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20

一、有关汽车文化产业的概述(一)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作为第二产业正在不断地进步之中,是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其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制造、销售和汽车内部软件的产品技术。汽车产业链分为上、下游两部分。其中上游主要涉及机械、电子、钢铁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篇1:

道教文化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资源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既包括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也包括由历史积累而成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道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与儒学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着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及一个社会实体,不仅具有事实的人文和生活内涵,而且还有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它是适应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流传与演变乃至历史文化生态运动的必然结果。道教蕴藏的丰富思想不仅在本质上不与现代文化生活相对立,相反是我们由今天迈向未来的难能可贵的文化基因宝库。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展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积极的吸收国内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2003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话)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把文化作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手段而不考虑文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尤其是在促进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往往成了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工具,既为了“经济唱戏”而扮演着“文化搭台”(许多是道教文化)的角色,且没有注意到文化本身在市场过程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更没有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开发。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懂得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宗教是一种文化,道教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道教文化的事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这不仅是对一种传统文化、古老宗教的发掘与总结,而是任何文化的生命力,即在于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唯其如此,文化才会不断找到新的“生长点”,从而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得以转化、更新、丰实、完善与升华,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或影响。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性”的开放姿态,唤醒国民对传统文化飘忽无根的错觉,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的霸权,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而传统的道教文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派生出许多附加值和增长点。文化产业是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做的那一部分,是一种经济行为,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产业,有其特殊性。道教的名山景观、人文历史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宝贵的无形资产。诸如一个道观,一座名山,就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和灵验传说。这些传说故事,往往以宫观或道教名山为中心,向周围地区广为传布,或演化成民间文学,或为民间文学的创作提供素材和启发,是道教文化向社会辐射的产物。直到今天,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老子热”和“道教热”。在日益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发多的憧憬道教的“返朴归真,长生久视,上善若水”的思想,回味着道教的文化韵味,以改造、充实、丰富人生的精神生活。这不仅是为了玩味道教文化深邃的哲思,更重要的是道教文化思想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的需求,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有益资源。否则,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抢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商标,介入文化产业核心必将危及到知识产权和文化安全,使我国的一些民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和资源逐渐失去民族特性。因此,我们应该打好这一张民族的文化品牌。当然,道教中还有些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的占验之术,这些滞后于社会文明发展的消极因素,理应会受到科学理性的批判。同时,也有一些自命为现代派的文化人,一提及道教文化便下意识地将其与当今社会遗存的看相、卜卦、请神弄鬼等现象挂起钩来,对古老的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意义和派生作用不屑一顾。要知道过去邪教“法轮功”的出现固然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但其中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积极的、健康的、有益的传统文化思想得不到弘扬和发展,消极的、落后的、反面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如何与自身固有的文化资源交融为一体,熔铸出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文明发展模式,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承担起与其大国地位相符的责任,已经成为一切关注全球化进程的学者所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与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握住了这一根本目的,就能进一步的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文化的教化功能和产业功能之间的辨证关系。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和国内文化市场,形成以公有文化为主体、国有文化企业为导向与非公有文化企业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把古老的道教文化运用到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中去。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文化宝库,其所蕴涵的巨大文化资源对当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现代价值。同时,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建构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与有益的启示。

作者:张圣才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篇2:

我国汽车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

一、有关汽车文化产业的概述

(一)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作为第二产业正在不断地进步之中,是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其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制造、销售和汽车内部软件的产品技术。

汽车产业链分为上、下游两部分。其中上游主要涉及机械、电子、钢铁等。下游主要涉及金融、保险、维修、加油站等行业。

(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很多人称它为文化创意产业,其中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只要与文化相关的都会被融进文化产业之中。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主的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享受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产业大体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广义的文化产业,广义的文化产业就是让文化融入商品中,生产出文化产品,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达到满足社会精神需求的各行业的一个总称呼。另一方面是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或者活动作为主体的从事文化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门类。

