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经济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可以从动机理论中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论论述出发,提出需要理论和归因理论分别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成功的诱因价值”和“估计的成功的概率”的观点,并以此为理论模型,辅以调查研究法,分析总结得出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具有“要求工作保障性好、要求工作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和自我实现的动机较强”三个特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归因理论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归因理论经济学论文 篇1:

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行为经济解释

摘 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确保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阐述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表现特征基础上,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探讨投资人决策偏好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特征行为之间的关系,剖析基于投资人非理性决策偏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信息披露;行为经济;期望理论;归因理论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银 莉 陈 收

归因理论经济学论文 篇2:

研究生就业动机的特点及引导建议

摘 要: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可以从动机理论中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论论述出发,提出需要理论和归因理论分别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成功的诱因价值”和“估计的成功的概率”的观点,并以此为理论模型,辅以调查研究法,分析总结得出研究生的就业动机具有“要求工作保障性好、要求工作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和自我实现的动机较强”三个特点。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动机;特点;建议

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是科学研究、知识与技术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研究生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确保研究生高质量的就业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就业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人的就业动机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生就业动机有哪些,这些动机有哪些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调整动机以更好地就业?是本文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就业动机的理解

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包括升学、出国等有单位接收人事关系的毕业去向类型,狭义的就业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1]本文的就业取其狭义,包括的就业形式有签就业协议、签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不包括升学、出国等。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原因,心理学家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人们行为原因进行描述。[2]动机源于拉丁文的“Movere”,原意是推动或引向行动。心理学中“动机”(Motivation)一词正式在书名中出现是20世纪30年代。[3]有关动机,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若干种理论,它们各有千秋,对人们的某种或某几种活动具有较强解释力,其中期望理论、需要理论和归因理论对就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望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具体来说,就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取决于他对自己成功機会的估计和对成功价值的评估。提高成功的概率或者提高诱因的价值都能提高动机水平。[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是需要理论的代表。马斯洛认为,人活动的动机来源于需要,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七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是缺失的需要,是人生存必备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人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是成长的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人适应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2]这些需要其实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成功的诱因价值”。归因理论认为可以从控制的位置和稳定性程度两个维度认识动机,控制的位置分为外部和内部,稳定性程度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因此,动机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内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能力;内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努力;外部且稳定的动机,表现为任务的难度;外部且不稳定的动机,表现为运气。其中能力是部分可控的,努力是可控的,任务的难度是可控的,运气是不控的。[4]归因理论探讨的内容对应于期望理论中的“估计的成功的概率”部分。

研究方法

1. 随机取样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对北京市某高校2016年的一项问卷调查。为了取得足够有效的样本,该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利用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时机,发放问卷,此时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对自身就业动机已较为明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84%。数据覆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和哲学10个学科门类的毕业生。

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结构化问卷。由于填写问卷时,被调查对象已经基本确定就业去向,问卷在设计问题时倾向于被调查者的主观想法,而非客观结果。

3. 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数据后,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约为4∶6,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比例约为3∶7,生源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约为4∶4∶2。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与当年该校研究生毕业生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

2. 择业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较为看重工作的舒适程度,为38.5%;其次,看重接受这份工作能给自己确立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为32.7%;最后,看重的是工作所能带给自己多大的经济收益,为21.2%;较少毕业生将政治地位列入自己择业的标准,为7.6%。

3. 地区选择

毕业去向的选择方面,东部、中部、西部生源毕业生的选择基本一致,首选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地区,其次选择回家乡就业,也有少部分毕业生愿意去二线城市就业,仅有个别毕业生愿意选择其他普通城市安家立业。其中,家在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去二线城市的比例高过回家乡的比例。(见表1)

4. 单位性质选择

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研究生毕业生的选择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一致倒向体制内单位,其中想当公务员的比例最高;期待进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的比例大体相当,居第二位;科研机构次之。真正自愿到体制外企业就业的比例仅占到16%;其中外企占大多数,打算自主创业的比例最低。(见表2)

