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社区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具有社区教育性质的各项教育活动于18世纪后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美国的社区教育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之一;日本的公民馆是日本所独有的社区教育综合设施;德国的社区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而且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类型,以满足不同群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而我国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社区教育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发挥着真正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国内外社区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内外社区教育论文 篇1:

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特色比较及启示

摘要:国内外社区教育由于起步时间相差较大,发展特色也有相当大的区别。国外社区教育法律体系较为完备,社会受众面广,活动场所有特色。国内社区教育注重教育网络、活动阵地和载体建设。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特色比较能为构建区域本位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提供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国内;社区教育;特色;启示

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社区的发展也就是民众教育的过程,而社区(民众)教育是社区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提。“社区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思想。社区教育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重点是青少年校外教育,90年代中期,社区教育实施的主体转成成人教育才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认识。国内外社区教育起步和发展的时间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特色,可以为我们在定位区域特色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过程中提供较好的启示。

一、国外社区教育发展特色

1.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为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教育立法是近代西方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时首先采取的举措。社区教育的开展也是如此。美国社区学院的前身是初级学院,通过《莫雷尔法案》(1862年)、《海奇法案》(1874)、《史密斯—来沃法》(1914)等一系列联邦制定的法案和条令使美国初级学院逐渐兴盛,最终在40年代后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学院。美国社区学院经历50、60年代的高速发展,确立起在社区教育中的核心地位。197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教育是州的管辖事务,因此,各州根据自身的教育行政权力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了地方(市、镇、郡),逐渐形成了以地方公立学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育机关。美国将社区称为“community”,社区教育即“community education”,在美国经州授权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公立的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其社区教育的特色基本形成。

“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全民社会教育的发展。”[1]相关的法律有《教育基本法》(1947年)、《社会教育法》(1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和《博物馆法》(1951年)等。1990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对“社会教育三法”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奠定了日本社会教育初期的框架。近年来,日本还制定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1998),《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基本法》(1999),为社会教育的发展继续注入新的活力。

2.吸引民众的广泛参与,扩大社区教育的社会受众面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体现在民众的参与率。日本的社区教育非常重视社会教育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化,使国民的教养和素质普遍提升,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的需求,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和培训,同时踊跃参加志愿者活动,以自身的特长回报和反馈社会,社会教育在他们看来不是种负担,而是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通过政府搭建的社会教育平台,他们找到了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内心的满足。

法国通过建立“青年与文化之家”(Maison des Jeunes et de la Culture,MJC)来提升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和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兴趣。MJC起源于“二战”反纳粹的青年教育活动,20世纪50年代法国文化部长安得斯·马尔拉克斯(Andres Malraux)推出包含建设“文化之家”的一项文化政策,目的是将杰出的艺术家所创造的人类文化遗产向大众普及和推广,以提高社区成人的文化修养及促进人性解放。各类教育活动与居民的身体、技能、文化、市民生活等密切相关,提供的课程也相当丰富,如插花、网艺、妇女健身、中国武术、外语、气功、印度瑜伽等等[2]。由于社会认可度高,因而影响范围也较为广泛。

3.建立必要的特色活动场所,夯实社区教育开展的主阵地

社区教育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必要的活动场所。在日本,已有相当数量的社会机构,如青少年教育设施、妇女教育设施、终身学习中心、职业训练设施等机构面向社会居民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在日本政府的重视下,建立数量众多的从事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社会参与型学校、社区婆媳学校等,而公民馆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教育基地。寺中作雄认为,建立公民馆制度的初衷是:“处于这种状态中的社会教育自然对于结束战败之后的日本处于极度混乱的局面和恢复重建家园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3] 1946年,随着《公民馆的建设与运营》发布,日本公民馆制度正式确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截至1993年,日本的公民馆数量已经有17 525所,其中市(区)设立占总数的44.6%,町设立的有45.4%,村设立的有10%,据统计,仅1992年一年,日本公民馆开展的讲座就有179 190次,共参与人数8 704 860人,可见公民馆在日本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国的社区教育通过实施“邻里之家”,为社区居民解决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开展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服务。其服务对象包括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活动内容有文化娱乐,包括儿童文艺、各类讲座、报告会。如各种报告会、出国访问、家庭伦理讲座以及各种体育文化、生活等讲座和交流会。工作人员精心组织各种活动,欢迎居民参加各类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将自己的技能、经验、知识、才能、兴趣充分展现出来,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睦邻友好关系。

