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在研究国内农村金融部门风险管理状况后,联系国内农村金融部门发展的具体情况,力求由强化法人管理、科学使用有关政策、优化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农民抵御风险能力等重点地提出了应对对策,期待为解决农村金融风险提供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论文 篇1:

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业务也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越来越开阔,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行来说,风险是与盈利同时存在的,所以风险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风险管理能够增加金融机构运行的稳定性,面对经济动荡的经济形势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金融机构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提出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剖析,阐述了相应对策,对于促进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已经相对成熟,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从世界金融市场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不大,从经济危机中经济复苏也较快,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比较成熟有效。然而,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优化是我国金融业的必须之路。

一、关于我国内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概述

(一)金融机构的组成

所谓金融机构,又被称为金融中介机构或者金融中介,广义地来说,金融机构不仅仅指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还包括对于金融组织的监管系统。然而,狭义地来说,金融机构可不仅仅包括服务于金融市场的企业,其主要目的还是以营利为主。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分类较为广泛,按照管理的地位,一般可以分为监管和被监管的金融机构,例如:中央银行、证监会等都属于监督管理的金融机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对于国家政策性的融资任务是否支持,这时可以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这一范畴中,包括进出口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等;同时,根据金融机构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又可以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综上所述,我国的金融机构的组成多种多样,为我国的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奠定了基础。

(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在金融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突发因素或者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机构的整体运行出现了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效益,使金融机构蒙受一定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金融机构的风险。其实,金融机构的风险的本质是金融产品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金融机构根据风险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具体来说,金融机构由于在国家调控的基础上,带有盈利的性质,所以具体来说,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

为了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指的是金融机构面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也成为危机管理。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来说,等闲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常包括确定一定的风险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的监控和评估,然后提出一定的防范策略。当前,一个优秀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必须包括一个优化的管理体系、专业的监理人才、较强的企业执行力这几个方面,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机构发生危机的概率,并能有效的抑制危机的蔓延,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

(三)关于金融机构其风险管理的特点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的形式为银行,结合我国国内进出口银行的风险管理来说,其管理的特点如下所述:第一、风险管理都是贯穿于银行业务的每个环节,从来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单一环节的风险管理。所以,风险管理更要从金融机构业务的每个环节把握,不能放过每一个环节。第二、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往往流动性危机强。例如,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如果一家金融机构产生了危机,人们往往会无根据的推测其他金融机构也有同样的危机,导致经营情况良好的金融机构业务同样受到影响,使整个金融市场受到影响。第三、金融机构的盈利总是伴随着风险的存在的。一般来说,要想没有风险,只有一种可能,中断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这样来说,金融机构就毫无服务性和存在性而言,盈利也更不可能。而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大环境、人们的金融理财意识等因素是不定的,所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二、关于我国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目前状况分析

(一)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居多、风险管理意较低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某些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中国的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正因为有了一定的下降,才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的方式投放了更多的不良贷款,实际上,不良贷款的风险依然存在,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例偏高,增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同时,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偏低,在信贷投放的过程中,过多重视短期的高回报和高收益,在放款的数额、产品种类和放款的时间上没有仔细的审核,在对于风险的评估上面不够重视,超出了出现管理的边界,最终导致高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金融机构内部的信用评估体系还不完善

对于我国的金融业来说,诚信是金融业良好运行的前提,做金融必须以诚信为基本准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如此,对于享受金融服务的客户来说也是如此。金融机构的信用程度,主要由国家的调控还要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对于享受金融服务的客户来说,我国目前没有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作为准则,导致我国金融机构审核客户的信用度时,存在很大的难度,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程度。

(三)承担风险的主体模糊

金融机构的风险贯穿于业务的各个环节,有了风险就要有一定的承担者,才能有效的规避较大风险的发生,将金融机构的损失降低到一定程度。然而,对于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来说,承担风险的主体单位模糊,甚至没有承担风险的单位,直接导致由国家财政承担了这个角色。而国家财政的容量是有限的,各种金融机构风险系数叠加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极易出现巨额赤字,通常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来说,关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风险承担者,究竟谁来承担的问题,尚待解决。

