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两者之间相互推进,相互作用,不但能够提高现代企业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而且可以为现代企业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形象。本文首先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发展的共性,其次探讨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发展的方式,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模仿创新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仿创新管理论文 篇1:

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综述

近年来,技术创新作为新兴的管理理论前沿,得到了大批国内学者的青睐,并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技术创新管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得到的成果还很少,有关研究文献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技术创新管理这个角度出发,从他们的定义、主体和外部环境条件、内容、职能与特征、流派五个方面对近些年国内外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与评价,以期总结研究成果,明确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技术创新管理的定义

自“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在20世纪30年代开创技术创新理论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补充和丰富,技术创新理论日渐完善。美国伯格曼等定义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思、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技术创新管理专家、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吴贵生等人认为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是从技术管理理论演变而来的。技术创新管理是对从技术起源(技术发明,主要指R&D)到技术实现(包括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商业化、产业化过程)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及其组织、管理,是对技术创新的管理。

葛新权等人根据现有文献,按时间顺序归纳出了四个技术管理学派,即R&D管理学派、创新管理学派、技术规划学派和战略性技术管理学派。

杨加陆、方青云等人认为企业的创新管理不同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对象是管理活动,目的是使管理适应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创新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创新活动,目的是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创新活动的成功可能性。由此,洪生等人认为可以引出创新管理的三种互相联系的不同含义:一是管理的创新;二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三是创新型管理。

二、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和外部环境条件

侯先荣、吴奕湖等人认为企业家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企业家不同于技术人员。企业家不同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创新的过程中,通常要求企业的生产、市场、研究、人力资源和财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而这只有在企业家的领导下才能避免各部门的局限性,将整个企业的资源组织起来,达到技术创新的目标。

阎军印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研究中提到技术创新管理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技术创新的经济环境;技术创新的技术环境;技术创新的管理体制环境;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技术创新管理的内容

吴贵生教授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基本内容由五个方面构成:

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概念、分类、过程和管理要素等。

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决策贯穿于技术创新管理的各个部分,但集中的、影响大的决策主要是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技术选择。

技术创新活动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开发管理、新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技术转移管理。

技术创新的要素管理。主要包括技术信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能力管理。

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组织和激励。

夏保华、陈昌曙等人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每一项技术创新的持续性要素的管理;第二层次是从整体上对技术创新流的管理。企业应自觉地对每项技术创新的持续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对技术创新机会的管理;对技术创新学习的管理;对新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对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管理;对技术创新收益的管理。

阎军印认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的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的决策管理;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的制度管理;技术创新的营销管理;技术创新的文化管理。

四、技术创新管理的职能和特征

刁兆峰等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行使着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职能。如果这些职能或职能部门的作用不到位,甚至有些职能或职能表面之间起负作用,就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创新职能的正常发挥,造成整个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创新功能的降低。

白俊红在《创新管理概念、框架及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到技术创新管理并不是对技术创新本身的管理,而是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管理,其特征主要表现在适应性、持续性、全面性、结构性、社会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1.动态适应性

技术创新的实现必需以外部条件为前提,组织管理的目标之一是适应外部的变化,而适应外部的变化就是要促进组织内部的变革或创新,是为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适应性。

2.持续性

技术创新是可以持续的,持续性本身是创新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管理的一个特征。技术创新管理的持续性综合表现为目标的持续性、时间的持续性、过程的持续性和创新动力的持续性。

3.全面性

技术创新管理需要搭建一个支持创新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制度的、组织的、资金的、文化的、人员的诸方面,涉及的内容是全面性的。

4.结构性

技术创新管理的结构性意味着技术创新管理应该具有柔性的管理结构,能够对技术创新的这种变化进行自适应和自调整,甚至是主动进行“破坏性的改进”。技术创新管理的结构性特征,还表明了技术创新管理就应该是一种新的管理范式,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5.社会性

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人的价值的实现,技术创新管理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以社会的存在为前提的。技术创新管理目标的成功实现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在组织内部形成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良好氛围。

6.创新性

技术创新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对管理本身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就是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同时也需要管理理论、方法、组织和结构的创新。

五、技术创新管理的流派

陈劲等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流派各不相同,对我国学者有一定借鉴价值的有以下三大流派:

1.基于战略分析的创新管理

这个流派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管理,包括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的关系;技术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等。Harris、Shaw和Somers提出了分析技术组合重要性与竞争战略关系的矩阵,从技术重要性和相对技术地位两个维度分析某项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强调制定战略时应该分析传统的组合规划矩阵(麦肯锡框架)与技术组合矩阵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做出更准确的决策。Arthur D.Little则分析了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技术对竞争优势的重要程度。Burgelman等多次强调了技术与战略整合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一个动态过程。Burgelman等还开发了创新能力审计的框架,用以分析公司现有产品的创新性,以及当前创新能力与公司战略的匹配程度等。在这个方面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它把战略管理与创新管理这两种都是以变革为思考逻辑的学科密切得联系到了一起,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2.基于能力的创新管理

