最深远且联合主办单位最齐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

1 职业技能大赛的作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很多比赛项目,其中与计算机相关的赛项就有: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测试、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等。我校参加的赛项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软件测试。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有必要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

1.1 推动教学改革

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计算机的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动手能力较差。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和评分标准都引入了计算机企业当前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操作规则,这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求学生掌握更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有必要将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相结合,完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标准。根据计算机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职业技能大赛的一些典型项目,并根据大赛项目梳理出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使教学内容既能适应计算机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满足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建设以技能大赛为主的精品课程和教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改变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分解成无数个小单元,每个单元既有知识点又有对应的技能培养目标。学生完成各个小单元的操作项目后,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项目。这种项目实训的方法使教师将技能大赛与教学统一起来,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锻炼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1.2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职业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参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比拼,更深层次的是反应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为了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意识。指导教师应充分吃透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详细了解每个项目的评分规则和要点,告知学生每个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在比赛集训中,让学生多进行项目的模拟训练,要以比赛的时间为准,不要超出比赛规定的时间。训练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赛题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题目,巩固知识薄弱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地得到提升。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教师可以与专家教授和计算机行业的佼佼者进行交流,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了解计算机企业的规范标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更新教学理念,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明确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有两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个人赛和团队赛。我校参加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软件测试赛项是团队比赛,参赛者要在4个小时的比赛中按照任务书的要求,相互配合完成比赛。因此,学生除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还要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技能大赛参赛的队伍和选手众多,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操作,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指导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提升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中,要学生以平常心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裁判[4],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心态平稳的完成比赛。因此学生只有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后才能去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职业技能大赛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和规范,学生参加比赛可以提前了解将来的工作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去钻研新技术和新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4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

职业技能大赛是考察选手专业实践能力的比赛,每年比赛的设备都是企业提供的新技术设备。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学校可使用专项资金增加实训设备的投入[3]。学校应该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并购置比赛指定的设备,以便学校的实训基地能够与企业的工作环境无缝对接。指导教师首先自己要掌握比赛设备的操作,并将设备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实训中。学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学习,就可以提前了解真实的就业环境,才能在技能竞赛中获得好名次,未来就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另外,学校可以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安排,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2 结束语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高了师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了高职院校和计算机企业的合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职业技能大赛会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环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 .高等农业教育, 2016, 12(6): 115-118.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王小燕.职业技能大赛推进高职教学改革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3): 103-104.

[4] 王晓迪.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探索[J] .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1): 85-86.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彭兵 罗薇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论文下一篇:音乐表演人才教学刍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