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论文

2022-04-23

摘摘要:将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置于行政学的对话语境中,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腐败,可以发现官员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等都可以在来研究行政腐败的诱因。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宏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宏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论文 篇1:

关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思考

编者按:当前,无论是社会经济生活现实的发展,还是经济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对现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必须有根本性突破的阶段。经济学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需要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不仅需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需要吸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经济学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2次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教授就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学作了开幕致辞。本期以访谈形式加以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白教授,您在“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12次学术讨论会”的开幕致辞中指出,经济思想的发展有两条道路,能为我们具体地谈谈吗?

白暴力:好的!经济思想的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经济学的内在逻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内在的逻辑,包括经济学,这个内在逻辑的演化,会使得学科本身有所发展。例如价值理论,价值理论内在逻辑的发展,使它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内在学说,乃至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价值学说和价值解释。再例如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内在逻辑,从逻辑角度本身发展出了投入产出表,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发展出了投入产出经济学,对于各个国家经济的调控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条道路是现实的需要和现实的营养。现实的发展对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营养。它是经济学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外部条件。例如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在原来的框架里解释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很多现实资料,产生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再例如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也是因为在现实中出现了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凯恩斯提出了新的理论。

经济学的发展,两条道路可以并行、可以不交汇,但是一旦两条道路交汇,那么经济学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正处于两条道路的交汇点,一方面,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就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和体系构建取得了重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也为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养分和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有制度自信、思想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导下,在开放的视野中不断发展经济学。

记者:您提到了我们要有理论自信,能请您具体谈谈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路线吗?

白暴力:好的!经济学的发展一定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不断发展。经济学首先要继承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分析,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经济学同时也要继承其他学派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包括西方经济学的合理部分。

首先,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用了毕生精力写作了伟大科学巨著《资本论》等一系列经济学著作,建立了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当时,恩格斯就称赞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千年交替的2000年,马克思又被西方多家媒体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之首。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给予了科学的、深刻的分析,而且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仅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指导意义,而且,相对于西方经济理论,更加能够充分地说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矛盾。

例如,关于当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这一难题。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出现“总有效需求不足”,并由此导致“经济衰退”。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不是从社会制度层面说明,而是从人类心理角度来说明的。这就使得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所指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缺乏有力的微观行为解释。这就是当前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困难: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界正在力图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马克思经济理论准确地解释了“总有效需求不足”的“微观经济基础”。马克思经济理论指出,“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雇用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雇用工人的收入被约束在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水平及其以下;劳动力价值与雇用工人创造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的积累必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1}对于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的金融—经济危机,普遍认为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引起的。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金融监管和合理的金融秩序。其实,次贷危机的原因还是在于以房屋为代表的产品卖不出去,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其根源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这个制度下,工资被约束在劳动力价值的水平及其以下,工人即使贷款买了房,也无力偿还贷款。这样一来,厂商资金链断裂,由此引发了次贷危机。{2}这正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解释。

其次,兼容并蓄,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经济学发展,不仅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而且要兼容并蓄,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包括西方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西方经济理论,有其庸俗的本质,同时,也有对市场经济描述和研究的合理成分。这些合理成分也是经济学发展所需要吸收的。但是,对其合理成分的吸收,要建立在用马克思经济理论改造的基础之上。

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关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就是西方经济学庸俗本质的代表性理论。从科学的角度看,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基本是一个虚构的理论,是用来粉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这个理论,一方面,具有不可解决的内在逻辑缺陷:资本的度量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成本函数的成立性问题和“没有剩余”的一般条件与最大利润二阶条件存在性问题;另一方面,具有不可克服的外在理论困难:解释要素“贡献”的困难、解释“贡献”归属的困难和解释无所有权要素“贡献”归属的困难。因此,边际生产力理论,难以自圆其说,在科学上不能成立。{3}像这样的庸俗理论内容,在经济学发展中,不仅不能吸收,而且应该坚决地予以摒弃。

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关于产品市场的理论,就阐明市场运行来说,有许多合理的内容。例如,在分析市场供求对市场价格变化的作用时,利用“弹性”概念对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特性的描述,说明:市场需求曲线弹性和市场供给弹性的不同组合,会导致市场价格的发散和收敛,对于不同产品的市场要采取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这些理论内容对于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都具有重要作用。{4}