(四)关于风险管理的理念以及实施方法较为落后

金融机构的风险和盈利有着重要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进行的,共同存在的。对于国外的金融机构来说,他们始终将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注重风险管理,还会注重收益的提高。而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来说,人们通常将风险与盈利看做成对立的部分,对于风险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阻碍了自身的发展。风险管理的理念是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风险进行管理和转嫁,而不是单单为了逃避风险放弃金融业务。所以,金融机构的先进理念建设比较必要。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分析能力重视度不够,缺乏防范意识,无法正确地认识风险,导致风险管理中无法选择正确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而对于国外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来说,一些比较先进的金融管理模型已经得到了运用,如计量模型的运用。

三、金融机构如何对风险管理进行优化

基于上述问题来说,我国的金融机构管理的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意识偏低、方法及理念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问题就要有对策,只有结合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才能真正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一)建立金融风险框架来加强防范与控制

对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来说,很多问题的发生是由于金融风险框架设置不重视和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的。所以,建立金融风险的框架进行防护和控制对于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首先,对于金融机构的产品投放来说,应该采取优化资金组成的方式,合理控制不良资金的投入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对于减震机制的建立,对于有些金融机构来说,在进行金融产品的投放时,并没有监理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突发危机没有应对措施,极大的增强了风险,所以,对于金融机构的产品来说,都要有相应的金融风险机制作为后备程序。最后,对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估系统,一定要加强控制,可以通过采取科学的信用评级方法,增强对于信用评价的专家投入费用,不断提高信用评估的质量。

(二)促进金融管理风险管理的透明化

对于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来说,风险管理信息的透明化至关重要。对于管理信息的透明化只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于风险承担单位的明确。风险承担单位的作用对于风险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单位不能依赖于政府的财政,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承担机构,对于风险进行宏观的调控。二是加强金融信息的流动性,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及时、准确的金融信息能够减少他国的金融动荡对于我国的影响,同时避免金融危机的流动性给我国多数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

(三)加大技术方面的指导

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来说,风险管理是一项对于专业水平要求高、同时对于经济学、数理统计以及管理学均有一定要求的系统性工程,对于技术的水平要求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应该建立以电子计算机系统作为主要支撑的操作平台,大力运用计量工具数字化和风险计量模型来进行管理,加强对于风险管理各个环节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有效的把握风险管理问题的科学性。同时,加强对于技术性人才和技术机构的建设,优化管理人才的质量,在金融机构监理一定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主要保障基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金融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面对日益增加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必须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管理机构加强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管理方法,重视专业人才,从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把握,不断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定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忠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07(11).

[2]于威.关于建设银行后台业务运管的操作风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04).

[3]方耀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

作者:时晓楠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论文 篇2:

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预防策略

摘 要:文章在研究国内农村金融部门风险管理状况后,联系国内农村金融部门发展的具体情况,力求由强化法人管理、科学使用有关政策、优化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农民抵御风险能力等重点地提出了应对对策,期待为解决农村金融风险提供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金融部门;危机管理;风险监管

一 引言

农村金融部门是地方性的金融部门,服务对象包括中小微企业、社区与“三农”,金融产品的数量不多,代理业务相对也不多,部分农村金融部门外汇甚至可能是零,进而让信贷资产项目转变为农村金融部门的关键项目。从其总体收入来看,农村金融部门的收入约90%来自于信贷利息收入。在全球疫情环境下,我国也在经济领域进行着改革。诸多行业都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产品营销不顺利,甚至许多公司不得不关闭,到期信贷不得按期撤销,构成信用风险,出现许多难以撤销的不良贷款,会明显对农村金融部门的借贷资产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过分的信贷风险必然会让农村金融部门接管或者关掉。

二 强化法人管理

2.1调整股权结构形式,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在清晰法人产权关系后,以现代公司管理体制为框架,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模式,健全股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首先,针对农村金融部门股权结构单一,资本占比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现状,农村金融部门应积极调整经营方针,吸纳投资专家,扩大民间资本的引入规模。其次,推选“三会一层”成员,强化“三会一层”监管。第三,建立权责清晰的“三会一层”活动机制,减少责任推诿,督促各方严格履行自身责任。第四,完善执行议事规则,重新制定“三会一层”工作程序,减少工作阻碍。

