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子的市场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我国农村物流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对农村物流宏观调控十分必要。文章从农业的特点、农村物流的特殊性、国际普遍规则等方面论述了对农村物流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还对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农村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分别进行了详尽的说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种子的市场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种子的市场管理论文 篇1:

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种子检验工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保障,本文对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指出了当前种子检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种子检验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种子检验;重要性;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国家农业生产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与种子检验工作是分不开的。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农业生产建设虽取得了很大硕果,但从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来看,仍存有漏洞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使农业生产继续发展与壮大,发挥种子检验工作的最大价值,我们国家把种子检验工作看成是发展农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根据种子检验工作发展趋势,对种子检验工作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几点分析与研究,也提出了几点有助于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对策。

1 当前国家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种子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国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种子市场会越来越向国际化市场发展。随着种子市场的发展与壮大,种子质量管理的工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这种局势下,为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随着农作物种子的种类增多,种子的市场会越来越繁荣,这样会有很多种子企业发展起来,他们要想在种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保证种子质量,不断完善种子检验工作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

2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想提高和确保农作物种子质量,一定要重视种子检验工作。随着种子行业的发展,种子商家越来越多。在种子销售市场上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很多假种子,很多农民因为购买了质量恶劣的假种,到最后不仅减产减收,甚至出现了一些种子纠纷事件。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是确保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在保障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才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可以避免劣质种子在市场上流通,进而避免因劣质种子带来的农业减产以及给农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可以保证育种者、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经销商以及种子使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且可以保障四者的基本权益,保障种子市场的稳定,维护种子市场的秩序。站在国家的角度而言,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人们的食品安全,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全国十三亿多人口的需求,加强种子检验可以确保粮食生产的产量以及粮食品质,这对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加强种子检验工作,有利于保障种子的质量,因此,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对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在维护我国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方面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种子培育水平以及形成种子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种子检验可以为优良种子的研发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而促进优良种子的研发,通过对优良种子的推广和种植,进一步的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民群众的增收以及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 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种子检验工作比发达国家起步晚,技术落后,加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区域性差距,個别地方物质条件及意识水平相对滞后,种子检验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

3.1 检验室条件落后

少数贫困地区或基层种子站仍在使用原始的旧仪器、旧设施,缺乏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检验室面积不足,人员不齐,设备不全,方法陈旧,意识落后,样品保管不善,记录档案不全。有的无法正常开展检验工作。

3.2 检验人员技术落后

一些检验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考核,不具备检验员资格,无证上岗,身兼多职,不利于开展种子检验工作。

3.3 操作不规范,检验结果不可靠

在检验工作中,存在操作不够规范,一些检测指标和结果存在不够准确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扦样没有代表性。扦样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技术,是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的先决条件,扦样的基本原则是具有代表性。有的检验员工作不负责任,怕费事,图方便,扦取样品的频率不够,数量不足,导致结果不准确。

测量水份不准。由于没有烘箱或有烘箱怕麻烦,一般直接用水份测定仪测量水份,而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电阻式或电容式仪器,其灵敏度都较差,使用前必须用标准法较正,否则容易产生误差。还有净度分析不准以及发芽试验不准等。

3.4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种子的纯度、发芽率、水分、净度四项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种子的质量。种子纯度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发芽率决定了农作物的田间出苗率;含水量也是决定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含水量高种子容易霉变,其发芽率会降低甚至丧失;净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种子耐贮藏性,净度差的种子在贮藏期间管理不善就会发热霉变降低发芽率。由于种子的特殊性,其质量的优劣受到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在种子选择上一定要加强种子检验工作,保证所选种子的质量,保障农业用种安全。

4 有利于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要对种子检验员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对过不同的培训考核模式。使其清楚地了解国际种子检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种子检验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系统地学习与种子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律知识、种子检验原理和检验操作技能。

参加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种子干部及种子检验员培训班,系统学习种子检验的经验、种子检验的相关办法、种子分级的相关标准、种子检验的具体技术和操作规程等,为种子质量检验走向规范化提供保障,完全掌握GB/T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等操作规程,为规范种子市场,提升种子质量保驾护航。

通过培训,更新知识,使其业务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有一个全面的提高,为以后在种子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对违规操作、出具虚假检验证明的检验人员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取消检验员资格以净化种子检验人员队伍,维护法律的尊严。