现在有关技术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技术能力是决定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Kim Linsu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引进、吸收和提高的过程,与发达国家的区别是技术能力的发展呈逆向发展,即由成熟技术向前沿技术进化。发展中国家企业得到技术能力需要学习过程来提高。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学者也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内涵定义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魏江指出,技术能力应包括显在能力和潜在能力两方面,具体包括四层内涵:(1)技术与信息的引进、实现技术转移的能力;(2)对技术的学习能力;(3)产生新的技术与知识,保持技术的储备与积累;(4)实现技术创新,创造经济效益。赵晓庆等人借鉴国外学者研究发达国家技术演化轨迹的思路,根据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实际,指出企业技术能力一般经历了从仿制能力到创造性模仿能力,再到自主创新能力三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技术能力提高的双螺旋模型。

3.基于资源的创新管理

企业通过以利益相关者为资源的创新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其中对企业横向发展有实质意义的有:用户创新;供应商参与创新;有关企业或厂商。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龚 磊

模仿创新管理论文 篇2:

现代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模式

摘要: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两者之间相互推进,相互作用,不但能够提高现代企业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而且可以为现代企业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形象。本文首先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发展的共性,其次探讨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发展的方式,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企业创新管理;有机融合

引言:

企業创新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比较主要的内容,不但是现代企业落实国家政策的主要方式,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而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进行转型发展的主要环节,能够在全面提升企业员工道德素养的同时,使企业维持积极发展的社会风貌,在企业内部加强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的融合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都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产物和组成部分,同时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又会为企业员工的工作思维以及行为方式提供指导,通过加强两种建设的融合发展能够推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的主体均是企业职工,且均重点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能够指导企业通过使用社会主义价值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基层员工的精神文明。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现代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而企业企业创新管理的目的,其可以让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量,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员工有奋斗的精神力量,让企业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使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产出更多的产品,有助于企业日后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能够获得职员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在内容上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可以协助企业职员建立统一的价值理念,能够切实满足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企业创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确保企业的发展进程合乎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由此可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均属于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职员综合素质的关键性内容。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现代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发展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进行发展建设的内在要素,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现代企业发展建设的动力来源,二者的融合发展,需要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提升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的融合发展,实质上是活动形式的创新,由于两种建设活动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发展特色,在融合处理以后能够产生文化合力,是创新企业创新管理的主要方式,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

现代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职工数量比较多,相当于一个微型社会,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强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供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是建设文明社会的有效举措。在现代企业内部进行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提升建设活动的丰富性,使企业职工在获得企业文化熏陶以后,积极参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中,使其养成文明、礼貌的风尚,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拥有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社会、行业对企业的认同,为企业拓展新市场带来巨大帮助。比如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企业形象能在企业拓展新市场时受到关注和期待,企业推广产品、服务也会更为顺利。同时,全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能带有企业文化特征,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很多消费者也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

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不仅需要改变技术应用方式,更涉及到设计模式、服务方式的转变,具有开拓文化的企业在产品换代时面临的内部阻力更小,或者拥有更强的意愿和主动性,使企业在技术变革时代更能适应新技术所带来的全新开发模式和市场模式,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更早完成转变。在目前各类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让企业拥抱技术革新,使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采取全新的发展方式。

三、将企业文化创新融入企业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展开文化创新

要注意,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来展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水平,企业通过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的发展路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统一的状态。分析之前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可以发现,在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认为其建立会影响工作效率,不够重视组织文化建设活动,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缺少企业文化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现代企业需要创建比较完善的制度,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让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企业通过创建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管理的制度,不但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可以使企业管理增加约束力,督促企业基层员工以及管理人员提升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中,全面提升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效果。企业文化又可以被称之为组织文化,需要企业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对企业文化内涵进行优化调整,方可使企业文化具备显著的自身发展特色。

事实上,企业文化不仅仅囊括了文化观念以及思想道德观念,而且包括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职工行为准则。企业发展高度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如果企业文化建设能力比较强,能够使企业在面对激烈的行业内竞争时,维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而文化建设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创新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明确发展方向,可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实程度。

(二)企业管理创新要注重企业间的创新合作

企业在建立正确价值观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发展经验,避免企业树立的价值观出现空谈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在建设文化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内部宣传力度,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现代化传媒方式推广、宣传价值观,使企业所有职工充分了解企业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加强企业创新管理,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而企业文化建设又能够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发展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折射出企业职工均认可的价值理念,能够鼓励职工积极工作,使企业文化从文化方面、思想方面上获得非制度的管理成效,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这就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主要方式。

企业通过强化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职员的整体凝聚力,因此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尽量提高文化建设能力,有助于降低转型难度。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与整体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中心思想,在企业中提升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效果。企业强化企业创新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协助职员在工作中获得进步,为其提供更多实践发展的机会,使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企业通过建立激励制度、组织企业创新管理活动,能够进一步调动职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保障每一位企业职员可以在为现代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的同时,更为充分的发挥出个人价值。除此以外,企业企业创新管理可以使领导人员发挥出榜样作用、典范作用,使企业内部形成上行下效的发展状态,促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依照战略发展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思路,促进企业管理上的进步,因此企业应该加快企业创新管理的速度,加速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的融合发展。

