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营销文化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及全球经济的下滑对我国企业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较快通过转型改革,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是时下中小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在大力提倡通过创新来应对危机的时刻。中小企业要应对挑战,就必须加强在营销环节上的努力,在营销理念、组织、产品、渠道等几个方面进行营销创新,才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企业营销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企业营销文化论文 篇1:

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摘要】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使我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面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弱势,我国企业应该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际竞争力 企业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竞争环境的转变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范围和手段进一步扩大,企业竞争环境和规则不断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巨大挑战。

1、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过去,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竞争主体主要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片面强调排斥竞争对手。现在,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和能力,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传统的追求单一企业利益最大化已不合时宜。因此,如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强调的是合作竞争,是一个跨国集团与另一个跨国集团之间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个连锁组织与另一个连锁组织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大,运行效率越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就越强。

2、区域市场的竞争转变为全国统一市场的竞争。过去,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程度较低,由于体制原因全国市场被条块所分割,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WTO基本原则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机制转换不彻底,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远远不能适应入世后带来的严峻挑战。参与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运行机制等要逐步符合国际经济原则,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受到抑制,进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市场,企业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转变为全国统一市场的竞争。

3、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入WTO后,中国和其他WTO成员国互相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我国企业走出去,商品和服务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国民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将进一步提高;同时WTO成员进来,我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降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发达国家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这对我国弱小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面对相互融合的国际大市场,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企业原有的本土优势被明显地削弱,曾经在政策保护下拥有的市场份额也将面临着强烈的冲击,这些对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十分不利。

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1、企业规模小而弱,企业竞争力与经济规模不匹配。一般而言,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多是一些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而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经济规模不匹配,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例如,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公司—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年销售额仅为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8%。在其他诸如电子、航空工业等技术含量高的工业比较中,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企业500强之间的差距更大。

2、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竞争优势的源泉。国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实力很强的研发机构,而且投入大。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不仅开发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低,而且技术装备差,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劳动生产率、物耗和能耗比重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低,这正是入世后我国企业受到冲击的基本原因。

3、企业国际化水平低。世界著名的企业和企业集团,都是依靠全球化经理人才,利用全球性资源跨国经营,进行全球性投资、生产和销售,而我国的企业国际化程度之低,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绝大多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是出口,做到海外生产的极少,能够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更少,能够实现融资国际化的也不多。在组织结构上,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具备“多国公司”或“跨国公司”的特点,在经营战略上也没有哪一家真正实现了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我国工业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微乎其微,出口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缺乏应有的国际竞争力。

4、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以高效的管理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上对我国企业产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国际竞争力普遍偏弱,一是我国出口产品基本上靠价格竞争,质量差,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弱。二是品牌管理落后,国际名牌产品不多。国内的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创新能力差,很多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导致品牌在竞争中被外国企业所挤垮。三是企业的营销渠道不畅,营销观念落后,造成了我国企业大量的潜在收益流失,大大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管理水平滞后。加入WTO后,大部分企业都是被动地、随机地参与竞争,许多企业缺乏立足长远稳健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导致核心竞争力减弱。企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经验的经理人,缺少具有国际水平的市场营销文化和企业文化。企业仍然没有充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许多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一切,都使得企业难以高效率地运作和运转,导致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竞争力低下。

三、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

1、促进企业组织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融入经济全球化后,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必须尽快提高其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这是关系到整个产业能否有效提高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首先我们要继续发展小型企业,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使小型企业成为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厂家;其次必须集中力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使大型企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带动小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能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企业,从而解决中国企业布局散、规模小、企业有效益无规模的问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制高点,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科研开发能力,是新时期提高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基础。因此我们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恰当选择实现跨越的领域,并积极组建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围绕主业进行技术引进和开发,加强自主研究开发的力度;二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创新带动研发投入,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技术开发人才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有产业技术升级,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发展战略。目前,在企业竞争力还相当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民族企业要自觉融入国际市场,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以积极开拓市场空间,培育和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明确企业的核心主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多个行业、多种业务上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核心业务,突出主业,并围绕主业开展竞争;其次,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一方面努力培养一批辐射力强,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流动,调动社会资源壮大名牌企业规模,使现有名牌企业进一步上档次、上规模、上效益。