但是,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关于产品市场的理论,本身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作为需求分析基础的效用理论,没有解决对效用的度量问题;其次,作为供给分析基础的生产函数,没有解决资本的度量和以资本作为自变量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这两个的理论缺陷使得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而需求与供给是西方微观经济理论的两个根本性理论基础,因此,这两个的理论缺陷使得西方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市场价格理论这个庞然大物成为一个泥足巨人。然而,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得到解决。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可以建立变量劳动价值理论,并由此推导出供给曲线,从社会效用劳动均衡推导出需求曲线,这就为市场价格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5}

由此可见,经济学的发展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仅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更要坚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现实的需要和营养是经济学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外部条件,这是否要求经济学的发展应该立足现实,与时俱进?

白暴力:是的。一位伟大的哲人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实,是现实经济的理论总结。然而,现实经济生活是不断发展、不断变换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日益丰富。日益丰富的现实经济中所出现新经济现象,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养分。经济学只有充分地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养分,才能不断完善,向前发展。

对于我们中国的经济学者,最重要的现实经济生活的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最重要发展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但是,并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和解答。有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是在西方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新的经济现象,不需要由此来发展经济理论。这是一种误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借鉴了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但是,西方经济理论决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养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吸收这些养分,推动经济理论的发展,是时代提出的重大经济理论课题。如果不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现实经济生活的养分,中国的经济理论是无法发展的。

当前世界经济也有许多新的发展,这些发展也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养分,经济理论应该吸收这些新的养分,充实和发展自身。关于市场和经济调节机制发展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完全可以自动调整社会经济,主张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的作用,这也成为20世纪30年代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主导思想。然而,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所引发的大萧条,给西方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地完善调整社会经济,主张国家干预和政府调节。这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凯恩斯理论推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因此,目前,关于市场和经济调节机制的理论认为有两只手:一只手是市场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另一只手是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

然而,时至今日,现实经济生活又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现象:“人造市场”。“人造市场”既不是传统的“自然市场”,也不是传统的“政府干预”,它是人工制造的市场,它的运行规则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为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人造的手”。最典型的“人造市场”就是现在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是由金融工程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其运行规则是由金融工程设计的,是人为的。相应地,与金融市场及其产品设计相关的学科也称为“金融工程”。工程不同于科学,科学是发现和研究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工程则是依据科学所发现的规律设计和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对于当前西方的金融市场,金融财团是主导者,金融产品的设计必然符合金融财团的需要和目的。正是这种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设计,加剧了金融市场从发展到繁荣—再到泡沫高涨—最后泡沫破裂所引发金融危机,进而引起全球经济动荡。这一系列过程都对世界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种以金融市场为代表的“人造市场”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如果我们仍然将经济理论的讨论限制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间,那么,我们将不能够对现实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给予深入和客观的分析。

总之,经济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吸收现实经济所提供的养分,丰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实现自身的发展。

记者:经济理论都是有自然科学基础的,近百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学的发展是否也应该随着相应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您能否从这一角度谈谈您的理解?

白暴力:正如你所说,经济理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是西方经济学经济理论,都有其自然科学基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基础之上的。近百年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经济学的发展也应该随着相应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物理学中的力学,主要是牛顿力学即经典力学(或称古典力学)。西方经济理论形成初期,在物理学界,正是牛顿力学兴盛时期。西方主流经济学使用了经典力学的基本范畴和方法作为自己的基本工具范畴和方法,并将这种状况保持至今。例如,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基本工具范畴有弹性、均衡、均衡的变化以及均衡的稳定等等。这些基本工具范畴都是从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引入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就宽于西方主流经济学。马克思不仅使用古典力学的范畴,而且更加借重于生物学。例如,马克思从产生、发展、衰退、死亡的过程来考察社会经济形态。一位评论者说:“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替代的特殊规律。”{6}这就来源于生物学的基本思想。再例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论述,就像是描述一棵大树的生长过程:商品就如一颗被埋入地下的种子,它长出两片叶子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此基础上,长出货币和资本等树的主要枝条,剩余价值、工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就如同众多的树枝和树叶,最后长成资本主经济制度这样一个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马克思的这种论述,不是将资本主义看作一个力的均衡系统,而是看作是一个有机体的成长过程。

