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茶文化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高校建設与发展中,图书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建设能够帮助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该在图书馆中设立茶文化主题阅览室。本文将对高校图书馆以茶文化为主题建立阅览室的意义进行探究,通过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建立,促进高校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古代茶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古代茶文化论文 篇1:

论茶道之特性对传统武术的启示

【摘要】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载体,能够拥有共通的特性,其交点是以人为核心;站在武术学视角去观察茶道中对人之身心的影响,应用于武术而产生正面的作用,是不同载体、不同视角的启示,是对武术渐近于道的细致剖析。文章以茶道自有的俭、真、和等特性,通过静的运作氛围,提升对人之经验世界的认知,从这一认知过程中,观察对武术的启示。以此得出传统文化各载体之间相互包容与启发的结论。

【关键词】茶道;武术学启示;视角;茶道特性

【Key words】tea ceremony; enlightenment of martial arts; the angle of view; features of tea ceremony

引言

无论武道的刚柔相济,还是茶道的清素优雅,都离不开道之一途的直指本心。从行为与心性相合的角度来看,武,是“形动心静”以合道;茶,是“形动静心”以合道,武术形动而心静的过程,是更为高明的体悟方式,也更为复杂,这绝不是单指外形的动产生静心的体验,其中蕴含对道之认知的深浅。作为经验世界的人,其一切行为都必然从经验心开始,即对经验世界的自我之清晰认知;人由经验心向内展开从经验心向超验心的回归,从而使“我”的“性质”的直接改变而能力剧增,这里我们称其为彰显超验心。〔1〕所以,茶艺之形动而静心的行为,就是建构经验心以彰显超验心的过程;武术借鉴茶艺中更为简单的“静心”方式,则必定能够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本文从茶所涵盖的三种特性入手,阐释茶道之特性的修心作用,并从武术学视角展开思考。当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中,身与心是浑然一体的,修身养性,就要做到知行合一,茶道的特性,也必然是浑然一体的,这是任何传统文化都具有的共性。

1习而性定——俭

俭,是古人对自我的一种道德约束行为。从相对性的角度看,俭是一个中性词,存在物性和品性;单纯的物质之俭,是一种假象的俭之行为,并不能确定人的品性做到了“俭”;习而性定,是物性与品性相合的“俭”,即:用节省、不浪费的行为,透出人性的真实谦逊,其中,俭之本质:性定,并没有改变,所以,对俭的认知过程,就是性定为俭的过程。

茶道特性之“俭”对武术的启示,一则,如《茶经·九之略》所述,后天之工具均可舍去,武之套路繁多,似乎有些无用之技,武之动作的习练,也要做到对动作、器械等精简;二则,是对习武者心性的启示,茶之特性“俭”衬托出的“清心寡欲、戒奢从俭”,是从内而外展开的身心之体悟,然而,静心的方法,也是武存于道的外在条件,所以,武术的训练,也应由内而外地展开,以期达到内外相合,即习而性定的方式。

1.1俭以精行

精行,是渐近于道的自我行为要求。在俭之特性的关照下,对技艺的精细,是去除“色心”(即假象的认知)的前提条件,使之不陷入执着的误区中。

《茶经·九之略》中,从制作工具、用水环境等,介绍了茶艺过程能够省略的地方;〔2〕所以,茶艺行为之习中,存在清淡的俭之特性,而且,行为之俭必定以心性之俭为最终目的。

从“俭以精行”的自我态度和行为规则去观察武术,不难发现,传统武术训练的模式也是对动作的逐步精简。从重复的动作中,逐渐熟练动作的节奏,以产生逐渐自然的心静感觉,重复的动作训练,虽略显单调、乏味,却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训练时,人容易受到其他情绪的干扰,此时,可借鉴茶之俭的特性,精细武术之动作的训练,其实质就是从茶之行为的精细中,找到适合于武术的精细方法,以期通过精细的习练,降低武术训练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影响。

从茶艺的行为看,茶之俭的特性使人精细而求真,物性与心性合而为一;那么,武术对训练动作的精细,也是对人之形动而心静的精细,当然,俭以精行,不能说是合道的唯一法则,却是减少武术动作训练中对认知的误区。

1.2俭以养德

古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古人在尊崇天地自然之道时,也时刻保持对德的高度操守,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一直以俭以养德为立。