4.2 稳定检验队伍

种子检验工作技术性强,工作具体,要求细致。检验人员成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种子检验第一线,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大力宣传种子检验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检验员待遇。

检验人员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如鱼得水,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检验员队伍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素质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强,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5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的具体措施

5.1 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备

种子检验工作的技术性较强,为提升种子检验工作的质量,不仅需要注重应用先进的种子检验技术,而且需要完善的检验设备。完善齐备的种子检验仪器设备是保障种子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关部门应加强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检验设备,提升种子检验的水平和质量。种子检验机构也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购置检验设备,也可以加强与种子生产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及时更换陈旧的仪器设备,切实提升种子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2 完善种子检验体系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需要从种子的生产到种子的播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检验,尤其要注重种子生产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只有加强种子生产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种子的质量。这既是种子检验工作的重点,也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基础。针对杂交种子的检验,需要加强对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验,而且要注重对杂交种子种植过程中的检验,要确保杂交种子的隔离生产。在杂交种子进入花期之后,需要检验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实地检验种子植株的生长情况。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去除不纯植株以及杂株等,这样可以避免植株出现串粉现象影响种子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種子作物成长至成熟收获期后,要注重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及时清除不合格的种子。在种子储存之前,需要先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要重点检验种子的含水率,在种子含水率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之后才能将种子入库储存。在种子出库时,需要检验人员出具检验合格证书,并科学、客观的对种子的品质进行评价。针对那些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种子,坚决不能出库,避免质量不合格的种子流入市场。

5.3 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检验人员是影响种子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重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注重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思想素质,要加强对种子检验人员在种子检验方面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认识到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其更加认真负责的对待种子检验工作。注重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关部门应加强种子检验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帮助种子检验人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检验设备的应用方法等,使种子检验人员具备更高的水平和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种子检验工作。

5.4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随着种子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降低了种子市场的准入门槛,导致在种子市场中出现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种子,使农民群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需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力度,确保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种子检验部门应加强与种子管理部门的合作,极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力度,一旦发现假冒伪劣种子,要给予严肃的处理,不仅要对经营商进行处理,而且要对假冒伪劣种子生产企业进行严肃处理。针对已经售出的假冒伪劣种子,要及时追回,避免给农民群众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之,种子检验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种子检验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好坏。现今的社会形势下,要想提高和保证种子质量,就要重视并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农业生产要想获得大丰收,首先就要保证农民购买到的种子是优质优良的,这些都离不开种子检验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对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简单分析,希望通过此文章的描述,对今后促进农业生产、有利于种子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袁淑荣,苏会贤..种子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种子,2001,(05)..

[2] 辛景树.对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J].种子科技,2001,(06).

[3] 袁淑荣,苏会贤.种子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1,(04).

[4] 盛焕银.种子检验的意义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种子,2003,(01).

[5] 陈晓红.刍议种子企业的质量检验工作[J].种子科技,2010,(02).

作者简介:

宋国瑞,从事种子检验工作30余年,2006年评国家级检验员,2006年获得吉林省农作物培训班合格证书,2008年评为农艺师,2019年获得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于喜泉,农安县农业综合执法队,2015~2017年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金龙珠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第12完成人)。

证书编号:JLNY 2015-2017-1-006-12R

作者:宋国瑞 于喜泉 张敏 董丽娜

农业种子的市场管理论文 篇2:

论农村物流宏观调控

摘要:我国农村物流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对农村物流宏观调控十分必要。文章从农业的特点、农村物流的特殊性、国际普遍规则等方面论述了对农村物流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同时还对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农村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分别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关键词:农村物流;宏观调控;调控体系;机制

Key words: the rural logistics;macroeconomic control;control system; mechanism

1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1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在国家层次上对农村物流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可以说,现在的所有国民经济部门和行业都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并以农业为发展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又使其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的重要性决定了政府对这个产业进行保护、支持及宏观调控是必须的[1],这就要求对与之相关产业——农村物流业进行宏观调控。

(2)农业面临着自然和经济双重风险。作为一个弱质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具备与其他产业竞争和抗衡的先天条件。例如农业的生产周期长与供给时间的固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的冲突;农业科技投入的长期性、高风险和可控性、保密性低的冲突;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严重不均衡的冲突;农业投资期长投资额大和效益比较低的矛盾。这些在客观上需要政府的有效支持和保护,而农村物流作为交叉产业,连接着农业和其他产业、农村和城镇、农民和消费者,是支持和保护农业有效的调控体系。

