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艺术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对大学生群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如今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来看,素质教育中的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好的正面影响。本文对具身认知观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现状,并分析了具身认知下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艺术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艺术发展分析论文 篇1:

校园景观艺术品设计与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

摘要:校园艺术品是校园文化较直观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氛围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阐释校园艺术品设计的作用、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校园艺术品设计对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的重要性。

关键词:校园艺术品;设计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艺术品是校园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校园文化较直观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建筑的设计,环境的绿化、空间的布局以及装点其中的艺术品设计等,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陶冶校园人情操,对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形成的过程。校园艺术品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载体,对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氛围,对校园学子的素质全面发展和审美观的培养也有着重要影响。

伴随经济的发展,校园人文的素质教育及其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艺术品的设计与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更加引起重视。如何设计出与校园文化氛围相符合的艺术品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话题?现在的校园艺术品的设计更多元化、更丰富,从形式、材料、主题到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不乏优秀作品的出现。但在这些热闹纷繁的场景下也出现一些劣质、雷同的作品,有些造型的设计大同小异,出现抄袭的弊病。这不但没能衬托校园的文化背景,反而淹没了学校自身的特色文化。如近几年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的大学城,表面上校园建筑景观日益光鲜,却又千篇一律,造型设计单一死板,缺乏个性和文化品味,甚至和一些生活小区多有类似。如何制作蕴涵本土文化,创造出与本校园文化相符的艺术品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时要思考的问题,而校园自身的文化则是校园艺术品创作的题材和源泉。校园艺术品设计与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越来越和谐,将会更好地体现出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校园艺术品不是孤立的摆设,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与校园的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从属于校园文化的,受校园文化所决定、所制约、所选择的。所以,校园艺术品必须和校园文化相匹配。它是一种文化景观,在美化校园的基础上,起引导校园文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校园环境作为文化生活的载体,其所涵盖的文化意义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具备各自特色的历史文脉。不同的学校文化赋予校园的艺术品不同的信息意义,使环境具有特殊意义。由于环境和欣赏对象的特殊性,校园艺术品异于一般艺术品。从艺术品所表达的思想入手,分析其在校园中的重要性,进而通过特定环境中的题材、布局、选址等问题分析,探讨艺术品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纵观古今中外校园发展史,都注重校园环境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这些积淀了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艺术品是校园环境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以其突出的视觉艺术效应对校园文化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它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并通过美的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尤其是纪念性题材的作品更是体现了该校的历史、文化和风格,是学校精神的标志,也是历史进程的缩影。很简单,一件作品,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空间,它的效果马上变了,马上失去了它所具有的艺术效果。

校园艺术品种类是丰富、多样的。有以纪念校园重大事件或校园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事件为主题的艺术品,此类艺术品是比较突出的,经常以雕塑或壁画的形式塑造这么一个人物形象或记载了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如通过塑造那些为教育事业,为校史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人的形象,不仅是装点校园环境,它是精神文化的象征,是历史的凝固;也是对先人的怀念和思考,影响着后人,同时有助于营造一种校园的文化氛围,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清华大学有梅贻琦像、闻一多像;北京大学有蔡元培像;南京大学有徐悲鸿像……这些人物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标识和象征,它们承载的是历史。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为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萧友梅像》,萧友梅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理论家、作曲家。通过在音乐学院为他塑像,让后人铭记萧友梅先生对中国音乐文化事业所作出卓绝贡献及高风亮节的爱国精神。同时,这些名人塑像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塑像,而是雕像背后的故事,这不仅是彰显校园文化的最直接方式,又是对前辈的一种敬仰方式。也经常出现寓意性艺术品,以艺术品形式表现一个典故、传说或以成语故事为内容,有特殊性、意义性的作品,显示出较之本身更为丰富的内涵,著名雕塑大师袁晓岑先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驴背诗思”雕塑捐赠给复旦,给百年复旦校园又新添了一处文化景观。师生们从这尊雕像可以感受到驴子的笃诚,诗人忧郁的深邃意境。在创作中作者也往往通过对寓意对象的变形夸张,使之最大限度地显示出主体意识,类似这样的题材,它的寓意不但为创作者所推崇和运用,而且为校园的主体师生所认可和熟悉。当然还有很多装饰性的艺术品。如上海盲童学校的汉白玉装饰壁雕《热爱生活》,用凹凸不同层次的轮廓表现了一个盲人少女手握一本书籍,装饰性的线条流畅优美,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呈现出有向往、有追求的俊美画面。这类装饰性的作品构思广泛,风格自由多样,一般以非具象的,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的手法为主,讲究有序、和谐的整体效果,更侧重欣赏性,注重形式美和思想上的抒情。在校园中也较为常见,往往设置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区、运动场所及休闲空间等,布局灵活,往往成为校园环境中的点缀和亮点,使校园环境空间体现出特有的文化氛围,故也以反映校园生活题材为主,例如学习、运动、交谈、遐思、娱乐、散步及装饰性的抽象画面等。还有很大一部分艺术品是用以美化建筑环境的各种壁饰、柱饰、花坛、回栏等,使被装饰的主体更富有美感。这些艺术品存在于校园各种建筑、草地等室内外空间里,构成了一幅校园文化的图景。因此,创造性的校园文化设计能充分体现现代校园文化特征、品质。这种全新的校园环境设计,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运用现代设计意识,充分体现每个学校的文化特色、历史特色、教学特色。