现实中,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都很模糊,没有确切的说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美国称之为知识产权。在日本被称为内容产业。2004年,我国为文化产业提出了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虽然每个国家和行业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和理解不同,但是对于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娱乐性、精神性等是类似的。

二、汽车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现状

汽车文化产业中包括了很多,分析起来较难,所以在这里分成两大类来研究,一个是汽车文化产品市场,另一个是汽车文化服务市场,从这两大类市场现状分析来看汽车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现状。

(一)产品市场现状

这个市场中流通的是商业形态的汽车文化产品,其包括报刊、电影、动漫、影像制品、游戏和娱乐服务等。

根据SWOT分析法,对该市场现状做出分析如下:

优势:在国内报刊、影像制品和娱乐服务等汽车文化产品发展较好,产品质量较好,在国内占得较大市场份额。

劣势:在电影、动漫和游戏等汽车文化产品的自主开发和制作落后,完全没有竞争力。

机会:在电影、动漫和游戏的等可以进行产品创新。

威胁:国外在电影、动漫和游戏等产品的制作和开发很前卫,而且发展较早,已经占领了国内部分市场。

通过以上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并没有完全占据自己的汽车文化产品市场,并且在汽车文化产品的电影、动漫和游戏的产品领域上还没有涉及。而国外的《变形金刚》和《汽车总动员》却占据了我国汽车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市场份额。所以,对于我国来说,汽车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总体较差,但是潜力巨大,还有开拓的空间。

(一)服务市场现状

汽车文化服务市场中,流通的是汽车文化为其他产业提供的文化附加值,包括创意、构思、设计、咨询、形象和宣传等。其中,我国汽车文化服务有汽车主题餐厅、汽车电影院、汽车旅游、汽车电台等。

汽车主题餐厅:在我国各地陆陆续续开启了汽车主题餐厅,深受人们喜欢,说明有相当可观的消费人群,并且占有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汽车电影院:作为电影院的一种创新,受青年人追捧,有固定的目标客户群。

汽车旅行:一个新兴的运动,受众人群多,有消费需求。

汽车电台:,全国广播广播频率有2814个,交通类频率有249个,占总比重的20.7%,有固定的目标群体,并且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综合以上汽车文化服务行业的市场现状,可以看出汽车文化服务市场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目标群体明确,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我国汽车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策略

(一)立足本土化

立足本土化,就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結合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元素,打造我国汽车文化产业。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如果立足我国的本土文化去发展汽车文化产业,才能区别与国外已有的汽车文化产业,创新出属于我国独有的汽车文化产业的项目,促进其更好地和更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汽车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大力培养汽车文化人才

发展汽车文化产业,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培育汽车文化人才主要从复合型人才入手,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汽车展示、汽车博览、汽车媒体策划管理、汽车企业品牌文化推广、汽车历史文化研究等入手,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立有关学科,增加高等院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我国这方面人才的专业性,缓解我国缺乏汽车文化复合型人才的状况,更好地推进我国汽车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城合一发展策略

结合汽车文化内涵和城市发展理念,推动汽车文化和地区各种资源的整合,糅合汽车文化产业和城市的未来发展,利用城市的优势来促进汽车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同时也要利用其产业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经济,发挥产城合一的作用。塑造城市整体形象要立足于产业优化、空间拓展和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对于工业发达城市来说还是经济支柱产业,对于这些发达城市要想追赶国际潮流,只能打造与其城市精神相符合的汽车文化。

(四)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联动

汽车文化产业的园区要面向全球化,引来相关企业向其聚拢,有利于促进其产业朝集约化发展,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促进汽车文化产业与现代的农业、工业、服务行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产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开展汽车文化服务和汽车文化人才培养等细分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产业的横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云,黎青松,梁涛,张学尽.我国汽车文化娱乐产业现状分析[J].汽车科技第二期,2011.3

[2]李永钧.绚丽的汽车文化[J].产业观察,2007.

[3]蒋丽丽.汽车文化:城市精神的新引擎[J].汽车广角,2006.