俭以养德,实质为生存论转化为心性论的过程,是有觉的养德而性定方式。〔4〕有觉性,即认知其行为的自觉性,并没有强制的要求,以俭养德的方式,即是心性之俭的正德行为,有德之处,必为向心性的修心方式。

茶道特性中的俭,是自然而然之道的德处,是人所寄托希望的载体,所以,茶之俭以养德,被用于许多文化载体中。

在对武德的培养中,拜师奉茶是必不可少的入门过程,是对德之完善的行为,故有“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奉茶在拜师中的出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因其特性的俭,故使之融入对德的性定之中,这是武术思考自我性定的一个途径。武之合道,必然存在通过行为而性定的方法,但在这其中,不能忽视茶道之特性俭的途径,即习而性定的核心——俭。所以,武术的训练、技击等,也可以从茶之特性的俭中,找到对武德之养的方法。

习而性定,对于茶来说,是物性与品性相合;对于武来说,则是行为与心性相合;茶之习而性定为俭的方式,是传统武术习练者应该高度重视而深入挖掘的。

2苦而求思——真

茶艺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饮茶。古书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思意”〔5〕,是在性定的基础上,对求真求实的长期而艰难的实践过程,因为求实而真的行为,是极难寻求的清晰认知的过程。

善饮茶者,不失茶的真实,这种真实,是不带故作或玄虚的。苦,既是一种具象的描述,又是一种抽象的比喻;苦茶久食,是为了认知事物的本相,给人真正的精神享受和体验。所以,苦茶久食,是求真的完整体悟过程,其中的启示,就是武术训练中要注意的地方:求真。

当然,无论是茶艺真实的行为,或是茶使人渐近于道的真实本性,都是武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流失传统的同时,也偏离了对人之本性中的真实;以茶之特性的“真”来观察武术,不会越行越远地偏离于真理,之所以如此,源于历史对茶道的印证——来自真实自然的产物。

2.1苦茶久食

陶弘景在《杂录》中记载:“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6〕西汉时有个叫壶居士的人在《食忌》中说:“苦茶,久食羽化。”〔7〕茶之性,中平而味苦,生于名山秀水中,乃是自然的产物;苦茶久食,是十分细致的过程,也是逐渐体悟“真意”的动态过程。

武术训练与苦茶久食,有异曲同工之妙。武术训练中,重复的站桩、手法、身法、步法等,就是对人之意志的磨炼,也是坚定自我意志的必然训练方式,如同茶之久食才能有深刻的体悟。所以,武术的体悟方式,重在对苦和久的坚持训练过程。

苦,本身是物性的表现,从武术中看,茶之性苦,和武术之训练过程的身心疲惫对应;久,则是对苦之物性的坚持行为。武之渐近而合道,首先是对身心之意的引导,故,武术的训练,是从苦、久而为之的行为中,明晰对有意之意的认知,如同茶之食而觉苦;从长期不断的重复训练中,渐渐消除对自我之身心的认知,即消除自我有意之意的执着,而变成模糊的无意状态,如同茶之久食则不觉苦;两个不同层面的体悟,是对合道之有意无意的真意状态的经验认知建构。

2.2饮茶思意

传统文化载体的特性,都存在对“我”之“性质”的清晰认知的作用,这一认知过程,即构建经验心而彰显超验心的特殊方式:体悟。

茶,使人神清气爽,达到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让人从执意醒悟,回归对真意的体悟;所以,茶之特性的求真,有清心的独特作用,能够启示武者从武术之训练中,回到对静心的体验。《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说:“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8〕从中可以体会古人对饮茶益思的直言,即对自我之“性质”的体悟。

武术训练,放松、提气、发力等,都是由松到紧,再由紧到松的过程。体悟拳之本意,就是身心紧的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做不到身心的放松;所以,在延续武术动作的基础上,注重招式的灵活性,武术的招式并非固有,而应善变。

武术的体悟方式,可借鉴品茶益思的方式,身心训练的过程中,或会因为体验的过分集中而对意之体悟产生执着。意拳宗师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曾言:“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之力的修炼。”〔9〕武术的训练不是循规蹈矩的固有过程;身心之意,是可以无限放大或缩小的,在武者看来,茶道体悟真意的方式,更加清晰,源于性定而求真的经验心构建之清晰过程;所以对武术来说,从行为之建构经验心的认知清晰到完全自然,即自我之“性质”的真实提升。