(三)做好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准备

企业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是保证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维持稳定状态的中坚力量,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明确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发展规律,设定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思路,要着重于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掌握,激励员工建立创新意识,推动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使员工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企业建设当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管理者需要将侧重点置于人员管理上,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创新管理活动中,展现出其作为建设主体的地位,将企业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提升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增加企业职员的归属感以及凝聚力,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将以人为本视为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发展思路,从根源上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使基层职员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从而增加企业内部发展的动力。

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充分凸显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彰显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层意义,使得企业在多个方面完成高效统筹发展的目标。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的有机融合发展,企业应该重点研究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的重点内容,从源头上了解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工作思路以及融合形式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中,重视员工的个人价值,不断挖掘企业职工的发展潜力,提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创造力,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明确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文化传承的关系

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与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将会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现代企业需要重点研究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的异同关系,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两者之间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趋势呈现出科学发展的方向,保证企业可以在大市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再上一步,使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企业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的落实效果,通过增强精神文化建设能力,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出领头作用,使得基层职工积极模仿学习,从而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内部循环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的融合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确保党组织能够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充分发挥出引领作用。现代企业通过提升企业文化宣传力度、增加精神文明活动数量等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自信、精神文明自信,在保证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处于深度融合状态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工作状态,将原本的模式进行一个整理和优化,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推动其高速发展,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企业品牌文化的创新理念

为了在企业内部深化品牌宣传管理,可以让专业人士对企业文化进行一个开发和升级,利用企业文化来推广品牌宣传,使品牌宣传工作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助于增强经济效益,树立一个相对积极、相对健康的品牌形象。良好的企业品牌宣传管理实际上可以搭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媒介。企业需要全面提高公司的宣传意识,有效的将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中与行业发展有关的部分進行整合和系统分析,企业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发展计划,针对公司提出分阶段的开发建设政策,持续进行品牌宣传意识的创新发展。企业需要在践行国民经济改革和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品牌的宣传创新。企业的品牌宣传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深化企业的品牌宣传策略,从而提升企业的实际宣传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品牌宣传管理的发展速率,企业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需要在确保新产品可以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品牌特征。要引入专业性人才,从而建立起系统化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即将推出的新产品进行规范化研发,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研发部门在精准调研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实际生产价值,有助于协助企业进行产品价格的合理化调整。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是我国进行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主要部分,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管理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能够塑造积极健康的企业形象和价值观念,指引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现代企业应该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企业职工作为融合发展的建设主体,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凝聚力,在完成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同时,提升发展企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管理的融合速度。

参考文献:

[1]沈艳君.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探析[J].中国商论,2020,(2).174~175.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0.02.174.

[2]王敬.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究[J].科技视界,2020,(3).194~196.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78.

[3]李舒轩.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20,(3).147.

[4]王传民.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20,(9).152.

作者:陆栩炜

模仿创新管理论文 篇3:

践行强国战略:智能革命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及很多其他创新技术的出现,都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类肌肉力量的限制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正在展开的产业革命是智能革命,以增强人类思维能力为特征,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网络、高能机器人、3D打印机和基因技术的应用已使工作岗位、公司结构和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蒸汽革命率先推动了英国的经济跃升,电气革命率先推动了美国和德国的经济跃升,信息革命率先推动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跃升。智能革命是我国经济跃升、实现强国战略的重大机遇。因此,这个阶段是我国经济由大转强的关键时期。强国战略要求我国在智能革命条件下确立成为领先的创新型经济体,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跃迁是中坚力量。智能革命、创新驱动和产业跃迁都要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落实。因此,本文关注智能革命条件下践行强国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首先探讨智能革命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挑战,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架构;然后阐述智能流程创新管理、智能产品创新管理、智慧流程创新管理、智慧产品创新管理;最后提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可以分为三步走,包括智能化、智慧化、智能和智慧的融合。
智能革命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挑战

每次产业革命都会为经济系统引入新的资源,蒸汽革命引入的新资源是煤炭,电气革命引入的新资源是石油,信息革命引入的新资源是硅。无论是煤、石油,还是硅,都是有形的物质。智能革命引入的新资源是数据,属于无形资源。围绕新资源会产生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创新,同时也给技术创新管理带来挑战。

