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垦茶文化论文

2022-04-17

【行业】第87届全国糖酒会在福州召开10月18日至21日,第87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糖酒会,是全国糖酒会历史上第一次来到福建省,也是首次在东南沿海地区召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农垦茶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农垦茶文化论文 篇1:

海南茶产业升级转型中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思考

摘 要:海南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茶叶,茶产业发展在90年代进入高峰,随后90年代中期又跌入低谷,近两年受中国茶叶市场热潮,加上国家对农业政策扶持和海南省加速农业经济升级转型的影响,海南茶业生产逐渐呈现抬头趋势,以五指山、琼中、保亭为代表的各茶区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创新管理技术、引进现代化设备,加快企业规模与市场拓展;因此,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人才与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海南省茶产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養;茶产业;科技创新;海南省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国家,也是世界上茶叶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中国茶叶年鉴(2013-2016)》①数据,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个县产茶,茶园种植面积与茶叶产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茶园种植及生产、加工等技术革新的影响,中国茶叶质量大幅度提高,与茶叶有关的深加工产品持续多元化,茶产业在我国经济与国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茶叶从业人口已超过八千万。

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端的海岛,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位于赤道两侧,是我国具有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型生态茶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以五指山、琼中、保亭为主,辐射东部定安、北部海口等地,具有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半个世纪以来,海南茶叶发展之路艰辛,茶产业发展在九十年代进入最高点,而后九十年代中期又随之跌入低谷,近两年由于受中国茶产业热潮影响,加上国家对农业政策扶持和海南省加速农业经济升级转型的影响,海南茶业生产逐渐回温;茶园、茶加工企业却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出现生产技术、先进设备、管理与创新等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海南省茶产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对策。

一、海南茶业发展现状

海南茶区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的中国最南端的新兴茶区,由于水、热、光等自然条件好,茶叶生产多分布在海南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与全国其他茶区相比,有年生长量大,成园快,采摘期长,春茶上市早等优势,发展茶叶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前半世纪茶园种植面积及产量呈现锥形

海南茶叶以海南农垦集团为主,自1960年开始种植,80年代后期,海南茶叶曾发展到鼎盛时期,茶园面积达8000公顷,产量达1.2万吨。但自90年代中期,由于我国茶叶市场全面开放,加上国际市场茶叶价格变化,红碎茶出口受阻,茶叶生产出现严重萎缩;到2001年底全垦区茶面积再次达到3.96万亩,历年累计生产干毛10.69万吨,年产量居全国垦区之首,曾经是海南省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基地之一。旗下农场生产的红碎茶和红条茶96%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把茶叶作为其支柱产业之一。

2002年后,由于受世界贸易壁垒影响,海南红茶出口受限,经济转型困难,市场与茶叶生产规模逐渐萎缩。国有企业改制,茶园产权转让、分包到农户以后,许多农户觉得茶叶市场行情不振,种植采摘速度远不比橡胶及其他瓜果蔬菜,于是“弃茶改种”,茶叶生产出现迅速衰退情况。到2012年海南省茶叶种植面积为963.7公顷,采摘面积为751.9公顷,产量为945吨;2013年种植面积为972.2公顷,产量为799吨;2014年种植面积为l024.3公顷,产量为846吨。②

前半世纪茶叶种植及生产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进入鼎盛,然后开始衰退至跌入低谷,面积及产量出现中间大两头小的锥形形状。

2.新形势下茶企业发展利好无限

海南在茶产业发展的这条路上,历经了无数次改革与融合创新,其中主要脉博随海南农垦集团跳动,2014年茶叶经营独立成立了海南农垦茶叶集团(称海垦茶叶集团),从农户回收茶园、集中生产管理等形式重新发展茶产业,以五指山水满乡地为主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创新管理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宣传茶文化,扩大茶叶优质品种等,加之市场驱动,海南民营茶产业企业逐渐壮大规模,白沙县与五指山县先后申请了农业部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为海南红茶品牌的推广再一次有效助力。

近两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省内12个重点产业的培育与升级转型,其中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省第一产业及带动第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海南茶产业几番探索与改革后,又呈现新的局面:

(1)茶园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

由于民营经济的不断加入与壮大,海南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近几年逐步增长,茶园由原来海南农垦一家独大向多家共存,形成以国营农垦为主,携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尤其是五指山地区民营茶企占据重要地位。

