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2022-04-23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安阳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农业转型,农户和涉农企业的金融需求迅速扩张。本文通过对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金融支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篇1:

对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农村金融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也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就从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金融在支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促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现代农业;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55

1前言

金融对于农业的支持作用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现代经济来说,金融是核心,而对于现代农业来说,金融是其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速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不能忽视金融对其的支持作用。

2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呈递减趋势,无法满足需求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不管是合作性金融、国有商业性金融,还是政策性金融,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然而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出台和国有银行改制,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其目标转变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样的经营目标下,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撤销合并县及县以下的经营网点,四大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转移经营阵地后,农村所剩的金融机构也仅仅是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自身条件的限制,在金融支农上总是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市场化改革使得资金不断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农村金融长期处于空缺地位。由此也导致近年来金融对于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疲弱,农村金融发展的停滞不前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迅猛增加形成了巨大矛盾。

此外,除了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减少,金融机构的服务体系也存在较大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已形成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内的金融体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政策性金融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较为欠缺,商业性金融层次不够丰富,合作金融还需在规范中探索有效发展的途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不足,竞争仍不够充分,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22金融产品创新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变化

当前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不是很大,也没有较好的效果。表现在一方面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数量递减,另一方面,支农金融机构内部的发展也比较缓慢,不管是在金融机构的体制管理上,还是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都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金融产品单一而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则阻碍了金融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无法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的抵押贷款业务中,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而且贷款额度有限,期限也较短,这无法满足农业大户的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农业合作社的兴起,农信社的支持力度更是杯水车薪。

23金融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恶劣是挫伤金融支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群众的小农意识依然顽固,文化素质提升缓慢,不论是在金融知识方面,还是在信用诚信方面都亟待提高。许多农民对合同不了解、不执行,农村金融(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发生比较频繁,同时,由于农民恶意欠贷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大,因而银行也加大了对农村信贷的限制和管理力度。另外,法律对于欠贷农民的追究并没有可靠的依据,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而无法收回。在这样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金融支农的积极性被挫伤,为金融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十分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

3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

国家应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建立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民营借贷组织相互分工协作的金融支持体系。改造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投资公司,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农业资金需求。在具体操作上,第一,健全国有商业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中小企业和龙头加工企业提供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将基层营业网点与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信用社整合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第二,完善合作性金融,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合作金融组织机构可按行政区域设置或按经济区域设置,把信用站建到村委会或信用村,充分发挥其贴近农户的地缘信任关系优势。第三,建立农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可以集合分散风险,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配套服务,分散农业高风险对信贷资金安全的影响。

32创新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组织要求所在地固定,工作人员符合法定规定,有合理的法人,农村信用社组织的一切程序符合法律要求。其设立是为扶持经济落后的农村,解决农村资金紧张的问题。应根据当地的金融情况,制定当地农村信用社组织发展模式。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可以提供农资贷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比较发达的农村可以提供理财服务,增加资金的流动率。通过设立网点,方便农村居民的资金存取,设立专门的咨询服务岗位,解决农民金融方面的难题,使农信社真正贴近农民,便民利民。

33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村小微企业应利用所在地的农业方面的资源优势对农产品进行创新和加工,把产品做细做精,吸引大型企业的投资兴趣,增加合作的机会。聘请专业的风险评估师以及专业的市场分析人才,对农业产业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科學完备的评估分析材料,以赢得大型商业金融机构和商业龙头的信任,尤其是吸引国有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企业的信贷投入。同时当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国家辅助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补助金,对于税负,应尽可能减轻。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以及其他业务带来的亏损,国家急需建立农村金融的补贴机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特别是对农业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要根据其行业风险的特殊性,国家财政可减免营业税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由此形成的亏损。总之,通过各种渠道,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促使农村资金回流

根据国家政策,金融机构制定相应的对策,吸引农村资金回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资金回流。国家应对所有涉农贷款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刺激各类金融机构重返农村金融市场,提高现代农业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和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央行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增加支农投入量的作用。