5. 期望的起薪

在就业收入方面,绝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希望起薪在5,000元~8,000元之间,超过两成的毕业生认为起薪超过3,000元即可,只有一成多的毕业生期望起薪能达到8,000元~10,000元,只有不到1%的毕业生能接受3,000元以下的起薪。

6. 就业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对就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排序时,多数毕业生把个人发展放在首位,工作地点、薪酬福利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其余因素依选择的人的多少依次为工作单位性质、兴趣爱好、专业对口、家庭意愿和工作环境。(见图1)

7. 基层就业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60%的研究生愿意参加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其中大部分选择参加大学生村官项目,少部分选择“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其他项目。(见图2)

讨论与建议

1. 研究生就业动机的特点

一是要求工作的保障性较好

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明显倾向于体制内单位,这类单位的突出特点是高稳定性、高社会保障和高社会地位。这也说明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偏向稳定,这可能与他们年龄较长有关。保障性的需要基本对应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前四种需要:生理、安全、从属与爱、自尊的需要。对于研究生来说,这些需要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因此成为他们就业最基本的动机。

二是要求工作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生活

多数人找工作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目的:经济独立、养家糊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697元/月,而大多数被调查的研究生毕业生期望的起薪是5,000元~8,000元。研究生毕业生相对其他求职者而言,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工作收入对他们来说不仅要能够解决温饱,还要能够满足他们追求一定生活品质的需要。同时,有60%~70%的研究生毕业生希望将工作地点选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充满了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有机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到新知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最能够满足他们认识、理解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三是自我实现的动机较强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生把个人未来发展前景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正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表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就业动机还是很全面的,基本涵盖了需要层次理论中各个层次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且还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要求。因此,从总体上看,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向上的。

2. 引导研究生调整就业动机的建议

我们应该看到,通过调查能得出的只是人主观上的动机,或者说是理想的动机,实际上,动机除了受人意识的控制,还受成功概率的影响。动机的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如果一份工作很吸引人,收入高、环境舒适、又极具发展前景,但是即便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也不太可能应聘成功,那么应聘者可能就会放弃应聘,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成功的概率受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如果更看重努力或者任务的难度等可控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他就可能通过加倍努力或者调整任务难度去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如果更看重专业水平等短期内难以提升能力的影响,就可能不会有太大动力去挑战难度较高的工作;如果更看重运气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就可能表现不积极。因此,引导毕业生合理归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提高能力水平是根本

与就业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求职能力等方面,其中多数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因此要引导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给自己创造锻炼能力的平台,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临近毕业时,还要虚心请教,提高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等求职的技能。

二是客观的自我评估是基础

希腊德尔斐神殿上镌刻着:“人,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一直提醒着世人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就业时若自恃过高,则高不成低不就;若妄自菲薄,则难以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准确地自我认识和评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快速、準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是合理归因是关键

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对求职成功与否的影响程度,是会随着求职目标的改变而变化的。不同的归因往往会大大影响将来求职的态度,如A学生在简历等求职技能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可他却将失败原因归结于自己求职目标定得太高,不断降低目标,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大选择,研究生人生经历尚浅,面对求职作合理归因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因此,这也是就业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和引导的一个方面。

就业动机是影响研究生就业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它既受主观想法的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从主观想法上看,在本研究的调查范围内,研究生的就业动机是比较健康、合理的,但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往往会通过影响就业成功的概率对研究生的就业动机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要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 大学生就业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亚玲.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施良方. 学习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翟 迪]

作者:徐伟

归因理论经济学论文 篇3:

归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 引言

教育部(2007)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突出强调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即对自己学习方面的问题做出决策,如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又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等;还能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等(Holer,198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个体外部的,也有来自个体内部的。对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归因进行研究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归因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归因论(attributiontlleory)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康红,2008)。其内部原因包括人的能力、努力、人格、品质、动机、情绪、态度和心境等;外部原因包括任务难度、运气、他人影响等。从对国内外文献的检索来看,关于归因的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和横向、静态的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是探讨归因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以及对教学的启示,实证研究主要是调查学习者的归因倾向或是验证理论框架。