1984年-2001年间,海南农垦集团有46家农场参与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与深加工企业约22家,加上民间茶农与小部分私营企业,茶叶规模种植园约有60多家,2002年后逐渐减少,到2010年底减至15家,2015年海南茶叶凭借生态资源优势,再次进入国内市场,目前茶叶生产区域已由五指山、琼中等中部地区逐步扩大。各地政府通过采取各项惠农支农措施,扩大植茶面积,如琼中乌石、白沙县等地均对在海垦茶叶集团重新规划基础下,研发新的茶叶品种,并开垦规模种植。还有定安、澄迈等地尽管目前茶园面积不大,但私营企业投入力度大,茶农生产积极性高。

(2)茶叶加工品质逐步提升,企业注重品牌形象

目前全省有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仍然以海垦茶叶集团为主(占据全省茶产量的47.1%),在海垦茶叶集团的带动下,各茶叶企业注重生产质量管理与品牌推广,转变茶叶产业经营策略,注重品牌效益,农垦农工贸公司的“白沙”绿茶、乌石的“白马骏红”“白马君红”、南海的“海赋红茶”等品牌拉动,茶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量提高,茶叶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3)加大引进新品种的移种研究与试验

近几年,由于五指山、琼山等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茶叶种植园在茶树引种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如福建的福鼎大白、奇兰种、云南的紫芽等新品种的引种数量增加,规模种企业与茶农新开辟茶园的良种化比例也得到提高。

(4)各级政府及地方文化机构推动茶文化的传播

近几年海南省在政府行业机构的带领下,各茶叶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国内茶事活动,宣扬海南茶文化。地方民间茶艺、茶文化传播组织也竞相加入,自发组织各式茶会、赛事等,极大地促进了海南省茶产业的发展。

(5)大健康時代背景下,茶叶市场潜力巨大

在当今大健康的时代,全民重视健康养生,海南的茶叶生态资源受到全世界关注,以有机茶、富硒茶为主的茶叶及再加工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茶叶生产企业纷纷引进高科技现代化加工生产设备,注重生产清洁化、智能化,并制定自己品牌生产标准,以实现品种优良化、品质保证化和市场品牌化的新时代健康食品。

二、海南茶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

1.国内茶业人才依旧缺乏

我国在建国以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因其特殊的地位,也吸纳了相当量的优秀人才。但在80年代后期至今,茶产业的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地位被逐步弱化,对人才的吸引力自然降低,许多祖辈靠山种茶,靠茶园生活的家庭也在年青一代转行放弃传统的茶叶种植与生产,茶产业从生产到制作推广后期的服务均被列入“地位低下”的“夕阳产业”,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行情好一时,坏一时等变动中。

2.高校茶产业人才培养比例逐步上升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1995年,茶叶更是被我国教育部列入限制发展的黑名单。全国已有茶学专业的高校教学中,茶学专业院系奉行“只出不进”的策略,这种政策导致在这个时期上大学的整个70后,学生及教师在茶学专业研究及推广中几乎处于断层状态。而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人才培养更是从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茶艺师资格开始,茶艺师正式作为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一种职业。

据初步统计,截至到2015年,我国总共50所本科、高职院校设有茶学专业,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有33所,有20所开设茶艺专业,9所开设了茶文化专业③。2015年度毕业生首度突破了10000人。自21世纪初以来,茶学专业及茶文化、茶艺专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中的新兴特色专业。而即使如此,高校中茶学专业学生也多有在学习或毕业后转专业、改行。相对于其他行业,茶行业受限于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当有限。从事茶叶产业与经营的企业总结出人才悖论:“有专业及经验的招不来,而花大力气培训好以后又留不住!”只有寄希望于产业的发展得以解决。

现在设有茶学院系的高校,大多分属于农林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第一、第二产业,对于培养第三产业的学生,明显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但对于整个行业的需求来讲,仍然是杯水车薪。面对茶产业从上、中、下游8000万从业人员,在职教育是更沉重的命题。茶学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人员不够。茶行业几乎没有行业门槛,从业人员数量旁大,但又良莠不齐。这也是茶行业社会培训方兴未艾的缘由所在。

3.海南茶业人才需求现状

茶产业涉及三个产业,作为第二产业不具优势的海南省,茶叶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海南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经济升级与转型,势必要求加大第二产业的建设力度,将对茶叶加工、深加工与精制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产业升级与转型势必造成对人才的需求和资金的流通性。