总之,不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存在着自然科学基础,经济学的发展需要与自然科学基础的发展相适应。

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产生了量子力学、相对论、量子电动力学等等一系列新的理论,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物理学中,除了力学之外,还有电学、光学、热学、声学等等;自然科学中,不仅有物理学,还有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等。因此,时值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随着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来更新经济学的学科基础。{7}

例如,对市场价格运动的分析。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由供给和需求均衡说明市场价格的决定,由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说明市场价格的变化,由稳定性分析说明市场价格的波动。但是,市场价格运动的统计数据与这些分析结果很难对接,从而也就难以由这些分析说明现实价格的运动。但是,如果拓宽思路,从古典力学方法的局限跳出来,使用电学的方法,将统计所得到的现实市场价格运动数据,分解为高次谐波、9次谐波、7次谐波、5次谐波、3次谐波等,则可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提供一条新思路。

记者:对于发展中国经济学的思路,您已经从理论层面、现实层面和自然科学基础层面为我们作了介绍,您能否从哲学基础层面,谈谈您的想法?

白暴力:好的!科学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顺利地推进科学的发展,就会事半功倍;不遵循这些规律,则会一事无成,至少事倍功半。经济理论也是这样。因此,经济理论的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的道路通常有两条:一条是基本范畴的分解和深入,另一条是理论从特殊向一般的演进。这正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条道路是基本范畴的分解和深入。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本范畴,对基本范畴的分解和深入研究是科学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每一次对基本范畴的分解和深入都会带动学科质的飞跃性的发展,使该学科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展开。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每一次对基本范畴的分解和深入所带来学科质的飞跃性的发展,都只是这个无限过程的一个阶段。经济学同样如此。例如,早期,人们笼统地认识到商品具有价值,建立了价值的概念;后来,认识到商品同时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概念分解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再到后来,价值概念又进一步分解为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价值实体、价值形式、价值的转化形式等等。

第二条道路是理论从特殊向一般的演进。建立更一般的理论,将原有理论归纳为这个新的更一般的理论的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理论,是科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科学的这种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进程,每一次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都只是这个无限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人类认识能力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内在矛盾:在其适应范围内,矛盾不表现出来,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矛盾就表现出来,并且显明化;正是这种内在矛盾将使原有理论过渡到更高级更一般的理论;这个更高级的理论把原有理论包含在内,将其降为相对特殊的理论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原理论的对立理论;新的理论又会由内在矛盾的驱动,进行同样的运动,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再过渡到更高一级的理论。这就是科学发展的辩证道路。科学正是通过这个无限的进程而发展的。

科学的辩证发展,对于经济学也是适应的。既然已经了解了科学发展的辩证道路,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就应该自觉地沿着这个方向进行。

首先,要认识到一切经济科学理论都有其局限性,都是科学无限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其次,要认识到,一切经济科学理论内部都有矛盾,这是必然的、正常的,因此,不要试图在一个理论内部去消除它的矛盾,这样做将是徒劳无益的。第三,当一个经济理论内部矛盾显明化的时候,我们既不要固守在其内,也不要简单地抛弃它,而是要从这些矛盾出发,用更高级的经济理论取代它,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把它“降为”这个更高级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形式,这个更高级的理论,不仅包含原有理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原有理论的对立物。第四,在建立新经济理论时,不要试图追求无内部矛盾的、只有在全人类的无限进程中才能完成的“绝对真理”,而应该“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8}

记者:您的谈话使我们对发展中国经济学的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经济学的发展,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需要兼容并蓄,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包括西方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但是,对其合理成分的吸收,要建立在用马克思经济理论改造的基础上;经济学的发展需要从现实经济生活中吸收营养,需要吸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经济学发展还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注释:

{1}白暴力.总消费需求不足的微观机制.教学与研究,2005(6)第15-20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5)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5(10)

{2}白暴力.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后果.经济学动态,2008(12)49-55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9(5)

{3}白暴力.“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现代形式的理论缺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4)51-57页;“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2(11)

{4}白暴力.近期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上升的供求分析.经济学动态,2010(9)23-26页

{5}白暴力.新古典市场价格理论的缺陷与马克思市场价格理论基础的构建.当代经济研究,2004(2)(3)“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7)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23页

