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推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进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思政工作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应认识到开展思政建设工作和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意义和重要性。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推动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全面成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师德建设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1:

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认清当前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通过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0-03-12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金资助(编号:D08017)。

作者简介:李贵峰(1982-),女,江西东乡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政工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颜敏(1964-),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专职副主席,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工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认可的主流价值观的指导下,由高职师生共同创造的学校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其良好的政治人格,并使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完善自我、提升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提供和谐的环境。因此,认清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不可等同,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1.凝聚核心与目标不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以学校自身作为凝聚核心,以学校的未来作为凝聚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以全体师生和整个学校的利益为凝聚核心,以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凝聚目标。

2.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于思想、意识、行为、观念、制度及情感领域等多方面的和谐共进,落脚点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思想政治教育着眼点是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去考虑学生的思想建设,带有较强的政治意图和思想上的上层建筑色彩。

3.主体地位不同。高职校园文化是在校园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类型,其本质内涵主要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作为主体的校园人同时又是客体,主动者与被动者往往是同一部分人,他们在创造校园文化的同时又享有了校园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主动与被动之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两部分,只有在自我教育这一特定方式中,被教育者才占主导地位。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相互依存,相互补充。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则在更高层次上指导和保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是校园文化向先进方向前进的可靠保证。

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承担着高等教育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减弱时,大学生置身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时就容易产生盲从心理,使得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趁虚而入,从而导致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的下降。如果校园文化不能得到很好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由于缺少了校园文化这一实践教育的载体,而仅仅被局限在课本或会议上,其教育效果将被大打折扣。

3.相互促进,相互强化。通过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在一个融洽和谐的校园气氛中自觉地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就容易被其接受。同样,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地坚实有力,会使大学生更好地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导文化,必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存于校园之中,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正确认识、研究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强化、健康发展,这对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二、高职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及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各学校根据不同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养目标等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层次、多格局发展特点的校园文化。但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迫切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此外,国家提出的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开拓创新,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要求能够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高校性质使然,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更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它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对外开放带来的多元文化尤其是外来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些反主流意识形态的东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三)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一些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于是一种以满足大众精神需求和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流行文化等在高校校园流行起来。信息社会,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超载的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和社会心理诸方面的矛盾和压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层次不明确

目前,许多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五)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色

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即忽视了各自高校的自身特点,共性多个性少。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应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人格品质,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具有鲜明个性特征与良好综合素质。

三、如何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是适应学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产物,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若想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重要阵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只有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

(一)校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也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间接反映。调查中持“校园文化建设应着重于校风建设”观点的人所占比例最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校风建设,使大学生充分参与,信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校风的提炼和制订中来,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对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的辨析能力,并且更加自觉地理解和贯彻校风精神。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教师作为教育者对学生负有管理、教育、指导的责任,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师长”与“榜样”的力量,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形成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关爱学生的真挚情怀,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以此带动并感化学生,促进优良校风的建设。只有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师中形成良好的教风,才能实现良好的校风。

(二)社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从校园文化的特点看,学生受社会思潮或时尚影响建立的社团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学生活动基本上是以班级和社团为单位组织的。社团是否活跃显示着学校的总体思想是否活跃,社团活动水平显示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因此,在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特别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每个时期学生关注的热点,成立相应的社团组织,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社团的管理,必然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规范社团管理,加强社团引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正确把握社会价值导向,发挥社团的自主性,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提高社团文化的品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必然要求。加强社团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使社团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而又坚实的阵地。

(三)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生活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创造精神,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大学生自觉推进,自主管理的有效实践,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从而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校园文化活动既要给予大力支持,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在精神上、物质上和专业等方面尽其所能地给予支持和帮助。调查中有61.64%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应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科技、文体、娱乐、参观等文化活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这些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的充实、道德的升华。还可以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或纪念仪式等活动,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活动内容的主旋律,使其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在繁荣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从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上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效果。

(四)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对各种信息缺少“天然的屏障”,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信息“过滤器”的作用,当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聊天室、上网看影视剧等上面,调查中有8.33%的学生认为迷恋上网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运用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显得尤为迫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信息大潮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查找和利用信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融入网络中,将网上图书馆、科技馆开发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实现寓教于网。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见解、交流思想。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同时也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五)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以强有力的文化整合和引导力量,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对校园主体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人格塑造起着持久而深入的影响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用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人。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用和谐校园制度文化约束人。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要求加以规范化,将教育原则变成硬性约束,达到以制度促教育的效果。用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熏陶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是体现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实现教育功能的物质手段。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设施,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总之,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健康的教育氛围,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氛围熏陶。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熏心启智的无声教科书,更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熊韵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6,(4).