(3)中国农业的特殊性。中国农业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面对资源的枯竭、人口压力、基础建设薄弱、抗风险能力差、世界先进农业强国的挤压竞争等,中国农业尤其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支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促进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是国家对农业进行扶持和支持的有效手段和内容。

1.2农村物流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农村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产业。农村物流既是农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延伸,也是与其他产业相交的链接点。随着农产品市场外延和内涵的不断扩大,农产品流通体系对农业生产导向作用的日益增强,城乡物流量的急剧扩大,农村物流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明显。

(2)农村物流的特殊性。农村物流具有一般物流产业的特点,又因与农业的关系而有其特殊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农产品消费的日常性的矛盾,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集中性和消费的普遍性和分散性,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的日常性和需求的季节性等都导致农产品储运的非均衡性;农产品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要求保持鲜活状态等导致农产品储运的高风险性[2]。农村物流业与农业及农业相关产业极高的关联度需要国家的支持、扶持。

(3)现实紧迫性。从内部讲,随着中国总体经济状况的改善,相对落后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的转移、小城镇建设、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流通渠道的顺畅、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等,都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中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而这些都与农村物流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直接面对国外农产品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其先进的物流业是支撑其强大竞争力的基础之一。中国的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农村物流也正在孕育和发展之中,而外界环境又不允许其按常规发展,因此,农村物流的超常规发展需要国家的扶持、引导。

1.3促进农村物流发展协调的必要性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阶段,“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脆弱性,决定了在这个阶段出现的许多不利因素常常会降落到“三农”头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在农村可能需要更长的磨合时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3]。这个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更显得重要。

(1)城乡协调。农村物流渠道主要是农产品从农村到城镇的千家万户消费者,农用物资从城镇到农村的千家万户农民。但这两个逆向的物流渠道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一个是高素质且处于“买方市场”强势地位的城镇消费群体;一个是规模小、组织涣散、势力薄弱的个体农户,中间又夹杂着众多的批发商和中介机构。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差别构成了以强压弱的态势,农民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进行引导式,甚至强制性的利益平衡,通畅城乡物流,是国家进行平衡的有效途径。

(2)市场协调。中国市场体系处在一个急剧的发展变化中,各个层次、各个种类的市场同时并存。从纵向讲有农村集贸市场、地区集货市场、城市批发市场、城镇零售市场;从横向看有专业批发零售市场、综合市场、专卖店、零售店等。这些市场是靠物流渠道连接起来的。但在中国,各个不同类别的市场分属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管辖,他们的运行规则、工作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接口等各不相同,这给农村物流高效率的运作带来了障碍。为此,需要国家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干预和指导。

(3)行业协调。农村物流业是跨行业的交叉性产业,它所涉及的行业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设备制造业等。每个行业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他们或服务于农村物流或是农村物流的服务对象。靠企业自身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接口运作是不现实的,必须由政府进行协调。

(4)区域协调。中国目前的农村物流市场同农产品市场一样是处在被分割的状态之中,地区之间并不能完全实现无障碍的流通,破除这些障碍仅靠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地区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用国家的行政及法制力量,来摧毁那些阻碍统一市场形成的顽固势力,从而为包括农村物流在内的产业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1.4国家宏观调控是资源集合整合的必要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需要高效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的涉及农村物流业的参与者主要是国有商业系统,随着农村流通领域的逐渐开放,私人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逐渐增多。一方面,传统国有系统的资源由于机制落后,存在大量闲置资产,利用率极低;另一方面,众多后来的投资者又开始大量建设新的物流设施,由于缺乏统一的宏观上的科学规划,造成许多重复建设。中国各地风起云涌的交易市场过热就是明显例证,这又形成新的资源闲置和利用率降低,从而加大了农村物流的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宏观上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农村物流设施建设进行引导,同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鼓励国有资产的流通,提高国有资产的社会利用效率。

从更深的层次讲,政府的宏观调控在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体系,包括农产品品质、营销战略、企业经营经验、运输和流通成本、企业信用等。