二、国内社区教育发展特色

1.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构建联动型社区教育网络

为保障社区教育的有序开展,国内一些地方以街道(乡镇)为中心,建立了县(市、区)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街道(乡镇)级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和社区(村)级居(村)委会,形成了行政意义上的三级管理网络。街道作为所辖行政区域的社区教育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以社区服务及社区文化为着眼点进行各种休闲、文化、活动性的社区教育。

其运作方式为:(1)街道办事处相关职能科室按行政方式布置、检查社区教育工作。(2)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当地党政领导挂帅,有关职能部门及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教育工作,即“街道牵头、社会参与、双向服务”模式。

其特点为:(1)政府主导。街道办事处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在社区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社区教育作为街道办事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体系并借助行政手段推进。(2)社会参与。动员辖区各单位参与社区教育,发挥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各类教育基地、读书会、市民学校等的资源优势,力求形成“共建、共管、共享”格局。

2.以中小学校为主体,打造活动型社区教育阵地

中小学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开展校外活动。其运作方式为:(1)以学校为主体组织本校或社区内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室、阅览室、健身场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类知识培训、讲座、参观活动等,拓宽教学思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2)由学校牵头组建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定期研究校外教育工作,参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协调与管理,并向社区居民开放校内文体活动设施。

3.以社区学院为载体,建立综合型社区教育运行体系

社区学院作为区域性社区教育的龙头单位,接受街道办事处、民政局或者区域内单位委托,通过专业开发、课程开发、项目开发等多种手段组织教育培训和活动。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休闲文化教育、各界委托项目教育与居民自治教育于一体。它以社区成人阶段居民(在职或转岗从业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可以为其提供专科、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非学历教育,有效提升受教育对象的专业素养。

三、构建区域特色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1.完善管理体系,保障社区教育的常规运作

社区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依赖于强力的组织保障,需要体制完备、制度健全。国内部分地区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社区教育的常规运作。宁波市江东区通过在教育系统选派一批既懂教育规律,又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充实到街道(乡镇)从事社区教育的专职管理工作。南京市玄武区则是通过加强社区学院的服务、运作等十项能力,打造生态式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北仑区由于其区域特性,在构建社区教育管理体系中采用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管理体系,包含有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两个子系统,目的是加强社区教育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促进资源的深度整合和有效挖潜。但是,体系的复杂性增加了协调的难度和成本,因此,发挥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社区教育学院的作用显得尤其关键,如何促进两个子系统的有效融合、无缝对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多渠道筹措经费,实现社区教育的有序推进

社区教育的投入包括对社区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包括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时间、精力、知识的投入。为确保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共享社区教育成果,就需要一定数量、质量的活动场所,就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阶段而言,首先要解决社区教育设施匮乏、陈旧的问题。我国社区教育活动经费主要依赖政府的专项拨款,尽管各地在制定社区教育的规划时均提出“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拿一点、个人出一点”,但是由于社区教育的造血功能欠缺,使得持续推进资金缺口增大与专项经费可用额度比例的缩小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府的重视程度、现阶段的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等诸多因素导致了社区教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出台配套的政策、确定合理的拨款比例、制定兼顾公益的收费标准、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引入市场化机制、增强社区教育自我造血功能是解决社区教育投入不足的关键。

3.立足居民的学习需求,推动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推动、立法规范,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居民自发、自觉地参与社区教育活动,通过才艺展示、互帮扶助,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从而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从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特色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适应性和满足居民学习需求的广度、深度还有很多不足。其原因在于:(1)由于认识不到位、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社区学院、市(村)民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等社区教育设施难以协同合力,导致各类教育设施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2)社区教育工作者、专(兼)职教师、志愿者、讲师团成员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教学手段、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3)社区教育是非正式的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质量难以用传统的教育评价手段评估,因此建立一套适用社区教育,具备科学性、开放性的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正酣,而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打造区域本位的社区教育运作模式。如何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如何提升社区教育的社会参与率、受众度以及社会效益,是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特色的比较能为我们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社区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暄.日本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7.