3自然而然——和

人之自然状态分为两种:身体自然与精神自然;两种自然统一而就,不能分开而言。

茶之生长的自然环境及其本有的自然特性,即是外向与内向的自然和合。武术所讲“天人合一”,就是经验世界中外向的体验与内心的认知的和合。内向与外向之和合,是对俭之性定与苦思求真而体悟的彰显超验心的过程。

天地之自然生长的茶,自然而然带有和的物性,跟武术之外向与内向相合,有着显而易见的启示作用。

3.1自然的茶境

茶境,是饮茶的动态环境,也是茶之自然的外在条件。

茶的环境分两类:自然之境和人为之境。不难发现,人为之境也是为了追寻自然的氛围,所以,茶之境的最终氛围,就是自然之境,从茶中寻找和合身心的内容,一定要对外在的自然环境有足够的重视。

从古至今,茶之环境是人们追求茶之合道的外在条件,天然的环境构造,最有和谐的韵味,以石为桌、鸟鸣为乐、山水为画,等等;从品茗中感悟自然和谐,由茶中作乐体悟自然的真意。

武术对环境的要求低,是因为自然的环境条件难以寻找,所以,传统武术对自然的追求,是从习练中逐渐对身心自然的体悟;武术的训练、击技、武德的培养,建立在对身心提升的基础上,自然之环境则是由外而内对人之心性的影响。

武术训练的自然环境难以寻找,则可以营造带有自然氛围的场地,如竹木地板、人造山水、音乐、字画,等等。现代一些武术场地中,有沉闷、不通风的情况,这更难接触到自然,将茶渲染自然的方式放入武之身心的提升中,以期达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身心的自然而然的外在条件。

3.2自然的茶性

古人喜欢喝茶,源于对养生的探索和对自然之强大生命的崇拜。宋代吴淑的《茶赋》有:“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10〕茶道自然之和合的特性,可以延伸至武术的养生理论中。

从四季养生的角度来看,茶与四季的和合也适用于武术。春季,身体中所带寒气尚未消散,选用慢至平缓的武术拳种动作,渐渐驱散体内寒气,而白茶和花茶是以温和回甘出名的,可以辅助武之习练,利于驱除冬季的寒气;夏季,自然之阳气渐升,易湿、热,选用平缓至快的武术拳种动作的同时,可选用性苦而寒的绿茶(黄茶)、黑茶(半发酵,如生普洱、生茯苓茶等),可以消暑解热气;秋季,身体因渐寒的气候而自我调和,这时拳种中动作的节奏由快至平缓,可辅助身体的调和功能,而青茶(乌龙茶)性味介于绿、红茶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体内余热,又能恢复津液,亦适合秋季饮用;入冬以后,天气逐渐寒冷,选取平缓而慢的武术拳种及动作,可平缓地驱除体之寒冷而不伤身之气,红茶、黑茶(全发酵,如熟普洱、熟茯苓茶等)味甘而性温热,有较强的生津作用,适合冬季驱寒养体饮用。〔11〕

“心意作用”为导的习武理论,与阴阳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武学中的“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后发先至”〔12〕等,都以阴阳辩证思想为指导。从茶道中体会“和合”,将茶之自然的和谐观,用于武术之身心的训练,从局部互补到周身内外的调和,都有很好的帮助;这里,将茶道和合的特性作为一种精神式的向导,使武术之习练的过程渐近于身心平衡的和合。

4 结语

从茶道的特性中,寻找对于武术文化的深刻影响,能够带给武术文化更大的探索空间,不同的传统文化载体,从寻找道之一途的方法来看,都是一致的,即相互之间的包容与启发;因其本质和特性的不同,才出现了不同的对外表现方式。

茶道对于武道的启示,也是从不同的特性到相同的共性,二者在经验世界的认知中,都是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悟,在逐渐清晰的过程中,将会无限接近对自我超然的彰显超验心的体悟。既然如此,各传统文化的载体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包容的不同方式方法,即通过现象看本质。

从武术学视角去观察茶道,整合其对于武术文化学的另辟之道或改善之处,进行剖析式研究;从这一研究过程中,力求寻找传统武术文化精进之新道路的各种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5:2-10.

〔2〕〔唐〕陆羽撰,郭孟良译.茶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5:59.

〔3〕王静,化石.笺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88.

〔4〕王斯斯.“俭以养德”的精神实质〔J〕.学理论,2013,7:77-78.

〔5〕曹希亮.中国养生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11.

〔6〕刘宇涵,雷丽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历史沿革〔J〕.大观周刊,2011,42:5-6.