1.5国际普遍规则的要求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的物流市场错综复杂,又十分活跃,得益于它有一套完善的物流市场管理及法制管理体系。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和远景目标都十分明确。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的是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世界居领先水平。特别是日本政府近年来为了大力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一些宏观政策导向,给日本物流产业带来快速的增长[4]。这些成功的经验都说明,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与发展也需要政府为其创造适当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需要对市场的培育,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运行规范化。

2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的农村物流宏观调控总体目标是:保证和促进农村物流系统以较低的社会资源投入获得较高的效益产出,既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地运作,确保“贸畅其流”,①满足农用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总的目标指导下,农村物流宏观调控还具有以下具体目标。

(1)提高要素的整体素质。高质量的系统要素是保证系统良性运作的基本前提。由于农村物流系统是一个交叉性的产业,其所涉及的系统要素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要庞大复杂得多。即使是带有共享性的系统要素,到了农村和农业这个领域也会变得不尽人意。如中国近年来交通通讯事业发展异常迅速,但由于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通讯水平相对于城市和城市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即使同是农村,各地的发展水平还是相差甚远。在很大程度上,系统效率的发挥往往受限于最差的一个系统要素,而这个要素又往往是靠市场在短期内难以调节的。为此,国家必须通过政府的行为加以引导和支持。如农民素质提高问题、农村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问题、农村末端的交通条件问题,等等。

(2)建立高效的运转体系。效率是农村物流体系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如此。高效率的农村物流运转体系有赖于物流体系中各个要素的高水平高素质,要素的良好组织则是系统高效运作的基础。由于中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建设阶段,农村物流实属农村领域,是国民经济部门中的弱质产业,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必不可少。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佳组合从而提高整个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职责之一。

(3)实现系统的有机衔接。目前,农村物流的发展表现出多成分、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由原来的一家(国家)独揽,发展到现在的百家争霸、各自为战。整个社会的物流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重复建设普遍,一窝蜂抢项目夺市场,然后就是恶性争斗,造成市场体系混乱,社会资源利用率低。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职责在于通过宏观的政策把握和导向,建立科学的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培育和扶持优质企业(并不一定是大企业);通过鼓励不同系统之间的合作、联合和融合,降低系统之间的摩擦系数,实现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的农村物流相关系统的有机衔接,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4)营造适宜的运作环境。适宜的运作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农村物流运行的硬环境包括与农村物流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技术水平等;农村物流运行的软环境包括国家制定的鼓励和扶持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资金和信息支持等。农村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便做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创建一种鼓励低成本、高质量服务、高效率经营的机制。

总之,政府对农村物流业的宏观调控,主要目的是通过为这一新兴行业提供支持、服务和引导,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所谓支持就是营造环境,服务就是创造条件,引导就是指明方向。

3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农村物流系统是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大跨度系统、可分系统、动态系统;是一个复杂性、多目标函数系统。系统之间难免会有利益冲突和运作上的摩擦及不协调,特别是涉及地区利益问题时,农村物流系统极易产生次优化问题。因此,在农村物流体系发展战略和方向上,一定要坚持以中央政府为主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在具体实施上,责任要落实到相应的地区政府或(和)部门。没有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就会产生次优化问题,造成整个社会资源使用效率下降,但没有责任落实,统一的战略规划也会流于形式。

(2)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基础上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相当落后,各地情况差异相当大。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落后的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各地条件不一,进展有快有慢,从客观上讲,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政府在支持现代农村物流方面也就不能急于求成,企图一蹴而就。要根据国家及地区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从支持培育主导渠道、市场体系、物流基地、龙头企业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现代农村物流由点到面、由低到高、不断推进、滚动发展。

(3)以系统融合为主,新建为辅。中国农用品的流通系统,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这些资产包括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储运设施设备、农产品流通加工设施、农业生产资料专项储运设施设备、铁路港口运输专用线路等。其中有些资源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并没有被充分地加以利用,如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鼓励农村物流相关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以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物流设施的初期投入,从而降低投资者的前期投资风险和资金压力。

(4)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国市场体系与调控体系还很不完善,各级政府部门还没有很好地对自己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定位,在如何运用制度与市场的力量发展新兴产业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经验。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是影响国民经济走向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有时是此消彼长,有时又互为补充,政府要善于使用两只手,即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来引导国民经济及部门的发展方向。在此阶段,如果这一对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真空地带,甚至将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的负面影响暴露无遗。