[3]陈啸吟,徐国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6).

[4]廖镇卿.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36).

[责任编辑:周来顺]

作者:李贵峰,颜 敏

校园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推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进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一项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思政工作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应认识到开展思政建设工作和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意义和重要性。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推动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全面成长。本文旨在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并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创新改革,各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加强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推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优秀的校园文化还可以帮助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型与发展,高校应把这两项重大任务紧密结合,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一、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在高校中,思想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分割、互相促进发展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路明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校园文化的渗透不仅从环境、制度、文化等方面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发展,还能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1],使大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一)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

高校的部分师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容易被不良社会风气所影响,如果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渗透到校园中,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教学工作和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应着力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让师生踊跃参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

用优秀的文化环境熏陶全体教师与学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目标。校园文化因素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应通过良好的文化实力消除不良文化对师生的影响,用优秀正义的文化激励和引导师生,以期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可以提升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能力

部分高校出现了腐败现象,严重损害我国高校的整体形象,高校领导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领导应做好表率,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提升防御能力,做师生的榜样,发挥模范作用,用优良的校园文化驱逐不良风气,净化师生心灵,打造乐观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愉悦的学习环境对现代化高校来说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通过适宜的教学方式,培养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和谐相处,遇到问题与矛盾时有效解决,促进高校的全方位发展。

(三)有利于抵制不良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岗位的多元化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2]。面对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维护社会稳定。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不强

虽然部分高校意识到了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相关工作,但还有一部分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认知,忽视其重要性,并未开展具体建设工作,使学生难以意识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积极作用。在这种思想认知不足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往往相互独立,影响了思政教育发展和建设校园文化的效果。

(二)工作制度不完善

高校若想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与建设学校文化的共同发展,需要二者互相结合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但是受思想意识不足的影响,多数高校无法正确认识两者的重要性,没有构建完善的系统和科学的工作制度。另外,有些高校没有针对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健全,难以达到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降低了高校教育的实效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师生的思想意识

要想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必须要增强师生的思想意识。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高校应注重学风、校风的创造性建设,增强校园凝聚力,提高行政部门、教师、学生的团队协同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在校园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次,高校应该努力构筑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构建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化,有效地培养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意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性进步[3]。最后,高校应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氛围,在校园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师生思政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在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提高思想认知,提升二者的建设质量。

(二)促進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全体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应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脚踏实地改革,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

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高校应以创新型思想观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作为指导,构建符合高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积极帮助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好发展。

2. 将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媒介载体

高校应组织建设各项主题活动,例如阅读、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等方面的活动,培养道德、理念、信仰和正确价值观。以优秀和谐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使思政教育在无声中育人,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怀。

3. 重视教师的个体发展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全体师生的个体发展价值,不能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加于人,应站在教师和学生的立场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师生所面临的困境和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三)做好党的文化建设工作

高校领导应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优化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4]。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引导和模范作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政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坚定信仰,加强学生的干部队伍建设,让学生干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同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校风学风建设

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师资力量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评价师资队伍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师德师风。”建设良好的师德和师风要求高校领导人员始终坚持和执行工作计划,不仅要制定严格的规矩和标准,而且还需要有日常的教育和监督。通过研究制定科学实施方案,举办专业技术知识竞赛,开展评选等宣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和综合专业技术素质。对新入职的老师进行岗前培训,让老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提高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其二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学风。高校教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加强对校园风气的管理和考试环节的管理,完善奖惩制度,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氛围。

