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决策性管理会计发展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主体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的体系,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价值是多元化的,也开始注重现代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中,管理会计的创新和发展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决策性管理会计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决策性管理会计发展论文 篇1:

谈管理会计发展及影响因素

摘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因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并受技术手段制约或促进,故其与世界经济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经历了初创到成熟,简单到完善的过程。本文立足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规模扩张、技术手段提升和人才队伍壮大等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影响管理会计不同发展进程的因素及其不同阶段体现出的特色,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 发展 影响因素

管理会计从创建以来,随着其理论体系和工具方法的完善,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甚至于一个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其创效能力的高低和公司战略能否实现,故得到当今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采用。但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工具方法,其发展完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受经济环境、企业规模、技术手段和人才队伍等因素影响,经历了由简单到系统、由不成熟到趋于完善的过程,笔者根据管理会计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因素及体现出的特色将其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因经济进步和企业规模扩大促使管理会计诞生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生产中,以家庭为主的手工作坊普遍规模较小、内容单纯且核算简单,这个阶段以作坊主现场管理为主,对技术手段管理基本没有需求,也就不存在管理会计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并广泛应用促使第二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经历了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许多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竞相采用新技术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生产流程拉长,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产品日益丰富。当时,经营者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场管理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迫切要求用技术手段加强对产供销全流程的管理,更需要一种能够超越传统财务报告以外的信息体系对管理和决策进行支持,管理会计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逐渐发展。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摆脱了企业现场管理的束缚,并把管理会计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当时企业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为主,企业间竞争的重点是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较低的产品成本优势,故这一时期管理会计重点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会计和差异分析等,其基本特点是在企业基本战略和方向确定的前提下通过管理会计手段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果,其工作内容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主要由财务人员完成。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跨国发展推动了管理会计的进步

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机器化的优势,推动了其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经济全球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被广泛采用使得企业内部越来越紧凑、管理幅度越来越大,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大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同时,企业的组织成本也大大降低;组织成本的降低为企业垄断扩张、兼并重组提供了必要条件,故这时涌现出一大批真正具有现代跨国公司性质的工业企业。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等。从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983年全球有跨国公司近2万家,它们在国外拥有的子公司达10多万家。随着现代跨国公司经营多元化的推进,掀起了全球并购、重组的热潮。

这个时期,企业管理者为了提升企业管理,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许多基于企业价值管理、产供销、投融资等领域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变动预算、差量分析法、边际分析等。这一阶段管理会计目标已转变为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逐渐形成了“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体系。不过虽然这一阶段管理会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传统手工核算模式下不能获取实时的数据信息,管理者更多地是利用管理会计工具,以财务会计报告信息为基础来分析问题,并依据已发生的事件来解释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当时只作为财务会计的“副产品”,很大程度上存在“滞后性”。

虽然这个时期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工作主要由财务人员完成,但在美国已经出现了独立的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专业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及管理咨询公司也相继出现,这些都标志着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技术手段的滞后限制了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当时以手工技术和人力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效率低,随着企业间联合、整合、并购规模的扩大导致企业内部组织成本大大提高,对于一个大型跨国集团来说,传统的技术手段无论是信息的收集还是传递都不能满足决策和控制时效的要求,因而直接影响了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并限制了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或者说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企业内部组织成本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需求。

与此相应,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时期,理论派和实践派在争论中进行缓慢的探索。西方的“传统学派”和“创新学派”开始了基于管理会计发展方向的争论。1987年,卡普兰与约翰逊在《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认为:“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这种早已过时的管理会计体系目前存在很大的危机,管理会计信息失去了决策的相关性”。他们认为现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适应新经济环境及企业需求的提高。

不过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停滞发展主要是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需求的提升所致。无论传统学派的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还是创新学派的数学模型,都因技术手段限制不能取得实时资料,导致其结果更多的是依赖于事前的预测和事后的分析,不能对经济事项进行及时控制并在运行中的优化,管理会计应用领域及工具方法都不能得到实质的拓展及完善,其职能和作用效果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实用性落后于经济发展及企业管理需求。

第四阶段: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提升促进了现代管理会计的蓬勃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步入“新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使市场规模扩大,分工更趋于细化合理,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迅速普及并飞速发展,尤其是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大大降低了企业搜寻、监督和执行相关的组织成本,进而促使决策过程简化、时效提高、资源配置高效;基于组织成本降低,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催生了企业上下游之间以产业链整合为特色的纵向并购重组,其结果是掀起了20世纪末的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浪潮,并呈现出范围空前、规模巨大、横纵并购交织、并购竞争激烈等特点。

