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17

[摘要]农业竞争力是近年来农业经济界的一个新话题。农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竞争农业的发展趋势,针对郑州市农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提升郑州市农业竞争力九个方面的公共政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篇1:

浅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构建

摘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体系日臻完善,农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全国前列,由东北农业大学创建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中的重要节点。“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借鉴了国际农业信息化和发达国家农业专家系统的先进经验,坚持高校科研成果和农业需求紧密结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用户以及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以“农业专家在线”网站的形式面向三农进行信息咨询服务,这对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新农村建设

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实施了以农业信息化促进传统农业改造、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信息化战略,把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措施,组织重点推进。

目前,黑龙江省全面开通了涵盖省农委、东北农大、农科院、畜牧局、供销社8个省级局域网,13个市(地)、108个县(市、区)局域网和1000多个乡镇信息终端的四级农业信息网络,并采取微机、机顶盒、信息机等各种有效方式,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宽带接入,网络及信息服务覆盖面超过94%,实现了近千家农业部门的互联互通,网络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第一位。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黑龙江省正在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新模式。作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总体规划项目,由东北农业大学国际农业信息与产业研究所创建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自建立以来开展了大量服务于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农业信息化的快车道:“农业专家咨询系统”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借鉴了国际农业信息化和发达国家农业专家系统的先进经验,坚持高校科研成果和农业需求紧密结合,立足三农、服务用户以及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以“农业专家在线”网站的形式面向三农进行信息咨询服务,其发展目标是构建农业高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科研单位、农业基层生产单位及农民信息交流的平台。

1.建立了个性化、综合性的“农业专家在线”网站服务平台,为农民、专业户、涉农企业、基层农业组织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利用东北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及专家教授的资源优势,以该网站为主要平台与载体,通过在线与非在线的方式,将专家咨询、多媒体传送、语音电话咨询、手机短信等系统结合起来,提供针对一个农户、一个问题的咨询服务。

2. 收集整理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积累编辑专家咨询的科技信息,构建了门类齐全的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高效快捷的方式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科技信息的传递。同时编辑《农业信息简报》,为领导及专家提供服务。

3.开发电话语音咨询系统,扩大用户群,解决低端用户的咨询与信息落地问题。由于我国农业人口生产水平较低,乡村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电话语音咨询系统,并与“168语音电话”、“小灵通短信”、“电话Q吧”合作,使广大用户利用手头的通讯工具尽可能多地得到农业专家的指导,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4.联合研制或整合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实现农业信息传播和信息化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将知识表示、自动知识获取、推理策略、优化模拟、作物产量预测等功能在“农业专家在线”网站上展示及有效利用。同时利用流媒体视频点播、多媒体科教光盘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5.与地方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合作,扩大服务范围,形成立体的、综合的服务三农的信息系统。如“农业专家在线”与地方电视台合作,开展“三电一机”(电视、电脑、电话、手机)活动,开办了农业“信息直通车”栏目,除了提供网上信息外,还请相关专家录制答疑节目片断,成为解决“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功范例。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建立运行七年来,经过不断改造建设,形成了在线与非在线网上答疑咨询个性化服务的特色。网站日登陆量与日浏览次数逐年上升,截至2009年11月末,网站日登陆量1.1万人次,日访问量18.1万次,发布各类咨询信息7.7万多条,专家回答各类用户问题数千个;用户遍及省内、省外及国外的十余个国家或地区。该系统以其立体的、综合的咨询服务,已成为“黑龙江农业信息网”框架内的一个运行最好、最受关注、最受农民喜欢的节点,网站的建立与运行正在得到国内外网络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利用。

二、“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未来发展的思考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以其特殊的功能,在十余个学科领域内为三农服务,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成为“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中信息交流方便快捷、个性化服务全面周到的节点。 但是“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应该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再下一些功夫,在“三电合一”等方面探讨一些新的方式方法。