35培育诚实守信氛围,进一步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司法机关加强立法,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努力营造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此外,要注重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农村金融组织内部要管理明确,责权分明,监督机构完善,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农村金融组织自身要严格依法依规,并和当地的文化、习俗相交叉,增强服务对象的信任度。各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沟通交流,形成联盟组织,相互学习,共同协力,以改进自身的不足,培育诚实守信的金融氛围,进一步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郭佳琳金融借贷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毛瑞丰关于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3]李巧莎,吴宇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

作者:荆壮壮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篇2: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安阳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农业转型,农户和涉农企业的金融需求迅速扩张。本文通过对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金融支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安阳市;现代农业;金融支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54

近年来,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安阳市政府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市,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的目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对金融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逐渐凸显,农村金融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从而限制了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金融支持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支持力度。

1 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的现状

1.1 現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耕地面积为408 778.3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5.59%。近年来,安阳市政府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现代农业园区暨都市生态农业、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态保护等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建设。安阳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汤阴县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内黄县被评为全国果蔬标准化生产十强县,林州市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4亿元,新建高标准粮田8.7万公顷。全市累计建立粮食“十、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方566个,重点培育打造了5个省级产业化集群、6个成长型产业化集群、7个

潜力型产业化集群,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46个,面积5.35万公顷。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7万公顷以上,蔬菜产量达到380万吨以上,水产品产量1.8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2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3 230家、890家。

1.2 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的现状

首先,财政支持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政策,优先保证农业投入。二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每年安排1 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行奖补。三是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融资机构。2015年组建了安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融资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由市财政逐年注入资金。四是整合高标准粮田建设资金。五是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七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完善服务体系。其次,创新融资方面。一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加大对安阳市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的信贷支持。二是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创新开发农(副)产品订单、保单等权利以及农用机械、林权等财产抵押贷款品种。三是培育壮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应用“龙头企业+农户+金融机构”等信贷模式,支持推动星河油脂、创新中药材、永达肉鸡等重点企业拉长链条。四是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内黄都市生态农业、小南海生态长廊、恒大农业、梅平生态园等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五是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管理办法,以安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为依托,慎重稳妥地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加快“两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操作。

2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不健全

随着安阳市现代农业各大工程的开展,农村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但是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很不健全,金融主体比较单一,新型金融机构管理仍不完善,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例如农信社、农发行仍然是金融体系中的主力军,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县城以下机构网点较少,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作用尚未发挥。即使各大商业银行在农村设有分支机构,也多是在较为发达的县域和乡镇,并且规模偏小,金融业务也比较单一。由于不断增加的农村资金需求量而滋生的民间借贷、乡镇银行等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利率高,并且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农户接受度比较低。

2.2 农业主体信贷需求难以满足

一是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缺口较大。涉农金融机构扩大抵押物范围、简化贷款程序等措施只能部分解决贷款难问题,信贷满足率总体依然较低。二是信贷产品创新匮乏。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针对农户和涉农企业推出合适的信贷产品,主要是县级国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产品创新的权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上级对不良资产考核任务繁重,导致创新农村信贷产品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行业风险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对信贷资金的周期要求也较长。金融机构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一般不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较小。

2.3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一方面,金融创新动力不足。农村具有区域性的特点,金融市场较为分散,交易成本较高,创新产品也难以在大范围内推广。除农信社外,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审批权有限,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贷款担保方式单一。抵押物仍以土地、厂房为主,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农业产品抵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业务并没有全面开展,原因在于农业和农产品深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因素影响,风险较大,运作成本高,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进程。