2.2强化内控管理体制建设,优化监管限制体制

根据当代公司管理的需要,除去传统较好的限制手段之外,还要构建与优化下述多个层面的限制。首先,大股东限制。自立董事负责监管农村金融部门的各种经营活动,参考股权结构比例引入法人股东;其二,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员工职业规划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内部经营制度,确保各项事务有规可依。第三,建立危机监管责任制,提高内部风险控制效率,并做到较为高效的执行。四是严格的实施授予权限、授信监管体制,保证不越权、不越位。五是构建企业经济成效与职员业绩相融合的正向薪酬激励制度。

2.3定期或者非定期的执行好信息披露体制,提升经营管理透明度

根据国家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农村金融部门要依法按期披露信息。如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监管现状,财务报告等信息,尤其是要求的十分重要的指标。通过公开透明的管理,保障股东知情权,为监管提供可靠依据。

三 科学使用有关政策

3.1持续进行税务征收支持的政策,帮助农村金融部门发展

农民的经济实力通常不是很强,较难遭受很高的利息的负担。考虑到“三农”建设需要,农村金融部门需要对借贷利率进行适当的调控,以此降低农民负担。为鼓励农村金融部门在涉农信贷投资上的积极性,国家应当出台财税支持政策,为农村金融部门提供奖励津贴及涉农信贷资金,以此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性发展。放松农村金融部门由于精准扶贫要求,向不未能符合信贷主体资格规定的贫困民众发出用来脱贫的帮助资金,同时构建风险补偿基金,对发出的扶贫信贷,对构成不良的,开展风险补偿。通过财税支持,即降低了农村金融部门的负担,也能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

3.2构建风险补偿与化解交互机制,减低农村金融部门服务费用

在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导致了城乡二元化的加剧。农村金融部门既要承担市场风险,同样也要承担自然灾害引起的减产风险。为减轻农村金融部门费用,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将国家济贫金设为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如果农村金融部門因自然灾害而承担风险,即可获得该基金补偿。其二,建立农业信贷保险制度。有关农户在购买硬性农业保险后,也能减轻农村金融部门的抗风险压力。

3.3深入颁布支持政策,支持处理历史上构成的不良贷款

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国务院推出了大量资金支持与财税优惠政策。但是由具体情况看,已有帮助政策化解的历史包袱明显不足,农村金融部门的不良贷款依旧处于较高的状态,农村金融部门的可持续发展依旧要面临较大的压力,要求中央银行深入颁布较好的乡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化解政策。

四 优化市场经济体制

4.1加强资金组织

农村金融部门要将组织存款作为是第一要务,持续强化资金实力。一是应增加宣传力度。应了解存款保险的条例实施与利率市场改革的时机与挑战,全面利用存款利率上浮而取得的优势,增加对服务方法,存款产品,存款回报的宣传;要全面使用各类平面传媒与网络传媒平台,保证宣传进社区,进入乡村,进入公司。二应完善销售方法。高度关注销售工作,强化政策分析与市场分析,及时的了解用户信息,具体化客户群体体,选准销售的重点,多形式、全面地开展好用户销售。联系本身实际,持续创新销售形式,通过现有的各种技术平台扩大销售范围。如手机银行、微信、POS机,让用户开户,施展途径效应。三是应强化顾客对接。

4.2提升支农支小层次

在支农工作过程中,应关键环绕四个方面做好支农工作。一是应加速进行“三农”服务策略,持续优化“三农”服务长效体制建设,确实提升支农服务能力。二是应增加涉农借贷投资力度,推进小额借贷增量、扩面、提质,达成县域涉农借贷增长速度超过有关借贷增长速度,市区、城市郊外部门涉农借贷总量一直增长。三是应环绕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帮助乡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园区建设;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的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等信贷;研究“三权”抵押借贷试点与践行绿色金融,鼓励发展农村经营主体,促进地方就业。四是应一直深入开展乡村信用项目创立,扩大信用项目建设行业。一是推进“六项制度”建设,即计算、审核、价格、培训、奖惩、通知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满意度。其二,扩大小微金融覆盖范围,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支行发展。三是应主动探究、良好落实小微企业建档、等级评定、授信工作,保证目标清晰,组织有力,工作良好,优点彰显,效果突出。