(5)适应国情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行现代农村物流产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资源状况、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发展趋势而定。要做到主渠道、分渠道、支线相结合,专业化和综合化相结合,高水平和低水平相结合。凡是市场需要,又有利于农村物流发展的,甚至是有利于阶段性发展的,什么形式适宜,就采取什么形式。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长期形成了自给自足的方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计划无所不包,人、财、物、产、供、销,都要按计划支配,也就是说,农业产值、农产品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用水、用电、化肥、农药、种子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储存、销售,以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补贴等等,都要列入计划,而农户只需按计划进行生产,其它不用考虑。虽然改革开放近30年,市场与市场经济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的经济生活包括农业活动中,但由于长期的惯性而致使农户及农业企业在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观念上一下子难以扭转过来,这也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不同水平和形式的物流服务相配合。

4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重点

(1)完善现有物流体系的功能,搞好全国骨干交通枢纽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2)加快农产品和物流法律体系建设,特别是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3)加强农村物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主干网和各地区信息网相结合;政府的信息网和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相结合,互为补充的信息网络,为农村物流所有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务。

(4)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理论研究工作。

(5)加快农用品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市场化运作,提高中国农用品物流技术水平。

(6)培育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和大型储运企业,培育城市供应末端的物流配送系统。

5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农村物流宏观调控体系的内容是解决调控什么,而模式和手段是解决如何调控的问题。对于国家在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中的宏观调控内容和模式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和实施经验,但农村物流产业是一个尚待发展的产业,对这方面的研究仍十分稀少。

(1)利益机制的培育。国家对农村物流宏观调控,平衡产业比较利益亦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及其相应的配套政策来实现各行业的产业利益的,如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来促进工业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支持有些是通过垄断利润实现的,如电讯。在市场经济中,利益机制是促进或抑制某些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情况下,作为新兴的、弱质性的与农业相关的农村物流业,其行业资本积累水平低,很难通过市场机制保证行业的利润积累和发展资金支持。这就必须靠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平衡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比较利益差异,矫正农村物流、城市物流、其他行业物流发展政策的偏差,让农村物流业创造的价值更多地留在本行业内,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2)竞争机制的培育。公平竞争是促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的前提。一是净化环境,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制止无序竞争、黑市交易、欺诈行为、垄断行为;二是规范竞争行为,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引导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竞争机制的培育,优胜劣汰,促进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联合合作机制的培育。中国农村物流业表现出“散”(分散)、“小”、(规模小)、“弱”(实力弱)、“低”(管理及技术水平低)、“杂”(经营项目杂)、“独”(合作性差)、“高”(物流服务成本高)等特点,造成物流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为物流服务水平的降低。政府应在宏观上,通过制定有利于企业联合、合作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走收购兼并、业务协同合作的道路,从而迅速克服以上弱点。

(4)法律体系的培育。科学的法律体系既是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利和有效手段。目前涉及农村物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稀少,更谈不上形成体系。涉及农村物流及其相关产业的法律体系应包括:规范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形式、责任和权利的法规;规范农产品、农用物资交易行为的法规,如商法、反垄断法、质量法、度量衡法、反欺诈法、票据法、广告法、商标法;规范中介组织活动方式的社会组织法,如行业协会法、公众法、证券交易法、经纪人法等。

(5)管理机制的培育。这里的管理机制并不是指政府直接去管理企业,而是指政府在宏观上对行业的指导和管理。目前随着政府行政机构及对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许多政府职能部门逐渐转变成为本行业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建立行业自律性的约束机制的行业协会。这些协会无权对本行业企业的经营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但由于其熟悉本行业的企业状况,对本行业的发展战略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可以对政府部门提供促进和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同时还可以通过协会制定自律性章程等约束本行业企业的经营行为。农村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新兴产业,政府可以通过对相应行业(如物流、农业、交通运输、通讯、进出口等)协会和其他民间组织实现对市场的协调和管理。在政府的扶持下,培养和壮大市场的自身组织机制,使其在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维护上起生力军作用。

(6)价格机制的培育。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必须能反映物流服务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物流服务的劳动消耗,同时政府能够利用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在农村物流业的发育、发展阶段,其价格机制并不完善,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农村物流市场的价格机制。包括完善市场体系、规范信息发布、提供信息服务,完善包括拍卖、投标、合同等价格形成制度;反对垄断,反对价格欺诈、哄抬物价、人为压价;纠正市场定价的缺陷与偏差,防止价格过高和过低。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农村物流市场价格的合理化和建立市场价格稳定机制。