(五)完善互动工作机制

高校若要有效强化思想政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必须完善互动机制。利用互动工作机制的科学、严肃性等特征,为有效开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健全的互动和合作管理机制,既有助于推进二者共同发展,又能保障高校未来全面健康的发展。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互动合作机制,高校的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内容、手段和原则上都要保持一致,以此为基础提升二者的共赢互动效应。首先,以利益、心理、政治条令等方式来推动构筑一种新的动力机制,以此作为基础来维持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5]。利益促进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在互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荣誉奖励和财力补助奖励;心理促进活动是泛指在人际交往的层面上增强互动参与者和组织者之间的思想意识和自我信念;政治性的条令促进是通过国家有关的条例和优惠政策,推动二者的有效互动。其次,建立有效的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运行管理机制的积极作用,保障思政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互动的稳定性。高校教师应为互动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强化二者互动的基本意识和观念,使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互动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到互动工作中,提升互动发展的实际效果。最后,建立保障机制是为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提供物质和精神的保障。高校相关部门应为二者的互动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的支持,构建互动体系,完善其互动工作机制的总体效果。

(六)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校园氛围深受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思想文化也凸显了个性化特征。创建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思政教育有新的认知,促进学生思想认知和政治素养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构建多元文化的精神文明,进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需深度融合校园文化,围绕校园文化塑造积极的校园氛围。学校可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操及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积极的引导作用。

五、结语

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融入思政教育,注重学生对文化的需求,坚持与时俱进,认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掘校园文化带来的积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校要想思政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效果,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思政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紧密连接、互相影响,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娜.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探讨[J]. 知识文库,2021(01):135+137.

[2] 孙警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策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4):9-12.

[3] 翟明东.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 长江丛刊,2020(32):164-165.

[4] 刘福,孙明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J]. 时代报告,2020(07):128-129.

[5] 張然.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滨州学院为例[J]. 高教学刊,2019(23):16-19.

(荐稿人:康小江,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满城分校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于海霞

校园师德建设分析论文 篇3: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风、学风和作风的综合体现,对推动学校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需兼顾高校校园文化普遍性特点和自身个性,将校园文化建设与院校整体规划相统一。

关键词:师范院校;校园文化

师范类高等职业教育所展现出的文化特色与文化魅力,和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院校的培养对象需要在其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满足就业岗位需求,达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高度。[1]从这个意义上讲,师范类高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应与院校整体教育宗旨相协调,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侧重于专业文化的支撑功能。

一、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与国家教育方针相协调

理性构建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国家总体教育方针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目标相一致。师范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强的人文精神,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与师范院校改革创新相统一

合理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走向改革创新之路。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规范强调,师范院校需要同时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塑造任务,且在教育过程中将校园文化与职业精神的养成相融合。为此,师范院校若想使教育教学跟上时代发展,完成改革和创新的理想目标,就一定要加强校园文化的作用,使之发挥价值引导功能,促进学生生发教育认同感、时代使命感和文化归属感。

(三)与师范院校品牌建设相一致

品牌建设对于师范院校生存及发展具有突出作用,可以展现出师范院校的悠久历史、办学条件、专业特点等。师范院校在进行建设与创新时,若缺少优良的文化精神、思想观念,就不容易达到优秀院校建设的目标。[3]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是院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发展地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前提。

二、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性”

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与普通高校文化建设有着很多共通性,具体包括三个层面:(1)表层的物质文化。表層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以及必要的校园景观等,借助环境的有利影响,达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熏陶感染作用。(2)深层的精神文化。深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对于师范院校来讲,更加强调多年以来所积淀下来的优质办学理念、良好教风和学风等。(3)规范的制度文化。规范的制度文化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等,对于校园活动的正常运作及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有效助推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职业性”

师范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在重视共性内容的建设外,还应特别突出自身特色,应从“职”字入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体现教师职业技能的目标,结合自身办学目标及条件,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形成具有师范类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4]具体包括:(1)职业化内容。它要求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职前培养,营造仿真的岗位文化环境,让教师行业特色更早为学生所认知,保证学生及时形成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2)实践化内容。在师范类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实践化内容的构建,让学生所接触的每个教育环节都与实践化内容紧密关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给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3)特色化内容。特色化内容属于师范院校文化建设的特殊发展目标,只有关注此项发展目标,强化师范类院校的特色专业,才能让师范院校以文化建设为契机,在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中谋求发展。