1.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用户对信息化的切实需求,并在不断把握信息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对“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除了要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第一线、涉农企业及农业用户的实际需求,还要加强理论探讨、业务交流,经常请专家指导和规划,提高“农业专家咨询系统”设计方案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使其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整合各方资源,扩大对外合作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属于高技术领域,资源投入十分庞大。如果不善于整合各方面资源,是难以获得较快发展的。从“农业专家在线”广泛的信息咨询服务功能及发展来看,仅依靠东北农业大学自身的专家力量是不够的,应将省内甚至国内其他的农业科研技术部门的专家吸收到“农业专家咨询系统”来,共同做好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工作。这样既可解决现有专家人数不足、学科门类不全的问题,又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农业专家咨询系统”还应该与其他各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合作,为他们提供信息源及科技支撑,通过他们的网络与渠道,将农业科技和信息咨询服务传送到农民手中;以现有的“三电一机”合作模式为范例,向其他地区推广,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尽快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加强远程教育,强化信息员培训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工作,除了要加快网络延伸、加快数据库系统开发,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扩大农网信息覆盖面,还要抓好信息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东北农业大学有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专家在线”有着丰富的农业专家资源,可以通过长期培养、短期培训和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培养高质量人才。尤其是短期培训和远程教育,最适合农村信息化和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

短期培训可以请农业专家到农村开展继续教育,通过本地培训培养“落地人才”。同时,也可以开展形势多样的科教兴农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技术示范等形式为农民解决具体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方面的难题。 远程教育主要通过网络或热线电话进行在线教育、在线咨询等,可以弥补短期培训后的疑难问题解决。远程教育可以在学校与农村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使学校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三农和农村信息化。

在下一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黑龙江省将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在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解决当前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踏上农村信息高速公路等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世洪.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村信息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丁海燕.农业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3,(6).

[3] 刘清娟.农业信息化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26).

[4] 王伟,等.加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8).

[5] 吴吉义.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J].信息化建设,2007,(1).

[6] 由薇波.加快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

[7] 盖凌云,陶飞.农业信息化研究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7,(2).

作者:赵文忠,李景荣,张海峰

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篇2:

提升郑州农业竞争力的公共政策

[摘 要] 农业竞争力是近年来农业经济界的一个新话题。农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竞争农业的发展趋势,针对郑州市农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提升郑州市农业竞争力九个方面的公共政策。

[关键词] 农业竞争力 公共政策

一、影响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当前竞争农业的发展趋势

1.影响农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农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并通过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实际质量、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综合体现出来。

(1)农产品成本。一般来说,成本与竞争力呈负相关,即成本低,竞争力强;成本高,竞争力弱。而在农业经营中,除生产费用以外,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区域布局、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加工条件、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农产品成本水平。

(2)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一般来说,实际价格与竞争力呈负相关。即在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实际价格越低,竞争力就越高;实际价格越高,竞争力就越低。而且,要通过降低农产品的实际价格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其难度相当大。

(3)农产品质量。一般来说,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即质量越好,竞争力越强;质量越差,竞争力越弱。而且,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形态已经从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农产品质量的高低,既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又决定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高低。

(4)营销能力。一般来说,市场营销能力如何,既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的地位和份额,又直接体现了农业竞争力的大小。积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恰当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正确的销售策略、有效的促销手段和良好的服务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当前竞争农业的发展趋势

今后的农业竞争,将日益趋于白热化。竞争农业,也将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其总体趋势为:

(1)从局部性、区域性向全局性、全国性、全球性方向发展。今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能否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不仅要比较区域内的产业、产品优势,还要从全国和全球的产业格局比较中寻求最低成本、最大效益。郑州市必须站在全国和全球的制高点,认真审定本地区的农产品发展对策,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并采用现代化的营销观念拓展农产品贸易。

(2)从传统的经验指导向信息引导方向发展。要在竞争对手越多越强的条件下取得胜利,关键是要充分掌握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变化的最新“情报”——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迅速、更準确地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各方面信息,将是郑州市必须尽快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3)从低技术水平的开发利用向现代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做到以多样化取胜、以优取胜、以廉取胜。郑州市必须审时度势地抢占农业科技的制高点,集中力量组织对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的攻关,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以及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无公害、营养保健和廉价方面的需求,作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要条件。

(4)从产后推销向产前订单农业、期货交易方向发展。以产定销这种被动营销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不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农产品产后市场势必会被产前的订单农业和期货交易所替代。郑州市必须将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等贸易方式,作为今后农产品营销竞争的重要形式。