数据作为资源,具有孪生特性、指数特性、无损特性、共享特性、自生长性、异质性。孪生特性是现实世界都能映射成数据信息,从原理上来说,现实世界与数据世界可以实现映射,而且数据世界在映射之后,还能成为现实世界的永生,既可以与现实世界同步,也可以异步,映射之后的数据世界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指数特性是说数据量及其之间关系的指数增长,每增加一个数据,数据之间的关联总数就会以指数增长,数据世界不断膨胀,而且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无损特性,跟有形资源相比,数据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不会有损耗。共享特性,不同主体可以同时共享数据,一个主体的使用不会妨碍其他主体同时或异步使用,不具有排他性。自生长性,数据会因为使用而增生,呈现出自我成长的特性。异质性指数据之间的差异,不同数据的信息表征不一样,每个数据都可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数据资源的这些特性使数据世界具有空间无限、维度无限、时间无约束等特点,可以容纳所有信息存量、知识存量和现实世界的映射数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人脑中的知识,既包括已经创造暂时没有输出的知识,也包括人脑中潜在的知识,还没有进入数据世界。知识是技术创新重要的资源基础。智能革命下的技术创新,知识来自于两个世界:一个是数据世界;另一个是人脑世界。数据世界通过数据聚合形成数据智能来支持技术创新,人脑世界通过人脑聚合形成人类智慧来支持技术创新。数据智能正在超越大多数一般人脑的能力,例如语言翻译、新闻写作等常规脑力劳动即将被替代,还会继续发展来替代更多的脑力劳动。只有富含创造性的人脑活动才难以替代,这些高水平的人脑活动就是人类智慧。人类智慧和数据智能的融合,可以称为智慧和智能的融合。也就是说,智能革命对技术创新管理的挑战是智慧和智能的融合:智能以大数据为基础,智慧以高水平的人脑为基础。

技术创新管理要解决数据资源和人脑资源的運用问题。数据资源的运用涉及数据获取、数据存取、数据编码、数据模型、智能算法、智能决策、决策传递、决策执行等环节,这些环节组成为数据聚合系统。该系统的运行是自动的,但系统的建立和升级需要人工、特别是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投入。数据模型和智能决策会有技术上的挑战。数据聚合系统的规则是明确的,因此,基于数据聚合的创新可以称为白盒创新。系统数据资源的范围是管理挑战之一。根据数据资源的特性,企业运用的数据资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的孪生数据,企业能够自主决定数据范围;二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数据和公共数据,公共数据为公开可得,企业获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数据需要得到其许可。数据资源的范围决策是要找到数据成本和聚合价值的平衡点。人脑资源的利用涉及人才识别、人才获取、人才匹配、人才激活等环节,组成人脑聚合系统。人脑聚合系统中的智慧碰撞具有偶然性,这恰恰是创造性的真正来源。人脑聚合的运行过程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难以表达,因此,基于人脑聚合的创新可以称为黑盒创新。人脑资源可以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于企业外部。人脑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广泛性,是人脑资源利用要面对的挑战。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效率和效果。效率体现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效果体现在为用户创造新价值。效率提升来自于流程创新,效果源于产品创新。这里的产品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包括服务类的无形产品。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可以动态转化:技术创新实现效果之后,可以转向提升效率;效率提升之后,技术创新又可以追求新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形成效率和效果的良性循环提升。如果产品和流程结合紧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同时实现。智能革命有可能加速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的正向循环,实现效率和效果的相互促进。智能革命也有可能让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之间出现失衡,例如效率的快速提升导致效果的断层,效率跑在效果前面,让用户对效果产生等待。实现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的新平衡,是智能革命对技术创新管理的挑战。

智慧和智能的融合、效率和效果的新平衡是智能革命给技术创新管理带来的挑战。如图1所示,根据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智能还是智慧、目标是效率还是效果,智能革命下的技术创新管理可以分为智能流程创新管理、智能产品创新管理、智慧流程创新管理、智慧产品创新管理,后文分别进行详细阐释。

图1 智能革命下的技术创新管理架构




智能流程创新管理

智能流程创新是对企业运营流程的智能化改进,这种改进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智能可计算契约为核心自动进行。企业的销售、服务、物流、供应、制造、研发、管理等流程都可以进行智能流程创新。

流程智能化是智能流程创新的基础,智能流程创新是流程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是智能化流程的自我改进。我国一些企业正在努力实现流程智能化,有企业从服务、物流或制造等局部流程开始,有企业实现多个流程的智能化连通,所有流程智能化是发展方向。有工程机械企业通过互联网对产品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能够进行故障预警,实现服务的适时适当,风力发电等装备制造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甚至可以远程进行软件升级、故障诊断等服务工作,这些是服务流程智能化的工作。有企业以零部件仓库的立体化、智能化为基础,把零部件入库前的流程、离开仓库进入生产线的流程都连接起来,实现零部件从供应商到工位的物流全程智能化;还有企业在尝试建立物流过程的孪生系统,物料在物流过程中的位置都会在虚拟的孪生系统中同步出现,这是物流系统自我优化的重要基础;这些是物流流程智能化的工作。有些企业以数据为总线,以工业互联网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支撑设备自动化运行,把产品创意-设计-计划-制造-运行-服务全流程连通,实现全流程数据量化,向全流程智能化迈进。有炼钢企业在实现单工序、单台套设备数字化的基础上,推动智能产线建设,实现“现场操作无人化、工序作业一键化、生产安全无忧化、服务支持远程化、工厂管理精细化、质量成本可视化、制造管理集控化、供需服务协调化”,在高强汽车板镀锌线、不锈钢转炉及连铸、冷轧薄板镀锌线等产线实施流程智能化,实现每条产线全流程智能化贯通,并以点带线、由线成面,以智能产线实现为基础,向公司全流程智能化迈进。