(1)高科技新品种研发人才不足

海南传统农业一直占据着主流经济发展的地位,吸引了来自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的种植园主以及台湾省的企业家进行投资,同时从省级到市县及乡镇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需求大量的要农业技术推广及茶学专业技术人才,虽然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种植技术及新品种的研发人才有一定的补充。但总体上来说,海南省茶产业发展硬件问题主要存在于科学创新与技术的转化能力上面,也体现在创新及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南栽培的茶树品种一直靠从云南及广东引进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改变,尽管省内已经有部分科研人员或者有请中国茶叶科研所及浙江地区的茶叶专家来做过品种的开发创新及选育工作,但一直以来都是不愠不火的进行,总体进展不大,没有突破。

(2)加工技术型人才十分匮乏

但随着经济与信息的快速发展,茶叶生产成品上市后作为食品流通环节的再生产与深加工过程技术、包装等方面的人才却十分匮乏。在对茶叶的加工、深加工来说,制茶技术也大都是靠引进其他地区制茶经验,茶叶加工类型主要是红茶和绿茶、加工工艺等均来自福建、广东,加工品种相对单一,甚至许多企业还必须依靠其他地区的技术员来进行言传身教。

(3)茶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据初步统计,海南岛规模茶叶生产的企业(种植3000亩或加工企业工人数量达300人以上的)仅有几家,且基本都是属于海南农垦茶叶集团,其他规模茶叶生产企业少之又少。目前从业人员的平均学历为高中以下,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占据全省80%以上的农垦集团茶园及加工厂,工人基本都是50年代-60年代为主力军,均没有经过茶叶相关知识的培训,一线采茶及生产操作工更是没有读过什么书,而70年代以后的员工几乎也只是靠资深工人的带领,凭个人经验传授。

(4)茶文化推广及现代服务性人才缺口巨大

近几年虽然从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引进了部分专家参与研发,但自身精通茶学专业的人才数量极少而且相当不稳定,能够从事茶叶专业技术服务的人员寥寥可数,一线技术人员更是缺乏,与茶叶企业综合管理、经营销售、茶楼、茶艺馆等相关联的现代服务性人才也远远不能满足整个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茶产业研发、创新及茶文化、茶艺推广服务等人才在近五年内仍会存在较大缺口。

(5)省内高校对茶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滞后

海南省茶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海南多方面人才需求:农业管理部门、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茶叶贸易、茶叶运输、贮藏、包装及茶文化推广、茶馆经营、各项茶事活动、国际竞赛等工作均需要高质素大学生,而海南目前仅有个别高校设立了茶艺选修课程以外,还没有一所高校设立茶学专业,甚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也没有茶学专业,茶文化推广传播仅靠民间组织行为,省内高校在茶学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上严重滞后,人才匮乏将成为制约海南省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性因素。

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以后,省委省政府明确指示加速发展海南省十二个重点产业的培育与升级,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助力海南经济转型。目前海南齐聚多项优惠政策,在“一带一路”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下,茶产业这一传统行业急需向现代产业升级转型,海南省一方面急需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大量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一批适合于现代服务业的高质素综合型人才。

三、海南省茶产业人才培养对策

1.成立茶叶研究所,高薪聘请国内茶学专家

针对茶叶品种及产品创新落后情况,一方面需设立专门的茶叶科学研究所,通过高薪聘请国内顶尖茶叶研究专家,对海南生态茶区进行研发、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与中国农业部、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茶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或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院系进行联合研发,将海南茶叶推向高端、优质、生态的新健康替代品。

针对茶企业现有员工素质情况,可以适法引进人才,或请茶专业人员到茶企业进行讲课、培训等形式,提高茶企业员工的专业及综合能力。

2.在本科院校开设茶学专业,专科及高职院校开设茶文化、茶艺专业

目前对海南热带农业研究的主要依托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开设茶学专业本科,在各高职高专院校,如骨干院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茶文化、茶艺专业,将茶学、茶文化、茶艺等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制定出茶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人力培养规格。

(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茶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应考虑将茶学专业知识与茶企业实践能力相结合,重视对产品或管理创新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以园艺学、食品科学、茶文化传播为基本知识结构,延伸至与茶有关的设计、装饰、开发、经营、管理、文化传播、技术、教学与科研等相关茶业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2)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应具多样性

选择茶学、茶文化专业的学生,在能力要求方面除了应掌握主要基础课程中的茶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茶树的育种与栽培、茶叶加工与品质检验、茶叶贸易与经营管理、茶道及茶艺表演、食品工程、工艺、饮料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另外还需要具备:茶叶学科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审评、检验、茶文化和经济贸易、营销、茶艺表演、食品及饮料加工的实践能力。并具备了解茶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对农业和茶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能有效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与创新的能力。