4.3提升金融创新力

创新是维持农村金融部门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是市场竞争的致胜关键。在金融产品开展创新期间,一是应强化调查研究,了解市场的动态。农村金融部门要大面积的搜集市场、同业的金融产品,了解其功能的特色;广泛的征询用户的相关意见,及时的设计出实用性良好,针对性强的产品,达到用户要求。二是应按照实际,分析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方法,增加支持力量。三是应第一时间跟踪公共服务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指向,积极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的方式,开发出有关产品,服务实业经济。四是应主动探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对达到条件的农商行可先行先试,为全省探究方法和提供出新的经验。

五 强化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农民是弱势群体,进行的行业相对较为单一和融资能力不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弱等要素造成农民“借贷难度较大、难以借贷”。因为农村市场小,所以受到了众多银行的模式。但随着政策的调整,农村金融市场也逐渐得到完善,并形成了互济社、乡镇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小农金融部门。但是受到现在政策的限制,在推进农村金融时,还需要解决诸如土地承包权、林权质押难等问题。同时,还要加强相关的宣传,让股东、农民能够更完整的了解国家在农村金融上面的政策。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公众的意见,例如,定点设置意见箱,开通微信公众号或QQ群。借助强有力的服务创新以及管理能力优化,不断推动农村金融部门迅速保持健康的发展。

对于“三农”领域长期存在的借贷难问题,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一是为应全面落实乡村信用项目建设。对于有资金需求的农民,农村金融部门应做好调研与信用评定工作,并发放贷款证。在获得贷款资质后,即可向当地的金融部门申请相应额度的贷款。第二,在行政村布设金融服务点,扩大服务范围。第三,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宣传,鼓励农民购买保险,以此降低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损失。第四,在農村地区宣传“普惠金融”相关知识,使农民在掌握防诈骗技巧的同时,也能对农村金融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六 结束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农村金融担负着重要任务。既要化解与有效的预防好农村金融部门的风险,也要依靠农村金融部门本身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内控制度,且还必须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政策的支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监督的同时,也要多认知并帮助农村金融部门的建设,切忌全包干。要有计划的放宽限制,鼓励农村金融部门根据农村实际及自身资金实力确定经营方案。重新审视地方政府、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断创造公平、开放、有序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寿龙.有效实现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有机结合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2):67-69.

[2]王凤春,贾双进.新时代农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6):19-22.

[3]林琳.农村要素市场化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0(11):50-5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王世超

作者:王世超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论文 篇3:

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探析

摘 要:目前我国的金融创新业务正在向纵深发展,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目标群体也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和提升。本文就目前新时期金融创新活动所存在的特点展开具体的阐述,研究分析金融创新活动的变化趋势,科学地认识与评价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性因素。以此出发,提出应增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增强金融主体的内部风险管理、增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等防范措施,促使当前金融创新活动能够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各金融机构亦在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在此过程中,其风险因素也日渐增多。一旦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了重大风险问题,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甚至将导致整体国民经济遭受剧烈的波动。因此,探讨与分析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本文从新时期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出发,分析与讨论金融机构的变化趋势,从政府监管、内部监督、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一、新时期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与变化

根据我国银监会所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金融创新活动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实施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新的市场拓展,构建新的管理组织架构,并在相关的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金融产品等众多方面所实施的创新型活动。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在金融创新方面已经放宽了准入门槛,金融创新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极为迅猛的发展。一方面,金融创新活动中,理财业务作为突出的发展方向替换了部分传统的储蓄方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愈发趋于同质化发展,而金融资产则处在不断进行的证券化过程中。

1.理财业务持续发展的特点。作为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一项创新亮点,理财业务异军突起。随着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的经济能力日渐提升,同时金融活动思维也愈发活跃,传统的储蓄方式由于过低的收益率显然已经无法再满足于现代人的理财需求,因此人们亟需一种更高收益的理财方式。基于这种市场需求,商业银行紧抓市场行情变化,制定并推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金融市场中喷薄而出大量的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金融机构同质化。我国的金融机构原本存在着清晰的业务界定,然而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同时推出了许多功能和类型较为相似的金融产品。大量交叉式业务的发展促使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趋于同质化。金融机构原有的垂直式的业务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为综合性业务发展模式。