4、继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首先应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功能,通过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和抑制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培育各种要素市场,营造有利于企业之间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的环境和氛围;其次,要加强和完善产业技术政策的支撑体系,提高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调节力度,进一步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较快发展。同时优先支持有明显竞争潜力的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充分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主导作用。

5、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理创新。规模和效率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决定了我国企业在同国外企业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而我国企业制度上的落后,恰恰又是我国一些大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必须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的公司化改造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落实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并为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创造条件。同时,强化管理创新,实施科学的管理策略,引入先进的管理观念、方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按国际惯例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及企业的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2] 郭克莎:我国工业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 李建明、张永伟:中国大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9期.

[4] 朱腊云: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 蓝庆新: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考察及提升对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责任编辑:彭为红)

作者:姜 霞

我国企业营销文化论文 篇2:

基于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研究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及全球经济的下滑对我国企业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较快通过转型改革,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是时下中小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在大力提倡通过创新来应对危机的时刻。中小企业要应对挑战,就必须加强在营销环节上的努力,在营销理念、组织、产品、渠道等几个方面进行营销创新,才能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各地蔓延,使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市场需求降低。在全球化的时代下,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国外订单的减少。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出口”这一支柱产生了较大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市场节节下滑,资金流动越来越紧张。利润由厚变薄直到转亏。在当前金融风暴肆虐的环境下,如何较快通过转型改革,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是时下中小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大多没有正确的营销意识,更没有完整的营销体系,这些都成为企业发展的束缚和瓶颈,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营销体系进行创新,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就显得更为现实和紧迫。

一、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已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国内千万家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型中小企业困难更为突出。日趋恶化的外部经济环境和不利的国内经济形势,使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具体来说,这种影响表现为以下这些方面:

(一)外部原因带来的困难

1.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外需环境恶化

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挤压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增加了很多不良资产,进一步降低了美国、欧洲投资者以及日本市场对于消费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发达国家对于我国多种消费产品的需求,致使我国以外贸出口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中小企业订单大量减少,生产陷入困境。

2.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小企业更加不利

2006年以来,为了减缓经常收支顺差过大压力,抑制“两高一资”型产品出口增长势头过快,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降低,使很多靠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持观望态度。虽然出口企业可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抵消退税率下调带来的冲击,但过多市场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最终失去有效竞争力。

3.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企业财力难以承受

2008年因用工成本、出口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和节能减排成本的逐渐增加,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伴随环保成本、土地资源等使用成本的走高,企业生产产品市场价格却因国内外需求量的减少而一压再压,这种利润降低、成本增高的趋势的最终结果必然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企业内部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传统市场营销到现代市场营销的转变。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西方企业更注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兼顾社会长远,整体利益来开展营销活动,营销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化,现代营销理念和方式层出不穷。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这方面还落后很多,主要表现在:

1.没有科学的营销思想,营销理念陈旧

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可归纳为五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他们不重视营销观念的创新,依然抱着传统的产品观念、推销观念、销售观念不放,常常把市场营销简单地等同于商品的销售或劳务的转让。在他们看来,营销即推销。在这种陈旧观念影响下,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仍然是重生产、轻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营销的发展。

2.没有合理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中小企业经常“集体无意识”地犯一项共同错误,即在做市场时遍地撒网,广种薄收。这种错误不仅一个人会犯,一个企业的众多经营者会犯,中小企业也会集体犯这种错误,这项错误源于中小企业经营者期望通过广种薄收来寻求心理安全感。然而,这种东方不亮西方所虚构出来的安全感从来不可能真正实现。

3.单一的分销渠道和经销商选择的错误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买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好多中小企业没有因时、因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缺乏应有的销售渠道,盲目地依靠大经销商,导致产品库存加大,应收账款急剧膨胀,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好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的状态。

二、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可行性

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眼中,“创新”意味着科技进步、设备更新。似乎没有大量的人、财、物力投人就不能创新。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他们对创新敢言而不敢为。实际上中小企业也可以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历史较短