〔7〕徐暗华.紫砂壶和茶的民族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6:65.

〔8〕林宇宾.《杼山集》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06.

〔9〕胥荣东.大成拳养生功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74.

〔10〕刘东.中华文明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52.

〔11〕吴树良.品茗养生与茶叶性用阐微〔J〕.养生月刊,2005,12:6.

〔12〕王锋.武术与中国古典舞——淡谈武术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演化〔J〕.科学时代,2013,14:10.

(责任编辑:阎彬)

作者:赵严

我国古代茶文化论文 篇2:

高校图书馆建立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意义探究

摘要:在高校建設与发展中,图书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建设能够帮助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该在图书馆中设立茶文化主题阅览室。本文将对高校图书馆以茶文化为主题建立阅览室的意义进行探究,通过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建立,促进高校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校园;图书馆阅览室;茶文化主题

引言:茶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今,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茶文化主题阅览室和茶艺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许多高校都在借用茶文化自身的影响和意义,帮助高校的教育和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不但能够促进茶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且可以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帮助,茶文化阅览室具有休闲功能,能够为师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建立茶文化阅览室在现实层面意义重大。

一、图书馆建立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意义

(一)茶文化概述

我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道发起的地方,茶的历史已超五千年,除了“神农饮茶解毒”的传说,在陆羽的《茶经》中也详细地记述了唐朝之前的种茶经验与饮茶经验,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茶道的精神是精行检德,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都喜欢饮茶,他们十分重视其精神享受与道德规范,在饮茶时对茶具十分讲究,注重用水,讲究煮茶艺术,把茶文化引向精神领域。一般来说,国人在饮茶时极其注重品茶,不但会品鉴茶的好坏,而且会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在忙碌之余选择雅静的地方,仔细地品味茶的味道,能够起到减缓疲劳的作用,精神可以再次振奋,悠闲自得,升华其精神世界,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休闲作用[1]。

伴随时代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更新,我国十分注重礼仪,在会客时经常用茶招待对方,用茶和朋友交往,完成对人际关系的调节,为体现修身养性会使用茶水来取代酒水,注重茶人精神与茶德精神。总体说来,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茶不但是物质形式,而且是文化形式,包含了很高的精神素养[2]。

(二)发挥文化休闲作用

在高校图书馆设立茶文化主题的阅览室可以文化休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为学生打造文化空间,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一边读书一边得到文化休闲的享受,使图书馆服务大众的形式变得更加宽泛。学生如果在阅读图书时感到精神疲惫,可以来到茶文化阅览室饮茶,在清雅环境中饮下一杯清香的茶,其精神可以得到振奋,使此前的疲惫状态完全消除[3]。

(三)谋求社会合作,促成共同发展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狭义上的社会合作是指图书馆和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展开合作,广义上的社会合作是指图书馆和工作人员、高校学生、其他机构间进行的合作及共建方式。高校在建立了茶文化阅览室之后,丰富了社会合作的渠道,图书馆能够和来自社会的文化艺术公司合作,图书馆把场地、设施、图书资源提供给文化艺术公司,文化艺术公司把茶文化讲座的设施、茶文化培训设施、布置茶文化阅览室所要用到的物品提供给图书馆。如此一来,图书馆和来自社会的文化艺术公司可以共同享有资源,做到优势互补,通过茶文化阅览室来展现其公益功能与服务功能,使图书馆变为可以获得休闲服务享受的重要场所。

二、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文化功能

(一)使图书馆的茶文化馆藏变得更加丰富

茶文化阅览室的主体是茶,核心也是茶,所以图书馆在设置茶文化阅览室时需要主动收集和征集和茶文化有关的资源,使茶文化馆藏更具特色。茶和文学之间关系匪浅,和茶有关的文学作品数量非常多,只是和茶有关的古诗词都有两千多首,写茶的小品与散文数量也有许多,和茶有关的还有书画和专著。以某高校的图书馆茶文化阅览室为例。该阅览室收藏的茶文化书籍有几百册,而且全部书籍都配备了详尽的解释,读者能够在图书馆的网站上想要获得的资料,图书馆具备茶文化数据库,数字资源近千条,这都是该学校图书馆的茶文化馆藏资源,建立茶文化主题阅览室可以使图书馆的茶文化馆藏变得更加丰富。