3.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促使金融机构的资产逐渐表现出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证券化增强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使得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更加标准化,然而它也是各种金融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一般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利用证券化的方式能够促进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置换,但是与此同时银行也要承受巨大的信誉风险,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这是对银行立命之本的挑战。另外,对货币当局来说,资产的证券化会削弱货币当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控制力,并将严重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且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大量证券所具有的高流动性特点影响了货币发行的垄断地位,促使货币竞争局面的发生,导致金融市场没有一个绝对稳定的信誉保障,从而加剧了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措施

1.增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鉴于金融创新能够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为了促使金融活动取得持续性的创新与发展,政府的支持与监管是极为必要的。政府增强金融市场的监管是有效协调金融活动创新和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而政府部门的支持能够给予金融创新活动良好的外部环境。借助于政府与机构内部监督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能够有效打击相关违规违法活动。在进行金融监管与控制时,时刻以维护金融稳定、鼓励金融创新作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原则,合理掌控金融监管的持续标准,促使金融创新与监管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2.增强主体内部风险管理。针对金融创新的主体实施以相应的风险性管理,是开展好当前时期金融风险管理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方法。首先,相关的金融创新主体在实施金融创新并取得相应的创新成果时,应当对所有可能出现的产品在推向市场后的市场影响采取必要的监管手段。一般较常出现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金融创新主体对于产品在投入市场后所有可能造成的结果估计不足,当某一结果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达到最大值时,便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时,创新主体再想进行补救挽回已经回天乏力,甚至还会使自身也面临破产的风险。因而,在实施金融创新时,相关的创新主体应当针对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后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予以全面、细致的评估,并就产品的影响力及其所存在的风险性因素予以确切的估计,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实施相关风险管理研究。其次,应当针对金融风险的创新过程实施严格的风险监管。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要预测、把控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内部金融创新主体的实际状况以及相关创新产品的基本情况,并将这些要素予以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创新过程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性情况予以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最后,金融机构在实施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还应切实增强自身的安全风险意识,切忌只顾眼前利益,忽略在长期经营过程当中所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性因素。开展相应的创新活动前要针对市场情况予以全面性的调查分析,遵循金融市场的经营原则与发展规律,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设置金融创新防火墙。金融创新即金融产品、机构以及制度性的三方面创新内容。而要想避免金融风险直接发展为金融危机则必须加强对这三方面内容的有效管理。第一,金融产品创新。在此方面的创新工作应当通过借助于优质资产来衍生出相应的创新金融产品,对于不良资产仅可将其作为补充性内容,以避免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另外,由于我国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还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应当避免过度追求复杂性较高的金融技术手段,应先对一般的债券、股权等基础性金融产品做好创新服务工作,切忌推出不切实际的金融创新产品。第二,金融机构创新。这方面的关键点是要注重混合经营的金融风险,混合型经营是当前乃至今后金融行业的一项重要发展趋势。对此,必须采取循序渐进式的创新方式,在市场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推出相应的创新产品。作为金融行业的微观性主体,主要需求的依然是对于自身主营业务的加强,以及专业特点鲜明的金融服务机构,而并非无所不能的金融机构。第三,金融制度创新。在此方面的创新即为对监管与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重视金融行业所存在的周期性风险因素。对于产品的创新其实质上是对于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看好,反之,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与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为典型案例,若经济环境趋于恶化,很有可能会导致创新的失利。对于我国而言,需要在合理的把控市场金融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鼓励相关加强流动性的金融工具的出现。

4.增强国际间经济合作。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行业愈发自由化的基礎上,某一国家单纯凭借本国政府的经济管理政策显然已经不能够确保经济稳定以及应对巨大的金融风险问题。必须要借助于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的共同防范与监管,采取相关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性合作。例如同一些其他国家政府签订相关金融监管条例与协议,同时还可积极投身于国际金融监管活动中。依据国际上相关标准规范来制定我国实施相关金融创新活动的具体准则、规范等内容,从而起到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监管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金融业在我国整体经济体系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价值愈发重要。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所实施的持续性金融创新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然而也使得金融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综合考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与变化,科学合理的实施以良好的风险规避措施,对于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兰钧.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措施的初探[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2(03).

[2]屈原艳.对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4(06).

作者:范思齐

上一篇:化工企业工艺设计论文下一篇:化工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