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促使“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新的管理会计工具产生,创新工具反过来又推动了企业变革、提升其外部竞争力。这一时期,管理会计主题已经从效率、效益向价值链优化的方向演进,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指标被许多大型公司用来考核经营者业绩,借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保值增值;这一时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还有“平衡计分卡”新型绩效管理体系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它融合了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企业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此时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工具手段,而且其作用也超越了“价值”管理的范畴,逐渐向市场管理、潜力挖掘、战略规划领域延伸,融合了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激励,融合了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成为管理战略选择、执行、控制和分析评价的有效工具。

这一时期,管理会计的显著特点一方面是已经实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直接获取决策数据,对传统财务会计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而且在实时控制及优化的效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是人才和队伍逐渐壮大,素质和能力大幅提高,基于管理会计应用的信息系统日益丰富,其功能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第五阶段:理论完善及专业化人才队伍推动管理会计全球化发展

21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历经一百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现代经济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逐渐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其发展趋势及推动因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会计本身是一个开放、多功能的体系,其作用、应用领域及工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必然会沿着“创新—实践—共享—提升”的过程而不断发展,最终通过全球化的实践来动态完善;二是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和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其应用和效果越来越简化且高效,一些企业不必再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研发和试行便可直接“拿来”获取共享成果,迅速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故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投入到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实践当中;三是信息化系统管理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特别是以ERP、财务集中及财务共享等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广,使得会计工作者从传统核算中解放出来,为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人才队伍保证。此外,社会对管理会计需求提高和重视程度增强必将促进管理会计咨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公司等管理会计服务机构发展,凭借其对管理会计特有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积累及对行业情况的熟悉等优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管理会计人才和队伍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管理会计的繁荣并加速全球化进程。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应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诞生,并借助技术手段的升级逐渐繁荣,对企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管理会计必然会随着需求的提升和手段的创新在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石化销售河北石油分公司)

作者:高纪波 田俊燕

现代决策性管理会计发展论文 篇2:

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主体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的体系,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价值是多元化的,也开始注重现代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中,管理会计的创新和发展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而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探讨了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现代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从世界大环境到单位内部小环境,着眼点是未来,应谋求未来发展和长远利益。外部环境竞争瞬息万变,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目前的管理模式还不具有长远性、纲领性、应变性、竞争性、抗风险性,不能从全局考虑和谋划,不能实现全局目标的计划,对单位使命和愿景以及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举措难以有效指导,对有效配置资源修正战略不能全方位进行执行。

一、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必要性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公共服务,没有企业经营模式,普遍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导致缺乏有效的量化考核指标,管理松懈。运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方法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内部管理,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经济体系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中却显得滞后,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甚至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为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呆滞落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势在必行要进行现代模式管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激进。行政事业单位按新时代管理会计模式管理单位,以单位战略规划为导向,以为单位持续创造价值为核心,将获取决策和管理活动为前提,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在单位宏观决策中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全面性,将单位各种业务有机结合,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各种风险以及单位价值实现,从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过程中,亟需继续了解其从属性和复杂性,在推行管理会计制度中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都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筹安排行政事业单位指标水平。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實行的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单纯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在机构管理和资金使用上的要求,因此需要管理会计这一先进模式,进行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管理改革。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体现了执行国家政策的能力,也具有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基层数据的功能,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加强对国家财政资源的应用和控制,加强财政资源的绩效管理。其次,管理会计进一步整理和分析财务数据和报表,为单位的决策、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和经济业务活动中部门间的沟通等诸多方面提供有效数据。信息可以快速整合,有利于国家做好人力、物力、资源、资金等相关信息的管理,有利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政策执行情况,有利于有效提升单位的社会服务保障水平和能力。

(二)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可行性

1.出台政策,使管理会计的应用有据可依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和资金规模的扩大,传统会计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了管理会计的目标、遵循的原则以及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包括应用的内外部环境、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服务单位管理层面的活动、使用和形成的信息和报告四个要素,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计电算化、大数据、网上资金监管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财务人员的核算、监督效率,会计人员的精力从基本的报销、核算等业务转向管理层面的相关业务。信息和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应用环境的优化和管理会计工具的进步,拓宽了财务人员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对所掌握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为单位决策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体系未被行政事业单位重视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应用的是财务会计工作理念,管理会计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无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会计人员,都对管理会计比较陌生,对管理会计在工作中的作用更是缺乏了解。其次,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单位性质为非营利性,资金运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其资金来源均为财政拨款,所以几乎没有成本管理的概念,有关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也缺乏了解,这些情况都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发展。最后,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往往只注重本单位的利益,难以从长远角度考虑本单位的发展,这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方法工具使用,源自单位自主选用,靠上级硬性指派不行,等到单位得到实惠才愿意使用,靠推动难奏效。