智能流程创新管理是针对智能流程创新的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包括目标管理、管理主体、管理工具、基础管理等。

图2 智能流程创新管理体系



智能流程创新的目标管理是对智能流程创新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以及流程智能化、流程创新智能化的范围与程度的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者要对智能流程创新的战略地位、实施里程碑等作出基本判断,提出目标,并针对目标匹配资源。对于智能流程创新是致胜战略的企业,在智能流程创新领域建立领先地位成为必然选择。智能流程创新是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效率优先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战略上重视。面对智能革命,企业战略管理者如何定位智能流程创新,本身就是管理挑战。

智能流程创新的管理主体是实现智能流程创新目标的组织保证。从流程智能化开始的管理主体延续性演化的角度来看,主要担纲的是企业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密切相关的业务部门有工艺技术部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部门、用户服务部门等,深化之后的全流程智能化会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很多企业以信息技术服务部门作为起始点,因为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基础,也有企业以总经理办公室这样的综合部门来牵头,有助于在各个业务部门推动,有少量企业认识到流程的重要性,把流程管理职能赋予信息技术部门,让流程真正成為这个管理过程中的主角。管理主体起始点各个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从长期来看,企业需要设立专业的流程管理部门,把企业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流程管理职能、信息技术、智能融入企业管理之中,这个部门具有综合管理职能,对各个业务流程有深刻理解,又具备智能化技术能力,是管理、业务和技术相结合的新部门。

智能流程中的人员存在具备了新形式和新意义,人员可以成为智能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智能流程创新的引擎之一。

智能流程创新管理的管理工具包括流程体系、智能可计算契约、数据模型、智能算法等。流程体系确定了企业运营流程的基本架构,规定了企业运作的基本形态。智能可计算契约嵌入在流程体系之中,是智能流程创新的核心,是流程之中的物质、能量、资金、信息与知识的时间变换、空间变换和交换规则自动实施的依据。智能可计算契约具有颗粒度细、实时性强、灵活度高等特性,一方面是流程体系的具体表征,另一方面是数据模型和智能算法实现的基本单元。智能可计算契约植入在流程之中,可以自动签约、履约和结算。数据模型、智能算法是智能流程创新管理工具中的难点,既需要技术积累,也需要数据和模型的积累。数据模型和智能算法是白盒创新的体现。

智能流程创新管理的基础管理包括流程数据化、流程管理云化等基础工作。流程中涉及的所有要素都要数据化,可以在最必要的数据最小集和数字孪生最大集之间选择。数据化作为管理基础非常关键,特别是流程中的人、具体地说是人员动作的数据化很关键,有企业已经努力让流程中的人员动作都能数据化,成为智能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流程智能化和人员嵌入流程是不矛盾的。智能流程中的人员存在具备了新形式和新意义,人员可以成为智能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智能流程创新的引擎之一。流程管理云化作为智能流程管理的基础工作,可以解决大数据存储、编码和调用的基本问题,以及算法和数据的匹配问题,应对数据空间的无限性。为了做到智能流程响应的实时性,数据联网的高可靠、低延时等特性很重要,这也是5G及以上通讯技术的用武之地。已经有一些云服务公司针对智能流程创新管理提供云网、模型、算法等方面的服务,企业选择外部公司的服务也具有一定可行性。

中国移动集团2021年开始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把线上化、智能化、云化作为公司转型的突破口和核心领域,走向智能流程创新的转型之路。中国移动集团努力实施“业务+数据+技术”智能中台建设运营,促进公司数智化运营,为产品服务、运营管理等全领域、全环节注智赋能。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中心全力推进全网智慧中台构建,以支撑数智化转型所需的业务、数据、技术需求,统筹推动“业务+数据+技术”智慧中台建设运营,促进各省公司数智化运营。中国移动组建了人工智能研发团队,用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技术研究支撑各运营领域在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培育出一系列AI应用,嵌入运营流程之中,智能优化服务流程。例如,在客户服务热线系统中,中国移动通过多模态语音情感分类及文本挖掘引擎,提供“情感分类、情感量化”服务,通过用户的情绪波动,精细化分析客户服务感知,主动进行客户情感修补和存量维系,并适时地进行热点业务推荐,助力满意度提升工作执行,情感分类准确率达85%,日均可处理语音时长3500小时,客户潜在不满挖掘效率提升10倍,能够在48小时之内找出不满意的用户予以追踪服务,该系统还能根据呼叫系统的反馈,进行学习调整,进一步提升情感分类和量化的准确率,在客户热线服务领域实现智能流程创新。中国移动集团按照高管层定战略目标,以信息技术中心为管理主体,新建人工智能研发团队,以情感分类和量化为管理工具,针对数据基础扎实的业务(例如客户服务热线),由业务部门支持,初步形成了智能流程创新管理体系。
智能产品创新管理