[4]刘庚达.基于价值链的成都汽车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作者:刘美娟 张少玲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论文 篇3: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论析

摘 要:阐述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提出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完善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策略:一要加强政策的引导与保护;二要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三要丰富市场供应,营造健身氛围 ;四要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五要加强体育联赛赛事建设,培育体育赛事文化环境.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文化强国;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服务为目的的方针,坚持改革,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的原则,推动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建设文化强国包含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新型文化业态、文化走出去、文化创造活力、网上主旋律等六个方面.“文化强国”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有先进的文化生产力,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有超强的文化软实力.目前,体育文化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高体育文化自觉,增强体育文化自信,培育新型体育文化业态,加强体育文化创造活力.体育文化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文化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体育文化作为工业产品的附加价值越来越明显;二是体育文化产业的兴起促使体育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得20%左右.我国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有强大的文化生产力,需要培育自主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

目前我国在体育文化软实力方面实力不强,需要培育一批自主的体育文化品牌,发展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或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让中国体育文化面向世界,真正走出去,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综合国力.[2]

1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市场活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競争力和创造力.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在政策上的改革和引导,体育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发展,且势头十分强劲.[3]目前,我国为了加速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产业又有了科学界定,重新划分体育产业:体育管理,体育表演与运动竞赛活动,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活动,体育场馆综合服务,体育中介与文化传媒的服务,体育培训与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服务.[4]

1.1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数据分析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比2014年增长26.02%,产业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35.97%.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平均年增长率为21.12%,产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9.87%,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0.64%增长至0.8%.虽然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但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充分显示其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是1.9万亿,占GDP的比重是0.9%,体育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这一占比至少要达到4%.从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1 238.2亿元和2 755.5亿元,占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5.7%和50.2%;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5 713.6亿元和2 703.6亿元,占比分别为33.4%和49.2%.[5]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在体育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体育服务业的增长潜能和空间较大.

1.2 体育产业中长远经济发展目标与预测

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国家建立综合的体育产业体系,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主要包含体育产业体系的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等三个主要方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体育产业增长的比重达1.0%,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建设成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使得体育消费水平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大幅度提高.[6]

2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与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全面对文化体制改革,重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

一是加强政策的引导与保护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针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全面引导和保护体育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国务院印发的46号文件明确指出.体育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促进体育消费指明了方向.

二是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鼓励发展新型业态,促进体育文化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地产、旅游和交通等方面的合作,发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优势,结合当地的民俗和地方风情,挖掘其潜能,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地方体育文化品牌,这样不仅可以传播、交流不同地区间的体育文化特色,还可以吸取多方面的资金,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7].

三是丰富市场供应,营造健身氛围 合理布局体育文化产业,完善体育设施,发展健身休闲项目,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场馆的开放利用,鼓励人们日常健身,培养群众健身习惯,策划富有文化内涵的体育赛事,增加地方文化旅游线路,通过体育文化公司,宣传体育健康常识,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宣传城市文化,培育体育文化企业.

四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体育文化产业既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又属于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加强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对体育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化产业具有丰厚的文化创意资源和可利用文化产业的丰厚资源,可对体育产品进行包装、策划,提升体育产品的文化内涵.体育产业可以借助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文化产业资源,宣传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精神,提升人们对体育的认知水平.

五是加强体育联赛赛事建设,培育体育赛事文化环境 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发展体育赛事,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做引导,正确树立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

3 结束语

由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广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升级.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解放思想,积极拓展新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旅游、传媒等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双燕,许玲. 英国体育文化创意业发展及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启示——基于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45-50+56.

[2]尹维增,体育强国梦构建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1):50-55.

[3]宋振镇,邢尊明,张剑珍. 体育文化产业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J].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7-21.

[4]康莉,杨警非. 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12,33(1):100-103.

[5]江小涓,我国已进入体育产业需求快速增长期[N].北京日报,2018-07-23.

[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Z].2016-07-14.

[7]郭雷祥,冯俊杰.城镇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环境PEST分析与优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5-58.

编辑:琳莉

作者:朱峰 张德利 李诚刚 戚孙恺

上一篇:高校英语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服装行业网络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