(二)体现休闲功能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除了应该为学生读者提供阅读的场所,还需要具备休闲功能与娱乐功能,高校学生的课业很复杂,他们的压力很大,因此更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图书馆需要将休闲文化服务提供给学生。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核心是茶文化,主题是休闲,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读者放在首要位置,十分重视服务。它的环境非常优雅,氛围十分轻松,读者可以在此自由交流,茶文化阅览室融合了“品茶”和“品书”,通过茶文化的熏染,读者可以体会到阅览室的优雅,其精神世界会得到升华,不再感到疲惫,十分享受在茶文化阅览室的时光,体现了图书馆自身具有的休闲功能,也传达了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三)建立了交流茶文化的平台

我国的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宣传茶文化是茶文化阅览室的关键目标,茶文化讲座既是阅读茶文化的方式,又能够为茶文化提供服务,可以扩宽图书馆的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可以和社会合作共同建立茶文化阅览室,共同来传承及发扬茶文化精神,保护茶文化遗产,为大众提供服务。在建立茶文化阅览室时,能够借助茶文化讲座与培训活动来建立交流茶文化的平台,向学生讲述茶文化,将茶文化艺术作品及工艺器具展示给他们。

(四)发挥茶文化的魅力

位于茶文化阅览室的学生可以对茶文化书籍进行阅读,检索茶文化信息,观看茶文化器具与茶艺活动,使茶文化魅力得到充分发挥。伴随茶文化发展,茶文化完成了从“饮茶”到“品茶”的转变,更加崇尚高雅的品位,人们在品茶时不仅关注茶叶,而且看重品茶的氛围、环境、茶具,品茶不单是喝茶解渴的过程,还是享受文化的过程和陶冶情操的过程。高校图书馆能够把茶文化主题阅览室变成文化交流的平台,使茶文化魅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教育作用

(一)补充课堂教学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大众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基于此,高校开始把传统文化融入至教育计划,使专业教育可以和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符合了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使用文化的力量达到兴国和强国的目标。

对于高校的教学工作来说,学校可以设立茶艺课程,借助茶艺教学,使学生可以对茶艺的美有所感知,而且学生在学习茶艺之后,他们的道德修养可以获得提升,文化底蕴可以得到增强,从整体上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建立的茶文化主题阅览室可以把场地及空间提供给喝茶品茶、交流学术的学生,同时也补充了茶艺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课后能够到茶文化阅览室亲身体验茶艺,使课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好地理解,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它们既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又拥有很好的文化素质,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高校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提升其人文修养。学校开设的茶艺课程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茶文化来完成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全面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高校图书馆建立茶文化主题阅览室可以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向学生提供了文化和休闲的空间,学生通过学习茶艺提升了人文修养。

四、茶文化主题阅览室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增加投入,融合茶文化和现代科技

伴随科技进步与网络发展,科技和网络使大众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高校要想发展茶文化主题阅览室,就必须增加投入,和时代结合,建立更大的硬件空间,完善其软件系统,既要保持茶文化的特色,又要充分使用具有科技感和应用网络的设备与设施,比如自助点茶,快捷学习,快速了解茶文化,在茶桌旁进行学术交流。高校图书馆的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将来发展需要有现代科技的融入。

(二)加大宣传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力度

茶文化阅览室有利于发展茶文化,但是在国内的高校中,这种茶文化主题阅览室的数量还是太少,远远达不到普及的程度,所以在将来的发展中,高校应该加大宣传茶文化阅览室的力度,应该使这种形式得到广泛应用,提升茶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使高校学生可以和传统文化有更多地接触,用传统文化的活力来引导学生,发挥茶文化特有的魅力,这也是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将来发展时的必然方向。

结束语:

綜上所述,图书馆具有文化休闲功能,既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又能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作用,满足了广大师生的文化需要。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拥有强大的文化内涵。因此,高校以茶文化为主题在图书馆建立阅览室不但可以充分展现其文化休闲功能,而且可以积极传承与发展我国的茶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气息,进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很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聪红.图书馆建立茶文化阅览室的文化休闲功能的实际意义探究——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12):495.

[2]常飞.以茶文化为例浅析地方文化与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8,40(9):371.

[3]王佳晖,杨静颖,金上琳,等.传统文化振兴背景下主题图书馆特色活动的实践探索——以杭州图书馆茶文化主题分馆为例[J].现代城市,2020,15(02):44-46.