二、郑州农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郑州市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既体现在资源禀赋、财政及物化投入、市场建设等“硬指标”上,又反映在诸如人员素质、经营机制、农民组织化程度、管理水平等“软指标”上。

1.观念上的差距

郑州市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业观念,认为农村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忽略了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而发达国家是现代农业观念,强调在提高经济功能的同时,着力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作用。

2.发展阶段上的差距

一般说来,农业分为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阶段。目前,郑州市差不多是三种类型并存,只有少部分地区进入现代农业阶段。而发达国家已全面进入现代农业。

3.农产品质量上的差距

以前,郑州市农业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忽视了质量,造成农产品质量水平总体较低,并已成为制约出口的隐患。而发达国家的质量农业早已走上了正规。

4.科技水平的差距

目前,郑州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0%左右;郑州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为60%~80%;郑州市农业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2%左右,而发达国家是5%;郑州市肥料利用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则达60%以上。

5.农业开放程度的差距

郑州市农业的开放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发达国家的农业基本上是与工业、服务业等“一视同仁”的。

三、从农业政策的重点内容上健全和完善提升郑州农业竞争力的公共政策

1.把“三品”打造成我市安全优质农产品主导品牌的政策

“三品”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简称。我市“三品”的发展要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发展,树立我市农产品品牌形象。在发展“三品”时要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核心,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为主线,保证消费安全为出发点,树立农产品品牌为基本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主要手段,标志管理为突破口,监督检查为保障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

2.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农业产业化政策

农业产业化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通过区域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以科技进步和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通过按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兴办加工和运销企业,把农产品生产同国内外市场需求衔接起来了,提高了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而把农业纳入了市场化轨道,也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3.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

一是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为重点,提高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益;三是打破“大而全”、“小而全”地域格局,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区域结构调整,重组资源要素,提高农业的效率和效益;四是着眼于增加附加值,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水平;五是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六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构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4.构筑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农业投入政策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投向主要是由经济效益决定的。而农业投资大多数具有周期长、风险大、比较利益低的特点。所以,政府不但自身要承担一部分农业投资职能,而且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其他投资主体加强对农业的投资。根据我市近期的实际情况,加强农业投入的政策措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农业法》。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明确地方政府在支持和保护农业方面的责任,调动地方财政支农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政府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三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和个人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四是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五是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范围和数量,吸引外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

5.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农业保险要逐步对主要农作物进行全程全季自然灾害保险和市场保险,改变小阶段如小麦收获时的防火保险的做法。对农作物和家禽家畜进行市场保险难度大,但这是农民最盼望的保险,也是保护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应试行并推广。还要开设农民最低收入保险,如农民的一年收入达不到一定的数额,保险公司给予适当补贴,保证农民所得,以此来保护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6.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完善农业科技进步政策

在提高我市农业竞争力方面,农业科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入世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提高我市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需要科技发展做支撑。其次,要提高我市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更需要科技发展做支撑。再次,保护知识产权,对加强我市农业科研力量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改革农业科技机构和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四是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作者:张泽星

国内外农业科技论文 篇3:

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摘要:省级农科院图书馆是农业学科文献资源的宝库,承担着为不同农业学科领域提供信息支撑的重任。以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为例,回顾其发展历程,分析其成效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省级农科院发展创新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省级农科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思考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08020

Thinking on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of Provincial Academi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ith the

Case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U Jianho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Key words: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thinking

农业图书馆是农业科研资源利用、释放和存储的知识宝库,当前农业图书馆事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也是快速发展时期。农业科研工作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的大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省级农科院图书馆作为农业科研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信息支撑力量,在为学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等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

1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发展概况

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前身为院资料室,1960年建院时,在科研处管理下开展图书资料收藏、借阅等流通服务工作。1979年划归福建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管理,1985年在资料室的基础上组建了图书馆。前期业务主要以收藏农业科学资料为主,包括收集、整理、贮藏国内外农业科技图书文献资料,开展文献资料的借阅、复制等流通管理。1995年获国家农业部首批定点农业查新机构资质,开始开展定题检索、跟踪服务、科技咨询、课题查新等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图书数字化建设,开展了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引进,特色数据库自建,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等业务;以台湾文献资料为特色,利用情报所对台农业交流通道、人员往来优势,收集、分类、整合了台湾农业科技信息资料,包括台湾农业专家、台湾农业科研机构、台湾农业品种、台湾农业实用小技术、台湾农业科技文献等多项资料,为从事台湾农业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开始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型,以促使图书馆核心价值从资源主导型向知识服务主导型转变与发展,更有效地支持科研过程中的知识发现、知识应用、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