大多数中小企业历史较短,受老传统束缚较少,在竞争的压力下更容易接受创新的经营哲学,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相对来说更富有敢于承担风险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二)企业的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层次简单,可以大大减少内部信息流通的损失,管理及组织效率更高,管理者与员工能够共担责任,决策可以更加灵活有效,有利于激励企业的创新精神。

(三)更加重视市场及顾客的变化

中小企业实力薄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更加重视市场及顾客的变化。相对来说。大企业无法灵活调整,也往往不会关心环境的变动,因而创新意识较淡,反应能力也更迟缓。据杰尔曼1976年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创新的数量和速度以及成功率等方面都要胜过大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自身的优点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途经

营销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金融风暴肆虐的环境下,只有对自身的营销体系和运作流程进行优化或再造,才能突破困局。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销理念创新

营销适用于一切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因为势单力薄,资源匮乏,它们又如何面对激烈而又残酷的市场竞争呢?答案就在营销战略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挖掘最大的潜力,创造无尽的价值。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应该把如何创新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结合行业和企业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树立全球营销理念

全球营销是把世界当作一个统一的市场,致力于开发某些有着共同需求及信息的基本产品,以满足全球各个市场的需求。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理念,并

不意味着要进入全球所有国家市场,他们的决策、计划和行动实施,是放在全球角度去考虑和进行的,目标是通过在世界各地开展活动,尽量扩大本公司的市场,增加利润。目前来看。虽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外订单减少,许多企业出口转内销,但并非国外市场没有需求。我们仍然要看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市场同国内市场一样。也存在着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可以深入挖掘这类需求,借助网络,将产品打人市场。

2.树立绿色营销理念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非常广泛,所以绿色产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市场需求非常广泛。面对目前金融风暴引发的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借机取代传统企业,开拓一片新的市场。

3.树立知识营销观念

所谓知识营销,就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注入有关商品消费知识内容,帮助消费者增加商品知识和提高消费素质,从而达到推介商品的目的。它以知识产品的科普宣传为突破口,培育和创造新市场,是通过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不断出现的高新技术产品来启动消费的营销革命,对于促进高科技含量产品销售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金融风暴下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直接推介产品变得更加困难,企业因此需要将产品相关知识与产品本身结合起来,增加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与消费者达成共鸣。

(二)营销组织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往往因体制、规模等因素常处于竞争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在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规模上进行创新。现代企业的营销组织呈现出联合化、扁平化的发展趋势。

1.联合化

随着跨国公司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为减少风险,增强竞争力和节约成本,纷纷采取与自己的协作者或竞争者共同开展营销活动的行动,以求优势互补。我国中小企业也应该借鉴这样的经验,应通过联合发展来快速壮大,从而提高抗风险和参加竞争力的能力。中小企业还可以寻求和大企业建立一种比较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集中力量生产某专项产品,走“专、精、优”的道路。

2.扁平化

中小企业更需要扁平化运动,减少信息传递环节,提高营销效率。使营销决策更加直接、迅速、灵活。扁平化有利于企业组织成员,特别是领导成员能与客户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信息,针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做出高效灵活的反应,使中小企业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三)营销战略创新

1.打造自主品牌

品牌营销是指创造一种品牌价值,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满足其识别(象征)需求和情感需求。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加大,对产品的忠诚度降低。品牌成为人们挑选商品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注重自主品牌的打造。

2.营造营销文化

我国中小企业应在立足自身经营特点的现实基础上,通过培养企业自尊感、塑造企业价值观及树立企业形象,营造一种营销文化氛围,从而走出一条中小企业以营销带动发展的新路子。

(四)产品服务创新

产品创新是中小企业营销制胜的基础。没有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就成为了无源之水。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中高档商品的影响比较大,而生活必需品由于弹性小,所受的影响非常有限。同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消费者的收入降低,需求下降,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受到明显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会更加关注。当然,限于技术和实力。中小企业短期内很难真正创立质量非常好的名牌,但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策略,如将产品和服务进行贴身捆绑设计,在颜色、形状、功能、材料、款式、容量、包装、运送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品差异内涵,不仅在功能性、装饰性和个性化上赢得消费者亲睐。同时也使产品尽量突出企业形象,再加上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来获得营销创新的最佳效果。