2.1 归因理论与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方面,研究表明,个体的归因对其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齐莫曼(zinlmerman,1998)认为,自主学习者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业失败归因于可以弥补或纠正的原因,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即使学习不断伴随着不良的学习结果,这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也会引发积极的自我反应。如果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策略的运用,会直接诱发其积极的自我反应,譬如改善学习策略;但如果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能力,往往就会引发消极的自我反应,譬如不去努力或放弃努力。巴特勒(Butler,2002)把归因从功能上分为两种:一种富有成效的归因(productive attribution;一种是缺乏成效的归因(unproductive attribution)。前者把学习结果与可控制的因素,如努力、策略运用等因素联系在一起,对策略性行为具有支持作用;后者反映了对结果控制的低自我知觉,如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把失败归因于低能力,它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妨害。巴特尔(Butler,2002)认为,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归因信念。另外,康红(2008)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归因分析》一文中以韦纳(Weiner,1985)的归因论为指导,从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对自己的成败经验做合理的反省、帮助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设计适当的学习目标、拓展自主学习的实践空间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 归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秦晓晴(2002)运用访谈法和日记法研究发现: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学习环境、课堂教学、语言天赋和个人努力等方面的归因存在着定性差异;高分组在解释归因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低分组在解释归因时存在差异。施翠芳(2004)运用访谈法对10名英语优秀生的归因方式进行了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归因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稳定性、内在性和可控性,这种积极的成果归因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提高。何莉(2005)研究发现英语学业不良学生在成败归因上消极倾向比较严重,有61%的学生将成功归于运气好坏,这种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外部的因素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和学习动机的激发。王静姝(2005)研究发现,女生常把成功归因子运气、教师水平高、努力、试题容易、有兴趣;而男生则归因于努力、学习方法、教师水平高等。李昌真(2004)发现男生大多数将自己失败的首要原因归于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其次是学习兴趣与能力等内部因素;而女生则大多数将自己失败的首要原因归于努力程度、身心状况,其次是学习方法与试题难度等因素。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以从归因论的视角(包括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3.1 调查对象和目的

本文对湖南农业大学2006级茶学、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与管理学三个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成绩等级学生的归因情况,通过引导学习者正确的归因,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2 调查内容与调查过程

本文主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归因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首先对要调查的内容,分维度和项目编写问卷。采用Likert量表的五级记分制,即“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一般”(3分)、“不同意”(2分)、“很不同意”(1分)五级。如果内容为反向陈述的项目则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为保证此调查的效度,首先发放30张问卷对受试者以外的其他学生进行了预测,并修改了相关题项,随后才对受试者正式发放问卷,共计230份,收回225份,有效问卷217份。然后将收回的217份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按不同性别、不同成绩等级进行整理,之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3 数据处理

本调查的数据是通过SPSS11.5版本的社科数据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所得到,以每个学生各题的得分为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学生成绩等级与归因模式对自主学习这一影响因素的关系通过列联表(crosstab)和卡方检验表(Chi-Square Tests)来反映。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所做出的因果,是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韦纳(Weiner,1985)指出,学生一般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于四类,即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和能力。问卷中的第6个项目至第9个项目是对这四类归因模式的调查。

3.4.1 项目6:我认为英语成绩的进步主要取决于我自己的努力

努力是一种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从表1,我们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认为努力与自己的学习进步有很大的关系,成绩中等的学生有18%的人非常同意这一观点,58.4%同意这一观点,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仅有10.9%的人非常同意。表2中的皮尔逊卡方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中的显著水平分别为0.000和0.000,表明“英语成绩”和“努力”两个变量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线性关联检验的显著值为0.000,也小于0.05,则说明两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努力的学生通常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3.4.2 项目7:我认为学习的好坏和老师布置的任务难度关系很大

学习中的任务难度一般是通过任课老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而设定的。任务难度是一种外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表3中数