[2]小林文人,末本诚,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3:266.

[3]寺中作雄.公民馆构想的时候[J].社会教育,1966,(7).

作者:王俊,唐晓明

国内外社区教育论文 篇2:

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摘 要: 具有社区教育性质的各项教育活动于18世纪后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美国的社区教育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之一;日本的公民馆是日本所独有的社区教育综合设施;德国的社区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而且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类型,以满足不同群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而我国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社区教育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发挥着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国外 国内 借鉴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但具有社区教育性质的各项教育活动于18世纪后即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后,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现代社区教育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就已经相当普及,并有了一定的发展。自1970年后,随着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教育思潮的涌入,社区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一般认为,国外的社区教育以丹麦柯隆威等人于19世纪中叶在罗亭创办的“民众中学”为起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主要形成以北欧各国的“民众教育”、日本的“社会教育”和美国的“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服务”等为代表的格局。

一、国外社区教育的发展

1.美国

在美国,进行社区教育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之一,同时处在社区范围内的公立、私立中学、大学、博物馆、社区福利团体、教会、商业组织等也是直接实施社区教育的组织机构。美国的社区学院,如今已在社区教育中确立了核心地位。在美国,由于社区教育内容广泛,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并且开设的课程完全以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因此,它能够不断地吸引社区成员的参与。首先,美国社区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它不仅能以正规的教育形式来开展,而且可以非正规的或非正式的教育形式来进行,以此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其次,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多样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除家政、烹调、园艺、饲养、摄影、保健等实用性课程外,还有计算机、化学、地理、历史、会计、法律和人类学等学术性课程。再次,社区教育教学渠道多样化。除了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地授课外,还有临床讲授以及正规教育、短期讲习班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以适应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学习目的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最后,社区教育实施渠道多样化。普通公立学校,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公立、私立大专院校,社区卫生福利青年机构,社区内工商企业,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团体,它们从不同角度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联邦和地方政府也很重视社区教育,给予立法和财政上的支持。

2.日本

日本除了把社区教育定义为《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还组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教育活动。政府依托各种设施开展社区教育,这是当代日本社区教育的一大特点。在日本,隶属于社区教育的设施名目繁多,有公民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妇女会馆、综合社区教育设施、市民会馆、文化馆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设施为公民馆,这是日本所独有的社区教育综合设施。它是兼有当地公民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公会堂、产业指导所等职能的文化教育机关,是由政府从地区教育经费中拨款而建造的。它是中小学生课余活动、在职成人业余学习和休闲活动、家庭妇女、退休人员等学习和交往之地。

二、国内社区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现代社区教育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教育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蓬勃发展等若干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1992年,是社区教育的兴起阶段,当时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校为了加强青少年校外德育,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蓬勃开展。这一时期,社区教育处于自发状态。第二阶段是1993—1999年,为社区教育的探索阶段,当时的社区教育对象和内容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扩展,社区教育目标不断明确,开始把营造学习化社区、服务于社区和社区全体成员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是从1999年至今,为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

1.上海的社区教育

上海社区教育模式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直接参与,组织协调所辖区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有效地利用社区财力资源及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创办社区学校等社区教育形态,基本上做到了三教统筹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系统。

上海的社区教育活动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如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先后对双休日职工、高龄老人、外来人口、下岗待业失业人员、居委会干部等各类人员进行了各种培训。再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社区教育的内容涉及电脑、书法、绘画、法制、家政、英语口语、环保知识、卫生保健、子女教育、就业指导等。这些活动都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社区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同时也推动了上海的社区教育发展。