作者简介:邓琦闿(1990.3.20—),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作者:邓琦闿

我国古代茶文化论文 篇3:

古代文学和茶文化的关系研究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生七大事,茶虽处于末端,非生活必需品,却也在国人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这同样证明了茶的超然所在。茶本身随性,上可入朝堂商讨国是,下可盘市井惬意生活。华夏民族诞生以来,茶及茶文化便与之形影不离,这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简单论述茶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学之间的融合及发展,并从唐诗宋词乃至明清小说等方面探讨茶文化的应用及实践。

在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中,茶乃是一珍贵之物,甚至可以这样说,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茶便与之相伴相随。轻捻一片茶叶,冒着蒸汽的开水,就是华夏民族最独具特色的上好饮品。随着茶叶的反复冲泡,在蒸汽翻腾之中,茶文化应运而生。茶和文化之间的结合,让清香朴实的茶叶变得更加仙灵,“七碗香茗,羽化成仙”便是茶和文学之间的完美结合。从古至今,我国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给茶增添一层文化轻纱,又将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搬到文学作品中。例如,苏东坡的“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便是千古传唱,久久不朽。

一、茶文化和古代文学的融合

中国盛产茶叶,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茶文化至今已经延续四千多年,茶文化早已融入国人日常生活,久久不衰,时至今日,全球各地都能见到我国茶文化的掠影。神农时代,茶叶被发现;盛唐时期,文人推崇茶和茶文化,茶文化逐渐向西域传播;宋代以后,茶叶逐渐融入市井生活。茶文化历经多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早在东汉,茶文化就和文学作品有了初步的融合。华佗《食经》里面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这是对茶叶医学价值的肯定。西汉时,产茶地区被称为“荼陵”。晋代,士族推崇养廉风气,陆纳和桓温以茶代酒之举至今为人称道。另外,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对茶也有细致的描述,如“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等,这就是对茶叶极早的描写。

唐诗宋词对于茶的描述,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入的拓展,甚至已经开始慢慢地展露茶文化的风貌。这个阶段,文学大家充分将茶的属性与文学艺术的内涵进行融合,将儒道释等学说的思想精华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茶文化。例如,《采茶记》《煎茶水记》等作品都表现出这个特点。宋代,手工业发展极为繁盛,茶叶贸易也达到封建时代的鼎盛阶段。宋太祖赵匡胤就极爱品茶,宫内专门设置了茶事机构。这个阶段,茶文化的礼仪系统已经得到完善,甚至君主和大臣的联络可以用茶叶来完成。明清时代,茶文化朝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已经出现在街头小巷,饮茶方式变得纷繁多样,“撮泡法”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现的。相应地,明朝时期,诸多文学和艺术大家留下了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传世作品,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等。

茶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时代的演变,在古代文学中,茶叶逐渐脱离原本的自然属性,后面慢慢成为个人情感的寄托,升华为文学意象。

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与茶文化

盛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力最为鼎盛的阶段,现在很多国家还把华人居住区叫作唐人街。盛唐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诗歌文化更是迈入最为繁荣的时期,唐诗对茶的描述极为丰富,所以盛唐被人称为茶乡之国。唐诗里面,直接描述茶叶的诗歌有一百多首,其中有刘禹锡《尝茶》里面的“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还有白居易笔下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等。这些诗句都展现出唐代茶文化繁荣发展,诗歌意境高远,让人久久回味。

宋代,手工业极为兴盛,茶叶贸易快速兴起,茶叶已经开始进行专卖销售,朝廷甚至将茶叶纳入贸易控制对象。当时,茶叶依旧是奢侈品,全国茶叶总产量都不到五千万斤,换算下来,人均产量还不到两斤。宋人酷爱饮茶,尤其是在宋词里面,诸多文学大家以清丽或婉约的方式,表达对茶叶的喜爱,展现出茶文化的丰厚底蕴。例如,苏东坡的“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龙焙今年绝品,古帘自古珍泉”等皆是千古名句。这些描写茶的词句都是对茶文化的深刻诠释。

明清时代,茶已然进入千家万户,得以很好的推广,茶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明清小说融入茶文化元素,反映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方式。例如,《红楼梦》就以入木三分的艺术处理,对茶文化进行深刻刻画。《儒林外史》详细描述了众人喝茶的场景和各種类型的茶馆,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百姓生活。

三、结语

古代文学与茶文化可谓息息相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往往都借写茶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和志向。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明清小说,都深受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升华。二者相互融合,茶文化也成为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欧阳钰海

上一篇:电子商务服务业论文下一篇:博物馆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