2.4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开办农业保险的只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保险险种也比较有限,大多数保险品种主要是地方特色农产品,并且政府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财政支持有限,投入的资金少,所以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对金融保险的需求很难满足。同时,农业总体效益偏低,面对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风险”,商业保险机构对农业生产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农户对农业保险大多持谨慎态度。此外,农业保险在发展中,由于存在着交易成本过高、补偿范围认定较难、缺乏重大自然灾害补偿机制等问题,导致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与分担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从农村金融的实际出发,应该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和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长期实践经验表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这3类金融机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兼顾公益性和营利性,可以满足各类“三农”市场主体的不同需求,这一原则仍需坚持。同时,我国应继续推进农发行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尤其是对重大基础性设施投资,鼓励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向各县(市、区)发展网点,加快推进自动柜员机、助农取款服务点等基础金融服务在行政村区域全覆盖。此外,我国要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设置门槛,适当提高小额贷款融资比例,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吸收民间资金,

3.2 完善信贷支持机制

一是探索发展支农再贷款,支持开展农户贷款利率优惠试点,降低“三农”融资成本,确保“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二是金融机构可以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贷效率,保证信贷资金迅速发挥作用。农村信贷资金必须紧密联合农村商品生产和流通特性,建立科学的信贷资金调节机制,灵活安排投放时间、投放额度、投放利率等,以满足不同生命周期的涉农企业的多样化资金需求。由于农户和涉农企业还款能力差异较大,农村信贷机构可以开发按周、按月、按季度等期限不同的还款方式。三是创新农村信贷产品,丰富信贷金融产品品种。扩大农合和涉农企业贷款担保范围,开发多种抵质押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贷模式。

3.3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继续推动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进程,如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宅基地使用权贷款、“信贷+保险贷款”等贷款产品,采用无形资产质押、单据质押等保证方式,采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产业链融资方式,同时探索供销合作社发展合作金融和保险等农村金融业务。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我国要积极研发推广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银行卡产品,扩大农村地区发卡量,培育农村居民用卡习惯;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完善电子支付结算网络,力争实现现代金融服务手段在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3.4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配套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三农保险制度体系,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政府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扩大小麦、棉花等政策性“三农”保险的覆盖面,推动农房、农机等涉农保险业务,推进能繁母猪、奶牛等保险,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其次,创新担保方式,完善担保体系。政府要结合农户和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置担保基金,成立“三农”专业性担保公司,探索土地使用权融资、租赁投资,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构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评级体系和社会信用中级服务体系。最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政府要通过加大征信宣传力度、加快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加大惩罚力度和规范信用评价机制等方式,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成杰.現代农业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刘晓荣.安徽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1).

[3]李巧莎,吴宇.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

[4]陆毅.石河子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

[5]戴晓鹂.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机理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作者:谢楠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篇3: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加强金融的支持力度。本文利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发现,对于一个仅有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参与的农村金融市场来说,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下的个体行为决策难以实现社会的最优均衡,从而证明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外在保障从而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后,本文在完善法律保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 农业发展 期望收益

一、引言

过去几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已经证明,通过加强金融支持,改善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环境,能够显著的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不断夯实农业经济发展基础,提高农村地区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最终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仍然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其中继续提高金融支持水平,以金融为引擎引导社会资源更多的配置到农村地区就成为一个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充足的金融供给、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就成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业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抽血”、资金外流的现象,农村地区资金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出清”的状态,市场失灵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探讨如何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措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研究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失衡仍然是诸多学者关心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地区金融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不确定较大的情况下,一旦因为偶发因素导致农业生产出现风险,资金借入者的违约率会更高,从而将损失转嫁至资金供给者。因此,在普遍“惜贷”的市场中,资信较高、品质较好的贷款者与项目逐渐被排斥出市场,导致农村金融市场进入“恶性循环”。(赵振宗,2011)。对于如何破解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还是在制度建设方面。Levine和Loayza(2000)对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只有将金融市场发展与法律体系建设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促进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最终通过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Allen等(2005)对在研究各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金融组织关系的过程中,发现法律制度等存在缺陷导致农村地区等存在金融抑制问题,进而出现了民间金融,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健全法律等制度保障措施有助于维护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而促进金融功能的发挥。卢峰、姚洋(2004)也对金融发展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认为,在金融抑制的状态下,市场运行失灵的问题较为突出,金融部门间存在“漏损效应”,在这样的条件下,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法律建设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水平,使私人部门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由此可见,在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较为固定的情况下,短期内通过市场的手段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根除制约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出清”的弊端较为困难,但通过外在保障制度的建设,从维护各方的利益出发,推动各市场参与主体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具有可行性。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利用相关的方法说明资金供需失衡的症结是长期存在的,也就证明了保障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从而为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构建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资金供需失衡问题的理论研究