{7}近年来以生物学自然科学基础的演进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8}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1页

(责编:玉山)

作者:李雪

宏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论文 篇2:

公共经济学语境下权力腐败的诱因透视

摘摘要:将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置于行政学的对话语境中,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腐败,可以发现官员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等都可以在来研究行政腐败的诱因。

关键词:行政腐败 公共经济学 诱因 透视

一、引 言

腐败是伴随国家公共权力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他不仅侵害政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也严重破坏国家政权的稳定。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权力腐败的主体也由以往的单个人腐败发展到集体腐败,由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及“第三部门”扩展。如何有效地保持社会的高率运作和公共部门的廉洁高效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同时,腐败行为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政治行为,二者具有相同的内在因果逻辑。因此,以公共经济学经济学的框架来研究腐败也是一种必然。

二、政府经济学研究腐败的诱因

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科密切相关,综合了众多与政府有关的经济学学科分支的内容,大体包括国民经济管理、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主要研究与政府行为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公共经济学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行政腐败。

1.官员“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

公共经济学分析政府行为普遍的一个出发点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假定活动经济过程中的个人都以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动机,每一个参与者都依据自己的偏好,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开展活动。经济人假设也适用于政治领域,政治活动本身是一种公共选择。政治家和官员考虑的也是个人利益的得失,政治家的利益在于获得权力、地位、威望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追求未必符合公共利益。当权者在“经济人”人性驱使下,对交易过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就成为腐败的诱因之一。

当权者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一切给其带来负效用的因素,都要列入其行为的成本。交易成本具体体现为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财力成本,也就是当权者为了获得利益而付出的代价。此外在腐败行为中还要承受一种心理成本,冒着法律制裁、舆论谴责甚至及家庭破裂的风险。这些因素引发了心理成本,下面对“经济人”成本-收益函数进行分析。

(1)“经济人”行为的成本函数分析:

C = C1 + C2 = f 1(l,m,n)+ f 2(p,q,r)

式中C1 为交易成本,它包括所消耗的人力l ,物力m和财力n ;C2 为心理成本,它由腐败行为被查处的概率p 、发生次数q 和处罚强度r 所决定。腐败成本由交易成本(C1)和腐败成本(C2)两部分之和组成。

(2)“经济人”假设行为的收益函数分析:

“经济人”假设将能给人们带来正效用的所有因素成为收益函数的一个变量中。这些变量也是人们行为所追求的对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他们都能带来正的效用。

“经济人”假设行为的收益函数可表示为:

R = f1(w)+ f2(s)

上式中w 为物质变量,f 1(w)表示由物质变量带来的收益;s为精神变量,f 2(s) 表示由精神变量带来的收益。

(3)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

腐败既能带来腐败收益,也会产生腐败成本。当权者也是受到利益驱动的“经济人”,他在进行腐败的同时,必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假设当权者对腐败行为不能曝光的概率為P1,所获得的收益为R,对腐败行为被查处的概率为P2,所得到的处罚损失为L,那么当权者应该得到的期望值为:

E=P1*R+P2*L

当期望值收益大于腐败总成本时(E>C1+C2),当权者才会实施腐败。根据成本-收益计算,也可以解释和预测当权者的行为倾向,采取腐败行为与否取决于边际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这也是腐败行为的临界点。

2.委托-代理理论腐败的分析。

腐败不是简单的权钱交易行为,也不是简单的滥用公共权利行为或出卖国家财产,而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利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这一理论认为,在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委托人(股东或作为其代表的董事会) 和代理人(经理)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代理人极有可能凭借其在经营企业中获得的信息优势来侵犯委托人利益,造成所谓“代理成本”。现代代议民主制中也存在类似的委托-代理关系。官员利用政府赋予其职位本身的权力与公众相互勾结,造成政府失灵,滋生了腐败的温床。公共权利的委托-代理运行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全信息对称条件下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特点。

假设官员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对称的,即是说,民众和官员之间不存在信息偏差。在他们都符合“经济人”的本性假设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官员和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效用函数,即Uo=f(u1,u2),式中的Uo表示官员的效用水平,u1表示官员行使公共权力给自己带来的利益,u2表示官员行使公共权利给民众带来的利益。官员行使公共权力为自己谋利与自己的效用水平呈正相关,为民众谋利与自己的效用水平呈负相关。作为官员希望u1越大越好,而民众则希望u1越小越好,但是双方必须合作,否则对双方都无益。所以民众与官员之间完全可以在平等基础上讨价还价形成公共权利代理契约。