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思路模糊

首先,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模糊,理念不够新颖。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对内容方面一般性与特殊性认知不够深刻,欠缺规划与策略。其次,部分师范院校没能针对特定专业构建合理的文化育人目标,片面地将文化建设等同于文艺活动举办,以一两次简单的活动取而代之。[5]使校园文化建设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第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陈旧,一是创新度不够,建设理念较为保守;二是缺乏清晰的办学及育人理念,不能满足校园文化发展需求;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定位缺失。

(二)与普通高校雷同

师范院校模仿普通高校进行文化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凸显“师范”二字,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当以此为中心。从历史渊源上看,师范院校的历史相对较长,文化积淀也比较深厚,应当借助此项优势,避免走刻意效仿的路径,找回失去了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缺乏校园文化品牌意识

在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是存在不合理的广告文化,进入校园的广告内容繁多,例如兼职广告、宣传广告,乃至非法的小广告同时存在,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二是存在不合理的涂鸦文化,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学生缺少对课桌和墙壁保护意识,产生与和谐校园文化不和谐的行为。三是存在不合理的宿舍文化,比如宿舍内有着亚健康状态的文化风气,且宿舍装饰过于世俗化,同外在形象形成较鲜明的对比。

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院校整体规划

1.文化建设组织的前期构建

首先要对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价值进行深入了解,借此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和改革整体规划的部分。其次,让文化建设组织因时因势产生,选派执行力较强的领导,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第三,将学生会等组织的功能发挥出来,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与组织建设相协调,实现文化环境氛围形成的理想机制。

2.文化规章制度的约束规范

按照师范院校的文化建设系统计划,构建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条例,让文化活动因制度的约束而良性发展、规范进行。

3.文化保障體系及时跟进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相关实施者应当对本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文化保障体系及时跟进,如做好思路的拓展、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优化等。

(二)突显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特色

1.两代师表齐头并进

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师资,应秉承“明日之师,今日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使校内教师和未来之师共处共育,师德师风自然养成。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为未来教师打造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借助自身的知识才能、创新思维等,将文化育人功能、文化导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2.开放融合的育人环境

校园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创建和设置直观体现了育人的成效。教学场所、学生宿舍、校园路标等展示教育名言、历史文化;实训场所实景模拟对接各类教师岗位场景;绿色校园的花草树木净化心灵,展现的是浓郁的师范教育的校园育人环境。

3.开展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合格教师为主线、以培养未来教师需求为契机展开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情操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借助多种文化活动鼓舞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的理念,给学生提供感恩教育的环境氛围,借此增加校园文化精神的凝聚力量。

(三)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

为了与院校整体规划相适应,完善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也很有必要。当前师范院校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要以规章制度为保障,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将责任机制落实到位,给师范专业教师以明确的职责分工,让教师主动从不同途径出发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完善培训机制,以培养更多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的教师,给特色化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四)融合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实训课程

一是,把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相协调,让学生根据未来教育发展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技能学习方式,增加自身就业优势。二是,充分结合不同专业对于师范专业学生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素质教育机会,让师范院校形成专业品牌,为发展特色文化教育服务。三是,把就业市场的形势、师范专业的应用知识融入到教育内容中来,按照专业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创新人才教育方法。四是,把学生就业环境同课堂教学相联系,带动人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岗位意识与就业思维。

参考文献:

[1]杨真.浅析如何推动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建设[J].中国高新区,2018(4):49-50.

[2]王子南.校企文化共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3):20-22.

[3]丁旭.新媒体环境下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J].教育信息技术,2018(2):36-38.

[4]彭杨.外部环境变化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14-15.

[5]秦敏,刘武周.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研究[J].内江科技,2018(1):46-48.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简介:曾群(1970),女,福建罗源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务教学管理。

此文为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职业素养研究”(JAS17091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曾群

上一篇:工程力学案例教学论文下一篇:化工企业环境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