根据理性人假说,本文假定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供需双方都从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以此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首先,本文假定在一个只有两个参与者的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供给方(A)与资金需求方(B)进行博弈。对于A而言,其可以供给的资金总额为M1,管理贷出资金的总成本为CA(M1),其中C’A(M1)>0;对于B而言,其需要的资金总额为M2,为获得资金付出的成本为常数,即CB(M2)=k。市场中的平均违约率为p,市场一般贷款利率为r。同时,本文假定在这个理论框架中,资金需求者获得资金后,进行农业投资且获得成功的概率为α,收益率为r1,如果投资失败,收回成本的比例为γ,由此可见,一旦投资失败,资金需求者可以收回的资金为γM2。基于上述假定,本文可以得到资金供给者的期望收益是:

因此,满足其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通过将再对p求导可以看出,只有当市场违约率非常底,且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高的回报率和成功率的时候,才有可能大于0,使得资金供给者的期望收益与资金供给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在正常条件下,资金供给者的资金供给水平与期望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贷出的资金越多,期望收益水平越低。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地区存在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市场、资金供给短缺的问题。

虽然对于单个资金需求者而言,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贷款的目的,但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市场上资金需求者的平均期望收益为:

因此,满足其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如果资金需求者就是单纯的以骗取贷款为目的,满足其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从资金需求者期望收益的一阶表达式看,资金需求者的期望收益与借入资金量之间始终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其借入的资金越多,期望收益水平越高。与此同时,还需要看到在本文设计的模型中,资金需求者的期望收益是市场中所有资金需求者的平均期望收益,对于故意违约的人来说,其期望收益一阶导数明显大于平均水平,期望收益函数的斜率更大,更加倾向于接入更多的资金。

由此可见,在一个仅有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参与的市场中,资金供给者的期望收益与资金供给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资金供给者的供给意愿较低;而资金需求者的期望收益与资金借入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资金需求较高;并且在市场机制中,只要违约率、自然生产率等客观条件不发生变化,这样的市场供需特征就保持稳定存在,资金供需失衡问题就不可避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单纯的市场机制中,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无法促进资金供需实现“出清”的状态。而这样“不出清”的状态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因此,在市场失灵的状态下,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帕累托改进,我们需要引进一种第三方机制,一方面降低市场的违约率,另一方面改进市场参与双方的成本,通过降低资金供给者管理资金的成本,提升资金需求者的违约成本,改变双方期望收益函数的斜率,进而促进均衡状态的资金供给水平符合双方的最优决策目标。

四、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降低违约风险是促进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出清的关键问题。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针对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恶意骗贷、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打击力度,规范民间融资,着力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第二,加强农村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在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搭建覆盖农户、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等在内的信用数据库和融资服务平台,将失信、违约等记录纳入数据库,增加违约者的长期机会成本,促进在市场中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第三,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抵押担保机制。现实中,制约涉农企业及个人融资的另一个问题是抵押品的匮乏及担保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各级政府应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契机,积极完善和修订有关农村资产交易的管理办法,建立农村资产流转交易中心,支持金融机构探索推动以土地流转、承包权、经营权、专利权等为抵押的信贷产品,同时,通过财政引导资金探索建立符合农业生产周期性、小额、分散等特点的担保体系。

参考文献

[1]Allen,F.,Qian,J.,Qian,M.J.,2005,“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7:47-116.

[2]Beck,T.,Levine,R.,Loayza,N.,2000,“Finance and the Source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8,261-300.

[3]卢峰,姚洋.金融抑制下的法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44-55页.

[4]赵振宗.“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对家户福利的影响——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

作者:郭峰

上一篇:服务贸易结构升级分析论文下一篇:就业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