据显示了学生回答项目7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84.4%的人都认为学习的好坏和任课老师所布置的任务难度有很大的关系,成绩中等的学生73.1%同意这一观点,而成绩差的则仅有34.4%的人持此观点。由表4中的卡方检验可知,其显著性为0.000,在显著水平定在a=0.05的情况下,显著性0.000<0.05,即在“任务难度”归因方面,因成绩等级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3.4.3 项目8:我觉得英语成绩的好坏主要靠考试时的运气。

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成绩等级”与“运气”的关系可以通过查看表5和表6得知。

50.1%的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考试时的运气起很重要的作用,46.9%的人持相反的观点,而成绩中等的学生有83.1%的人觉得英语成绩的好坏主要靠考试时的运气,成绩差的学生持此观点的也达到了81.3%。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把成绩的好坏寄托在考试时的运气,特别是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也仅有不到一半的人对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充满自信,而不认为运气会影响到自己的考试成绩。表6中所显示的皮尔逊卡方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中的显著水平分别为0.000和0.000,表明“英语成绩”和“运气”两个变量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线性关联检验的显著值为0.000<0.05,也说明两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部分学生对于考试依赖于自己的运气,可能复习到了的内容被考中则能取得好的成绩,而自己没关注到的知识点被测试到则没法完成。这也体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不够自信也不够牢固,把成绩的好坏寄希望于外部无法控制的因素。

3.4.4 项目9:对于我的英语成绩,我的语言天赋是很重要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一些人认为语言能力是由语言天赋所决定的。

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成绩好的学生也有51.6%的人认为自身的语言天赋对于语言的学习很重要,39.1%的人则认为语言天赋对于英语学习成绩不是很重要,可能他们认为即便语言天赋不行但通过努力也能取得好的成绩。而成绩中等和成绩差的学生则大部分把成绩的好坏归因于语言天赋,他们认为英语成绩不好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本身没有语言天赋,仅4.5%和1.6%的学生持相反的观点,会从语言天赋以外的原因来解释自己的英语成绩为什么不好。

卡方检验中的显著性(见表8,Sig=0.000<0.05)也表明“成绩等级”与“能力”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成绩等级”与“能力”不是相互独立的,成绩的好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语言天赋。一个人语言天赋高可能付出一般的努力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语言天赋,则即便付出很多,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成绩等级的学习者在归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且同一个等级的学习者对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以及能力四个方面的归因也有不同,有的学生觉得能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也有的认为努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等。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正确归因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4 归因论对自主学习的启示

通过对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归因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对归因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为以后的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启示。我们认为,要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多方面人手,以下两方面尤为突出。

4.1 重视自主学习中积极归因的引导

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归因,会影响将来的期望和坚持努力的行为。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从而影响自主学习的动机。根据韦纳(Weiner,1985)的归因理论可知,稳定性影响成功的期望或预测,而控制点则影响成功的价值,这些都会影响个体成就动机的水平。若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的活动动机。若将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将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相反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弱化活动动机。但是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上述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成败的原因,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分析,引导他们正确的归因。另外,还可以运用强化法,定期让学生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然后根据其对成败的归因,提供积极的归因方式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比较理性而科学的归因倾向。

4.2 重视自主学习中正确归因的影响

所谓正确的归因是指,找出学生学习成败的真正原因的归因方式。研究表明,不同成绩等级的学习者在归因上存在着差异性。成绩优秀的学习者往往把成败原因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而成绩差的学习者则归因于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外部因素。但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学习者把自己成功的学业成绩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就可能加倍努力;如果学习者把自己的学业失败归因于能力。就可能放弃努力。因此,教师在自主学习中应引导学习者正确的认识到,成败并不只是某一因素的影响,不能仅仅只归因于一种,学业成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指导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归因反应,了解其归因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取得正确的归因。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归因模式的几个项目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到归因是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不同成绩等级的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的归因方式、归因内容、归因特点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本研究仅为引玉之砖,由于归因受很多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我们期待其后续研究能进一步从纵向、动态的视角着力。

作者:胡东平 施卓廷 周 浩

上一篇:爱情观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情境式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