(7)自律机制的培育。自律机制是法律机制的补充,经营者的自律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比法律约束更为有效的效果。从事农村物流业的经营者成分极其复杂,有农民、城乡小商贩和个体户、国企和民营企业;有专营的,也有兼营的;有仅为企业内部服务的,也有内外兼顾的。由于其分属不同利益集团和阶层,素质各不相同,经营者自律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经营者道德观念,如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都必须通过良好的自律机制和环境来培养和坚持。

(8)投资机制的培育。农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就整体而言需要较大的资金,但就物流业各个环节而言,其投资特点各异。如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设、储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在单项运输设备、临时堆放场所、小型流通加工场地等,虽然需求众多,但资金投入量并不大。政府应针对农村物流投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投资激励政策,鼓励民间投资以各种形式进入农村物流产业。如政府财政以相应形式投资于农村物流基础建设;鼓励大型企业及引进外资投资于现代物流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大型农产品加工中心等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包括农村集体和农民)进入农村的初级物流及城市的末端物流,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农村物流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支持等。

(9)保护机制的培育。农村物流的相对脆弱性来自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再加上行业本身优势正在孕育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保护机制,如价格保护、法律保护、制度保护等。政府应从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育农村物流业的保护机制。其中包括:建立农村物流相关的风险基金制度,主要用于因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因素给农村物流企业造成损失的补贴(其中对农村物流企业的补贴可以间接实现对农产品补贴,从而合法规避WTO对农产品补贴限制的某些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业的保险制度,在保险公司设立相应的险种,开展农村物流自然灾害保险业务,实现经营者对农产品物流经营的自我保护。

(10)环境机制的培育。农村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支持,这个环境支持不仅是指物流基础建设的硬环境支持,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支持。政府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秩序的新概念和道德规范,增强市场经营者的自律性既诚信意识;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和引导,培养相关业者的现代物流概念和意识;加强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增设与农村物流业相关的院系、学科和课程,培养既懂农村、农业、农产品,又懂现代物流运作的物流专业人才;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农民、消费者、农产品经营商及物流运作商提供信息及决策支持。

6农村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

(1)农村物流的纵向调控体系

所谓农村物流的纵向调控体系,也称农村物流的分级调控体系,主要是指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在不同层次上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履行调控职能。很明显,由于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各地差异极大,仅仅靠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还不够,还必有各级地方政府相配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农村物流发展战略和规划,特别是调控措施的具体实施。

(2)农村物流的横向调控体系

农村物流的横向调控体系是指,在同一系统层次上,对不同的相关分系统进行的系统干预。如在国家级,对交通道路系统、通讯系统、市场系统、农产品主产区专业化系统等进行宏观调控;在省级,对省内交通主干线系统、区域市场体系、区域农产品生产分工、生产资料生产及供应系统等进行宏观调控;到县乡一级政府则更为具体到产品基地建设、集贸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保管场所建设等。

(3)农村物流的调控手段

为实现农村物流的宏观调控目标,必须有相应的调控手段,这些手段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这些手段包括财政支持、税收、投资引导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行业管理政策、确定干预价格、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物流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和改善区域间的协调、积极参与市场组织建设、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等。

注:①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万国公报,一八九四年,第六十九、七十册(光绪二十年九、十月上海出版社)连载的广东香山来稿《上李博相书》。

参考文献:

[1] 冯海法. 农业宏观调控目标[J]. 农业技术经济,1996(2):61-64.

[2] 王新利,张襄英. 构建中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4):264-266.

[3] 于新华,宋伟.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与“三农”问题[J]. 物流科技,2005(8):16-18.

[4] 张静芳(美). 日物流业的发展探究中国现代物流产业[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2):78-80.

[5] 王新利. 试论农村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J].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3(4):23-26.

[6] 汪鸣,冯浩. 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J]. 宏观经济研究,2002(5):55-59.

[7] 赵昌文. 横向比较中的国外农业宏观调控模式[J]. 世界经济,1996(8):58-63.