正是有了这些独特的艺术品,使学校这个特殊场所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更具和谐。优秀的校园艺术品可以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提高学校的品位,反映校园的内涵和特点,充分展现校园独特的人文精神和自身特色。同时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校园艺术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教育,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引导广大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审美修养,使校园真正成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地方。

优秀校园艺术品是能否营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当然成功的案例枚不胜数,涌现出了无数的经典之作,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传达着一种时代、文化的特征,其中也有一些内涵丰富、雕塑精湛、有区域特点的,能够陶冶情操的佳作。当然也存在着艺术品设计失败的低劣之作,其造型缺乏考究,形式上过于单调,动态僵硬死板,没有深入刻画主题所表现出那股青春的时代气息或者无法从形式阐述所要展示学校培养人才特有环境的校园文化。

校园艺术品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艺术品与环境的形式统一的问题,还要考虑艺术品与所在环境空间的内在文化的一致性。校园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功能的环境,成功的校园艺术品应与它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所选择的题材应考虑校园的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表达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取向等各种文化内涵。校园艺术范围广泛,要综合考虑校园总体规划中的诸多因素,包括校园不同的功能地区以及地形、建筑、植物、道路、广场等自然因素和人工环境,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人文景观氛围。让这些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艺术作品传达出校园文化的审美愿望和追求,给人以美的陶冶和启示,造就精神上的生态环境,塑造校园的形象。只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才能塑造名校的形象,也只有充满魅力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学子的骄傲。

(责任编辑:楚小庆)

作者:陈丽萍 蒋文剑

校园艺术发展分析论文 篇2:

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摘 要】对大学生群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如今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来看,素质教育中的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好的正面影响。本文对具身认知观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现状,并分析了具身认知下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具身认知 校园艺术实践活动 大学生 心理素质

如今,教育改革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高度重视学习者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同认识。就目前高等院校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现状来看,青年学生们在校时就会应用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以观摩、学习、竞赛等手段开展好活动。这就是说,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引入具身认知的观点,对于研究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高校学习者心理素质造成的积极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具身认知观点概述

主张具身认知的学者认为,思维以及认知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源自于身体,人类的身体、神经结构、感知能力以及运动方式等决定了人如何来认识世界,而且还塑造出人类观察万事万物的形式。一旦人类拥有了如同蝙蝠一般的生理状况,那么其感知到的事物就会和原来截然不同。如今,我们实实在在地感知到的外在与人类解剖学结构保持完全一致。所以说,认知属于身体上的认知,而心智则是身体上的心智,一旦脱离身体,认知与心智也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二、高校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

所谓高等院校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高等院校内所开展的各类不同形式的艺术类实践性活动的总称。事实上,在高等学校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之中,校内社团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艺术类社团更是专门从事校园艺术实践的组织。一般来说,高等院校艺术类社团的构成主要有器乐表演队、舞蹈表演队、合唱表演队、礼仪队以及美术创作社团等。在设置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中,可采取艺术类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普通生相互结合的方式吸纳人员。在不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中,艺术类社团的成员为有艺术方面爱好的大学生。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之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并通过实践性活动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然而,此类素养之培养通常属于被动式熏陶,并无详细规划和具体目标,因而也就谈不上培养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了。即便是存在此方面的相关内容,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停留于喊口号,而并非是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

三、具身认知下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影响

具身认知强调大学生自身对艺术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认知度,能够通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陶冶大学生群体的情操。情感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立足校园艺术实践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美好的情感,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其效果是别的教育形式所难以企及的。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在物质条件基本能满足其需求的状况下,精神需求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凸显情感的力量,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会愈来愈大。二是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新热情。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中的大量活动均通过艺术形式加以实现。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找到能够开发自身潜力的理想方式。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艺术追求,而且还能锻炼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三是保障大学生群体健康人格之形成。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协作性与展示性均比较强,不仅是学习者参与校园艺术体验之过程,而且还是其自身能力提升之过程。在此过程中,表演项目要求大学生彼此团结合作,这对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品格、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四是帮助大学生群体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参与内容丰富的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之后,其精神状态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尤其是随着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持续推进,大学生会变得宠辱不惊,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实践之中,这十分有助于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四、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在具身认知下,为了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必须发挥出校园艺术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把心理素质教育有效融合于活动之中,从而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自身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爱. 论艺术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以汕头大学学生艺术团出国交流演出为例[J]. 汕头大学学报,2006(2).

[2]黄璇. 论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J]. 时代文学,2007(5).

[3]肖友兴. 非专业艺术团艺术实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以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例[J]. 大理学院学报,2013(7).