在上海,社区教育网络逐渐形成,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社区学院为社区教育网络的龙头,发挥办学、联络、咨询和教学业务指导的作用,进一步整合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形成由社区内的街道社区学院、科普中心、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文化体育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休闲中心、居委市民学校、电教站、电脑互联网络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教育多级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广州的社区教育

在广州,社区教育也有其特点。近年来,为了搞好社区建设,广州市把东山区大塘街、越秀区北京街、荔湾区华林街、海珠区沙园街、天河区车陂街、石牌街等列为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利用自身的优势,迅速展开了工作。如海珠区沙园街创建“心理健康学习型和谐社区模式”,以街道为社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型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以实施居民“健心工程”为主要内容,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素质发展与心理和谐。白云区同和镇京溪小学创建星级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由白云区家长学校负责组织,家长学校先后建立了京溪小学、颜乐天中学、汇侨中心幼儿园“星级学习型家庭”创建基地。天河区车陂街处于城乡结合部,他们以农民学习基础文化、对外来人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的形式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等。东山区大塘街把社区教育看成是社区建设的一种强大的动力,充分调动社区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社区学校、社区党校为主要阵地,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国外社区教育对我国的借鉴

一些国外社区教育的文化特色,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为我国所借鉴和改造,对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主要是解决社区居民的个体需要,因而他们所注重的是个体发展式的社区教育。对于美国的社区教育,政府对其发展多数是以法律手段加以控制;国外的社区教育实体,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等对社区教育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而我国的社区教育还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高等院校应扩大职能服务社区教育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我国的各种高校及高职院校应扩大其自身职能,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服务,不仅提供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专升本”教育,而且应提供服务于本地区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着眼于社会的实际需求,面向市场,灵活设置课程,做到实践性强,内容新颖、实用,相信能够吸引各层次的生源,为当地经济和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2.建立高素质的社区教育专职人才队伍

在我国,应在大学中设置社区教育专业,培养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层次的社区教育理论工作者及专职人员,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同时应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和福利政策,使其与正规教职工处于同等地位。另外,还应制定不同类型社区教育工作的岗位要求及任职条件,广开渠道,使人才有进有出,形成良性循环。

3.建立社区教育评价机制

应根据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条件、功能特征及现有规章制度和相关的科学理论,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评价标准,注重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相结合,来正确地评价我国社区教育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社区教育必须有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合理利用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忠海.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三联书店.

[2]董华.社区教育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

[3]叶忠海.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1.

[4]叶忠海.社区教育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6.

[5]陈静.美国社区教育一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4).

[6]李加奎.美日二国社区教育之管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8).

[7]杨荣,陈仕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策略探析——基于中日比较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7).

[8]孙庆.上海市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6).

[9]孙宁.上海社区教育的特点与趋势[J].成人教育,2001,(8-9).

[10]谭洛明.广州与美国社区教育之比较[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作者:胡英芹

国内外社区教育论文 篇3:

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摘要:对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国内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启示

作者简介:瞿新南(1980-),女,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164)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科教活动的国际化进程,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和教育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教育质量和全民科学素养。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也不断渗透到中国的职业教育市场,其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教育机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等对新兴的中国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和较大的冲击。职业教育在改革上也需不断研究国外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重点国别的科教和政府资源及合作对象对科教改革、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实际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现状[1]

1.美国的“社区学院”

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创建于20世纪,20世纪60年代大体形成了全国范围的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其中公认最成功的是社区学院,它以社区服务为宗旨,集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于一体。美国的社区学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仍源源不断,经久不衰,其动力就是社区学院的“人民性”、办学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2.德国的“双元制”