作者:王新利

农业种子的市场管理论文 篇3:

论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运用

摘   要:当前,农业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种子高产栽培技术提质增效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结合当前农业种子管理工作现状,需要在相关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就种子优选、土地处理、技术操作、种子保护、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种植活动会对国计民生造成直接影响,而保证相应的粮食产量,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能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种植活动的效果往往会受到种子栽培技术的影响,如果农民在农业种植期间缺乏专业知识,或者相关栽培技术的应用缺乏合理性,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农民的种植收益。因此,要想对这种情况进行有效改善,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各项技术进行大力推广,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的发展。

1   农业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管理机制落后

农业种子管理状况不一,其中农村种子管理状况并不理想,因为农民在选择种子时种类较多,而相应的代销单位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不足,对于管理的不正确认识,导致市场管理存在问题,无法正确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大多数代销单位对于种子管理认识不足,那么就无法保证农业种子质量。而且,农村运输、发展较为落后,所以对于农业种子的经营较为混乱,不仅相应的代销商手续不齐全,还因为恶性市场竞争,导致种子价格涨幅过大,破坏种子市场,这样的情况虽然加快了种子在农村市场的发展速度,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种子管理工作难度[1]。

1.2   种植密度控制不当,密度过大

当前,很多农户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往往会在种植过程中加大种植密度,希望通过多种多产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收入。但这些农户并不知道,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农作物种植产量就不会再提升,甚至可能会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

2   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

2.1   优选种子

在确定种子的类别以后,还要对种子进行优选。一是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选择质量标准较高的种子进行播种。二是要在质量合格的种子当中进行精选,选择颗粒较为饱满、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优质种子。对于变质、干瘪甚至死种,则需要剔除在外。在一些区域如果有必要,可以在进行播种之前对选出的种子进行包衣或者掺入农药,以增强种子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和生长能力。此外,对于优选之后的农作物种子,必须做好临时保管工作,尽可能选择适宜的环境或场所对其进行贮存,防止在种子播种以前受到虫蛀,或者受到环境影响出现受潮、变质等问题,影响种子的正常使用。

2.2   种植土地的处理

通过对土壤进行有效处理,能为种子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具体需要先进行种植区域的选择,尽量选择土壤肥力较好的区域进行种植,可以对大面积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土质进行评估,选择肥力较强、土质较好、适合所选农作物生长的区域进行播种。与此同时,播种以前要做好整地工作,不仅要进行细致的翻耕,还要落实修整工作,避免出现土壤过度板结的情况,使其吸水和排水能力得到相应的保证。如有必要,可以将各种化肥均匀散布在土壤当中,包括尿素及草木灰等,提升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推动土壤性质的改善,以满足种子生长所需,提升种植产量。

2.3   技术上给予帮助

农业生产在操作难度上较高,而且在一些方面有较强的理论性,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技术上应该给予相应的帮助。种植户在相关知识上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种植手段。相关政府可以派技术人员对地区进行指导,以讲座的形式对种植户进行讲解,包括种子的种植处理、种子的播种方法、农作物的灌溉等。在條件允许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到种植现场对种植户进行指导,让种植户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只有让种植户看到收成,他们才会对科学技术给予信任,所以技术上给予帮助也是做好推广工作的一部分。

2.4   播种后的种子做好保护工作

种子种植完成后,还要对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加强保护。例如,在北方一些较为寒冷的区域,农业种子播种完成后,要对其生长温度加以保证,具体可以在秋冬季节进行播种之后,在耕地中进行地膜的铺设,使种子的发芽能获得相应的温度保证。当然,也可以采用大棚的方式对一些农作物进行种植,使种子能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从而达到提高种植产量的目的。而由于大棚能保证农作物种植的温度,因此,建议种植反季节的农作物,如青菜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北方地区冬季的青菜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还能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如果种植区域具有较高的海拔,光照较为强烈,也可以利用大棚对阳光进行适当遮挡,避免过强的光线照射对种子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5   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

对于农业种植而言,病虫害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必须要对病虫害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具体需要农户对农作物种植期间容易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并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做好防治工作。例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出现病虫害问题的概率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农户应适当进行农药喷洒,以预防病虫害的出现,一般需要在雨后喷洒2次农药。而在种子发芽以后,除了要对地面部分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以外,还要对地下病虫害进行防控,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根系造成损害,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只有对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才能使农户的农业种植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对各项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大力推广,使更多的农户能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种子栽培技术,从而将种子高产栽培技术提质增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 1 ] 石荃.浅析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9(1):44.

(收稿日期:2019-11-17)

作者:王静

上一篇:系统动力学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