现有馆舍面积400余m2,图书馆藏库、科技期刊库、特色馆藏库各1个,阅览室2个。在职职工4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名。农业馆藏中外文文献7万余册,重点收藏农业科学、农业经济、生物科学、FAO图书、部分电子资源与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图书以及专业性检索工具书刊。拥有CABI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德国SpringerLink生命科学包等外文数据库以及VIP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中文科技学术期刊数据库,并通过与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定期交流及与国内文献信息服务站点合作联网,共享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数据库资源。

2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主要业务成效

21信息服务有价值、有创新

刘健宏: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以福建省农科院为例2018年第8期2018年第8期刘健宏: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以福建省农科院为例211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建设了以电子资源为主、纸质资源为辅,中文全学科覆盖、外文农业、生物等学科覆盖的特色鲜明、综合实用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对外加强与福建省科技厅信息研究所、福建省图书馆共建共享,多渠道补充信息资源;对内与院各科研所開展信息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通过原文传递、代查代检、专题检索等服务弥补资源建设的不足;通过需求调研、用户培训、宣传推广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212科技查新服务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以下简称院图书馆)是国家农业部首批定点农业查新机构,主要承担国家、部、省级农业课题、项目的立项查新及成果申报查新,是福建省最重要的农业科技查新检索单位。严格遵照查新流程,以科学、客观、公正、准确为宗旨,进行科技查新,认真负责完成每一份查新报告。坚持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从项目委托客户的角度出发,从时效性、准确性等角度更好地为全院科技人员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提供优质的科技查新服务。

213学科知识服务近年来院图书馆谋求信息服务的转型升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化环境下农业分学科知识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新的农业知识服务运行机制,满足农业科研人员的学习、科研的高层次信息需求,以求更好地做好信息后勤保障,取得一定成效。如主动与院水土保持学科团队合作,通过个性化、自动推送服务,实现从文献-知识-情报的增值服务,构建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知识服务平台”,合作出版《福建省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研究》编著1部,编制《基于共詞分析的水土保持学科文献结构可视化研究》报告,编制《福建畜牧兽医学科文献计量分析》,为福建省畜牧兽医领域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科技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体现了个性化学科服务的特色与成效。

22平台建设有保障、有特色

院图书馆平台建设注重突出特色,强调信息保障能力。承担的院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数据库及农业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拥有多个外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国内外最权威农业数据库。平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数据库及农业信息资源的服务体系,数据容量达3T以上,记录数据总量超过1300万条。承担的院科技报告平台建设为全国农科系统首创,集科技报告的编写、呈缴、审核、加工、保存以及共享服务于一体,是紧密连接项目管理、课题研发、资源积累和报告使用,有效推进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也是福建省乃至国家科技报告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成科技报告实体展示平台,通过专业化管理,方便读者查询、借阅,提高使用效率,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标准化的文库体系,内容涵盖了水稻、甘蔗、茶叶、农业经济、农业工程、土壤肥料、畜牧兽医、作物生产、果树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态、食用菌等12个学科。

3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阶段院图书馆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才缺乏。由于缺乏具有图情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与业务骨干,制约了图书馆学科的发展与服务能力的提升。现有馆员队伍中,年龄结构不合理与能力水平偏低,相比较于同类行业,图书馆职工老龄化,造成图书馆相关专业人才断档与缺失。

4福建省农科院图书馆未来发展设想

41指导思想

以“科技人员为本、服务至上”为宗旨,以复合型图书馆为发展方向,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保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农业信息化研究为拓展,为全院的学科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将图书馆打造成农业学科体系文献资源比较齐全、服务比较到位,同时具备一定农业信息化研究能力的复合型图书馆。

