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中高中数学论文

2022-07-03

问题教学中高中数学论文 篇1:

探究问题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流程设计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流程,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在发现、思考、讨论、探究等行为行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教学 流程设计

数学最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凭借其抽象性、缜密性等特征,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对数学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实际思考与探究强化自身问题意识,开拓学生发展思维。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数学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中直接将数学问题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例如,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指数函数是函数学习的开始,对之后学生函数知识学习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在指数函数一课教学中,笔者直接将“函数”写在黑板上,学生结合之前的预习内容,能够说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随后,笔者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什么是指数函数?”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展示,学生有效认识到本节课是对指数函数的学习,在之后的教学讲解中,能够结合教材说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为“形如 y=ax(a>0,且a≠1)的函数”。笔者提问学生,“对x有没有什么限制呢?”在笔者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研究发现,指数函数中的x为自变量,定义域为R。在学生明确了解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公式后,笔者对本节课内容开展详细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本节课内容。将问题教学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将问题直接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有效学习数学课堂知识内容。

二、适当点拨,探究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進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应明确自身身份,引导学生针对数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陷入问题困境时再适当指导和点拨。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在实际问题探究中,梳理数学知识脉络,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数列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考试中较容易把握分值的试题类型。其中,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在本章教学中,笔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等差数列内容。在等比数列知识学习中,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比数列的知识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借鉴等差数列的学习流程,自主研究等比数列相关定义和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学学习中的难点,笔者发现学生对其他知识都能有效学习,但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始终不能抓住其要领。学生能够结合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式,首先写出Sn=a1+a2+a3+……an,鉴于学生的表现,笔者提问学生“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定义公式的差别”,学生快速说出等差数列为an=a1+(n-1)d、等比数列为an=a1qn-1。紧接着,笔者又提问学生“结合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求前n项和的方法,等比数列呢?”这时,学生立即列出另一个公式,将Sn=a1+a2+a3+……an的左右分别乘以公比q,即qSn=a1q+a2q+a3q+……anq,利用两式相减最终得出Sn=。将问题教学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方向,进而完善自身数学知识结构。

三、归纳整理,延伸问题

高中生思想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思维,为此,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研究学生自身提出的问题,延伸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空间。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课的教学中,在笔者讲解完“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角α与角π+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和“公式三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后,班上一名学生开玩笑道,“是不是还可以关于y轴对称”。笔者没有否定该生的想法,相反,笔者提问学生,“这名学生说得对不对,不如大家一起验证一下。”随即,学生绘制坐标系绘制角α的直线l,以及关于y轴对称对称的直线l1,学生发现从x轴到直线l的角的度数等于π-α。学生仿照前两个公式的问题,提出“角α的终边与角π-α的终边有怎样的的对称关系?”“l与l1的坐标又有怎样的关系?”最终求证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四。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问题的整理与延伸,开发学生思维。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安排教学时间,将问题科学合理地设置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多维度、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荣茂.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9):83.

[2] 葛志刚.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66):82.

作者:刘桂龙

问题教学中高中数学论文 篇2: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摘要】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深层次挖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受教个体的层次化引导,激发受教个体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以概率知识的应用基础为例,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实例分析;应用途径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剖析

问题教学法是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改革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所谓的问题教学探究方法,就是授课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交流、独立思考,找到有效途径来解决问题并提升自己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遵循一个基本的步骤,即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阶段教师是主体,教师在课前需要从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以及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出发,合理设计教学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首先要能够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与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讲解概率定义时,可以先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可以提问彩票中奖问题、银行卡密码设置问题、天气是否下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大家熟悉,比较感兴趣,对本节课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剩余两个阶段受教个体为主要完成人,这两个阶段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地与同学交流、探究,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前预习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探讨与解答.在这两个阶段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更易于接受知识,并且大家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都是以后继续学习与深造中非常重要的学术素养.

从这一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本质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问题的提出具有趣味性,这种教学方法摒弃了以前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满堂灌”模式,趣味性问题的提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次,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根据授课内容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分层次提出问题,兼顾班级里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逐步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提出的问题具有研究性,教师创新性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课堂内容精心设计的,每个问题必须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这些问题大都具有引申含义,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逐步引申到课堂内容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综上,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提出与研究都能够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养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真探究、发现与总结规律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建构与革新.

二、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途径

(一)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创建教学情境

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实例作为载体,将知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育者只有选对了与知识相匹配的生活实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生活实例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认知出发去建造合适的教学场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问题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与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教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需要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做到环环相扣,问题的提出也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交流,同时从问题的类型、数量与逻辑层面来看,应当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化过程,应当兼顾抽象性、思维性以及逻辑性等特点,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受教个体对课堂知识的由浅入深的层次化理解与数学思维的层次化构建,例如,教师在讲解概率部分的随机事件时,首先应当创建一个合理化的教学情境,让全体同学充分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从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概率基础的基本理解,教师可准备多个红、黄、白三种不同颜色的球,通过不同学生随机摸取来讲解概率的基本知识,加深受教个体对概率概念的理解.通过理解,教师可进一步设置问题将概率问题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染色体生男生女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概率问题的深层次认识.学生通过课堂中的“三色球事件”和最近所學的“染色体遗传问题”,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概率知识的存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增进了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程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授课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信息的丰富性和及时性可以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保证知识内容的持续更新;各种资源、工具的综合运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文化知识的单一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多样化发展.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学科,尤其在讲解概率问题时,这类问题常常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而高中生缺乏生活经验,在题目的理解阶段就会出现多种问题,导致在解题过程中错误频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议授课教师在授课阶段可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动画PPT、设置音频、开展游戏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情境引导式”课余作业.在介绍概率的教材中提到了抛硬币的小实验,教师虽然可以在课堂上随即开展,但若样本数量较低,则得出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且浪费课堂时间,还有在讲解有些抽象知识点时,多媒体的应用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习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时,讲解射击选手击中目标的题目时,我们无法做到实际操练,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在兴趣倍增的同时教学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实验的机会,且得出的样本数量巨大,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同时,也节省了课堂时间,方便教师对学生整体认识的全面把握与引导.善于借用新时代的科技力量提升课堂效果,是对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要求,将“问题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往往能发挥出彼此更好的效果.