(二)会计管理体系仍薄弱滞后

首先,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单位内部对自身安全认识不足,造成内部管理漏洞较多,导致资产账目与内部管理程序存在差异。这使得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导致管理会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也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与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脱节。例如,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的落后,导致各种基础财务数据难以收集,从而无法保证管理会计所需数据的真实、准确。

(三)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财务准则和财务制度经历了许多曲折复杂的改革和变化,特别是随着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建立的基于“双分录”“双职能”“双报告”的中国特有的新会计模式,让许多从业多年的老会计不知所措。新建立的以“双分录”“双职能”“双报告”“双基数”为基础的中国特有的新会计模式,使许多从业多年的老会计一时间无法适应,更不用说兼职财务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此外,大多数会计人员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非常有限,难以及时提高工作能力。与企业会计人员相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都不是很高,即使偶尔培养出个别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由于工资福利等因素也大多跳槽到私人企业,这种情况也加大了管理会计在单位管理上的难度。

(四)大数据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挑战

一是信息技术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滞后。会计电算化、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资金监管系统、业务数据录入和审计系统的使用,形成了多样化的区域信息数据库,只有通过云计算共享平台的建设,才能有效整合分散的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使其为管理会计应用服务。管理会计在单位管理和项目规划、全面预算编制和执行、财政资金评价和监督等方面的应用,都依赖于海量数据的采集和转换。二是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风险。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平台在带来信息多样化、使用便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隐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建设相对薄弱,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不到位。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

(一)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从属性和复杂性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要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业务与财务一体化政策的落实,使管理会计的应用得到加强。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中,业财融合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也就是说,传统会计工作中的“做账”转变为管理会计中的“算账”,但这种转变不仅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方式上有所改变,而且在工作思路上也要有所改变。这种变化不仅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改变工作方式,而且还需要在工作思路上有重大转变。通过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掌握新的会计制度,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发展前景和会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从会计科目的会计分录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容与单位的日常运作密切相关,因此,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扭转思路,将传统的被动会计变为现在的主动会计,这样不仅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完整性,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

(二)管理会计嵌入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会计的应用在管控实施中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健康持续发展要加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机制,使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使财务部门的工作在各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激励人员给单位创造价值,从制度上保证管理会计活动的战略应变性,使管理会计能够更好完美衔接单位业务部门与财务工作的互助,单位内部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大环境政策。按规范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会计实施体系,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以及明确相关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使各部门、各环节之间能够形成良好合作制衡机制。同时也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执行程序,使内部管理制度能够相互督促监督,从而保证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保证管理会计所提供的决策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预算考核体系,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大部分从事公益事业的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取消正式编制,改成“编制备案管理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新制度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促进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预算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年初编制预算指标和计划时,财务人员要主动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自上而下分解预算指标,将预算执行落实到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基层员工,将每一笔预算资金和部门的第一笔资产用好、用足,避免资金浪费和资产闲置。此外,要开展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明确单位总体战略目标和年度责任目标,量化绩效考核指标,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项目自评和评价,检验年初预算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和效果。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成本控制是否得当,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实现单位的绩效效益,提高单位的可持续这是为了调动工作积极性,实现单位的绩效效益,提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积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规划和实施决策前应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对财务管理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其参与决策,并以其对决策方案的综合分析报告为主要参考,确保决策方案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事业单位各部门要共同了解各部门人员分布情况、各项目进展速度、发展规划和合同约定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时间和方案的编制,主要采用零基预算法,在信息系统的辅助下进行合理预算,保证预算数据的科学性。在预算控制工作中,围绕成本控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其审批机制可分层次进行,并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和升级,借助综合分析模型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实时上传至系统。为了完善各点,必须加强和优化政府采购程序,在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上严格遵循并始终坚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度和绩效进行实时监控,切实改善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不配套的状况,通过财务和非财务考核指标体系的辅助及时准确地评价绩效,通过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体系和结果反馈及时准确地评价项目的绩效。