3.加强茶学学科建设研究,推动科技创新

针对海南省茶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和基础薄弱问题,结合学校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目前承担的科研任务,可以将主要研究方向确定为热带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茶叶加工与品质化学。按照该研究方向与目标,再密切结合海南茶区的生态特点,开展有关科研选题和科学研究。

利用海南岛近70年来在“大叶种”种植中所形成的优势,加强对优质品种的筛选与利用,加强对茶叶加工产品质量问题的研究,着力解决海南茶叶品质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问题,强化对茶叶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由点及面”,逐步做出优势与特色。继续以食品安全生产为目标,研究茶叶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为茶叶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可以通过联合申报项目、与企业合作攻关等措施,不断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发挥多学科、跨部门的联合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4.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组建高水平实力派的师资团队

组建一支具有茶叶生产运营管理等实战派的高水平创新教师团队,是茶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如何留住本地高水平人才以及如何吸引外地优秀人才进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将现有高校、科研单位,甚至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资深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资源,在人才的选择上奉行多元化原则,将来自与茶产业相关的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单位、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人才融合在一起,组建一支理论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实力派师资队伍。

5.政府助力人才培养的推动器

政府、社会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需要直接参与对茶文化研究中去,将茶文化延伸的产业经济实体,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茶叶企业共同推进;并需加大挖掘力度,将地方特色历史茶文化传说、习俗、歌舞、奇闻轶事等,对茶产业资源做出系统调查整理,并创作出能反映海南民族风情的茶文化主题的宣传片、故事片,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由海南省统一对外宣传,作出长远的茶产业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有效地助力茶产业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加快人才培养的助推器。

6.重视民间机构对茶文化、茶艺人才的培养

目前海南从事茶文化与茶艺专业人才培训的机构仅有一家,当今多元文化的渗入与影响下,茶企业推广越来越重视个性化,对茶文化、茶艺及茶馆装饰方面的美感研究呈现多样,人才要求上除了精通茶叶和茶文化基础知识,更是在园林艺术、装饰设计、服饰艺术、插花、水果拼盘、茶器具组合等方面也有着相对较高的造诣,对人才技能类型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重视民间机构或民营企业对茶文化推广与茶艺人才的培养,形成“百花齐放”局面,从而不断壮大茶产业专业人才,提升整个茶产业的服务质量。

注释:

①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年鉴(2013-2016)》.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12月第一版。

②陈世登.“海南省茶业基本情况”,《2013-2016中国茶业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第202-203页。

③郭桂义,张洁,等.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国茶叶加工,2014,(2):44-48。

参考文献:

[1]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10-8,8:68-70.

[2]郭桂义,张洁,等.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国茶叶加工,2014,(2):44-48.

[3]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叶文化研究会.2013-2016中国茶业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

[4]于澄清,李小玲.茶文化对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7-07:13-14.

[5]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年鉴(2013-2016)》,中國农业出版社,2016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于澄清,硕士研究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茶艺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茶文化;黄景贵,博士研究生,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李小玲,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工程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作者:于澄清 黄景贵 李小玲

我国农垦茶文化论文 篇2:

动态

【行业】

第87届全国糖酒会在福州召开

10月18日至21日,第87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糖酒会,是全国糖酒会历史上第一次来到福建省,也是首次在东南沿海地区召开。近年来,作为食品生产和消费大省福建的省会城市,福州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形成了以食品原料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保健及绿色食品业、果蔬饮料及茶饮料加工、方便食品及休闲食品业为主的配套齐全、规模巨大的食品制造产业集群。

第四届茶都博览会在安溪举行

10月1日~10日,第四届中国茶都茶叶茶配套博览会在“全国产茶第一县”福建安溪开幕。展会期间的活动有闽茶“茶具品牌”、“茶叶包装品牌”、“茶叶机械品牌”三项十佳颁奖、华福清肺枇杷花茶推介会、铁观音秋茶品鉴会等。展会恰逢“十一旅游黄金周”和安溪铁观音秋茶上市,茶文化旅游展示、茶乡欢乐游等活动,让各方茶客醉入茶乡成佳友。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年会举行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九届年会今日在哈尔滨举行。本次年会的焦点为“产业创新和食品安全”,来自国内外500余名食品专家参会。年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布了相关数据:30年间,我国高校食品院系从10余个快速增长到235个;食品科研院所由200余个减至60余所,尽管总量减少,但实力增强,与企业对接的能力日益提升。年会上还颁发了2012年年度学会科技创新奖。

国家预包装食品质检中心落户浙江

近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复:同意筹建国家预包装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是浙江省质检院在建设“质检强院”中迈出的又一坚实的一步。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或者直接用于餐饮服务的食品。在食品流通过程中,预包装食品在采购环节必须要索取相应的标签检验合格证。