(2)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失灵。

委托-代理的完全信息对称在现实及理论研究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理论研究之便,因为在现实政府官员和公众之间的委托代理都是信息不对称的。即,公众仅仅只拥有部分关于公共权力运行的信息。从信息不对称的假设出发,我们来分析官员与公众之间公共权力的代理失灵的原因。假设官员执行公共权力不腐败的效用函数水平为:C=f(u1,u2);官员腐败会有一个Ca的效用水平增量,腐败成功的概率为P1;腐败被发现后受到惩罚的概率为P2,其效用为Cb的效用函数。那么根据经济人假设,官员腐败成为现实就是他对腐败期望效用符合以下条件:

C+P1Ca-P2Cb>C

上式可变形为P1Ca>P2Cb

因此,可以看出民众、国家与官员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失灵产生的条件是官员惩罚的程度轻和概率较小,以及官员在失灵的条件下获得的收益和成功的概率较大[14]。

(3)公众监督的缺失带来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失灵。

公众将自己的一部分共同私有权利委托给官员来执行,并给官员一定的报酬。为了保证民众的意志不被歪曲,官员的行为完全符合公共利益,作为政府的公共行为应该受到民众的监督。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假设:假设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失灵造成损失为D平均分摊个体的份额为D/m(m为公众人数),公民p因监督成功而获得的利益为Rp,而为之付出的成本为Cp,则能诱他进行监督的临界点为:

Rp+D/m-Cp>0

可以看出,要满足以上条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由于权力的委托-代理链条长而引起监督成本大,特别是监督的缺失而丧失了监督的积极性,所以很容易产生权力委托-代理运作的失灵。

参考文献:

[1]杨龙.政府经济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P6。

[2]杨龙.发展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P63。

[3]J.M.BuchananRent-SeekingandProfitSeeking.In:J.M.Buchanan,R.D.Tollison,G.Tullock,Towarda Theor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Texas:Texas A &M University Press,1980,p3~15。

[4]乔林碧.政府经济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P160。

[5]郑利平.腐败的经济学分析[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P70。□

作者:徐春普

宏观经济学的经济理论论文 篇3: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评析

[摘 要]从宏观经济理论前沿的视角,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的评述,阐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如何吸纳传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并建立微观基础的过程。进而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评析;黏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引 言

作为当前经济理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疑已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理论界和实践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方式、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成为学术界长期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近30年的世界经济实践中,该经济理论中某些引人关注的重要理论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导致缺少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撑。但无论如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形成之日起就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加深入而广泛。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当前西方经济思潮涌动和各种前沿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必要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透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通过代表模型的分析对该经济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评析,由此来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评析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西方国家试图采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证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其结果是经济衰退得以减缓但通胀却越来越严重,到了7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1]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应该呈“此消彼长”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而现实却使得该理论从解释上陷入了困境,其提出的政策建议自然也难以解决“滞涨”现象,从而遭受到各方的猛烈攻击。此后,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以及以货币主义为基础并由此发展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学派等经济学流派纷纷出现,它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倡导具有古典经济学色彩的经济自由化,一时间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主流、正统经济学的地位上滑落下来。

到了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学者认为,完全脱离政府干预的经济是运行不畅的,同时,他们注意到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用需求不足和名义工资刚性来解释失业的长期存在,并没有很好地说明名义工资刚性的原因,也未能说明价格刚性的原因。[2]而新古典综合派以及从微观视角分析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需求的相关理论,要么存在机械组合、难成有机整体的问题,要么存在仅从局部均衡的角度分析等问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虽然将微观经济理论作为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并能够保持宏微观经济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但其片面地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模型的完整性,忽视了经验检验,存在脱离现实的现象且其政府干预完全无效的结论也缺乏说服力,导致其理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经验支持。

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之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政府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逐渐形成,以曼昆、菲尔普斯和费希尔等著名学者为代表的该学派研究者在深刻反省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认真对待各方的批评并吸纳他们的精华和正确观点,创造性地给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其微观基础,逐步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该理论并没有简单地、完全地否定以往的各个经济学流派的理论,而是吸取其精华,并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体系。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其简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在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结合两种经济理论中切合现实的一些假设观点上,提出了本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概括为3个方面。