智能产品创新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用数据模型、智能算法为用户进行产品创新,为用户创造新价值。用户价值可以用数据表征,数据模型、智能算法按照规则来进行产品创新,这是基于白盒的创新的特点。这个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变量关系以线性表征为主要特征,具有连续性,因此,智能产品创新是线性价值创造的过程。

产品创新智能化是智能产品创新的基础和初始阶段。我国已经有些企业作出努力,向产品创新智能化方向发展。有航空发动机企业,以虚拟仿真技术为驱动,搭建商用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体系,建立基于模型的商用航空发动机系统工程知识体系,确立基于数字化的需求驱动的正向研发,基于数字孪生体系的虚拟仿真缩短了研发周期,用智能化的仿真降低了实体实验次数和成本。有工程机械企业,基于用户在使用的工程机械的运行数据,对工程机械产品作出改进。有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智能设计系统,针对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以产品模块、设计规范为约束,形成了具备智能辅助设计决策、自动化输出的产品设计与管理的智能化平台,系统能够根据不同使用条件作出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有服装企业能够根据每位用户的体型数据,选择合适版型,自动完成个性化的服装设计,并且能够把设计输出到生产系统,完全具备服装智能设计能力。有服务企业,能够根据每位用户的位置信息、实时路况信息等,智能设计交付方案,每位用户都可以有个性化的交付时间,从满足用户对服务的要求来看,每位用户都获得一个个性化的服务,这个服务方案的生成是智能化的。

智能產品创新管理是针对智能产品创新的管理体系,与智能流程创新体系一样,也包括目标管理、管理主体、管理工具、基础管理等。

智能产品创新的目标管理需要确定智能产品创新在公司战略中的地位、覆盖范围、智能化程度、智能产品创新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产品智能化、产品创新智能化作为智能产品创新的前奏,企业可以形成多阶段、多目标的系统化目标管理。这里要特别关注智能产品创新程度,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白盒创新,会沿着可预测的需求方向和技术轨道前进,对创新程度进行指引。产品创新程度在时间轴上的展开形成创新步伐,这也是目标管理中需要考虑的。

智能产品创新的管理主体可以从研发部门、市场部门的相关管理职能合并开始,逐渐增加信息技术成分,最终成为独立的智能产品创新管理部门。智能产品创新管理部门需要跟智能流程创新管理部门形成分工与合作的局面,这会成为管理体系的难点。一个解决方案是融合智能产品创新管理和智能流程创新管理,特别是产品和流程结合紧密的企业。大流程、小产品会成为智能产品创新管理的挑战。智能产品和流程在用户需求端的结合可以成为管理焦点。

智能产品创新的管理工具的重点是支持线性价值创造的工具,包括数据模型、智能算法等。智能产品创新管理工具中,基于大数据建立用户价值模型、用户价值与技术规范的转换模型、用户价值的软件实现是难点。用户价值具有多维度、动态演进、异质性、个性化等特点,动态表征每个用户的价值及其变化是一个重要挑战,而这恰恰是智能革命能够带来的价值。管理工具要对用户价值的维度分布、用户群体偏好分布、个性化程度进行管理。用户价值转换成技术规范,要在用户感知和技术性能之间建立连接,并且能用定量模型来表达。有了技术规范,才能通过智能设计获得产品设计。这个过程要求企业具备正向研发能力,能够从底层把握产品原理。软件含量越高,通过软件设计来获得个性化产品的可能越高。因此,需要有工具来管理用户价值的软件表达范围、程度、优先级。

智能产品创新的基础管理中,产品使用数据的采集和积累是重要工作。产品使用数据可以包括所有用户在各种使用情景中使用产品的情况,针对不同使用情景改进产品、推出新产品设计、产品仿真测试都有赖于这些数据。数据采集需要解决用户隐私、数据感知、数据传递等方面的问题,从正在数据积累之中的自动驾驶汽车来看,率先获得多情景驾驶数据积累的企业,就更有可能在产品智能化、智能产品创新中获得先机。产品使用数据的脱敏、不同公司同类产品数据的聚合,都是智能产品创新的基础管理面对的新挑战。

智慧流程创新管理需要依靠高水平人才的大脑, 管理决策的规则不能用数量关系来表达,是黑盒创新。

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是百度集团在人工智能战略的框架内,在自动驾驶领域建立智能产品创新管理体系的尝试。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的目标根据百度集团的战略目标确定,新建智能驾驶事业群组作为管理主体,把产品开发和新业务发展紧密结合,以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积累为依托,通过Apollo Robotaxi积累实际路况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软件迭代,实现自动驾驶平台的升级。Apollo自动驾驶平台引入了深度学习模型,线上采用了TensorRT来对模型进行加速。Apollo引入基于语义地图的模仿学习,通过大量的真实路测数据,模拟人类司机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动态避障的能力,与已有基于优化的规划相结合,显著提高自动驾驶系统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自动驾驶平台将来在实用中能通过实况数据积累、机器学习模型调整迭代、软件远程推送升级来做到智能产品创新。