作者:祝芹源

校园艺术发展分析论文 篇3:

校园艺术社团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构建校园艺术社团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学校领导的重视。对于高中音乐的教学实践而言,校园艺术社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对艺术的自主追求,并且对于发掘学生创造艺术潜力发挥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能够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和合作平台。本文从此处入手,就校园艺术社团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其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相关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望能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社团;高中音乐;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教育改革之后,社会各界都加大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艺术社团的开展使学生在提高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丰富了课程的选择,通过音乐实践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培养自身艺术修养,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改革原先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但由于起步较晚和教学条件有限,因此在落实和实践过程中还存有一定问题亟待解决。

一、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融入校园艺术社团的积极影响

1.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有效提升学生主动性与审美能力

教学改革后,新课标指出高中音乐学科必须立足核心素养,使得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授课方面,传统的音乐课堂逐渐无法满足新一代学子在高中音乐方面的需求与期待。只有进一步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独特性,才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与传统的音乐课堂相比,校园艺术社团的构建大多源于学生自身兴趣,因此艺术社团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备较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眼界,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带来了诸多裨益。

2.丰富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作为课堂之外的学习平台,校园艺术社团更具灵活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播音主持等艺术社团,以及由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类艺术展演、开展音乐知识科普讲座、举行音乐会和社团内部组织欣赏国内外的音樂作品等活动,都能够培养学生对蕴含于音乐之中的情感色彩的敏锐意识,而且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过程,使之在音乐实践中,激发其自身对音乐艺术开发创造的潜力,促使学生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发展其独特的个性。

3.环环相扣的活动筹备,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凝聚力

就高中阶段而言,学校会定期组织相关课外音乐活动,而音乐活动则大多以演出表演、比赛为主。一次音乐活动若想举办成功,必须历经编排、彩排、表演等诸多流程,而上述每一个内容环环相扣、不可分割,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努力、默契配合。而艺术社团活动的筹备过程,即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极好的练习机会,能有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凝聚力,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二、校园艺术社团与高中音乐教学实践的现存问题

1.落实难度大

高中作为人生的重要转折,承载了升学考试、择校和选专业等多方面压力,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很难抽出精力全心投入到校园艺术社团的建设中。除此之外,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为分数论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和家长还是更加重视学生的主科成绩,因此导致在落实程度上大打折扣。

2.专业水准有待提高

校园艺术社团大多由学生自主创办和管理,内部成员也多为校内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因此缺乏专业行政管理方式和统筹技巧。且由于师资有限,在很多校园艺术社团中,都缺乏专业的指导力量,专业水准较低和师资紧缺的问题急需得到改善解决。

3.艺术社团与音乐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良好的校园艺术社团氛围是提升音乐教学成果的有效辅助手段。就当前情况而言,很多学校虽然名义上建成了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社团体系,但是实际却空有噱头,因此不足以帮扶音乐授课课堂,也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若二者不能够进行有机融合发展,反而会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4.音乐科目教学单一

高中阶段音乐教学大多分为两种,一是对普考生展开的素质化教育,二是对相关特长生展开的专业化教育。现今大多数高中都以素质化教育为主,在教学上,首先是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仅依靠课本,不做拓展延伸,范围狭窄;其次是理论单一,音乐科目的诸多技巧没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最后是方法单一,新媒体视域下萌生了许多新型表达手段,就音乐而言,也拥有多种表达模式,很多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不愿接受新生手段,综合上述情况,因此产生了方法单一、内容死板的不良现象。

三、落实校园艺术社团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的有效措施

1.提升专业水准,落实相关措施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三观也未完全确立,因此更需及时加以培养和引导。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每个社团都应派遣音乐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既能加强社团创办的落实程度和管理水平,又能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的音乐训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各教学阶段中最受瞩目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承担着许多重要的人生成长任务,艺术社团有专业老师的参与,能让学生避免接触到可能会毒害青少年心智的内容。

2.将校园艺术社团与音乐课堂紧密连接

校园艺术社团应与音乐课堂相辅相成。对于艺术社团而言,内部成员大多饱含兴热情,但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对于音乐课堂而言,虽有专业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但也会有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将课内、外的音乐知识相互穿插,使校园艺术社团与音乐课堂紧密连接,是条件筛选后的有效集成,更易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

3.夯实基础、充实内容、丰富教法

高中音乐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充实的内容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因此相关工作者应适时适当地采取多样化手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提升自身鉴赏能力。

四、结束语

遵循“以能力为先”和“以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表现,离不开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校园艺术社团作为兴趣社团具有选修性质,而这些选修性质的实践课程又是音乐课堂必修内容的延伸,重在通过表演实践,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建设校园艺术社团,对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而言具备很深刻的实践意义,所以本文对相关问题和措施提出探讨并给出建议,望能有效加快校园的文化建设进程,为高中音乐教学水准的提升贡献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琴.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应用于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97.

[2]程前.音乐艺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及其渗透策略[J].北方音樂,2017,37(20):223.

[3]张丽娜.音乐艺术社团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29-30.

作者简介:谭婷婷(1989.05-),性别:女,汉,玉林,本科,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音乐教育。

玉林实验中学 广西 玉林 537000

作者:谭婷婷

上一篇:公允价值财务会计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