(三)设计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有效探究

问题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是通过设定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该问题背后所存在的价值,从而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但是进行问题设定时,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只是对教材上的一些概念以及公式的变形,则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在展开教学探究时,也无法真正地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想采用问题教学法,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设计,使问题更富有探索价值.例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能够对概率这一概念有整体的认识.就拿生活中的抽签来讲,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抽签”去决定生活中的一些顺序问题、名额问题等.在抽签的时候,必然会有第一个人抽和最后一个人抽,其中的公平性应该如何把控看起来是个问题,但是在学习了概率之后,“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抽签时,他们抽到各种签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之后在学习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内容混合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解答,从而检测学生的掌握能力.比如教材上B组练习题中的第三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鞋柜里有三双完全不同的漂亮靴子,随机拿出两只,然后回答下列四个问题的概率:(1)取出的靴子不是一双;(2)取出的靴子都是左脚上的;(3)取出的靴子是同一只脚上的;(4)两只靴子中,一只靴子恰好是左脚,一只靴子恰好是右脚,并且它们不是同一双靴子.这个问题切合实际,不仅有趣而且也具有较好的探索意义.当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时,学生难免会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这需要教师能够再进一步地向学生解答,不能只一味地下发问题不向学生解释该问题的设置意义,这样难以起到真正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探究,研究问题不同解法

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得一些题目的解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较高,在对待同一题目时,往往能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这些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让组内成员能够学习和了解更多的解题方式,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地选择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法.而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也可以多设置一些解法较多的问题,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之后,教师再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方式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解题方式.学生的数学知识框架也在不断地扩充和完善.比如,在学习古典概型的时候,列举这样一个例题: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又来了15名新同学,其中男同学有12名,女同学有3名,现在将这15名新同学平均分配到3个教室中.(1)每个教室分配到1名女生的概率是多少?(2)3名女生分配到同一个教室里的概率是多少?将这两个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要求为:在保证求出正确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给出解题方法.学生在充分地独立思考之后,心中都有了自己的一份答案,然后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小组内进行多人讨论交流,每一个人就能学习到更多的解题角度,了解到更多的解题思路.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维碰撞,丰富每一个知识.就这个问题而言,有的学生想到的可能是列举法,因为题目中的人数很少,完全可以将每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有的同学采取的可能是古典概型的解决方法,而有的同學可能采用条件概率的解题思路.在小组充分讨论之后,紧接着进行课堂的分享,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将本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分享,再次在全班的水平上进行思维的碰撞.或许有些解题思路很烦琐甚至根本就不对,但教师也不应该批评否定,而是在纠正问题之后进行鼓励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一名引导者帮助学生进步.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锻炼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思维水平,加深受教个体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创新思想.这一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践,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下硬功夫,既要认真研究教材,注重知识点的各个细节,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要关注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引导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提高其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常芬.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下),2017(4):73.

[2]潘伟.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26.

[3]王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21):110.

.

作者:张弦

问题教学中高中数学论文 篇3:

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分层教学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实效性,而且可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它方便教师管理学生,降低教师教学负担.因此,将分层教学应用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笔者从分层教学的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势;应用

一、分层教学的相关含义解析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从教材选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将所面临的问题一一解决,并且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到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二、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由于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采用笼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很难兼顾到每名学生的利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数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即使是在不同的阶段,这些数学知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联系,如果没有学好前面的知识,那么学习后面的内容也往往比较吃力,甚至很多时候学生都需要复习前面的知识才能去学习后面的知识.而分层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考虑到了学生个体差异性,能够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把学生合理地、有效地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群体,从而为每个群体提供对应的教学服务,从而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服务,消除由于个体差异性而给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对数学基础比较好、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就非常轻松,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行了,课下根本不需要花费时间复习就能取得非常高的成绩,所以有时候他们感觉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比较简单,不利于自己数学能力的提高.但对数学基础比较差、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感觉非常吃力,即使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不仅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如果能够将分层教学应用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么必然可以维护每名学生的利益,让每名学生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三、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层

为了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每名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在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内容为主体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以及运用,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部分内容,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检测学生对这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做题情况选择对应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让每一名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进行分层授课

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时,要注意使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区别开,给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比较基础、简单的问题,把中等难度的问题留给中等生,把拔高的题目让尖子生回答,保证每个层级的学生都有回答课堂提问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实效性,而且可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它还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降低了教师教学的负担.由此可知,“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參考文献】

[1]王翻红.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9):36.

[2]张明忠.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8(1):99.

[3]赖火依.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7(6):15.

作者:李承兰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新思维教学高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