【风向】

9月食品价格回落

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0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6.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8个百分点。与前几个月相比,食品价格上涨对CPI贡献进一步减弱。专家和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今后几个月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澳洲万头良种奶牛定居宁夏

宁夏史上规模最大的奶牛引进项目——宁夏农垦从澳大利亚引进1.2万头良种奶牛,从10月15日开始陆续运到。这是宁夏农垦着力打造奶牛存栏量达到5万头、鲜奶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的重要步骤。据了解,宁夏农垦今年总投资9亿元资金用于贺兰山东麓平吉堡奶牛场项目建设。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高宁夏垦区奶牛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有效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资本】

联想控股丰联酒业亮相

近日,联想控股旗下“联想酒业控股公司(筹)”正式以“丰联酒业控股有限公司”名称亮相,成为与联想集团并列的二级子公司。丰联酒业以并购重组为业务发展主要途径。2011年7月,公司实现对湖南武陵酒公司的控股。2011年10月,公司全资收购河北承德乾隆醉酒业公司。2012年9月,公司全资收购山东孔府家酒业有限公司。在未来2~3年,丰联酒业将持续收购优质的白酒品牌,并寻求全国性白酒品牌的整合机会。

通天酒业并购烟台白洋河

通天集团酒业有限公司并购烟台白洋河酿酒有限责任公司仪式9月26日在北京举行。双方约定,通天酒业控股烟台白洋河酿酒公司,按照白洋河酿酒公司“退城进园、搬迁扩能”的一系列规划安排,整个项目建设总投资3650万美元。其中,一期投资2000万美元,主要完成新厂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年内新厂区投入生产运营后,公司各种酒类总产量达2.5万吨以上,完成销售收入3亿元。二期投资1650万美元,主要进行酒庄及葡萄基地配套建设。

吴裕泰收购香港博达

北京茶叶老字号吴裕泰将在11月5日、6日举办的京港洽谈会上,与香港博达有限公司签约,收购其99%的股权,并成立“吴裕泰香港有限公司”。据悉,此番收购,将成为吴裕泰借壳上市进程中的关键一步。这让吴裕泰获得资本市场助力的同时,也将成为京城第一家茶叶上市公司。目前,尽管国内有很多茶叶品牌,但在上市层面却只有安溪铁观音正在排队中,北京的茶叶企业尚未有一家进入资本市场。

绿润食品拟私有化

10月15日,在美股上市的山东绿润集团公告称,绿润集团宣布董事会于10月9日收到董事会主席兼CEO陈思的私有化要约,要约价格为1.6美元/ADS。山东绿润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板栗加工企业。2012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总额4080万美元,同比增长14.2%;净利润330万美元,同比增长2.1%。2007年5月,集团公司在美国OTCBB市场成功上市,2009年9月9日,公司股票成功转板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

思念食品拟从新加坡退市

新加坡上市的国内速冻米面食品巨头思念,其管理层方面提出的“私有化”计划,每股收购价为0.186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币5.114元),等于过去1个月思念平均股价溢价21.2%。按照管理层的出价,这次“私有化”或涉及1.1亿新加坡元。思念在一份公告中指出,退市不会实质改变公司主营业务。在方案出炉后,思念在新加坡股价一度大涨6.3%到0.185新加坡元。

【安全】

河北政府澄清五得利“硼砂门”

近日,通过调查核实,根据省内外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河北省有关监管部门一致认定,五得利集团深州、雄县公司在面粉生产过程中不存在非法添加剂硼砂问题。9月14日,河北省工商局接到沧州市工商局报告称,五得利面粉中涉嫌检出硼砂。河北省工商局立即依法采取措施,通知各市局要求经营者对流通环节同厂家、同品牌、同规格、同批次的五得利面粉暂停销售、下架封存。

南山奶粉生产商被注销生产许可证

9月27日,湖南省技术监督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公告称,决定对南山奶粉生产商湖南亚华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予以注销。今年7月,广州市工商局发现由湖南省长沙市亚华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山奶粉问题严重,五个批次的婴幼儿奶粉中都检查出含有黄曲霉素M1。7月23日,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宣布,奶粉中含有黄曲霉素的原因是奶牛在喂养过程中食用了被黄曲霉素M1污染的饲料。

【公司】

贝因美与爱尔兰企业战略合作

10月9日晚贝因美(002570)公告,公司与爱尔兰Kerry集团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在服从所有合同限制性规定的前提下,Kerry将主动使贝因美可获得其现有的和未来开发的营养、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婴幼儿食品技术。Kerry将确保贝因美可一直合理访问Kerry的全球研发与技术应用中心,在营养开发项目方面,Kerry将优先对待贝因美的项目。

