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日语言文学的相互影响

2023-01-01

在日本,奈良时代出现了模仿了中国的观念性的启幕隐逸的诗文;到了近世时代,在町人文化的背景下,人们更多地追求中国士大夫田园牧歌式的、入俗又离俗的所谓“心瘾”。从古至今中日两国不断的文化交流,带动了双方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体现了相似之处。随着全球文化融合的大浪潮的掀起,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愈加深入。日本的影视动漫作品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国年轻人的眼球,彼此加深了两国语言文学的相互认识,促进了语言文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汉语与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关系

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把我国的语言文字带回日本,经过漫长的岁月,日本人利用汉字对本国语言文化进行了不断地丰富与完善,最终形成了目前日本语言体系。据统计,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半数。近代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全面接受现代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运用汉语创造出了许多体现西方生活方式、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以及思想观念的新的词汇。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传入我国,并被迅速接纳和吸收。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汲取日语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促进汉语语言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二、家庭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

日本文学作品虽然缺少对壮大场景的描绘,但更注重对精致细节的描写。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广泛的概念。但是在对其文学作品的研读和影视作品的观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描写的视角过于狭窄。例如:通过对家庭中丈夫工作、妻子生活、孩子上学等活动场景的描写,反映整个社会的生活面貌,以小见大,是对日本特色的浓缩。在日本上层阶级眼中,布置精巧搭配恰当的庭院是极为重要的,这体现着他们对庭院美学的追求。因此,一部分作家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插入对庭院的描写,带给读者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自然能从中含蓄的表达出一种别样的意境。同时,亲情也是联系日本人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家庭也是中国文化的浓缩。

三、从“諺”“熟語”看中国古代文化对日语的影响

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把我国的语言文字带回日本后开始学习研究我国的儒家、佛教典籍、历史著作、文学艺术、军事著作等。日语的“諺”是中文的谚语、俗语、古谚、常言的意思。从中可以分类出来,吸取了包括思想、道德、宗教、科技、军事、艺术、文学、礼俗、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各个方面的中国文化。包括了中国的部分成语、谚语、故事及名言警句等,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我国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词汇的特征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在中国原有的谚语俗语基础上加以改造并融入日本本土特色,而后形成的具有日本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由此,既丰富了日语语言,又影响着日本人的言谈举止,对日本人精神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熟語”是指惯用语、成语,同样存在与中国俗语类似的现象。如:日语的“青菜に塩”,“青菜”和汉语的“青菜相同”;“塩”与汉语的“盐”在写法上相近。试想一下,如果往青菜上撒盐,青菜就会失去水分而变蔫儿;推想到人类,自然是没精神,即“无精打采”。

有一些日语的俗语是对中国俗语中的汉字进行提取后再进行重新组合后而形成的句子,自然与没有打乱顺序的中国俗语意思不谋而合。这些熟语不仅仅借鉴了中国俗语的对仗工整的形式,就连意思、文笔和文字形式,都与中国俗语极其相似。可见,日本语言文学与中国语言文学的血脉相承的关系纽带。日本文化汲取中国文化的养分,在自己的土地上孕育和培养出自己的特色,然而其根源还是要追溯到中国文化的。

四、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诗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语来源于中国语言,在很多日语词汇的发音和书写上日语都在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上加以学习和改造的,其中包含文学创作。同时,日本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不停吸收外来的新知识,让其在语言文学的形式上呈现日新月异现象。

我国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简单的几个字便可以勾勒出一幅壮丽,气势恢宏的图景,并能寓情于景表达开阔的思想内涵。如,登幽州台歌用中文和日语同时写出来相比较,无论是从格式上,表达方法上,还是文字内容上来看都与中国的诗歌极其相似。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国诗歌汉字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日本文化的要素。就好比将食品包装粉饰融入自己的元素形成新的物体一样。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自然也秉承着文化古国的兼容性和悠久性,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虽然现在日本的语言文化并没有大量的保存中国文化的具体内容,不像以往那样大量引用改造,但其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还是可见一斑的。毕竟两国的语言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不浅的联系,可谓是去本不去根。

五、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中被视为安宁的象征

日本在每一个时代有关中国文化的文学作品,都表达了文学家对恬静、和平的向往。所谓的恬静指的不单单是生活层面上的,而更多的是对内心恬静,安适的追求与渴望。尤其是在近代西方列强入侵日本后,让这本来就不太安宁的国家再一次遭受重创。除了要应对内部的政见不合与繁杂纠纷还要自保抵抗外来国家的入侵。让他们更加渴望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安稳。西方的入侵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经历了千年农业耕作社会的日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世界,看到了从未听过的科学与技术。这个时候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日本本土文学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日本人民表达出了对于和平、安宁中国文化强烈的向往。又如,二战末期,日本的大和民族刚刚在明治维新中树立了崭新的民族自信心又遭受了世界上唯一的一次核武器攻击。必然攻击的结果是惨烈的,势必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一场战争风暴。而刚刚恢复自信的日本民族自然是受不了这双重打击,再次变得惶恐不安,对和平安宁的诉求愈加强烈。而战争也势必是要损失大量人的,战场上战士的大量死亡造成了日本人口中男性的锐减。这时一直不太有地位的女性便起了主导作用,带领日本社会走向重新恢复的道路。在这个重建的过程中女性的作用自然是不可忽略的。我们从这个时期一些女性细腻的笔触中不难感受到战后日本所遭受到的巨大创伤,在她们细腻的文学思想中不难窥探出此时日本的社会现状。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和与包容温暖抚摸着战后千疮百孔的社会,带领她们迎来新的开端。

总之,日本与我国地域相近、关系密切,在历史的车轮前进中中国文化已被深深的印在日本语言文学中。日本文学即使是借鉴了我国文学,现在的日本文学已经具有其国家特色,是其文化精神所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不适应日本文化的文化已经被剔除,留下来的文化都是符合其发展现状的。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就是对日本历史文化、道德习俗等进行研究。虽然需要调动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手段,还需要了解和充分研究学术史和阅读史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为了文化传承与发展,我们更要活跃于研究、面临更大挑战。

摘要:由于历史传承的因素,被称为擅于学习的国家——日本,在其语言文学中有我国文化的烙印。而在日本出现的大量的翻译输入到我国,也影响了我国语言文学的发展。从文章的数量上看,关于我国文化、文学与日本文学关联的研究逐年递增。本文试析了日语语言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两国文学的类似之处,进而寻求研究方法与观点上的提升,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中国语言文化,日本语言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婷.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的特点[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12).

[2] 张艳萍.论中国文化对日语谚语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165-167.

[3] [日]荒木敏光等.故事俗信谚语大辞典[Z].日本东京:小学馆,昭和58年.

[4] 王升远.越界与位相:“日本文学”在近代中国的境遇——兼及中国日本文学教育孕育期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2):90-97.

上一篇: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下一篇:陕西省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