智慧流程创新管理

智慧流程创新管理是基于人脑聚合,以不可计算契约为核心,对流程聚合和分离进行管理。智慧流程创新管理需要依靠高水平人才的大脑,管理决策的规则不能用数量关系来表达,是黑盒创新。

智慧流程创新管理可以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职能、不同组织的流程聚合和分离作出决策。这些流程可以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外部。流程之间不连通,流程之间的数据没有聚合。一般来说距离远的流程不连通的可能性高,还有些流程之间虽然连通了,但是数据聚合的价值没有被利用。流程连通和数据聚合都有,才能完成智慧流程创新。

对于跨行业、多产品、多组织单元的企业来说,企业内部远距离流程聚合的价值在智能流程创新管理的范围之外。例如,金融产品和制造产品的流程聚合,用户使用制造产品的数据、制造产品的设计流程数据和金融产品流程数据的聚合,这些决策需要人类智慧的判断。厨房家电产品流程和客厅家电产品流程之间的数据聚合,譬如厨房抽油烟机工作状况和客厅拖地机之间的数据聚合,这些流程聚合会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产品售后服务流程数据和供应链流程数据的聚合可能产生的价值等等。

智慧流程创新管理是企业对外部组织的流程连通和数据聚合进行管理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产品互补配套企业等建立创新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流程聚合和分离,有赖于智慧流程创新管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流程连通和数据聚合,要比企业内部复杂,对效率提升更为重要和明显。例如,复杂产品系统总体装配制造商,原本依靠质量管理模式和认证、新产品开发合作等方式来进行合作,如果实现流程连通和数据聚合,在质量、时间和成本等方面都会有大幅度提升的可能。对于依赖于原有管理方法的供应商-配套商体系来说,进行智慧流程创新管理的难度比较大,这不只是技术上的难题,更多的是管理上的挑战,原有的价值网络是与原有管理方法相匹配的,要基于流程连通和聚合来建立新的价值网络,挑战非常大。有些企业开始在这方面从局部开始进行智慧流程管理创新的探索。有港口企业跟劳务提供公司进行了流程连通,通过数据聚合,能够直接管理到每位劳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绩效并直接发放薪酬。有些企业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了流程连通的努力。有蔬菜供应企业,连通了蔬菜种植基地、蔬菜运输企业、蔬菜仓储、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零售商、蔬菜消费餐馆和食堂等,以蔬菜上的“一码通”连接所有相关主体的流程和数据。新兴的外卖平台、配送供应商、餐馆之间的连通就是从智慧流程创新管理开始的。政府监管也可能成为智慧流程创新管理的一个推动力量。例如,房地产管理部门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二手房交易企业的流程连通和数据聚合,每一套房的建筑过程、交易过程、状态都可以一码通。有市场监管部门推出外卖监督平台,系统贯通了平台、商家、厨房、配送、骑手和办案管理,实现从后厨到餐桌、从加工到配送、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家到骑手的全链条闭环管理。这些政府部门因为监管而进行的流程连通,可以为相关企业进行智慧流程创新管理创造条件。

智能流程创新管理基于智能可计算契约,是白盒创新。智慧流程创新管理基于不可计算契约,是黑盒创新。不可计算契约依赖相关利益主体的信任和对长期利益的追求来履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连通企业外部主体的智慧流程创新管理挑战更大。一种管理方法是化黑盒为白盒,在流程连通和数据聚合之后,过渡到智能流程创新管理。但是,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还是会有黑盒天花板。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织之间的流程连通,也需要找到不同形式的履约保证。长期合作共赢是其中的核心。有意建立企业股权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可行选择。我国互联网、手机、汽车等产业,都存在以股权为纽带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给智慧流程创新管理提供了初始保障。智慧流程创新管理能够做到跨越组织边界大幅提升效率之后,可能会改变组织边界的定义。供应链、平台等生态将转变成为柔性网络。

小米是通过生态链投资构建智慧流程创新管理体系。小米造车将通过投资和收购,在智慧流程创新管理方面进行新探索。小米在宣布造车之前,已经对近30家汽车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投资,涉及自动驾驶软硬件、汽车整车、销售等。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深动科技有20余人的团队将并入小米造车流程体系。除了深动科技,小米还投资了纵目科技、禾赛科技两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小米之前已经在供应链和手机智能产品链领域积累了智慧流程创新管理的经验,这为造车领域的企业流程整合提供了基础和经验。传统车企的供应链做到整车、多级供应商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准时制流程一体化,既可以为小米的智慧流程创新管理准备提供借鉴,也可以让小米充分认识到造车系统的流程整合复杂性。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涉及到的供应链会复杂得多,相关企业之间的流程整合,要在摸索的情况下,做到高效率、低成本快速试错迭代。当然,智慧流程创新管理也是小米快速实现造车目标的保证。
智慧产品创新管理