山西汾酒出厂价平均涨两成

山西汾酒公告表示,根据目前汾酒系列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公司决定从2012年10月9日起上调部分汾酒产品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为20%左右。其中,国藏汾酒、青花汾酒及玻汾系列产品出厂价格暂不进行调整。山西汾酒上一次调价是去年3月,当时其对30年青花汾酒系列产品的对外售价上调20%左右;公司40年青花、20年青花,以及20年老白汾酒系列产品对外售价上调10%左右。

卡夫完成全球业务分拆

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宣布,已经正式完成对全球业务的分拆,把原来的公司分成全球零食业务和北美杂货业务两个独立运营机构,并作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开始交易。分拆之后,北美杂货业务将继续使用卡夫这个名称,而全球零食业务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新公司的名称是蒙大利兹(Mondelez)。卡夫食品中国公司将成为蒙大利兹的一部分,而他们公司在中国的名称也将改为“亿滋”。卡夫食品中国公司透露,预计将在明年完成公司名称变更的法律手续。

大城往来说明会在京举办

9月29日,宜昌和开盛世投资有限公司在京举办说明会,介绍其开发的平墅项目——大城往来。大城往来提出一种崭新的居住概念,打造“绿色生活”的人居生活空间。该项目占地383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10.72平方米。规划区域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城东大道,毗邻宜昌市火车东站,地段优越,依山而建。

【数字】

质检总局14个月检出270吨问题洋奶粉

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会公布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据统计,14个月以来的通报名单中,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四分之三为婴幼儿奶粉。34批次中,超过一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不合格洋奶粉中,除了亨氏、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澳大利亚的个别品牌外,其余均不出名。

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交会成交额705亿元

9月30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圆满落下帷幕,达成贸易交易总额705亿元,创历届之最。其中,贸易成交额排在前三位的展团是江苏省展团、广东省展团和农垦展团;贸易成交额排在前三位省份是江苏、广东、吉林,分别成交了154亿元、131亿元和108亿元。

哈尔滨将打造30个食品工业项目

今年哈尔滨市将重点打造包括康师傅面食生产基地、秋林里道斯生产线扩建、青岛啤酒新生产线建设等30个食品工业大项目,总投资可达24.13亿元。其中,康师傅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据统计,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哈市食品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65.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57亿元,年均增长31.2%。去年,哈市重点食品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22亿元;今年30个重点新建、续建食品项目将再获24.13亿元投资。

腾新食品上市首日暴跌8%

10月11日,腾新食品(002702)首次公开发行1770万股股票,发行价格为29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39.73倍。上市首日报收26.68元,下跌8%。公司本次拟募集资金2亿元,募投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将新增速冻鱼糜制品产能2.2万吨/年,新增速冻肉制品产能0.8万吨/年。公司主营业务为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的速冻食品。

编辑:刘鹏 250886958@qq.com

我国农垦茶文化论文 篇3:

广西高校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探究

【摘 要】本文以廣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在高水平专业、高素质师资队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院校治理体系、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推进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提出进一步扩大国际化办学的深度与广度、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智慧校园等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校  创新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预示着我国迎来了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高职教育正从最初的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建设发展,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应紧跟经济形势,创新办学思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015年2月,广西区政府实施“强基创优计划”,推动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精神,广西38所高等职业院校共同承接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等21项任务和14个项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高校,2016年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2015—2018年学校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所明确的具体任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一、创新行动计划措施与成效

2015年以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一会三集团二联盟”多元化办学平台,从高水平专业、高素质师资队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院校治理体系、特色校园文化等六方面入手,承担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21个建设任务与10个建设项目作。三年来,认领的21项任务启动率为100%,项目完成率为100%,共投入建设经费14783.9224万元,资金预算投入完成率为100%。

(一)树立标杆,打造高水平专业及专业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重大战略,以及广西“九张创新名片”所涵盖的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色农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物流管理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等5个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打造3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美丽广西·宜居乡村”“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技术研究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工程,以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等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大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力度。二是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广西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茶叶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的指导职能,通过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开展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试点,创新“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办学层次与人才培养质量。经过三年建设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获自治区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2018年《跨界协同四链融通: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茶产业链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徒制培养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典型案例;主持和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5项,第一主持1项、第二主持1项、参与3项;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33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77项,其中2018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与网络评估”一等奖。