(五)销售渠道创新

1.重视关系营销

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具有动态性,其忠诚度是变化的,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需要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除了直接消费者外,企业还应加强与潜在客户、与政府行政部门、与媒体、与市场监督部门、与其他对企业的营销有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关系的重视和管理,才能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促进营销活动全面开展。

2.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它的特点是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中小企业只需要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和贸易网或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信息迅速传递到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中去。

3.口碑营销

与网络营销配套的是口碑营销。口碑营销是企业策划或运用现有的口碑题材,借助论坛、博客、口口相传等传播途径进行口碑传播,以促进企业品牌推广及销售的营销方式。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口碑营销具有定位精准、成本小、产出大、效率高、风险低等特点,是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能够采用的非常实用的营销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中国企业必须在金融风暴中进行转型升级,这是大势所趋,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是金融风暴将转型升级的时间给提前了。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更应该顺应形势,以进行营销创新为一个突破口,结合自身情况并充分发挥灵活性的优势,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做出调整,迎接挑战,从而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迈尔斯,市场细分与定位[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牛琦彬,王洋,市场营销行为的非价格竞争策略叫,企业活力,2006(9).

3.范丽亚,如何强化市场营销[J],现代金融,2004(2).

4.于立宏,章毛平,营销创新[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刘天瑞

我国企业营销文化论文 篇3:

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我国企业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贬值,也正在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基于道德层面与信任关系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诚信贬值的三种类型

1、国有企业的恶意欠债逃债,企业间的合同纠纷普遍。政府项目工程的假招投标,拖欠民工工资,镇(乡)政府吃垮饮食店,国家审计局于2005年审计出来的2900多亿资金,都说明了国字号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同样存在着普遍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相当严重的诚信贬值现象。据有关资料,企业愈期的应收账款占销售总额的比重这一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仅是占0.25%—0.5%,而在我国企业中目前已超过5%,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说明除了恶意欠债有日益蔓延之势之外,恶意逃债的现象也非常严重,甚至一些通过假破产、恶意逃债的规模已经由过去的几百万上升到亿元甚至10亿元的水平。

2、上市公司的“巧取豪夺”。近年来,我国股市“熊”得惨不忍睹,反映出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总体的诚信水平的确令人堪忧。甚至连三九集团、科龙电器、蓝田股份,东方电子这样业绩优良的知名品牌公司都受到证监会的调查和处罚,我们还能相信哪家上市公司呢?他们制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法制的漏洞,疯狂占有上市公司的资金、货物,最终导致上市公司的亏损,甚至摘牌。这就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豪夺,“ST猴王”、“ST幸福”等大股东的所作所为就是突出的典型。这些虽说是空前的,但也许不会是绝后的。

3、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直接。不要说没有具备起码的诚实经营水准,就连基本的经营道德也丧失了。其制假售假的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危害之深,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据《中国工商报》报道,在制假售假案件中,从所查处的案件来看,个体户最为突出,涉案数占案件总数的44.94%,私营和集体企业大约占10%。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上述这些林林总总的发生在企业界是可怕又可恶的事件,似乎都在问我们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企业诚信的缺失?

首先,从主观方面来看,鉴于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对市场经济的真谛知之甚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误解了市场经济经营伦理观,似乎一提“市场经济”就可以诈骗或说谎,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可以不择手段捞钱的经济,于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不讲信用的经营观念支配了企业,而忽略了利益至上的条件约束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诚信缺失在主观上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其次,受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降之影响。企业是社会的一员,整个社会道德的水准滑坡,必然会导致我国的诚信贬值,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信任危机。因为企业经营需要付出代价,而诚信经营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代价更高,价格自然也高,当“李逵不敌李鬼”,而人们又无法辨别诚信企业与诈骗企业,无法辨别真实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时,诚信企业的市场就必然会被不诚企业挤占,其结果必然是:要么就让诚信企业破产倒闭,要么就去做“李鬼”,这样,诚信缺失就难以避免了。