42基本原则

以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导向,以规范服务为手段,以能力提升为保障,以创造优质服务为目标,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推进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43发展目标

图书馆始终遵循为全院科研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宗旨。紧密围绕院总体发展目标,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加快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步伐;尽快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体现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把图书馆建成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优良、能最大限度满足科研人员需要、以高质量、高效率为院科研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的专业特色型图书馆;同时要瞄准现代农业图书馆的发展前沿,不断开拓创新,努力缩小与同类先进农业科研院所图书馆的差距。

44重点任务

441文献资源建设复合型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是印刷型资源与电子资源并存发展,应根据院学科建设与科研情况合理制定资源建设方案,通过使用情况统计、科研人员调查、科研人员推荐等多种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制定合理的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加强开放获取数字文献资源和自建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未来重点引进的中文数据库包括:VIP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外文数据库包括:Agricola美国农业图书馆、CAB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Agris联合国粮农组织,SpringerLink生命科学包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Annual Reviews、Wiley Online Library选刊包等。

442平台建设(1)图书信息共享空间:构建适应科研人员阅读需求,集学习支持、文化休闲、协作交流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的图书信息共享,成为科研人员的“智慧驿站、科学殿堂”,包括党建教育空间(红色书屋)、信息交流空间(学术沙龙)、情报服务空间(学科服务)以及文化休闲空间(咖啡屋)等。构建图书数字化管理系统,结合农业科研院所专业馆特点,研发集采编、流通、图书管理、公共查询、联机编目等功能于一体的图书数字化管理系统。(2)知识服务平台:重点开展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化环境下农业分学科知识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对农业科研院所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促进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使农业科研专家所需的信息资源能通过平台得到一站式服务。开展对院重点学科的热点专题、重大事件的监测与推送。快速全面准确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实时动态监控特定目标,通过信息挖掘筛选出学科战略研究热点,协助一线科研团队快速获知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政策和成果,实现科技领域信息的动态跟踪,形成学科科研动态跟踪简报,PC电脑、微信推送平台等信息产品。开展院重点学科的领域情报、产业情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剖析该学科领域的国内乃至国际发展态势,跟踪行业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行成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对该学科领域研究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为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把握科研选题方向、开展科研发展规划、对接农业业科技前沿等提供决策参考,形成学科产业发展报告等信息产品。

443读者服务建设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做好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结合科技查新工作,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文献定题检索、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电子出版物;设立网上读者意见箱,及时了解并尽快解决读者利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

444馆员队伍建设随着图书馆馆藏数字化,操作的电脑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学科服务的专业化,对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外语水平等基本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造就一支素质优良,能适应现代农业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馆员队伍,是院图书馆建设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应积极补充具有学科背景的信息服务人员,在掌握文献信息管理、外语、网络以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同时,又具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图书馆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博学与专才相结合、引进人才与馆内培养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等多项措施,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的图书信息服务馆员队伍。

5结语

大数据时代,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应坚持以科研人员为中心,以現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加快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步伐,建立与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使图书馆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优良,能最大限度满足科研人员需要,全面具备为科研人员提供“以个性化、自动推送服务为核心,从文献-知识-情报为手段”增值服务的高层次情报挖掘能力的复合型专业特色图书馆。参考文献:

[1]罗建军,曾英,文红霞,等浅谈省级农科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7(10):65-68

[2]张妤,张岩,李巍,等省级农业科研图书馆发展建设探析——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258-259

[3]徐维,罗建军,文红霞,等数字化进程中省级农业科研图书馆发展现状及思考——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05):60-63

[4]赵海泓,周建英,穆青,韩秀梅关于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2): 11-13

[5]李其圣试论我国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J]情报杂志,2001(10):47-48,50

[6]文红霞,罗建军省级农科院图书馆现代化建设[J]图书馆,2000(2):25-27

[7]姜玉梅,韩萍,李巍,等试论省级农科院图书馆整体结构的改革[J]图书馆学研究,1990(6):57-60,120

[8]刘艳平省级农科院图书馆用户情报需求规律及服务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89(2):39-42

[9]姜玉梅,张文广关于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农业图书馆,1988(3):21-24

(责任编辑:柯文辉)2018年第8期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就业论文下一篇:我国的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