(二)强化机制,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三大计划,七项工程”为抓手,打造一支师德师风高尚、理念先进、业务水平高超、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的教师团队。其中“三大计划”,一是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导向,开展师德建设计划,将师德考核贯穿到教师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等职业成长全过程,同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形成师德建设整体合力;二是以服务教师发展为根本,实施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计划,通过制定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教职工分层培养机制,不断促进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三是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抓手,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计划,统筹推进“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基础,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为主体,高层次领军人才引领为动力”的人才强校战略,为推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七项工程”是指依托“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引育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育工程”“青年教师师能助推工程”“‘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优秀团队培育工程”“教师社会服务激励工程”“师资队伍国际化视野拓展工程”,构建分层培养、能力递进的培养机制。2015年以来,新增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八桂名师”1人,首届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1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培养对象2人。拥有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5个、协同创新团队2个,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培养对象1人。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硕果累累,获国家级奖项18项,其中获国家级二等奖5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名。

(三)协同共建,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增强社会服务效益。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协同育人“七个共同”为准则,搭平台、引项目,创新产教融合载体:一是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高端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农业、农产品流通等关键技术和岗位技能需求,围绕农垦企业海外战略、边境地区扶贫富民,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设建成集人才培养、生产示范、科技研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涉农专业链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服务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创新广西茶叶专业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搭建国内高水平的茶业、物流业产业链产学研合作平台,建成两个示范性职教集团,打造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和中国农垦职业教育联盟成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品牌、面向东盟职教合作的重要窗口和边境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平台;三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引入行业企业多元主体参与办学,与国内知名企业、地方政府、研究院所高校等单位合作创建“六堡茶学院”“智慧农业网络生态产业学院”等3所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近3年学校与155个企(行)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90项;围绕涉农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在智能农业、农产品加工、茶叶加工等领域校企合作承担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部级科研项目12 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16项;横向科研项目15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1项、广西科技成果登记10项、发布广西地方标准7个,为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再就业培训79415人次。

(四)多元合作,开展国际化办学交流,扩大国际化视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和广西农垦企业“走出去”战略布局,依托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以涉农产业链为特色,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学校国际化办学力度。一是对接东盟国家涉外贸易、国际物流、食品加工、跨境旅游等产业,将国际标准引入到专业与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到教学质量与职业资格鉴定中,从而实现与国际无缝接轨;二是与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开展教学交流、教学能力培训合作项目,建立多类型的师生海外访学工作体系,建立外语培训中心,开阔师生国际化视野与思维;三是扩大合作办学规模,成立中国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泰国亚龙丝路学院和对外汉语培训中心,推动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经过三年的建设,引进了“新加坡教学工厂”“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国际办学先进理念,对照“英国皇家物流师”“瑞士ABB”“德国库卡工业机器人”等国际职业技术标准,推动物流、商贸、旅游、工业制造四大涉外专业群国际化建设;选派教学、行政管理人员30人次/年到新加坡学习进修,聘请10名高水平外籍教師和跨国企业主管等优秀人才担任学校教师工作;加强与越南、泰国等国家高校开展学分互认、交换生等合作,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招收全日制教育国际学生30人/年,组织学校应用越南语、烹调工艺与营养等专业105名学生到东盟国家进行为期1年的交流学习活动;为东盟国家职业、技术学院输出涉农专业和汉语专业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资源。

(五)创新体制,完善院校治理体系,提升诊断效能。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新时代、新任务、新标准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出发,完善院校治理体系。一是面向社会,建立自主办学、科学管理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落实“放、管、服”制度,推行二级学院改革,下放人权、财权、事权,激活二级学院办学动力;三是以卓越绩效为导向,稳妥有序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四是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构建人才培养过程中全要素、全过程、全员参与多维度自我诊断与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2015年以来,学校完善并实施具有现代大学制度特点的学校章程,构建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项目绩效”的职工薪酬体系,建立以业绩、标志性成果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和调控机制;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可量化的专业技术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制度,确立教学科研型和教学教研型等职称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了“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学校—各二级学院(部门)—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健全了“学校—各二级学院(部门)—专业”三级目标链,实现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常态化。

(六)文化育人,打造“思茗文化+民族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崇德、至真、尚礼、立美”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发挥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一是以茶文化打造为抓手,结合优势专业、产教融合平台和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思茗”文化育人品牌;二是以民族文化传承为途径,依托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等民族节日和文体活动传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打造“民俗”文化育人品牌;三是通过四大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助推学校校园文化育人品牌的打造。近三年,学校承担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茶文化传承创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完成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陶艺烧制技艺子项目和国家职业专业教学资源库园艺专业教学资源库“茶叶生产技术子项目”,初步构建了“茶文化、非遗文化”系列立体化网络课程。其中《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获2017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成功入选由中国青年报主办的2017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