二、构建企业诚信文化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无数事实表明,诚实守信,就会收获丰厚的回报和长远发展的希望;利欲熏心,欺诈行事,只能使企业走向衰败和消亡,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石,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诚信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它包括了各种经营活动的诚信文化,即理念诚信文化,管理诚信文化,经营诚信文化,企业家诚信文化,营销诚信文化。因而,企业应全方位地按照诚信文化的内容体系,来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构建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诚信文化。

1、理念诚信文化。理念诚信文化就是要构建一种诚信经营理念,就是要自觉地遵守诚信的原则,完全以诚信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这种诚信理念,并不是要企业为了自身的私利而迫于无奈地执行诚信理念,而是要企业把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信条。也就是说,诚信理念不是指企业因为外在力量而被迫地执行诚信原则,而是指企业非常主动地遵守诚信的原则。应该说,诚信理念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没有诚信理念,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很难有效进行的,甚至根本无法进行。所以要让企业的经营者以及全体员工都懂得,以诚信为本是企业兴盛的应有之道,是应恪守的原则,没有诚信,企业就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

2、经营诚信文化。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在社会中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在企业内部树立诚信精神,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每个人都充分了解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恪守信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守信用,要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道德准则,因为企业信誉是企业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是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二是要诚实经营,在经营活动中以诚实为原则,不搞欺诈,不生产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不欺骗消费者。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本,把企业诚信放在企业利润之前,企业才能长盛不衰,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3、企业家诚信文化。Paine(1997)认为,企业员工在认为自己的领导是具有诚实性的并且是非常值得信赖的领导时,就会以自己的企业为荣,并把自己看作是这个企业的员工。所以,不论任何企业,其诚信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领导者和领导班子,因为他们起着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据中国企业调查系统的调查表明:96%的调查对象认为,企业诚信问题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人品、操守、道德直接相关。企业领导者的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可以带好一班人,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可以给企业员工产生榜样的力量。如果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诚实经营,追名逐利,就会把企业引上邪路,比如美国的安然、安达信,中国的银广厦、兰田股份等,都是因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勾结起来做假账,搞诈骗,最终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或破产。

由此可见,企业家是促进企业信用制度建立和诚信文化形成的中坚力量,反过来,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诚信文化的加强,也是企业家成名的土壤。另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企业经营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居于首位的选择是“诚实守信”,比第二位的爱岗敬业多近10个的百分点。这表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企业经营者已将诚实守信视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国内外企业的成败荣辱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凡是企业领导班子正派,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企业家)有理想、有道德、情操高尚、重视信誉,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风气就肯定正,事业必定兴旺,反之,必然是歪风盛行,诚信缺失,人心涣散,促使企业走下坡路。所以企业的领导人应成为所有员工的道德典范,以身作则,以赢得员工的信赖与爱戴。

4、管理诚信文化。我们经常对经济效益滑坡,由盛变衰,甚至破产倒闭的企业进行原因分析时,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说该企业“管理不善”。其实这句话折射出来的是企业领导人的“不善管理”、“不诚管理”。把员工当成会说话的机器来对待和使用,这样的企业必定是一盘散沙,人心不稳,缺乏战斗力,更无竞争力,企业哪有不垮之理?应强调人的因素是管理中的第一要素,要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员工,以诚留人,以情爱人,员工就会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和精神,整个企业就会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就会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就会长盛不衰。

5、营销诚信文化。营销文化是企业在营销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制度规章等,它所体现的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今后的营销文化建设中将不再只是把“营销”和“文化”进行外在形式的“嫁接”,而是在营销实践中致力于贯彻诚信的理念,致力于向消費者展示企业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与行为,做到货真价实,按照自己的承诺,来满足顾客的要求,最终使消费者放心接受企业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这样做,才是对营销文化本质的回归——构建营销诚信文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载体,承担着“经国济民”的社会责任,而诚信是企业肩负的诸多社会责任的基石。另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看,诚信更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据一些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在诚信度较高的地区,如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其经济发展速度、企业规模、外资引进等水平较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诚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另据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诚信文化的建设,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开始有所好转,但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拖欠(贷款、货款、税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重,所以要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时,还要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诚实有赏、欺诈受罚的制度,使诚信蔚然成风。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诚信文化,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黄杰锋

上一篇:低碳化城市经济论文下一篇: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