德国开展职业培训的历史较长,从20世纪70年代,德国将原众多高校改建为专科大学,以满足科学、科技进步对职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除大学、专科大学以外的又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其特点:由企业和学校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技术工人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德国的法律规定,凡是完成了普通义务教育而没继续读书的18岁以下青年必须接受3年的义务职业教育。

3.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

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了职业教育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简称)体系。TAFE体系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是一种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灵活多样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有效衔接的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特点:行业与学校具有高度协调一致;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和雇主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依据;在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整个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建立。

二、国外职业教育的特点

纵观上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虽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特色,但也有共同点:在人才培养方面均注重技术应用于开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此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度重视,立法保障,资金支持

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比如德国、日本、美国。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被德国认为是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日本把其职业教育看成是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甚至曾把职业教育同军队一起喻为国家前进的两个车轮。另外,他们的政府明确制定了多达上百种的职业教育法,这些法制法规有利地保护和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办学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发展。其次,资金上的大量支持是发达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其重视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2.产学研合作,机制灵活

美国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立法最完善的国家。1980年实施《斯蒂文斯—韦德勒技术创新法案》,同年国会通过了《贝赫—多尔法案》,这是美国产学研合作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项立法。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与美国的“社区学院”等都是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其共同特点就是“产学研合作”,区别在于合作的紧密性。“双元制培训体系”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特点是灵活、高效、实用。产、学、研相结合体现了国家、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它为社会节约了资源,创造了财富。同时,教育层次的多级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培训专业的多种化、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广泛化、培训时间的灵活化等使得职业教育获得了可持续的发展空间。[2]

三、国内职业教育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是重点支持的教育领域。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还普遍滞后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及生产技术的变革。希望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企业联手合作,使得职业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

1.缺乏特色

职业教育就应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但近几年,伴随着教育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一些本科院校开设抢占职业教育的生源,在这种危机中一些职业院校为提高自己的学校竞争力,盲目跟全日制本科大学对接或开设其不擅长的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与普通本科相近,未能较好地反映职业教育本身应具有的特色。所以,目前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课程选择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课程内容跟社会需求一致,课程设置同时也要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做好准备。国内职业教育缺乏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区别于本科的办学特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2.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学校也提倡实践教学,但是很难有真正专业对口的企业与高职院校有效衔接。另外,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验教学大多数安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后,而且到实验室,教师先讲解所做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示范,学生跟着做,有的时候受实验条件限制,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至于实验数据怎么来的学生根本都不关心。这种实验课违背了实验的初衷,很难达到效果。

3.就业问题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之所以在今天受到人们的青睐,一方面是它自身完善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他们的职业院校为学生和就业单位提供了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学生、学校、社会三者紧密相连,就业环境发展完善合理,能快速反映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业率非常高。而国内,存在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另外,学校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造成一方面学生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学生本人期望值过高,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国外职业教育的启示

1.加强职业教育意识

加强职业教育目前仅仅停留在政府、职业院校层面,还没有深入大众之中。建设符合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用人育人机制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好的政策和机制能保证实用技能型人才较好的成长。此外,好的政策和机制最终应该体现在法律法规上,只有真正当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大量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我国应优先发展职业教育。虽然政府也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但与国外或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地方政府和企业还应大力帮助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3]

3.与时俱进,创新职业教育机制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在教育目的上,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在学制机制上,要多层次并重;在学制设置上,可以灵活、机动,工学交替,长、中、短期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以实用、够用为目的,以企业需求、社会需求为中心;在教学方式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打造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提高职业院校的产学研能力。[4]

4.注重质量,加强内涵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的根本是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质量不仅指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还包括了职业道德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倡符合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5]

五、结束语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担负着培养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研究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机制,提高高职的办学质量,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科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田欢.从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比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王陈,蔡宏标,陈艳芳.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中的思考[J].职业圈,2007,(13).

[3]张方明,陈蕾,李金明.中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及思考[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

[4]刘炳勤,李纯明,李继鹏.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5]王艳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吉林教育,2004,(Z2).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瞿新南

上一篇:新课改理念教学论文下一篇:云架构网络教育论文