二、创新行动计划创新与亮点

(一)以项目为载体,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中高职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信息交流等5大平台的作用,促进学校合作办学向国际合作方向发展;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广西物流职教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开展国际先进职业教学资源学习引进、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形式,建设覆盖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骨干专业(群)10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和骨干职业教育集团3个。学校进一步发挥品牌和专业优势,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三年来,与5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接收了220名学员到校学习,分布到全院22个专业中,累计派出8名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和学习交流。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学校推选的两个典型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2018年年会,学校发展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整体提升。

(二)以合作平台为基础,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服务、合作、开放”办学理念,走依托行业,紧扣产业发展,集成专业优势,以校企项目合作带动产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着力探索完善了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了学院理事会、中国茶业职教集团、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广西物流职教集团、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中国农垦职业教育联盟(简称“一会三集团二联盟”)的多元化合作办学平台。学校与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广西农垦明阳生化科技集团、大连机床集团、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示范科技园区、广西玉柴物流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基地共建、科技研发服务,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建、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2018年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 50 强),办学活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以品牌建设为契机,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依托多元化办学平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品牌和专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与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采用招收境外留学生、面向当地员工开展学历教育等方式,开阔本校教师的国际职教视野和提升其国际化办学能力,在培养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国际化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范围,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依托广西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有机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进一步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在产品研发、工艺改造、专利申报、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依托“民族文化+茶文化”品牌建设,成立六堡茶制作技艺、民族编织、陈设艺术设计3个大师工作室,推进“非遗”课程化,充分发挥《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级资源库的共享辐射作用,促进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四)依托质量保障机制,推进学校诊改工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健全质量保证机制,将职能部门从传统的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管理、保障模式,向以质量标准为基准,通过诊改流程和质量改进螺旋运行产生内生动力的治理、服务模式转变。按照“五横五纵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全面梳理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教学诊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考核评价等办法,形成完整的内控体系;围绕学校、专业、教师、学生、课程等核心要素制定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各子规划、个人发展规划等四级目标链;对应规划目标,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环节质量标准,以及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质量标准体系,形成完整的标准链。通过教学诊改建设,各质量保证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保证文化逐步形成。

(五)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入手,创建大思政格局。廣西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建设为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专业课程中,挖掘整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2016年,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之年,学校以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为目标,实践育人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为主线,进一步发挥学校易班发展中心的资源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2017年,学校实施学校茶文化、太极文化、“非遗”文化等民族特色文化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推进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进头脑,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2018年,学校承担广西教育厅《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机制研究》课题研究,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为基础,加强各门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育人同向而行,立足本校,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三、创新行动计划与展望

(一)亟须进一步扩大国际化办学深度广度。创新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引入了国际先进的职教标准,也进行一些卓有成效的国际项目合作,但是距离学校期望的让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国际化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让所有学生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国际先进职教标准课堂,以及以国际化引领集团化办学,持续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等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未来需要进一步依托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加强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外职业院校以及相关职业教育组织的合作,建立健全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形成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办学深度与广度。

(二)亟待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三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与发达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较大差距。在未来的建设中,首先将从更新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出发,把其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建设内容。一方面通过吸收政府、行业、社会各方资本以及学校经费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一批结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另一方面创建创新创业学院,建立跨界合作的广西高校创客中心,为创客搭建交流、学习、知识分享、技术互助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

(三)急需进一步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对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管理、教学、诊改发挥着强大的支撑作用。目前的信息孤岛严重影响内在关联数据的整合,在未来需进一步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通学校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孤岛,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协同,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与智能化感知环境,为学校与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将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转到智慧校园,构建起“泛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教学平台、数字化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教室与智慧宿舍、数据融合平台,建成有智慧职教特色、有新技术新理念、有融合应用示范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2015-11-02)[2019-05-0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2]关于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执行情况及有关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EB/OL].(2017-04-24)[2019-05-05].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704/t20170424_303162.html

[3]关于2017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执行情况及有关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EB/OL].(2018-04-13)[2019-05-05].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804/t20180413_333067.html

[4]关于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执行情况及有关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EB/OL].(20197-03-22)[2019-05-05].http://www.moe.edu.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903/t20190322_374881.html

[5]席东梅,高职创新行动计划:引领发展正当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

(责编 黎 原)

作者:敖茂尧

上一篇:文化馆群众文化论文下一篇:媒介新闻传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