1. 市场非出清假设

市场非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为重要的假设,该假设实际上来自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假设条件,其基本含义在于:如果经济出现需求冲击或攻击冲击后,工资和价格并不能够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即供求均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市场将持续处于非均衡的状态。而这其中又暗含着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的假设,而在传统凯恩斯主义假设中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前者假设前提是工资和价格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的速度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后者却认为工资和价格是不具有弹性的,或者说完全不能进行调整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工资合同和长期劳动合同结束时间不一致导致的工资需交错调整使得工资具有黏性,而由于菜单成本理论和价格交错调整理论导致了价格也具有黏性,而价格黏性成立又暗含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假设。由此可见,市场非出清假设中同时又递推出另外的两个方面的假设,且该假设又不同于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的市场非出清假设。

2. 利益最大化假设

在吸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精华的基础上,为弥补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微观基础的缺失,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学者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所有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同样提出了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这一假设实质上源于微观经济理论,同时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承认并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实际上表明了该理论已经承认宏观经济学必须具有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且认可了这一基本假设,从而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不得不说,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这一点上较传统的原凯恩斯主义有明显的发展和进步。

3. 理性预期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理性预期理论,该理论强调理性预期对经济行为与经济政策的作用与影响,认为经济人是根据理性预期而作出经济决策的,市场运作的结果是使得市场出清的供求均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理性预期为主要假设之一,实质上包含了3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其次,为了得出正确的预期,经济行为人在作出决策之前试图得到一切相关信息;最后,经济行为人在做出预期时随时会根据得到的信息不断调整其预期,因此,总体上从长期来看,经济行为人对未来的预期与未来的实际值是一致的。[3]事实上,该假设暗含着经济行为人能够获得完全信息这一假设,从而才能保证预期的正确性,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人总会有矫正原来信息不准确的时间,从而会准确地或趋向于能够预测到经济变量所应该的数值。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沿用了这一假设,并将其与其他两个假设结合起来,从而提出了其自身的经济理论观点。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上述基本假设的前提下,通过理论推导与数理分析,主要持有以下观点:①否定了古典学派的“二分法”①,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换言之,货币是非中性的,而货币的非中性缘于价格是黏性的,由于价格是黏性的,并不具有完全弹性,当货币等名义变量发生变动时,根据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它不仅会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的变化,而且会导致产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典的“二分法”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是失效的。②经济中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是理解经济波动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该观点早已被用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现象,20世纪80年代,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就基于外因并从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原因,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认为实际经济周期的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用于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他们认为更准确地确定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解释短期中工资和价格行为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了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从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短期波动,造成了经济偏离了自然率水平。如果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总供求模型来解释,那么就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黏性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并不是呈垂直的状态。因此,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产出和就业的短期周期性波动。由此可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更加符合现实的角度对经济的短期波动进行了较有说服力的解释。③在政策涵义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是:第一,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干预宏观经济,刺激总需求,从而达到使非均衡的经济状态能够较快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第二,政府应该采取相机抉择、斟酌使用的稳定化政策。[4]事实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与传统凯恩斯主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强调政府应该“作为”,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从而达到减缓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的目的。所以,该理论与古典学派所主张的政府“不作为”的经济自由化是完全相反的。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现实的一个微观解释:名义价格黏性模型

在解释价格黏性这一基本假设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由于改变经济中的价格就要使用经济资源,然而厂商只有在价格变动的利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他们才会改变价格。这种解释产生的问题是,改变价格的成本很小,但是经济波动大约占GDP的几个百分点,可能变动价格的利益几乎要大于由此产生的成本,而且这种解释本身也比较宏观,显得不够具体,缺乏较强的可信度。随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前沿理论中,能够从微观的角度比较可靠地解释这种现实的理论模型也出现了,其中,以曼昆的名义价格黏性模型最为典型。名义价格黏性模型要回答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中的各个厂商面临名义货币变动时,为什么依然会保持各自名义价格不变?我们在这里列出该模型的简化分析过程。

假设一个经济中的生产领域包括众多的厂商,他们在各自的市场中都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将厂商i所面临的需求表示为:

Yi=(■)■■ (1)

其中,Pi是厂商i制定的价格,P是总体价格水平,M一般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而ε(ε>1)是需求价格弹性。假设生产中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劳动边际产量为a,名义工资为W。作为垄断者的厂商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给产品定价。因此,边际成本为W/a,那么根据垄断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即为MR=MC其中MR=P(1-1/ε),得出厂商的定价为:

Pi=(■)■ (2) 而厂商的名义利润为:

(Pi-■)Yi (3)

如果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假设增加1%时,则名义价格和工资均为上升1%,即方程(2)中的左右两边均上升1%;因为M、P和所有的Pi均上升了1%,方程(1)中的实际需求保持不变。由方程(3)知,名义利润上升了1%,但由于总体价格水平P已经上涨,所以实际利润是不变的。现在假设各个厂商如果提高价格Pi,就必须承担菜单成本支出费用k,因此,厂商就将面临维持其当前较低价格的损失与将价格提高2%时潜在利润增长之间的取舍。以图1来说明,纵轴上以最优产出的百分比来度量,横轴表示价格偏离最优价格的百分比,曲线1表示一个中等程度垄断的厂商的利润损失。假定厂商的当前价格低于最优水平的价格1%,则厂商放弃了相当于产出0.25%的潜在利润,如果菜单成本k大于这个损失,厂商就不会改变价格,其他厂商面临同样的是同样的选择,所以也不会改变价格。由此造成的净效应就是所有名义价格保持不变,总体价格水平P仍然固定,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会随着实际货币供给上升。由方程(1),实际货币供给M/P与产出会上升2%。[3]

由此可见,新凯恩斯主义从微观厂商的视角,认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各个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少量的菜单成本就很可能大于潜在利润的变动,解释了经济中当货币价格变动时,名义价格保持不变的原因。该模型从现实出发,给宏观假设提供了严密的微观证明,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建构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以上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各方面的阐释和评析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然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阵营,但其较之有明显的优势和进步性,它不但建立了微观基础,而且还吸纳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中的有用成果,使其理论体系更加严密,代表了宏观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而这正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不断攻击的对象,两种经济理论在相互对立和斗争中共同推动着宏观经济学向前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①新凯恩斯主义一直偏重于发展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造成经验证据比较缺乏。经济理论最终都是需要实践证据来证实的,尽管经济理论不断发展,经济模型比较完美,但是如果缺乏经验证据的证实,这是比较缺乏说服力的。②基于价格调整的小额成本,这一菜单成本对于单个厂商的作用可能是重大的,但是如果从总量方面来考虑,这种影响会不会消失?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有力的证明。[5]另外,菜单成本理论中假设厂商边际成本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也并不一定符合实际,尽管在短期,厂商的边际成本也有可能下降。③新凯恩斯主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仍然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而不是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观点适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④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因为该理论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假定直接吸纳,而又要结合原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假设,两种理论主张本来就是对立的,由此造成该理论体系内部逻辑衔接和相互联系上显得不够顺畅。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作为宏观经济理论重要前沿之一,是宏观经济理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践不断广泛而深入,面对实践带来的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未来也将不断调整、发展与完善,笔者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4个方面:①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纳入到分析框架内,既要重视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又要考虑到市场体系中所有经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一般的市场体系中证明价格黏性的菜单成本理论的可靠性。②基于不完全信息假设,由此衍生出委托—代理和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和行为动机可能不一致,且存在非对称信息的影响,因此,代理人的行为可能不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他们认为非市场因素会使得道德风险问题进一步加剧。正如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1991)所认为:“当发生明显的市场失灵时,非市场因素至少部分具有克服市场缺陷的强烈动机”。所以,关于委托—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研究将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6]③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相关理论研究。由于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的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市场均衡水平与社会最优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如何在存在垄断因素的情况下,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提高整体福利水平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未来的另一重大课题。④价格黏性和垄断竞争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两大基础。价格调整的黏性则被认为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垄断竞争造成了经济中的无效率。近年以来,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通过结合名义黏性垄断竞争两大理论基石,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货币分析框架,即“新新古典综合理论”,这也将是未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方向。[7]

作者:王磊

上一篇:经济法中的案例教学法论文下一篇:货币形势分析政策展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