(五)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等公共服务单位的要求,财务业务一体化已成为现代单位财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这就要求各单位科学地利用现代智能办公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与财务工作的无缝衔接。各单位应科学地利用现代智能办公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业务与财务工作的无缝对接,即“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具体而言,首先,各单位的数据要实现共享。特别是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要充分互联互通,及时分析,快速准确地生成对领导决策有用的信息。其次,加强对系统内信息的安全维护,根据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授权管理,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维护系统的安全。最后,向社会引进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通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安全、顺利、有序地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新的理念,然后引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层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下达的权限不够,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管理会计手段比较传统。并提出了提高领导重视程度、下放权限、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使用灵活的管理会计工具等几项措施,以期行政事业单位能有更好的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宸宸.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问题研究[J].商讯,2021 (35): 40-42.

[2]刘阳.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 (22): 74-75.

[3]范龙荣.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讯,2021 (31): 32-34.

[4]潘招君.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现状与策略[J].纳税,2021,15 (22): 126-127.

[5]金玲.浅议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 (11): 127-128.

作者:张丽

现代决策性管理会计发展论文 篇3:

行为科学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以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行为科学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具体应用,指出重视人的行为研究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个方向,并以行为科学为导向构建了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关键词:行为科学;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

文献标识码:A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而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企业管理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中,管理活动的主体、客体都是人。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行为角度考虑就是一种行为职能,即能对人的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职能。正如Anthony Hopwood所说“任何会计程序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因此,加强对人的行为的关注,在企业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思考如何预测、激励并引导企业各级员工的行为,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而且能让各方利益相关者都满意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从而使企业各级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应是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

1 行为科学的涵义及基本理论

1.1 行为科学的涵义

关于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 概括起来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研究人的行为以至动物的行为在内的多种学科, 它是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门学科。狭义的行为科学则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与研究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的理论。1980年出版的英文版《国际管理词典》将其定义为“行为科学主要是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说。其应用包括信息交流、创新、变革、管理风格、培训和评析等领域”。它强调的是试图创造出一个最优工作环境, 以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公司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作出贡献。同时从心理和社会两方面去理解人、诱导人、激励人。因此, 有人通俗地把它叫做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科学。

1.2 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个体行为研究,团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等。它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人,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对人的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2)人是社会人。人不是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有需求、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社会人,人在管理实践中既能改造客观世界,也能改造主观世界。

(3)人作为社会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更有社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求存在着一个由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发展的这样一种趋势。激励人首先就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4)企业管理必须重视组织行为的研究,进而提高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企业目标。

(5)重视对领导行为与领导方式的研究。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必须充分注意员工的情绪和士气,加强对员工的感情投资,在企业中形成一股内在的凝聚力。

(6)对人的管理,必须贯彻“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的原则,要按照人的行为特性加强对人的思想管理,增强人的素质和创造力。

2 行为管理会计研究现状

由于行为科学是从西方引进我国的,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上海财经大学潘飞教授在《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576-577页中对美国自1990年至今的研究从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上做了统计分析,从该统计数据看,以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研究管理会计的文章很多;以论文研究方法分布看,行为激励方面的文章有两篇。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就对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1962年美国学者贝格尔(Becker)和格林(Green)发表的《预算编制和职工行为》。70年代卡普兰(Caplan)主编的《管理会计和行为科学》和霍普伍德(Hopwood)的《会计系统和管理行为》。国内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管理会计问题,不仅研究者人数少,而且研究成果也不多。根据粗略的统计,在我国权威性杂志《会计研究》1995-2002年度发表的文章中,有关管理会计行为研究方面的文章仅有10篇左右(不含责任会计方面),与西方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也可以说在我国进行行为方面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有很大潜力。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试论现代管理会计中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问题》是我国最早关于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研究文献。该文献论述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及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几个具体领域。他认为,在预算、业绩计量评价与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中有重要影响。卢焕立1991年开始研究行为科学对管理会计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意义。孟焰1997年探讨了行为科学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运用。史习民2002年探讨了行为研究经常涉及的几个管理会计领域。胡玉明2004年强调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和行为化特征,不能离开企业组织及其管理活动研究管理会计问题。综上所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首先将行为科学的思想引入会计研究,开辟了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深化,行为管理会计研究已成为目前会计学最新最有前途的研究领域。