智慧产品创新是以高水平人才的大脑为基础,聚合成为人类智慧为用户进行产品创新,为用户创造全新价值。这里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规则的数据表达性弱,这是基于黑盒的创新的特点。这个创新過程中存在的变量关系以非线性、跳跃为主要特征,具有非连续性,因此,智慧产品创新是非线性价值创造的过程。

智能产品创新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系统之间的差异会变小。智慧产品创新依赖于人,而且是高水平的人脑聚合,企业可以依赖这个差异获得竞争优势。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智慧产品创新管理的战略意义和挑战要高于智能产品创新系统,尤其是在智能产品系统也具备相当创造性能力的时候,智慧产品创新系统的构建及其管理,会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挑战。

智慧产品创新的首要挑战是识别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有高度创造性,而且要有超出智能产品创新系统的能力,以人脑智慧超越数据智能。智能产品创新系统的推行,会让更多的人能参与智慧产品创新。对于企业来说,要从更多的候选对象中发现更少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管理难度增加。企业内部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也需要探索新途径。可能出现的一个局面是,智慧产品创新的工作量少了,从实践中培养的难度增加。留住这些人才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些人才比较稀缺,市场价值会高。因此,要给这些人才发挥价值的舞台,并从中获得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智慧产品创新的非线性特点,增加了智慧产品创新管理的难度,智慧产品创新的发展空间难以预见,不设限会给管理带来没有约束、没有目标的难题。例如,从自动驾驶汽车到一切可以移动的专用或通用智能机器人,对其发展方向和投入的把握都是挑战。企业要有在不同价值空间中穿插和连接的能力。

智慧产品创新管理对企业引领用户需求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企业要能察觉到用户的潜在需求。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产品创新相补充,智慧产品创新要能从少量线索中察觉到一般需求或大多数人认同的需求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智慧产品创新管理又高度依赖于企业及其生态系统的能力。

智慧产品创新管理中的人才塔尖性和需求满足普遍性,再加上创新采用的时间加速效应,企业要能同时具备人才优势和管理系统优势。

华为上矿山,是绝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也是基于大数据计算不出来的。2020年12月7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见面,任正非表达了一个意愿,说华为愿意与山西联合建立一个“煤矿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以便通过5G技术与煤炭开采技术的结合,帮助煤炭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21年4月,华为成立了一个新的一级部门——“煤矿军团”,跟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BG等在同一个级别。华为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工程专家、销售专家、交付与服务专家全都汇聚在一个部门,努力缩短产品进步的周期,把业务实行颗粒化,这是“军团”模式,煤炭是第一个采用军团模式的。华为探索的企业高层战略决策加军团突破模式,是对智慧产品创新管理的尝试。这样的产品创新是无法通过智能产品创新管理来启动的。只有在智慧产品创新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转到智能产品创新管理。
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变革的建议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约合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占我国GDP的比重为38.6%。

智能革命已经开启,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极之一。面对智能革命的挑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可以分三步走:智能化,智慧化,智能和智慧的融合。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智能化是应对智能革命的第一步,也是必经之路。已经有很多企业看到了数字化的大趋势,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智能化是数字化转型完成的重要标志。智能流程创新管理、智能产品创新管理所需要的大数据、数据模型、智能算法、云计算等都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成熟。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智能化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完成的阶段,需要长期的努力,尤其是在数据采集和积累方面的努力,需要超越一个临界规模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智能化具有较好的感知性,发展目标相对清晰,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找好切入点。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智能流程创新管理容易看到效率提升,其中一些数据密集流程是比较好的切入点。在做好智能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再逐步构建智能产品创新管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规模巨大,更新快,是我国企业做好智能技术创新管理的硬件条件。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智能化的基础打好之后,就可以去挑战智慧化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不论是智慧流程创新管理,还是智慧产品创新管理,企业都要一手管好创新人才,另一手管好技术创新管理系统。人才和系统的协调配合是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跃升,我国会拥有创新人才的优势。曾经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將被创新人才红利代替。这是我国企业做好智慧技术创新管理的软件条件。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做好智能化和智慧化之后,就会向智能和智慧的融合迈进。智慧技术创新管理和智能技术创新管理可以动态转化,彼此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智慧技术创新,会为智能技术创新打开新的发展空间,让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流程创新和智能产品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智能技术创新的发展,又会要求智慧技术创新向更新的领域拓展。智慧技术创新管理和智能技术创新管理在一个企业内部的融合是企业在智能革命下的技术创新中领先的重要标志,是值得我国企业追求的制高点,是我国企业践行强国战略的必然追求。

基金资助: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9IM050300)

作者:王毅

上一篇:校长学校教学论文下一篇:城乡社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