3 行为科学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行为科学在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内容——决策管理会计(包括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的决策理念有很大影响。行为科学观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在组织理论与激励理论中以多元化的决策目标和激励因素取代原来的单一化的经济目标、经济激励。因而,决策方法上由原来寻求最优化的准则修正为满意性准则。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提出的决策理论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决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中,以效用函数取代价值函数,可以适应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效用有多种表现形式,非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也可以用效用的形式来表现。其次,在决策方法上,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即企业中的各级决策人,从“主观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的是他们自己认为“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理性”出发所要求的“最优解”。把决策人看作是“寻求满意的人”,而不是“寻求最优的人”,这是现代决策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此外,在技术方法上,最优解只有通过许多复杂计算才能得到,而满意解可以用比较简化和近似的方法求得。这也有助于提高这种新的决策理论的实践性。

3.2 行为科学在预算中的应用

预算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决策目标的一种数量表现。有效的预算能将企业内部各个层级连为一体,同时促使和激励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采取一致行动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1)行为观的预算编制与预算责任划分。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主张把目标最优转变为目标满意,制定具有多样化目标的预算体系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各单位和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行能充分尊重下级预算执行者独立自主精神的“参与性预算”,在预算的制定、分解、落实等方面充分尊重执行者的意见,让执行者参与预算编制。这也是满足组织成员受尊重和自我表现的手段之一,可以增强下属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充分调动预算执行者完成预定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预算的制定要更加人性化,没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精打细算。

(2)行为观的预算执行的评价与控制。在分权制基础上形成的分预算体系,由于各执行单位均有较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正确处理上、下级各单位之间的纵向关系,还应正确处理同级单位之间的横向关系,力求“目标一致性”的原则在上下左右之间都能得到贯彻执行;对多目标体系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参与制”基础上形成的分预算体系,其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和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本身自主进行,让执行者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差异,消除不利差异;依据激励——贡献之间的最佳关系,综合而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以促进各项预定目标顺利实现。

(3)行为科学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全部成本进行控制,它是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传统成本控制是在泰罗制基础上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来控制成本。而行为观的成本控制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来控制成本。它具体表现在:①标准的制定,除了依据严密的科学计算外,还应该实行广泛的“参与制”。也就是让标准的具体执行者广泛参与标准的制定,标准制定者与执行者共同协商沟通讨论,最终制定出能被大家自觉接受,切实可行的标准,增强标准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的主人翁责任感;②建立明细化的成本差异分析制度,及时地为标准的执行者提供明细而具体的差异化信息,以便执行者能够经常而又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成本标准的执行情况,使他们能够及时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充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综合而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而不是单单依靠经济奖惩,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要十分重视人们的精神需求;④进行定期的差异分析。要根据大量的综合性资料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为下阶段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成本标准提供有用信息。

4 构建以行为理论为导向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围绕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而展开。在产生形成时期,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寻求成本的降低;在发展变革阶段,注重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寻求提高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注重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行为研究,寻求企业行为的社会效应。行为科学不仅奠定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而且使之更好地用于指导管理会计的实体,实现企业最优化。在当今新的经济管理环境下,应该注重管理会计与行为科学的有效融合,提出创新的理念,探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笔者认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理论基础:行为科学。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职能,它将人的行为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管理会计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与行为有关。(2)基本假设:管理会计主体假设,要把企业员工看作是有感情、有思想、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社会人”;可计量性假设,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应该兼有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财务计量重综合,非财务计量重分析,二者结合以满足各方面管理需要;(3)本质:管理会计应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管理的有关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用来指导管理活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经营所需的文化价值。(4)目标:协助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合理决策,保证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获得组织最佳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组织的所有经济行为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而管理会计的目标又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职能来实现,这涉及到员工、管理者以及管理会计人员三方面的行为。(5)对象:以规划与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为基本内容的管理活动。这其中必然包括个体、群体、组织行为研究。(6)基本要素:计量、信息系统、沟通、反馈。因此需要组织各层级人员的相互配合与协调。(7)基本原则:决策相关性,成本效益均衡性,公允性与激励性原则。行为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其中。

总之,现代管理会计只有通过人的行为,人的作用,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实际的效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人本管理基础上形成的行为管理会计必将拥有一片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潘飞.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3.

[2]余绪缨.试论现代管理会计中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1990,(4).

[3]卢焕立.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意义[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

[4]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5]史习民.行为研究: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视点[J].财经论丛,2002,(1).

[6]胡玉明.管理会计的特性及其实践管见[J].财会通讯, 2004,(4).

作者:任冠军

上一篇:中职实效性教学基础会计论文下一篇:自主学习背景下网络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